别回头,好好活着。
这部剧让我最有触动的是这一句。
好巧,刚看完这部剧,推荐我看剧的男生我以为就要开启甜甜的恋爱猝不及防让我失望到离开。
所以,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这部剧。
第一,别回头往事已已。
无法改变。
这个是基本事实。
尤其是那些不那么好的事情。
伤心愤怒是人之常情。
而一直沉溺于消极情绪,并且反刍。
那就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未来也一并不会好。
大妹和刘方子跑了,一开始非常同情福海,觉着他遇人不淑。
直至多年以后,他还在拿这事说事。
这时候我明白了:还不如说他不想面对他在关系中的问题,只想站在好人和被伤害的人的高地上。
因为这样坏人就是别人不用负责了啊。
他和大妹感情天然存在裂痕,他没法好好养家不愿放下面子多做营生,他们都不改变。
当大妹遇到敢作敢为的刘方子就被吸引了。
福海这人吧,老实巴交不是坏老公,但也不能说是好老公。
第二,好好活着怎么才算好好活着呢?
为了衣食无忧,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我想刘方子,大妹,瑞子的人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算是好好的活着了。
他们遵循自己的想法活的尽兴不留遗憾。
我想福海,赵二的人生不算活着好,他们糊里糊涂就过完了这一生,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啊,要好好活着,首先要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勇敢的争取。
主意自己拿,规矩要守更要懂规则隐含原理。
不管是错是对,自己承担责任,拿得起要放得下。
最后:别回头,往前走,好好活着,越活越好。
关于感情:爱错了愿赌服输,为了陪自己到最后的那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事业:创造价值,而不止遵守规则。
做事不是为了不做错,而是为了做完做好。
关于自己:做有个性的人,而不是好人,不踩法律和道德底线。
给了5分,少数的给人感觉真实的写实剧,之所以写实,便是刻画出了人物的复杂度,随着境遇的不同,人是在不断的变啊,但唯一不变的其实是人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是种玄学,或许是出身,或许是理想,或许是性格,或许是经历,亦或许是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比如刘方子的信念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睡了兄弟的老婆却又要兄弟原谅他,为了这个不惜最后去杀日本人,为的不就是福海一句原谅吗?
这种人其实是很多的,市面上多的是,比如很多见义忘利的小人却去大搞慈善,在外乱搞女人回到家却对妻子孩子关心备至,内心充满着男盗女娼却时常礼义廉耻挂在嘴边。
比如福海,一辈子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做个好人,同样的底层的学徒出身,福海坚持的不容易啊,不为穷苦或者富有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面临诱惑或者困苦始终如一,这种信念才是让刘方子把福海的一句原谅看的那么的重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物的刻画就不那么典型了,最典型的其实就是刘方子和福海,但世人都会说刘方子好,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什么好的?
一个惯于表演甚至最后把自己的骗了的伪君子有什么好的?
坏的彻底却惯会欺骗众人的小人比纯粹的坏人坏一万倍,尤其最后刺杀日本人不知道又骗了多少傻傻的观众,最后连福海都被骗了。
真正值得赞扬的就是福海,其实做个好人才是最难的,要克服金钱和女人的诱惑,要克服仇恨和原谅背叛,但凡没有坚定的信念谁都得崩塌,现实中,刘方子太多了,而福海太少了,那是因为克服人性太难,也正是因为福海的这个特质,才会吸引瑞子,只有格格这种见过大钱大场面的才知道福海有多么的可贵。
但现实中,有几个格格,又有几个福海呢?
格格死后,世间再也无人能理解福海了。
张国立演的福海看着堵心,想起了李雪健版宋江,两位好演员都善于含蓄中见功力。
福海从清末平凡的生活到解放,他要求不高,只想过安稳日子,他娶了大妹,生了儿子,可大妹跑了。
他不想让儿子当巡警,想让儿子上学,儿子因故被退学,他又觉得儿子当巡警蛮不错了。
他的要求一再降低,最后只剩“把孙子全须全尾交给顺子”,最后死在街上,他满意吗?
这么过一生值吗?
日本人刚来时,瑞子跟福海说“你要是跟日本人拼命去,我支持你,这种死法值得。
”,福海为了安稳日子,没敢去。
怂装孙子也是死全家,如果早知结果,福海会怎么选择?
瑞子还想过再生一个孩子顺子愿不愿意,结果一切成泡影,为瑞子叹息。
有人说福海向解放军告密赵二,不念当年赵二在宪兵队不抓顺子的事;顺子带兵抓杀赵二,不念三叔从小养育恩情。
告密和抓杀都合理,因为他是汉奸,为虎作伥,福海被日本人杀全家,怎么能不恨汉奸?
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福海,一个刘方子,一个赵二。
刘方子的敢想敢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恩仇必报,心底残存一丝道义。
赵二的重兄弟情谊,市井油滑气,闷声占便宜,身处绝境的赌徒翻本心理。
福海的窝囊,心中有执念却不知行动,不敢行动,浑浑噩噩终老。
看完这部剧,遇事对比剧中人自省:是否伤害了朋友,得势时是否帮助过朋友,落魄时是否想到过朋友,是否有道德底线,是否犹豫不决,是否不思进取,是否因循守旧,是否目光短浅,是否得势忘形,是否报了恩,是否赎了罪。
有人说福海是百无一用的老好人,但殊不知福海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选错过,这样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
我想很多朋友都很明白,在利益相关的问题面前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而不会选择大义,这一点来讲福海这样的人物也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正如刘关张三结义,刘备论带兵打仗,上阵杀敌肯定不如关、张,但是为什么刘备是大哥?
因为刘备是三兄弟的核心人物,他是引领着三人发展方向的人物,正如福海的存在让刘方子残存的最后一点良心不至于泯灭,才会有刘方子后面的蜕变。
刘方子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的能人,但私德极其败坏。
他利己,贪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福海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原因是即使他把福海老婆拐跑了,福海还是愿意担起大哥的责任救他于水火,从那以后他是对福海彻底服气的。
他所有的目的就是做人上人,但是日本人来了让他的愿望落空,加上福海一家三口的惨死,让他对日治北平彻底绝望:与其苟且偷生的活着,不如做一回英雄。
赵二在很多人看来是普通人的角色,实际上并不普通。
赵二是一个混不吝的痞子形象,从小被欺负惯了,没什么远见和理想,极其贪财好色,为了自己享受不惜当坏人,小人。
但此等人物却对兄弟有股子义薄云天的义气,他是真正把城南三虎当做桃园三结义一般的结拜,即使自己能力很差帮不上忙,但也从未真正想过去加害自己的兄弟。
这一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般人就是剧里纯粹的小人,坏人,比如巡长,局长,或者平凡的人,大梁等等,没有具体的姓名,比如大梁看到瑞子和儿媳妇遭难,他想帮忙但是却只能顾自己的小家,这就是面对日本侵略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福海、刘方子和赵二三个奇人就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令人回味悠长。
刘方子最大的污点就是拐跑了自己的嫂子,他后来自我陈述,觉得当时他也是头脑一热就被嫂子迷住了。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大妹这样的女人并不适合福海,在旧时代体现的不明显。
但新时代来临之后,刘方子这样脑子灵活有想法,不停变换事业的男人更吸引外向活泼的大妹。
正如现代社会渣男与老实人之争,实际上还是逃不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窠臼。
老舍和本剧的编剧也算是没有让男性读者太过失望,包括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朱九真的感情,都是再给男性读者一定的希望,与你不是一路人的女人注定是会失去的,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离开这样的女人会是好事情的开端。
因为最近迷上了何冰老师,把 我这一辈子 翻出来看了。
结果看完差点给我气得犯了精神病。
张国立老师饰演的主人公福海,可以说狗屁本事没有了,他这一辈子除了把他结拜的三弟,我何冰老师饰演的赵二给害得缺胳膊少腿,家破人亡,再没做成任何事情。
可是街坊邻居都说,福海是老实人,好人,本分。
福海这人,没欺男霸女,没狗仗人势,没卖国求荣。
大是大非上没毛病。
确实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可就是这个好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老婆挺怀孕挺着肚子劝他想想办法,他说我堂堂一个手艺人,拉洋车这种低三下四的活我可丢不起这人。
媳妇跟结拜二弟跑了,福海两眼一抹就上吊了,根本不顾自己还有个刚会走路的儿子。
三弟赵二做巡警收点灰色收入,天天好酒好肉的贴补他跟他儿子,他教训赵二人品不好,心术不正,不是堂堂正正做人。
赵二跟姨太太偷情,千叮万嘱福海别跟人说自己去了哪,结果福海就为了证明自己正直诚实,是个当刑警队长的好料,转头就把赵二的行踪交代出去了。
(我何冰老师因此在剧里被捉奸在床,卸了一条胳膊,以杨过造型骑了好几场自行车的戏份,给我揪心坏了,就怕他摔了,,,)后来日本人打来了,他骂给日本人办事的赵二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结果自己还不敢违抗命令,乖乖上街给日本人收铁造子弹。
最绝的是,他那儿子长大之后参加革命了,暗杀了日本军官,赵二这么一个大汉奸,一心卖国求荣的主儿,念在兄弟结拜之情,没抓他儿子也没抓他,等于救了他全家的命。
结果抗战胜利了,赵二逃亡投靠他,他出门买烧饼捎带脚把赵二出卖给解放军了,坚决不包庇当初的卖国贼。
捋顺捋顺这些事,基本是“好人”基本守则了,正直清高,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
可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善终,不让人别扭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官兵急于立功,诬陷他邻居家男孩是盗匪,要当街斩首,福海却只会急得跺脚,说些我给这孩子做保的不痛不痒的话。
结果孩子就被杀了。
我在屏幕外焦虑沮丧地直抓腿,我想这个场景换了点头哈腰,溜须拍马的赵二,或者那个拐了福海媳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结拜二弟,使上点钱财,用上点计策,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会死。
哎,可见无用的好人最无益处。
有一个情节非常微妙,不知道老舍先生在原著里怎么描写的:福海媳妇跑了以后,他的儿子从小可以说就是赵二帮着带大的,好吃好穿帮趁着,领着玩哄着睡。
结果长大成为解放军将领的小白眼狼带抓到赵二就是一句,赵二你这个卖国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了!
没了。
没叫声三叔,没煽情没落泪,没有一句三叔对不住了国家大义在前我没办法。
直接就给拉上刑场崩了。
喷了,党性很强了。
啊,然后说说我何冰老师。
何冰老师出了名的神一般演技担当。
眼泪情绪说到位就立刻到位,奸臣流氓小市民,英雄浪子大法官,没有他来不了的角色。
尽管事先对他的演技已经心里有数,有一段还是给我看呆了。
何老师饰演的赵二和一帮同事去喝花酒,不巧和地方军正面刚上,巡警只有警棍,地方军却有枪,巡警同事混乱中被打死了两个。
巡警队长好容易力挽狂澜才没让剩下的同事也挨了枪子。
出了门何冰老师就眼含热泪:那咱们的弟兄就这么白死了?
说话间眼泪就下来了。
照理说这一个镜头情景很滑稽,一帮丧家之犬连滚带爬逃出活命,必须哀嚎一声,不然太憋屈,何老师本不用这么用心用力的演到哭出来,做个苦脸或者干嚎两声就可以了。
但是他落泪了,为两个弟兄的枉死落泪了,赵二这个人物一下就印你脑子里去了:这小子是真的重感情啊。
所以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赵二这个人物不学无术,蝇营狗苟,却对结拜大哥掏心掏肺,不离不弃,以至于后来为求荣华富贵连国家都卖了就是不愿意卖大哥,一切就是因为何冰老师这一落泪,全顺理成章了。
对何冰老师双手比心了。
张国立拖家带口的把老舍的原著改了个面目全非,可如果只说电视剧的话,这部戏拍得还算过得去。
就是我对赵二的命运感到不公,对福海和顺子对赵二的态度感到不平。
福海是个好人,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电视剧,好人似乎都是一样的。
老实、本分、正直、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不是自己的错也往自己身上揽、最重要的就是……怂!
看福海的一生,就是这种老实的怂男人的一生。
如果说是那个年代造就了福海的命运,是不公平的。
应该说,福海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吃不开,他太乌托邦了,他活在了自己认为的世界里,总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错的都是身边的人,不是自己。
他像极了一个孩子,在大人告知的世界里活着。
可孩子能长大,福海这一生都没有长大。
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谁都希望它是干干净净的,不需要违心的就能活着、活好。
可那怎么可能?
他和这个世界一直在拧着,刘方子和局长喝茶的事情过后,他一度趟了两年的事儿,我还以为他开窍了。
可你看他,老了老了,终于是提干了一把,连局长都没混上,就开始想着要改变世界了……多天真!
他还没有担当,分不清好赖。
他喜欢瑞子,瑞子也爱他,可他从来不敢说出一句承诺。
临到最后,说是说了,可瑞子都嫁人了。
瑞子告诉他,你只要说娶我,我就退了这门亲事。
可他怂的一批,啥都不敢说。
瑞子被退婚了,菊婶骂街,瑞子一个女人在死扛,他也没敢出来把事儿认下。
分不清好赖,谁对他好他分不明白。
除了女人,对他最好的当属赵二。
可他怎么对待的赵二?
刘方子是个人物,他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风声水起。
当兵能当成军官;辫子军跑路,他也能打砸抢的弄了一身财物;杀了人,和局长能坐到一起喝茶;革命党他也能反手出卖混上一个警长当当;他跑市长的关系,转身就混成了局长;他害了吴先生,吴先生得了势,可他居然还能蒙混过关……他是个坏人,但相比福海这个“假人”,他刘方子是个真实的人。
他心狠手辣,他懂得钻营,他不择手段,他无耻,他偷了哥哥的媳妇……可他也因此把自己仅有的那点良心都用在了福海身上。
从他当上巡长那天起,他就一直在还福海这个情。
福海自己也知道,他刘方子坏,但就偷人这件事上,他坏得不致死。
所以福海没拿刘方子那些钱跑路,最终还是救下了刘方子。
而刘方子给福海使钱,帮他升职,帮顺子上学,身居高位还要不停的听福海的辱骂和冷嘲热讽,这都是因为他欠福海的。
对赵二他从没这样过,因为他不欠赵二的。
刘方子在福海身上体现出了他那一点良心,换成别人,他都坏成这样了,你瞪他一眼,他都能弄死你。
刘方子死得其所,他也必然得死。
他嘴上说得硬,那一斧子就算两清了,可实际上对不起福海这件事上,他在为数不多的良心上,一直倍受煎熬。
战场上他拼命往上冲,就想寻死,还就死不了,反而还升了官了。
他偷了福海的老婆,可最后为了瑞子,他硬气一把,英雄了一回。
他说,那是我嫂子。
他这一死,算是解脱了,不用再煎熬下去了。
赵二在剧情中当了汉奸,他该死,死一万遍都不为过,因为他当了汉奸。
可他不该被顺子杀死,不该被福海杀死,不该被他护了一生的亲人杀死。
前面说到福海不知好赖,赵二和三姨太的事,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当局抓汉奸,又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他,就连顺子,也是去义正言辞的去讲了判决书而已。
你们都忘了?
真的忘了?
赵二是怎么对待你们的?
如果没有赵二,顺子在娘胎里没有营养,能不能生下来都难说;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在顺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上吊了;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带着个孩子活不下来;如果没有赵二,福海连这个臭脚巡一个月6块钱的破差事儿都未必能混得下来;如果没有赵二,那个非常时期谁也不能护着他挺过来……无论赵二怎么该死,他都不该被你福海和顺子杀死!
有政府,有人民呢,他们会处死赵二,他们会代表正义。
但不该是你们啊!
无论赵二怎么坏,他这一生对你们都关爱倍致!
福海啊!
福海!
你活该一生受罪,因为你这一生都分不清好坏,你这一生都是个瞎子。
而顺子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2016-9-17个人自用 非影评从巡警不停更换的制服 体现了政权的更迭黎元洪总统 段祺瑞总理义和团口外 巡警制服总换颜色 小孩被辫子军砍头 张勋大帅南班子 北班子 刘方子出卖姓王的升职刘方子带队去JY 被当兵的围住杀了两个刘方子给市长送了钻戒 升职为局长福海找刘方子去站宅门 给拉洋车的跑路开道福海 刘方子 赵二 从小在大成庄学习扎纸活 三人结义为南城三虎福海 窝囊一辈子 扎纸活没有生意后 当了臭脚巡 娶了被顺子偷东西时打他的大妹 大妹跟刘方子跑后搬家到了另一个院子 结识了从小救过刘方子命的瑞格格 瑞格格全家被占 只有她和母亲逃了出来福海与瑞子有了一腿 瑞子嫁人后被退了回来 因为不是雏了 福海取了瑞子 为补贴家用福海去给有钱人当了门卫 小时候认识的王先生回来了 当了国民党大官 福海给他做了警备队队长 日本人来了 王先生跑路了 福海又做回了臭脚巡 顺子去当兵了 顺子老婆去给发烧的孩子拿药 碰到日本兵被QJ 瑞子被日本兵杀死 顺子老婆被杀死 丈母娘被气死 福海当了排长 因为不让手下收贿赂引起不满 被新上任的局长轰出警局 儿子当兵回来后 在去赵二的刑场中晕倒在地刘方子从小叛逆 自己出去闯荡 长大后成了某军阀的军官 被另外的军阀消灭后被追杀 躲到了福海家 勾引了福海的老婆大妹 二人跑到口外 因为PC被大妹发现 大妹跑了 刘方子又成了军阀的军官 回北平后开了赌场 打死了人 再次落魄后 去当了警察 受贿后成了警察局长 出钱让顺子上学 误杀了大妹 最后杀了QJ顺子老婆的日本军人和一个日本军官赵二 满嘴京腔 长大后偷鸡摸狗 在福海的要求下当了巡警 站宅门的时候与老爷家的老三发生了关系 被老爷家人发现 斩了一条胳膊 后跑路 日本人来了 赵二当了汉奸 知道顺子去当兵了 想抓福海 最终没舍得下手 又跟了国民党 国民党也倒台了 共产党来了 要抓赵二 汉奸加国民党特务的双重头衔 走投无路去找福海 被福海举报 赵二说不恨他 让福海每年给他烧纸 最终被枪决
写的时候只看到大妹回来,瑞子生气,后面继续看,我发现福海还是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家国大事上面前选的对。
1.福海这一辈子,害了他的不是别的,是他自己遇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什么都想顾全,什么风险后果都不想承担,谁都不想得罪,不敢说不,所以才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结果就是啥也弄不成啥也没得到。
他自己没个主心骨,还执拗,一直安慰自己老实本分。
这种人,没事的时候确实是好人,确实温和顾家老实勤劳,但只要是遇到点事,哪怕就是屁大点选择,那绝对就会误事。
这种男人没有担当,跟着他的人只能吃苦,但也拿这种"老实人"没办法,真是害人害己。
2.选择和担当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动荡世事的大背景下。
我们命如草芥,所以面对时代潮流变换,必须尽量看清楚,尽量踏上浪点,避免被洪流拍死,正所谓顺应时事。
活人嘛,肯定都想活的好,但得知道追求好的同时也要承担坏的,凡事不可能都让你占全了。
刘方子虽然是个坏人,但是他看得清形式,干脆利索做出选择,敢于担当误事不慌,所以他过的最好。
赵二小人物嘻嘻哈哈,但是他看的开,也把日子过的乐乐呵呵的。
只有福海,看不清又选不好,用最大的努力把日子过得最费劲。
3.大妹抛夫弃子不对,但是这个人利利索索敢想敢干敢闯,当机立断,爱恨分明。
瑞姑娘品德更好,心里主意正,不拖沓,想的清做的好,这种明白人我真的很欣赏,我是觉得福海配不上她。
4.我看剧总会代入自身,这个剧真是让我越看越害怕,我自己就像福海一样怕得罪人,不敢说不,总希望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妥帖。
我也是渴求一些东西,但又懒得去争取,也不敢担当后果,所以只能看着别人羡慕。
所以我看着福海真的是又气又怕,感觉仿佛是在看警示录,看寓言书。
5.我在19年后才偶然翻出这部剧,很喜欢,周末两天时间刷完。
符合我的胃口。
演员都是演技派,布景也真实,人物饱满立体,剧情丰富有说服力,仔细想我已经很久没看时新的电视剧了,因为看着总是不信,感觉没有逻辑,所以总是把拉旧剧,因为感觉那会人在认真讲故事,值得我认真去看。
(写于赵二跟三太太被抓时) 关于评分,写在前头。
我想给四星。
每一幕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戏骨,老面孔,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给三星也是对不住各位。
可是想到福海这个窝囊废,就气的慌,就不想看,甚至连带着对这剧都有了成见。
最后只能三星。
1.福海这个人,哪朝哪代都有,和平盛世,尚且能得一息生存,顾得上自己,也害不了别人。
但就在乱世之中,这一份实诚,可真要了命了。
福海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和特色的人。
(1)好面子。
他以为自己扎纸活是个高贵行当,媳妇吃不上饭也不肯屈尊拉个洋车,就为了那点面子。
(2)老实在人,但也不懂变通。
大白子当街斩首,别说刘方子,但凡是赵二这条命也留下了。
(3)没主意。
大男人一个,顺嘴儿就是“瑞姑娘,您给我拿个主意 吧”,你媳妇回来这事也让人家给你拿主意?找事?
(4)情商低。
出卖赵二,让人家一句话就把话套走了。
刘方子是拐走大妹不假,可真让大妹走的,还不正是福海的窝囊劲儿!
刘方子一再赎罪,可是直到因为赵二要被杀去求刘方子,张口还是“你欠我的”,火上浇油。
(5)薄情。
一次次给刘方子和赵二难堪,这两个兄弟没事接济的时候可也是受着了。
哪怕刘方子保下了赵二的命,吴先生回来,这家伙当众还想着能让刘方子好看。
天底下可没这么让人寒心的事。
其他不再一一表述,基本上是把又倔又犟又窝囊又怂又傻所有特点集于一身了。
这是个表面人人夸的老实人,实诚人,可也是最大的小人,骨子里都刻着烙印的真小人。
2.刘方子是个枭雄。
对刘方子这个人,是伴随着剧情的开展,由恨生爱的。
他是小人,不假,可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大人。
他是剧中最大的明白人,乱世之中,仁义礼智信都是浮云而已,不择手段的上位才是真道理。
虽然背后阴别人,可对着自己的两个兄弟,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能帮衬就帮衬,可不像福海明里暗里想着要弄他。
说实在话,乱世中,跟着这种人干其实放心,他吃肉能给一口汤喝,他发达了能带着鸡犬升天,危难了兴许能救一命。
这是个小人,但是确实让人越看越爱的小人。
3.赵二,小人物。
精于世故,圆滑,在哪朝哪代都能活着。
难成大事,可也是吃穿不愁。
赵二也是个真性情,对着福海的冷嘲热讽照样能时不时去接济一下。
可是就是没想到一直被福海爷儿俩坑害。
如果临死前能重新选择,我想赵二还是会拿他这个大哥当大哥,拿他这个侄子当侄子。
对于福海的厌恶与对刘方子的喜爱,其实也跟心理预期有关。
看开头,内心已经认定,福海是个好人,刘方子是个坏人,这个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势。
到后边剧情推进,两人人设崩塌,作为观众的我,只能是爱的变恨,恨的变爱。
这片拍的更符合人的本性,剧本写的也真好,没的说。
这才是应该能流传后世的作品,记得有句台词:每朝每代都这样。
我感觉这不是朝代的问题,朝代也是由人创立的,这是人的本来面目啊,人——这种动物,自打是猩猩时就是这样自相残杀,现代人只不过比猩猩多了点智能罢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片子把人做了一个赤裸裸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剖析。
3个男人一台戏。
作者写了社会上的3种人。
第一种人也是戏的主角是福海,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个纯纯粹粹的老实人。
不懂变通,认死理。
像一个当代“圣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等等这些话在他面前真是无法成立了。
他把善良、忠诚、诚实、博爱……等等等等这些所有能赞颂人类美德的词语几乎都紧紧的锁进了他那颗心里。
然而这个“完人”的一辈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不能不发人深省。
福海不过是一个最最普通的社会底层老百姓了,然而谁不想得到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种种物质和精神享受呢?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完人”的一生。
他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不能解答。
社会的底层人是这样,那另一层呢?
第二种人:刘方子。
从小看起来是3人中最有志气的,不甘屈服于糊纸活的老板打骂。
一心要跟吴先生革命。
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后,另一个充满着权力和欲望的世界大门开始在他的聪明圆滑下向他打开了。
他不在是当初那个其实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他天生的灵敏让他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中步步高升,看起来他比很多人都强,所以他能在乱世中不断的向上爬。
看到这里,我们每个人心中是痛恨他所干的那些让人不耻的恶事呢还是羡慕一个有本事的人而在心里默默的想向他学习呢?
然而人是复杂的,他能干出那些最让人不耻的恶事也能在日本人来了之后大彻大悟,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
看到最后,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他的功和过相抵了吗?
最后一种人是赵二。
一个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个可怜人,从小无父无母,侥幸长大。
连最基本的教育也没有受过(父母的教育)。
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稀里糊涂的当了学徒,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别人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对的,干偷鸡摸狗的事也不认为是错的。
无知者无畏,他敢跟阔老爷的小老婆睡觉,胳膊被砍了,他也不认为他是错的,他敢当汉奸,怎么劝也无济于事。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度过的,不过最后在被解放军抓住的时候他明白了。
明白了犯错是要受罚的。
你说是非道德是非得人教才能明白吗?
还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错了,还像啊Q那样死不认错呢?
典型的中国式不见棺材不落泪!
关于这部电视剧要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略述一二,愿为警醒。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