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
看完海报下方罗列着的演员名单后,我就决定一定要看看这部片子。
一条红樱枪。
海报上视觉中心戳着一杆红缨枪,就像匡威的红五星一样有吸引人的错觉。
有人说刘烨演得是一个中国版智障蜘蛛侠,很悲哀也很现实,当要让一个人毫无顾虑的行侠仗义时,编剧一定要把他弄得不正常喽,要么把裤衩穿外面,要么就是个弱智。
导演很和谐,想用这种方式让人民反思,期待着古惑仔们看完电影以后扯起红旗闹革命,高唱国歌反社会。
不知道是他在讽刺社会,还是社会会嘲笑他的“创意”。
咦,社会是谁?
不过那条红樱枪还是给了俺一些乱七八糟的启示,记得有一个短板理论,但现在看上去红缨枪理论更适用:你可以脑子不好,你可以发型难看,你可以口条发木,但只要你有一条够硬的红樱枪,你就可以仗枪走江湖,去做为民除害的大英雄,然后扬名利万,万众敬仰,然后拍拍广告,上上通告,写写自传,安享晚年……社会在天天向上,现在不需要“五好学生”。
一个小水壶。
我想我受电视或电影毒害太深了,当小水壶出场时,我用大腿就想到了,必有这样一幕:这水壶一定要在战事激烈时失足坠地,老三一定要奋不顾身地扑倒在地,无视踹在身上凶狠的无影脚,无视被硬梆梆的鞋碾得血肉模糊地手。
眼神坚毅,表情幸福,伸手紧紧抓住水壶,然后潇洒的回头,痛快地收拾着刚才放肆的混蛋们。
嗯不许谈论剧情了,以防变傻。
水壶是硬汉柔软的部分,“傻人”的幸福来得如此简单,守得也很粗暴和倔强。
对于他来说,没有知不知足这一说,而是一种确定的幸福。
当幸福来了他就乐,当幸福走了就自然的放手,不再活在自造的回忆里,爱好像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反义词。
生命赋予人的本真的淡定,好像很难从酸甜苦辣中剥离出来,傻子也不例外,不过尝试着去做已经是一种很牛逼的壮举了。
牛逼。
每次刘烨非常认真地蹦出一句:牛逼。
我都觉着这个词真的很牛逼。
它给人那种自娱自乐、自我评判的精神是多么的洒脱。
在公司做牛年贺岁片子的时候我们就曾经试图去探寻牛逼这个词的来源:据说是古时扒牛皮时,要在腿上切口,然后往里吹气,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一张牛皮,可有的人却吹到牛逼上了,这样你就是吹牛逼。
反其义衍生,如果不吹牛逼时,那你就很牛逼。
所以牛逼不是说给别人听的,也不用别人说给自己听,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就足够了。
深沉点说,人生的终点只有你自己。
自信和乐观地自恋对身心有益。
傻人有傻福。
生活不只一次重复地告诉我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它并不是劝人知足常乐,其实是对目标的一种心无旁骛的坚持,其实是不为自己小聪明所累的一种单纯追求。
相信一件事比看透一件事更快乐。
俗不?
可耐!
号称中国版《阿甘正传》,除了浴室那场戏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
本身是不会看这种片子的,冲着导演跟演员去了。
二二的感觉,你说他傻吧,也不是真傻……以暴易暴,这不是法制社会应该提倡的呀。
但问题是,真遇上流氓或者坏蛋,身边人都当什么事没发生或者只是围观,这时候你是真心希望有武林高手拔刀相助啊!
101123晚外公家
好多熟悉的场景哦 开场是在一个大楼梯(我觉得是在水族馆那) 然后是海边 小青岛 奥帆灯塔, 还去了信号山 后来还去了列侬酒吧 八大关那边的路上车战 刘烨住在一个楼顶,可以看见青岛红房子老城区全景 里面还有对话:“他在台东出现了。
” (警察说)我最想会会市南那小子…… 还有五四广场 第46分钟满街追着跑从五四广场几个镜头跑过后就到了中山路 然后冲上天主教堂 ……继续补充 剧情不好看。
刘烨剃的发型很傻,而且演一个傻呼呼的人 对剧情不予置评,忽略掉。
我是来看景的。
看看导演如何处理运用青岛的各个景观。
还是 恋之风景好一些,,,,
不是岳飞是钟馗九十分钟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黑帮片,警匪片,哥们儿电影,暴力美学,黑色幽默,军旅情缘,爱情悲喜剧,看到杀手莱昂,看到昆汀,看到斯巴达三百勇士,甚或安东尼奥尼。
而从这一切中浮现出来的,是某种早已逝去的情怀,早已的失落价值观;是某种融合了中国古老道德伦理,社会主义时代人生理想,以及好莱坞式孤单英雄的怪诞组合,以及导演对这一切的追寻和质问。
这个手持红缨枪,背着破旧军用水壶,坚持维护正义的退役海军,无疑承载着巨大的悲剧色彩。
他是这个黑白世界里始终燃烧的一抹鲜红,他所坚持的那些东西,那些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尚且算得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如今却被这个崇尚实用主义的时代迅速抛弃,沦为一文不名,甚至只能以“神经病”来命名。
更大的悲剧在于,绝大多数观众可以轻易地从他身上辨认出一系列曾经无比熟悉的形象,以及这些形象所代表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与当下状态有多么格格不入,这种精确辨认,这种感同身受所造成的错愕感,与其说令人悲愤感怀,倒不如说令人茫然无措。
一代曾是老三的青年们成长起来,活明白过来,春风得意或消沉沦丧之余,有意无意淡忘着属于老三们的懵懂岁月,唯有老三,这个始终没活明白的存在,依旧执拗地手持红缨枪威风凛凛,如同时代断层间无意间释放的游魂,人们试图将其视而不见,试图继续安然地维系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体面的生活状态(这个有着男盗女娼,坑蒙拐骗和灌水生猪肉的歌舞升平的时代),却最终只能在其坚硬饱满的实体面前,在其莽撞地冲撞和冒犯面前,彼此尴尬地笑一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部电影可以看做导演为这份尴尬和茫然无措所精心安排的“想象性解决”,一场为老三这个钟馗一般生猛的鬼魂,所举行的盛大安魂仪式。
而这一切的合理性,是由三个在我看来看似设置精巧,实则软弱无力的情绪点支撑起来的。
其一,是运用岳家枪和宋代武术的象征含义,为其赋予某种属于古老中国的道德伦理基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触犯了现代社会的法律体制,却在“正气”这一主题下为观众们营造出某种不言自明的认同感。
然则,老三心目中的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毕竟不能向当下或者未来去求证,而不得不从久远的过去找寻支撑点,这种刻意设置与其说是解决,倒不如说本身既是那份尴尬和茫然的一部分。
其二,一场好莱坞色彩十足的警匪故事,令老三误打误撞地获得一次英雄表演和自我成长的机会,也顺便带出了此种类型影片中普遍的意义或曰主控思想:一个最初不容于社会,落寞孤寂的英雄,通过拯救别人拯救世界,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最终被世人所认可。
此类逻辑安放在老三身上,多少因为时代和文化错位而带来某些荒诞喜感,美式英雄所守护的那些以“正义”命名的,关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在西方社会早已成为颠扑不破的基本社会准则,而在老三懵懂的世界里,是与非,善与恶却变得不易分辨,甚至无可分辨。
“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的,那就是,我。
”在老三孩童式幼稚却坚定的喃喃自语中,“邪恶”这个语词在观众心目中唤起的,却是一系列混乱丰富的形象和概念。
曾经有一个时代,“谁是坏人?
”是我们每个人看电影时必然要问,也必然能得到回答的问题,男盗女娼是坏人,坑蒙拐骗是坏人,注水猪肉是坏人,抢古董的大盗也是坏人,然则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空白,是超出老三甚或超出所有观众的处理能力的。
我们早已无法再以“邪恶”这个色彩分明的词汇,来命名那些充斥于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令我们无奈和尴尬,以致被默认为合理的种种不合理,也正因如此,老三的种种见义勇为,连同最后那场极端戏剧化情景下极端生硬的“戴罪立功”,在令我们热血沸腾乃至感动流泪的同时,却又显得如此苍白和单薄。
或者不如说,我们之所以会热血沸腾和感动流泪,是因为我们从内心深处明白,老三坚实有力的肉体下,那孩子般单纯执拗的灵魂,是如何承载着我们逝去的理想主义的天真,又是如何脆弱和易受伤害。
其三,兄弟情谊和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无疑是支撑老三这个游魂存在于这世间的又一力量,从政委,到警长,到码头边萍水相逢的水兵,甚或历经沧桑的文物贩子,甚或一个聋哑小男孩(及其身后未曾出场的博物馆馆长,“海盗拳”邹市明等等等等),这道由“哥们”,“战友”,“兄弟”等充满男性色彩的词汇组成的统一战线,无疑承载着来自军队,来自军旅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和情感认同,亦被处理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中,最后一点坚忍有力的对抗力量。
于是乎,像大量哥们电影一样,女性角色被自然而然地放置在承载负面价值的位置上,从母亲,到大姐,到小草,甚或那些看怪物般打量老三的街边大妈,她们充满世俗色彩的目光,共同组成一套评判和贬损的价值体系,于是乎老三与这个时代的冲突,被集中表现为一个正直不屈的男人与一群不理解他的女人们之间的冲突,而老三和小草的关系,作为全片中主要的情感线,也最终坠入一个已被男性写作者们重复无数遍的滥套:英雄面临事业与爱情的两难局面,而肤浅的女人却抢先背弃了他,投入他人怀抱(其背后隐含台词是对英雄所秉承价值观的无情否定),最终英雄必须克服失恋和理想失落的双重困境,重新找回和证明自我。
最后一个镜头中,老三将小草送他的水壶扔进垃圾箱,世界重新变为一片红色,这个在我看来意图过于明显的意义的升华,似乎终于为老三先前遭遇的重重困境和磨难,找到一个想象性的原因(因为一个女人的不理解和背叛),并通过遗弃对这个女人的柔情和思恋,获得想象性的解决。
对于一部以男性力量和精神为主要展现对象的商业电影,此种叙事上的改写和错置必然是有效的,但我们作为观众,也不免会沿袭着商业电影的观影经验,而有意无意间感觉到,真正未曾解决,或许也无从解决的问题,永远在电影的叙事之外。
对于老三这样一个来自并不久远的过去,并凸显于时代断层中的无名游魂,我们可以当作故事一笑置之,然而内心深处被唤起的那份酸楚,那份尴尬与茫然,甚或那份微妙的恐惧和欣慰,必将随着那个结实饱满的造型一般,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今晚上ccav6又播出了这个青岛风光片。
发现更有意思了。
硬汉就是硬汉,前脚和女的在五四广场遛弯,看见一酒后驾车撞人逃逸,一口气就追到天主教堂了。
这段距离是多远呢?
五四广场在新城,天主教堂在旧城,这个距离大概有十公里了。
硬汉一口气就跑过去了,不但追上了开汽车的哥们,然后一口气就跑回来了。
把 硬汉 看了.不明白为什么在豆瓣上它的评分不高.有这么一个男人.不吸烟不喝酒.生活节制且真诚热忱.他有一个水壶,挂在脖子上,里面是白开水.他还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的孩子,却有最明亮的眼睛.他会安静地用小锤子敲开核桃.一点一点剥开吃掉.他会叠被子.军训时候教官展示的那种标准豆腐块.小心把角折好.他身体强壮,但这不是重点.他懂得提升自己.他保护他坚守的东西.他懂得执着与放弃.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像孩子.他说自己是一个战士.他在战斗的时候像兽.兽比人好.他看着你的时候无比认真.他用他真实的灵魂与你对话.毫无保留."我不明白,这很复杂."他不聪明.可我觉得他就是天才.就是神.他过我一直想过却没有勇气没有决心没有毅力没有能力过的生活.世界上真的会存在这样的男人么.他一定要是或者曾经是一名军人.即使有.老三也只有这么一个.他的坚持他的一切再电影结束之后不会再有.与我永别.决绝.一个像孩子一样无辜的男人.身边要有也不会珍惜吧.即使出现也不会发现吧.就算彼此相识,他没有刘烨的相貌,我没有小草的长发,也不会相爱吧.生活就是这样的.他说"我不明白,这很复杂."听到的时候,我几乎哭了.
6点18分,梦醒了之后再也睡不着了,现在是6点33分,这些话,码给自己听。
最后一幕,刘烨举起水瓶,把过去美好的记忆和恨装进水瓶里,然后使劲扔了出去,忘记了,就不会有恨了。
可是,我没有水瓶,没有任何东西,她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力,挥之不去,独自一人承受自以为是的惩罚,就像刘烨那样的自以为是,不对,比他更傻。
这20分钟里,真正相处的两个月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循环播放,我还记得分手后,我问你,还没有没有可能在一起,你说,你是我的初恋,你说还有没有可能?
我,我,我不耐烦的想,能就是能,不行就是不行,磨磨唧唧,第二年,我为了忘记你和别的小姑娘好了。
这是分手一年之后,问你这个问题,是还在想你。
我没有扔掉记忆中的水瓶,也无法扔掉。
我真是蠢死了,人家小姑娘把话都说到那个份上了,我是咋想的?
初中,初恋,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理个圆寸,好好学习,就觉得你好,也不仅仅是好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你,但就是放不下。
那个时候极强的占有欲,你和旁边男生说话就吃醋,就觉得你心里没我,自己真是蠢得要死。
老三是硬汉,我不是,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认清这个社会之后,还依然爱它。
我无法成为你,我没有水瓶,扔不掉它,我恨我自己,或许在某天早晨又会像现在这样跟个傻逼一样,回忆过去的自己。
自己种的苦果,自己一生来尝
这个片子,我朋友用我的电脑看,我跟着看了大部分感觉实际上导演有一种传统的情怀他的思想里一定有那种对以前的雷锋年代的某种怀旧,某种伤感,所以他让这个脑子受伤的人,一个受伤后可以得到某些原谅的退伍军人来承担起某些东西想起了《老无所依》《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里面也有导演对逝去的岁月的某种缅怀,但是导演更能够将其结构,并且用现代手法加以呈现首先这个剧在剧本上就已经失败了,某些地方拍的像是主旋律一样,但是其中并未感到导演的委屈,而更像是导演主动如此,这些年国产电影上院线的不是这样主旋律,就是大制作,打动人心的作品到底在哪里呢?
看了《阳光小美女》《朱诺》之类的奥斯克最佳剧本感到人家还是很着眼于现实,而且人家的制度啊,工业化啊之类的确实发展的好啊我们的思考者太少了,也许有但是混不出来吧,前些天一个老师跟我说:潜规则这个东西啊,只有中国才有的是啊,我们的社会依然功利化太重,没成功呢先想着成功了要怎么样威风,这是可怕的事情可是呢,会赚钱的导演又太少,怎么回事呢电影教育,还有整体的市场需求,导演们的观察方法,创作方法是不是都要改呢
这片子其实就是青岛旅游宣传片青岛栈桥海灯塔潜艇青岛话纽约吧……那个不是青岛的展示呢爱死青岛了。
2008-11-25 23:08 http://hi.baidu.com/qinone/blog/item/fdf9b9f364b4d257342acc50.html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可以战胜邪恶,那就是我!
---片中老三的语录 曾经年少的我,在小时候,也想当一个大英雄,来改变这个世界。
当时我觉得自己拿着滋水枪的样子,好像一名真正的解fang军,为了可以保留我的梦想,我还特意去了照相馆,照了一组明星照,照片中的我,手里端着枪,愿望前方,那幅正经的样子,好像《硬汉》里老三穿着水兵服的傻样子。
说说观影感受,真不明白,为什么影院里面有那么多人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开怀大笑?
我看这部影片的感觉,心情是挺沉重的,我觉得“老三”好像许三多,一个有梦想,知道怎么活着才是有意义的人。
老三的“傻”是那么得可爱,他除暴安良惩治坏人的时候,让人看着是那么的过瘾!
为什么很多事情,只有他敢去制止,难道只因为他会功夫,所以不怕流氓?
影片的这个情节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见义勇为,为什么现在只是少数真男人的行为?
当影片中老三不顾一切的追逐那个撞了女孩儿而想开车一走了的司机的时候,在电影院里我听见了我后排传出了一个男人阴柔的声音:这人神经病!我当时真想把这部影片的电影票变成一片伟哥,给丫吃了!
以后等丫遭遇劫匪的时候,就可以大喊:神经病,我需要你!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老三就是个神经病,因为不神经的人早已经学会保护“自己”了,眼不见为净的事情,至少我做不到,我的心底里还是希望自己哪一天,能有机会也像老三一样,干出点人事出来,虽然我也和警察一起抓过小偷,但是我感觉自己快被这个社会得现实所腐蚀了,如果社会上像老三一样耿直的人多了,那很多社会的“垃圾”就可以洗洗睡了。
回到影片中来,这部影片的剪辑手法和剪辑技巧很是讨好观众,通过改变一段素材节奏的快慢,配以合适节奏音乐的搭配,真的达到出彩的效果,其实影片中演员的打斗一招一式,看起来都很平常,并没有花拳绣腿,但是经过剪辑艺术的加工,让我们看的很过瘾,很出气。
我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和“老三”刘烨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一样:这部影片很牛B!
片子和刘烨演的傻子一样傻
理想主义外壳下旧思想
五雷轰顶的片子;个人认为本部片子的评论是豆瓣影评中最精彩的,为了精彩的评论,推荐一看
孙红雷把这个角色让给刘烨,是对的。
有一种力量,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那就是,我。
开篇就在影调上彰显了自己的独特,故事到最后高潮的爆发也很有意思。坏人不坏到底的设置也不显唐突,反让电影结束得有说服力。很好~
大巴车上看完的囧片,刘烨看似硬汉,实则拿弱智当可爱
★☆ 因为看了2,所以找1来看看,发现比2更差
导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表现老三到处“管闲事”,这和一般烂俗的娱乐片是不同的,有些细节上也能看出不错的设计。黄秋生和警察成了辅助的线索,让人感觉节奏很慢,进不了正戏。警匪斗的所有段落都非常的烂,和成熟的警匪片没法比,由其最后博物馆那段烂到家了。ps:对刘烨的体型感到满意,专业演员为电影
刘烨的旁白真是。。。。orz,但是电影我觉得还不错啊。剧情上虽然跑不了警察与黑道的正义之争,但演员阵容很强大,刘烨的角色也比较有新意。
能一直看下来,挺好的,有几个地方也蛮搞笑。我给4颗星。
“有一种人是专门为了消灭邪恶而存在的,报告政委,那就是我。”——老三记住,做坚强的人,做高尚的人,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有利于人民的人
这是一个需要弘扬正气的时代,虽然后来的剧情略显生硬,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片。
洗澡的时候那女的居然说 ··
兴奋度不够,导演不行,虽然有刘烨
上个月看了硬汉2,今天看的1,我觉得2比1好些,喜欢丁晟的这种风格,他的几部片子我都是打的高分的,刘烨不错。潇湘电影频道20110715
虽然各自表现都不错,可看起来感觉剧本就是不咋地。
在這麼一個如此現實的社會,還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嗎?
在电影院看过2,补上了1,很不错,刘烨演得很自然。
相当无聊!幸好没去电影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