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途123》物稀不一定为贵!
一桩凶杀案,几位有着微妙关联的乘客,一段封尘多年的往事!
悬疑推理类型片一直是国产电影的一个弱项,除了各种外部原因外,看惯了国外各种烧脑神片的影迷对影片的高要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部号称国产《东方列车谋杀案》的片子,更像是一段介绍陈年往事的ppt。
从最一开始就通过一名嫌疑犯道出几名乘客的关联,这样的设置严重弱化了悬疑感。
分为3部的影片一直没有分清“十年前女童冤死案”和“当下列车凶杀案”的叙述重点,把一个追凶过程讲成了忆往事。
粗糙的制作和业余的表演让影片充满了低劣感!
3分!
ps:唯有保护儿童的主题能算得上优点吧!
1.继上一部,感觉推理被摆了一道,又回到了上一部结尾护工秋红为凶手。
要不是知道有针管那个证据存在漏洞,我差点就被韩家斌的演技信服了,那一段表情很到位,回忆原先的事情也不那么尴尬,很有代入感。
2.罪途1里面有个喝酒镜头忘记点了,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会不会对下一部曲有什么影响。
教导主任吴健那里有bug,吴健根本跳不回自己原先的窗子啊,而且衣服都湿了很容易被发现问题的。
那个吉他是为了说明两个小乘警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吗。。。
有什么剧情上的作用吗。
不觉得徐囡囡母亲冷静的有点可怕吗,王超殴打她的女儿,韩家斌也欺负过,法医骗过,教导主任压着事情,这位母亲冷静得看外边的雨,第一部说是自己也冷静。
而且前两部里面都没有周新雪和徐囡囡的过往交代,我甚至怀疑下一部曲也会说明,我感觉不是什么好事情。
3.我一开始以为全员都得死,从罪行最轻的老赵开始死(因为上一部只知道他瞥了一眼被欺负的徐囡囡)。
结果老赵是个恋童癖,死前还被严重性侵,也就是徐囡囡忍受的是性侵加校园暴力双重折磨。
我甚至怀疑就是因为有吴健这样的人把事情压着,除了徐囡囡以外还有别的女孩被性侵。
教导主任吴健就不用说了,上一部我就猜他义正言辞地为了维护学校名声,收买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法医刘惜之我就没明白她居然听信了吴健的鬼话,假装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是保护了学校的名声,也保护了那几个人的未来,可是有谁想过徐囡囡啊,徐囡囡的家人啊。
那些犯下恶行的人换个地方改头换面的就这样继续人生了,忘了就过去了,谁还记得徐囡囡呢,她曾经痛苦过。
研究生韩家斌比王超有良心,他本质上还是对徐囡囡心存愧疚的,但是他还不够勇敢,这次也许他会找到当年徐囡囡死的真相吧。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电影逻辑不严谨,编辑基本常识都没有。
因为家暴离婚的徐妈因为没钱放弃了监护权把她留给家暴的爹,首先这事亲妈绝对干不出来。
而且她打工寄回家的钱可以养徐爸和徐囡囡两个人,怎么就养不起徐囡囡一个人呢?
徐囡囡长期没有人关心,被校园暴力,好不容易关心自己的亲妈给打个电话,会受了什么委屈都不说么?
而且,法医是警察啊,怎么成医院的医生了呢?
尸检报告上写:处女膜破裂(新伤),后面又说徐囡囡之前就被老赵性侵,这前后矛盾的简直不能忍啊。
全片一直用简单粗暴的惊悚画面制造惊悚,就不能好好讲故事么,老一惊一乍的。
优点只能说调色调的不错。
《罪途2之救赎代价》在上一部影片罪途1,已经有了线索,在何赫的推理下得知自称是校医助理实则是囡囡的生母,秋红承认整件事情都是自己做的,在调查的时候才发现他们都是别人叫来的车票都是别人买好的,这一切都是预谋好的就是为了当年的复仇,秋红承认是自己为了给女儿复仇,她离开家觉得特别的亏欠囡囡想要得知当年的事实真相。
就在他们的水中加入能说真话的药物,这个药物少量不会致死只会让人说出真话,在水中和火腿肠里都被加入了迷药,在记者和法医产生矛盾之后大家就互相敬烟,还喝了酒,在这之后他们就都睡下了,而就在这时候老赵也死了,而何警官觉得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据王超说韩家斌看似是一个好学生好人,但是实则心里却不这样想有着很阴暗的一面,在小时候还拽过囡囡的衣服!
他还主动要帮忙破案到底隐藏着什么真相呢?
影片的离着真相越来越近了!
先吐槽:为什么豆瓣要分成三部啊,明明是一个故事,评价起来好麻烦>.<整体来说第二部的节奏明显就提上去了,第一部埋的伏笔也得到了解答,现在唯一还没解释的是开场那个座位上明显的划痕。
其实从悬疑的角度讲并不是什么心思缜密的惊天案件,但这也合理,第一集暴露的秋红并不是犯罪之王,她只是一个思念女儿的普通母亲,能想出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相处同一个空间,并且因为是护工所以拿到药,也是很合理的。
还有UU开头的短信真是可怕啊!!!
第一集的时候觉得这些短信肯定有问题,但没想到是这个意思。
真是一帮畜生!!
第一集里其实乘警识破秋红的原因很有意思,王超在最早的时候被噩梦惊醒的时候,就说“我的脸烂了”“我打过她哪儿她就打我哪儿”,说明囡囡的伤其实很明显;但是秋红一直坚持说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伤,因为她作为一个不行的家暴受害者,主观上认定施暴者都会试图掩藏伤痕。
乘警发现了这个疑点,还是很合理的。
还有一个点我比较在意,她说回来之后一直在戒毒所做护工,是不是碰到了什么人?
刺激到了她这里要再吐个槽,一个女乘务员和一个女餐车服务生,两个人都好奇怪哦,怎么这么平静啦,搞得车上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嘛?
很多人猜这两个人有嫌疑,我觉得纯粹是导演没调度他们而已…不过如果真的达到了干扰观众的效果也算是不功不过了。
然后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开场的两个贼眉鼠眼的人跑哪去了(胸毛哥很让人在意啊)…其实也蛮好解答的,这俩哥们一直坐在餐车里,伺机等着去蹭卧铺,所以乘警知道他们两个没有嫌疑,而且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会误以为是食物中毒什么的,每当做凶杀来判定。
所以两个小哥不见了我可以理解,不过下次导演能都交代一下吗?
悬疑片人交代不清楚很容易让观众发生误判呢!
预告片没有给太多的信息,应该是为了不剧透,我注意到周新雪的演员是朱颜曼滋,而且写的主演,现在还没多少戏份,估计是第三集要爆发吧?
难道她其实是囡囡嘛….细思极恐。
相比于第一部,第二部的节奏明显慢了,第一部的节奏偏快,以至于我们在看到影片结束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空闲来对于剧情进行过多的思考的。
在看完第一部之后。
很多人开始细细地对应有的剧情进行了回味。
不但对于其中的细节进行了复盘。
而且对于第一部结尾处留下的悬念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但是这一切到了第二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用缓慢的节奏将我们大多数人的热情降了下来。
第二部要还原的是十年前的案情,但是这一点对于观众来说可以视为是整个系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但恰恰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很想用一种非常严谨的逻辑进行呈现,但最终展现给观众的却不是那么的严谨。
甚至有很多的细节上的疏漏以及剧情上的拖沓。
教导主任一把年纪却要爬车窗与女白领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有来无回的细节。
如果说第三部教导主任可以在车外结束自己的一生的话,那么他在第二部爬出车外的决定则是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如果教导主任没有在车外发生意外,这一切就显得有些滑稽。
而我们从预告片来看的话,教导主任在第三部已经坐到了车里。
如果不是乘警主动开门的话,爬上一个一人多高的车窗还是很费力的。
第二个细节就是女乘务员在去男乘务员的房间里找灯的时候,给了墙上挂了的一把吉他一个特写。
这样的特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如果可以在第三部进行解答的话,那么这一个细节是可以加分的。
但是如果没有解答的话,这样的细节是不必要的。
甚至有点累赘。
如果我们在观看了第一部以及第二部之后,对于第三部就会有着很大的期待,那么一切应该有的原因和观点总是会在结尾处得以呈现。
这也就使得第三部的剧情发展以及最终的揭秘变得十分重要。
而第二部显得有些鸡肋则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首先看到了回忆里的女白领,对于之前经手过的这个案子进行了高度还原,而这样的还原的基础则是依照第一部已经埋下的主线。
然而这个主线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
女白领的水瓶上面有针孔,但是这瓶有着针孔的水却出现在了老赵的身边。
这期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而这瓶水到底是不是最终致死老赵的凶器,这一点也只有在第三部才会有答案。
而第一部结束时候的疑点二,则是秋女士声称自己是当时的助理医师。
另一方面自己又是囡囡的亲生母亲。
而囡囡遇害的时候她却不在囡囡的身边。
这样的说辞自相矛盾。
而且并没有解释,自己对之前囡囡的死的那种愧疚。
这一切的谜底,依旧是寄托于第三部影片。
教导主任的观点就很明确了。
十年前因为怕产生负面影响过大,因此私自将整个事件压了下来。
而且将对于学校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这一切从中作梗之后,对于最为致命的证据确实绝口不提。
而这样的包庇纵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说还有一些疑虑的话,那么教导主任跟老赵之间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本片当中弱化了两个人物,一个就是囡囡当时的好友,另一个女生。
另外一个就是电商老板王超。
这两个人在这一部中的存在感明显较弱。
而且没有承担太多的故事主线。
如果在第三部的时候,进行爆发的话,那么我们一点也不会意外。
由于第一部有着太多的反转,而第二部明显在揭秘的过程中略显拖沓。
以至于我们对于第三部的结尾就多了一些期盼。
如果上述的内容都不够精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一种观点。
如果将列车上的人都进行率选的话,除了打酱油的乘务员之外,那么乘警本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故事呢?
这位看上去义正词严的警官是不是真的像自己外表所描述的那样正义凌然?
研究生的故事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外表是可以对于任何人进行欺骗的。
而且在这个重启十年前的案件中,这个乘警是为什么成为了这个乘警的我们也会在第三部中有了答案。
乘警认识记者,这算是一个线索。
而且十年前的乘警应该还是一个公安系统的重要参与人员。
而现在为什么成为了一名乘警,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
而整个十年前的故事基本上东拼西凑了了一大半之后,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校园霸凌外加性侵,仅仅就这两个题材就足以让我们很多人都感到震惊。
是不是我们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接触到这样赤裸裸的对于真相的描述之后,反而感觉这一切不是很正常。
或者说我们已经熟悉了黑暗?
或许,在第三部中所有的问题真相大白之后,一切就都会给予我们答案。
因为一些私人事情耽误,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才能看罪途二。
而明天就是3上线的时间……那就废话少说直接入正题吧:以下全部是剧透!!!
这一部给我的感觉,整体气氛依旧不算太嗨,但是十年前的一个最大的真相浮出水面。
法医继护工之后,第二个坦白了十年前自己知道的一切,而这一部分真相是如此肮脏残酷,如我所料,老赵的过去有问题,但我没想到他才是实施性侵的罪人,更没想到还涉及到交易……法医能如此轻易地吐露,很大程度在于她当年也是被蒙蔽的,以及这十年来她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在吐露一切后,电影给了她一个长长的镜头,让观众充分看到她的如释重负。
之后研究生败露的剧情,但是可以说上一点:可能很多人会diss研究生在与警官的第一轮正面交锋中演得太作做,我认为这是故意的,因为他之前就是在和警官演戏啊……他的自白是在那次深深的喘息之后,虽然我依然认为他没有说出全部真相。
这一部和上一部比起来,上一部两个案子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给观众的感受,我认为是基本呈两条线了,但这一部隐隐有两条线交汇的感觉,更紧密一些。
一部分第一部的疑点得到了解释,又布下了许多新的疑点。
——感觉更扑朔迷离了。
回顾一下我观看第一部找出来的疑点中,有哪些已经被用为伏笔了:1、 研究生和打工妹的过往(暂未解,但可推论:研究生暗恋周,但现实令他崩溃)2、打工妹抽烟(暂未解,但可推论:她可能真的是所谓的“混”的)3、致幻药为什么让所有人都看到一样的人(无用)4、研究生为什么私藏证物(尤其这证物明显并非出自他),为什么隐瞒天顶的证物(已解)5、死者的网友,女性(错误:网友为男性,且为恋童癖交易者)6、周新雪上车的原因(已解,但仍存疑)7、藏有奇怪东西的地方是记者的床上方(同第四条一样,已解)8、研究生避开了当年打人的过程,只说了自己抬徐囡囡去医务室(暂未解,但可推论:见下)9、有针孔的矿泉水瓶(存疑)10、研究生突然推理非常牵强(已解:为包庇真凶)11、记者不知死者死因(已废)12、如果原有的秋姓护工是假的,真的那个呢?
按研究生的说法当时教导主任也在医务室,为什么教导没认出她不是护工呢(暂未解)13、警官推断护工是囡囡母亲的过程特别快(无用)一些新的疑点:14、老师极力掩盖囡囡遭受性侵的事实,甚至使用了大量金钱贿赂,如果单是为了学校声誉,我觉得不必如此卖力;15、警官长期带着一把从来不弹的吉他。
16、法医坦白的时候车厢外有一些响动,两人都停了一下。
下面是一些关于剧情推测:1、老师并不是所有案件的直接凶手,不管在十年前还是现在,他都表现得过于明朗化,一个真正有大问题的人不会有他这样上窜下跳的表现。
2、徐囡囡虽然真正的死因确实是麻醉过敏(这一点是法医在自白的时候说出来的,可信度比较高),但当年被殴打以后,在内脏受伤未被发现的情况下遭受了强迫性侵,我认为有两种可能:1)研究生在和恶霸离开后不久马上返回将囡囡送去医务室,她是在医务室内遭遇了性侵。
2)徐囡囡在其它学生离开后,就被附近店铺里的老赵发现,带回小卖部实施了性侵。
——就事件客观因素考虑,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发展也更自然,但不算是哪种情况,当年的性侵者(可能是老赵也可能是其它人)都是趁着囡囡内脏受伤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实施了性侵,残忍变态的行径令人发指。
(想到这里的时候就悲愤得全身发抖)3、研究生当年极可能因为在青春期目睹了女童性侵而导致了一定的性问题,可能在当年就有所表现,“动手动脚”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这种异样被其它同学老师都发现了(恶霸说、老师)。
4、当年周新雪因为一些原因(可能是被恐吓,可能是家庭困难为了钱)被迫长期卖y,对象就是老赵——没错,十年前那个从研究生面前走过,屡次发着抖走入小卖部,且被研究生从窗户外偷窥到的遭受性侵的女孩,不是徐囡囡而是周新雪。
理由如下:1)尽管剧中一直只以背影示人故意误导,但可以从她的发箍和耳廓特征百分百确定她就是周新雪;2)第一部中一开始徐囡囡在被恶霸一行推搡路过小卖部门口时,小卖部老板十分淡漠,不像和徐囡囡很熟的样子;3)徐囡囡被研究生“动手动脚”以后反应激烈,这绝非长期遭受性侵的表现,相反,她可能是知道好友的遭遇,或是因为母亲的流言,对性侵怀有更大的抵触;4)最直接的证据:十年前法医删除的尸检报告上黑纸白字写着:处女膜破裂为新伤,这是她第一次遭遇性侵。
——我猜,当年之所以周新雪会对徐囡囡之死保持缄默,是因为她害怕老赵落网后,自己卖y的事情被所有同学发现,这份恐惧令她选择了沉默。
4、以此为契机,在车上周新雪不可能没认出老赵,我看老赵根本并没有认出周新雪就是当年被他长期性侵的女孩,这本身已经可以成为强烈的杀人动机了。
因此我推测,护工即徐妈妈,的确做出了一些事情,比如用火腿肠,同样她也确实是召集所有人的主谋,但这仅仅只是为了解当年真相,她用“吐真剂”火腿肠逼大家说出实情,用下了药的水杀人(但并未成功)。
5、杀人真凶依然不是护工,我认为她只是藏起了关键凶器,就是那支被警官在车外找到的注射器,藏匿方法自然是从厕所排水口扔出,不过,这支注射器既然能在停滞的火车下被找到,说明它是在火车停下以后才从排水口丢出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开始警官唤醒所有人后,女乘警曾陪着护工去过洗手间,这很可能就是丢弃凶器的时机。
研究生也在替她掩盖真相,却不知道她背后还有一个凶手——但最终杀死老赵的,不是他们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
至于凶手到底是不是打工妹周新雪?
我还不敢做推论,因为死者的死因至今未明了,作案手法成迷。
天亮以后,就是一切真相的终点,我依旧静静等待打脸,还等待最终级的震撼。
生而为人,都愿被世界温柔以待,同样,也请善待他人。
更愿这世间能多点平和,多点阳光,这样纵使卑微到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
《罪途》三部曲,于阴暗的角落里投射一点光明。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通常十六年的求学生涯里,总会经历些校园霸凌事件。
或者是亲身,或者是身边的同学。
借助于现在资讯的发达,那些虐童的人、拐卖儿童、家庭暴力等等和未成年人相关的罪恶总能冲入视线。
人性的善恶或许有天生,有后天环境,在未成年的阶段,我们希望一切都是善良和美好的,因为作为生物,对于下一代绝大多数都是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予他们。
可是现实的社会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这样那样的人心不断摧残着生而为人的底线,一次次挑战着人类群体的良知、道德、正义、法律。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了《罪途》三部曲,没想到现在可以有这样的题材出现,虽然眼眶微润,虽然心情略沉,仍然为这样的主创团队打Call。
看弹幕也是众生百态,有感动,有愤怒,有调侃,有酱油。
是什么杀害了囡囡?
有或许你我都曾有过的漠不关心,有面对丑闻捂盖子的名利,有罪恶欲望,有未成年人幼稚扭曲的观念,有家庭责任......一节车厢里的各方代表,如同长着尖刺的刺猬,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各方纠结中终结,并不得昭雪。
生而为人,都愿被世界温柔以待,同样,也请善待他人。
正义从不会缺席,迟到的正义也比没有正义好。
更愿这世间能多点平和,多点阳光,这样纵使卑微到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都有欲望,韩家斌也是,他以为徐母是杀害杂货店老板的凶手,依着内心的内疚感他决定承担一切,但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是善良的,有良心的,愿意为了自己以前的罪恶承担自己的后果。
另外他也是罪恶的,欲望人人都有,但决定点在于你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在罪恶和善良之间能否坚守自己的本心,有欲望本没有错,欲望也是前进的和努力的动力,善和恶的把控点很重要。
救赎的代价也在于此,韩家斌的伤在于心灵,他心里的伤也许一辈子也摸不平,也许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徐的离世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它的表演呈现上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部好的影片,能够敲击灵魂引发思考与共鸣。
把内心的深处最不愿意揭开的疤痕暴露在阳光下。
家庭暴力当我们关起门听到隔壁的邻居大姐遭受丈夫的殴打,孩子在旁边哭啼,试问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逃避?
还是去敲对方的房门伸张正义?
校园暴力路过一所学校,看到几个男生女生在欺负一个人还女孩,正在被殴打凌辱,此刻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个姑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家庭离异,插班生,性格内向。
总之有多种形态原因导致他与其他孩子会有差异化,那么问题来了,就因为孩子从小的排外意识排挤异类的性格教育来自于哪里呢?
治病要治根。
儿童性侵近年来,猥亵儿童、强奸幼女等侵犯儿童性权利犯罪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案件发生的地点不仅有城市,还有农村,同时给家庭及儿童本身均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人性的丑恶怎样才能遏制住?
怎样保护这些儿童?
这是我看过此片引发的思考,也是我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审视与考验。
请仔细观看这部电影,而不是炫耀你所谓的【专业电影知识】,人活着不仅仅只有逻辑,更重要的是还心存良善与鉴察自我。
我愿意为这部电影持续发声,这是我的使命,因为我也有孩子…希望我的愚见可以帮助到大家不沉默,不回避。
还不错,看完心情有点沉重
连刷两集,纯粹是因为头条的各种推荐,说什么中国版东方快车+熔炉,剧情也很精彩,挺好的,法医演技惊人
感觉差点意思啊
有反转,但是节奏有点慢,剧情张力不够。一口气三集。。7分
相比中国烂片成堆,这个还算不错,抛开东方快车相似点不说,题材够大胆,但是各方面多少有不足,比如演员们演技生涩,眼神不到位啊表情没控制好等,还有逻辑总觉得欠了些有意思的东西,显得不那么燃。不过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其实还不错 借鉴的比较多 但是也比一些脑残剧要好的多
竟然是讲儿童性侵 校园暴力的,加一星
这一集一般,主要是情节太过顺水推舟,但医生和老赵目击者的演技实在让人带入不进去,感觉这是一个游戏,而不是凶案现场,让人无法顺利带入他们动机,对比之下,白夜行对人性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啊
没了第一部开始时的惊艳,但还是挺不错的延续。帅哥重新被怀疑,利用记者跟警察的交锋,推理案件的大致样子,然后按在自己头上,替秋红抵罪,一切似乎都已经证实,但是他说列车行使时丢掉的针筒却在车下找到了,而且新针筒被他自己藏起来,可惜死者身上并没有针孔,案件再次扑朔迷离。
各种狗屁不通 莫名其妙的情节推进。。。
心情沉重,但是很高兴能在网剧里看到这么勇敢的题材
很无聊
坑越挖越大了
鼓勵一下
依旧值得五星 被吊着胃口 猜不到结局 就很想看到最后一部。第二部好像普遍诟病的逻辑问题 我也能看看感觉到了 但是瑕不掩瑜 还是觉得不只豆瓣现在的这个分数。作为网络大电影 我觉得完全值五星 浓缩下 影院上映也是至少四星的水准。
三部曲明明可以湊一起,為什麼要分開來。
普普通通,不如第一集惊艳。
这一集开始更多地显露出埋在凶杀案之下真正的故事,令人心痛震惊。
很一般
题材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