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自私!
不管是一开始的老二,还是那个老三,老大一个人供他们读书,成才,结果两个人发达了,丝毫没想着大哥,尤其是十二集当中,那个老三伟贞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恶心到了,说不能让老大一家好过,这人难道就不要一点脸嘛,首先自己一个人三十多岁住母亲大房子里,老大还负担起了你读书成才,结果你现在翻脸不认人,来这么一句?
要点脸好嘛!!!
家庭剧,讲的是家长里短,这没错,但这部剧一个个道貌岸然,自私装无私,就很恶心,吐了!
本来是下饭点开随便看看,看到中间逐渐觉得这是部好剧,作为家长里短的家庭剧,每个角色都是千万人的缩影。
普通人的家庭,有人高知社会地位高但不快乐,有人勤劳节俭家人亲密但虚伪和算计,有美丽能力强的独立女性,但自我又疏离……生活好的坏的,都有两面性人的自私和高尚,也都有两面性;以为做人算计抠门就能守住自己的利益,却不知这也是贫穷的原因;能力很强,以为全心全意不计回报的付出能得到珍惜和爱,却不知这可能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期待,周围人和事都是自己的优秀作品,何尝不是自我为中心……低阶的人在争抢物质利益,高阶的人要争取精神自由。
人性就是自私,只不过有人知道共赢,知道长期利益最大化。
美的丑的,自己的别人的,我们只能接受规律
电视剧《熟年》中红艳的遭遇,让很多女性又恐婚了。
婆婆控制欲强,老公又是妈宝男,委屈只能她独自承受。
01倪俊的母亲二虎并不喜欢红艳,她能同意儿子和红艳结婚,是因为儿子骗她红艳怀孕了,她急着抱孙子,所以同意两人领证了。
但是,装不下去的红艳,很快承认了。
从这时候开始,二琥就一直催生。
但是,红艳不想生孩子。
在她看来,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两人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但是,二琥这时候又说话了。
她说,只要你怀孕了,妈就给你买房子。
这话,倪俊信了,但红艳不信。
这时候的红艳是清醒的,她要工作,也没打算备孕。
但是,婆婆催着他们备孕,还把她的化妆品给没收了。
婆婆的观念和思想停留在一起。
在她看来,女人结婚就是要生孩子,就是要传宗接代。
所以,她觉得红艳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工作上,早点备孕,早点生孩子。
这种观念的冲突无法改变,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二琥的控制欲。
作为婆婆的二琥,控制欲很强。
她一直在干涉夫妻的生活,也一直给小夫妻画大饼。
在她看来,自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她当年经历的,如今要儿媳也要经历一遍。
这样的婆婆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老公还是一个妈宝男。
婆媳关系中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但凡男人会做事,就不会有婆媳矛盾。
其实,婆媳矛盾就是夫妻矛盾。
02倪俊就是典型的妈宝男,因为妈妈不喜欢红艳,他知道妈妈想抱孙子,就骗倪俊说红艳怀孕了。
他的想法就是反正把人都娶到家了,怎么都行。
因为,得到的太容易,所以不珍惜。
好多次,红艳委屈的时候,都在那里说俊你说句话呀。
但是,倪俊就是不说话。
就买房子,两人前一天商量好了,但是给二琥说的时候,倪俊就怂了。
二琥不愿意自己给儿子两人买房,让亲家也出一半。
这没什么,本来就是两个孩子的事情。
红艳的妈妈没有钱,把房子卖了,自己住到老房子李,都要给女儿买房。
但是,二琥一直推三阻四。
因为,她觉得红艳刚怀孕。
她要看见红艳的肚子,才愿意给红艳买房。
红艳看下的房子,她都不愿意买。
因为贵,她要给红艳买便宜的。
结果,一家人看房的时候,路不好,红艳被颠了一下,孩子没了。
这时候红艳挺伤心的,二琥也挺伤心的。
但是,作为婆婆的二琥说红艳克夫。
这话真的很难听了,她从来就没有替红艳考虑过。
女人为难女人,女人讨厌女人,最常见的就是从婆婆为难媳妇开始。
这时候的倪俊,从来都没有想过红艳,他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妈。
那种把我妈说的,挂在嘴边的男人,不是孝顺,而是妈宝。
03红艳想买房子,倪俊说自己妈还伤心呢,让她再等等。
但是,红艳等不了。
一个原因是一个房子降价30万,是他们两人两年的工资。
还有母亲把房子卖了,住在破房子里,她想把母亲接过来。
但是,倪俊又怂了。
红艳的母亲晕倒了,红艳急着回家,二琥过来,红艳就说二琥让她的妈妈把房子卖了,现在住的房子不行晕倒了。
二琥生气了,不让倪俊送红艳。
她就坐在客厅里,如果倪俊赶走,她就跳楼,倪俊就真的留下了。
可以说,倪俊为了母亲,就会一直委屈红艳。
其实,在婆媳关系中,看的就是男人的立场。
如果男人站在母亲这边,一定会委屈媳妇。
但是,男人站在媳妇这边,不一定会委屈妈。
因为,母子之间,什么都能过去。
但是,婆媳之间,一旦有了矛盾,就是隔阂。
所以,婆媳矛盾,最终是夫妻矛盾。
红艳有一个观点很对,结婚除了要选男人,还要选婆婆。
只要有一个人给力,这段婚姻都能少受很多委屈。
但是,如果都不给力,这段婚姻很难幸福。
所以,谈婚论嫁的时候,如果男友的父母不喜欢你,不要去讨好,更不要结婚,选择止损,对你来说是一种幸运。
否则,嫁过去委屈的只能是自己。
刚开始我看了一眼简介,家庭剧题材,好害怕是那种鸡飞狗跳能把人脑仁吵爆炸的东西,但是看了《熟年》的阵容,还是好奇打开了。
宋丹丹,郝蕾,刘奕君,曹翠芬,张国强这几个老人凑了一堆,拍片的现场得有多疯狂,每个人都是懂演戏的,每个人也都是有想法的,片场是不是能打起来?
毕竟之前也不是没有,两个戏骨吵架,让一部公检法题材的剧组拍着拍着一度停摆,如今这么个卡司组合,分分钟能让人脑补出一场《片场的战役》。
看下来发现,《熟年》是一部给成年女性看的剧,描绘一幅年华相关的众生像,从自恃18岁成年了的叛逆大学生到垂垂老矣甚至失了智的老人,几乎所有成年人的生活状态都能在里面找到。
也没有出现我预想的全员飙戏,场场火星撞地球一样的表演,相反,点到为止的表情,动作,台词把家庭和生活的悲喜演绎的相当深刻。
施暴者--吴二琥一个强势的家中长媳长嫂,嫁了个窝囊善良但又没什么本事的家中长子,生了一个没什么主心骨只想得过且过的软蛋儿子,一辈子拮据的生活让她养成了势力自私又算计的性格,家里任何一个决策的生杀大权都被她牢牢掌控。
这应该是创作者很爱的一个人物了吧,从她名字的设计上就能看出端倪,她叫吴二琥,琥的本意是虎符,能调兵遣将的信物,她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无疑是最高权力者。
然而这样一个处处自私算计不受待见的女人是与生俱来的吗?
未见得。
初嫁到倪家的时候,她也愿意一个月出200块给二弟当生活费,供养他完成学业。
那个时候她大概还对人生满是憧憬吧,她还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
可是半生蹉跎过后,是丈夫的一成不变的懦弱和比丈夫还扶不上墙的儿子,她连最后一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完全失去了,她生成了自有的价值观体系,眼里心里都是一小家人仅存的“利益”,不容任何人侵犯,那是她以为的最后能守住的东西。
也许正是劳苦的生活把她熬成了一个施暴者,作为儿媳妇的经历她是不那么痛快的,她嫉妒弟妹张春梅,认为二弟一家衣食无忧的生活是自己供养二弟上学得来的,一边捡着人家的衣服穿一边阴阳怪气人家操办家宴的人均消费,她厌恶伟贞,觉得这个小姑子一把年纪嫁不出去占着婆婆的房子是罪过,在她的眼里心里自己得不到的或者不能占为己有的都是罪,但是她无法发泄这些不满和愤恨,于是就“复印”出来的中国最传统认知里的恶婆婆,她把自己的一切负面情绪都变本加厉的转嫁到了家里唯一的一个“外人”身上,说最刻薄的话,做最刻薄的事,一刀一刀都划在了儿媳妇心里。
想要把生活过好虽然是个不错的愿望,但她只想自己可以更好些,老公可以更好些,儿子可以更好些,却始终没把儿媳妇放进这个更好的名单。
在她眼中,儿媳妇是个给自己生孙子的工具,换做是任何一个女人都行,所以对儿媳妇的每一点可怜的付出都必须有回报。
画一个买房子的大饼,还心急火燎的要寡母亲家出钱,因为自己的算计而导致儿媳妇的流产,她非但没有一丁点同情反而在此时一起流产了买房计划。
还借着流产的由头忙不迭的打电话给儿媳妇单位请假,表达了不想让儿媳妇升迁的愿望。
在她心里,这个儿媳妇不需要像个人一样有她自己的人生,只需要具备儿媳妇随自己摆布的工具属性即可。
独裁者--张春梅二儿媳张春梅是中产阶级的女性的完美代表,主打就是一个体面,在外职场上她不仅外表光鲜,处理工作也游刃有余,知性优雅,有思想有内涵。
在内丈夫是教授博导有体面的工作,儿子在重点大学读体面的经济专业,婆媳关系亲密,按时操办家宴,500块钱一个人的标准也是她的体面。
就在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给老太太过寿之际,老公却失踪了,一下子打破了她悉心经营的“体面”。
一方面她还是像平常一样照顾着一家人的表面和谐,另一方面搜罗一条条蛛丝马迹,也很快就找到了老公,得来的却是丈夫的离婚通牒。
这无疑又是对她体面的更沉重的打击,毕竟张春梅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也不是混的,短暂的失措之后她理性的选择了“自救”,她不动声色的照旧安排着老公的生活,积极地安排夫妻心理咨询,希望借此来挽救。
张春梅这一类的女性太习惯掌控一切了,与嫂子吴二琥只知索取别人的掌控不同,张春梅不“自私”。
她要求别人之前,先做到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自己,骨子里甚至有点完美主义,化精致的妆,穿有搭配的衣服,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工作难题,力求让所有人都满意。
她把婆婆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婆婆吃几片药吃几个包子吃几块水果都由她安排,老公儿子的生活安排的事无巨细,老公工作上的事情也要染指,儿子的人生也被她规划好了,上重本读经济,以备将来有个“体面”的人生。
家庭里或许须要张春梅这样的“强者”,她能给家庭带来稳定,安全,体面的表象。
因为做得好让人挑不出错处,这成就了张春梅独特的“个人魅力”,外界也往往被这种魅力迷惑,忘记了自己的主观判断。
但是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张春梅判断的“好”也局限在自己的狭隘领域,也有未考虑到除她以外的其他因素,比方说个人的自由,这也是张春梅丈夫儿子都努力挣脱她掌控的根本缘由。
张春梅对体面的追求而做的“安排”让她最爱的两个男人感到窒息,像尊贵的老太后一样,儿子们(丈夫和儿子)都要对她俯首称臣。
当安排变成压迫,所谓的关心和照顾只会让人厌恶,倪伟强的出走儿子的阳奉阴违有一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张春梅事无巨细的妥帖安排。
摆烂者--倪伟贞三女儿倪伟贞,与前面两位嫂子不同,她排行老幺,工作尚可,未婚未育,好像是最无忧无虑的一个人,如果说大嫂是为了捍卫家庭而活,二嫂是为了捍卫体面而活,那伟贞似乎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
没有婚姻的琐事,没有孩子的烦扰,没有生存的压力,她是最有资格追求点自己想要东西的那个人,这也是她的倔强,电视台要砍掉她的节目,调她去做不喜欢的工作,她干脆离职不伺候了。
年迈的母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当下与过去的时间开始混淆,以前对她不是那么重要的家的概念,如今分量却重了许多。
旧爱回归示好,她发现那人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时,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悸动的心。
这段冲动的姐狗恋,她自己也是没有太多底气的,她选择秘而不宣,领证这件事更像是在给自己开始新恋情一点肯定的动力。
宫斗剧里经常出现一个词叫恃宠而骄,倪家老太太高龄得女,上还有两个哥哥照拂,倪伟贞在家里算得上活得最自我的一个人,而且丝毫没有想要承担任何责任的意思。
二嫂张春梅不与她计较,但吴二琥那种觉得过得好的人都是亏欠自己的人却也不愿再惯着伟贞,她诟病伟贞没有为照料老人付出任何努力(言外之意当然也有没有回报兄嫂),却因为不出嫁就占着父母的老房子,甚至提出谁伺候老人谁来住让老太太立遗嘱分家的时候,老太太一句“那老房子是我的,以后什么时候分,怎么分,我心里有数。
”夹死了吴二琥的妄想,倪伟贞也许知道,凭借张春梅和老太太的关系,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伺候老妈那一步,老太太还在吴二琥心里再不平衡也不敢造次,她依旧可以继续享受生活而不必负任何责任。
没有生存压力的人才有潇洒谈理想的资格,她遇到年下小狗,可以毫无压力的谈恋爱,享受爱情,享受生活。
一直以来她想做的就是自己内心和精神层面的满足,被家人照顾的太好,这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家人的宠溺是她摆烂的底气。
挣脱者--刘红艳与倪伟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大家的儿媳妇刘红艳,小城市来务工的姑娘,嫁了个家境并不富裕的除了能逗自己开心一无是处的妈宝老公,是不是图能留在大城市的户口虽然没有明说,但可以肯定是这个女孩太想有个家了,而且是跟自己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家。
在重组家庭家庭长大的孩子日子不好过,就继父去世后几个哥哥姐姐的表现来看,刘红艳成长并不幸福,所以她拼命的想挣脱这个家,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刘红艳主打一个清醒和精明,我不相信她不知道自己老公是个什么德行,跟倪俊在一起也许就是图他没什么主意好把控,却没想到碰见千年的狐狸婆婆吴二琥,刘红艳这点道行显然是不够使的。
很快红艳就被婆婆买房的大饼拿捏了,怀了孕虽然不想生,但看在房子的份上也认了。
刘红艳买房的决心多少带了点对母亲的怒其不争,她是有野心的,这里面带着母亲逆来顺受的怨气,带着有个自己的家的渴望,这个愿望更加迫切。
然而孩子没保住,婆婆又搅黄了自己的升迁,连房子这个筹码也没有了,自己的亲妈执意收拾老房子累到贫血晕倒,要说刘红艳对吴二琥没有恨我是不信的。
然而这个时候被婆婆咒骂克夫,盐碱地等等不堪的词语,更是激化了婆媳之间的矛盾。
刘红艳以为可以轻松掌控的老公却处处向着婆婆吴二琥说话,这更加深了刘红艳的对婆婆对她那个家的恨,这对婆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会持续存在。
但是刘红艳不是那么被打到的,她对命运的桎梏从来也没有屈服过,只是她的婚姻之路注定是不那么容易走的了。
这是一部呈现了很多现实问题的剧,金钱,婚姻,养老,买房等等,记得很多年之前看完《纸牌屋》时就有了一个觉悟,利益可能是维护一段关系抑或婚姻最可靠的捆绑,当然这里的所说的利益不仅仅是指金钱,现在想来放在家庭关系里亦然,当利益交换达到平衡点,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会小心翼翼的维系这种微妙的平衡,但倘若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人人都会漏出丑相,再无善者。
老三倪偉貞這條線收得有點出乎意料,一開始都以為何母是一位不近人情的「母老虎」,沒想到得知何誌超結婚後,立馬就接受了這個兒媳,這樣看來,也不知道何美蓮當初那麽鬧騰究竟是為了啥!
老二這條線,稍稍有點反常識,倪偉強得抑郁癥之後離婚,這個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為什麽倪偉強抑郁癥康復之後,會和前妻張春梅這麽甜。
中年夫妻回憶甜蜜往事,這份恩愛秀得觀眾有點猝不及防,這種糖以前在屏幕上也沒有吃過,所以觀眾自然會覺得有些新奇的成分。
但這種稍稍有點違背現實社會婚姻邏輯的情感故事,就算編劇和導演努力摻雜了太多糖,最終都很難落到實地,很難在現實社會上投射出影子。
畢竟,在現實社會中,到了倪偉強和張春梅這個年齡段,當兒子都已經成年,經歷了近20年的風風雨雨,就算年輕時在甜蜜的愛情,到了他們這個歲數,愛情都已經在歲月中慢慢酵成了親情。
回憶惋惜的甜蜜畫面可以,但還能笑得這麽甜,仿佛確定關系還在昨日一般,確實對現實社會架空得太多太多。
不過,老二和老三兩個家庭加起來焦慮,也抵擋不過老大一家的焦慮。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估計擱老大家里,怕不是有一座藏經閣!
二琥的典型市儈思想、任勞任怨退休送外賣的倪偉民,依托父母的啃老媽寶倪俊,和為什麽受傷總是我的劉紅艷,以及她那動不動就體弱多病的單親媽媽。
擱別家,可能解決住房有問題,生孩子是問題,養老有問題,工作有問題。
擱這一家,通通都是問題,就連倪偉民買個混飩都能被二琥誤會出軌,一家人都在等著抱孫子的問題,結果這節骨眼兒二琥和倪偉民還要鬧離婚。
劉紅艷為什麽懷不上孩子,二琥難道真的不知道嗎?
如果不是二琥故意讓劉紅艷坐三蹦子去看期房,劉紅艷也不會流產,導致不容易懷孕。
倪偉民一家都已經這個樣子了,編劇還在添油加醋,如果說這不是在販賣焦慮,誰信呀?
當代00後已經開始流行「四不策略」,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這還不都是社會焦慮給慣的。
大結局,倪偉民所經歷的這個比較有爭議的「精神出軌」劇情(其實我個人這還算不上精神出軌喔),都顯得有點不真實了,這也導致倪偉民這個從頭到尾都是觀眾感極好的人物,第一次出現了一些分歧。
至於《熟年》的大結局,最終是走向了一個非常和諧,非常大圓滿的一個歸宿。
倪俊考上了編製,紅艷解決了生育的難題,張春梅和倪偉強破鏡重圓,吳二琥和倪偉民重歸於好,何誌超和倪偉貞也終於達成了婚姻和事業上的共識。
大結局確實很完美,但卻給我整得有一點無語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個《熟年》的大結局其實整體走的是一個給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的美好結局。
這和整部劇前期的劇情風格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劇情這樣設定本身是合理的,也會給人一種歷盡千帆,終於上岸的感覺。
但這種生活劇看完就很容易讓觀眾去對比一些我們如今當下的生活,生活不會像電視劇一樣,讓你經歷一些挫折後,一定能迎來美好的生活。
真實的生活,可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遠經歷不完的磨難,永遠看不到的明天。
比起《熟年》大結局最後描述的「生活的希望」,再重新看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其實尤其作為一個中年人或是即將步入中年的人,這其間的落差感是很大的。
房貸,婚姻,子嗣傳承等等,都像一座大山,壓在每個成年人的心頭。
現實和電視劇不一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家庭可以依靠。
而那些沒有家庭可以依靠的中年人,或許他們的落差感,就會更加強烈一些。
喜欢郝蕾、宋丹丹老师等诸位老戏骨的表演,特别是宋丹丹老师,演出了那个喜感。
但是,编剧还是差点意思,后面就不想看剧了,看电视猫去了。
王鸥那段结婚好草率呀,就算大龄剩女想嫁人也不会这么稀里糊涂的就去领证了。
斯南也是个白眼狼,跟他爸一样,还敢对他妈吼,对他妈说狠话,缺乏家教。
倪老大是个好人,但是也不能和自己媳妇一起欺负儿媳妇。
红艳这孩子也算是有点心眼,嫁了个当地人。
但是,婆家就是骨子里瞧不上她,才这么欺负她的。
倪俊就是妈宝男。
除了几个戏骨靠演技支撑,还有别的可夸的?
三观……这个剧有三观吗?
送外卖是个什么见不得人的卑微低贱的职业吗?
倪伟民送个外卖怎么就跟堕入地狱似的?
宋丹丹冒充李阿姨给自己婆婆当保姆这是她抽风还是编剧抽风?
以为这是小品?
那个大孙子可真是个孙子,自己一点本事没有,护不住自己的媳妇,媳妇自己奋斗他又怕被甩了,真不明白这样的男人有什么可取之处?
懒得多说了,弃剧了。
生活中三观尽失的人很多,电视剧可以反映这种人物,但是编剧导演不能没有三观。
这个题材太棒了,这种类型的很少,其实抑郁症不光是年轻人,中年人也会有。
就像剧中所说,尽量努力的不要害怕,一定要多积极治疗,不要害怕治疗,身边人也要多多沟通不要刻意的去干嘛干嘛,反而会给压力我身边也没啥例子,也不大懂,但是还要呼吁大家不要刻意的去带有色眼镜。
!!
说回剧中,人性是温暖的,但也是有不好的一面的,宋丹丹演的红艳就是很多现实世界的人,对自己孩子的爱,但是又很现实很“小气”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家长里短阿,很真实 刘奕君演的太棒了,那种撕裂无力感。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不是外边有人,是自己内心抑郁了。
郝蕾演的也很好。
老太太也是 包括还聚焦的可能老人没办法得到充分的赡养,并不是把人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顺,在现在的大框下,面临孩子老人房子车子 总结就是很真实,现实而又温馨,谁的生活不是家长里短,谁又是大部分影视剧里的那样幸福美满呢。
中年人们的危机各种各样的事,双方家庭亲戚,朋友 我觉得这还很贴近一个普通中年人的生活的一部家庭剧。
孩子,钱,长辈生病,夫妻吵架。
人生阿多么充实
看到第27集,唯一支撑看下去的理由就是“老二到底咋了”!
演技方面:郝蕾、宋丹丹、大哥张国强、刘奕君都演的不错,但架不住有带资进组的“小姨”搅局,但凡她出现就很跳戏,完全是小学生在念书的感觉,最痛苦的应该是王鸥吧,全都是和她的戏!
还有奶奶,一会发威、一会糊涂、一会撒娇、一会可爱,表现的都没问题,但请你和编剧去看下“奚美娟”老师演的《妈妈》阿尔茨海默症应该是哪种表现吧!
不深入的去了解真正的表现很难让人信服和共情!!!
剧情方面:有评论说“悬浮感“很有同感,现如今的家庭、孩子都是这个样子么?
每个人对待老人都像对待老佛爷一般,老佛爷一发话地面都要抖三抖,何以呢?
现如今的老人是弱势群体才对吧!
也许有这样的家庭,但绝对是凤毛麟角!
还有何志超对待小姨的态度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小姨是养他了么?
编剧导演远离生活太久了吧!
很多人和人的关系很尬,关系让人无法理解!
表扬:宋丹丹老师确实有点抢戏,但表演真实接地气;郝蕾:表现的太仙女,好的让人费解;小伙伴们慎入了哦!
不推荐观看,全体离生活太远!
不真实!
如果没有那个所谓“小姨“,我会给四星。
那个角色完全可以不要,许多内容硬加进去,更无法容忍的是几乎每集都有,让人恶心。
宋丹丹有时戏都不多,可一个关系户如此加戏,职业道德何在。
广电局又是如何审查的,只因为她有关系(可能是导演),就能浪费公共资源,又或是只要有钱想怎么做都行?
要知道,文艺要有底线。
还有,剧中何志超(这个角色让人生厌)28岁,小姨18岁,那么谁生的小姨?
难道她姥姥50岁左右的时候给他生个小姨?
什么狗屁关系 ?
情人不像情人。
让人恶心。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