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影的立意我就很不喜欢。
一个拳击运动员,打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
不是说不行,但这样的动机,只怕支撑不到她拿金腰带。
任何一样事业,要想做到巅峰,必然是真心喜欢,单纯地喜欢,任何功利心都会削弱专注力。
不是说拳手不能为孩子,但全片看下来,完全没有感受到女主对拳击这项运动的喜爱。
前期是除了打拳什么也不会,后期是为了孩子。
对拳击运动也没有丝毫敬畏之心,拳台上说打人就打人,说打假拳就打假拳。
啧。
其次,过于强调精神的作用。
任何运动,都是要靠身体去完成的。
身体没有经过足量的训练,哪怕再强的精神也没有用,这应该是一个常识,否则运动员干嘛要苦哈哈训练呢?
诶,但女主就不,她坐五年牢出来,先在市场上卖鱼,接着训练了30天还是15天,就去打比赛了,还连赢六场。
我就以为这是个业余级别的比赛,毕竟即便是专业运动员,五年没接触过,也早该生疏了。
结果,这个比赛的决赛居然是争金腰带?对手是一直在打拳的师妹?然后女主还赢了?excuse me?专业比赛水平就这么拉吗?
最后,能感受到谭卓的努力。
作为一个演员,很明显她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训练,某些姿势,肌肉线条非常漂亮。
打拳的动作看着也没啥大问题(非专业人士眼中),而且听说断了一根肋骨,非常敬业了。
虽然站在拳台上看着还是单薄了一点,但她的对手也没有很强壮,所以就不挑刺了。
希望我们真的能有一部,展现女性拳击力量的电影。
拍一拍专业的,强壮的,专注的女拳手,而不是套着拳击的皮,演个“我的妈妈是超人”。
非常不尊重拳击,不尊重观众,也对不起演员的辛苦。
女性自己就有力量,不需要借着妈妈的身份获得力量。
🌟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谭卓的演技简直无可挑剔~第一次认识谭卓是从延禧攻略中认识的她,剧中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表情都会深深把人带入到角色当中,非常棒的演员~这部电影也非常好看,全程飙泪,全片拳击场面很多,很带感,且大部分无替身,更能引起观众共鸣~没有看过的朋友们,真心的极力推荐你们看~不看会后悔~
『出拳吧,妈妈』片名无疑蹭了个《摔跤吧!
爸爸》的热度,但质量方面完全没跟上,俗套的剧情、脸谱化的人物、简陋的场景、生硬的拍摄……无一不让一个好的题材沦为鸡肋,一切情节都是为了设定而去设定,毫无真情流露,如何让人动容呢?
【4分】
『出拳吧,妈妈』片名无疑蹭了个《摔跤吧!
爸爸》的热度,但质量方面完全没跟上,俗套的剧情、脸谱化的人物、简陋的场景、生硬的拍摄……无一不让一个好的题材沦为鸡肋,一切情节都是为了设定而去设定,毫无真情流露,如何让人动容呢?
【4分】
国内就没有体育竞技类电影的好编剧好导演了吗?
剧本老套,加上无数的逻辑硬伤,再遇到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可惜了这几位还挺会演戏的演员。
从女拳手的沉沦,这里算是交代清楚了。
奇怪的复出,编剧可能不是行业内的吧,但至少了解一下拳击行业训练、赛制、组织、制度等等吧,30天时间就恢复了竞赛状态,中间消停了这么多年?
体重几个涨停板?
减重训练一周?
重回拳台打种子选手马上就获胜?
玩呢?
拳击比赛这么简单?
中间想煽情亲情的,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演员的戏还在,观众们尬住了。
此处致敬导演,这水平之前还能获奖,,,看来导演也是个简单的行业,30天时间,咱应该也能国际拿奖。
妈妈拳手被对手用奇怪的把柄要挟,再度沉沦,,,这个,我已经忍不下去了,看来不是片中女主角脑子有水误入歧途,而是整个电影搭建的世界进水了。
角色脸谱化好坏都写脸上也就算了,每个人都没脑子也算了,一个烂故事你好歹也说说通顺啊,流水账也有个主次虚实啊,当观众都是小学生是学校硬逼着组织来看电影的吗。
主角再次复出,重回搭档拳馆,这回不知道什么理由,不知道哪根神经搭上了,于是参加了一号反角的拳赛,主办方讨论同意,,,玩呢?
果断离场,差评献给各位简单的电影从业人员。
很开心有机会参加《出拳吧,妈妈》在杭州的提前点映。
整个影片很感人(还激发了我对拳击的兴趣)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讨论~关于白杨,她冲动但很坚持,人生受挫迷茫时,她常常忽视自己的能力,选择自我放逐。
这个孩子是冲动的结果,但为她之后的人生打了一束光。
影片是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但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对手为何如此不择手段,姐姐为何对小辉无私而对妹妹无情,缺乏足够的背景交代,人物形象显得有些刻板。
杭州的提前放映是女性专场,所以很期待看到更多女性视角。
但有些遗憾,仍看到一些不够女性友好的表达。
在白杨的成长过程中,姐姐虽帮忙抚养孩子,但却没有提供情感价值,缺少女性之间的支持与连接。
在白杨被害的叙事中,也只留下一个面目可憎的女对手,直接欺骗与背叛白杨的男教练却被草草略过,在故事中隐身。
白杨从妈妈的身份中获得幸福和力量的时刻很打动人。
但是,故事依然是“为母则刚”的叙事,白杨打拳比赛是为了争取和孩子在一起,而并未为自己,奋力一击。
这些都是带着女性影片的期待去观看时,略有遗憾的地方。
期待每一位母亲能在这个身份中体验幸福获得力量,也希望每一位女性,不管是否婚育,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出拳吧,作为自己!
出拳吧,为了自己!
一个字“棒!
”谭卓饰演的单亲母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娘道”审美下的完美女性,她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人,有着自己的职业和强项,也有着意气用事的缺点,更因情绪冲动犯下影响自己人生的错误。
但她从来不自认为自己是可怜的弱者,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干净利落,有仇必报,有帮助就接受帮助,没有帮助也不因此哭哭啼啼哼哼唧唧。
自怨自艾自怜在整部影片里并不存在,这是整部影片我最欣赏的一点。
讨论“女性力量”,首先就是女性自身要相信自己有力量,自己值得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主义的力量, 励志题材,总是容易赚眼泪 ,值得期待!
不得不说,真的拍的好专业,我一个不懂拳击的人,看完电影我感觉我也是个技术内行了,演员对拳击的演绎很真实,不水,应该是真的提前下功夫了,解说员的讲解好详细,听上去有很多专业术语,台词做的很专业很细致,剧本上关于拳击的细节肯定没少下功夫,应该做过功课,这样让一个关于拳击题材的电影变得更有力量和说服力,加上谭卓的准确演绎,良心之作。
在看《出拳吧妈妈》这部电影之前,先去豆瓣搜了评论,很意外,评分居然只有5.3分。
差点被劝退了,但因为对谭卓和田雨的喜欢,还是接着往下看了。
一句话总结,这是关于一个单亲妈妈的逆袭人生的故事。
女主角白杨(谭卓饰演),本来是最有潜力的拳击手,却在重要的比赛中被教练背叛,输给了同门师妹徐佳楠。
她被迫中断拳击职业,只能去酒吧卖啤酒,还和一个男人发生一夜情还怀孕了。
也是在酒吧,她意外发现教练和徐佳楠勾搭在了一起,一气之下她用打碎的啤酒瓶扎伤了教练,最后锒铛入狱。
五年后出狱,白杨的父母都已相继去世,她的儿子小辉则一直由姐姐扶养。
姐姐把小辉照顾得很好,甚至为了外甥一直没要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妈妈,白杨当然想要把小辉带到身边,她还在小辉生日那天特意去给他送蛋糕。
但姐姐直接问她,你有固定的工作吗?
你有住的地方吗?
你能养活孩子吗?
白杨只能用沉默来应对这些问题。
姐姐苦口婆心地劝到,让她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否则就告诉小辉,这五年她都去了哪里。
白杨赶紧表示不要,然后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小辉,便离开了姐姐家。
在路上白杨看到了拳击赛的宣传单,只要赢得比赛就可以获得两百万的奖金。
于是她兴奋地跑去报名,却被告知不能以个人名义报名,必须是俱乐部成员。
而就在这时她看到了粘在自行车上的拳击俱乐部宣传单,她跑去报名,结果刚好就是之前撞翻了她的鱼的老板沈浩。
原来沈浩的俱乐部经营不善,还要靠开烧烤店补贴俱乐部。
当白杨说明来意,沈浩让她在一周内减重到五十公斤,想以此来吓退白杨。
结果白杨真的做到了,于是就开始了训练。
凭借着之前的基础和惊人的毅力,白杨成功胜出了六场。
可是在和徐佳楠俱乐部下的黑金刚进行比赛之前,徐佳楠用白杨的黑历史威胁她,让她自己输掉比赛。
白杨恨透了徐佳楠,却顾忌着小辉,居然真的故意放水,还在比赛结束后出手伤人,最后被暂停比赛资格。
而姐姐也找到白杨,让她签署放弃小辉的扶养权协议。
白杨生命里的唯一动力也没有了,她开始自暴自弃,是沈浩拼尽全力把她救出来,而当她听到徐佳楠的对手弃赛了,突然决定奋力一博,拿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
但整个过程并不容易,比赛前七回合,她完全被徐佳楠吊打,却一直强撑着没有放弃。
甚至还在右耳被打伤失去平衡后故意让自己的左耳也受伤。
最后的最后,她用上了沈浩教她的绝招,一击即中,徐佳楠就这样被打败了,白杨赢得了冠军。
最后的结局,小辉挣开姨妈的手来到了白杨身边,白杨终于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了。
整部电影当然有给人感动,比如沈浩和小辉居然能冲进比赛现场,还比如小辉面对这个给自己送蛋糕、追着校车喊自己名字的“怪阿姨”,居然一点都不害怕,再比如白杨的比赛,到底还是赢得太轻松了。
但是那又怎样了,从白杨身上,我们看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为了孩子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愿。
我觉得,这就够了。
有幸观看了《出拳吧,妈妈》的首映,影片结束情不自禁的为其鼓掌,大家不约而同的响应证明大家也和我一样备受感动。
与其说它是一部拳击运动电影倒不如说是为对抗不堪的命运的一场博弈。
故事中的谭卓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年轻时的叛逆不堪,正像没有灯塔指路的小船,享受放荡不羁的自由,但也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为此也遭受了同等的不幸。
当自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意义时,却早已被搁浅在冷冰冰的礁石中,看着伸手可得的儿子,却只能无力的观望。
看完电影我深刻的感受到我并不是被白杨感动,我在为自己所经历的是是非非流泪,人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自己敢于为尊严“出拳”,才能赢回真正的自己。
谭卓饰演的单亲妈妈—白杨,在表演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裸妆出演的勇气相信也是这部影片中妈妈该有的样子,影片中带着鱼腥味的破烂的零钱和为儿子买的天蓝色的蛋糕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是的,每个妈妈不管自己生活的多么的悲催,给予孩子的永远是最好的,即便对于很多人这算不上什么,但对于白杨已经是她的全部。
田雨饰演的野路子教练,也一改我对田雨老师喜剧风格的认知,让我看到了本属男性的爷们气质。
简易破败的拳馆,就像是遭受生活抛弃的乌托邦,将他们聚集于此。
透过斑驳的油漆,远远看到的就是被搁浅的货轮,或许这就是这群人的宿命,渴望挣脱命运的束缚,渴望着远处的大海。
影片中田雨之所以去帮助谭卓,或许真正的原因是在帮自己完成生命的救赎吧!
出拳吧,妈妈,这是一个孩子对妈妈的呐喊,当孩子看到拳台上的妈妈时,真挚情感的呼喊,真的刺穿了我的内心,心疼这个孩子,心疼这位伟大的妈妈!
出拳吧,妈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拳击形式讲述单亲妈妈与生活博弈的故事,选材比较新颖,在表现拳击时导演也是拳拳到肉,真正意义上展现了一位单亲妈妈对生活的对抗,动作或许略显笨拙但很有力量。
出拳吧,妈妈,出拳吧,自己!
刚看了《出拳吧妈妈》的长沙首映,片子好坏咱不方便说,说不好,“显你了?
你拍的多好啊?
”,说好,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不过有一个话题可以谈,就是拳击搏击武术这种类型片,文戏重要还是武戏重要?
前些时候有一个导演同行来我工作室看《无畏少年》的样片,就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说如果是他来当导演,他会“重文轻武”——找个文戏好的担纲主演,拳击用替身。
当然,他有他的道理,不过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文戏武戏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不露怯,比如张震要练一年的八卦掌,章子怡要练一年的“宫家二十四手”,才能文武兼备,不过那是王家卫,小成本小屌丝的电影如果必须舍弃一块,我觉得要舍弃文戏。
原因是:文戏不好的演不了“强情节”,比如大哭大闹大喜大悲,那么就不要写强情节。
剧情铺排的不好,即便是专业演员来演,强情节不一定是加分项,反而可能强行尬演矫情,出拳吧妈妈里就有这样的问题。
去除掉强情节,依然保持一定的戏剧性,需要主创在剧作上下更多的功夫,也就是说,把“文戏”强情节的压力,从演员转移到编剧身上。
往类型片走的越远,就需要越强的强情节和越专业的演员,如何在真实性和戏剧性之间取舍,找到平衡,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也在摸索,也是最近一直面对的问题。
谭卓演技始终在线,编剧和导演的故事和节奏把握不太合理
没有百万美元,有宝贝。
想起成龙的 功夫梦 ,但是没想到结局获胜的方式都一样……
当了妈以后,看这种片,就很容易流泪。
2022 116一星给谭卓 一星给田雨这电影 太不行了
总局预言准了呀,以后没准真拍出来一部《过来吧!小姨子》呢
电影真的很一般 但那时在电影院也鼓起勇气牵了牵他的手
女性导演唤醒女性力量,电影节的现场一位单亲妈妈特意从湖北飞来上海,她被电影感动哭了也被鼓舞了。
两个好演员撑起了整部电影
故事一般 谭卓演的深入人心
看到疫情封堵下主创租房车全国路演的新闻很感动。然而电影本身实在差得太远。想不通一位女性导演拍母亲题材,为何能拍得如此苍白虚假。看不到一点专业性或者真心所在。拳击戏同样业余,都是一路吃瘪到一拳超人。谭卓对拳击手神态的描摹也过于用力。几位好演员用得都很鸡肋。
@@(2021-06-12)出拳吧,妈妈(Shallow)(江苏电影资助项目,浪费钱呐。女子拳击,题材其实挺好的。故事太简单,根本就是个童话,淡而无味。人物行为的驱动力不足,没啥说服力。)
2021上影节 谭卓和田雨演技不错 出于对拳击题材的私心再给一星
看了不到20分钟,不合逻辑的剧情带着浓浓的塑料感,果断弃了。
剧情虽然俗套,但是就喜欢这么俗希望能更突出女拳手受到的不公待遇,可以有更多的女性主义思想
多一分给谭卓。这么好的题材编剧和导演在搞什么啊,真是的
类型片都没学个明白,除了题材和主演一无是处。强行降智,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解决去解决。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收手吧!导演!住手吧!编剧!辛苦两位演员了!不☝!演员们赚到钱了拿了片酬,何来的辛苦。🙂🙂🙃
难看到过分了,对于拳击类型片的摸索基本上只能够得着好莱坞的脚后跟。
老套煽情配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