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沉静如海

Le silence de la mer,海的沉默,The Silence of the Sea

主演:朱莉·德拉姆,米歇尔·加拉布吕,托马斯·儒阿特,玛丽·布奈尔,Timothée Ferrand,Jean-Baptiste Puech,Jorg Schnass,Jorn Cambreleng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年份:2004

《沉静如海》剧照

沉静如海 剧照 NO.1沉静如海 剧照 NO.2沉静如海 剧照 NO.3沉静如海 剧照 NO.4沉静如海 剧照 NO.5沉静如海 剧照 NO.6沉静如海 剧照 NO.13沉静如海 剧照 NO.14沉静如海 剧照 NO.15沉静如海 剧照 NO.16沉静如海 剧照 NO.17沉静如海 剧照 NO.18沉静如海 剧照 NO.19沉静如海 剧照 NO.20

《沉静如海》剧情介绍

沉静如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法国人André(迈克尔·加拉布鲁 Michel Galabru 饰)和她的孙女Jeanne(朱莉·德拉姆 Julie Delarme 饰)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二战的到来和德军对法国的侵占被打破,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他们家里的一个房间竟被征用作为一个德国军官Werner(托马斯·儒阿特 Thomas Jouannet 饰)的起居室。他们对这个敌方的军官一直保持着一种冷漠,尤其是Jeanne,她从来不和军官说话,即使是在他向他们问好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年轻的军官在多日的相处后,竟和他们谈论起自己的生活、音乐和法国文化,透露出他纳粹军服下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Jeanne也在积极的参与法国地下反抗德军的组织活动。渐渐地,两个来自敌对双方的年轻男女间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们离别的时候,化成了Jeanne口中的一句话,她和他说的第一句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30禁这是30岁未满禁谈的恋爱我不上头条锦帐春串珠黑暗资产如何成为拉丁情人阿尼娜我的小小新娘幸福的白天鹅从同人小说到恋爱奥运梦魔发精灵恶灵弑室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龙鸣荒岛余生美食不美第二季他们的奇妙时光独家童话家裂第三季惠镇珀尔侦探社第一季真爱至上剩者为王传教士第一季百里挑一草莓棉花糖OVA第1卷72家租客巨额交易穿越时空的爱恋

《沉静如海》长篇影评

 1 ) 沉默是反抗的仪式——《沉静如海》影评

大海之所以寂静,不是因为没有风浪,而是因为隐藏在平静无波的表面下的,是一颗跳动而挣扎的心。

我不愿称它为爱情片。

它不是的,它是一种更深的,一种静谧,一种反抗。

面对德国军官的借宿,爷孙是沉默的,只有沉默。

他们以沉默来反抗,以沉默来表达。

前夜查探情况的亲兵是无礼的,面对这样的无礼,他们可以轻易表露出愤怒。

这是被占领人民的尊严。

这样的愤怒是有理有据的,是没有精神负担的,是心安理得。

但面对维尔纳的彬彬有礼,这样的不屑似乎失去了理由,成为了道义上的必然而非心灵的主动。

他的礼貌使迫在眼前的国破家亡显得不那么真实。

是他的民族屠杀了法兰西的同胞,但似乎,又不像是他。

他恭敬地进门,礼貌地问好,及时地表示歉意。

对纳粹的仇恨依然存在,然而对于爷孙来说,面前的这个军人看起来与想象中憎恨的形象如此陌生。

他对法国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在同伴前言辞激烈的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他弹奏巴赫时的温柔,他看向女孩时的深邃……也许,如果不是战争,这个从德国来的音乐家会与他们愉快地交谈。

可是没有也许。

1941年的法国已经沦陷,纳粹的旗帜飘扬在这个宁静乡村的街道上,这片土地原先的主人被迫接受了二等公民的命运。

法兰西的尊严被践踏,维希政府卑躬屈膝地成为了纳粹统治的傀儡,而无处不在的德国士兵则割裂了百姓平静的生活。

作为一战的老兵,爷爷和孙女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至亲。

对于德国人,他们是憎恨的。

但是他们无力反抗,至少现在不能,至少当面不能——维护尊严的唯一手段,只有沉默。

高贵的沉默。

它是国破家亡下无奈却坚定的反抗,它是对法兰西民族不能言明而深沉的爱。

面对维尔纳的寒暄,爷爷凝视着书页,妮安娜偏过了头。

这是他们无声的抗拒。

不可否认的是,维尔纳是吸引人的:他有着英俊的外表,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持着无可挑剔的礼节,因家族传统和国家忠诚参战,而对法国的命运有深深的同情。

他与肆意嘲弄的亲兵,与刻意刁难的军官截然不同。

他是真实的,有着柔软的一面。

然而他所有美好的品质,在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宿仇之间,变得不可接近。

出于本能为他的触动,成为一种道德上的禁区。

这样的矛盾,让爷爷始终以无言相对,让妮安娜尽管心动也只能无声凝望。

他们的欣赏,停留在维尔纳独白时的倾听,停留妮安娜听到一句“圣诞快乐”时的沉默,停留在被泪水模糊的双眼,停留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

灵魂已经为他们做出了选择,而历史的伤疤却成为无声的枷锁。

看到抵抗运动成员安放炸弹的妮安娜出于爱国而不能出声,出于私心又不愿眼睁睁看维尔纳走向死亡,便只能用巴赫的曲子和挣扎的双眼留住他。

一声巨响,几声微弱的求救,然而二人之间只有沉默,还是沉默。

此时的沉默,是克制,是压抑,更是矛盾。

以沉默反抗,以沉默同情,以沉默共情。

所有的情感在故事尾声的“请进,先生”中到达高潮,在妮安娜的一句“再见”中化为永恒。

沉默被打破,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悲伤。

如海的沉默是被占领人民出于道义的反抗,而打破沉默则是情感驱使挣扎后的坦白。

战争,把三人困在沉默的局里,无人要求的尊严,无人围观的矛盾,却以小见大,反映了二战时法国被占领地区人民与人性的斗争。

萨特在他的文章《被占领的巴黎》里写道:……当他们(德国军官)彬彬有礼地拦住我们,向我们问路时,对我们中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惟一与他们说话的机会,我们更多感到的不是仇恨而是不自在;说明白了,我们不自然。

我们想起自己下给自己的不容改变的命令:决不同他们说话。

但是,面对这些迷路的士兵,一种古老的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我们身上复苏了,另一个上溯到我们童年时代的命令要求我们对别人的困难援手相助。

于是我们就根据当时的脾气和情境做出决定,或者说“我不知道”,或者说“走左手第二条街”。

无论哪种情况下,我们走开时都对自己不满意。

……该怎么办呢?

敌人的概念只有当敌人和我们之间隔着一条火线时才是坚定、明确的。

”敌人、朋友,恶人、好人……这些黑白分明的概念似乎模糊了界限,而对单个人的恨与爱似乎一时间都难以找到理由。

这样的迷茫和迷茫下的服从,造成了被占领的四年里无数巴黎民众的自我麻木,也间接导致了战后法国的价值迷失。

这样的道德困境整整四年笼罩在占领区的上空。

在我看来,这样的挣扎心态也正是《沉静如海》所想表达的主题。

爷爷和妮安娜选择了沉默这种方式来反抗他们无法抗拒的残酷统治,而正是这种沉默,展现了他们面对维尔纳时的纠结与矛盾。

战争将人置于这种困境下,而《沉静如海》用看似平淡的笔调和寥寥几句台词,刻画出了那个年代里个体的崇高。

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我很高兴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和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海的沉默,是无声的告白。

是爷孙对祖国的爱,是维尔纳和妮安娜之间的朦胧,是战争给人套上的道德枷锁。

它之所以寂静,不是因为没有风浪,而是因为隐藏在平静无波的表面下的,是一颗跳动而挣扎的心。

 2 ) 如此沉默却听到了爱 ——谈谈《沉静如海》爱情设计之高明

《沉静如海》电影海报 《沉静如海》是由Pierre Boutron执导,朱莉·德拉姆、米歇尔·加拉布吕、托马斯·儒阿特、玛丽·布奈尔等参加演出的战争片,影片于2004年9月18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法国老人和他的孙女Jeanne平静的生活被二战德军对法国的侵占打破,Jeanne也在参与法国地下反抗德军的组织活动,但渐渐地敌对双方的年轻男女间的情感有了变化的故事。

(百度百科) 巧了,最近在第n遍回炉法国经典《小王子》,这部书最打动人的核心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

”而同样来自法国的电影《沉静如海》最静谧美好的一段,在安静而温馨的炉火旁,维尔纳饱含深情地“告白”,诉说自己对大海的感受:“我之所以喜欢大海,是因为它的宁静,我说的不是海浪,而是别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是隐藏在深处。

明洋的大海,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 我认为他大致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是本片的灵魂所在——美好的东西隐藏在深处,要用心倾听。

《沉静如海》电影海报 这是一部很高级的电影。

电影总体的节奏较为平稳,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点,但是依然环环相扣让人不打瞌睡(当你觉得可能只看了半小时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看了一小时了),并且其中的爱情张力非常之大,这是为什么?

我粗浅的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原因。

一、人物背景的设定 妮安娜和维尔纳分别处于两个敌对阵营,法国与德国,就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深厚的仇恨基础注定两人不具备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观众一开始就被迫接受了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悲剧事实!

男主角:维尔纳 二、人物形象的设计 维尔纳:身着全球最帅军装的维尔纳形象冷峻、温柔有礼、气质忧郁、沉稳坚定、热爱艺术。

妮安娜:金发碧眼,高挑纤瘦,不卑不亢,傲骨坚强,孝老爱幼。

两人符合大众对完美爱情中男女形象的期待。

观众不由自主地非常希望两人终成眷属。

以上两点,使得观影情绪处在:我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一起,这注定是一个悲剧的故事,但是这么相配的人儿不在一起好可惜。

怀着一种纠结,观众将不自觉产生逆反心理,对影片有了目标追求:他们要在一起!

女主角:妮安娜 三、爱情表达的脱俗 反套路的爱情设计,从陌生到认识到相爱,摆脱正常爱情故事会出现的“分级”肢体接触——牵手、拥抱、接吻等等,但是本片中,男女主人公完全没有任何触碰,甚至只字未提喜欢和爱。

这样的设计令人倍感挫折和失落,整部影片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迫使观众产生了“情感膨胀”——不停地寄希望于下一刻男女主人公能有突破的进展。

显然,这种持续的“求之不得”的期待状态对影片的爱情效果是另一种隐形的催化剂。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本片运用高明的叙述手法,使得观众们的情感逐渐在男女主人公的沉默隐忍中爆发了,在最后一刻与妮安娜一起沦陷在眼泪中。

初识 影片对爱情表达是合情合理的层层递进式,从妮安娜的视角是这么发展的:1.我最讨厌你!

妮安娜将对德军的仇恨聚焦在维尔纳身上,烧毁了曾经在维尔纳房中摆放过的花。

妮安娜宁愿磨损双脚也不愿意搭维尔纳的顺风车。

上车吧?

我就不!

2.你是什么样的人?

维尔纳说话很有艺术,每天简短的独白却做到了句句恳切、直至心灵(用语言推动剧情、拉拢人心,很高明): “这是一座有灵魂的房子。

”透露出维尔纳尊重妮安娜死去的父母。

“我晚上十点回来,我可以从小门进来。

”老爷爷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但是被妮安娜否了。

可能因为妮安娜对维尔纳有好奇心,愿意继续听他自言自语。

“谁没有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我非常尊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多么伟大的人民”“最美不过的音乐”“有一些人是因为家族传统而当兵,我们没有选择”等,只言片语逐渐打开了妮安娜的心房,使她心中的冰雪逐渐溶解。

独白时刻3.我好像喜欢上你了?!

妮安娜亲眼看到维尔纳富有爱心抱起跌倒的小男孩,妮安娜问小男孩被抱起时对方说了什么话。

妮安娜确定自己喜欢上维尔纳,于是开始有目的地烫头、穿礼服。

4.这是小鹿乱撞!

妮安娜满心期待维尔纳的归来,第一次没有忙着看书或者下棋,而是静静听着维尔纳说着大海的事情。

老爷爷则在一旁见证了两个人“确定是互生情愫了”。

男女主人公的灵魂交流5.我想要表白!

圣诞节的夜晚,维尔纳弹奏妮安娜曾弹奏过的钢琴曲,妮安娜进维尔纳房间探索,接着两人在海边“巅峰对决”……

女主角在男主角房间里玩耍

男女主角正面交锋

好看的靴子6.用行动保护你!

维尔纳制止妮安娜表哥对妮安娜的非礼。

妮安娜弹奏钢琴曲吸引维尔纳不让他被炸死。

7.再见了爱人…… 维尔纳辞行,妮安娜哭成了泪人,主动出门倾诉心声,大家都以为会是一句真情告白,结果只是“再见”,维尔纳回馈的是没有一个眨眼动作的坚定的碧绿色的大眼睛和浅笑。

这个爱情故事到此就讲完了。

他们的爱由沉默中诞生,也最终在沉默中达成共识。

真是令人震惊!

见微知著,细节更显真功夫。

影片的成功与它着重于细节描写有很大关系。

就在层层剥笋的节奏中,有许多生动细节很走心。

比如独处的时刻,维尔纳没有触碰妮安娜,而只是摩挲着她倚靠的的椅背;慌乱地捡起掉在地上的小鱼;妮安娜靠在门上睡了一夜…… 四、得不到的才是最完美的 完美无缺的事物,是因为你得不到,你只记着Ta的美好,并且用想象为Ta附加美好,使Ta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种饱满的向往与憧憬会在获得之后开始缓缓消退,走向平缓或者迈向另一个低谷。

我们觉得这个爱情无敌美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一起,所以这份爱无比纯粹、没有丝毫缺陷。

优质男一号 五、伟大的爱情要与生死挂钩 生与死是一个大命题,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扩大化。

比如爱情,一旦面临生离死别,这时候的爱情就显得格外伟岸高大。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萝斯,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和他们走向终结的不幸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不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给予悲悯的态度,并且从心底对其走向美好将抱有更大的期待。

我是男一号 本片讲述了一个伟大的爱情:明知道不应该却忍不住爱上你,明知道深爱着,却只能说再见,流着泪看你走向毁灭,我却无能为力,甚至说不出爱你的真相……他们爱得很高级、很唯美。

妮安娜和维尔纳是二战背景下的平凡人的缩影,个个身不由己,只能无奈地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随波逐流。

如同大海一般,表面波澜不惊,所有人都一样麻木,其实翻江倒海的内核只有自己最清楚。

在悲剧的大环境之下,谁也不能自由地去追寻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所以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你我都是幸运的,至少,我们可以大胆、公开地去爱全世界所有的人。

say something please!

 3 ) 爱情

没有谈话没有拥抱没有亲吻但是她确定她爱他 他爱她我猜他也一样 他在小桥尽头堵着她去路的时候 他知道她是爱他的只是都不能说他像所有的男人一样希望自己喜欢的女人 觉得自己好他说他的家族传统需要他参军因为他不想她憎恨自己他说他是个作曲家因为他了解她喜欢音乐他和自己的好友吵架因为他想把自己放在她那一边他称赞她的外公他抱起那个孩子他拿起那个相框他来烤火他提自己的家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能让她喜欢他每一个人在一段真正的爱情里都曾经这样有意无意的选择着自己为了对方能像自己那样动心连呼吸都好像设计好了一样希望对方 多看一眼 多想一刻希望对方的心如自己的那般时时都是岔着气的爱情不是你爱上了一个与你相通的人爱情是忽然之间你调动起你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感官想要和对方通流起来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表达每一个心思都是刻意多好 能这样尽心尽力地扮演一个人或者说能这样全力以赴的去诠释一种自己只是为了爱只是为了和另一个人的某一个层面 相爱多好战争能把一个人精简出来让一个人迅速的浓缩成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样子它让一个贵族青年 在握持着他人性命的癫狂时刻仍保留了他的优雅和从容 他可以轻易杀死不服从他的人他可以占有任何他中意的女人他可以和他的朋友一样失血狂热但是他没有他是那个进出门会问好的年轻人他是那个在喜欢的人面前有些无措的年轻人他是那个为了国家远征赴死的年轻人他美好到即便是纳粹 是敌人想到与之永别也会热泪盈眶因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这个年轻人 他该有多宁静的一声呀之于她这个倔强的 坚强的骑着车的小姑娘只有强悍如此 才配得上这段爱情未出一步却如行万里不过有一点点担心她但其实时代给的命运当局者迷真希望她能再跳脱一点真希望她往后生命里的每一刻都像这段时光一样被珍之重之

 4 ) 注定无果的爱情

他们第一次见面,她弹的是巴赫平均律第一首,如同她一样清纯。

从那一刻,爱就开始萌发。

他说他读懂了她的美,可她什么也没有说。

他每天晚上都会在她的起居室,说些独白。

有一次他提到喜欢海,因为大海最宁静,要用心去听。

她每天都会骑车经过那片大海,隔着铁丝网,大海也不语。

他对她表白过,说非常高兴认识了一位沉静的小姐,他不是说过吗,喜欢海因为宁静。

这就是我爱你啊。

她句句都听在心中,但仍不语。

他去海边找她 ,即使为她捡起掉在地上的小鱼,她也不曾说声谢谢。

她情愿悄悄去他房间,闻他的围巾,趴在床上感受他的气味,偷看他的信件,也不愿与他对话。

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他将遭遇危险,急中生智,她第二次弹起了巴赫,这一次的曲子很急促,吸引他,避免了灾祸。

他明白,这已是最好的回应。

他要走了,去俄国,死了很多德国人的俄国。

她好几次嘴唇嗫嚅着。

最后只说了“Adieu”。

这不是“再见”,是“永别”。

第一次对他说话,却是永别。

他走后,不知生死。

他走后,她一如既往的沉默。

不同的是,她加入了法国抵抗组织。

把这段情,深深的埋在了音乐里,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她是对的,一直不说话。

是啊,还能说什么呢?

每个个人,都是时代的傀儡。

无奈的,不仅仅是爱情。

 5 ) 哭不出的痛

已有很久没有遇上让我觉得心堵得慌的影片了。

10年前,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或许可以算一个。

无奈那时只是个10岁的孩童,不懂得爱情,亦不了解人生。

只不过,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包括那个帅气的男主角,知道这是场悲剧,于是,便哭了。

而现在,这一部,大概已经被无数充斥着情色惊险刺激的大片所湮没的影片又一次做到了。

或许应该说,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做到。

知道这部影片,是06年,中法文化交流年。

CCTV-6曾播过,碰巧父亲看了,颇有感触,便讲与我听,但由于忘了片名,我始终没有获得观赏这部影片的荣幸。

幸然,在08年1月,时隔近两年後这个干冷的冬天,我猛然想起这个未完成的遗憾,便上网查询。

多费周折,终于在MSN中国电影频道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部我心仪已久的影片。

沉静如海,法国,2004.没有什么特技,大场面,也没有什么紧凑悬念的剧情。

男女主角都不算那种惊艳的类型,却一致地拥有一袭与众不同的不凡气质。

爱极了男主角那一身挺拔帅气的军装。

若不是Nazi,若不是法西斯,若不是侵略者,我甚至想大声说---德国军人是一群我所见过的最英武最帅气的男人。

高大的身材,宽阔的肩膀,一张张年轻而英气十足的脸庞。

然而,我不敢抬头说我喜欢。

即便他们只是一群受人蛊惑的少年,甚至是被迫走上战场,像男主角,可侵略者还是侵略者。

我必须正视正义邪恶,是非黑白。

或许这也是女主角爱,却不能爱的原因之一。

男主角高大帅气,彬彬有礼。

出生于名门贵族的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是个不折不扣的谦谦君子。

女主角美丽善良,坚强独立,她爱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是个充满灵气的精灵。

他和她,是简和宾利?

是达西和伊丽莎白?

但男主角那一身笔挺的军装和胸前的铁十字勋章却生生地隔断了他和她所有可能的未来。

他是个侵略者,她是被侵略国的人。

简简单单,仅此而已。

面对他的问候和心灵表白,她和爷爷以沉默来维护来最后的尊严。

可心与心的距离,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拉开?

无法拉开,反而日益贴近。

晚上,她开始有意无意地期待他回来,期待他的问候和短短几句独白,圣诞之夜,她换上华丽的盛装,却选择独自留在家里。

理智让她早早地做出了选择,心灵却期待着一次本真的顺应。

他打开琴盖,弹起了他和她最爱的巴赫。

她明显地醉了,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与心灵的共鸣中。

音乐终了,她像是被惊醒---此时,内心一定在激烈碰撞吧。

身后的他,没有去扰乱那一池的波光,一句浅浅的“祝你圣诞快乐”,他转身离去。

她心灵的悸动,他何尝不知?

他何尝又不是?

只是他明白,他已是这个他所热爱国家的敌人,他已无权要求更多。

她溜进临时属于他的房间。

那房间,那围巾,那张床,那封信,无一不弥漫着他的气息--陌生?

熟悉?

却一定是温暖的。

他觉察了,想说些什么,想表达什么,却终究无法出口。

从她用那激烈飞快的旋律救他一命到最后的永别,他再也没有试图去表现什么。

只是她对视的眼神,由开始的冷漠抗拒到最后的惆怅无奈依依不舍,或许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不顾一切地,她弹起了巴赫;不顾一切地,她流着泪冲到了他的车前---我是个还没有爱情的人,我不敢妄测,如果我是她,我能不能克制自己在永别前仅仅只道一声“再见”。

身处和平年代,没有被Nazi奴役过的我不敢替她抉择---因为她已做出了选择---最好的选择。

久久的沉默之后,一句再见,千言万语。

他和她,没有一个在我们的眼前倒下。

然而,他们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却预示了他们的未来。

1942年的俄国,西伯利亚大地上阿修罗在嚎叫;看似平静的法国小镇,抵抗组织与Nazi的斗争,还在继续。

他和她,都将在战争的铁与血中消逝不见。

惟有心与心曾经的碰撞,将在1941年冬夜永恒。

另:我看过波兰斯基的钢琴家,我不想为Nazi残害犹太人的行为辩解什么。

Nazi军人们是罪人,他们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然而,他们只是罪人。

比起在亚洲大地上烧杀抢掠,处处三光,见到女性无论老幼就轮奸的禽兽来说,他们还是人。

说那群东西是禽兽,实际是对禽兽的侮辱。

勃兰特已经跪下了。

而那群东西到今天还在嚣张地叫嚣。

我不知道这样的影片能不能代表法国的原谅。

但至少,在亚洲大地上重生的我们无法拍出这样的影片,因为我们不能原谅。

 6 ) 《沉静如海》:爱是欲言又止

他来到的那个晚上,她弹的是他最爱的巴赫。

他伫立许久,眼眸中闪过一丝柔情。

他英俊温柔,她美丽倔强。

如果发生在和平年代,他们会不会是简和罗切斯特?

会不会是达西和伊丽莎白?

会不会成就一段佳话?

只是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沦陷的法国。

看似平静的乡村,却暗潮汹涌。

他是侵略者,她是被侵略者。

女主人公雅安娜父母双亡,与祖父相依为命。

德国军官的到来,占有了她父母的房间。

作为被欺辱与被损害的战败国的人们,也许愤慨,也许悲伤,但他们只有无奈,只有接受。

于是他们以沉默来反抗,来保持他们最后的尊严。

可是这个德国上尉的绅士风度令他们意外,他是那样的仪表堂堂,又是那样的彬彬有礼,那一声晚安道得亲切,仿佛你我相识已久。

面对爷孙的冷漠,他选择了尊重。

他同情这个战败的民族,他同情这些苦难的人民。

他是这样说的:“我很高兴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和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话语得不到回应,于是变成了独白。

断断续续的,上尉讲起了他的身世。

原来在战争之前他是一个作曲家,是因为家族传统才参战的。

原来他也热爱和平,痛恨战争。

雅安娜在默默倾听着,听着他对法国的尊敬,听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听着他对艺术的热爱。

是的,她和他一样,最爱的也是巴赫。

只是自从他来到她家,她就再也没有打开钢琴的琴盖。

不知道什么时候心灵开始有了触动,就像是春光透过紧闭的窗户,一直渗入她的世界。

情不知何起?

也许是在她脚痛时他为她打开汽车的门(雅安娜当时拒绝上车)?

也许是他救起受伤的犹太孩子?

雅安娜开始有了变化,渐渐柔和的目光,新修的发型......她心中的坚冰一点一点融化了。

可是理智一次一次把她从开口的边缘拉回。

是啊,他和她之间,相隔着两个民族的矛盾,相隔着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相隔着彼此的尊严与责任。

那是一个圣诞夜,雅安娜穿上了母亲的裙子,此时此刻,雅安娜已经俨然是一个成熟的女人。

祖父去做弥撒了,她一个人守在家中。

她在等什么呢?

也许是一个人?

他来了,轻轻翻开琴盖,音乐如溪水淙淙,缓缓流动。

那优美的音乐一定感染了她,雅安娜的眼中亦是波光粼粼。

一曲终了,上尉来到雅安娜身后,他凝望,凝望着,他想触摸一下雅安娜,但是忍住了,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她的影子;“祝你圣诞快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

爱是想触碰却收回手。

琴声仿佛仍萦绕耳畔,琴键上仍保留着手指的余温,可人已经远走。

壁炉里的火轻轻摇曳着。

雅安娜再也忍不住了,她来到上尉的房间,偷看他的书信,轻嗅他的围巾,睡他睡过的床。

她爱得甜蜜,她爱得隐忍,她爱得痛苦。

爱是彼此之间的守护。

当少女差点遭到表哥强奸,上尉的出现使她挣脱了魔鬼的怀抱。

当抵抗组织成员在上尉车底安炸药,少女的琴声把他从死神那儿拉回。

爱,其实不用说出口,彼此心中已经明白。

结局是注定了的,战争让他们短暂相遇,又让他们永远分离。

那是他们相处的最后一天,男主像往常一样给他们道晚安,紧接着,他再后面加了一句:“再见。

”等待他的,将是苏联战场的寒冷严酷。

雅安娜一愣,泪水决堤,千言万语哽在心头,最后只能轻轻道一声“再见”。

这是她对男主人公说的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上尉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有说。

他微笑着上了车,驶入黑暗中。

再见,再也不见,往后余生,你我各自天涯。

镜头再次出现时,雅安娜已经成为了地下抵抗组织的一员,她和男主一样,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她收养了被捕抵抗组织成员的孩子,而那象征着反抗的天竺葵,正开放在雅安娜的窗台,开得是那样艳。

从此,雅安娜和上尉心中是否开始了对对方的思念?

纵使这思念是无望的,是凄迷的。

阅尽天涯离别苦,最苦不过是相思。

电影《沉静如海》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雅安娜和上尉之间的情感就像深海一样,纵使底下是多么波涛汹涌,表面依然风平浪静。

这部电影关于战争,也关于爱情。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物可以突破国界,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爱情。

然而战争中的爱情,就像从未有过结束一样,从未有过开始。

无论雅安娜和上尉的两颗心靠的有多近,现实总会告诉他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雅安娜和上尉之间,横亘着太多不可能,但是爱情本身就意味着可能。

战争毁灭了太多人的灵魂,而爱却可以作为救赎。

试问异日上尉在苏联东线战场那个修罗场,会不会想起雅安娜,心中会不会有所宽慰?

大爱无声。

人终究是历史中的人,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

面对无法抵挡的心动,雅安娜和上尉却能够坚守自己的责任,那时代与历史赋予的责任。

且不论正义与否,他们都为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为了彼此不一样的立场牺牲了爱情。

但是,正是彼此选择默默离开,才成全了彼此,也成全了爱情。

如果为爱情添一个注脚,那么我会说,一定是高贵。

沉静如海,于沉重中见柔情,于平静中见感动。

电影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息。

观之,让人心痛不已,流泪不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走走停停,一些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里,留下美好的影子,最后又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但是,回忆足以温暖我们的一生。

 7 ) 德意志的又一行泪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本书《德意志的另一行泪》看过电影《沉静如海》后,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大爱,而是窒息。

不同于《拯救大兵瑞恩》《敦刻尔克》《桥》《瓦尔特》这类影片的血肉厮杀。

彬彬有礼的德国军官,默默无语的法国姑娘,潺潺的琴声倾诉了一段如海一般深沉的爱恋。

多么美的爱情,法国乡间的温润也无法阻止战争烈火对这段爱情的炙烤,分别时的一句再见,既是告白又是倾诉。

两颗互相倾慕的心就这样被战火分割成为命运的祭品最终淹没在那硝烟弥漫的回忆里。

佳偶天成也敌不过法德百年世仇。

不论是电影还是书籍,对于二战这段历史必然有警醒和反思。

看过电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本书《德意志的另一行泪》是我国的留德学者朱维毅的作品,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德国老兵的一些寻访,听他们谈谈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

看完电影,我为这段爱情的终结叹息,甚至出现了幻觉,觉得书中出现了这样一段,一位德国老兵在朱博士面前坐下来开始讲述道:我叫维尔纳,我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爱好音乐并学习作曲,因为家族传统而参军。

1941年我晋升上尉并被派往法国,被安排在一户法国人家里,房东是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女。

我去那天,那个女孩在弹一首巴赫的曲子,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钢琴曲,我循着乐声走进了客厅,看到了那个女孩……遗憾的是,我去重读这本书时才发现这是我的幻觉,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这部电影的魔力。

下面我就结合电影和这本书品味一下这段爱情和这段历史影片中的故事从1941年开始,那时的法国已然沦陷,虽然由贝当担任首脑的维希政府保有着五分之二的法国领土,但那时的法兰西早已笼罩在德意志的阴影之下,再也没有一战中对德国作战时血战到底的气势和凡尔赛会议上全面打压德国的颐指气使。

那么德国是如何从一战之后几近崩溃的边缘实现逆袭的呢?

书中那些老兵回忆到,希特勒上台后一直在致力于恢复德国经济和民族自尊心以便换取德国人民的效忠,并卓有成效,德国人民又有面包了并且不再自卑。

希特勒成功掌权并在德国民众的踊跃支持下扩军备战。

于是入侵莱茵兰,鲸吞苏台德便顺理成章了。

1940年5月,德军取道阿登山区成功绕过马奇诺防线,闪电般的拿下法国。

根据书中老兵们的回忆,法国不像苏联那样落后,立体化的交通非常便利,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德军装甲师无人能档。

从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来,法国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汽车坦克穿行,所以德国兵车能够连夜不间断的调兵,引起老板的愤怒。

当时的德国兵大体分为两类:国防军和党卫军,德国军人普遍着灰色军装,但党卫军有时会着黑色军装,因为他们作战能力更强更加精锐,所以有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权。

党卫军有几只威名遐迩或者说声名狼藉的部队。

警卫旗队师,骷髅师,帝国师,维京师。

党卫军心狠手辣,实施屠杀,纵火等暴行时都一马当先。

书中也有一些党卫军老兵受访,他们的悔恨通常更甚,战争期间和战后的经历也更悲惨,有一位老兵回忆在美军占领他住的疗养院时他去除了自己身上特有的党卫军血型纹身才没受到美军的特别“优待”。

除了黑衣和纹身,党卫军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双SS的标志,被设计成两道闪电。

影片中男主身着灰色军装并没有双闪标志,是典型的国防军。

男主的人设也不太可能是党卫军军官,否则影片就失去反战的立场,观众也难以接受。

关于德军和占领区人民的关系。

德军对于占领区人民自然不会赶尽杀绝,相反他们甚至和有些占领区的民众相处非常融洽。

一位进驻乌克兰的老兵回忆他在战争期间曾经住在一位乌克兰的娜斯佳大姐家里,由于乌克兰民众普遍不满苏联政府对他们的统治和掠夺,所以情感上更加偏向德军,这点同芬兰很相似,那位大姐与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帮这些德国兵做饭洗衣服,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们一样。

那个老兵和他的战友不仅不会冒犯她们,还会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者帮小姑娘补习功课。

他们后来继续向苏联纵深挺进,后来战败撤回,又遇到娜斯佳大姐。

但她此时精神恍惚,因为党卫军执行所谓的焦土政策,烧了她的家,女儿也在混乱中丢失。

她呆呆的望着这个德国兵,麻木的念叨着:“德国兵坏”这个老兵当时羞愧的转身离去,时隔多年回忆起来依然痛哭流涕。

所以片中男主对女孩和她的祖父流露出的感情,同情甚至尊敬和爱慕并非凭空捏造。

普通德国士兵在被占领区人民面前并不个个都是刽子手。

在看电影时,我对德国军官对于少女秋毫无犯十分敬佩,海滩捡鱼还是圣诞夜的两段情节多少体现了德军的军纪严明。

如果完全不看简介的观众看这部电影,或许会猜测海滩上他们会牵手,圣诞夜他们会偷尝禁果。

有一个镜头是上尉在壁炉前烤火独白时回头不小心看到了少女的纤纤细腿,少女本能的捂紧了自己的裙子,上尉则尴尬的回头。

这个情节除了凸显男主的绅士形象外,也多少表现了对德国人军纪的认同。

关于对待占领区妇女的问题上,书中援引的一份二战各国军纪调查。

英国士兵展现出了他们的绅士风度,性犯罪率在各国军队中最低。

除了日本军队和苏联军队之外 ,其他主要参战国保持了军人的基本素质,德国士兵的表现较好,同样是侵略者他们的性犯罪率确是偏低的。

而他们的盟友日本,真叫人无语,我想除了政府的行为,士兵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也是这个国家能在战后受到多少原谅的重要因素。

德国政府和士兵的表现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谅解。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是雅利安人的优越种族主义思想让他们不屑于与外族女子发生性行为。

但是在影片中显然德国军人的纪律和操守得到了充分的赞扬。

关于影片的结局,充分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爱情是神圣的,是宝贵的,但是这一切被战争轻易打破了。

一句永别今生无悔,这恰恰是最大悲剧所在。

虽然没有战争他们不可能相遇,但一定有很多观众像我一样希望在那时听到战争结束的消息。

但是军官的离开和少女摆出的天竺葵却残酷的撕碎了我们的期望,沉静如海的爱情最终沉入了充满硝烟和鲜血的战争之海中,令人扼腕叹息。

当然,作为一个德棍,我对战争和德军的罪行是有充分认识的,我尊重欣赏这样一支军队。

但是也看过很多《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浪潮》《说故事的人》《偷书贼》等这些电影和书籍,我对战争永远是痛恨的。

那些参与过二战的德军士兵们他们非常不幸的生在了独裁者统治的时代,它们被迫效力于独裁者,背负着永远难以洗脱的罪名活着并长眠。

愿世间永远不要有战争。

 8 ) "聼,海哭的聲音"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一首阿妹的歌《聼海》:"听海哭的聲音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寫封信給我就當最後約定,說你在離開我的時候是怎麼的心情"電影裏的女主角被比喻成海,一開始這海是憤怒的,它要咆哮,可是終于沒有,因爲環境,它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接受那個人的到來,所以它變成了一個沉靜的海,在那個人面前,朝夕相處,它發現這個人並不像她想象中那麽坏,甚至... 有很多優秀的品格,而且他們還有著相同愛好,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已經愛上了那個人,最後得知那個人要走了,在分別的時刻它變成了哭泣的海,這分離的痛苦終于讓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向那個人說了句“再見”,以後它還會繼續平靜的生活,只是帶着那美好的回憶和期盼,等那個人回來,那時它一定不會再做沉靜的海。

其實電影的女主人公雖然一直未曾不回應德國軍官的話,但我們都知道,她愛他,只不過這是有一個過程的,從一開始她拒絕他的好意,她對德國人從來就沒有好感,到之後她開始願意聆聽那個德國人每天晚上尷尬的告白,她親他的圍巾,躺在他的床上,讀他的信,她不高興別人讀錯他名字的發音,她用bach的曲子救了他,他們都愛bach,這一切細節都在告訴我們她愛他,仿佛是天注定的,在她被欺負的時候,他救了她,她當着他的面把衣服系上,為什麽是當著他的面呢,至少她不討厭這個人了,或者她願意是他來救他,因爲他希望自己喜歡的人來救自己,但是這種喜歡始終沒有用言語表達出來,除了最後的那句“再見”,所以難免感覺遺憾,但卻又感覺正是因爲那“沉默”,這份愛才那麽特別,看完電影我感到這是一份“甜蜜”的愛情,卻“說也說不清楚”,也許“這就是愛”吧。

 9 ) 开口即是再见

如水般纯净,如花般娇艳,这个法国乡间的女孩子和爷爷一起住在古堡里,父母已逝。

她是个钢琴老师,风风火火,话不多,很勤奋。

听说她家的房子被征用,会有德国军官入住,我知道这个军官一定年轻而且英俊。

果然,当他的脸第一次出现,“仿佛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他不仅年轻英俊,而且高贵优雅,温柔有礼。

在这个临时的居所,他明知自己不受欢迎,却依然执着地,带着谦和绅士的微笑,对主人说着“长得让人受不了的独白”。

是的,自始至终,德国军官与法国爷孙之间的互动,都是“独白”与“沉默”。

这部电影不该译成“沉静如海”,而应该是“沉默如海”。

沉静,是安然的,祥和的;爷孙俩的沉默并不安然,也并不祥和,仿佛大海,即便在沉默时,也有暗潮涌动。

刚开始,是带着愤怒的沉默;逐渐的,敌对的情绪渐渐淡去,最后,是女孩与军官之间,情潮汹涌却无可诉说的沉默。

他们痛恨德国军队,可这个德国上尉令人无法讨厌。

在战前,他也是个兴趣高雅的音乐家,在战争中,他也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

他极尽所能地表现友好,总是试图与他们交谈。

他谈起自己的家,谈起他所热爱的法兰西,谈起他的志向,他无法选择的军人身份,他对战争的反问与焦虑……然而,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友好”,在这两个敌对国家的人民之间,多么难以成立。

白天,他们的人民被德国军队杀害,他的好友被暗中反抗的法国地下党人炸死;晚上,他们却围在同一个温暖的壁炉前,促膝长谈,这合理吗?

他固执地出现在不欢迎他的场合。

他说,我从小就很喜欢法国,喜欢法国文化,我很高兴,认识这么一位有尊严的老人,以及,这么一位默默无言的小姐。

他用那种热切而独特的眼神凝视着她,她与他之间,从此产生了微妙的气流。

她开始注重自己的容貌,开始每天下意识地等待他回家,开始在节日盛装打扮,却留在家中只为见他一面,开始对他的一切充满探索欲,甚至走进被他侵占的房间,捧着他的围巾深嗅。

当她躺在父母生前的床铺上,紧紧地拥抱着被单,她所想念的,到底是父母,还是他呢?

圣诞夜,他为她弹奏一曲巴赫。

他在她身后,看着她颀长白皙的颈项,伸出的手微微颤抖,最后只停留在椅背上,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圣诞快乐”。

当她被朋友非礼,他愤怒的瞪视解救了她之后,他无法自控地说:“小姐,有句话我很想跟你说……”这句话因为爷爷的到来而搁浅,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然而,无论如何暗流澎湃,他们之间始终没有对话,只有独白和沉默。

他是铁蹄马,她是亡国花。

汹涌而压抑的爱,犹如火山,最后却只能休眠。

哪怕在她为他担惊受怕一整夜之后,哪怕他的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她也只是通过一阵急促的琴声来做警示。

“缄口不言”,这是他们作为被侵占国的人民,对祖国表达的忠诚和热爱,是他们的尊严,也是对侵占国的无声抵抗。

因为他的闯入,她甚至一度不再弹起钢琴,因为,“贝多芬,巴赫……”这些伟大的作曲家,都出自德国。

在最后离别的时刻,她泪流满面,追到门外,在军官的车前停驻。

军官走出来,她对他说了一个单词:再见。

她终于对他说话了,然而开口即是再见。

军官扶着车门,这次是他沉默以对。

还说什么?

他们将不会再见。

深情尽在一眼间。

“何以待汝?

惟以沉默,惟以眼泪。

”他走之后,她加入了反法西斯地下组织。

 10 ) 这么长的独白,让人受不了

这么长的独白,让人受不了2014年7月27日“我之所以喜欢大海,是因为它的宁静。

我说的不是海浪,而是别的东西……神秘的东西。

是隐藏在深处,谜一样的大海。

大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

我很高兴,能见到一位有尊严的老人,还有一位……默默无语的小姐。

”法国电影《沉静如海》里,最令我动容的一幕,是男主角Werner边烤火边对Jeanne祖孙俩说他喜爱那种如大海般宁静沉默却拥有明亮纯净本质的人和事物的时候。

整个过程中,他本能地总是朝着Jeanne的方向诉说的温柔神情,令我想起了歌神张学友的一首歌《如果这都不算爱》里的某一句:还要怎样的表白 才不算独白是啊,这真的只是独白吗?

曾是艺术家、比常人细腻敏锐得多的Werner肯定知道,在这样冷酷尴尬的相处方式中,如今身为占领国军官的他要想和被占领国民众Jeanne之间建立起人生联系,就只能依靠他忍受着无边无际的沉默进行的一段又一段关于他自己人生的独白:他在德国的故乡,他的家庭,他过去的职业,他的个人爱好,他对法德两国以及战争的看法……如果说,《我生命中的男人》里的费德烈是邀请雨果来谈论自己,那么,《沉静如海》里的Werner就是邀请Jeanne祖孙俩来倾听自己……目的当然都一样,他们无非是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努力,和自己在意的人以及想要的将来建立起联系。

但从一开始,不仅观众知道,就是纳粹军官Werner和法国少女Jeanne自己,肯定也明白,就算他们看起来如此天生一对、相逢恨晚,他们之间萌生的,注定也只是一段无果的恋情。

所以,后来,即便发现Jeanne对自己也有很深的好感,在晨风肆虐的海边,在无言的对峙中,在读懂了Jeanne眼中“我们最好就到这”的心情后,Werner选择了尊重她的意愿,此后,他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在电影的最后,Werner于寒冬深夜中奔赴遥远的东线战场,Jeanne也开始加入到地下抵抗运动之中。

或许,在那样的兵荒马乱、各持立场的年代,对他们来说,这样相持有礼到最后也没有越雷池一步的恋情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结局,至少,Werner 总是成全了Jeanne的名声……稍微了解二战史的人应该都会知道,二战结束后,等待着那些和纳粹军人有染的欧洲女性的命运是什么。

至于Werner的最终命运,稍微了解二战后期残酷的苏德战争以及那些参与这场战争的纳粹官兵的惨烈结果的人,大概也能想象一二。

不过,话说回来,这其实也是Werner们应得的下场。

虽然如我之前在其他文章里引用的那位日本作家的话所说的,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个人非常的渺小,而且,即便到今天,学者们围绕着“天才的恶”(指希特勒和他的同党们)和“平庸的恶”(二战时的德国人民)之间的研究和争论也仍在继续,但至少,我个人觉得,在爱国方式上,就是在那个时代,也还是多项而非单项选择:可以是Jeanne祖孙俩那样的、对敌人横眉冷对甚至加入地下抵抗运动,哪怕会因此而牺牲生命;可以是即便会遭到迫害也仍然拒绝同流合污,哪怕会因此流亡天涯甚至失去生命;当然,也可以是Werner们那样的、以爱国的名义和国家一起堕落和沉沦,那么,最终一起坠入地狱就是必然的宿命……哪怕良材美质如Werner。

《沉静如海》短评

期间睡着两次。

5分钟前
  • guigui
  • 很差

我还以为海报上的老头是德国人老了之后的样子

6分钟前
  • 费纸姬
  • 还行

政治上不正确,但这是别国的事。爱情还可以,但有点遗憾。

8分钟前
  • 春垓
  • 还行

泪水充盈双眶,没见过这么沉静的告别。“再见”成了我们的第一句。

10分钟前
  • 天才+英雄
  • 推荐

快进看的,呵呵

11分钟前
  • 娃娃乐冲剂🥳
  • 较差

先看了1949版的,再看这个,实在是倒胃口。

12分钟前
  • 枫露茶
  • 较差

台词不多的描述情感的电影

14分钟前
  • 求诸己
  • 还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有点太过理想化且玛丽苏了,既然男主都做到纳粹军官了,也不是啥无辜的人,虽然很有礼貌就是了,但是也不要忘记他仍然是刽子手。

16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将是多么登对的恋人;可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又怎么会有遇见的可能?命运没有给过他们半点机会,惟有让千言万语化作沉静如海的钢琴声。欧洲文艺版“色戒”。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无感。

20分钟前
  • 虚弱橙
  • 还行

这样的沉默相当考验演技,为男女主点赞!

25分钟前
  • 旦苗
  • 还行

究竟是怎样扭曲混乱的三观催生出这样一部矫情之极的电影?如果这就是爱情,我情愿一辈子不爱。这女的整个一个受虐狂……

30分钟前
  • 笑红尘
  • 较差

莫名其妙,这样的德军军官怎有战斗力?比《紫日》差多了。

34分钟前
  • Gzcillin
  • 较差

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时而用战争,时而用爱情。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结果如果是亲亲抱抱就5分,两个屁话1分,苦情分

44分钟前
  • 等待朱西
  • 很差

原来法语的再见在这部电影中是我爱你的意思

47分钟前
  • 倪永孝
  • 力荐

分数高的吓人。二战背景下的法国小文艺片。一个德国上尉军人(原本是个音乐家)意外闯入被占领的法国小镇,到爷孙女两人的家庭借宿几个月,然后男女产生了情愫的故事。全片过程男女就最后说了一句话,再见。(其实女主弹琴帮助男主躲过汽车炸弹那段情节就算两人有过交流和说过话了。)就这片也就是个法国版的地下党无知女青年爱上了不该爱的敌人男青年最后受到革命党感召又干起了地下工作的压缩版。哪值这么高分数。亮点就是电影女主的身段必须的好,不能胖。法国电影的那种构图和背景的好,骑在自行车上,那种小城里的石板路等等。给人一种时代画面感。问题是他屁毛话都没聊一句就有了感情只能说是闷骚的一见钟情。这样的设置高级个屁。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此片:相爱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2分钟前
  • 字母大大
  • 较差

37/50。音乐无国界,生命有尊严。这么帅的男主角,这么丑的女主角,色戒的山楂树版。这类隐忍爱情不喜欢,折磨自己,也是折磨对方。当然考虑是在战争的环境下,勉强体谅。

53分钟前
  • 李慕白
  • 较差

感觉很对路,让人又一次领略到了种族主义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爱情的力量也只能自叹弗如!!!

55分钟前
  • 七叶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