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爱情片看了很多,这部却不一样,音乐很重要,最近看电影,背景音乐似乎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二次爱情,夜上海,还有这部米尼,给我好的感觉的,音乐的因素,应该说,很大。
一直不喜欢李心洁,觉得就是个拍鬼片的嘛,可是,很喜欢她在这部剧中的敢想敢做,还有略带港腔的独白。
刘烨,对他的印象,就是个让人着迷的没用的家伙,这次,好像又演这么个人,让女人着迷,欲罢不能,却不能给人安全感和幸福。
飞人,这是一个其他电影中少见的因素,而且是中国的杂技,片中的红绸带很漂亮,李心洁很纯净,上海宝贝很美好。
又是一部上海电影,采用王安忆的原著,但是有所改编,把一个纯上海的感觉又一次很近很生动的带到了我们眼前,酒吧,霓虹,苏州河,老房子,吴侬软语。
又一次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拷问,背叛,出卖,争抢,坚持,感动,细水长流和各奔东西。
相信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生活的原型,也许不在电影里,但,肯定就在我们身边。
一样无奈,一样坚持,一样敢爱敢恨,一样拼命生存。
额,还是有不喜欢的结局,但也许就是因为不喜欢,才会记得深刻吧。
额,推荐之,相信看过会有所感触。
不管你是否读过王安忆笔下的《米尼》,都不妨碍你去影院读解这个因为版权问题而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
从小说移植过来的剧本只是保留了故事基线,背景则放在商业气息与唯美情怀相交织的现代上海。
影片中的一切都在淡化,除了人物和情感。
李心洁饰演的米尼是个普通不过的杂技“空中飞人”演员,长期在舅母家寄人篱下。
在偶然中遇见了刘烨饰演的阿康——一个在音像店打工的反叛青年。
四目相交的刹那,奠定了两人纯真的爱情。
手举二十串小龙虾挂满明媚笑容的米尼,坐在二八自行车前梁上张开双臂飞翔的米尼,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极浪漫的开头。
而片中的阿康几乎是作为江湖侠客形象出现——他偷窃。
只偷富,不偷穷。
在他的辞典里,这不是“偷”,而是“借鉴”。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被社会所谓的恶习被整个影片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含义。
在偷米尼的上司(张耀扬饰演)钱包被发现后,故事开始急转直下,直奔绝望。
阿康郎当入狱,他冒着加狱的风险送给来探望他的米尼一只亲手用火红毛线缠制成的小凤凰。
出狱后为了生计铤而走险去西南贩毒,再次被捕。
绝望的米尼忍着伤痛最后一次登上了杂技舞台,在空中飞翔一圈后,终于含着眼泪跌落回现实。
两个本不是同路的人偏偏要走到一起后再被现实分开,没有社会能力的人注定要被社会所抛弃。
李心洁和刘烨的出色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又有港星张耀扬客串,此片可称得上是星光璀璨,可惜再灿烂的星光也无法照亮剧作本身的苍白。
故事的乏力和桥段的老套显而易见,影片本身可看性并不很强。
而片中处处闪耀的人性光辉和情感力量却使人在迷幻之后不住感叹——导演并没有采用先打巴掌后喂甜枣的大团圆策略,观众是在愉悦过后被现实狠狠给了一刀。
在被伤之后,我们都应该好好低头看看,自己流出的血中,是不是有米尼的影子。
还以为这应该是一部90年代拍的影片。
因为那时候的李心结和刘烨都那么的年轻。
人是有天赋的,天赋各有不同,特别是演员,特别明显。
李心结和刘烨都是特别有天赋的演员,独特的气质,极富灵性,让人一看就能喜欢上。
这应该不算影评,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如米尼一样的美丽,被很多人喜欢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两点一线在家和农场往返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一样,遇到了一个让她爱的痴狂的男人。
选择不顾一切的去爱,却不曾想到会如此浓烈的把酸甜苦辣都尝遍。
只是生活和戏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可以嘎然而止,但生活不会。
剧本中的角色可以死去,但生活中的人却是不得不持续的承受着种种选择的前因后果。
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会受这么多苦。
所以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爱着我的妈妈。
即便她做了很多不该,做了很多错事,虐我心千万遍,我气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怪过了,却也无法真正的放弃她。
只能不放弃,不执着,或是承认这世间诸多无能为力。
开始看时就考虑片子看完要不要删除,硬盘没有多少空间了。
看完了在豆瓣一搜,零五年的片子——我对此一无所知。
某天睡眠缺失依旧的午后心血来潮下了下来,那完全是看在刘烨的份上。
这是个没安全感的男人,但不矫情。
米尼在第一个镜头里眩晕的轻扬看起来很美,那种破败颓废的美,像个妖精。
她说她想飞。
她每一个手臂张扬的样子都仿若时光倒流,那是跟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诀别的远久年代,这让她看起来安静而忧伤。
假若定格的话就是一个戏子。
她觉得人在飞翔时心却是踩在地平线上的,阿康仰望的表情痴痴傻傻,那个人就是她心挂念的地方,她的地平线。
所以当阿康背身入狱,她就跌了下来。
我因为你而不能再飞了。
后来她还记得自己说过这句话,那时已经对阿康放逐。
她知道勉强不了但还是想挣扎一下以为能让他回心转意。
她选择阿康是以为自己选对了一种坚强,“在男人坚强的背后你能体会为之付出的全部意义”,后来意义失却,凤凰身碎。
“时光或许不能停驻在留有余香的爱情城堡,可驻足在心里的甜香却是每一个女孩最为私密的春天”,她死的时候脸上的妆容不那么浓重,死得甚是如愿。
那是她最美的时候,她曾拥有过一个私密的春天。
阿康不认为拿人家的钱包叫偷,他只是觉得一切充满不确定,希望有个来路去路。
他入狱是因为拿了那个钱很多时间很少但总是请米尼吃饭喝酒的男人的钱包。
这真是讽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明目张胆,也许他只是个赌徒,他急于想知道米尼为什么选择的人是他。
狼吞虎咽的爱情来得太迅猛,他以为自己没资格认真。
这么自卑的男人。
米尼说,你怕了么?
怕了就说一声。
他当晚就越狱出逃,把那个亲手做的凤凰布偶带去她入住的招待所,被狱警抓走时他笑得一脸腼腆。
他是在告诉她,他不怕。
故事等到阿康出狱就散了,沙子淅淅沥沥下落,跟所有的爱情命运号一样在生活的锅碗瓢盆面前崩盘。
有点看不下去。
但最后都死了一切也就结束了。
一个半小时渲染那么长的一段人生,从爱情出生到生命死亡,片子有点那么力不从心啊。
音乐是多打一颗星的原因,它抑郁、敏感、缓慢——跟米尼每一个恍惚的神色一样唯美。
米尼拿着DV时你会以为那是某支MV处于进行时,音乐如水,对白喃喃的。
流动的是情感,画面就不能那麽隐晦了,所以多了一些煽情的独白。
独白和音乐让片子变得压抑起来,也更耐看些。
毕竟爱情有时候很矫情的不是麽。
没有看过王安忆的小说。
女性书写文字的先天性缺陷是太过自恋,这不是我喜欢的优点。
她写的时候应该还年轻,写了一个决绝的爱情故事。
我希望她快点老去。
看完后我还是决定给硬盘腾点空间,别人的爱情不能当饭吃,也许该人人自危不能任其顾此失彼才对。
反正现在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这只是某一个别人的爱情,对吧。
当初刘若英跟着张艾嘉去纽约拍《少女小渔》,戏中要求刘若英露两点,于是她哭着打电话给陈升。
陈升问“脱了会怎样?
”答:“脱了会死。
”刘若英问:“不脱会怎样?
”答:“回来做助理。
”“那就回来好了……”昨天,我为了今天上午去看《米尼》和领导请假,当然不能被允许。
我便设想这样的对话:“不看会怎样?
”“不看会死”“看了会怎样?
”“看了会没有工作。
”那就去看!
我喜欢的作家,我喜欢的演员,我喜欢的故事,我喜欢的米尼,……即使丢了工作,我也会去看!
于是如期翘班奔向影城,就像中学时翘课去赴约,就像大学时翘掉考试去听喜欢的讲座,就像无所畏惧的青春期,这种感觉,好过一切。
那么多铺陈之后,电影开始了,在李心洁以空中飞人的姿态亮相的一瞬间,我便知道,王安忆的小说已经遥远,甚至我所期待的电影也已遥远,但我还是喜欢着,小品式的表演,大段的诗意独白,不紧不慢的叙述方式,简简单单的节奏起伏……宛若一段漫长的耳语,诉说蒙着灰尘的往事,气息平静,却能激起久久无法散去的恐惧和心疼。
米尼,阿康,在世俗的世界里,靠近着,温暖着,悲伤着。
米尼和阿康怎么相爱呢?
米尼是一条鱼,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每一次飞翔,都是一次向着大海的洄游,她需要永不干涸的海水作为归宿,她需要一个家,一份守候,一种安定。
阿康是一只鸟,在天空中寻找方向,在喜欢的枝头停留片刻,听风起云涌,看岁月变迁,飞行继续,无拘无束,永远不会着陆。
当鱼和鸟相爱,唯有将巢筑在海天相接处,那必是视野之中却无法抵达的彼岸,必是悲伤的结局。
米尼和阿康第一次在随波逐流四目相视之时,一切都已写就,爱滋生于无氧的空间里。
米尼是杂技团的聘用演员,专门表演空中飞人,她跟着要好的同伴认识了香港富商大成哥,用大成哥的话说:米尼到哪里都是最耀眼。
不是单纯的美丽,可人或者什么,是淡定的气质,宁静的眼神。
阿康是随波逐流音像店的店员,他说他是严井俊二的日本表弟,他说他偷钱包只是想窥探那些人成功的秘密,他说《樱花雪》里的小雪和米尼很像。
阿康原本就是随波逐流的人,他滔滔不绝,他无所畏惧,直到最后被捕的一刻,依旧是坦然的表情。
阿康和米尼的爱情是畸形的,亦是朴素的。
阿康可以用一大把龙虾代替鲜花献上爱的表白,在众人面前亲吻米尼给她惊喜;他可以骑自行车带着她在城市飞翔,为她偷回那些被舅妈藏起的妈妈写来的书信;他可以去偷大成哥的钱包,只为“看看你是哪路神仙”,只因那是一个对米尼心仪的男人;他可以深夜越狱,只为送她自制的凤凰玩具和一个沉沉的拥抱,他也可以为了带给她现实的幸福,替狱友黑皮贩毒,直至走上不归路……你看,他能为她做一切冒险,可是却不能与生活和解。
他原本就是脱轨的人生,承载不下现世的幸福。
他的爱那么绝望。
米尼呢?
过早的失去父母让她没有安全感,她寻找归宿,她渴望落地。
因此,她不在乎阿康的职业,只要他能那么轻易地读懂她;她不在乎他简陋的小屋,只要那里依旧是她唯一的天堂;她不在乎他的贫穷,只要能微笑着看他吃早饭;她不在乎为他摔伤,再也不能飞,只要他是爱她的;她不在乎家和监狱两头奔波,只要那个关于幸福的希望还没有破碎,他甚至不在乎向大成哥出卖自己的身体,只要他能让自己重返舞台,替阿康还钱……她说“我爱你,我想你,我要和你在一起,什么都不要!
”米尼的爱看似简单需索却是孤注一掷,她真的是空中飞人,阿康是那唯一绑住她的红绸,有一天,红绸缎了,米尼便再也爬不起来。
这就结局。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写:人须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阿康因贩毒供认不讳入狱,米尼如虞姬般在舞台上以最华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她看见小雪从富士山上跳下,她理解她的悲伤。
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仿佛一颗石头落入湖面,漾开一圈圈的水晕,然后又慢慢消逝,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那些相爱过的痕迹,那些快乐的记忆变成灰尘被风吹散,看见的人只是淡淡地惋惜着,细微的疼痛牵动着某根柔软的神经。
整部电影就像一段漫长的耳语,那么轻盈的语气,那么沉重的诉说。
一场爱的堕落,美好而残酷,大概是对王安忆原著中唯一的保留,也是最为本质的。
飞翔,下坠,在过程中看那些精致锋利的碎片闪烁曾经的光芒。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眼角湿润,却始终没有哭泣过。
如同有人给你讲了个宿命的故事,仅仅是宿命而已,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鱼和鸟的爱情不太合情理,但愿上帝有一天愿意为它们在海天相接处筑一个温暖的巢。
每一行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痛苦有的痛在肉体,有的却苦在心里在苦与痛之间画上等号的那一定有着尘封的往事喜欢柔柔的音乐和着淡淡的独白,看了开头就决定看下去.其实爱情真的很简单,第一眼就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你想要的.恋爱的时候单纯,而要是两个人住在一起一切都慢慢的改变了.影片很真实,男人为了女人去贩毒,女人为了男人而出卖身体,怎么感觉好像国外的一部小说呢.两个人的身份早就注定了这结局,我觉得她会选择离开,却没有想到是离开这个世界.米尼是一个很特别的女人,敢爱敢恨,既然选择了这份感情就会努力去坚守,到最后甚至连坚守的理由都找不到了,还是选择了坚守,带着爱情的美好离开了这个世界.影片很不真实,首先两个人真的相爱吗?我觉得他们爱的太轻易,太仓促了.两个人虽然生存在不同的环境里,却同样生活在空虚迷惑的精神世界中,很容易找到共鸣,可是当安康把一切都告诉米尼了,米尼还会选择和他在一起,有点太被爱情冲昏头脑了.其次大康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偷,第一次入狱的时候怎么会犯下那么低级的错误啊,崩溃了,拜托找个更好一点的理由把他弄进去好不好啊.还有他是怎么越狱的呢?好奇怪哦.最后如果你爱一个人会怎么去爱他(她)?可能爱表达的方式不同,男人是会为了女人而努力赚钱,甚至铤而走险,女人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可是这样的爱还存在吗?如果存在还叫爱吗?整个片子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悲痛是一点一滴的流露出来的,影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李心洁的演出,快乐的时候是张扬的,悲伤的时候是淡淡的.
还以为这应该是一部90年代拍的影片。
因为那时候的李心结和刘烨都那么的年轻。
人是有天赋的,天赋各有不同,特别是演员,特别明显。
李心结和刘烨都是特别有天赋的演员,独特的气质,极富灵性,让人一看就能喜欢上。
这应该不算影评,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如米尼一样的美丽,被很多人喜欢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两点一线在家和农场往返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一样,遇到了一个让她爱的痴狂的男人。
选择不顾一切的去爱,却不曾想到会如此浓烈的把酸甜苦辣都尝遍。
只是生活和戏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可以嘎然而止,但生活不会。
剧本中的角色可以死去,但生活中的人却是不得不持续的承受着种种选择的前因后果。
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会受这么多苦。
所以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爱着我的妈妈。
即便她做了很多不该,做了很多错事,虐我心千万遍,我气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怪过了,却也无法真正的放弃她。
只能不放弃,不执着,或是承认这世间诸多无能为力。
在晚间的十点搁到不知道是哪个影院的时候,突然看到李心洁的面孔,真是执拗又坚定的面孔,于是我开始从这不知道已进行到几分之几的地方开始看这部《米尼》的电影。
在这里,讲得是米尼这个人,关于她的爱情故事。
除了周迅同学能演出文艺片的调调,李心洁同学的演技也可以独挡一面!
所以,这部电影由李心洁来担当主演再适合不过,她身上有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不靠穿衣、不靠化妆、不靠动作、不靠语言,她整个人站在那里就有导演和观众想要的味道。
剧中的男主角是刘烨,虽然因为我认识他的第一部电影是《蓝宇》的关系,直接导致我对他先入为主的印象是阴柔气质太重,有做guy的潜质。
但不愧有影帝的称号,演起浪漫决绝的小混混一点也不逊色。
李同学和刘同学两位出色的演技让我看一部残缺的电影也乐此不疲,就是那种就是你不知道开头,也不知道高潮在哪里,但中间的过程种种却能一下子把人吸引过来。
所以,你看,出色的演员有多重要,他们不仅是电影的主角,更是电影的灵魂。
然后说说为什么我觉得它是一部好电影,我不懂深奥的电影知识,也不知鉴赏与推敲为何物。
但我知道,如果人的心灵能被一部电影所触动甚至震撼,如果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的认知和价值观因为某一部电影而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那我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
诸如此类的还有《颐和园》和《苏州河》。
刘烨饰演的阿康为了给米尼送一个亲手做的模型,不惜越狱,并担上多判半年的处分。
可是,被警察带走的那个时刻,那个笑容那么满足那么自豪那么值得,教一个旁人都感动到想哭。
而一年后,当阿康出狱了,他们终于幸福地在一起,他们没有工作,他们不富裕,他们只是畅想未来,可是米尼很满足很开心,阿康站在二十几楼的楼顶上大喊“只要敢做,就有梦”,他用自行车载着米尼飞驰在上海车辆密集的高架上。
你能说他们不幸福?
我敢说他们最幸福!
你以为女人的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是女人能和自己深爱的男人在一起,幸福是男人把与你在一起也看成是他最大的幸福。
对于,我们这种一辈子也不可能找到这么深爱自己又爱着对方的男人来说,米尼的幸福让我从心底腾起一阵悲凉。
虽然我知道幸福的种类有千万种,但是毫无疑问我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种。
虽然电影的后面,导演试图告诉观众,爱情的力量不管有多伟大,最终还只是屈服于现实的。
米尼和大陈哥睡了,为了得到主演的位置;阿康去云南贩毒,再次被警方抓捕。
这又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可是,你知道吗?
生活本身美好的,残酷就在于我们对生活的不满足,我们永远处于追寻生活更高境界的状态,我们被人性的贪婪害的一败涂地。
米尼是幸运的。
他们曾那么好,被阿康那样爱着,看着都嫉妒。
我嫉妒米尼,我嫉妒她遇到对的人,能够那么尽兴的爱。
在爱里,两个人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在爱里,做想做的,才不管什么细水长流。
现在觉得细水长流这样的话,都是在骗心里没有火焰,没有激情的人的。
面对对的人,为什么还要有克制,又或者克制这样的话也是骗人的。
他们自制,那么他们的爱还太少,或者爱就不存在。
阿康是纯真的,相信自己,用他的方式质疑怪异的社会。
米尼是美好的,美好的眼睛,美好的心。
我嫉妒他们的纯真和美好。
是一种决绝的姿态独特的人更容易惹来关注但有些事务是只适合远观而不能亲近的我们终究只是凡人安稳一生便足以慰藉这次尘世爱情远不足以让原本有着黑暗潜质的事务变得明亮惺惺相惜的人的靠近会加深与生俱来的某些宿命阳光的会更明亮耀眼黑色则在所难免变得更加阴冷深重
音乐还不错
李心洁笑起来真美。
冲着王安忆去看的,年少的时候以为爱情是生命的全部,然而却被现实的残酷一步步地摧毁,想到了自己的现状。给了四星。
显得太过匆促
爱上不靠谱小青年的悲哀如是。
也是电影节看的,和原著毫无关系,凡考博似乎还和着有关吧
同一种色调
电影学院一年级学生习作(还是差生),小说靠的文字精致——电影一切都没
比小说差多了 。。= =
残酷生活
比《苹果》干净,但还是堕落
原本还是挺期待这片子的,有我喜欢的李心洁,没想到让我挺失望!
扯吧~~你们就~~
师兄送的电影节套票,小西天看的。实在是一无可取之处。
李心洁终于不拍鬼片了
想什么呢
没看过原著 但电影拍的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破剧本
把王安忆的这部小说给毁了
标准青春爱情商业片。李心洁真是气质韵味大于长相,3/4侧脸的时候美得极有氛围。哪怕穿着土气的红色秋衣在空中飞翔也照样令人心醉。刘烨将蔑视法理道德的阿康诠释得尤为帅气迷人。偷走他人钱包只为满足己身窥探欲,越狱只为送给心爱的人亲手做的红凤凰。“在这个庸俗的世界里,我卖身不卖艺”。最后无非是走向歧路罢了。两人的对手戏性张力强,荷尔蒙气息浓郁,情欲感十足。缺点:年代感太重、文学化的语言用作台词和旁白过于做作、剧情衔接不畅。多的一颗星给刘烨以及片尾曲《缘起》,意外的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