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画面处理得还可以,前面的半小时和最后的半小时是可以看到“友情”这条主线的,但是我不明白中间那一个小时拍来何用,幸好我是看过书的,没看过书的估计都看不懂剧情吧。
他想在电影里刻画每一个人,机会是不大可能的。
最终他让人觉得四个女生是主角,宫铭是主角,崇光是主角。。。
其它四个男生好像是陪四个女生在玩游戏,镜头少之又少。
不得不说小四的电影叙事能力实在太差了!
画面处理得还可以。
昨天在飛機上,我做了一件十分勇敢的事情。
我看了約40分鐘的《小時代》,而且,如果不是飛機要降落,我沒有打算終止。
當然不是因為影片怎樣好。
以電影來說,它很可能是我有生以來看過的最爛的一部片子。
但,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下這部電影,特別是香港人。
因為它完全代表了今日強國所有最惡劣、最叫人噁心、最腐敗和價值觀念最扭曲的一面。
它充滿銅臭(卻又沾沾自喜樂在其中)。
它的每個畫面都是浮誇的(但卻同時那麼真實)。
它沒有一句對白是人說的(但卻準確地反映了當下的強國文化面貌)。
它把一張張本來青春(並算)漂亮的臉孔變得如亡靈般蒼白,並且醜陋、討厭。
這是一部相等於一具腐屍的電影,但它的創作者還為引以為傲,不可一世。
我知道啊,它很賣座。
它的續集也很賣座。
我絕對相信它的第三集也會很賣座。
它可以無休止的拍下去,直到它所代表的強國滅亡為止。
它把自己叫《小時代》,潛台詞其實是暗示這個是它的大時代。
它是謙虛給你看。
我為(不管是自動獻身抑或純粹打工的)參與這部影片的台灣影人感到悲哀。
(它好像沒有聘用任何香港電影工作者,大概是因為它看不起我們。
香港人才倖免於難。
阿門。
)- 舒琪
小时代,优点与缺点并存 中国电影小时代到来?
人生第一次的点映奉献给了《小时代》,高一看过原著当时很喜欢(所以在此不黑各种人),演员选的很养眼,观影前保利工作人员拍了和朋友合照被发了保利微博心情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最近被赋予了对中国电影转型的诸多使命,我是抱着见证历史奇迹的时刻的心情。。。。。
但是。。。
我真是太天真太无邪了。
言归正传 先说说影片的优点吧: 1.运镜十分出彩,在我观影痛苦不堪,正后排女生全场叫嚷着”姜潮好帅”的声音中,两个非常出彩的长镜头如及时雨般抚慰了我的内心。
【1】第一个是出现在“林萧追南湘”那场戏中,一镜到底交代了各种人物关系,而且有桥有水难度很大却做到很好; 【2】还有一场是杨幂进入秀场之后,用一个镜头很好的交代了各类人物当时的活动和身份,时间较长,难度很大但难得十分流畅,非常不错。
真正当时是眼睛一亮,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听闻郭导自己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很多场景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这个也是。
颇为意外。
2构图 影片的构图很值得一提,漂亮的画面比比皆是大家看到即可不举例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倾斜构图,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不平衡感觉很好,还有一个完全颠倒的镜头拍摄南湘被席城打后和姐妹汇合的场面。
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得出导演对想从这些技术方面的细节加强影片感染力上用功不少。
至少感觉到有些真诚的气息。
只是倾斜构图用的实在是够多了。
我都不知道你下一部要怎么拍了。
3.唐宛如 真是不可或缺。
你是电影院的笑声。
和原著人物切合度太高。
一颗星给以上的优点,向真诚致敬。
好吧,我可以终于可以回到 不吐槽会死星人 的身份了。
从整体观影感觉来看,整部影片完全不知所云,各种地方没有解释清楚,突然间剧情就这样或者那样了。
要不是我自己看过原著自行脑补各种情绪我简直不敢相信 天啊,这居然就是一部电影了!!!!
我可以用 超长MV !
形容我的感觉么。
各种莫名其妙!
虽然电影是镜头语言,也不至于这样让人吃不消。
我真的没看懂。
【细数各种莫名其妙出现的卖肉镜头】 崇光突然间就脱了上衣 半裸 秀身材卖肉了啊!!!
宫洺帅哥突然间就各种回眸微笑慢镜头秀睫毛了啊,长达30秒一个镜头微笑回眸,我以为是卡碟了!!
柯震东突然间就开始 半裸 洗澡了啊!!
洗完澡解开浴巾秀身材卖肉了啊,结果穿个内裤,还对女孩说“看够了没”这些台词又是几个意思,(你要拍还不让人看了啊!!
)卫海打球时又是半裸秀身材卖肉了啊!!
姜潮两次出现都莫名其妙,他是专门出来耍个帅然后被女人嫌弃和跟女人打架的么!!!!
简溪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哪里啊?
小媳妇啊 电影从柯震东出场,整个放映厅出现了整齐一致特别大的“哇!
”的声音吓得我毛骨悚然!!!
之后只要帅哥出现,全场都能听到倒吸气声,打脸声,嘤嘤声,以及“哇,姜潮!
,好帅!
”“啊啊啊啊”“”电影院此起彼伏的尖叫 真不敢相信自己看的不是恐怖片。
在电影院真是难得的奇观!
我长姿势了。
除去郭敬明导演的审美取向,找个偶像剧女导演 柴智屏当制片,真是太让人揪心了。
不过广大女性观众喜闻乐见。
可是这毕竟是电影啊,这么多男生在电影中被塑造的很没有说服力,给人一种很花瓶的感觉。
或许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自己看过书又自行脑补了许多,感觉书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可能宫洺通过很多细节还能接受。
但是他之后几次的行为和原先设定上的反差也没有解释原因。
真是令人揪心地向花瓶走向万劫不复。
【莫名其妙的剧情】 整部剧情每个点那出来说都没有说服力,技巧方便问题也有。
最重要的是郭导演是真的舍不得“杀自己的孩子”,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剧情总体感觉是 你看着看着就突然不记得剧情了,特别是顾源和顾里前面吵架斗气,最后和好的莫名其妙一点说服力都没有;林萧那个戒指没有给简溪解释然后就和好了啊;南湘答应再也不见席城,为什么突然一个电话就跑出去见面,见面就开始打架,也没有交代原因;还有宫洺和kity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完全没有交代;导演你是要在第二部告诉我们吗?
可是第二部内容也很多,真揪心。
之后唐宛如和林萧 南湘突然间失恋了,慢跑镜头开始,我们感受不到绝望好吧无病呻吟好吧。
只是发现一个戒指的镜头能说明什么,简溪简直成了小媳妇儿,可爱的卫海被塑造成了一个没教养的孩子; 尤其尴尬的是结尾崇光对着镜头看,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四百击》或者是《杀人回忆》或者是《风流老板俏秘书》的结尾可是给人感觉完全不在一个次元了,由于看过原著知道这是在为崇光胃癌做悬念,可是之前铺垫不够,剧情又不紧凑,大家都忘记剧情走向了,只是记得他刚刚在show台上说了一段郭敬明导演自己想说的主题。
所以结尾完全达不到起悬念的效果,你切一个他之前靠在门上说自己胃癌的镜头提醒一下也好啊,又不是写书,他的脸上又没写着“请听下回分解”;诸如此类毫无逻辑。
真是和mv如出一辙。
我受到了惊吓。
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一个主题就可以了。
野心如此之大,全部都不愿舍弃,所有可能的卖点都要照顾。
以至于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除了色相可看,场景精致,其他简直寒碜的可怜。
给心灵带来感动和认可??
除了小时代小说的读者自行脑补自我丰满人物剧情后,还可以yy陶醉以外,当然还有那场催泪雪地奔跑戏(跑着跑着就广告mv)了或者只是来瞻仰各位帅哥美女的颜的,谁还会把这个没营养的东西再看一遍。。
自虐么。
【其他噪点】 1.郭敬明导演真是无处不在,一边用不加解释的画面带动剧情发展,一边在电影每段结尾处借用演员之口读大段台词,好像生怕别人不了解他要表达什么。
几次是林萧中途总结,最后直接崇光作家自己突然上台来了这么一段。
郭导瞬间附身,由于之前“大大的绝望”也没有感受到什么。
这段不错的台词只是我自己结合自我经历yy了一下。。。
郭的文笔还是很好的。。。。
一部电影如果深入人心,打动人,观众自然了解导演的用意。
不需要如此刻意。
2 刚进大学的大学生,感觉林萧不上课,南湘在画画,顾里在fashion ,唐宛如在搞笑。。
加上男女主角妆容无可挑剔。。
丝毫感受不到大学的氛围。。。
以前看书的时候还是觉得还有有点校园气息的,比如顾里给奶茶店老板提建议的事儿。
真是 太过华丽,不接地气。
代入感所以就弱了些。
3.崇光这位男作家在这么脏的家里依然保持干净的衣服和精致的妆容简直匪夷所思 4.说道物质,终于觉得这部电影能讨论出什么来了,顾源和顾里的吵架本来很期待有些什么。
当顾里说出:“没有物质的爱情,很快成为 一盘散沙。
” 本来期待之后也会讨论这个,这是一个很好的讨论点。
郭导自己也觉得物质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展示点,无奈几乎所有都只是点到为止。
如此而已。
而且两人之后莫名其妙和好了。
我估计顾里本人也会觉得这样的电影浪费她宝贵的人生。
不想吐槽了。
遗憾 为广大直男感到不值,除了唐宛如和各类男生都脱了以外卖肉外,女神包裹的很严实 【我已经出离的愤怒了!!
】 下文风格急转============================================================ 我总是先扬后抑。
这部电影本身好不好其实并无大碍,只是之前大多人提到2013年中国电影进入了转型期,从传统大投资,大卡司,大导演,大宣传,大票房,大爆炸的大片时代进入了中国电影的自己的小时代。
特别是《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天注定》等小投资影片片票房和口碑不俗,而且很多非专业导演(徐铮 赵薇 杨采妮等)纷纷转型拍片。
有人这样写 ”传统的国产电影在走下神坛,葬在了2013,最后一揪土就是这个外行郭敬明铲的。
这给无数人的外行人有了冲锋陷阵的理由,他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好莱坞还有个昆汀呢!!
“且不说这样前因推不出后果的话多么让人尴尬,同时强烈谴责这样不负责任抱臭脚的人。。。。
如果《小时代》铲了传统国产电影,那新时代的电影如果只是如此而已我真的替中国电影默哀。
在电影门槛越来越低的年代,谁都可以拍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郭等人只是这些人中的富二代罢了,但是如果一直在电影院看如此这样的电影,总体质量真的让人揪心。
昆汀出现你想的美吧大伙儿不都是准备分一杯羹来赚钱么!
郭在上海电影节对话第五代导演时说 “中国的观众群体日趋年轻化,平均年龄已经从2009年的25.7岁下降到今年的21.7岁。
“如果还用上一代人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观众加入了这个市场,但没有新的类型影片提供给他们,所以他们还是看那些(传统电影),因而总会有一种饥渴。
” “中国观众群体日趋年轻化,大导演观念落伍,已经跟不上时代。
” 对此我赞同何平导演的看法“何平看来,观众群体年轻化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观影市场的不成熟。
“北美和欧洲观众的年龄幅度要比我们大得多,所以可以让不同年龄层的导演在一个环境里面共存。
70多岁的伊斯特伍德从演员到导演,照样拿奥斯卡奖。
”他还以斯皮尔伯格等上了年纪仍然拍出经典影片的导演为例,指出在电影史上,几乎所有大师的经典作品都是在50岁以后甚至55岁到70岁之间创造的。
“中国如果说只有21岁、22岁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观众群体,只满足这样一个市场的话,电影就变成单一性。
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市场需要的是什么呢?
多元。
”” 我说一下今年在电影院看过最喜欢的片子有《疯狂原始人》《霍比特人》等。
这些几乎零差评的片子无一例外是大片,备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其展现了一个背后极其成熟的电影工业,而且他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体。
我国观影群体年龄的 减小,说明电影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分量越重。
而他们这样培养的观影习惯伴随时间流逝也逐渐变成观影年龄较大的一群人。
所以我估计这样的年龄变化会先减小再增长。
直到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观影市场,所以郭导的眼光未免太狭窄了。
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群体需要也许新的类型片会出现,我很赞同。
郭自己的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对青少年的品味需求自然更懂。
但是郭导一句“大导演观念落伍,已经跟不上时代”真是霸气外漏,十分野蛮。
首先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任何噱头,他能感动人心,激励心智大,至少也看着很爽,不把观众当白痴,传统不传统只是个形式而已。
帅哥美女谁不愿意看,除此之外,大家冷静下来想想自己需要的也许是像《阿甘正传》《三傻大闹宝莱坞》《美国丽人》《天堂电影院》这样的经典。
或者是像去年欧容《登堂入室》这样优秀的独立电影。
在或者是优秀的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甚至是前几年的《钢的琴》抑或今年的《天注定》。
这些影片不说传统,他们说的故事都很不一样,但却都为大众接受。
人类心灵追求还是有的相似性的。
再者,我认为郭导说的新的类型电影,希望不仅仅是一个更加fashion的包装,有这么好的本子却只是煽了情,买个萌,看个电影,感情方面还要读者自行脑补。
感觉怪怪的==我觉得我情愿看看《新扎师妹》两个小时有吴彦祖和萌妹子相伴也会欢乐很多,或者是看看《独立时代》即便在我所处的这个小时代也有深刻的警世意义。
中国电影这一年来小制作取得大票房例子很多,徐铮自己也说“没想到这个市场饥渴到这个程度”,作为一个影迷只是希望在这个电影门槛越来越低的时代。
能有更多有节操的电影人的出现,给我们注入新的血液,让整个市场更加 多元化。
在电影院能够看到一部优秀的电影。
几个买票钱花的值也就满足了。
但是郭真的是不错的商人,商人买卖过程只要意思表示一致,给钱,交付物品。
一瞬间的事儿,点映看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不知道圈钱成果如何,我是真决定下次下载来看了。
zy.hplzde2013.6.26
看着小时代的时候总觉得电脑坏了,后来才发现是小时代酸了。
我们且不说两个大一女生一开学就住进大别墅还分别代表跨国公司和学校在一起谈判这种事件是怎样发生的,也不去讨论特写一个男人洗澡的动机是不是说明作者想出柜,甚至也不去思考富婆母亲跳出来棒打鸳鸯是不是琼瑶遗风。
我就想问:哈喽Kitty,哈喽凯蒂这是哪个婴儿群体的笑点?
喝不同饮料要用不一样的杯子是什么地区的传统文化?
看到鱼会晕倒是谁家的风俗习惯?
用了钥匙之后反复消毒洗手时哪个伊斯兰教世界的风土人情?
显然在小时代里个性就是病,个性鲜明就是病的不轻。
还用那些半生不熟的台湾方言……主人翁们花仙子般的穿着….海绵宝宝一样额魔幻表情…….这些马上要升仙的人,最后居然死的死;伤的伤;娼的娼。
我猜是编不下去所以才痛下杀手的吧!
与其叫《小时代》不如叫《郭小四的臆想世界》编剧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男人,无处不透着一些怀春少女的小情小调。
矫情!
做作!
狭隘!
自恋!
被大规模宣传欺骗的我,看完后想发泄一下愤怒。
小四没有从作家到编剧这种跨越的责任感和自知之明,只是想赚钱而已吧。
从演员到服装,都很完美很现代,就是剧本实在不敢恭维,这也算电影?
还有人死命说好??
太辜负一帮演员的心血吧?
中国电影真的就只剩下票房这么一个肤浅的衡量标准了吗?
真是让人愤怒+愤怒呀....最喜欢的顾里被浇和拖大长裙摆都没有!!
虽然拍的不错,但不得不说,剧情真的很low。
我不求这部电影太好,但也不希望它这样差啊。
不得不承认,个别剧情令人感动,但整体而言,顾氏夫妇的日常,南湘的经历,还有唐宛如的性格,都是人设有些过了头的。
所以整体效果出来后,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很假。
我一直觉得,真正好的电影,是会让你相信,电影中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你愿意为这部电影,付出你的感情,它的剧情会牵动你的喜怒哀乐。
可是,我说的这些,小时代,并没有
现在豆瓣写影评得慎之又慎,尤其是小时代这种片子,稍不注意就被人把豆瓣祖坟挖了,若是之前只有一两篇影评,没有三位数以上的观影历史,就会被黑军称为导演请来的水军。
我就不幸成了这样的一个水军。
我的确是来赞小时代的,顺便说一句,那些没看过片子就打一分还声称“打一分是我的自由”的人,请学习做一个公正的人。
这就好比,你写出来的期末论文,老师看都不看就指着你鼻子说:我操,你长得这么丑,这么矮,这么娘,你的室友还整过容!
所以你他妈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屎啊!
作为一个只认识驴牌、字母H和CK的北漂,我也很反感小四的某些世界观。
昨日看过他的导演纪录片,里面一个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小四顶着一头黄毛坐在导演位上,身上裹着一个引着大大的LV的驼色毛毯。
那些LV的monogram应该有他的脸大吧?
所以在小时代里,当我看着男男女女艳丽的行头和妆容,我也不禁想,这真是我国电影行业导演制的典型代表啊。
对于郭敬明,客观而言,我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个极端聪明的人,有商业头脑的人。
他无比懂年轻人在幻想些什么,年轻人在爱好些什么,年轻人在憎恶些什么:中国广大生长在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绝大部分不曾拥有甚至没有见过高端大气的奢侈品,但他们向往着那种视觉上的美好,他们对于整洁、大方、高雅的美充满期待;这些年轻人不分阶级地一致地憧憬着爱情,渴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有着精致无瑕的脸庞、姣好的身材、一辈子只爱自己的纯情;他们有着一帮狐朋狗友,有时会忽悠他们让他们恨之入骨,更多的时候却两肋插刀,做一个够情义的哥们/姐们。
作为一个从四川自贡出发的普通人,郭敬明对这些人的心态、生长环境和背景有着深刻理解,但他成功地跻身中国富豪之流,他用自己成长时代做的这些梦,去喂养一代又一代没有富起来却渴望着无论浮华的物质亦或者深刻的人情的90后、00后们。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夏至未至》到《小时代》,他的作品都充满这样的调调,他不避讳对于物质的憧憬,但他的故事里,人物却并非只是妆容和华服,也有情有感,有血有肉,他们是长着完美脸庞、有着亿万身家的你和我,人情冷暖、斗争与珍惜,它都有。
从这个角度来讲,郭的作品里的人物其实接着了地气,但外表看起来更漂亮,更戏剧。
籍着这样的基调,郭敬明转身成为了导演。
他在自己的导演纪录片里面讲,他花了五年时间写小时代,他完全都知道这个人物在想什么,他企图对另外的角色表达什么,他的喜怒哀乐又是如何,他应该在什么场景里面讲话会更为合适、更为应景。
这个故事在这么多年,被千千万万的读者字字句句的读过、幻想过、检验过,这个故事作为一部作品其实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所以转换成剧本,它相比诸如《刺陵》、《孤岛惊魂》(不好意思杨幂,黑了你一把)、《富春山居图》等片有着更扎实的剧本基础;然后,凭借郭敬明和柴智屏对于剧中人物和偶像明星的深刻理解,剧组团队能够选到诸如郭采洁、杨幂、Hold住姐、岳小凤、郭碧婷、柯震东等一大票真正意义上中国最具视觉性的青年演员,以上关于剧本和人物的优势便这为影片的成功(?
或者说尚且可看)做了好的铺垫。
简单来说,其实这片子的本质就是四个少女的校园生活。
剥去所谓的富家女、时尚的外衣,她们都是身边我们可见的朋友:郭采洁,外冷内热,能力出众,是你们班上的女强人,典型的羡慕嫉妒恨;杨幂,普通工人阶级女子,不自信但努力上进,是坐在你旁边的女同事;Hold姐,铁血女汉纸,却因为搞笑天赋深得朋友喜欢,是你最好的闺蜜;郭碧婷,神仙姐姐,全校男人心中的女神。
试问,我们谁在成长过程当中身边不会有这样的女人存在?
在此也顺带提及网友骂翻了天的男主角们无端脱衣卖肉的场景,我不得不说确实并非有此必要,可是,这些难道不是众多花季少女们的终极幻想么?
那些指着鼻子骂导演脑残的人,换成你,面对一群只要看见帅哥就会心甘情愿掏钱的粉丝,你不会多给3秒钟的镜头么?
换做我,能在巨幕上看见志玲姐姐的大胸,我应该也乐意吧?
有了较为正常的主角和较为流畅的剧本,电影就成功了一大半。
要知道,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安安心心讲一个故事的片子,真心不多。
前两天在豆瓣看到一位ms水军的人用非常详细的笔触描述了片中两个长镜头的设置,并表达了真心赞美,虽然心中森森怀疑一晃即过的镜头中他怎么记得住如此多的细节。
但今天看片时仍然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两个镜头。
虽然很遗憾,一名普通观众若非经提醒,这两个镜头并不能抓住眼球,但它们的确经过了巧妙安排,人物的走场、角度的设置、机位的摆放,显然是下过功夫,借用这位ms水军的人的话:“体现出了郭敬明的导演野心。
”的确是这样,全片看下来,镜位的升降、遥拍、鸟瞰、仰角、倾斜、倒置,包括大远景和特写的运用都很娴熟,配合着人物心情的转变得到很好的展现。
个人最喜欢的倒不是两个长镜头,而是杨幂在得到岳小凤的戒指后站在ME大楼下,旋转门的转动带来橘黄灯光的变幻。
我当时想,这个门千万不要停啊,让我对杨幂的好感再多一点吧!
除此之外,片中两次将镜头倒置跟拍人物走路,180度角扫过的镜头也很好的体现出主角被抛弃时的孤独,这样的镜头的确是在已上映的国产电影当中非常罕见的。
再说布景,国产电影在《The devil wears Prada》红遍全球之后就如同打了鸡血,集体膜拜时尚+商业之神,于是出来各种奇奇怪怪的《时尚先生》、《幸福额度》、《杜拉拉升职记》、《我愿意》、《百分百男人》、《与时尚同居》等一众所谓的时尚大片。
可是,堆着一些衣服和化妆品就可以是时尚大片了么?
没有看似随意却刻意安排的布景,纽约那样充满时尚积淀的城市、以及梅姨那样的殿堂级演员,中国人怎么拍的出来真正好看的时尚电影?
中国的时尚大片都是品牌、物品、模特的简单堆砌,提及城市的时尚地标必是老北京、三里屯、国贸CBD和SOHO,演员都是陈冲、徐静蕾、周渝民……但在我看来,真正离《Prada》一篇最近的是小时代。
无论说郭敬明是真的懂时尚,还是纯粹一物质男,他对奢华物品的理解显然好于前述的众多所谓的国产大片,我相信片中各类服装和用品都是顶级大牌,可是除了两次出现的H记披风之外,全片没有出现任何街拍必备单品或者明显的monogram,而且这两次披风的出现还是与其主人(凤小岳和郭采洁)的富家身份非常相匹配的。
郭敬明毕竟还是没有跳进媒体对其口诛笔伐的炫富漩涡当中。
然而,必须承认,的确如众多观众提及的,此部片子最大的问题便是它所建立的世界观,那种充满物质感、对社会身份地位的过分阐释。
细心地看可以明白,其实郭敬明聪明的意识到电影呈现出的这个问题,或者说他的所有作品的这个“原罪”,因此片中在郭采洁和柯震东分手一段,非常旗帜鲜明地提出“钱不是张口即来的,钱需要自己去挣,钱的获取需要让自己安心”的概念,在全片当中,对于用金钱来扩充自己的势力的角色诸如“雪姨”,终究被人仇恨;而富家男女诸如郭采洁、柯震东和凤小岳,却都是有情有义,不张扬、不炫富、充满情感的善男信女。
综合看来,这是一部有着非常明确观众群定位的电影。
我想问,为什么美国有着同样“幼稚脑残”的暮光之城系列,我们却不能容忍小时代I、II、III?
每一个成年的豆瓣文艺青年都有过一段花枝乱颤的青葱岁月,为何我们看见90后或者00后的集体性意淫就觉得他们是“垮掉的一代”?
为什么我们抱着全部的成见和预判,在观影当中寻找各种细节来支撑自己“郭敬明是傻逼,杨幂胸大无脑”的结论,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看看故事、看看镜头、看看人物?
中国电影需要文艺电影,也需要商业大片;中国电影需要酒好不怕巷子深,也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中国电影需要拍给成年人看,也需要拍给未成年人看。
在中国电影初生起希望、初生出勃勃生机的当下,新鲜事物必然是要经历挑战和镇痛的。
我只是觉得,这么多年,郭敬明太把物质摆在与自己同龄或者更高领的人面前,以至于大家产生了集体反感。
这是他的此片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核心原因。
然而,我们是否更应该想想,没有那些充满物质欲望的我们,会有充满物质镜头的电影么?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成为小四,你会如何选择?
你对物质有那么的超脱,还是你骂他“四娘”只是因为你心中在妒火中烧?
更何况,导演已经意识到知道分子们已瞄准的矛尖,在片子当中学会隐藏锋芒,观众们,可否学会克制自己的主观,理性带着进步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作品?
我要赞小时代一句,我也要赞郭敬明一句。
《小时代》还没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已经沸沸扬扬,可以想见,影片上映后的爆棚热度。
比起年轻观众群的期待、百度指数的破表,更有趣的其实是电影业界的态度——对《小时代》可能的现象级亮相,充满了期待和抵触、艳羡和不解、愤怒和悲伤的复杂矛盾情绪。
我没有看过《小时代》,电影没有看,书也没有细读,是不适合来详细评价作品的。
至于《小时代》是否会热映,我也没那么好奇。
我举双手赞成,观众用买票去证明电影的商业价值——就像那么多人冲着恶评去看《富春》一样,票房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可不就是证明观众的口味与习惯么?
倘若《小时代》热映,我一点不反感,也不意外。
奔放泛滥的情绪,是青春文学的标签,也是刺激买票消费的阿是穴。
任何年代,青春文学都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这跟婴儿要吃奶,幼儿要看卡通一样,相当大一拨青少年必须靠趋同的简单审美、浪漫的爱情幻想来滋润,并以此抱团取暖,才能度过相对孤独的青春期。
否则,那么多无用的迷惘,到哪里发泄才好?
只是,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闲愁,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解药罢了。
《小时代》碰巧赶上了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物质崇拜是整个社会的春药。
现在还有谁记得三毛,如果当年《撒哈拉的故事》生逢盛世,荷西的沙漠爱情搬上银幕,也会席卷票房吧?
对于《小时代》的来势汹汹,有两种态度,有着和青春文学一样的澎湃情绪。
一种是出于对小四老师一贯的严苛,还没上映就喊打喊杀,斥责一定是大烂片,带坏一代人,不少檄文从出身讲起、到人身攻击结束。
另外一种,则急不可待地欢呼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从电影市场的产业革命,引申到90后登上历史舞台。
这些观点或论证过程里:票房是判断电影的重要但不唯一标准、道德是否有瑕疵与作品艺术水准无关,这些似乎是常识的逻辑,都被选择性忽略了。
也有一些和我同龄的朋友很茫然,翻了几页《小时代》无法读完,感慨这个时代、年轻人怎么了?
这种言论想来,十几二十年前也很普遍,当时有专家忧心忡忡表态:看《还珠格格》长大的一代注定脑残。
事实上呢,人人往身后看,都说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但哪一代都没垮下去。
看不懂或者没兴趣,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那只说明你站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少了那份年轻的盲从,也告别了少年的单纯。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代人来,一代人去,罢了。
至于《小时代》和郭敬明,是不是在利用青春、编制青春、贩卖青春、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反正我认可的是:在所有45度仰望的人群里,郭敬明的确是角度最正、Pose最好的那一个,而且他有勇气、有毅力、有决心、有胆识,票房成功是他对这个时代最大也仅有的贡献,也是这个时代对他最好最恰当的安排。
总之,围观一下《小时代》的票房火爆,感谢它成为电影票房的一块基石,就挺好。
对《小时代》寄托过多希望和报以更多苛责,没有必要。
当年那些做着西撒哈拉背包梦的,现在绝大多数都洗手羹汤、供车供房。
连一点自由主义的梦想都驱使不了,指望青春文学启迪民智、撬动时代,实在是痴人说梦,担心这种作品消磨意志、败坏朝纲也是杞人忧天。
反正美梦噩梦都会醒,让她狂欢式但平静的安抚一代人的青春,陪他们迷惘一阵、糊涂一阵、痛快一阵,就好了。
《小时代》一定会火,但小的时代,永远不会到来。
说起来,时代这个词我们用得太草率了,或许要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有人回头看,过去和将来的若干年里,甚至我们这几辈子,都在同一个混沌的时代里连滚带爬。
刚刚上海的提前点映场看完出来!
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先!
首先说明我是小时代的书迷!
不是郭敬明黑或者幂黑什么的!
心情如下:1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里的人物变成银幕上的形象还是很激动的。
2越看越失望,支离破碎这个词都不能用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剧情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剧情。
3为了看美女帅哥的在家看看预告片就足够了,比正片好看多了!
4之前郭敬明的炒作现在看起来真是好不要脸啊!!!
所以!
你还是赶紧回家好好写你的小说吧!
最近看电影贴吧和豆瓣网上对这个小说的评价,很多人的评论是,草,上来就黑,你TM看过原著小说么。
我想说的是,看过原著又怎么了,难道你真的以为普天之下就你读书么?
因为电影还没上映,我就针对这部小说本身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对奢侈品的繁冗的描述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优越就像一个饥一顿饱一顿的无产阶级终于能一直有安稳饭吃了所以一定要BIA叽嘴的感觉。
如果硬要说他在描述有钱人的生活的话,我只能说,有钱人从来不会炫耀自己的财富,他们永远在意的是自己的涵养和风度,刻意的炫耀自己的钱?
别逗了,那不是有钱人,那是土鳖。
还有就是,有钱人多了,你那几个子算个JB。
另外小说最后写的很崩,思路很乱,第一人称的描写却大半时间献给了另外一个角色,不如写成第三人称的比较好,结局那段引用了一个真实事件作为收尾,郭敬明肯定自己特别受用,但是郭老师,请你对真正在那场大火中丧生的人有一点起码的尊重,请你考虑到真正在那场大火中丧生的人的至亲好友看到你把他们的死描述成一群2B作来作去把自己作死的时候的愤怒。
还有就是,这部作品里充满了对北京的讥讽,我不明白了,郭敬明为什么对北京这个城市充满了愤怒。
这种讽刺与讥诮能让他得到什么呢?
而且这种讥诮的原因竟然就是北京冷了点。
郭敬明曾经是很有才华有潜力的作家,尽管他出过抄袭的丑闻,可我还是欣赏他,可到了夏至未至,他一直在从抄袭里面往外摘自己,说别人冤枉他,设计他,用一些日本鬼子用来篡改历史的手法掩饰自己博得同情,到了这个小时代,真的是烂的一B,情节跳读大,大家都在那做来做去,真的有意思么?
这就是粉丝们口中原著的魅力?
另外要说,很多粉丝喜欢顾里这个角色,我看她除了家里有点钱,像个长舌妇,装B,喜欢乱搞男女关系,人格扭曲,真的看不出有什么魅力,甚至不如唐宛如。
郭敬明这些年作品一个不如一个,我觉得和粉丝有直接关系。
他的粉丝们真的很傻很天真,但是对这种庸俗甚至可以说是恶俗的作品抱着欣赏包容的眼光注定会导致郭敬明变得才气尽失,很多人都说,啊他现在是写书赚钱,当然要商业了。
那么请问哪个作家不是写书赚钱。
,用书赚钱永远不可以成为作家写出庸俗作品的借口。
如果连读者都原谅他这一点,那么郭敬明的才华和情怀将永不见天日。
看到底下有个孩子说了一些顾里的好话,我想说的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2B看过了小时代,就一直模仿顾里说话办事,我特别讨厌她,我可以用更恶毒的语言来说这个人物,因为她实在是为青少年树立了反派的模仿形象,这个角色作为4个人中的绝对主角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PS:看到下面评论里面有句话说的真是太对了,这么多年,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视野和小说的高度跟他的个头一样上不去,有个性的美女,没担当的帅哥,悲情人生,悲惨结局,是他小说的组成元素。
特意加上来,感谢它的作者。
PPS:今天看到小时代首映日创造了不少票房纪录,恭喜郭敬明。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大超就上映了几天,就把他的排场通通让给小时代,院线经理有点过了吧。
PPPPS:我今天看了电影,还不如书。。。
请问怎么把评星改成1星?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