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的女儿》绝对可以进我最爱电视剧TOP 5,从几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便被悠扬的主题曲深深吸引。
片子怀旧的风格,淡而不平的爱情让我欲罢不能。
昨天又一次一口气看完这部20集的连续剧还不觉过瘾,于是找来王海鸰的原著小说读。
书和电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是不便于比较的,但在我看来,改编的电视剧比之原著,无论是情节、故事本身,还是人物形象,都要成功的多。
韩琳和姜士安,这部剧男女主角间的爱情纯美的无可挑剔。
相遇在彼此最灿烂的年纪,相识于艰苦却令人回味海岛军营。
农村兵姜士安在班长韩琳的细心照顾下渐渐爱上了这个单纯活泼的大校的女儿,而彼时的韩班长,对姜士安的特殊照顾却完全是出于自己对他的同情。
年轻的韩琳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女孩子一样有虚荣心的。
她的眼里是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帅气潇洒的文艺兵彭湛,从进岛的船上听到彭湛迎风歌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就爱上了他。
那时她的心里没有姜士安的位置,即便没有丁排长对士安那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士安也明白自己和心中的女神韩琳之间隔着无法企及的距离。
他唯一能做的,是抗拒父亲安排的婚事,以此为自己和韩琳的爱情保留一丝可能。
但他偏又是个孝子,在父亲和前程面前他终于妥协,接受了同自己没有一点共同话题和感情的农村妇女翠花的婚约,也注定了他和韩琳的爱情,只能是远远的望着,再难走向婚姻。
前几集他们在海岛当兵的年轻岁月,纯美的令人窒息。
年轻的心,朝气的脸,每个人都没有像日后家庭啊事业的束缚。
我怕再也见不到你,就买笔记本题词送给你;我害怕时遇到你,就紧紧抱着你放声大哭;我喜欢你热心的在我生病时给我煮面条,即使你错把糖精当做味精放进碗里,我也强装好吃笑着全部吃完。
年轻时我们都一无所有,除了单纯的爱情。
每每看到士安回家总会心痛,因为明白他每回家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一点都意味着他和韩琳多了一丝不可能。
翠花是隔在韩姜二人爱情中最大的绊脚石,但却让人恨不起来。
翠花有错吗?
没有!
反而是她对这个家的全心付出使士安没有丝毫后顾之忧,在事业上平步青云,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师长。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是可怜的。
虽然是士安的妻子,却从未得到丈夫的爱。
最后士安挂掉翠花的电话时对韩琳说:“她是个好女人”,我相信他是真心这么说的,韩琳也明白。
翠花一辈子尽心侍奉他爹,种地带孩子,无怨无悔,但她没有文化。
有段时间士安觉得自己可以试着接受她,给她买课本让她识字时,翠花却将课本当孩子的玩具任由他们撕掉,从此士安才在心底彻底关上对妻子的心门,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对韩琳远远地遥望中。
而韩琳呢,在发觉姜士安对自己的好时已过了太久太久,在搞清楚自己其实也爱着姜士安时更是一切已覆水难收。
在我们有可能的时候,我的眼中还没有你;在我们终于明白彼此的意义,却已是两只被缠满线的木偶,只能微笑对视,望着彼此,不能牵手。
故事给韩琳年轻时的爱情一个了结,她还是嫁给了喜欢了整个青春的白马王子。
即使他和自己在海岛最好的朋友却顶替自己上大学的张雁南结婚又离婚,还独自带着四岁的儿子;即使从雁南口中她知道让自己念念不忘的暗恋对象花心有外遇,恶习难改,韩琳还是嫁给了彭湛。
我想,是为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吧。
就像韩琳就此问士安的意见时,士安一语打断她:“其实你大主意已定”。
很多时候,彻底终结一段心中的幻想恰恰需要真正开始这段感情。
所以,在嫁给自己年轻时心心念念的人之后,韩琳才发现自己和彭湛本是平行的两路人,怀孕丈夫却劝自己打掉,再加上即将生产身为丈夫的彭湛犯了和雁南在一起时相同的错误,不仅出轨还迟迟不回家,丝毫不关心自己初生的儿子甚至希望儿子跟韩琳的性。
从此韩琳彻底死心,明白儿子根本没有来自父亲的爱只避免会受到父亲的厌恶,两人的婚姻唯一的纽带只剩下当时一心撮合二人想要一个家的彭湛的妹妹,彭澄。
自然的,当彭澄在西藏发生车祸去世,二人也就散了。
也正是这段失败的婚姻让韩琳认清自己的内心,在比较中发觉姜士安是那么那么好。
韩琳生孩子时是姜士安陪在身边,这是两人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了吧。
他紧紧的抱着她,握着她的手;她头紧紧地贴在他的胸膛,疼的咬他的手。
这才是恩爱夫妻应该的样子。
只是他不是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亲不是他。
那一刻多希望永恒。
在你最痛的时候,我陪在你的身边;在我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是你拥我入怀。
这段爱情里,似乎士安的付出更多。
毕竟,是士安先动的心啊。
三次在海上擦肩而过,专程给她带的地瓜干、焦急的询问韩琳的高考情况都被韩琳在船上高声招手说再见定格了。
海风太大,距离渐远,听不清你的话语,只能留给你我最灿烂的笑脸。
但几年后士安仍然记得那包未送给她的地瓜干,从家中带来未及拆封就全部留给了她,以至于不知道翠花悄悄将自己给士安缝的鸳鸯鞋垫也夹在其中。
还有那本收藏着韩琳点滴成长的本子,承载的是士安对女神最单纯的爱,这么多年,始终未变。
韩琳那时才彻底明白这么多年姜士安对自己念念不忘,一片痴心,“这个世界上,除了我父母,再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一直关注我,关心我”。
当姜士安站起来缓缓走到韩琳身后,多希望他们能紧紧相拥。
但编剧却让这两人将最最单纯干净的柏拉图式爱情保留到最后。
心灵属于彼此的二人,没有越雷池一步,忠于了家庭,见面只是握手,连拥抱都没有。
不久前一句话风靡网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士安望了韩琳二十多年,相见不多却在心灵上始终与之相伴,所谓soul mate就是如此吧。
韩姜的爱情,超越了肉欲,直抵灵魂。
从始至终,二人都仅以战友相称,不论彼此身份如何闪闪发光。
今生,也许我们注定无法拥有婚姻,但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彼此。
以朋友知之名,装着对彼此最深的爱,陪伴在你身边。
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
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结束。
——北岛王海鸰老师的《大校的女儿》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更加得吸引人,是我喜欢的军旅题材的,女主的职业是编剧,文字工作者也是我喜欢的职业。
主演袁立和郭晓东,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袁立,但是他们俩真把角色演活了,那个活生生的韩琳就恍若眼前,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在影响着我。
一盏青灯之下,一身戎装,伏案写作的韩琳的孤独却坚毅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我。
王海鸰老师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大校的女儿从少年到中年的人生经历,关于爱情,关于婚姻。
一场错误的婚姻让她更加坚强勇敢,一场错过的爱情让她成长。
年轻时的韩琳是个单纯的,后知后觉的女子,因为出生不凡,骨子里世俗传统的偏见,让她对同样来自军区大院的彭湛有了萌动的情愫,而对于同班的农村兵姜士安(男主)有的只是战友间的友情与仗义。
年轻时的她些许有些心高气傲,不曾料想一个来自农村的兵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到军队的高层。
而她每次出于本能的热心地照顾,却让姜士安暗暗心动。
太大的门第悬殊,加上姜士安家里特殊的情况,家人给物色了对象,在家人的催婚下不得以娶了目不识丁的媳妇。
他们俩的爱情在还没有来得及开始时就被命运之神硬生生地画上了休止符。
正如姜士安所说:“我已经结婚了,已经没有爱的权利。
”她俩的人生成了两道平行线。
但是精彩的故事却才拉开序幕,有缘无分的人生却又一直纠缠不休。
在今后的十几年里她们天个一方,其间的纠葛并非他们本意,只是命运无端的安排他们一次次偶遇。
两人不幸的婚姻,却让彼此内心更加坚定了守候。
但是结局可想而知,对军旅生涯倾注了满身心血的姜士安不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抛下除却他给予的师长夫人的名头外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结发之妻,而背负罪名,他也实在于心不忍在功成名就之时抛下为他默默操持起这个家的糟糠之妻。
韩琳这样侠义,坚韧的女子,也不可能为了自己的所谓幸福而让姜士安抛下事业,抛弃一位真正的好军嫂。
所以他俩有的只是一份彼此心照不宣,却只能被世俗生活搁浅了的爱情。
发乎情止乎礼!他们俩之间有的只是超脱于一般战友情的战友情,正如他们每次对人家介绍彼此时都说:“我海岛上的战友!”姜士安每次忙完工作,灯光之下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做着有关韩琳的文章或报道的剪报,是他对心底里这份情义的最好的守护。
既然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的错过,注定了不能携手白头,那么许他们一个紧紧的拥抱。
对于像他们这样隐忍坚强的人,在余生里有这样一个身心相拥,也足以有勇气独自走下去。
剧情里没用风花雪月,没有缠绵悱恻,却是因为无比的隐忍唯美而令人难以忘怀!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可以读到这部小说或是看到这部电视剧,能从中获益!最后一定要提一下那个充满阳光与对生命的热情和激情的年轻女兵彭澄(彭湛的妹妹,韩琳和彭湛婚姻的促成人),在韩琳的东奔西走之下她的诗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可是她却因公殉职了。
这首诗是那么动人。
PS.王海鸰老师给这部小说配的这首诗真是点睛之笔!《墓地里只有一个她》墓地里只有一个她你跟谁说话墓地里只有一个她你不寂寞吗墓地里因为有了她冰峰都变的温柔墓地里因为有了她墓地里因为有了她冰峰都变的温柔墓地里因为有了她白雪也悄悄融化你给单调涂上了一抹粉红你给秋冬带来了活泼的春夏你是群雄中的一匹母鹿你是丛绿里的一簇鲜花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啊永远明亮的眼睛永远飞扬的短发假如祖国需要我也会来到这里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同你做伴一起说说我们年轻女兵的悄悄话
年代戏,尤其是演绎一辈人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的戏很多。
从《金婚》, 《王贵与安娜》到《父母爱情》,很多精品。
但《大校的女儿》却在立意上有大不同。
男女主角从未在一起,但两人的感情历程却像一根丝线,将两个人的人生串了起来。
他们的人生也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却是有咸少甜,更多是酸辣苦;而伴随其中的是他们的抗争,以及妥协---不是和命运抗争,而是和自己的弱点抗争,和结果妥协。
韩琳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坚强,热情,努力,乐观,热爱生活---这些优点也是她吸引姜士安的主要原因。
但对待感情上,她的弱点给她带来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把理想主义代入了现实。
情窦初开时喜欢一个多才多艺的“大众情人”,是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但韩琳却为之念念不忘,这种念念不忘也促使她在多年后重逢时做出了不成熟的决定---嫁给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
这和韩琳理智、成熟的性格不一致,她也为自己在感情上的理想主义付出了代价。
但毋庸置疑,韩琳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当她意识到并开始审视姜士安对自己的感情时,她已经明白了感情的真正意义---志同道合,相互扶持,而不是简单的“你有魅力我喜欢你”。
如果她早点明白这一点,恐怕也不至于和姜士安一再擦肩而过。
姜士安和韩琳是同一种人,长情,有责任心,对人做事都很专心。
他却一直和自己的弱点抗衡,但不同的是,他没有成功,因为有些事,一旦开始,就无法挽回。
姜士安的弱点就是不了解自己。
在他犹豫要不要和翠花结婚的时候,连长对他说,穷小子是没有资格和城里的姑娘谈恋爱的,男人要以事业为重;父亲告诉他,男人嘛,娶个女人能干活能生孩子过日子就行。
但他不知道自己和别的男人不一样,他是“尖子里的尖子”,他对感情的诉求和对韩琳的爱情,并不是每个男人都会有的。
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即便人人都有失恋的经历,每个人失恋的痛苦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他的一生都在和自己当初种下的苦果抗争,但这只不过是徒劳的挣扎而已,当初他奉父命结婚,如今婚姻已经扎根结果,能够左右他的除了父亲多了更多的力量---儿女,妻子,甚至他对自己的要求。
他除了接受,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相比韩琳和姜士安,张雁南和彭湛的弱点更一目了然。
张雁南是自私的,但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承认自己的自私;同时她却向往韩琳的热情、包容和坚强,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她们俩能成为朋友的主要原因。
她对自己的弱点很了解,所以她很早就做出了妥协,生活四平八稳;相比之下,彭湛的性格弱点太多,堪称悲剧,软弱,自私,虚荣。
他试图改变自己的弱点,但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软弱---坚强是人生的标配。
他太依赖于外因来改变自己,他希望借力韩琳,借力妹妹,但谁都不能替代自己。
说到底,人生需要负责的其实很少,自己而已。
如果当初韩琳在感情上不让点理想主义模糊自己的视线,认真考虑姜士安;姜士安好好审视自己的需求,不让自己被别人代表,那么说不定这对美好的感情不用再藏在剪报里,电话里,握手问候里,而是变成每天餐桌上的交流,睡前的耳鬓厮磨,分开时的拥抱和回到家的相视一笑。
人无完人,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生活中汲取经验教训,跌倒成长,抗争妥协。
我们无法左右很多事情,姜士安无法选择出身,韩琳无法改变彭湛,这是命运;但妥协不是彭湛对自己懦弱的逃避,用酒精麻醉,而是姜士安在无法对感情遂愿仍远远地关注着她,在她需要时助她一力,努力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几个演员演得真好,甚至觉得郭晓冬的表演让人感觉是本色出演,演员和角色毫无缝隙。
袁立演绎的韩琳在青年和中年时,神态语速都不一样,年轻时的热情奔放和中年的疲惫沉稳都很到位;还有赵岭饰彭湛,演出了彭湛的懦弱,也演出了他对妹妹、儿子的爱(赵岭是配音演员,难怪觉得剧中他的声音很好听)。
还有赵瑞饰演的翠花,把角色细微的变化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2年初夏的五一假期,女儿去同学家小住两天,我难得得了闲儿,打算找个电视剧放空一下。
这样放空的机会,一年一两次吧。
偶然看到了《大校的女儿》,之前看到过说不错,于是点进去看了。
这一看,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入了一个平行世界。
那里没有互联网,没有新冠,没有俄乌战争,没有股市的起起伏伏伏伏伏。
那里的生活似乎远比我的现实世界安静,然而那里的快乐之轻盈,忧虑之沉重,磨砺之痛苦,满足之短暂,与我的现实世界一样啊一样。
年轻的时候,我们追逐的爱人必得是闪闪发光的。
却其实并不能看懂对方,也看不懂自己和爱情,更不了解婚姻和漫长的共度余生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阅历不足而缺乏认知决定的,也是成长环境里不良的输入塑造的。
那时的我们知道“虚荣”二字,却没看到它就长在自己心里。
说到底,我们是蒙着眼睛长大的。
我身边这样蒙着眼睛选了爱人,磕磕绊绊过了二十年的人可不少。
毕竟,有韩琳那样勇气的人少之又少,她发现自己踏上了一条错误的路后,勇敢地转了身重新出发。
要知道,割舍一个爱过、陪伴过、又有种种现实牵绊的人,会像从身上撕一层皮一样鲜血淋漓。
单凭这点,我佩服韩琳,佩服王海鸰。
而那个在年少时就爱慕韩琳,并默默爱了很多年的姜士安,是命运送给韩琳的礼物。
命运很调皮,它用不起眼的灰布把礼物裹起来,摆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单看韩琳什么时候发现。
并且命运暗自掐了秒表,倒计时结束前,如果韩琳还没发现礼物,她便永远不能拥有它。
看剧时,令我难受的是,韩琳不仅输了这场命运跟她玩的游戏,并且自始至终竟不能触摸那礼物一下。
当灰布落下礼物没了遮挡,开始温暖和照亮韩琳的世界。
韩琳带着伤痕,怀着渴望,向礼物走去。
礼物却往后退了退说,不不,我已经没有了爱的资格,但我可以一直陪着你。
这后半句,他没说,却在做。
我说姜士安是礼物,你别怨我物化他。
因为在我看来,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
他的成长就是一个人越来越完美的过程。
感情上长情,事业有建树,人到中年不油腻。
先带娃吃饭去了。
晚点再写。
应该还能再编辑吧?
要溯其源头的话,是因为外教课上太无聊我随便找了份北京青年报看,偶然地看见了新结婚时代的连载,于是深深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而后前不久,由于Alejandra的推荐,疯狂地开始看新结婚时代的电视剧。
再之后,由于何建国的一个眼神,开始搜索这个演员的其他作品。
于是,挑中了这部《大校的女儿》(还有个通俗的名儿叫《玫瑰绽放的日子》)。
很庆幸我是先看了新结婚时代,否则我就很难喜欢它了吧。
《大校的女儿》实在让我受到太大的震撼。
这部片子的情感实在太纯真了,所有的角色,就是那些带给主角痛苦的,都让我恨不起来。
比如从感情上说我很不喜欢的翠花和彭湛,当姜士安在儿子死后回到家的时候,翠花那惊恐而悲痛的神情;当服务员骂彭澄“穷当兵的”,彭湛那愤怒的一拳,他们的性格、情感也都是那样真挚,没有一丝邪恶的成分。
最纯真的要算是姜士安和韩琳的爱情,彻底的柏拉图。
本来想说是爱情悲剧,但仔细一想,与其说撕心裂肺,我感到的其实更多是种淡淡的哀愁以及深深的遗憾。
看到韩琳抱着姜士安为她做的剪报本痛哭时,我也没有落下泪,我只是被这样纯真、绵长、温柔而伤感的爱闷住了胸,仿佛呼吸不畅,忍不住叹息。
他的爱维持了那么久,她却感知得太晚,一切都无法挽回,只能怀抱着那纯真年代的记忆哭泣。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部漫画,《不一样的少女》(好像也叫《天国少女》),里面有一个英俊的男子,连贞节的圣女也能为了他背叛信仰,他却独独深爱女主角,但女主角不爱他,他只能默默守护着她,别人问起来,他说:“我爱她,所以可以忍受痛苦。
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我就是爱着她……我只能感受到她给与我的东西。
喜悦在一瞬间就消逝了,而痛苦是永远的,虽然痛苦,但我宁愿选择永远。
我很愿意……在她给与我的柔软的刺中,被包围,直到呼吸停止。
”我相信姜士安并没有做出过这样的结论,应该也没有这样想过,但他的行为,他的爱情,却让我联想到这段话。
每次看见姜士安认真剪贴韩琳发表的文章时,我都在想,他的心中该是怎样的感受,满怀爱意又无处宣泄,就像被玫瑰的花茎紧紧缠绕着不能呼吸,却又为那芬芳的花朵甘之如饴。
正是因为不圆满,正是因为痛苦,他的这份爱才如此纯粹,如此唯一,又如此永恒。
但是,我还是希望,——尽管这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甚至会破坏他们的形象——,哪怕只是一瞬间,让他们打破这悲哀的纯真吧!
我不奢望他们能厮守,但哪怕只一个吻,一个拥抱,一次牵手……那个被“报告”打断的拥抱本来是个很好的契机,可惜最终决堤的也只有泪水,那满腔美好的情感仍然只在自己的身体内激荡、撞击,生生地疼。
真正让我落泪的角色是彭澄,这又是个完全纯真的角色。
这个有着虎牙的美丽女孩儿,天真烂漫,敏感细腻,面对濒死的战士流泪不止,一边打着手电写日记一边哭到哽咽,实在不适合做一个战队护士。
她是那样感性,才会为队友们的一句玩笑沉思,写下了仿佛预言一般的诗;她又是那样孤独,才会如此竭力为哥哥的婚姻奔走,维持住一个能让自己在春节时归去的家。
上天也许是不愿让这样纯洁的女孩子被残酷的岁月摧残为一个世故、压抑、有着无尽烦恼的平庸妇人,所以让她定格在了这如花的青春中,怀着浪漫的梦想以及对家的向往(如果她没死,看到彭湛那样该多痛心)。
墓地里只有一个她,你跟谁说话.墓地里只有一个她,你不寂寞吗墓地里因为有了她,冰峰都变的温柔墓地里因为有了她,白雪也悄悄融化.你给单调涂上了一朵粉红.你给秋冬带来了活泼的春夏.你是群雄中的一匹母鹿,你是丛绿里的一簇鲜花.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啊!
永远明亮的眼睛,永远飞扬的短发.假如祖国需要,我也会来到这里.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同你作伴.一起说着,我们年轻女兵的悄悄话几年前军训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对那群教官恨之入骨,甚至由此讨厌起当兵的了。
我那时候的底线是,军人还是可敬的,但军人和当兵的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不懂事是显然的,但如果不是这部《大校的女儿》,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去了解这些小兵们的可爱。
他们也许没有文化,也许不懂什么礼节什么方式,但他们毫无疑问还是纯真的。
姜龙其实说得很对,但是当你看见那些明明就要被裁掉的士兵、长官依然义无反顾为国献身时,纵是再多的大道理,又如何说得出口?
因为咱是当兵的人,所以毫无怨言。
越是这样纯粹简单,越是令人感动。
其实,更应该感谢郭晓冬大哥,我这个肤浅、现实的小女孩儿,因为喜欢他,不期然地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连心灵都被涤荡。
我妈妈当年也是部队出身,而且她在那个年代也经历过这样相思相爱不相亲的痛苦,也是和不爱的人结婚、早早地离婚、一个人将我带大,至今她感情上的遗憾也没有补全,当年的那个他早已是别人的夫别人的父。
和我一起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是受了教育,而我妈则仿佛翻看了一遍自己的历史,又哭又笑,更多的是叹息。
但我知道,她的心里仍然是甜蜜的,即使是哀伤的回忆,那个纯真的年代也是美好得无可替代。
这不止是一部戏剧。
看了《士兵突击》才知道,在这个男人女人化、女人野人化的时代还有这么一帮纯爷们儿。
——来自豆瓣论坛,题记 在看电视方面,我始终不是一个热情的粉丝,除了Discovery和CartoonNetwork外,很少看电视。
但是近日来美剧断档,在日剧、韩剧都去死去死的情况下,我只好开始补习国产电视剧,也算是和丽娜、室友拉进距离(她们俩是典型的电视剧迷)。
从1月开始,看了两部军旅题材电视剧《大校的女儿》和《士兵突击》。
前者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当代作家王海鸰的小说改编电视剧作品;后者则是2007年度电视剧,在各地播放均颇受好评。
在人物塑造方面,前者更女性化,更感情化;后者更男性化,更硬朗。
无论是哪种风格,两部电视剧都塑造了一个或者几个鲜明的男性形象:姜士安、高城、袁朗、史今、成才、许三多等。
无论是蓝颜知己型的姜士安,还是完美型的袁朗、将门虎子型的高城、情感丰富型的史今、“手稳,心更稳”的成才和钝感力代表许三多,都被塑造出新时代好男人的性格特点,或者是在这个男人女人化、女人野人化时代对纯爷们儿的呼唤。
姜士安:人生得一姜士安足矣 姜士安是《大校的女儿》中的男主角,农村兵,但是刚毅、奋发,在仕途上走得很顺。
但是感谢王海鸰,她没有把所有的优点都给了姜士安,相反,她一方面突出了姜士安的刚毅和在事业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姜士安对父亲、对婚姻和对家庭的妥协刻画了姜士安性格里逆来顺受,甚至有些懦弱的人物特点。
很多女生喜欢姜士安,是因为姜士安的默默关怀和体贴,这种关怀和体贴是无私的,是不需要回报的。
因为我们都会把自己想象成韩琳,成为姜士安关怀的对象,成为姜士安的红颜知己;也正是因为我们都不会把自己想象成翠花,姜士安的老婆,默默为姜士安奉献、牺牲,却最终换来一句“这种没滋味的日子我过得够够的了”。
每个女生都希望被关怀,受到关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人说:你能行,然后给你看他收集的所有关于你的消息和你的荣誉;不希望自己为别人付出却没有回报,每天跟着他东奔西走,却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从韩琳的角度,姜士安的确是人生的知己,而从翠花的角度,姜士安则是她感情生活和人生的恶梦。
人生得一姜士安足矣,说的是得到一个不用付感情责任的蓝颜知己。
他可以有事业、有家庭,却能对你不要求回报的付出,让你不能拥抱着相处也能倾诉。
但是戏剧毕竟只是戏剧,现实中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姜士安,只能找到有姜士安优点的男人。
至于这个人是蓝颜知己,还是老公,那就是另外码事了。
袁朗: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男人 最初注意到袁朗,是因为袁朗在说话的时候颇有老陆的腔调,歪歪头,斜斜眼,但是说的话诚恳,初次见面就如相识多年。
很多看了《士兵突击》的女生(包括我),都是非常喜欢袁朗的。
但有的人喜欢袁朗能说出理由一二三,我说不出,大概就是觉得袁朗很硬气、纯爷们儿吧。
始终觉得袁朗最帅气的镜头是他在新来的老A面前表演装枪和射击。
觉得这个男人最好的一点就是刚毅、有追求、工作的时候认真负责、对手下关照,但是和丽娜讨论后又觉得这种一年不着家、动不动用一个月工资送给别人的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成才:手稳,心更稳 成才是我们的共同点,为自己着想,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倒不是说每个“成才”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是成才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自己想要的,不惜代价去追求。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有的时候反被聪明误了。
成才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影子,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为自己打算着,盘算着心里的小算盘。
从世俗的观点看,没有错,成才没有错,但是他旁边有一个许三多,无私地奉献,无私地钝感,反而凸现了他的油滑和事事为自己打算。
有人说成才是错的,其实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影子,放在和许三多一起比较的时候,我们会一定程度上会后悔,会恨自己。
但是我们又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像成才,默默地回到草原,回到那只有羊粪蛋子的驻训场,去找回自己的枝枝蔓蔓。
许三多:钝感力的代名词 许三多不是很讨好的角色,虽然现在许三多也是2007年度人物,也登上了《新周刊》等等一系列报刊的封面,但在我这里得分始终是低的。
许三多的钝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的后天成长和性格造成的。
因为他觉得他比别人都笨,老容易做错事,所以他总是急于承认错误,总是急于躺倒,以此避免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许三多善良、钝感、知足,所以他看上去活得很快乐。
他装作自己感觉不到痛苦,感觉不到嘲笑和讥讽,所以他总是露着两排白牙,和浅浅的酒窝。
这种人,真让我碰上,我也没脾气了。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人人都讲成功,都讲快速成功;都讲钞票,都讲快速赚钞票。
许三多的慢半拍和钝感为很多人提供了心理寄托和心理安慰,但是许三多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太知足不好,人就不求进步了。
看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韩琳。
我常常在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对自己说,要像韩琳那样,独立、从容、大方、美丽,还有,自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好的诠释。
我无法说出这部电视剧对我影响有多大,但是很多时候,它对我潜移默化了,的确是这样。
被告知这是部爱情剧,于是乎一直理所当然地觉着男女主角会有一些亲密的接触互动;看到一半,明白亲密举动应该是不可能了,但至少要强烈表达吧,结果20集完篇了也没有。
只有发乎情,止乎礼。
只有妥协遗憾守缺。
看惯了满屏幕表白牵手热吻上床快节奏的偶像剧,突然看到这样一部潺潺细诉的作品,我需要时间适应沉淀。
喝惯了速溶咖啡,细细品味下茗茶,也是好的,是须要的。
看剧的时候,脑中一直浮现一个朋友的身影,对比剧中的姜士安韩琳,我这姐姐得称之为烈女了:为了爱情发动两次家庭革命,至今仍奋斗在战斗第一线。
姜士安来自贫困穷困的农家,她来自大富之家;姜士安的爹认可翠花,她父母认可同出身的才俊GG。
时代家境千差万别,家长们的想法却一致的很:门当户对者为合适的另一半。
追求她的红二代富二代甚众,她却偏偏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目前为止坚定无比。
长路漫漫,勇气可嘉!
每次看到这姐姐,我总是会想换做是我,会如何?
我理解剧中的主人公,明知双方都做不到,不如守缺,倒也守住了心底绵长的爱恋。
我也理解她的在所不惜奋不顾身,生活无忧,对感情的要求就会愈发纯粹,对幸福感的需求就会愈发强烈。
唉,各有因缘莫羡人,各有各烦恼。
我很少写剧评,以前还会嚷嚷一句要多多锻炼找回文笔,现在早已经不提了。
今天会提笔是因为她的生日快到了,祝S姐姐,革命成功,早日会师!
发现:王海鸰名作改编,久仰大名,尽管还没有看原著。
地点:央视1、2集,其他优酷。
章版描述: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军人,他们的故事。
本来对这剧并没期待,只是偶然在央视看了前两集,被其区别于其他电视剧的明快风格吸引,不拖沓,清清朗朗,喜欢这种格调。
韩琳的扮演者袁立,也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干净利落,头脑清醒,手脚麻利,潇洒明快,更重要的是,亲切。
海岛上的清风、海浪,年轻的兵们大家在一起劳动,嬉戏,说笑,歌唱,一切都那么具有青春的气息,尽管我也尚算青春年华,但却感觉不到他们的朝气。
韩琳对彭湛的倾慕之情,淡淡的,不会影响生活,不会干扰工作,但却源远流长,难以割舍,这种感觉每个女孩都会有吧,不一定很了解,也不会非你不可,但总有一个理想形象装在心底。
从一开始,我就直觉他们俩并不合适,就像梦和现实那样遥远,即使非要把梦和现实重叠,其结果也是混淆、错觉,直至悲剧,因为他们就不是同一种人。
至于韩琳和姜士安,他们俩确实很适合做彼此的精神依靠,不求常联系,不用朝朝暮暮,只是不求回报的相互关心,籍慰。
如果说这部剧我最欣赏的角色是韩琳,那最喜欢的应该是彭澄了,活泼开朗,明媚灿烂,她的扮演者徐筠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有了她的表演,彭澄更鲜活了。
对于整个的剧情发展,真的是那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场的妥协。
想想看吧,剧中的每个波折,人物的每次无奈,和这句话多么契合。
喜欢没结婚之前锐气的韩琳,喜欢稚气明朗的彭澄。
总之,一部戏看下来,感觉就是:如潺潺流水般向你倾诉。
触到:你会失望吗?
会。
失望是因为有希望。
你会满足现状不再希望吗?
不会那就接受失望吧。
婚姻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神圣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生活必需品,买不着好的,就买次的感情并不是婚姻的唯一内容 婚姻也不是感情的唯一形式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袁立 郭晓冬 演的很出色!
8.4分我觉得都评低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