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呵呵,短小精悍,令人深省……小叶说你们凡人基本看不懂,就跟世面上没有真正的影评人一样,都是自认为做了最好的选择跟正确的事的人类,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也算是认知差距麽?
2.爆头效果做的真不错1.呵呵,短小精悍,令人深省……小叶说你们凡人基本看不懂,就跟世面上没有真正的影评人一样,都是自认为做了最好的选择跟正确的事的人类,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也算是认知差距麽?
2.爆头效果做的真不错
这是个超现实主义的讽刺片,片子一开头,一段独白就框定了此部电影的主题必与当代的电影产业有关。
片中更有无数线索反复暗示着片子里各元素的象征意义。
看客手里都有一个望远镜,这个望远镜似乎是万能的,轮胎离开了垃圾场,望远镜依然能够清楚的看清轮胎的每个行为,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看客和望远镜都是在象征着什么。
片子中轮胎杀死女服务生后,警察长(其实是整场闹剧的导演)即刻展开了调查,但他听到手表的报时声后,立刻如释重负的想要停止调查,就如同刚刚演完一场戏。
这个情节更是理解本片内涵的突破口。
导演在演戏,看客在看戏。
导演所导的戏诡异,血腥,色情(女主洗澡)而荒诞,看客们消极,冷漠,猥亵而自私,猎奇心旺盛。
于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导演不得不将他的诡异血腥荒诞的戏继续拍下去……如此种种,恰是当代电影产业的现状。
片子最后出现在远山上的好莱坞标牌,不仅是对好莱坞,而且是对以好莱坞马首是瞻的整个当代电影业的绝妙讽刺。
本片不仅讽刺当代众导演,亦讽刺了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猥琐的猎奇心理而一味追逐新鲜刺激的观众。
有一个镜头让我思考了很久,就是那个油头粉面的小跟班拼了命想要阻止最后的看客继续看下去,看客却饶有兴致的端着望远镜边看边说"I like that."我们有时候不就是这样么?
正因为我们喜欢,电影才会越拍越残忍,越拍越没有底线,越拍越荒诞狗血。
是观众毁了导演,还是导演毁了观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法国是浪漫之乡,也是荒诞之乡,可能因为浪漫跟荒诞本身就是一回事。
尤纳斯库告诉人们,荒诞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创造些子虚乌有的联系,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物体。
至于逻辑,如果有人真去考虑,荒诞就产生了。
荒诞一般会引人绝望,但这个电影没有,它是为荒诞可笑而荒诞。
因为它非常执着地把摄影机对准轮胎和小车,执着地把它们当作人物来拍摄,而举着望远镜围观的人,一个个被爆头的人,其实都成了物体。
这是对象的倒置。
而配乐上也很有意思,前面大部分的静音衬托着最后轮胎大军的摇滚进行曲,令人捧腹。
大部分场景设在原野,而又有强烈的戏剧风格,使得它轻快,明朗。
个人观点,片子的讽刺方式:以电影的制作、观看模式来讽刺社会某些现象。
望远镜客:说的就是大部分观众,或者只会盲从不动脑子的人们-我想大多数人都有些这样吧,不然中国的各种有毒食品怎么这么风行呢?
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什么追求都没有。
就会听别人的忽悠。
眼睛男:就好像是推销商,发行者,影院的一些相关产业者,比如出爆米花和可乐的。
想尽办法让观众看电影并消费。
尽量多捞观众的钱。
警长:电影或电视剧制造商。
只要有人看,就得继续脚本,不管情节多烂。
因为要赚钱。
美女:电影或电视剧里都有。
老套路。
特异功能轮胎:大多数男一号都这样,从天而降,固执,孤独,没人理解,并且身怀绝技。
还是老套路。
下面说说情节:美女+有NB能力的英雄,这是太老套的情节了,是一种讽刺。
观众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那个坐轮椅的老人,他拒绝别人忽悠,坚持用自己的想法看电影,他又老又残疾,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每一部电影也许是个好主意,但是最后他的结局炸了。
这是暗讽每个想仔细看电影的人最后都得被烂片子整崩溃。
那个眼镜男,就是出售附属商品的人,这些人不惜一切办法牟利,最后结局--自己吃自己的食品,毒死了。
暗示如果观众们不买那些骗人的东西,这些行业就得自己把自己拖垮。
警长打烂轮胎,暗示如果实在是没有情节可以演了,就弄个主角死了之类的结局糊弄观众,反正钱也赚够了。
轮胎又复活了:一部烂片接着一部,想看好电影的人只有等死。
眼镜男对警长唯命是从:因为他们是附属产业,都得看制造电影的人的眼色。
轮胎做男一号:其实什么都行,每个男一号都这样,把男一号设计成一个丑陋的轮胎,讽刺。
其实除了电影,我们国家许多事都这样,比如现在很火的毒奶粉,毒生姜,毒馒头,地沟油,瘦肉精,致命化妆品,超标玩具,超标漆料。。。。
等等,大多数人们总是容易被忽悠,不去自己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接近事实,那些骗子们也就无从遁形了。
说多了,呵呵,仅此而已。
It gives away a lot. You don’t know it’s doing so, it just looks like a bunch of really weird images edited together, but if any of those images stick in your head, they could hypothetically taint your enjoyment of this absolutely original, you-don’t-know-where-it’s-going film. Still, a lot of you don’t care about that sort of thing and if you don’t, you’re gonna love this trailer. Check it out after the jump.
In the Steven Spielberg movie “E.T.”, why’s the alien brown? No reason.In “Love Story”, why did the two characters fall madly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No reason.In Oliver Stone’s “JFK”, why the President suddenly assassinated by some stranger? No reason.In the excellent “Chainsaw Massacre”by Tobe Hooper, why don’t we ever see the characters go to the bathroom or wash their hands,like people doing in real life? Absolutely no reason.Worse, in “The Pianist”by Polanski, how come this guy has to hide and live like a bomb when he plays the piano so well? Once again the answer is “no reason”.I can go on for hours with more examples. The list is endless. You probably never gave it a thought. But all great films,without exception,contain an important element--a “no reason”. And you know why? Because life itself is filled with “no reason”. Why can’t we see the air all around us? No reason. Why’re we always thinking? No reason. Why do some people love sausages and other people hate sausages? No fuckin’reason.
Along with Quentin Dupieux’s works, we can easily found out he’s an imaginable director. His films are full of ironic plot and unnatural things. Most importantly, he always mix the reality and unreality into one scenery, it is so amazing. To be honest, this kind of style is unusual to see. He can use a normal thing like TV to transfer the time and the space. Als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haracters have not been totally logical but you still feel conventional. That’s awesome.
谁还记得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学生,在读过鲁迅的文章之后,模仿其中“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写道:“我家有两个舅舅,一个是男的,另一个也是男的。
”结果却受到了老师的指责。
本人没事会写点小作品,这是第一次写影评。
每次我自觉地不错的作品,又是却没能受到别人的关注。
我不能说自己读书很多,但是也读过不少作品。
有许多近期流行的“轻小说”作品,我并没有看到很多亮点。
但是依旧受到热烈的追捧,让人很是无语。
我自觉地我自己写的也不算差,这时候我的母亲就对我说:“一个作家首先要成名,之后写的东西才能被人认同。
”看这部片子,是在B站上,当很多评论说道:“导演是XX。
”“片子很无聊。
”但是我却依旧津津有味的看完了全片。
其中有一段,两个女孩子对这那些评头论足的观众说道:“能不能不说话?"观众却回应:”那你自己带上随声听别听我们说话不就好了?
“我意识到,那些评论的人如同是这些不断烦人的观众们。
于是我把弹幕关掉了。
当今又许多电影,成为了“高智商电影”。
这不免有点可笑。
到底是电影高智商呢?
还是那些好不容易弄懂的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我更相信是后者。
有一群人被称为“考据党”。
这些人会不断收集动画片,美剧,电影里的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
下面举两个例子。
1,《盗梦空间》,这部片子的结尾让人遐想联翩,很好奇最后到底是梦还是现实。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结局,但是我却看见了豆瓣上就有人专门开了一个技术贴,把最后陀螺的声音片段剪辑出来分析。
试问这有必要吗?
所有的故事一定有结局吗?
2,《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动画是被誉为“改变日本历史进程的三大动画之一”受到众多人们的追捧。
在我看来,这部动画的确立意深远,很有内涵。
但是对于那些将其中所有的借鉴之处都深究出来,自以为因此就了解其中深意,应以为傲的人,我觉得就是纯粹的自我虚荣了。
其实,这之外还有许多例子,有些东西,纯粹是编剧和作者的无心插柳,之前也有过“高考时做到自己的文章,却拿了低分”这样的事情发生。
许多画作,其实并没有许多的深意,只是那种给人美的享受,但是却硬要套上内涵的外套。
最后,作者也顺着台阶下了,一切都变得虚伪做作。
在影片的开头,那个警察不断地说:No Reson。
大家在生活中大概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答案。
比如即使我们不知道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升起,我们依旧可以耕作生息。
刨根问底钻牛角尖,也给自己找不快活。
虽然我就是这种人……但是对于没有必要去知道的(比如某某明星又闹绯闻啦),我一概不去关注。
鲁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鲁迅大概自己也搞不清楚。
杀人轮胎其实是个比喻,杀人者,非刀也,在乎用刀之人;杀人者,非轮胎也,在于其使用者也。
而且影片也把轮胎本身拟人,生于泥土,初初蹒跚,几经血染,杀人陷于癫狂。
导演实验性地把电影观看者放于电影本身之中,一群人在沙漠里模拟电影院观影的状态去看一场现场导演的电影,影片内容与形式上的抽象性可见一斑。
而且影片中不断利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断提醒观众(包括电影中的观众):我们在看一部假的电影。
正如警长所说:一切都是假的。
只是未曾想到的是,弄假成真,最后轮胎(某演员)失控,杀死了另外的演员,假戏真做,最后还因为不听从导演的摆布而杀死导演。
就如同影片开头时所说的:电影中一切都是毫无理由的。
这本身讽刺了电影业的虚假性,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一系列人的无条理、无逻辑。
电影中对观众群体的批评也是不乏犀利,导演的那句:animal。
以及父子之间的冷漠,盗版猖獗现象等等,一切都没有逻辑,超乎常理。
表现了观众喜好不同,难以取悦的欣赏心理。
…這是用來啟動我多年前所被植入的擬人法嗎?
除了輪胎和木椅,還有實在的軀體Roxane Mesquida也太耀目。
电影从一段关于电影情节是否需要理由的独白开始,独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任何电影的情节都是“no reason”的。
no reason“警长”说完这番话,“no reason”地倒掉了手里的水,正如开头汽车将路上的椅子一一撞碎、他从汽车后备箱而非后座钻出来一样不合常理,一样“no reason”。
倒水他和驾驶员一同邀请一群观众观看一部“电影”,内容是一个橡胶轮胎如何对这个世界大开杀戒。
这当然非常地荒谬,但更荒谬的是“剧组”为了“解放”演员,把观众全部杀死了(只剩一个老头儿)。
如果不是他最后被橡胶轮胎爆头,我甚至以为这老头儿是开了全能视角的上帝,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no reason”。
可惜他最后还是被“no reason”杀死了(只不过是通过那个占据了三轮童车的橡胶轮胎灵魂杀死了他)。
橡胶轮胎看起来很有个性,非常顽劣,实际上它也只不过是“no reason”向世界展开、延伸的一个环节。
这才有了“警长”要求认真工作的警员向他开枪,他中弹后却安然无恙的情节,因为在一个“no reason”的世界中,虚拟和现实的区分也就不再清晰、不再重要、不再make sense。
片中老头儿看着狼吞虎咽地吃着有毒火鸡的同伴,说道:animals。
他把被非理性所俘虏的人称之为禽兽。
可惜这就是一部歌颂非理性的电影。
血腥,暴力,充斥着“no reason”的狂欢。
整部电影所揭示的,就是非理性打败理性的进程,这个进程在更多的橡胶轮胎被唤醒中达到了climax。
彻底的一个虚构。
电影之外的世界,永远是理性占据主导的世界。
因为,理性就代表了文明。
非理性的一瞥但从自然的角度看,熵的总量在不断增加,文明与理性或许只是时间长河里的昙花一现;更宏观的自然主义视野下,非理性可能才是宇宙的终局。
当我们自叹为animals的时候,或许被自然的欲望所俘虏只是粗浅的表象,更深层次的悲哀在于,我们自诩为理性主义者,为人类文明的伟大而沾沾自喜时,早已经陷入了“非理性的狡计”(Hegel震怒!
)
讽刺的有点意思,编剧都是傻逼。
我讨厌没理由
看得我笑噴
莫名奇妙的no reason ,最后一幕才让你知道这到底讲了个什么
真心恶心。再也不看这种了。构思立意还是不错的。
为啥说较差呢,因为没看懂
2星,荒诞讽刺片。 反正这些年,娃娃成精杀人,宠物杀人的题材都有了,所以轮胎杀人你就当很正常就是了。哈哈哈。
看到兔子被炸碎那里看不下去了,是我看不懂
怪诞黑色,可以在片中看到许多隐喻,在荒诞的剧情中,观众开始思考自己本身与电影这一媒介本身。不过,毫无节制的长镜头是本片最大的缺陷。
超级贱片,没有原因。
这片太神了!!!!!!!!!
看不到一半 快吐了
2.5
仿若置身于一场荒诞的闹剧当中,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场景冲击着观众的视线,一次次绝地重生的叛逆中宣誓出未知的意念,在扑朔迷离的真相面前被一层层捅破的脆弱面纱,揭露出超乎意料的神秘事实,那些看不清的尸体身上写满了讽刺的话语。橡皮轮胎一种反抗的意识,望远镜即旁观者的懦弱姿态,有毒的食物隐藏在现实里的无形诱惑,假扮的警察象征着生活里的骗局,真实的死亡是不可阻挡的命运齿轮,愚蠢的观众映射了银幕前的无知者。结尾出现的好莱坞一景是又一次的嘲讽,也再次提醒着我们,无理由便是最好的理由。
用八分钟讲一个*灵光一现的好创意*是精彩,用八十分钟讲*一个*灵光一现的好创意叫狗屎……这是狗屎,不是电影
这是想要表达对电影的厌倦顺便玩弄观众?操…
爆头轮胎公路游杀记,带感!.
6/10
导演强奸观众意志的终极反讽
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