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叙述了我们被这社会的道德、礼仪、规则等条条框框所束缚,却也因找回了童年约定而疯狂,我们何曾不是按部就班的过每一日,又或者是漫无目的的生活着。
别给自己找借口,也别把梦遗留在年轻的时候。
行动起来,是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
故事有代入感,剧情的设置也是点到即止,贴切现实,不会过度渲染。
在悬疑、爱情、科幻盛行的今天,这种带亲情的喜剧能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部片子类型定义为喜剧片,但我觉得更像是一部剧情片。
整部电影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最重要的剧情设定就是兄弟二人在参加完父亲的葬礼之后,通过房间里面的年轻时候的留下的规划图,让他们下定决心去一同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旅行,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次不去做的话,那么以后也将没有机会了。
后面的情节就是根据这一前提逐步去推进,兄弟二人在一路上经历了很多事情,有欢笑有争执,但更多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流露,拉进了彼此之间心的距离,让很多本没有机会说出口的话都在这个情境下得以抒发。
整部电影节奏很舒缓,让人感觉到比较舒服,但也同时就不免陷入平淡之感。
但这部片子当中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克里斯蒂安在去找自己曾经抛下的孩子的时候,跟孩子一起踢了场球。
休息期间孩子为他们介绍了当地很出名的一对老夫妻,虽然他们都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都不认得对方了,但是他们在每天清晨起来去吃早饭的时候,又会重新相爱,之后两个人又会一起到公园里去甜蜜的约会,去沉浸在爱河里,但是到晚上他们又会对彼此一无所知。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我相信有这样的情感存在:你就是生命里注定遇到的那个人,即使同样的情景重复上演100万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爱上你。
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勇敢地去把握当下,趁我们还没有老去,就让生命绚烂地绽放吧!
影片开始于景色优美的小地方,两个陌生人等火车经过,趴在地上听铁轨,父亲的葬礼他就要迟到了。
多年杳无音信的弟弟,父亲葬礼还迟到了,致辞没能念完哥哥就向弟弟出手,回到只剩下兄弟两人的老房子,喝着酒,发现儿时的计划还未完成,于是互相怂恿下,开始了这次老式便携摩托旅行……很淡很老套的故事,不是吗?
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老套地活着了?
勿忘初心又有谁经常提醒自己了?
记得有次准备看《托斯卡纳艳阳下》,恰巧看到一位女制片人的动态中提到,便问了她,她大意是:自我陶醉自我感动的励志片,风景不错。
然后又问她和《白日梦想家》相比如何,她说完全比不了。
从她的语气中,我对《白日梦想家》的感觉应该比她淡吧。
《白日梦想家》胜在精巧的安排、节奏的把控、风景的递进、和不错的结尾。
但一部电影对我而言,情绪往往更能打动我,比如这部《时速二十五》,即使上面四点都没有《白日梦想家》好。
如果只是单纯欣赏,我仍会优先考虑《时速二十五》,评分:7.5。
会被这个世界的波澜壮阔打动,但更能打动我的是隐藏在平常事物背后的真切实感。
有些人匆匆去了巴黎、罗马、京都……得以喘息,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再次继续繁忙的工作。
如果被眼前景象感染打动,我会尽情享受,谨慎甚至不拍照之类,更喜欢用大脑去记录去感受生命展开的姿态,而不是靠机器。
前段时间恰好也参加葬礼,看到主人家的儿子披麻戴孝,悲伤地站在低声人群中,沉默着,面带一丝哭相,却撑着坚强。
我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感染力的表情了,特别是关于开心的表情,最近一次,差不多是一年前,一位初次登台的伴舞,虽然在侧面,但那人笑得无比纯真,虽然可能有表演的成分,但能演到这般,也胜过其他人了。
去年夏天,我在哪儿了?
哦,总是傍晚起床,吹着晚风从河边走到闹市区。
去年冬天,我在哪儿了?
哦,总是迎着大风,独自在海边散步。
更早的我在哪儿了?
以后的我会在哪儿了?
电影中有两项运动,恰巧我满熟。
乒乓球和足球,但也好久不玩了。
那个对墙拼命练习乒乓球的孩子,那个奋力奔跑绿茵场不知疲倦的少年,都已离我远去,玩伴也散去,大多按部就班,我越走越远。
这三年,一直在思考着——孤独。
我觉得孤独更像是朋友,有时近有时远,但从不会成为负担,近时享受,远时欣赏。
苦恼往往来源于,近时欣赏不了,远时享受不到。
回到电影。
多年未见,寻找初心,按计划来,再次放肆,是浪漫的兄弟情;多年未见,静静观察,默默靠近,来一次迟到但能弥补的陪伴,一起踢球,是浪漫的父子情。
男人之间背后深层而又积极向上的浪漫,德国电影最有味。
不过,我仍未尽兴,足球赛安排在结尾,那就完美了。
就好像眼前的一杯酒,知道喝下便会醉,但还是美滋滋地一饮而尽。
长这么大,喝醉过两次,期待第三次喝醉。
这是一部德国摩旅电影,一段改变兄弟俩后半生的摩托车旅行。
时速25KM/H。
速度正好!
故事从男主弟弟开始,他离开家乡30年,在外为生活打拼,事业有成,一跨国公司驻新加坡老总,这次回到家乡黑森林,因为要参加父亲的葬礼。
生离死别,亲人的最后一段路,有多少人是赶着来送别!?
弟弟坐在出租车里,一路公司事务不断,电话讲个不停,抱怨不断,离葬礼还有20分钟开始的时候,他却止步于火车铁轨道闸之前!
不行!
生活对您的捶打还不够,你还得努力一下,于是乎有了听火车的一场景。
来不及了!
回不去了!
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频繁的口头语!
有多少人见不上亲人的最后一面?!
弟弟外派新加坡当老总一年多,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三个月后才发现公司给他租的房子居然有阳台!
生活在大城市,有多少人不知道对门邻居是谁!
弟弟有个想法就是4年内挣够钱,然后为NGO组织服务。
好多拼搏的文艺青年就这个想法!
您实现了吗?!
来不及的终究是来不及!
七赶八赶,弟弟还是错过葬礼,尽管他是父亲一辈子的骄傲!
哥哥很生气,墓地他们两直接上演摔跤比赛!
小编想哥哥生气的另外一点,是父亲一辈子不待见他,经常拿弟弟的成就和他比较,而他还需要留在父亲身边照看他。
哥哥算是个loser,一辈子呆在自己的木工厂,手指搞废了几个,钱也挣的不多,喜欢一个女孩子几十年,却一直不敢表白。
兄弟就是兄弟,吵完,干完,喝酒吃肉又和好了。
他们一起在阁楼打乒乓球,然后在球桌底下发现了少年时候留下的梦想。
兄弟两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摩旅!
一切照单进行,蓝色字部分!
旅途要从小镇上的喷泉出发。
全程必须骑摩托车完成。
在旅途中必须要喝酒/要嗑药/要做爱。
要从十米高台以屁股落水的姿势跳水。
要吃掉一家希腊餐厅菜单上的所有食物。
要用摩托车后轮斜坡滑行18米。
要推翻一头奶牛…
最终横穿德国行至蒂门多尔夫海滨。
再往波罗的海撒泡尿算行程结束。
以上少年时荒唐的梦想,他们最后居然完成了!
少年诶,您的梦想呢?!
要开始了吗?!
不过,每段说走就走的旅途,一定是囧途!
兄弟两的摩旅一路惊喜不断!
我们来看看……
出发第一天,哥哥摔车了。
熬夜、酗酒、疲劳驾驶都是摩旅的大忌,还好时速25公里,人没事,继续……
车子没有检查保养,排气管脱落了!
然后一路噪音很大,两个人说话要大声,像吵架一样,然后就真的吵架了,哈哈哈。
摩旅方向选择不对。
他们最初约定每一个路口左转,这听起来很烂漫,然后他们转了一圈后回到了加油站。
摩旅路上,多走的路程,回头想,有可能是这段旅途赠送的福利!
路遇大排摩友,竖大拇指招呼……世界大同啊!
衣服保暖不够,夜间骑车冻成狗!
他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就出来摩旅,没带雨具,大雨中两只落汤鸡……
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拦下罚款,估计主要原因是裸骑,女警辣到眼睛……
他们还不服气,继续和交警抬杠,被交警护送到州边界,两人一路推车走。
摩旅出门在外,一切听从交警指挥先,千万不要生是非。
出来摩旅第二天,弟弟被公司13通未接电话逼急了,想要放弃这一段摩旅,说想改期,哥哥不同意,要独行了。
好熟悉的桥段,兄弟们,你们有无这样的摩旅兄弟,半途而废?!
分道扬镳后,哥哥睡了公交车站。
灌溉喷淋下洗澡……
摩旅就这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乐趣,两个人有两个人的吵闹,一群人有一群人的狂欢!
摩旅兄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有缘路上贱,兄弟两又在路上遇见了。
一笑泯恩仇!
然后和人赌乒乓球输了摩托车……可旅途不能停啊!
他们偷车被追赶,继续冒险之旅,一路实现自己梦想,最终安全回家了。
人到中年,冥冥中一切基本定数,好像一段旅程也改变不了什么。
故事的兄弟两,最终好像没有改变什么,弟弟继续新加坡上班,哥哥依旧在木工厂干活。
不过……回来后,哥哥第一次用摩托车带着心爱的姑娘去兜风了!
弟弟去见了10多年未曾见面的儿子……或许这就是这段摩旅带给他们的改变!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珍惜当下的生活!
一切偶然,一切又是必然!
我们开心活在当下就好!
影片通过兄弟俩的旅程,传递了关于生活、梦想和亲情的深刻哲理。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和艰辛,都不要忘记儿时的梦想和内心的渴望。
勇敢地迈出步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时速二十五》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德国喜剧电影。
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兄弟俩的冒险旅程,同时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无论你是正在经历人生低谷还是感到压力山大,这部电影都能给你带来一丝慰藉和启示。
德国电影《时速二十五》是一部公路喜剧片,由马库斯·高勒执导,拉斯·艾丁格和比亚内·梅德尔主演。
影片讲述了两兄弟在父亲去世后,重新踏上年轻时未能完成的摩托车旅行,重拾亲情与梦想的故事。
故事从一场葬礼开始。
兄弟二人——克里斯蒂安(拉斯·艾丁格饰)和乔治(比亚内·梅德尔饰)——因为父亲的去世而重聚。
克里斯蒂安是一位成功的国际商务人士,而乔治则一直留在家乡,经营着父亲的木工店。
两人多年未见,关系疏远且紧张。
在父亲葬礼后的酒醉夜晚,他们决定完成年轻时的梦想:骑着轻便摩托车环游德国。
影片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展开,公路旅行为主线,贯穿了各种奇遇和笑料。
两兄弟骑着时速仅25公里的老旧摩托车,从黑森林出发,跨越城市与乡村,经历了一系列荒诞和温情的故事。
这种慢节奏的旅行不仅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叛,也象征着他们对失去的青春和梦想的追寻。
在这段旅程中,两兄弟逐渐打开心扉,化解了多年来的误解与矛盾。
克里斯蒂安一直忙于事业,忽略了家庭,而乔治则因留在家乡照顾父亲感到被束缚和不满。
通过这次旅行,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理解了各自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影片通过这种逐渐加深的兄弟情感,传达了家庭和解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拉斯·艾丁格和比亚内·梅德尔的表演十分出色,两人自然流畅地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发展。
克里斯蒂安从一个冷漠的商务精英逐渐变得温暖和真诚,而乔治则从一个看似平凡的木工展现出他的幽默和智慧。
两位演员的化学反应极好,他们的互动既有冲突也有温情,为影片增色不少。
导演马库斯·高勒巧妙地平衡了喜剧与感人的元素,使影片既充满笑点又不失深度。
公路片的形式为故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不同的地点和人物,展现了德国的多样性和美丽风景。
影片中的摄影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光和广角镜头,将德国的乡村和城市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影片的配乐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
轻快的音乐与公路旅行的主题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自由和放松的氛围。
同时,音乐在某些感人的场景中也起到了情感催化的作用,使观众更能投入到兄弟情感的变化中。
尽管《时速二十五》是一部以喜剧为主的电影,但它在笑声背后探讨了深刻的主题,如家庭、和解、梦想与现实等。
影片通过两兄弟的旅程,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它提醒观众,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和复杂,亲情和梦想都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总的来说,《时速二十五》是一部温暖且发人深省的电影。
它通过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和梦想的动人故事。
影片中出色的表演、美丽的摄影以及巧妙的叙事,使它成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无论是喜欢公路片还是家庭剧的观众,都会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共鸣和感动。
文/几何乡
很喜欢摩托那种风与自由,也喜欢旅行看看这个世界,本片在人们枯燥的生活中,满足了观众的幻想。
自己很喜欢摩托,觉得它对于我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总想着有一天能骑着自己的爱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旅行。
狼狈也好,美好也行,这是我想要的——一次关于摩旅的经历。
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感受这个世界,期待每一次世界观被改变。
人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请一定全力以赴!
克里斯蒂安,未婚,在新加坡工作,30年前和父亲发生争执后一直没有往来。
克里斯蒂安有一个儿子,孩子出生前他跟孩子的妈妈分手了。
吉奥,未婚,是一名木工,同父亲一起在德国生活。
吉奥喜欢坦娜,但一直没勇气表白,只因她有一个处不来的老公。
克里斯蒂安因火车要经过铁轨而耽误了参加父亲的葬礼,吉奥因此和他摔跤。
当晚,两兄弟回到家里看到了少年时期的旅行计划:规则一:从罗欣喷水池出发到蒂门多尔费尔海滩规则二:必须骑机车规则三:旅途中必须要喝酒……一时兴起,他们决定完成这场骑机车横跨德国的疯狂旅行。
一整晚的骑行令两人疲惫不堪,导致吉奥翻车。
旅途中,两人多次争吵,事后又总能重归于好。
他们经历了和一群单车骑手比赛,和陌生女人搭讪,吃希腊菜,参加“归根节”,因没带头盔被交警罚款并一路护送到州界,克里斯蒂安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儿子踢了一场足球赛,吉奥尝试徒手推到一只牛,一场乒乓球比赛让他们输了机车,大费周折后,他们拿回了一辆机车以完成旅行。
故事的结尾,两人对彼此都有了新的认识,放下了心结,吉奥勇敢地骑着机车邀请坦娜去兜风,克里斯蒂安也终于有勇气敲了儿子的家门。
许久不见的克里斯提安(43岁)兴吉奧(45岁),终于在他们父亲的葬礼上重逢。
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弟难得聚在一起,在守灵夜酒酣耳热之际,临时起意決定去實現小時候的夢想-騎著電動自行車進行一趟從黑森林到波羅的海、橫越整片德國的冒險旅程。
在這段時速最高僅25公里的漫活旅程中,兩人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遭遇,也重新認識了彼此,甚至改變了他們往後的人生。
赶上了“2022德国电影展”的小尾巴,一口气拿下了最后两天的四部影片,《神骑好兄弟》(25 km/h)是第一部,也有个毕竟直给的译名就是《时速二十五》,很“信”很“达”但并不够“雅”,汉语文化果然博大精深,整部影片确实是“神奇的神骑”。
就意外很惊喜的一部公路片,本来以为小而美,结果发现还挺大阵仗,故事也很丰富,一程下来,和解的不仅仅是隔阂三十年之久的兄弟情、父子情,期间还有两人在各自爱情世界的寻回,更不要说从黑森林一直到海边,那无数的旖旎美景、风土人情,时而让人开心大笑,时而又让人感动流泪……兄弟二人,一个死守家乡的木器厂,一个飞越大半个地球做高管,各自努力奋斗了大半生,但归根结底,都不太幸福。
一场骑行,是他们彼此的治愈,也是被一路的经历所治愈。
总结下来,不外乎是“爱”与“责任”。
看两个四五十的中年人,疯狂的来实现小时候的梦想,那是妥妥的“聊发少年狂”:从镇上的喷泉出发横穿整个德国、吃光一个希腊餐厅菜单上的食物、掀翻一头母奶牛、下坡路前轮离地骑行二十米、泡妞、到波罗的海边撒尿……影片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我们长大后,又什么时候会为了童年不切实际的梦想去买单?
由此,再看《神骑好兄弟》,真的像一部成人童话,且不提中间的际遇,仅后来两人输掉他们的车,又想方设法去偷回,被发现后让对方扛着弓箭一路狂追到断崖,也真的是够惊险又喜剧氛围全拉满的节奏。
但题外话,影片中一直说他们骑的是电动摩托,但启动声音明明是燃油的,只是确实没看到太大的油箱。
但无论是电是油,尘封了那么多年推出来就能骑,也是奇迹,而且这续航也真的够强……不是吐槽,就是觉得强,想整一辆。
拉尔斯艾丁格,不愧是你,太有魅力了。
太搞了,输掉的电单车又偷回来了,哑铃的房子很有感觉啊
挺好看的公路片,一路上有你,真好。今天看的最轻松的电影
👌骑行德国以及在波罗的海尿尿已纳入人生清单。
公路电影是这样,有一天,最好是你很讨厌的窝囊父亲去世那一天,你决定从一陈不变,一心赚钱的庸俗人生中挣脱出来,上班,讲电话,周游世界,存款很多很多,然后呢,没有然后。四十五岁还不敢去兑现小时候的梦想,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不敢去认领儿子,承担应尽的父爱。其实只需要胆子大一点,下决心什么都不要,也不再按常理出牌,会发现,一切也没有变得太坏。相反,你会碰到一些人,跟你一起破口大骂,“傻x月亮,只会发光,这么多年没什么新的态度”,派对上跳踢踏舞,并声称自己是打乒乓球的厉害角色,以及听一些信奉“根源主义”的奇怪族群在“聆听帐篷”里讲一些“灵魂是无限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我们想要他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奇怪哲学,他们说,人类的本能是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的人彼此聆听并享受群居生活才是对的。这样的哲学真诱人。
一部说走就走的惬意公路片 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随性 没有深思熟虑 高瞻远瞩 重要的是 此刻你的心情 你的感受 德国很美 我也想有一段这样的旅行
轻松欢快的公路片,略有点套路,不过拉老师滤镜加一星。
为什么不现在呢?
6.5/10 主要是无趣,德国人太……
开年第一部,太治愈了。沙雕兄弟横穿德国只为到波罗的海撒泡尿,光是这个无厘头的设定就已经让人笑出声来: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有啥事你尽管跟我说,谁让你是弟弟我是哥。一场葬礼之后,两个中年男人的生活大逃亡,剧作结构上其实参照的还是传统公路片的出发,碰撞,最后达成和解的模式,但是分寸感实在掐的太好了,会心一笑的同时又适当的引入对亲情,爱情,婚姻,自我的思考,笑中带泪且不说教。影片的名字时速二十五公里其实是表达一种渐渐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充斥大量意见领袖的网络时代,随便打开一个网页都有人跳出来教你做人:大人要有大人的样,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等等,此时聆听变得更重要,不是聆听别人,而是聆听自己。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儿时愿望,在变成现实的一刻终于闪闪发亮,这才是真正的:归来仍是少年。
不错
关于人到中年与自己的和解,故事没有什么新意,节奏挺好,但是结构有点散,比方说开头花了那么长时间的趴在地上听铁轨、调侃外来移民女司机,在结尾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呼应,就感觉有点象剧情流水线,把梗一个接一个串起来而已,不在乎梗与梗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俗套的结尾,就挺俗的
轻松的公路片!兄弟俩时隔三十年后因为父亲的葬礼再次相遇,相约一次骑车旅行的故事。中间有笑有泪。但德国人的喜剧真get不到我。
观感不错,德国人拍的喜剧我还蛮钟意的。果然公路片真的是不会太差。
看过
前半以为又是套路片,后来逐渐有点羡慕兄弟俩,有没有女版的公路片啊!!
亲兄弟的摩托日记,有酒有肉有艳遇,德国沈腾的爱尔兰口音整挺好
不想被一直循规蹈矩,不想一成不变,最喜欢公路片了
两个德国中年老男人有点扯的公路类型片 设计了不少情节但似乎不太打动我 人文差异吧 后部分的家庭的自我认知救赎也就那样
老套的公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