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飘雪》里听到一句“每个人的爱情就是每个人的梦想”。
白开水一样的电影里,唯一一句冲到味觉的话。
的确,回想往日,在每一次心中描绘的未来关系中,不同的对象,总是同一种理想模式。
原来有些东西根本未曾改变。
我的爱情梦想,也许有些俗套,也许并不能如愿。
但潜意识里的蓝图的确对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多少有点影响,而信念也依旧存在。
记得在以前带我的老编辑微博上,看到“我们的面前一无所有,我们的面前应有尽有。
”很喜欢这种状态,一面创造着,一面满足着,一起迎接终将走向死亡的未来,那就是平凡生活中最大的浪漫了。
但人生总不是那么简单,人性的多变与命运的不可控,都是剪断浪漫的刀剪。
何必在意共度的时间能有多久,即便失去后会痛苦,即便得不到会懊恼,即便曾把错的人当做永远。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此时共度的这一段,就让彼此珍惜缘分的安排。
一言以蔽之,我的爱情梦想就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被电影名吸引去,带着很大的期望。
原以为影片的主调是怎样唯美地讲述男女主角在台北的爱情故事,看下来太过平淡零散,并不打动人。
最满意的是从头到尾的采用的陈绮贞的歌曲以及许久没听到的孟庭苇的歌声,还有那位敬业的周刊记者。
抱着对那位与陈绮贞神貌相似的女主角的好奇,百度百科了下。
忽然有了另一种对电影主题的理解。
也许重点真不在男女主角的情感。
也许想告诉我:一个人的失踪离开,是为了让别人来找,回来或是不回来,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否则,不如直接去死。
May逃离到台北,与小莫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在古镇的老街上找到了快乐和安慰,但是心依旧在阿雷身上,依旧想唱歌。
所以May最终回到原来的地方,更好地过。
所以May不属于小莫。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只是曾经有段过往留下记忆。
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要更幸福。
最有深意的情节,不知有否同感:马爷爷的屋子着火了,消防员喷灭火器,洒在屋子上下下来真似下雪般,远远地,小莫朦胧地看到了出走的妈妈沿着铁轨向自己走来。
“——台北会下雪么?
——不会的。
但我深信,如果雪飘下来,梦想会成真。
”小莫终于离开了古镇,去找妈妈,找不到妈妈,也好过他这么个善良勤恳的年轻人留在闭塞的小镇里过一辈子。
没有如果,一切理由都是借口,追逐梦想只是还没有说服自己,还差一个动力。
看电影么,享受也好,耗时间也罢。
一部电影一句话,总是好的。
嗯,我只是冲着电影里的歌去的,文艺片我也看过几部,但是这部片子,嗯,在我贫乏的词汇中的确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想。
唯一能给我慰藉的是陈绮贞的歌,可是我看着女主角对口型我就是觉得不爽啊有没有。
嗯,这部电影,我给电影里的歌曲给3分。。。
真的受不了这个电影了 写这个评论时我真的还没看完。。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毫无剧情毫无可观性 尤其是女主 不是说她不好 是实在不适合这种调子啊 如果说电影的失败剧情占了60%,那女主则占了40%,我的陈柏霖我的大仁哥啊,被这电影给毁了 真的枉费了你极力想把电影拉回小清新文艺风的苦心,那么治愈系那么灿烂的笑容,真的被这暗黑的毫无可看性的电影淹没了。。
其实看之前报了很大期望的,觉得这种类型的片子,一般演员选好,场景拍好,剧情即使很白痴很简单很俗套,也还是有可看性的,尤其是有陈柏霖这个王牌。
但是看预告时就感觉女主的风格和整部电影很不搭,尤其是和伯霖演对手戏,真的感觉完全不来电呢,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五月之恋》,那时觉得刘亦菲和陈柏霖的组合就比较勉强,但看过之后至少给人留下很美的记忆,自那也知道了台湾那个飘着五月雪的叫做三义的地方。
查了一下童谣的资料,云南昆明人,姑娘长得挺漂亮的,清新自然那种,大气的美,极像章子怡,但是一到拍到侧面她穿的很飘逸的站在那里,就恍惚有种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影子,有时就错以为自己在看一个女侠。。
这样的选角真的是硬伤,毁了片子也毁了演员。
剧情方面没什么好讲的,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知所云,没有特别清晰的主线,但就算是文艺片都如散文一般人家还讲个形散神不散呢不是。。
菁桐和平溪、十分这几个小镇和车站都是很美很小清新的地方,我也刚刚是寻着《那些年》的足迹,特意在去台湾游玩时去闲逛了一天,但电影基本上没怎么体现出这些场景的美,反倒多数都取景在黑漆漆的夜里,连放天灯那么美的场景在剧中也是一笔带过了。。
再说也是这话,真的好失败。。。
不知道编剧怎么了,比以往的台湾电影还要没有逻辑的剧情,无厘头的角色和对白。
可是取景很漂亮,很美的南国小镇的冬天。
最重要的是有陈柏霖。
虽然没有出彩的服装,没有张力的表演,没有印象深刻的台词。
但是那种想要营造出的感觉,也只不过他一个眼神,就出来了。
足够了。
我喜欢的地方:小镇的地方文化 景色 节奏(虽然很多人觉得拖沓,可我觉得很有feel,很舒服) 记者jack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我不喜欢的地方:假唱 部分剧情很突然有点无厘头 出现很多可以不出现的人或事总体:其实看出破绽的地方真的蛮多,可以说不太成功地一部剧,不过很奇怪感觉是有了,如果剧情在连贯紧凑点会好很多
看过很多台湾清晰小电影了个人十分喜欢台湾电影但是 对这一部 却不怎么有好感小火车、小村镇,依稀的台湾乡土气息,很吸引人。
但是剧情不免也太俗气了一些,女主歌星出逃,遇到男主,各种小浪漫,然后萌生情愫,一波三折最后还是能够在一起。
虽然也有贯穿亲情元素,但是总觉得不够生动。
演员演得也很一般。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清新文艺的爱情片,我更想用湿润来形容它,春季里,有些干燥的季节,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总给人一种干旱之后有了雨露滋润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电影里中台北的雨季感染,更是那种感情基调,温暖的,淡淡的,有一种露珠的感觉,透明的不染一尘。
影片开始以小莫(陈柏霖扮演)骑着单车穿梭在歪歪扭扭的巷子中开始,一辆火车轰轰的经过,恬淡自然的生活气息悄然的映入我的眼帘,小莫的背影,即使是在雨天也总是带有一种阳光的气息,虽然我承认,我是铁杆的柏霖面粉,在我心中他实在是帅的无以言表,不过,这一次,真的是小莫带给我的感动。
那辆呼啸着轰隆轰隆驶过的火车,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姥姥家曾经在铁轨旁住过的那段日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站在铁轨旁看着轰隆隆的火车,扑哧扑哧地开过,然后对着它大喊,那个时候因为单纯而快乐,甚至有的时候想跳到火车上面跟着它走到处旅行。
(说了一点题外话,嘿嘿)随着小莫的生活镜头一个个闪过,May出现了,带着陌生感,来到了一个无名的小镇,能看出她严重的悲伤,满是心事的感觉,当她在车站与骑着单车的小莫相撞时,我觉得她应该已经被小莫无忧无虑的背影感动了,白色的衬衫随着风飞起来,再次让我想到蓝色大门的张士豪(也是陈柏霖演的,O(∩_∩)O)同样是阳光的男孩,仿佛他们的快乐会感染你悲伤地心情。
一个是从小爸爸车祸离世妈妈不告而别养大自己的奶奶去世后被巷子里善良的人们养大阳光男孩,一个是从青岛远道台北的失声了的新人女歌手,也许不会有交集,更也许不会有爱情,但是他们就那样相遇了,从相遇到相识直到相爱,没有任何的预兆,所谓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不会有准备。
特别喜欢那段《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三个人,在雨中,行进,红色的伞,淅沥的小雨,May应该是那个时候爱上了阿磊,很有才华却又遥远的音乐制作人,作为一个小歌手也许只能远远地望着,爱情只适合藏在心里,就像那个娱乐记者阿文说的,May被阿磊的才华吸引爱上了他,却是痛苦的,而小莫很简单,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但是May最后还是会选择阿磊,不过我觉得解决他说错了,因为小莫的简单最后胜利了,May还是回到了那个简单的下着下雨的小镇,结局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小莫和May的结局,但顺着影片的基调,他们应该选择了简单的相爱然后在一起,然后一辈子。
最后,我要说一下他的配乐,实在是太有品位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特别符合影片安静简单的爱情基调,喜欢的人可以单曲循环,片头曲:陈绮贞《手的预言》主题曲:孟庭苇《冬季来台北看雨》,应该是2005年新版,红花专辑插曲: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绮贞《太多》
影片的主题曲是陈老师的《手的预言》,老实说这让我感觉有些小意外又有点小惊喜。
过多的对白对于文艺片来说是种杂音,于是在我看过的大部分文艺片中,导演往往会安排几个数分钟的长镜头,然后就让演员在这个框框里伴着沉默有的没的地干些什么。
话语会骗人,眼神和肢体语言却没那么容易掩饰一个人的内心。
所以手是心的预言,是两个人未来发展的预言。
最直观的讲,这首歌暗示了童瑶在开篇时的失声状态。
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是个屡试不爽的一劳永逸又能带动后半程或伤感(失声没好)或励志(失声好了)调调的设定,并且让影片的惜字如金显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影片中间配合雨景(意境真的很美)安排了一段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表达的一个意象,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所以这种超现实的纯爱调调瞬间就被建立起来。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影片的纯爱程度很高,几乎完全剥离了人物该有的社会属性。
比如童瑶用避世的态度来躲避情伤,你说往哪儿跑不好,愣是从青岛跑到了台北,虽说现在有自由行了去台湾也很方便,但丫的跑得有点忒远了吧,基本上属于当事人不想被人找到就绝逼不会被找到的那种。
然后莫子仪作为一个小报记者,居然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将我对于他会打破影片宁谧氛围的疑虑也打消干净。
接下来就是童瑶假唱的那首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
没什么好说的,这首歌的点睛之笔就在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另一个人又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童瑶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陈柏霖的,但最后还是会选择前者。
文艺片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奇迹会发生。
而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中,很多人宁愿选择痛苦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陈柏霖的悲剧色彩是一早就决定了的。
好在导演没有那么冷酷绝情,于是末尾安排了数年后两人在桥头相遇的一个场景——但这只是一种功能性的表达创作者和观众们美好愿望的表现手法,属于文艺片的惯用套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最后视角随着童瑶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童瑶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跟着又在录音棚假唱了另一首陈老师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所以我看完后回到家,把这首歌翻出来单曲循环了很多遍很多遍。
一个孤独的男人,一个傲慢的女人,一个寂寞的地方,一段辛酸的情感。
飘着雪的台北,你去过吗?
我们所了解的台北,是怎样的?
开放还是落魄,总之带着点古典的味道,带着点飘雪的感觉。
陈柏霖、童谣联袂主演的文艺片,是这样的充满着无奈与无聊。
一个女歌手,没有了声音,还算是歌手吗?
在这个充满着残缺的电影里,残缺的人,残缺的人生,残缺的生活,就连情感也是残缺的。
这不就是如今的社会吗?
即便是盛夏也会飘着雪。
陈柏霖的痞样,也会让原本很失落可怜的MAY得到一些安慰。
其实明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就是被包装地很好,但不一定很快乐很自由。
但那种舞台的灯光,不是每个普通人都向往的吗?
本片的导演,就是展露了一个孤寂歌星的心理状态,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一些美貌,就连做个洗碗工也要被老板娘“嫌弃”,不知她的纤纤玉手是否能胜任。
其实,这个社会是丑陋的,人性也是残缺不全的。
导演成功揭露了社会的丑恶一面,聚焦一个众所周知的小城台北,却展露了整个社会的大哲学。
通过陈柏霖的大爱与周边社会的人为对比,这样的对比很强烈,带了冲击力。
一个圈子,其实很复杂,也很单纯,导演注意度的把握,是笔者最欣赏的地方。
希望大陆的电影能够越来越走红。
我爱的旧火车 老街小巷 还有你
我都没看完。。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静静回来,不吵醒往事。
喜欢这样的
哼你长得章子怡和叶童的结合体又怎样!!你还是配不上我家完美的陈柏霖!哼不跟又青姐在一起的你跟任何女人一起都像是在出轨!!!
这是一部让我在平淡中一直一直一直平淡下去的电影,直至平淡到影片结束了,还会接着平淡下去!!!
奶奶个腿儿 太烂了吧 霍建起什么时候烂成这样了…… 各种做作 简直恶心。。。
俗套的故事。但依然有几个镜头运用的不错,光调的很美,场景选的不错。女猪脚的演技有待加强,陈柏霖还是那么阳光大男孩。
大陆人意淫的台湾人的生活
小清新爱情故事~老街的感觉很棒!
其实每个人的爱情 都是每个人的梦想
那个小镇风景很美,想着有一天去台湾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是旅游宣传片?
这个,这个......真不怎么地....
5分。貌似每一个小镇都可以拍这么出台湾腔治愈系故事。牛仔很忙,酵母很闲。
艾瑪三星都給陳80!什麼破劇情根本沒劇情!
老娘冲着莫子仪看的,没想到这么烂
陈柏霖加陈绮贞,台湾文艺小清新的标配。女主简直是章子怡和江一燕的翻版结合体。
陈柏霖
女主角不够漂亮,演戏做作
台湾观光片,女一真以为自己是国际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