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真是有一种很浪漫的精神气质。
今天看了苏菲玛索的电影《枕边的男人》,在影片中苏菲玛索饰演了一位高位截瘫的女人,她本来过着一种绝望的生活,脾气暴躁,挑剔,几乎所有的护工都不能令他满意。
这时男主人公来应聘,他是一个潦倒的昔日的拳击冠军,酗酒,颓废,身无分文。
他们就这样相遇了,然后有了很微妙的感情。
他给他做美味的食物,让他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她让他开始读书,体会文字里的精神世界。
爱情给几乎绝望的生活带来了生机。
他带着她一起去体会阳光,草地,沙滩和海浪……而如果没有他,她可能终其一生只能充满怨愤躺在床上,直至死去。
影片中所有的人其实本来都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然后因为彼此点亮了对方的精神世界,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女拳击手,和女管家。
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诗和文字,这也是这幅电影的魅力之一。
“阳光让生活变得绵软灼烧这一切物体的棱角我们在海滩上躺着感受大地的余温和血液的流动”“……入海的景象很难描述交汇处有着明显的分界河里的泥沙冲向海底平静的像一位僧侣”“你知道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吗描述的是我的爱人我们可以认为水是疯狂的对于臣服在命运海洋里的人而言尤为明显”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段经典独白,注解《枕边的男人》再恰当不过。
本片女主角(苏非·玛索)高位截瘫,除了头哪里都不能动,哪里都没有知觉。
她每天唯一的运动是吃饭和看书,连上厕所对她来说都不算运动,因为她的排便排尿是靠人工按摩,通过外力压迫完成的,她的膀胱肌也是没有知觉的。
很显然,她和她的情人无法做爱,只能同床共枕。
而这样一个上床睡觉的动作,男女主人公在电影里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达成。
因为信任要积累到非凡程度,才能让一个毫无行动和反抗能力的女子,允许并愿意一个貌似粗鲁的男人躺在她的枕边。
要知道,曾经他给她端上了鱼肉她都要大发雷霆,她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他妈的让我吃鱼!
”而这个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女人”,他因在街头挨打而两天没来护理她,她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承受你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可我不能,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等待对于她来说是应该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反正躺着也是躺着。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
她酷爱读书——或者说只能读书,但是有一种书她从来不读:爱情故事。
蜜糖如砒霜,对于一个除了等待已经不能做出任何动作的女人,给她希望,是最为残酷的刑罚。
希望总是与失望相连,这个世界上可有百分之百靠谱的希望吗?
相比之下,绝望似乎更加稳定,更加值得拖付终身。
于是她一度辞退了他,当他再次回来时,她哭着说:我把你赶走是因为害怕失去。
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前四分之三剧情,都显得俗套,不用剧透也十分的透。
她曾经完美,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自由和唾手可得的幸福,未婚夫弃她而去。
于是她脆弱暴躁,敏感多疑,累垮或气跑了N个护工。
这时一个穷困潦倒终日酗酒的退伍军人前来应聘,死气白赖地要干这份连女人都受不了的琐碎肮脏工作,片中人物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他一个大男人,有力气,会做饭,还曾经是拳击冠军,虽然穷的叮当响但至少培训拳击手已经能赚不少钱。
起初他确实是为了钱,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坚持伺候一个女人拉屎撒尿,坚持忍受她的折磨和羞辱,显然有比钱更深刻的动力。
影片用一种含蓄的手法向观众做了解释。
她逼他给她读书,他以为这比帮她小便还要折磨他,喜欢拳击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读书这么唧歪的事。
而最后他在草地上抱着她时终于说:“其实我也会背诵一段文字呢。
”他背诵的是一封信,从那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他曾经有深爱他的女人,女人还给他生过孩子,而他常年乱搞,那个女人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给了自己无数次希望,他无数次辜负她的信任,最后她以自杀作为报复袭击。
所以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潦倒,为什么酗酒,进而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
酗酒的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手也会颤抖,可他全神贯注地为她做了一道无微不至的鱼羹。
他教给苏菲什么是信任,也教给自己,什么是被信任。
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孤儿,都在寻找庇护的港湾和臂弯,那么我们作为孤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父兄或母亲,我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被需要,相比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所保护的那个人,也许更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根据。
因为被需要与被信任,活着才有意义。
苏菲从不出门,她连鱼肉都不敢吃,下楼这么严重的“冒险”简直是疯子的行为。
而他要做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带她下楼,他的诱饵是,他要与她做一个“游戏”。
一个高位截瘫的女人能做什么游戏?
粗中有细在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带她来到夕阳无限好的天台,对于她来说这已是阔别的奢侈,可这还远远不是幸福的尽头,他的游戏开始了,他让她闭上眼睛,他打开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数十个精油瓶,他随机挑出一个放在她的鼻子前,游戏的内容是让她来猜这是什么花的味道。
她说:“嗯,我喜欢你的游戏。
”当然,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游戏,力所能及的幸福。
从嗅觉和阳光开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苏菲获得重生,同时也挽救他自己的行尸走肉。
苏菲说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的感觉,随口说说而已,他就把她抱到草地上温柔地翻动着她的身体,她与青草耳鬓厮磨,露水一点一滴的滋润,一个健全的人恐怕也没有时常体会。
他们并不只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爱情诚然不能通过做爱的欲求来获得,但没有做爱欲求的关系也称不上爱情,那叫亲情友情或者“乱世中的一点真心”。
他们之间是有欲求的,欲求未必只有性交这一种表达方式。
他帮她洗澡,在水中抚摸她的身体,她的皮肤没有知觉,但灵魂依然能够体会爱抚和冲动。
没有任何一种抚摸能够像他们之间这样,胜任“精神恋爱”这个词汇。
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简介,都让人预判是一部悲情片,甚至悲情+励志,身残志坚或者爱情战胜病魔之类。
然后在这次法国电影展中,《枕边的男人》被归到了喜剧组别。
我进影院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打印错误,可是看的过程中发现这确实可以算作喜剧,苏菲玛索和男主角之间的对白充满睿智的嘲讽与交锋,一个聪明有才的女人即使瘫在床上河东狮吼也是这么妙趣横生。
瞧瞧这帮法国人多没正经,连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天大的杯具都要做成浪漫洗具。
此片的逻辑有点像《初恋五十次》,以人定胜天的执着使绝症成为爱情的点缀,而它的路数又截然不同,《枕边的男人》是纯现实的,没有一点荒诞不经,“信任”一步一个脚印的,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让心灵已死的男主角和肉体已死的女主角抵达了重生的彼岸。
那么影片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部美国片,它最后的镜头说不定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爱情感召下嗖的一下站起来了,嗖的一下你知道吧。
而这是一部法国片,蕴藏着阴谋的法国片。
其实这部电影快到看完时也没觉得特别感人——虽然我在这篇啰里巴嗦的影评中把它写的MS感人。
它的节奏始终平淡,对白不多,镜头都懒得切,本来是个前情曲折的故事却连半个倒叙插叙镜头都没有,全靠主人公零零碎碎的讲述来查缺被漏。
如果不是在漆黑的电影院,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走神儿。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被法国同学摆了一道,一切的漫不经心都在为最后一个镜头打埋伏。
他训练的拳击手打擂成功,他没要巨额赌注,而只求输家帮一个忙——借给他一辆豪华敞蓬跑车。
苏菲一袭雪纺蓝衣,被安全带保护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他带她疾驰到很远的一片无人海滩,镜头一转,他横抱着她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身影若隐若现,加勒比海晚霞倾城。
我早就想到了他们最后会去海边,因为在一次聊天时她问他:你喜欢海吗,他说不喜欢,她说我喜欢,喜欢海,更喜欢泡在海水中的感觉,神情中充满对往日生活的回味和对残酷现世的悲观。
于是观众都会猜到,他最后会带她在海中沐浴——是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这更符合一个截瘫女人的身体状况,也更符合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然而没有,没有,他以惊涛骇浪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非份之想,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是安全的所在。
看到这里,情感的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而电影,果然结束了。
最近总遭遇类似电影的袭击,比如前段时间看的mary and max。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整部电影都在用不急不徐不温不火的节奏叙事,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文艺片,让火象星座恨不得拖进度条,而在你刚要关上电脑,刚要起身离开影院的最后一刹那,它用只有几十秒的镜头给你当头一棒,然后又突然黑屏打字幕,扬长而去,丝毫不为你的情绪负责,扔下你呆若木鸡泪如泉涌。
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两个小时里每一场空镜头、每一次目光交流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在为这最后一分钟的核武攻击做着铺垫,而你又不能跳过这些铺垫直接去看最后一分钟,看了也是白看,不会有什么特别感受,正如没有充足的前戏无法直接进入最后的高潮(sorry我实在没有找到更直截了当的比喻),而捷径抵达高潮恐怕只有吸毒。
于是之前的每一次欲言又止和欲哭无泪,共同造就了观众最后的欲罢不能,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不可以叫作欲速不达。
如果说这算是闷骚,闷到了极致,也骚到了极致。
动也不能动,也要抱着你,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同床共枕,原来也可以激动人心。
PS:刚刚得知最新八卦,我out了,这个男主角,叫什么克里斯托夫.兰伯特的颓废温柔男,是苏菲马索的男朋友。
2022.02.24
退役拳击手雷奥·切米格一开始看到招聘信息被吓到了,伺候什么人付这么高的薪水?
好奇心让他去斗胆一试,结果就意外的演绎出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恋情。
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饱经风霜的外表下,有一颗正直善良、柔软细腻的心,莫伊尔没有想到,正是那颗善良柔软的心,最终俘获了她那颗绝望破碎的心。
高位截瘫,除了说话、喝水、吃饭和思考之外,啥都不能做,整个一个“废人”,读书都要嘴里叼根木棍用来翻书,好在有钱,足以保证可以请到伺候她的雇工,可是她的坏脾气让人望而却步,通长请的护工超不过三天就辞职不干了,雷奥误打误撞应聘而来,结果没有半天就被她的坏脾气气走了,不过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别说莫伊尔原来是个聪明美丽,动人楚楚的富婆,就是普通人,遇到这样的大祸临头,也多半寻死觅活的崩溃了。
因此有坏脾气也正常,遇到这事搁谁也受不了。
雷奥和莫伊尔第一次发生激烈争执是吃鱼,最终莫伊尔妥协,从此开始放心享受鱼的美味。
俘获莫伊尔心从征服她的胃开始,雷奥做的一手好菜,这一点一开始就得到了莫伊尔的赞许。
固执的莫伊尔拗不过雷奥,顺从的让他抱到楼顶平台上,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这进一步鼓舞了莫伊尔,她主动提出出去散步,雷奥用轮椅推着她漫步在大街小巷。
他们来到大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让莫伊尔心旷神怡。
排便和按摩是日常最基本的护理,而面对和抚摸一个美丽的酮体,尽管遮盖了私密处,还是会有肌肤之亲的感受和诱惑。
诱惑还不止这些,有夫之妇的管家露西娅也对雷奥有意,不断用话撩拨他,另外哥伦比亚的美女在南美洲国家中出类拔萃,热辣风情,有钱的男人很难抵挡住诱惑,但是雷奥是个感情专一的男人,对此均无动于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奥和莫伊尔开始敞开各自的心扉,俩人开始相爱了,雷奥终于成为了她枕边的男人。
雷奥酗酒但不酒后闹事,主要是用来忘却伤痛和烦恼。
有了工作和闲钱才有闲心去寻找和回味曾经的辉煌,就这样当年出拳极快,号称“闪电拳”的欧洲拳击锦标赛冠军寻觅到了亚军罗迪格当老板的体育馆,惺惺相惜,雷奥业余时间应聘了教练的工作,找回自己的最爱和毕生追求的事业。
雷奥和罗迪格对赌5000美元各自培训一个女拳击手,谁赢了谁就赢得5000美元。
最终他训练的莉娜赢得了5000美元。
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是谁
她泛着白色的光芒,整齐而又纯静,流向规定的方向。
每条支流都在天边交汇,再转弯,回旋,让泥沙沉积。
入海的景象很难描绘,交汇处有着明显的分界,河里的泥沙冲向海底,平静得像一位僧侣。
海水是疯狂的,对于沉浮在命运海洋里的人而言,尤为明显。
影片结尾处是本片最美的地方:男女主人公在汪洋大海中,领悟着人生道理。
大海的力量不可估量,每个人面对大海,都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大自然是无法被人们所掌控的,我们的人生一样,在命运的大海中,不知道会被哪股洋流冲到哪里而去。
逆势而上还是顺势而为,我们也难以讲清。
但有一点我们都很明确,只有追随着内心真正的声音,做的每一个决定,才不会后悔。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自由的灵魂。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法国人很喜欢这句话。
我想我在这部电影中体会到了什么事生活。
It is white and shiny,still and fresh,passive and obstinate in it's sole vice:weight.她洁白而有光泽 静谧且清新 永远被动 偏执地沉醉于堕落之中——只因重力It employ exceptional means to satisfy this vice:skirting,piercing,eroding,filtering.弯曲 浸透 侵蚀 穿梭 是她独特的堕落方式Inside itself,this vice plays itself out.Collapsing in on itself,refusing to espouse any form.她体内也在堕落 不断垮掉 拒绝任何形式的支持Abasing itself,belly down on the floor,near dead,like monks in certain orders.匍匐在地 濒临死亡 就像某些修道士一样Always lower,this seems to be his motto:the opposite of excelsior.永远向低处流 是水的座右铭 与向上相反We might even say that the water is mad,because of the hysterical need to obey only its weight,which possesses it like a fixed idea.我们甚至可以说 水是疯狂的 因为它歇斯底里地只想服从它的重量 而重量就像一个固定的观念一样占据着它(作者 诗人Francis Ponge)
雷奥是一个拳击手,退役后他来到了热力四射的南美洲,并选择在哥伦比亚的港口城市卡塔赫纳靠海而居。
告别了辉煌的职业生涯,生活变得百无聊赖,他整日混迹于酒吧夜店,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一个车祸导致全身瘫痪的女人莫伊尔需要一个护工。
此后他应聘入住了这个女人的豪宅,在繁琐的日常护理之外,还要做她心路历程的忠实听众。
起初,自视甚高的拳击手和人生中落的女强人矛盾重重,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的傲慢和脆弱竟如此相似。
导演阿兰·莫纳喜欢将色彩用至极致。
影片中代表邪恶的莉娜和拥有过冒险过往的雷奥被赋予了黑、红、绿这些浓重的色彩。
纯洁的白色和蓝色,则是给莫伊尔的,代表着纯洁、死亡和永恒。
苏菲·玛索和克里斯托弗·兰伯特之间拿捏得当的面对面,勾勒出这幕剧中一个个浓墨重彩的瞬间
我要讓你學會一種東西,叫作信任。
這是玫瑰香,這個,好像是檀香。。
她說,我喜歡你的遊戲。。
我想到樹林裏走走。。
“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
” “什麼?
” “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請把我拋在身後。。
”她說,明天你去給他買件襯衫,要像陽光一樣鮮豔。。
同床共枕的欲望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段经典独白,注解《枕边的男人》再恰当不过。
本片女主角(苏非·玛索)高位截瘫,除了头哪里都不能动,哪里都没有知觉。
她每天唯一的运动是吃饭和看书,连上厕所对她来说都不算运动,因为她的排便排尿是靠人工按摩,通过外力压迫完成的,她的膀胱肌也是没有知觉的。
很显然,她和她的情人无法做爱,只能同床共枕。
而这样一个上床睡觉的动作,男女主人公在电影里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达成。
因为信任要积累到非凡程度,才能让一个毫无行动和反抗能力的女子,允许并愿意一个貌似粗鲁的男人躺在她的枕边。
要知道,曾经他给她端上了鱼肉她都要大发雷霆,她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他妈的让我吃鱼!
”而这个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 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女人”,他因在街头挨打而两天没来护理她,她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承受你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可我不能,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等待对于她来说是应该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反正躺着也是躺着。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
她酷爱读书——或者说只能读书,但是有一种书她从来不读:爱情故事。
蜜糖如砒霜,对于一个除了等待已经不能做出任何动作的女人,给她希望,是最为残酷的刑罚。
希望总是与失望相连,这个世界上可有百分之百靠谱的希望吗?
相比之下,绝望似乎更加稳定,更加值得拖付终身。
于是她一度辞退了他,当他再次回来时,她哭着说:我把你赶走是因为害怕失去。
[5] 含蓄的法国暧昧海报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前四分之三剧情,都显得俗套,不用剧透也十分的透。
她曾经完美,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自由和唾手可得的幸福,未婚夫弃她而去。
于是她脆弱暴躁,敏感多疑,累垮或气跑了N个护工。
这时一个穷困潦倒终日酗酒的退伍军人前来应聘,死气白赖地要干这份连女人都受不了的琐碎肮脏工作,片中人物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他一个大男人,有力气,会做饭,还曾经是拳击冠军,虽然穷的叮当响但至少培训拳击手已经能赚不少钱。
起初他确实是为了钱,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坚持伺候一个女人拉屎撒尿,坚持忍受她的折磨和羞辱,显然有比钱更深刻的动力。
影片用一种含蓄的手法向观众做了解释。
她逼他给她读书,他以为这比帮她小便还要折磨他,喜欢拳击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读书这么唧歪的事。
而最后他在草地上抱着她时终于说:“其实我也会背诵一段文字呢。
”他背诵的是一封信,从那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他曾经有深爱他的女人,女人还给他生过孩子,而他常年乱搞,那个女人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给了自己无数次希望,他无数次辜负她的信任,最后她以自杀作为报复袭击。
所以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潦倒,为什么酗酒,进而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
酗酒的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手也会颤抖,可他全神贯注地为她做了一道无微不至的鱼羹。
他教给苏菲什么是信任,也教给自己,什么是被信任。
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孤儿,都在寻找庇护的港湾和臂弯,那么我们作为孤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父兄或母亲,我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被需要,相比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所保护的那个人,也许更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根据。
因为被需要与被信任,活着才有意义。
苏菲从不出门,她连鱼肉都不敢吃,下楼这么严重的“冒险”简直是疯子的行为。
而他要做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带她下楼,他的诱饵是,他要与她做一个“游戏”。
一个高位截瘫的女人能做什么游戏?
粗中有细在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带她来到夕阳无限好的天台,对于她来说这已是阔别的奢侈,可这还远远不是幸福的尽头,他的游戏开始了,他让她闭上眼睛,他打开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数十个精油瓶,他随机挑出一个放在她的鼻子前,游戏的内容是让她来猜这是什么花的味道。
她说:“嗯,我喜欢你的游戏。
”当然,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游戏,力所能及的幸福。
从嗅觉和阳光开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苏菲获得重生,同时也挽救他自己的行尸走肉。
苏菲说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的感觉,随口说说而已,他就把她抱到草地上温柔地翻动着她的身体,她与青草耳鬓厮磨,露水一点一滴的滋润,一个健全的人恐怕也没有时常体会。
他们并不只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爱情诚然不能通过做爱的欲求来获得,但没有做爱欲求的关系也称不上爱情,那叫亲情友情或者“乱世中的一点真心”。
他们之间是有欲求的,欲求未必只有性交这一种表达方式。
他帮她洗澡,在水中抚摸她的身体,她的皮肤没有知觉,但灵魂依然能够体会爱抚和冲动。
没有任何一种抚摸能够像他们之间这样,胜任“精神恋爱”这个词汇。
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简介,都让人预判是一部悲情片,甚至悲情+励志,身残志坚或者爱情战胜病魔之类。
然后在这次法国电影展中,《枕边的男人》被归到了喜剧组别。
我进影院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打印错误,可是看的过程中发现这确实可以算作喜剧,苏菲玛索和男主角之间的对白充满睿智的嘲讽与交锋,一个聪明有才的女人即使瘫在床上河东狮吼也是这么妙趣横生。
瞧瞧这帮法国人多没正经,连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天大的杯具都要做成浪漫洗具。
此片的逻辑有点像《初恋五十次》,以人定胜天的执着使绝症成为爱情的点缀,而它的路数又截然不同,《枕边的男人》是纯现实的,没有一点荒诞不经,“信任”一步一个脚印的,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让心灵已死的男主角和肉体已死的女主角抵达了重生的彼岸。
那么影片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部美国片,它最后的镜头说不定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爱情感召下嗖的一下站起来了,嗖的一下你知道吧。
而这是一部法国片,蕴藏着阴谋的法国片。
其实这部电影快到看完时也没觉得特别感人——虽然我在这篇啰里巴嗦的影评中把它写的MS感人。
它的节奏始终平淡,对白不多,镜头都懒得切,本来是个前情曲折的故事却连半个倒叙插叙镜头都没有,全靠主人公零零碎碎的讲述来查缺被漏。
如果不是在漆黑的电影院,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走神儿。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被法国同学摆了一道,一切的漫不经心都在为最后一个镜头打埋伏。
身与心的呼应海报他训练的拳击手打擂成功,他没要巨额赌注,而只求输家帮一个忙——借给他一辆豪华敞蓬跑车。
苏菲一袭雪纺蓝衣,被安全带保护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他带她疾驰到很远的一片无人海滩,镜头一转,他横抱着她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身影若隐若现,加勒比海晚霞倾城。
我早就想到了他们最后会去海边,因为在一次聊天时她问他:你喜欢海吗,他说不喜欢,她说我喜欢,喜欢海,更喜欢泡在海水中的感觉,神情中充满对往日生活的回味和对残酷现世的悲观。
于是观众都会猜到,他最后会带她在海中沐浴——是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这更符合一个截瘫女人的身体状况,也更符合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然而没有,没有,他以惊涛骇浪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非份之想,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是安全的所在。
看到这里,情感的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而电影,果然结束了。
最近总遭遇类似电影的袭击,比如前段时间看的mary and max。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整部电影都在用不急不徐不温不火的节奏叙事,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文艺片,让火象星座恨不得拖进度条,而在你刚要关上电脑,刚要起身离开影院的最后一刹那,它用只有几十秒的镜头给你当头一棒,然后又突然黑屏打字幕,扬长而去,丝毫不为你的情绪负责,扔下你呆若木鸡泪如泉涌。
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两个小时里每一场空镜头、每一次目光交流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在为这最后一分钟的核武攻击做着铺垫,而你又不能跳过这些铺垫直接去看最后一分钟,看了也是白看,不会有什么特别感受,正如没有充足的前戏无法直接进入最后的高潮(sorry我实在没有找到更直截了当的比喻),而捷径抵达高潮恐怕只有吸毒。
于是之前的每一次欲言又止和欲哭无泪,共同造就了观众最后的欲罢不能,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不可以叫作欲速不达。
如果说这算是闷骚,闷到了极致,也骚到了极致。
动也不能动,也要抱着你,直到肯定你是真的;同床共枕,原来也可以激动人心。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