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法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不过似乎因为改编程度比较大也不大一样了想了想总还算是把这个剧情想透了其实就是前后两集从两个人的角度都对事实的细节做了不同的妄想先生因为觉得K抢了小姐,所以总觉得是K主动亲近小姐的,并且好像蛮不讲理的样子,所以细节的地方全都朝着K背叛他的方向意想了而在他看来,小姐是含蓄内向的,所以演奏的是东方古典乐器。
而K喜欢小姐,小姐也的确故意勾引他了,所以他就更加夸大了一些细节像是小姐跟他XXOO其实应该是没有的,但放热水袋却有其事。
在他看来小姐是开放的敢爱敢恨的女性,所以是西方乐器钢琴。
事实是,小姐和她母亲想要钓金龟婿,也就是先生。
但先生遭亲人背叛过不容易相信别人,所以和小姐进展缓慢。
于是小姐和老夫人就设计利用K来刺激先生,于是就出现了小姐主动勾引K可是小姐只是在先生可能发现的情况下才做出那些行为的,而K显然是意想得太多了先生也确实被刺激到了。
可以说,是那对母女挑拨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两集中不同的视角和对彼此的敌意。
最后小姐没去火车站是当然的。
K最后终于明白了小姐的意图。
怎么明白的呢?
就是小姐之前就说要被逼结婚,却没有说是先生(说了不是更好解决么),是最后夫人告诉K的,显然在当时先生并没有向夫人提亲,所以小姐只是骗K想让K表现得更积极。
去火车站当天,没人知道他俩要私奔,先生和夫人都认为婚事已定,所以也不想到去看住小姐,而小姐最终没去,(以上是站在K角度思考)K再笨也想明白了--一些都是为了先生提亲,自己只是棋子。
所以最后K一气之下想杀了先生,却看到了热水袋。
亲事已定小姐却依然送来热水袋,让K觉得小姐之前对他并不全是虚情假意,而小姐选择的不是自己全是因为自己没钱没地位,这点只能怪自己。
杀了先生小姐就没有幸福的保证了(毕竟还是喜欢小姐啊),所以伤心之余只好自杀,让血溅到朋友的身上是希望朋友虽然得到小姐却要终生背负他的恨(被挑拨的结果)。
K看到的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心寒,所以遗书是冬天。
先生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小姐和夫人的计谋,以为是自己横刀夺爱。
他以为小姐和K其实是相爱的,是自己求夫人拆散了他们才导致K自杀。
他认为K经历了恋情所以死前是幸福的,于是遗书上就成了夏天
由于老师让交关于日本文学的感想,所以今天又回顾了一遍奔跑吧梅洛斯。
通常人们对于等待的人都寄予同情与关怀,正如动画里播出的一样,因为等待对方的焦急,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对于未来的未知,充满了不确定与背叛的恐惧,人们更多的感受是被人放鸽子后的痛苦经历,背叛与戏耍的痛苦。
而太宰治又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视角,同时让我们重新能够审视自己,作为一个让人等待的人,为了回应对方的感情,在无数荒诞,突发,非可抗力事件后,无力地去实现那不可能实现的诺言,其中的痛楚与不甘,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面对单纯的被人爽约,我们虽然可能痛苦与懊恼,但至少是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声讨背叛诺言的人们。
而对于为了回应对方感情,拼命的奔跑,到头来却无法实现这之前的种种约定的人们,连本身的自尊都已被剥夺殆尽,这种深入骨髓的痛苦,又将怎样承受。
故事中只是真实的动作被等待。
但我们生活中,更是有无限的等待与被等待。
当我们去与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或是喜欢上的人,面对他们的等待,我们去怎样回应他们的感情呢。
两个人,谈笑风生,却又保持着特意的距离,面对对方的种种表现,是应该向前一步,还是继续保持距离不破坏这安全的距离呢,怎样才能对应对方的心意呢,何况对话中,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留说话的间歇,面对他感情的渴望,自己的动作到底是应该何去何从呢,完全不清楚。
面对身边等人,有亲人,有朋友,对方的感情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回应,自己无论试了多少次也找不到答案。
为了对应对方的感情绞尽脑汁,这种让人等待的焦虑与不甘,真的是痛苦不堪,却又无解。
不过,人类交往的苦闷与欣喜却又蕴含其中。
虽然,等待与让人等待都是痛苦的,可谁又能说这不是幸运与幸福的呢,世界末日给人们的不是绝望与慌乱,给人们的恰是希望与契机,改变这压抑混乱的世界的希望。
当世界末日离我们远去,我们的生活又将丧失色彩。
等待与被等待,本身对对方暗含着期待与喜欢,因为有着这一美好的期望,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等待的焦躁还是让人等待的不安,都暗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冀,所以说无论等待与让人等待是多么的苦恼,其实这永远是我们值得一辈子珍惜的一种情感或是思绪,如果我们没有了等待,我们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未来。
不怎么了解深层含义,看的挺表面。
,人间失格则是觉得男主好废物,挺颓势的,他从小就是一个把人逗笑的小丑,长大后戴着一副颓世的面具惹女人怜爱。
第一个是他在酒吧里面认识的,后面殉情男主没死成,第二个就是女记者,男主画积极向上的画之后又开始摆烂,再到第三个女人,男主让一个女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他画一些很有噱头的漫画,他把那个女人当做他的精神支柱,可没想她和其他人发生了关系,男主就愈发疏远他,把别人逼得要自杀,最后男主和心里的恶魔妥协。
盛开的樱花树下男主之前以劫掠为生,本来是不杀人的,但是看到女主特别漂亮,就把女主随行的都杀掉并且带回家,后面女主唆使男主把他的前妻统统杀掉,除了眼镜妹,女主在山间过得并不快乐,于是去了城里,在城里就是到处杀人。
男主忍受不了这种情况回到山下,女主变成鬼,男主掐死了鬼但是自己也倒在了樱花树下。
心夏和心东用了两个视角,第一个视角男主是苦逼,第二个视角k是苦逼。
主人公带着k来到自己租的房间,k开始是不懂女人的,后面被小姐挑逗了几次爱上了女主。
女主想让k带她离开这个家,在即将私奔的前一天,夫人给k说男主要和女主结婚了,让k觉得女主可能是在耍自己,当天晚上觉得不想把小姐拱手相让就打算杀掉男主,但是即将动手的时候看到男主发光的锦囊后自杀。
最后男主女主结婚。
奔跑吧梅勒斯就是男主写故事,男二是他最好的读者,二人本来相约去东京,但后面只有男主去了,十五年的等待男二都没来找过男主,直到男二病危,男主跑过来才找到男主,男主将结局读给男二听。
蜘蛛丝前面的男主是个杀人犯杀了很多人,战力无敌,后面被一个小孩捅了丧失战力,最后被处于死刑,在地狱受尽折磨但还是和他人争抢蜘蛛丝。
地狱变后面一个故事则是延续这个世界观,国家民不聊生,国王命画家画赞颂自己的丰功伟业的画,但是画家将国家最真实的情景给绘画出来,到收尾阶段画不出被火烧的人的情景,国王将画家的女儿处于火刑,画家因此画完所有内容。
《盛开的樱花树下》是日本集英社所发行的动漫《青之文学》的第二卷,小说作者是坂口安吾,漫画作者为久保带人。
坂口安吾的背景与太宰治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出身于二战前后的豪门世家,少年时代缺乏认同与肯定,成年后则出现精神衰弱的症状。
也许是因为背景的相似性,坂口安吾在日本文坛中,与太宰治齐名于《无赖派》。
《盛开的樱花树下》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本古代的铃鹿岭,在这个荒野的大山中,住着一个高大强健的山贼。
这名山贼虽然粗鄙无文、依靠劫掠路人为生,但始终心怀良善,只要路人乖乖交出身上的值钱物件,轻易不动刀伤人。
一直以来,山贼与七名妻妾过着原始、安逸的生活。
对山中年年盛开的樱花,也只都远远的欣赏,未曾多想。
然而,在一次劫掠完毕、启程回家的路上,那高大怒放的樱花树突然溢满鲜血,染红了山贼的眼前画面。
山贼惊呆了,片刻之后,樱花树又恢复原本的面貌,想来那些鲜血只是山贼的幻觉。
山贼看着漫天飞舞的花瓣,以及开满枝头、丝毫未减的樱花,困扰着眼前的落英究竟来自何方,山贼第一次为樱花感到眩惑。
山贼再次拦路抢劫。
这次的对象是一对貌似商人的夫妇,以及一个持刀的随护。
一如既往,山贼说着只要合作就不伤人的口白。
然而,一片飘落的樱花花瓣,让山贼注意到眼前那个罩在纱帽中的妻子。
从纱帽中露出的脸蛋与眼神,充满了魅惑的美,就仿佛是那樱花。
于是,山贼毫不犹豫地将意欲抵抗的随护、以及想要逃跑的丈夫给杀死了。
山贼告诉那女人,将要带她回家,让她当自己的妻子。
女人平静地笑了笑,要求山贼一路将她背回去,否则就别想让她作自己的妻子。
回家的路途崎岖且漫长,山贼架不住疲惫,让女人下来走路,但女人说什么也不同意。
半路上,女人的发簪掉落在山谷中,她坚持要山贼将发簪给捡回来,否则就不当他的妻子。
山贼无奈地背着女人,艰辛地爬下陡峭的山坡,还弄伤了自己的手掌。
下到山谷,山贼无怨言地背负着女人,悉心地寻找那只失落的发簪。
一直到太阳西沉、天色昏暗,才在溪涧的石缝中找到了发簪。
好不容易到达家门后,拥挤在门前等待七名妻妾让女人吓了一跳。
女人旋即转过头、低下身、遮蔽双眼,哼唱起“谁在我背后”的童谣。
山贼问她在干什么?
女人说这样就能让那些妻妾消失了。
山贼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些幼稚,但在喃喃自语中也道出了大概赶不走这些妻妾的事实。
女人回应说,你可以杀了他们。
山贼心中一惊,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
女人回道,为了让我当你的妻子,你杀了我的丈夫,却不愿意杀了自己的妻子?
山贼旋即抽出大刀,和着女人的歌声,一一砍下妻妾的头颅。
直到最后一刻,女人才喝止山贼,要留下最后一个妻妾,服侍自己。
山中的生活是沉静的,食物是简朴的,对于这些,女人很快就厌烦了。
她央求山贼与她一同回到繁华的京城。
山贼很为难,终其一生,这大山就是他的家,这里的一切都为他所有。
京城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遥远的异乡。
但山贼无法对着女人那妖艳美丽的脸庞说不。
山贼只得无奈地要求女人再给他三天的时间,因为那樱花就要盛开了,这次他想好好地坐在樱花树下,感受那份美。
山贼带着仅剩的那名妻妾,随着女人一同来到了京城。
在京城里,山贼虽然穿上了流行的服饰,但始终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他,远远就能闻到他身上那股浓浓的乡下人气息。
女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回山上,还抱怨山贼没能为她带来美丽的饰品和有趣的玩意儿。
山贼很羞愧,说他还需要一点时间找到谋生的方式。
女人平淡地回复他,饰品和玩意儿在其他人家中就有,去拿就是了。
自此,山贼干起了入室杀人抢劫的勾当。
女人对山贼带回来的东西非常喜欢,但她最喜欢的是山贼带回来的人头。
女人将人头当成玩偶般摆弄玩乐,要山贼带回更多的人头来妆点她的房间。
于是,山贼夜夜闯入他人的宅院,砍下一颗又一颗的头颅,以取悦自己心爱的女人。
终于,女人的房间摆满了人头,而山贼也再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
山贼想回山上,想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次,山贼的态度非常坚决,无论女人是否随同他一起离开。
女人只好屈服了,与山贼一同返回山中,但却留书让那个成为婢女的妻妾留在京城等待,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尽管女人拒绝了,但山贼执意要背负着女人上山,这让他想起两人初识时的情景。
女人似乎也一改人性自私的态度,与山贼一同回忆过往。
然而,当两人一路来到樱花树下时,那满树鲜艳美丽的樱花再次眩惑了山贼,山贼惊觉自己背负的岂是那美丽、樱花般的女人,原来是个女鬼。
抛下背上背负的女人后,山贼看见女鬼狰狞的面孔,肆意地嘲笑着自己。
山贼伸出双手,紧紧地扼住了女鬼的脖子,而女鬼脸上的笑容还兀自的张扬着。
山贼更加死命的扼缢双手,直到女鬼不再动弹为止。
山贼终于松开了手,但眼前的身影却不是女鬼,而是那个樱花般的女人,两眼翻白、口角流涎、面色青紫,早已死透死绝了。
在盛开的樱花树下,飘落的樱花飞舞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终于将山贼与女人完全包裹覆盖。
究竟在这盛开的樱花树下,什么眩惑了人心?
是什么吸引着人们?
那该是孤独吧。
<完>相较于《人间失格》,《盛开的樱花树下》更为灰暗虚无。
由于《人间失格》讲述的其实是太宰治自己的故事,因此内容尽管深沉黑暗,但本质是写实的。
但《盛开的樱花树下》则是带有些许佛学的“空”,因此概念是抽象的,故事是虚幻的。
坂口安吾撰写《盛开的樱花树下》的背后原因,与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有关。
当时正值二战后,大量的死尸被堆积在樱花树下焚烧,一具一具的尸体在烈焰中,就着怒放的樱花熊熊燃烧。
这妖异、恐怖如地狱般的景象冲击着坂口安吾,于是产生了故事的框架。
至于《盛开的樱花树下》的中心思想则根基于坂口的信念。
坂口对佛教、印度教非常着迷,他在1946年时发表的著名的《堕落论》中提到,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
而这里的堕落,指的是回复本来的面貌,抛弃一切压抑自我的虚假外物,颇有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味。
坂口与太宰治等人所构成的“无赖派”,其中心思想就是,人的本性是真实而美好的,但却因为外在的体制、权威,而被隐藏掩盖。
要挽救人性,就要剥除这样的外在压制。
而他们所采取的手法,就是专门描绘生活中病态、阴郁的事物,用嘲讽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与生命。
坂口还认为,人性的本质就是“孤独”,而这样的“孤独”状态才是人们真正的“故乡”。
因此,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当山贼受到了世俗的诱惑而搬赴京城,被樱花的美艳迷住而抛弃孤独,等待他的是寒冷的异境,是人性丧失的困局。
要回复人性、要重拾生活,山贼必须回到他的故乡,回到那个看似一无所有,却无所不有的大山。
樱花树上的美是虚无的,追逐那样的美必然会扭曲人性,唯有樱花树下那份孤独,那种不受世事世俗包覆的状态,才是真实可信的。
人们在乱世中总是感到迷惘,信念被颠覆,自我被摧毁。
两次的世界大战,为人们带来了虚无主义、存在主义和嬉皮的自我放逐。
每种信念都对也都不对,取决于站在那个时代、采取那种角度。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追求人性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尽管始终没有确定的答案出现,但追逐的过程本身,多少就体现了人性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盛开的樱花树下》的动漫作者久保带人,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死神》(Bleach),虽然《死神》也是一部畅销的漫画作品,但相对来说,久保带人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发行的作品数量也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盛开的樱花树下》这个沉重、鲜血淋漓的主题时,久保带人选择了一种带有诙谐意味的手法,将其绘制少年漫画时特有的搞笑风格给安插进去,与小畑健为《人间失格》所建立的抑郁严肃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另外,《盛开的樱花树下》的配乐极为华丽、妖异,与故事中的氛围非常相衬。
刚看完了第一部分,小畑健的《人间失格》。
自传体小说?
4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导致了作者说“无法再写下去了!
”然后自杀的小说。
每集开篇一位满脸鱼尾纹的大叔都会在一个幽闭空间简单说几句话。
但觉得反而跟动画的气氛那么格格不入。
男猪脚依然摆脱不掉夜神月的感觉呢,但我依然佩服小畑健对细节的处理能力。
那些大桥,那些人群,那些跃然纸上的场景,经得起放大镜的观摩啊!
其实我不太明白“人间失格”四个字究竟是啥米意思。
看完这四集,除了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妖怪之外,似乎精神上有些压抑。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开始侵华的时期,战争纷飞,日本国内也很动荡,人民都有些无所适从。
第一集里富家议员的公子哥站起来高喊:因为家里穷我妹妹被迫卖身的时候,我真的找到了那么点他自己说的“小丑”的感觉。
不停地取悦别人,求爱,失去自我……艺术家的杯具人生?
我以我手绘我心,却没有人认同,只好靠自己看不上的漫画求生存,最后靠自己的女神卖肉求生,啊,不疯才怪……里面有张梵高的画,绝妙啊……额,没话了,继续看,希望看完不会疯掉。
第二部分还是这风格吗?
《心》是“青之文学”的第三卷,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
不同于太宰治和坂口安吾,夏目漱石是一个心智健全、学术地位高超的人,在日本文坛拥有如同俄国的普希金、中国的胡适一般的地位。
甚至千元日钞上都印有夏目漱石的头像。
夏目漱石于1867年出生于江户(东京),那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当时的大环境里只有两类人:努力的人和更努力的人。
不像太宰治和坂口安吾生活的二战战败时期,只有失败的人和更失败的人这两类。
《心》的故事内容非常简短,也非常简单。
主角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富家少爷。
由于亲戚的不可信,尚在求学的富家少爷便独自寄宿在一户民宅里。
这户民宅的主人是一个寡居的妇人,带着一个年纪与富家少爷相当的女儿一同生活。
在妇人的悉心照料和小姐的和乐陪伴下,富家少爷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富家少爷有一个名叫K的同学。
K的父亲是一所寺庙的住持,由于K是家中的次子,便被送一个医生家做养子。
为了让K能继承医生这个衣钵,养父母要求K学习医学。
然而K的兴趣是宗教,因此违逆了养父母的命令,而遭到断绝关系的处分。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富家少爷主动伸出了救援的双手,要求K搬来一同居住。
对于富家少爷的要求,民宅的妇人坚决不同意。
富家少爷原以为妇人是担心K会对小姐有非分之想,因此真挚地向其解释K是一个专心修炼的人,心中绝无任何杂念,还拿出了厚厚的一沓钞票,代替K支付相关的食宿费用。
妇人拗不过富家少爷,因此勉为其难地同意让K搬进来,但却也说出了自己不是担心女儿,而是担心富家少爷这样的一番话。
K搬进来后,始终摆着不苟言笑的面色。
富家少爷也发现了小姐对K的存在感到不自在。
因此富家少爷格外注意K的一举一动,生怕K做出对小姐不礼貌的事情。
有一天,当富家少爷从外回来,发现家中无人回应他的叫唤声。
于是他警觉地进房间察看。
出乎意料的,他看到小姐从K的房间匆匆出来,还带着异样别扭的神色。
事后,富家少爷偷偷地要求妇人千万不可以将小姐独自留在家里。
妇人对此颇感意外,富家少爷解释说是因为最近不安全。
晚上时,四个人若无其事地一同用餐,妇人与小姐一如既往地谈笑风生,K也一如既往地不苟言笑,但在刻意的观察下,富家少爷发现K似乎有意无意地靠近小姐。
没多久,富家少爷就发现一件更让他吃惊的事情。
当时富家少爷正走进房间,猛然看见小姐蹲跪在K的前面,手上拿着K的裤子,而K的上身披着一件外套,而下身则仅有一块兜裆布。
一见到富家少爷进来,小姐连忙起身离去,K则是淡淡地说他请小姐帮他补裤子。
K不去上学的时间越来越多,富家少爷忍不住直言问他,是不是想借此多接近小姐?
K对富家少爷的问题感到好笑。
旋即的一个下雨天。
富家少爷撑着伞走在一条巷弄中,迎面而来的竟是各自打着伞的小姐与k,两人一前一后地从阶梯上下来,三个人的神色都非常的不自然。
富家少爷一言不发地退到一边,让小姐和K可以错身而过。
在此之间,谁也没有开口,只有K在走过富家少爷身边时,低声地说了一句:对不起。
富家少爷终于回到家中后,一进门就见到小姐等在门口。
小姐看到富家少爷后,情绪激动地问他为何不跟她打招呼?
并表示自己心里感到害怕。
隔天,富家少爷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K,要求K一同到外头谈话。
富家少爷问K是不是喜欢小姐?
K直白地承认了。
富家少爷指责K不应该让他打破对妇人的保证,并告知妇人绝对不会同意K和小姐在一起。
K并不以为意,他告诉富家少爷,自己和富家少爷正好相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仅有的就是决心,如果必要,愿意和小姐一同私奔。
隔天早上,富家少爷佯装生病,躲在被窝里不愿起来。
在所有人都离去后,妇人找到了富家少爷,告诉他K来向自己提亲,想要她将女儿嫁给他。
妇人为此对富家少爷颇有怨艾,说无论如何不能将女儿嫁个这样的人。
还说女儿其实对富家少爷是有意思的,但由于两人都有些晚熟,因此都没能捅破那层纸。
听到这话,富家少爷立刻就打起精神了,他急忙地表示如果妇人同意,他很愿意娶小姐。
于是妇人当即做主,将小姐许给了富家少爷。
富家少爷不再装病,他连忙就出门去上学,还在路上赶上了比他早离开家的K。
当晚,K因为无法入睡,因此独自来到厨房,正好遇到妇人。
妇人拉着K,要K一同饮酒庆祝,说小姐和富家少爷的事情能够成功,都多亏了K。
K终于回房就寝,他站在了富家少爷的被褥边,看着富家少爷熟睡的脸。
然后走回自己的单间,坐在书桌前,拿出了一把剃刀。
隔天早上,富家少爷起床后立刻发现了K的尸体。
K用剃刀割开了自己的颈子,手中则握着一张纸条。
富家少爷摊开那张纸条后,看见上面写着几个字:今年的夏天真美。
富家少爷终于娶了小姐,然而,背负在富家少爷心中的,不是幸福的未来,而是K的死。
<完>夏目漱石写这个故事的寓意,其实与佛家的一个小故事有些许的类似:一个小和尚与一个老和尚一同去化缘。
两人走到河边,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踌躇着想要过河,却又担心被河水打湿衣裳。
于是老和尚就开口提议背年轻姑娘过河。
就这样,老和尚被着这姑娘过了河。
之后的一路,小和尚心里都感到别扭,觉得出家人怎么能够这么做。
终于,小和尚忍不住了,开口质问师父。
师父听了后说,我把她背过河后就放下了,可是你这一路却一直背着她。
在《心》这个故事中,富家少爷虽因善意而救助了K,然而内心却始终对K抱持着怀疑,不断地用有色的眼睛来看待K的一举一动,加上妇人的暗示,结果就形成了三人成虎的局面,K的所有行为都被曲解为对小姐的不轨之举。
实际上,K尽管不苟言笑、难以亲近,但一直是以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其他人,当富家少爷问他是否喜欢小姐,K更是坦荡荡地说出自己心里所想的。
然而,富家少爷回报K的却是背叛,明知道K喜欢小姐,K已经向小姐提亲,还在没有事先提醒K的状况下,与妇人一起谋划了一场背信弃义的戏码。
K虽然对富家少爷感到失望,对人性感到恐惧,但在最终的遗言中,仍是记下了美好的经历,毕竟,能有个安身的地方,能遇到美丽可爱的小姐,对K来说,这个夏天真是美。
这世间有一种人,总是不由自主地看到丑陋,对人事总是抱持怀疑。
然而,这种人从不主动伤害别人,甚至经常积极做好事,帮助他人,就像《心》里的那个富家少爷。
还有一种人,看到的事物总是简单、善良的,但也许没有太多的能力和余裕去帮助别人,甚至自保都常有困难,就像故事里的K。
这两种人中,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显然夏目漱石认为前一种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好人,但在一般的人看来,答案也许不是那么明显。
无论如何,《心》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点出了人心的复杂,无法用简单的对和错、黑和白来加以区分和界定,好人不一定总做好事,做好事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做坏事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
也许是为了平衡《心》的简短,《青之文学》中添加了一段相映衬的故事,是从K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件,描述小姐积极主动地接近K,与其发生肌肤之情,并央求K带她逃离不自由的家庭。
最终因为富家少爷的介入,两人无法成功私奔,K遂在一念之间,选择自杀。
我个人认为这一段完全是不必要之举,观看之后,感觉如同莎士比亚在演绎完《马克白》后,主动要求加演一场从相反角度来看待的相同故事,结果上演的却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夏目漱石若是知道了,大概会在夜里从千元日钞中爬出复仇。
我以为她是一个莎乐美,可她不是,她比莎乐美更甚。
上半场华美到极致,浮世绘和爵士风,舞台感和戏剧化,夕阳里恬美的光影。
女人在镁光灯下翩翩起舞,伴着樱花下的头颅,一张张能面映出黑暗中的杀戮。
歌声那么动听,人心却如此可怕。
一颗颗头颅是她的玩偶,魔性的樱花引得他不可自拔,直至欲望的最深处。
在黑暗的迷宫中奔跑,癫狂的最终的高潮,一根线终于断了。
女人的死相凄惨可怕。
却不如说他杀死的是另一个自己。
一阵风吹来,埋葬了他的尸体,无休止的欲望又将卷土重来。
它不过是个故事而已,却负载了如此多的隐喻。
它成功地让我毛骨悚然(日本人果然是融合了极端的恐怖和凄艳,一个阴性的民族)。
它让我再也不会轻视故事的力量。
《跑吧,美乐斯》是《青之文学》的第四卷,小说作者为太宰治,动漫作者则是许裴刚。
《跑吧,美乐斯》是太宰治在以“人”的身份生活阶段写下的故事,也就是在婚后没多久写的,因此风格与《人间失格》截然不同,故事的主题是“等待与被等待”,故事的媒介是友谊,而故事的风格是明朗、充满希望的。
太宰治撰写《跑吧,美乐斯》的背后原因极为有趣。
当时太宰治和好友一同出游度假,无度的挥霍让太宰治用尽了身上的钱财,于是太宰治让朋友在旅馆中等待,自己则出发去找老师借钱。
朋友等啊等啊的,始终不见太宰治回来,过了几天后,朋友开始担心了,于是去到太宰治的老师家察看。
没想到太宰治不仅开不了口借钱,还和他的老师在下棋对弈。
于是朋友勃然大怒,太宰治为此向其解释,等待的人固然痛苦,被等待的人又何尝好受?
之后,太宰治就写下了《跑吧,美乐斯》这则短篇小说,来对比等待与被等待之人的心情。
《跑吧,美乐斯》的内容并无太多突出之处,比较特别的是其中所采用的手法。
《跑吧,美乐斯》的主角高田是一个剧作家,在15年前与好友约定一起到东京发展,但却遭到背弃,独自一人搭上火车来到东京。
15年过去后,高田几乎都已经将往事遗忘了,但一个剧本撰写的邀约,让他又重新忆起了这段往事。
这个邀约是请高田将希腊神话故事《Damon和Pythias》改编为剧本,这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Pythias为了赶赴与Damon的生死约定,不断地在路途中奔跑。
于是,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高田的心境不断在现实的等待,和虚拟的被等待之间游移。
书名《跑吧,美乐斯》取的就是Pythias的日文译名。
在《跑吧,美乐斯》中,高田原是一所高中的学生,和好友城岛都是戏剧的同好。
高田写剧本、城岛演出,两人合作无间。
城岛是一个才华洋溢的人,是一个注定要在聚光灯下散发热力的人。
一直以来,都是城岛在鼓励高田往作家的路途前进,也幸亏有城岛,高田才能坚持写作,并鼓起勇气将作品投出参赛、获得名次。
城岛的父亲是当地的富商,作为家中的独子,城岛的父亲坚决反对儿子往戏剧方向发展。
城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要求高田与自己一同离家,到东京开创未来。
对此,高田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能和最要好的朋友一同奔赴理想,即使是缺乏自信的高田也满负信心。
为了让高田能在约定的时间到达车站,城岛还将自己的怀表给了高田。
然而,城岛自己却没有信守承诺。
高田独自站在驶向未知世界的列车上,不停地从窗外张望黢黑的乡野。
当高田在疾驶的火车上,看到城岛独自站立在轨道边的身影时,仅有的希望都彻底崩解了,城岛不会来了。
悲愤的高田奋力地将怀表扔向窗外的城岛,就这样一人离开家乡。
Pythias与Damon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一次的谋反行动中,Pythias遭到了逮捕。
在被判处死刑后,Pythias请求国王给自己三天的时间,他想在死前回家乡为妹妹举办婚礼。
国王对这个要求自然是不同意。
于是Pythias提出建议,让好友Damon作为人质,如果不能在约定的时间内赶回,就将Damon处死。
对此,国王感到非常有趣,认为Pythias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必然会背弃约定,自行逃跑,然后将Damon牺牲掉。
为了让世人见识人性的丑陋,国王同意了Pythias的要求。
于是,Pythias辞别了代替自己受到监禁的Damon,一路奔跑回到家乡,并在为妹妹举办过婚礼后,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赶。
然而,由于道路漫长且崎岖,在马不停蹄地奔跑后,加上遭遇到河流的阻断、盗匪的袭击,Pythias耗尽气力地伏倒在地。
就在Pythias几乎放弃所有希望时,他想起了Damon对自己的信任,想起了两人的约定,于是全力地向宙斯请求。
面对Pythias的真诚,天神们也都受到了感动,于是清泉出现在Pythias身边,让他可以饮用,西沉的太阳悬浮天边,让Pythias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在日落前赶到。
终于在国王下令行刑的那一刻,Pythias及时出现了。
国王最后不仅没有杀害Damon,还赦免了Pythias。
当高田伏案疾书、写到Pythias如何承诺自己将及时赶回时,城岛请求他一同赴东京的景象跳然而出;当写到Damon将自己的项链挂上Pythias的脖子时,高田看到了城岛将怀表给了自己;当写到Pythias因为路途艰辛而不支倒地时,高田看到了自己独自站立火车上的身影;而当要下笔描写Pythias重新站起、继续赶路时,高田的手颤抖不已,无论如何无法继续写下去,因为他发现,在这十五年之间,自己的心里始终还在等着城岛的出现,而遭到背弃的痛苦,让他没有办法真心相信Pythias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赶赴死亡,以实现与Damon的约定。
就在此时,城岛的幻影出现了,一再催促着高田将故事完成。
对着这个幻影,高田满脸泪水地声声质问,为什么你没来?
当高田放弃完成剧本时,邮差寄来了一封信,这是城岛的妻子写来的。
信中说到城岛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目前状况比较危急,病榻上的丈夫最大的心愿是再见到高田一面。
在得知城岛的状况后,高田毫无犹豫的立即动身,马上就搭上了返乡的列车,出现在城岛的眼前。
见到高田后,城岛并未解释自己当时为何没有信守承诺,而是平静地要求高田将剧本完成。
高田终于将剧本完成了。
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是去到城岛的坟前上香。
在那里,城岛的妻子让年幼的儿子将一个被手帕包裹的物件交给高田。
是那只镜面被摔破的怀表!
城岛的妻子解释说,自己曾因为怀表已经损坏,而将之作为玩具拿给儿子玩,却引起了城岛的一通怒火。
当时城岛说,这怀表是高田的!
高田低头看着这只怀表,低声地说,是啊。
此刻,高田对于多年的等待落空早已释怀,取而代之的,是再也无人可以等待的悲哀。
<完> 相比于《人间失格》,《跑吧,美乐斯》的风格要明朗了许多,故事的主题也从内心的孤寂和痛苦,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因为故事结尾仍存有些许悲哀与失落,因此认为这则故事主调仍是太宰治固有的晦暗。
但总体来说,我感觉这篇文章像是太宰治在为自己失信于朋友而作的开脱。
文章中表述的是这样的几句话:我知道等人是件痛苦的事情,但你看,被人等的人心里其实一点也都不好受。
更重要的是,等人虽然痛苦,但比起再也无人可等来说,等人其实还算得上是件幸福的事情呢!
关于等待与被等待究竟何者较为痛苦这个命题,其实太宰治用迂回的方式模糊掉了其中最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何而等,以及为何被等。
如果是约会中的男女,苦等迟到者的等待者也许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但这样的焦虑还在轻微的限度中。
然而对于一个要奔赴一场影响自己未来的重要面试的人来说,迟到的应聘者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得失心压迫。
而在《跑吧,美乐斯》中,太宰治用两个平行但不对等的事件对比等待与被等待者的心境,其实是有些欠缺公平。
故事中的高田虽然被爽约了,但其实只要放下执着,打个电话问清事由便可。
但是对Pythias却没有这么简单,等待他的是一个会因为自己的迟到而失去性命的人,其中的心里挣扎要痛苦不止几万倍了。
因此,究竟是等待还是被等待更为痛苦些,在同一个事件中尚且取决于双方的关系、事件的重要性,更何况是分处于两个不同事件中的两个当事人。
以此作为对比并不非常恰当。
《跑吧,美乐斯》的动漫作家许裴刚是《网球王子》的作者。
《网球王子》是一部非常畅销的漫画,其中虽然是以网球这个少年运动为主题,但由于人物绘制得极为俊美亮眼,因此漫画的风格其实介于少年漫画与少女漫画之间。
也因此,《跑吧,美乐斯》的画面非常细致,人物也比前几卷都更为漂亮。
但缺点在于过于情绪化,人物动辄泪流满面、疯狂呐喊,有许多如同《将太的寿司》般的激情演绎。
从风格上来说,如果小畑健的《人间失格》是稳当真实、久保带人的《盛开的樱花树下》是冶艳幽默,许裴刚的《跑吧,美乐斯》就是夸张煽情。
最后两集还没看,看下来,倒是就《人间失格》最易懂,易懂但阴暗得让我都不愿意去想。
其他的几集看下来都多少需要想想。
我就来发挥我最引以为傲的脑补力强行解释一波。
先来说一下《跑吧,美乐斯》:这一篇的重点,我觉得全都在那句反复出现的话里:“等待的人和让人等待的人,哪一个更辛苦?
”舞台剧里,美乐斯的朋友等待,美乐斯被等待;现实中,主角等待,朋友被等待。
我姑且先认为主角和他基友之间是纯洁的友情。
先说基友为什么没来。
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不是什么没赶上火车,他就是不想去东京了。
背后的原因有可能跟老爸的身体有关,他要留下照顾家业?
然后主角自己走了。
多年来,一个在东京,一个在老家,谁也没给谁联系。
我觉得这期间主角没有联系基友,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对方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一直没有等到。
而另一方面,基友也知道主角在等,但是却无法去面对主角。
就这样一个等,一个被等,指的就不仅仅是火车站的那个晚上。
最后,美乐斯被等到了,主角也收到信回老家见到了朋友,等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但是这样总是说不通的,两个人到底为什么不能把事情解释清楚呢?
还有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主角被放鸽子,为什么自己上火车走了?
他为什么笃信是朋友爽约抛弃了他。
而不是由于一些意外没赶上呢?
即使是生气对方在这样的大事上迟到,也不该是火车上那种悲痛的反应吧,而且后来这件事给主角造成的阴影和痛苦,都显得非常奇怪。
所以想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也就是很多人看这篇的第一反应,这俩人就是有爱的……这样一来就全都说得通了。
两人去东京不仅是发展事业,而且是一种私奔。
主角知道对方的家庭状况,原本就有些不敢相信对方会和提出自己一起走,这时候对方果然爽约。
有一个细节:主角在车上,基友在站台上,那一个对视,主角可能就全都明白了,是自己被抛弃了。
而他接下来的多年一直在等着对方给他一个解释,但对方不愿意面对他,何况都结婚生子了,主角的位置就很尴尬了,所以一直也没有联系。
他知道自己在被等,却无法被等到,和等他的主角一样的煎熬。
所以结局当主角说出舞台剧的结局的时候,才会那么激动:美乐斯终于坚定地跑了回去,就像生病的朋友终于给主角写了信说要见面。
两个人都被等到了。
两个故事交融在一起。
所以说最后的结局虽然有点虐,但是治愈的。
主角最后体谅了对方,也尊重了对方留下来结婚生子的选择。
最后多说一句,原著我没看过,但单就动画来讲,说两个人是单纯的朋友,我觉得最基本的剧情都是解释不通的。
原因很简单:好朋友之间的关系不是那样子的,如果官方说这是单纯的好朋友,我就只能说这动画恶意卖腐用力过度了。
以其他几篇的质量,我相信不是这样的。
青之文学系列真是Made House最近推出的难得好作品,没想到把文学改编得如此水平高超。
这个系列中最喜欢《跑吧!
梅洛斯》,多亏了“作画之神”西田亚沙子,堪比剧场版的精美制作水准,光线制造效果尤其美轮美奂,许斐刚的人设也连带被美化了120%。
原作讲的是:梅洛斯想要回去參加妹妹的婚禮 但是由於被囚禁並判刑,無法回去 他的朋友塞里努迪斯想要幫助他 於是請求放梅洛斯回去一趟,並以自己當人質保證他會回來 國王答應了 不過如果他沒有準時回來,塞里努迪斯就會被處死 梅洛斯如願趕上妹妹的婚禮 但是在回來的途中遇到重重阻礙 眼看期限即將到來,梅洛斯為了不辜負友人的信任,拼了命跑回去 這就是奔跑吧,梅洛斯! 可以说太宰治的小说剧情很简单,但做成两话的动画却会碰上两个棘手难题。
其一就是太简单了,虽然很热血,但一根筋的奔跑剧情根本不足以发展支撑整个两话的时间。
编剧以剧中剧的形式岔开两条线,剧作家的故事和正在上演的《梅洛斯》 ,主题当然是友情和诺言,两线互相穿插,推进,大大充实了剧情。
当然更妙的是剧中剧的形式一箭双雕解决了原作上改编面临的另一条难题。
原作梅洛斯裸奔,文字描述是不会有有碍观瞻的问题,但TV动画的呈现,照实就会碰上尺度问题,回避又会指违背原作,怎么表现?
如何做才能既尽可能尊重原作又回避尺度问题?
把《梅洛斯》在置于现代舞台剧这个前提约束背景下,因为现代舞台剧是不会允许台上演员赤身裸体的,拿一块布裹住下身“表示”一下,巧妙地把动画的尺度限制转化成了舞台所施加的限制,此情景中观众是可以接受不“如实”表现的,不可谓不匠心独具。
但舞台剧回避了又怎能按原作结尾?
姑娘要向一丝不挂的勇者献上红袍的呀……我们看戏中戏中止的地方很有意思,原作梅洛斯在行刑前跑回刑场,暴君被感化,大团圆。
看过小说的人都会觉得这个HE的结局转得很生硬。
动画恰恰cut在梅洛斯跑回刑场的高潮时刻,以后剧情付之阙如。
以想象的空白回避掉了原作那个结局方式,感觉硬生生把一个喜剧变成一个悲剧,而且你也不能说它不遵守原作,而且同样回避了尺度问题,相形之下不得不承认这样更富有感染力。
又是一个一石二鸟的改编。
原作的结局是如此这般的:人群里也闻听到了哭泣的声音。
暴君迪奥尼斯在人群的背后注视着他们两人,随后静静地向他们走去,脸色赤红地说道“你们都实现了对方的期望。
你们战胜了我的心。
诚实决不是空虚的妄想。
怎么样啊?
能不能也让我成为你们的伙伴?
怎么样?
请听听我的愿望吧,我想成为你们的伙伴。
”突然群众之间欢声雷动。
“万岁!
国王万岁!
”其中有一个少女将鲜红的斗篷献给了梅洛斯。
梅洛斯有点不知所措。
朋友啊,你教给我如何体贴入微哟。
“梅洛斯,你可是一丝不挂哦,还是趁早把那个斗篷穿上吧。
这位可爱的姑娘,也是无法忍受让大家看到你的裸体呀。
”勇者此时也羞愧地满面赤红。
5
其它的不说,就夏目漱石的「こころ」这两集就和原著想表达的东西无法相比,从人内心的利己,矛盾与忏悔变成了类似言情剧的剧情。。。当然画风和一些细节描写挺不错,但表达的内涵太肤浅了
这华丽的帧数
《人间失格》比较精致
真的是改编嚛亲。看过原著的部分发现改动很大,没看过的也表示剧情不靠谱,哈哈。并且,改编的吐槽点真的好多Orz。嘛嘛~但是亮点也很多,制作也很精良。关键是这种较有「内涵」的作品真的是越多越好。嗯嗯~PS:喜欢「奔跑吧!梅洛斯」→_→
目前只看了心,感觉很抽象,和原著简直背道而驰
挺失望的
堺叔有爱,芥川有很多短篇适合改动画
水平参差不齐,老实说只有太宰的有点味道。
没看过原作 可能看着还行 但看过原作就感觉改编的太差了 唯一还行的大概是盛开在樱花林下吧 久保带人真不是我的菜……许斐刚怎么就画了一个故事啦 而且奔跑吧梅勒斯改的gay gay的……
hehehe
除《人间失格》中规中矩外改编全部失败,尤其是久保带人担当人设的三部。就算有出色的ED都不能挽回。
添油加醋不喜欢啊。。。。风格色调什么的跟读原著的心理感受差别蛮大,太弱化了把。。三岛还差不多,不是很太宰治的样子。。。关键是这蓬头垢面的。。。真的不帅好不好
不知所云,想说明什么?反映什么问题?
有能力一定为你写个长评。
改情节没什么,地狱变的情节改得上下矛盾就不对了
动画来表现国民文学还是弱了点
看到第6集。看不下去了……
看了两集,弃
没看完...实在不想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