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酒香》是一部又有温度又有情调又搞笑的片子。
讲述了兄妹三人,在父母离世后,如何突破重重阻碍,承袭家族酒庄的故事。
虽然情节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也一如开篇猜想,酒庄最后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兄妹情,父子情,爱情等情感交织其中,就变成一杯又感人又好笑,酸中带甜的佳酿了。
大儿子让,在听说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从澳洲赶回许久未回的家,见到久未谋面的弟弟妹妹,既有欣喜却似乎也心存芥蒂。
弟弟怪他当年母亲离世时都没有回来送葬。
在父亲的葬礼上,让告诉弟弟杰瑞米,母亲离世的时候也正是自己儿子出生的时候,留了电话留言,但是没有得到回信。
从葬礼上回到家,三个人开了一瓶爸爸酿的酒,像小时候一样,坐在一起聊天品酒,细细的品味其中酸涩。
接下来面临着难以负担的遗产税,以及兄妹三人的遗产分割问题,一时间一筹莫展。
心思细密的朱丽叶,在葡萄园里开着拖拉机,想起小时候爸爸耐心地教她开拖拉机的过往,在驾驶室里泪如雨下。
又到一年收割季,有太多事情需要兄妹共同商量着解决,哥哥让因为和爱人、儿子相距千里而不能回澳洲完成自己葡萄庄园事务的愁云不展,妹妹朱丽叶独自扛起酒庄重任决定大小事务操心着哥哥的境况,弟弟杰瑞米虽然看起来没心没肺但是在岳父的威严下时常心情抑郁。
每当面对困难或敌人,每个人都能站出来,做出关心和保护家人的事来。
通过影片了解到原来酿造葡萄酒有这么多讲究和工序,真想亲身去勃艮第感受一番。
葡萄的种植与呵护,采摘时的时点把握,对天气晴雨的判断,对葡萄去梗的比例,甚至是在木桶里脚踩葡萄的发酵程度等等,都似乎有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严谨,需要有与生俱来、耳濡目染的直觉。
凭借着从小爸爸的训练,朱丽叶虽为女孩,却有自己的判断,起初还有些犹疑,后来逐渐能够坚定直觉和判断,在酒庄中独当一面,捍卫家庭的权益和酒的品质。
每个人一开始都似一串葡萄,只是年份不同,受到的阳光雨露不同,自然会有其独有的气质与味道,但却更需要生活这位酿酒师来细细的酝酿,耐心的等待,最终去除多余的苦涩,保留合适的单宁。
大哥吉恩为了逃避责任与对父亲的爱的误解去闯荡天涯,去过很多新世界葡萄酒产地,最终留在了澳大利亚,但显然生活并不如意,与妻子的关系也很紧张。
朱丽叶是二姐,有着很好的酿酒天赋,却不擅管理,个人生活也很寡淡,有着倔强的天性。
小弟杰瑞米对于葡萄酒并无什么悟性,却娶了个富家女,岳父一心要他去学习管理他的产业,但他却无心于此。
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农家,漂泊十年的让因父亲病重回到家乡,在父亲去世后,与弟、妹一起支撑酒庄、度过难关的故事。
故事朴素,勃艮第地区葡萄园四季风光优美,三位手足在相处与争执中治疗各自心中的创伤,寻找出未来生活的路径。
让的创伤来自童年,来自父亲。
他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弟弟受伤,弟弟该做什么却没做的时候,挨训的都是他。
在父亲训他的时候,存在感很弱的母亲的一句话应该是天下所有有多于一个孩子的父母的警示:“他虽然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可是他还是孩子。
”当然也不是没有来自父亲的爱,那些共同评酒的时光,那些如何制酒评酒的家教。
可是爱是无法自动弥合伤口的,当那些伤口发展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就是他离开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家中,只有让有这样的伤痛。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父母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接收到的爱和受到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影片中的妹妹回忆中的父亲,就满是对她的宠爱。
影片中治愈这种伤口的方式是:兄妹间的相处,争执中敞开心扉,父亲留下的吐露心声的信。
心理学上来讲,无非就是直面创伤吧。
可是现实中,未必人人都有治愈童年创伤的幸运,或没有机会,或没有勇气,于是在创伤中度过磕磕绊绊的人生。
可怕的是,东方文化中的孩子,在父权的威重中长大,直到今天,社会整体也不肯直面问题,说从来如此,捂着伤口就当做没有伤口,于是一代传一代,度过千疮百孔的人生。
影片中还有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地方是弟弟的那对强势岳父母。
岳母总是来敲他们的房门,甚至在周日早上他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唤他们起床吃早餐。
岳父有大的庄园,总是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让的女友说得好:“有的人的性格,一生都是老板,总是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这样的人,就应该说F##K YOU.”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接触过无数这样的父母,他们大概永远不知道自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影片很大的真实性来自于它并非只展示浪漫的法兰西,而是更多地展示了那些辛劳的酿酒过程,以及并不总是美好的邻里关系,比如那个总是要占主人公家便宜的葡萄园主。
开头就是一条公路,一个公交站台,一个落寞归来的男人,确实一般,但风景美是真的,可能法国或欧洲根本不缺这类电影。
二哥离家多年,连母亲去世都没回来,大哥已经娶妻生子,小妹经营酒庄,三兄妹离散多年,因父亲去世又聚集到一起,因继承问题奔波了一阵。
阳光下,葡萄闪着绿光,刹那间抚平躁郁烦闷之情。
让(皮奥·马麦 Pio Marmaï 饰)、朱丽叶塔(安娜·吉拉多特 Ana Girardot 饰)和杰里米(弗朗索瓦·西维尔 François Civil 饰)是情同手足的三兄妹,成年之后,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让离开了故乡,前往澳大利亚成家立业,期间和父亲再无联系。
朱丽叶塔一直留守在父亲的身边,在马塞尔(让-马克·罗切特 Jean-Marc Rochette 饰)的帮助下经营酒庄。
年纪最小的杰里米迎娶了门当户对的酒庄千金,婚姻生活却充满了不得意。
父亲去世后,兄妹三人重新聚首,他们需要开始考虑酒庄的处置问题,如果继续经营酒庄,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到此为止的人生。
而卖掉酒庄,卖掉的除了三人的回忆外,还有父亲劳作了一生的心血。
©豆瓣
好喜欢 世代酿酒的人家 对葡萄植株 对采摘时日 对风土 对阳光日照 对天气风云 对葡萄果实和藤蔓的配比 对装瓶的时间…每一个决定 大的小的 加上漫长漫长的时间 酿出美妙complicated的液体 酒是酿酒者的表达 就像画家的画 诗人的诗 音乐家的吟唱 …酒里有个小宇宙 有大自然的一切 有酿酒师的 人情 事故 悲喜…所以酒 要看 要闻 要用舌尖咂摸 要用整个口腔消融 喝吧喝吧 要么越发清醒 要么沉醉不起~
父亲太唠叨而孩子又倔强,导致孩子叛逆离家的故事,家庭、兄妹两边兼顾不上,又无法割舍的故事,都不算离奇,也都没有涉及到太深的思想意义,但情感+酒庄文化,就象葡萄酒的酿制一样,神工鬼斧,电影《浓情酒乡》的整体效果完全是1+1远远大于2,远远超过一般的情感片或酒庄文化片。
我在意大利曾两次参观葡萄酒庄,一次是在贝鲁贾学习时跟旅游团去的,在比萨市边上的一个庄园,属于游比萨的一个项目,走马观花式的,没有多大的体会。
第二次是在罗马学习时,意大利同学带我们到他托斯卡纳老家,在他老家酒庄住了两天。
知道了许多关于种葡萄和酿酒的知识,首先种葡萄就有许多讲究,因为不是直接食用,是酿酒用的,酸甜度要合适,酿制时不仅用一种葡萄,还要掺一些其他品种的葡萄,甚至还有一些果子。
春天剪枝、打药;秋天收过葡萄、开始酿酒之后,要淘汰老树补种新树;冬天寒潮来了,还要在地里整夜烧火,以免果树冻死。
很辛苦的,同学哥哥一家在酒庄经营,也跟电影里那一家子一样,天生就有一肚子酒文化。
在他们家古色古香的酒窖里藏着各个年份的酒,在他们的引导下,还真能味着各种香气,各种年份的气候差异。
再加上他哥哥讲的这些年来他们一大家子的故事,我懂了酒庄人生就是勤劳,就是坚持,就是甘为孤独,就是匠心般的追求。
现代化大生产,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现代化流水操作,对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葡萄酒庄园冲击很大。
上帝也很会分工,欧洲做手工,做高档酒,美洲、澳洲大众化,这是同学哥哥跟我们说的。
这些年来我的品酒经验,我感到酿酒受制约的因素太多太多,上帝是有分工,但哪个酒庄都有好酒,上帝还是公道的。
温情的电影,情感细腻,兄妹三个有各自的烦恼,也共同面对着父亲留下的庄园,互相理解、信任和帮扶~有关葡萄庄园和酿酒的部分很令人开眼,好想尝尝那些酒……音乐和很多其他法国电影一样,很打动人。
有很多有趣的情节,比如:妹妹和收割工发生争吵,怀疑自己做不好老板,酿不好酒。
哥哥问他“喜不喜欢葡萄酒?
”“喜欢。
”“那就去酿啊!
”妹妹一边说着哥哥很傻,一边被逗笑了。
看,有时候看似复杂的问题,答案是很简单的。
在数字化生产的今天,胶片对电影产量的限制不再成为问题,每年全球生产的电影数量都在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
虽然海量影片的质量多有参差不齐,但是泥沙俱下中,也必然会有不少遗珠被影迷忽略,更何况许多国外佳片难以大银幕之姿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影海拾珠,从全球大量新片佳作中淘金,将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北影节的观众,是我们设置“环球视野”单元的初衷所在。
今年的“环球视野”单元同样为准备了题材丰富、“一旦错过就不在”的好片供您选择。
喜剧女王,Funny Cow,2017 喜欢英剧的观众对亚德里安·谢尔高德(Adrian Shergold)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他执导的三部《癫狂之旅》不同于《唐顿庄园》的英式优雅和贵族范儿,而是充斥着英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子疯狂劲儿(严格意义上讲,幽雅的英国人也是维京海盗的后裔),把英式幽默玩出了花。
在本届北影节展出的《喜剧女王》(Funny Cow,2017),虽然还是他拿手的英国式幽默,但里面却又多了一点儿独属于女性的坚强与温情脉脉。
女主角在英格兰北部充满性别歧视的俱乐部里逗笑别人,自己却有一个暴力的丈夫,过着不如意的生活,笑容的背后满是不为人知的伤痛……能够将一个女性题材的故事拿捏得如此恰到好处,对于一个男导演来说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天际行者,The Age of Pioneers,2017 《天际行者》(The Age of Pioneers,2017)——俄罗斯拍摄的太空题材电影。
光是“俄罗斯”和“太空”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二十世纪中期,那个大国进行“太空战”的年代。
《天际行者》的故事背景就设立在美苏先后准备向太空发射载人飞船的1965年。
导演塞德里克·克拉皮斯以法国南部的乡村美景和酿酒为主题,从大儿子的逃离到寻找自我后的家庭回归,从亲情的破碎到修复,从酒庄即将解体到保留,内核丰满,酒香飘飘。
克拉皮斯采用了与日本家庭片相似的风格,委婉而淡雅,配以动人的音乐,有着独特的法国风情。
而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乡村特有的情怀中,达到了人与人的和解,这已然成了法国影片的标志部分。
有几个镜头很棒,特别喜欢法国乡村电影。(资料馆
勃垦第葡萄酒庄里一年四季的风土人情还是很好看的,里面的妹子也都很养眼,但关于家庭啊人生啊和解啊故乡啊这些感情则一点儿都没打动我。
看到最后就觉得其实是否卖掉双亲在世时打拼出的酒庄产业对兄妹三人并不是必须要做的选择,最终还是回归了与过去与自己和解的主题。另外不提制作熟肉版本的字幕组和机翻差不多的水平了毕竟也是为爱发电,豆瓣简介能不能正常点?情如手足什么东西,本来就是亲生兄妹啊
好看!!最大的驚喜是看到了Cracks 裏面的María Valverde... 好美啊好美啊好美啊。女主也很耐看,但是站在María 旁邊就路人了⋯⋯
家就是无法割舍的深爱。美丽的法国乡村,葡萄酒庄园,还有比这更好的旅游宣传片么。
渐入佳境的片子,温情小品,风景如画。父亲的去世,让久居国外的大哥回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弟弟妹妹,共同拥有的遗产以及沉重的遗产税,一段时期的共同劳作也让兄妹三人重新认识了父亲留下的遗产,并最终作出了最妥善的处理方式。
像美好的一年的罗素克劳,回去熟悉又陌生的酒庄,重新认识自己。大哥不在想着卖掉属于兄妹三人的酒庄。
看的法语无字幕版本,想死。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姿态不会相同,脚步也就不会相同。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对与错,看法和选择不同,道路也就不同。时间的齿轮在转动,生活只会迈步向前,选择了,就让时间去给你答案。
飞机上看的~ 剧情一般 但很细腻~ flashback挺不错的,男主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自己的拥抱 Alicia好美
从云中漫步到杯酒人生,和葡萄酒有关的电影总是这么吸引人。看完更后悔SIFF放弃了这一场,这个比奥兰多好看(>﹏<)
一部以葡萄酒作为载体的温情家庭剧.不知道为什么Jean能做到这么绝情,因为父母把弟弟妹妹犯的错怪在他身上还有自己想逃离就可以四年不回家,甚至没有电话,对我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应该也是无法原谅的。因为看过在勃艮第的一年,所以对勃艮第地区的红酒酿造过程有着大致的了解,庄园雇人摘葡萄要提供食宿,结束的时候大家要在葡萄园开心的玩,最后庄园还要开party请大家喝酒吃美食,确实非常让人羡慕哈哈哈hh.(但是踩葡萄的部分好像不是光脚啊哈哈哈?最后算是庄园把家人凝聚在一起,庄园也保住了,皆大欢喜的结局~Anna和François竟然从某处某人的情侣演成了姐弟还是挺出戏的_
打卡 François Civil。
勃艮第的葡萄园风光片,视野比《美好的一年》更宽阔,葡萄园的故事总是可以表现得那么温情满满,特别还是三兄妹互相扶持守住父亲遗产的细节。
SIFF 不需要动什么脑子,跟着法国贵族农民喝葡萄酒就挺开心的电影
B-,摄影和配乐都很优美,只是剧本对于人物和情感的塑造还是缺乏了层次和创造力,略微有点乏味。一直很喜欢这种于小事中体现人生哲理的影片,就像是给灰色的生活照进了一束光,改变已经悄无声息的发生了。酒不醉人人自醉,情不困人人自困,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我以为是讲酒的制作,结果踏马的在讲兄弟姐妹情?
温情的家庭电影,在电影院配酒配cheese的好伙伴!感觉如果不是有一部分的剧情涉及到了土澳,应该不太可能这么早就可以看到。三兄妹的互动竟然还看出来一点点This Is Us的影子,哥哥弟弟的颜都可以吃~但是情感转折很生硬,妹妹的角色设计有点烂,不是在影展看的话应该不会感觉那么好。
兄弟姐妹之间感情的细节很真实完成度很高,但始终感觉有些做作
4.28总结会上看,磨磨唧唧一直没标。以法国酒乡勃艮第为背景的家庭亲情题材。整个氛围特别适合moma的午后,也大抵适合当时的心情吧。可以看到法国酒村的酿酒过程,很新奇。在亲情和故乡之中得到对过去的自我和解,从来都是非常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