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解读》的第一节课布置的电影。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嘻哈的了解很片面,觉得只是节奏较快比较押韵的说唱而已。
看完电影后感觉在印度这个阶级观念严重的地方嘻哈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解放。
他们拿电影当武器,用电影去揭示印度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只可惜电影为了营造“临时乌托邦”大部分的结局都是美满的,现实中却并不如此。
电影中的男主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虽然他和青梅竹马的女友一直走到了最后,但在这过程中,他也曾经被新鲜的人新鲜的事物吸引过。
他是被动者,而她的女朋友是反叛者、抗争者,那个带着男主写歌出MV的女生亦是如此。
电影也通过空间来构建出了这种关系存在:男女主打电话的时候男主坐在台阶下面,他对于女主一直都是仰望的状态。
社会问题还有待解决,期待更多作为武器的电影出现,更期待这些问题可以彻底解除。
这个译名真的好糟糕啊。
这部电影让我最喜欢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
女主女主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穆斯林家庭。
和家长在一起时总是带着头巾,离开父母后几乎看不到她戴头巾,电影并没有刻意表现女主摘头巾,看完电影后我才发觉,这点处理得很自然、高级。
头巾只是女主暂时对父母的妥协,因为她还没有力量完全反抗父母,头巾裹不住她的头发,更裹不住她的心。
她勇敢、聪明、目标清晰。
当她得知有别的女人觊觎她男友时,立刻下车,直接杀到那个女孩的工作地点宣誓主权,一言不合直接大打出手,实在是太勇了!
男主批评她不应该动手,她表明自己的立场后哄男主,男主让她对他发誓,以后不会动手了,女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会死的。
”这是个立场坚定的姑娘,哪怕在最爱的男友面前,也不愿哄他而随口答应他。
她将她的平板送给了男主,因为和男主约会,回家迟了,她故作慌张地说她将平板扔人力车上了,因为找平板才回家的,装着很抱歉地对爸爸说抱歉,又说自己整个专题在里面。
爸爸也非常好脾气的一点没责怪女主,轻描淡写地说:“我再给你买一个。
”(插一句:女主爸爸真的算得上好爸爸了。
)当男主第一次当众说唱,并获得榜样的赞赏时,他开心的去找女主。
并有了如下的对话。
这让我看到了女主的智慧、勇敢。
后来,当她知道女主合作人是个女生时,她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对男主说:“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这不是气话,她支持他去逐梦,后来,男主想去参加比赛,家人都不支持他,他为此丢了在家人看起来稳定、体面的工作,但是女主却说
这样的女人让我觉得很强大,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爱人的支持,她真的是个很通透的人。
当她被家人发现和男主的恋情后,被带去相亲、被不允许上学,她哭着求她爸爸,爸爸心软同意但要求先结婚,女主立刻答应。
后来男主知道后,她却自信地说
原来,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中,这样聪明、勇敢、强大的女人怎能不让人喜欢。
男主男主在说唱山很有天赋,当然也勇敢逐梦了。
其实男主的内心非常地强大,女主爱他时因为她可以在他面前做真实的自己,男主爱这个火爆又聪明的女人,当女主表示她以后能负担他们生活时,他并没有什么自尊心受损的样子,而是欣赏地、充满爱意地看着女主。
男主肉体出轨,女主表示她也要和别人睡时
男主笑着说:“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女主爱他的原因。
男主父亲他是一个差劲的父亲,但他有句话很打动我
他是个可怜的人,他能给自己孩子的只有这么多了,因为他也只有这么多。
夏尔夏尔是男主的精神榜样,是他给他鼓励,他自己的原生家庭非常糟糕,却成长成一位善良、包容、自信的人,从未嫉妒过男主的天赋。
莫因这个“坏”朋友,他偷车,甚至利用小孩子贩毒,被男主发现后理直气壮、凶神恶煞地说,如果不是他,这些小孩都要饿死。
但就是这样的人,被警察发现偷车时,却是这样的。
还让男主照顾那些孩子,别让他们饿肚子。
如果有得选,谁愿意这样活着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印度社会中赤裸裸的各种禁锢,压抑地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们不应该站在别人的痛苦上暗自庆幸:“好在中国不像这样。
”中国有中国的问题,并不比印度来得好,毕竟他们创作比我们自由,他们还可以表达,还可以发声,还能产出有影响的电影。
电影中对女主形象的塑造也比现在的国产影视来得优秀。
我爱电影里这些可爱的人物。
如果你在失意的时候最好别看,这部作品把穷描写很细致,破财的贫民区,有钱人的白眼,心中伟大的梦想,如果你失意你会看了掉眼泪。
可是靠的带他入门的朋友不离不散的女友,几首歌,舍命偷车的朋友,转眼富家翁,瞬间高楼平地起,所以当失意的时候看了心情也会瞬间不好了,其实每个人差的都是这样的机会,和别人帮助!
总体来说电影很好,说出人间酸甜苦辣,最近几年印度电影越发的好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编剧和导演艺术手法飞一样的提升,还有合适歌舞时间点,直接把自己提到荷兰这种境界,虽然我是无冕之王,但是白斩鸡们喊爸爸吧!
1.印度还是处于《家春秋》的年代, 突破夫权父权是永恒主题。
2.男主是msl,这是印度教印度的政治正确?3.男主戏份应该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小鲜肉,但男猪脚面相显老,有些出戏。
4.男二撞脸nba艾弗森,男猪基友撞脸弗兰兰,讨巧?5.全程无字幕,听不懂印地语,但感觉女猪就一母夜叉,动不动酒瓶往情敌头上招呼。
6.男女之间亲亲小嘴,之后友好地拥抱起来,真是单独美好的爱情啊7.6到7分作品吧,如果国内引进,片名都想好了,《咖喱男孩》。
这部电影看完我人都麻了一句话总结:剧情设置稀烂,演员演技白给,人物三观炸裂演员演技不细说了,也就大概等于颜值降低90%的国内小鲜肉水平吧。
就结合主线剧情说说人物三观的问题主角打小就喜欢黑怕,大学的时候遇上一个rapper夏尔来学校演出。
夏尔鼓励主角上台演唱,有了领路人,主角终于走进了专业黑怕的圈子,到这里完全没毛病但是!
但是!
主角进圈之后都干啥了?
列举几个活动项目:1.飙车2.到处涂鸦3.一夜情车震(并因此和多年感情的女友分手)再看看他怎么维持生活的:1.伙同混混偷车(用这个钱租房解决了妈妈和弟弟的居住问题,并非常自豪)2.去商店行窃最后,主角成功逆袭的机遇哪来的1.一 夜 情 对 象是美国(还是英国)的专业音乐人,出钱出人给他做音乐2.在 商 店 偷 东 西的时候看到说唱比赛的招募广告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真的满脑子问号就这??
整部电影宣扬的说唱文化??
就这???
我很喜欢的rapper姜云升有一句词:“叫你学习hiphop文化,没叫你变成黑人”主角偏不。
因为穷,所以我可以偷车,去商店偷衣服,这都是为了搞音乐嘛另外,音乐人的一夜情能叫一夜情吗?
志同道合的人肯定会互相吸引的嘛………不好意思,我先吐为敬。
建议导演看一下B站的《说唱新世代》学习一下,黑怕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书院来信》对戒网瘾学校的刻骨揭露是《雨夜惊魂》对校园暴力的真实反映是《一块胶布》对自由表达的大声呼喊是《芸芸众生》对众生皆苦的贴切刻画一个真正的rapper,是要用歌词洞察社会的阴暗面,是要“以下范上”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印度的种姓制度值不值得关注?
底层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解决了吗?
啥都没有。
看看主角的所作所为……但凡干了点阳间的事,也不至于把我恶心得这么惨为了避免对观众的误导,我觉得本片不应该叫《印度有嘻哈》,改名为《印度有刑法》可能更合适一点
大家对于嘻哈说唱影片的认识,或许和飞鱼一样,基本是从美国说唱歌手Eminem主演的《八英里》开始,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非常喜爱说唱的白人少年的成长片段。
男主角父母早年离异,他凭借在汽车厂的低廉薪水勉强度日。
对于自己喜爱的说唱,那时还是由黑人统领的领域,身为白人的他经常会受到歧视,尽管他也很有实力,但每次上台表演,还是会因为性格中的怯懦而卡壳。
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既要面对外在的压力,还要面对自身的问题,双重挤压中为了生存,也为了忠于自己的梦想,男主角毅然选择去挑战,不向各种难题低头,最后重塑自我,赢得说唱界的认可,人生也走向成功。
影片一经上映,便在说唱界和好莱坞同时引起轰动。
同样的,这一类型能在风格多变的电影领域获得如此高的褒奖,也让影评人对该影片的价值刮目相看,撇开对青少年的正向引导,就是在电影类型的拓展方面,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八英里》之后,到现在也鲜有能与其齐名之作。
说了这么多,其实飞鱼就想和大家说说,一部来自印度的嘻哈说唱影片:《印度有嘻哈》。
也建议大家能够将两部影片比较着来观赏,正因为有对比,才能发现精华,也通过对比,去更加深入的理解嘻哈说唱文化。
如果印度影片看得多了,对影片中一下子拉一段歌舞推进剧情的模式就不会感到陌生,这似乎能给这部影片的载歌载舞找到理所当然的表达出口,但是,这部有关于嘻哈音乐的影片并没有延续以往歌舞表达的模式,走得却很“正经”。
怎么理解“正经”呢?
它摆脱了印度片一贯有的歌舞模式,选择我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只在比赛或演出部分有唱跳形式,而歌曲都以嘻哈为主,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印度有嘻哈》说的是一个生活在贫民区里低种姓的男孩,父母关系不和,父亲另娶新欢,但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深受奴性思想支配的父亲只希望他同自己一样,做一个被他人招来喝去的仆人,但对于拥有嘻哈梦想的他来说,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酷爱嘻哈,期望为梦想工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赢得为嘻哈偶像在演唱会上做开场的机会。
《八英里》和《印度有嘻哈》说的都是嘻哈音乐,但为什么都要从描写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入手,由底层人们发出对嘻哈的热衷呢?
因为,嘻哈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社区,出于对当时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歧视、不公等问题的不满,而选择发泄情绪的一类方式,概括起来有:说唱、DJ、涂鸦艺术和街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大众认可接受,现在的嘻哈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是它的题材层面,嘻哈是属于底层人民的文化,真正关注的是作者真实经历的喜怒哀乐。
第二是它的表现层面,嘻哈的表现力突出直率、感性和一种被压抑了的力度,这是同下层人民生活当中时常经历的矛盾、紧张和反抗的心理联系在一块。
第三是它的信仰层面,嘻哈文化对公平、对自由的追求,对生活本真的关注,对人,特别是属于生活中的普通人的敬重是革命性的。
所以,从底层人民角度入手,与嘻哈文化的底蕴是相互契合的,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味。
与《八英里》相比,《印度有嘻哈》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呢?
导演不遗余力的将印度贫民区的生活展现在镜头前,同时,还将困扰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的问题作为素材来源,比如种姓、等级、男尊女卑、一夫多妻、青少年犯罪等等,让观众透过镜头了解到当下印度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说唱歌曲仍然有着浓郁的咖喱味,但不可否定,嘻哈的精神就是普罗大众,没有人说嘻哈音乐该是某一个固定的模样,那么印度的嘻哈音乐有他自己的特点,也不会是什么问题。
在歌曲的创作上,与故事主体贴合度很高,用音乐的形式将人物和事件紧密融合,并不断推进人物成长的过程。
《印度有嘻哈》没有《八英里》所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但电影取材自真实案例,也让我们又一次见证,嘻哈的精神是可以改变人的认识,甚至是一生。
电影后的世界里,嘻哈还在缔造奇迹,让飞鱼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第一个压迫:男主角和父亲、母亲、奶奶、年轻的继母同住在一起。
复杂的关系和父权社会的传统思想交叉在一起,男主角和母亲的离开仅仅是时间问题。
第二个压迫:男主角的朋友从事着盗车变卖的犯罪行为,以此为耻的他却为了生活不得已与朋友合作,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个压迫:和男主角青梅竹马的女主角家境优渥且脾气暴躁。
由于贫富差距的原因,女主角只得瞒着家里偷偷约会。
而醋坛子的她也偶尔会给男主角带来麻烦。
音乐和励志的化合物,就是情绪。
印度的这部片子基本摒弃了传统的配咖喱歌舞的宝莱坞模式,植入嘻哈那种比较燃,比较酷,比较节奏带感的风格。
当然,从此片中更多解读出的是文化的冲突,也反映出了印度电影仍在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卑心态下的所谓现实主义题材。
这种题材将自身文化的不堪和国家的腐朽过度渲染,还是有点取悦西方的感觉。
我去过印度,的确是富人区毗邻贫民窟的发展中国家。
和我们国家过去一段时期一样,印度对社会中层底层的很多艺术表达容易过度自贬或过度自大,同时也是在易极端化的矛盾中,不断寻求着一种较为客观的文化表达。
影片中的印地语说唱,除了加音乐的,对于外语人群其实是有很大隔阂的,说白了就是听不出好。
在音乐hippop中,我仿佛听到了周杰伦,华晨宇等中国音乐人的影子,可见还是很国际化的。
实际上,仔细听,还是可以听出些许印度曲风下的嘻哈风,特别是片尾的那首,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应表达出的味道,那就是文化在平等姿态中的相互融合。
剧情中杂糅了太多感情冲突,爱情,亲情,友情,而对于每一种情感和人物,影片都在现实主义面前又努力正面表达,这是比较成熟的艺术表现。
比如友情中的黑道朋友,迫于现实生计的贩毒,却也有着道义;又如爱情中,现实中屈从于印度家庭和婚姻中对于女性的种种禁锢的女友,但也表达出其西化的自由内核,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直率和冲动,与忍受男尊女卑思想的传统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亲情中,我觉得还是有些遗憾的,就是父子之间最后的对话,这段是父亲的演技爆发,如果片尾是残酷现实再加亲情间相互理解包容的结局,本人觉得会很完美,如果是成功的结局,我觉得会很low,当然,本片并没有给予明确,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结局,也是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吧。
对于励志,这部电影的起承转合其实还是相对平淡的,除了表面化的父亲的反对,老板的无情,女友的误会,缺钱的尴尬,其实并没太过残酷的打击,而现实中,真正的打击是来自于天然“不能选”、后天“选太早”以及“选太迟”的绝望,人们通常管这种打击起名叫,“命运”……站在成功舞台的人,一般看不到那些远优于已、远拼于已却只能隔空祈望的其他人。
现实主义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无奈,这种面对命运的无力感。
回归到文化的探讨,西方文化无非是近现代的成功者,那些西方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一种优越感,很多看似博爱的行为中,骨子里也是刻着一种俯视的态度。
而其他文化在冲突中也不约而同的产生各种反思,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但不可否认一点,能存活到今的文化,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命运摧残的,都是有其黄金内核的具有跟强生命力的思想体系,都是无数智者、勇者、尚者的思想继承。
文化在交融中会更加耀眼,但无需嘲笑前人和旁人。
如果hippop中只能表达出叛逆和自信,那只是年轻一代宣泄情绪的形式而已。
而已……但我相信,它不是!
讲道理印度话听不太习惯,没有中文的押韵感,也不像欧美那么嗨,可能还是有点语言代购,但是总体音乐还是挺带感的。
另外,讲道理中途男主明明就是出轨了嘛……什么友情亲亲嘴……不过女二还挺好看的,越看越耐看那种,没想到是印度人?
看着像欧美的。
男主这种真是凤凰男,有关系的都是高种姓富家女,主角光环啊,现实也是这样吗?
感觉电影质量比评分要再高一些。
庆幸没有因为过于通俗的电影名而放弃了观影。
有人说电影情节老套,这应该就不是一部要以情节取胜的电影。
它胜在细节和立意。
特别喜欢电影中微妙不张扬的细节(比如男主的父母看着很年轻,应该是传统的早婚)。
导演不会因为某个精彩的情节,而特意放大这个片段引起观众注意。
美好的片段一闪而过,反倒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说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点。
电影开头,穆斯林背景的男主父亲迎娶第二任妻子时,在贫民窟狭窄的街道上,是传统热闹的印度婚礼。
男主略带鄙夷的置身事外,戴上耳机,顿时前卫的嘻哈替代了传统音乐,成为这场印度婚礼的背景乐。
随后他父亲摘下他耳机,传统音乐再次成为背景乐,他再次戴上耳机。
就这样嘻哈与传统音乐交替着在这场婚礼上。
导演用平实又独特的镜头,述说着印度年轻人对传统的反抗,带着鄙夷,又有无奈。
男主为一家富人开车。
一次聚会后他去接富人家的女儿。
年轻的女孩哭泣着坐进车里。
一路上,他望着后视镜中哭泣的女孩,想安慰,但又畏怯。
因为他知道,女孩能在他面前这么肆无忌惮的哭泣,很可能是因为她根本无视他这样下层人的存在。
而他的安慰,会打破他们无比遥远的距离。
这是上层阶级的人不允许的。
但在密闭空间内的两个独立的个体,他又本能的想帮助她。
最终,他一句或都没说。
男主与女友吵架,不接她电话。
女友相亲时遇到男主好友,威胁男主朋友如果男主再不来找她,她就嫁给男主朋友。
结果男主好友一脸恐惧的去找男主。
我本以为是好友怕男主知道好友和他女友相亲的事情,结果好友说:你快点去找她,要不然这疯女人真成了我老婆,我一辈子都完蛋了(大概这意思)。
哈哈哈。
另外,在真实展现印度底层生活的同时,导演对突破现状的希望,都放在了人物设定上。
男主和女友的人设,就颠覆了传统上穆斯林男女的权利关系。
男主是有些害羞腼腆,缺乏自信的。
而他的穆斯林女友就厉害了,霸道野蛮又直接,一言不合就拿起啤酒瓶砸人,还超有事业心(甚至心里排位的时候把事业放在男主前面)。
两人吵架后和好的时候,女友最后还说了句,(你喜欢嘻哈)你想做什么都行,我会当外科医生(养你)。
哈哈哈。
做为穆斯林,他们对性也持极为开放态度。
男主居然与其他人发生一夜情,居然又被女友轻易原谅。
而男主好像对女友要和其他人上床的言论也持开放态度。
半路杀出来的Sky更是个活跃的社会运动者,深夜开车涂鸦的一块块广告牌,都是她想要推倒的不平等。
然而,他们依旧逃不开社会和家庭(父母)的束缚。
男女主只能在公交车上小心翼翼的约会。
女友依旧被父母胁迫去相亲。
包括男主女友母亲,在家是风生水起的霸道女人,在为女儿相亲时说“你该为你还能去相亲感到幸运,我当初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就进入婚姻了)”。
而印度社会的代沟,比中国还深哪。
男主的那个嘻哈好友,平时看似洒脱自由,一次男主到他家,看到的是他不得不时时面对他父亲的嘲笑与辱骂,是他在家庭中的处处受限又无法摆脱的困境。
年轻人深陷理想与父母/社会现状的矛盾之中,我看到的是无力的顿重感。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在处处受限的贫穷之下,譬如男主的母亲在遭受了丈夫娶了第二个妻子、排挤、家暴等,最终男主和母亲(好像还有个弟弟)被迫离家。
他们几乎身无分文,得不到外界的帮助。
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男主只得在朋友的“教唆”下靠偷车获取足够收入。
安稳生活中的你我,不会做出如此违法犯罪的事情,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违法需要承担的代价?
我知道如果我违法,我可能需要付出罚金、失去工作、甚至社会地位。
而如果当你一无所有又孤立无助,为了家人和生存,你会去偷车吗?
P.S. 早些年看印度电影,印象中屏幕上看到总是住着豪宅、开名车、时不时飞伦敦的印度上层生活(而且每个人都无比的白)。
那或许是印度人逃离现实的方式。
而近些年的很多电影镜头一转,对准了那些肮脏的街道、狭窄简陋的住宅、露宿街头的女人孩子,印度电影确实让我惊喜不小。
P.P.S 这是第一次在印度电影中看到接吻!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大惊小怪。
哈哈。
影19351:为了表现阶层和感情,插入了司机和出轨两段有些强为之。男主进阶之路似乎太过顺利,有伯乐有帮助没多久就冠军。
比较套路但不影响很耐看
很老套的剧情,同质化的主题表达。并且嘻哈这个事是真的没有讲好。中段就是渣男的故事。
电影通过音乐突破命运的枷锁...但现实是残酷的,童话是美丽的。
文体类的电影,总包裹着梦想,阶层,个人价值,父权,世俗,主角通过奋斗获得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成功,夹杂些爱情婚姻的碎屑。又如同电影本身,这类题材自己也被限制住了。
没看过中国的rap,倒先看了个印度rap电影
剧情老套而且很浅。音乐不错。
不像宝莱坞的宝莱坞,运镜和色彩都在强调真实性
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一个是不能说什么,另一个是说了也没卵用。愿在一百年内能解决穷人被温柔对待这件事。
啥玩意
咖喱味贫民窟八英里,八英里故事太简单但气质冷峻,这个则是太多没必要的卖惨剧情
【已收录[青梅竹马]片单】向命运抗争的人总是令人动容,贫民窟的百万歌手。还有最猛的青梅女友(而且是我喜爱的Alia Bhatt)之一,虽然是音乐片,里面偷偷摸摸这对CP很有趣
宝莱坞出品又一部五星好电影,有爱情有亲情有励志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画面和音乐极佳
又是一部好电影...烂仔成长记比较好。
全世界的嘻哈青年走的都是一个路子,但关键是看谁的愤怒更能打动本土观众的心。印度都可以嘻哈了,但中国就是不行……所以,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命吧。
温吞水。
又一个打鸡血的屌丝逆袭故事
导师不如学员
女导演拍得很大气,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贫民窟的嘻哈歌手,依然是套路化的逐梦故事。
女主角好看啊,但说实话有些说唱场景感觉好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