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5 其实看完重生有好几天了,感觉慢慢就没有了,不打算再写什么了的,但是想想,每看完一部电影都要写些什么的习惯,所以,还是动手了。
记得好象在空间说过这个电影,因为环球影视有过这个的简介,对于结尾一直耿耿于怀,所以,这次看到有下载就马上下下来看了。
其实想说,导演很矛盾吧,我没注意导演是谁,也不知道曾经导演过什么东西,但是感觉这个戏,也许在他刚拿到剧本或者刚去策划这个剧本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矛盾的,矛盾着这个戏要表达一些什么。
我看的结果是,我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想说明什么,导演一直在矛盾矛盾矛盾,不知道该怎么结局才好,如果真搞成转世的话,会是什么样?
如果写的比较现实会怎么样?
什么才是我心里所想?
会不会对票房有什么影响?
影片一开始,尼可的丈夫在一个公园里跑步,周围是雪白的景色,然后,他需要从一座小桥下面跑过去,桥下好黑,只露出桥那边一点点的光线,当他一点点跑进黑暗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他就被这黑暗吞没不再出来?
结果没有,他继续跑过去,导演选择他再跑回来经过这里的时候让他被吞没……我是看完这个电影的简介之后才看的翻译风波,对这个电影里里尼可的短发造型觉得惊艳,完全不是她平时的形象,很俏丽、可爱。
也许是为了让人觉得她被一个小男生爱上这样的情节更能让人接受吧。
说下电影情节,尼可丈夫死去十年之后,正当尼可要第二次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一个和她丈夫同名叫肖恩的十岁男孩子出现,他声称是肖恩的转世,要尼可不要出嫁。
一家人惶恐,进而不信,然后,试图要拆穿男孩子的谎言,然而,在这一切进行中时,因为男孩精准的回忆,与年龄不称的成熟,尼可仿佛又找到了当初的爱人……然而,谎言被肖恩的情人拆穿,男孩子心中完美的爱情美梦破灭,他不再愿意扮演这个不完美的肖恩……想说的是,电影的亮点不是尼可,而是这个真的跟成年人附体一样的小孩子,当他在黑暗中,眼神镇定没有一丝犹豫的射过去的时候,根本没办法让人怀疑。
败笔是导演,因为无时无处不在体现他的矛盾,他拍片子的时候,一定还没想清楚,自己要拍一个什么样的片子……
Nicole Kidman的《Birth》,中文译名应该是《重生》。
这种挑战伦理道德的擦边球,不是每个导演都能玩好的游戏。
其实人性本多面,人人都暗藏着对于禁忌的好奇和渴望,只是面对责任这个结果,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沉默。
《Birth》中描绘的情节算是一种大胆的突破。
在一个10岁男孩的面前,为丈夫守寡10年的安娜内心防线完全崩溃。
面对男孩的痴心和精致描述,安娜完完全全的相信了男孩就是她失去10年丈夫的转世重生。
于是她不顾家人的怀疑和反对,也忽略了迫在眉睫的婚礼,绝情地拒绝了苦苦追求10年之久的未婚夫,一心只想和眼前这个男孩私奔。
她的内心完全接纳了这个不可能的事实,因为对已故丈夫的爱,因为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心灵深处尽存的对幸福的最后希望。
她跟男孩说:“我们可以一起走,等11年后,我们就结婚。
”甚至她能现实地和男孩商量,怎样解决生计和性这2个婚姻中最重要的问题。
当然,当然,最后她还是排除了一切一切的顾虑,她要他,就像她仍旧渴望她的丈夫那样。
这就是成人内心世界的缺陷,看似成熟稳健的外表下隐藏着他们的懦弱和幻想。
最终的结果却是现实的,男孩玩弄了所有的人,包括安娜和观众。
但最最讽刺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人心。
那个从生到死始终让安娜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竟然是最大的背叛者。
他表面宠爱的自己的妻子,与她在30个不同的地方结了30次婚,背地里却深爱着自己的情妇--最好朋友的妻子。
他把安娜写给心爱丈夫的情书,原封不动的交到情妇怀中,以示他对这个女人的忠诚。
也是这样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使得男孩在10年以后看到这些最私密的内容,从而能够再一次攻破安娜脆弱的心理防线。
这是一个讽刺,成人的爱情远远不及一个孩子来的纯净。
所以电影中男孩对自己说:“我要去告诉安娜,我并不是肖恩,因为肖恩根本不爱她,我比肖恩更爱她...” 看《Birth》使我不禁想到电影《情书》,同样的讨论了生死与爱情,只不过一个是圆满的结局,一个更显得悲观一点。
类似人鬼情未了的题材,完全不同的手法。
让爱情、亲情用另一视角呈现在我的面前。
不由自主地幻想某一天Shawn出现在身边,这无与伦比的美丽境遇,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啊
这是一封情书。
Anna写给死去的Shawn的一封长达十年的情书。
这十年里,Anna无法重新开始,而当她终于决定move on的时候,站在Shawn的坟墓前痛哭了一场。
其实她仍然爱着Shawn,以至于她不敢面对那个自称是死去的丈夫的小男孩。
她说,I don't want to fall in love with Shawn again. 她害怕的是好不容易压抑住的爱和思念会重新迸发,而她自认为已经淡去的爱情会卷土重来。
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那个已经不存在的Shawn。
这种感情如此深刻,以至于Anna会爱上一个自称是Shawn的十岁的孩子。
她爱上的不是那个男孩,而是Shawn。
她说,我真的很想知道你长大后的样子。
十一年后,你就是二十一岁。
然后我们就结婚。
这是一封,多么深重的情书。
我想,如果Shawn泉下有知,看到这一切,应该要内疚的。
Anna如此深爱自己,十年的时间都不足以磨平她的爱。
可是那个心脏病突发而死的男人却有一个情人,这个情人还是他的best man的妻子。
甚至是那个十岁的孩子,都比这个男人配得上Anna的爱。
小男孩因为爱上了Anna,所以想要成为Shawn,因为他相信Anna和Shawn彼此相爱;他决定不再是Shawn,因为他发现了这段婚外情,而他不能接受不爱Anna的Shawn。
十岁的孩子尚且尊重情有独钟,而情有独钟却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才能实现的梦想。
导演用了很多漫长的静止镜头来表现人物的表情和眼神。
在挑选结婚进行曲的演奏会上,Anna内心的挣扎和犹豫全然写在眼睛里。
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恐惧和犹豫,到动摇和迟疑,到关于内心挚爱和眼前幸福的抉择,Anna的角色给了Nicole很大的发挥余地。
小男孩也有出色的表现。
这个小演员有忧郁的眼神和表情,他的浓郁得化不开的深黑色的眸子,他的沉默不语,他的长久的凝视,让人真的相信他就是那个很爱Anna的转世的Shawn。
到此为止,电影是很成功的。
但是Anna未婚夫Joseph的角色是失败的。
如果说开始时他在订婚时的那段表白让人为他的深情为之动容,到自称是未婚妻的前夫的小男孩的出现让他气急败坏,都是恰到好处的人之常情,那么后来Anna回头请求他的谅解和结婚那天他从海边拉回失魂落魄的Anna,就是不合逻辑的突兀结局了。
他是真心爱Anna的男人,付出了漫长的等待。
但这不是一场宽容的大爱和自私的小爱之争,面对一个从未走出过去从未停止爱着前夫的女人,一个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拥有的女人,一个情愿选择十岁的转世前夫也不愿走完婚礼最后一步的女人,一个即便是回了头也无法再前进的女人,真的有男人可以如此豁达么?
之前情理之中的常人反应,和后来意料之外的宽容大度,除非这个男人已经心死,一个心已死的人也就不再计较。
也许导演本就没有打算在情节上着过多笔墨,比如Anna的前夫只出现了片头的声音和一个慢跑的背影,比如没有交代小男孩为什么会爱上Anna,比如Anna和Joseph之间的经历也只是一段订婚宴上的简单表白,所以他也没有考虑要如何结束才符合情理。
电影压抑的气氛,小男孩不动声色的表情,Anna对于转世的轻易相信,都只是因为Anna太爱Shawn。
于是,有了路灯下,Anna轻轻弯下腰来,小男孩轻轻捧住她的脸,轻轻的一个吻。
导演只是想写一封情书。
一封在世的深情妻子写给死去的寡情丈夫的情书。
整部电影所表现的,只是一段爱情而已,一段只和一个人有关的爱情。
尼可2004年的新片《重生》Birth,一部或许称作玄疑片更合适的剧情片。
有几个镜头特别深刻:1:影片一开头是安娜的丈夫肖恩在公园里跑步,导演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描述他的这一段“旅程”,让我们一开始误以为是在展现肖恩让人羡慕的体力。
最后当他经过一个桥洞时(,就是DVD封面和海报上的那个桥洞,我感觉颇似国家大剧院的剪影),他突然停下来了,一顿喘息,我们也嘘了口气,还是正常人,看,不行了吧……他慢慢弯下了腰,他真的很累了,一直喘息,好像越来越强烈!
……!
最后他乎地倒下了……而这一切都那么安静。
“骤然的弯道后不是渐进的光明,却换了浑身冰凉的急速下坠。
”2:[在安娜与未婚夫警告男孩不要再来骚扰她之后,前往某处高级音乐厅欣赏演奏会,镜头有数分钟对准安娜的脸部特写:从最初心事重重的平静,到后来情绪不能掩饰的决堤,泪水漫上眼眶的过程中,安娜的表情经历了数个阶段,那种真实而细腻的转变,无声但强烈。
]这时候电影的背景音乐,或许是音乐厅里的演奏,但去我更相信是安娜内心翻涌的声音,它把我们的感情完全拉入了安娜的那个“锥心般心痛”的世界。
导演Glazer原来拍摄MTV出生,这次表现的重点却不是歌曲,而是人物的内心感情。
重TV而轻M,或许在这可以称为TVM :)虽然剧本简陋,导演的技艺在某些细节之处也显得不精,但妮可在片中的表演足可以作为我们去看这部片的充分理由。
就像有篇评论说的,她让那种“似是故人来”的重逢的心痛如此细致入微的呈现在银幕之上。
《出生》拍摄于2004年,老片子。
那时尼科尔.基曼漂亮的脸上还有点婴儿肥baby fat,显得十分年轻。
不过我更喜欢她现在的样子,成熟而不沧桑。
影片开始是一个男人在纽约的中央公园跑步,画外音说(摘选):如果我今天失去妻子,第二天一只小鸟落在窗前,铮铮地看着我的眼睛说,我是安娜,我回来了。
我能说什么呢?
我会相信她。。。
他这么想着跑着,突然倒下,就那么死了。
安娜(尼科尔基曼)十年前丧夫,现在打算和新男友久瑟夫结婚。
久瑟夫开车带她最后一次去墓地,安娜在墓前站了一会,最后轻轻触摸墓碑,以示最后的道别。
他们在曼哈顿的豪华公寓里,正在开派对。
很多客人,克拉拉和丈夫克利福德带着礼物走进大门,克拉拉突然说要去车里拿条缎带系在礼物盒上,克利福德自己走进派对,安娜迎接他。
克拉拉没有去车里,而是走进中央公园的一棵树下,把盒子埋进土里。
然后去店里另买了一个礼物。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一切举动都被一个小男孩看见。
派对上,安娜和久瑟夫宣布要结婚,久瑟夫告诉大家他这些年如何努力追求,最终安娜答应嫁给他。
派对很成功,客人散尽,他们两人回到卧室,很兴奋,幸福。
他们做爱,尼科尔.基曼出现全裸。
(我在其它电影里至少两三次看到过她的全裸,依我之见,每次都是必要的。
)第二天是安娜母亲的生日晚会,安娜捧了一只插满蜡烛的大蛋糕进到客厅,这时那个小男孩也悄悄跟着进来。
等人们注意到他,问他是谁,来干什么,他说他要和安娜讲话。
安娜把他带进厨房,男孩告诉她,他叫项Sean,今年十岁,是安娜死去的丈夫。
安娜笑,不知该怎么理喻这孩子,项一再坚持,安娜烦了,拽着他的衣服,把他领到楼下的值班室,给了门房20美金,让他叫辆的士把孩子送回家。
早晨安娜去上班,门房给她一封信。
到了公司安娜打开信,是小男孩写的:不要嫁给久瑟夫 - 项。
可以看见,安娜觉得好笑,也有点不开心。
晚上回到家,她给久瑟夫看这封信,久瑟夫暗怒,到男孩的家里,同他父母谈话,并打电话要安娜也来。
安娜告诉他项不要再打搅他们,项的父亲也警告儿子别骚扰这位妇人,但项只是说:我做不到,做不到。
安娜和久瑟夫厌倦了,转身离去,安娜离去时说:你不是项,我要和久瑟夫结婚!
项立时晕倒在地。
安娜和久瑟夫去听交响乐,整个晚上,音乐在耳边轰鸣,安娜的脑子里却全是小男孩和她死去的丈夫Sean项。
摄影机一秒钟也没有从安娜脸上离开,几分钟的长度,尼科尔基曼内心汹涌的波澜全部呈现在脸上。
第二天,项在安娜的电话上留言:别犯傻,在公园等我 - 你知道哪儿。
安娜去了中央公园,在她丈夫悴死的地方项正在那里等她。
安娜震惊,问:你是谁?
男孩回答:我是项,你丈夫。
如果我回答你所有的问题,你会信我吗?
(spooky!)项的哥哥鲍勃拜访男孩,问他很多问题,项对答如流,连他和安娜的隐私细节都说得准确。
鲍勃把这个录音放给大家听,安娜开始动摇了。
安娜征得男孩母亲的同意,请项到她家来过一夜,并送项上学。
晚上安娜在卫生间的浴盆里泡热水澡,项脱掉衣服,也进到浴盆,在安娜对面坐下。
安娜不能相信:你在干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男孩说:看着我的妻子。
Looking at my wife。
未婚夫久瑟夫正好回来,看到这一幕,却克制着没有走进卫生间。
安娜思想大乱,开始怀疑也许男孩是项。
这期间又有一些故事:婚礼排练,久瑟夫和男孩的冲突,久瑟夫搬出去,安娜送男孩上学,安娜开始相信男孩真是丈夫的再生。
她和男孩第一次接吻。
安娜和男孩吃冰淇淋,问他如何“满足她的需要。
”男孩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安娜又问:你做过爱吗?
男孩说:你将是我的第一个。
OMG! 你知道,我是在看完《山楂树之恋》后,接着就看的这部片子,这种强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令我不知所措。
山楂树让我感到是正常中的不正常:人们表达爱要偷偷摸摸,被认为是流氓。
我从那个时代走过来,对此完全明白,可这十几年的西方文明渗透,让我对曾经能接受的文化排斥,认为那太不人道。
《出生》中的怪诞又让我感到正常,可以接受的不是三十几岁的女人和十岁的男孩谈性,而是他们在表现人的本能,他们可以谈性。
这就是我在上篇说的,我身上已经留下两种文化的烙印,而这种对比和不同突然从水底浮出,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帮我澄清了很多意识上的迷惑,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些,我的内心也平和了很多。
虽然我说不清楚,但我希望你明白我想说的是什么,是一种很形而上的东西,这东西每天影响着我。
长话短说,安娜从“不想再爱Sean一次”到相信了男孩,决定等他十一年,然后他们结婚,这是个内心挣扎的过程。
而此时,男孩却对安娜说:我不是项。
但他不能告诉安娜原因,只是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爱你。
男孩的这个变化和克拉拉有关,和她埋在中央公园的盒子有关。
我不多透露了,你们自己去看,这里的悬念是我没想到的。
安娜和久瑟夫举行婚礼,仪式结束,安娜离开摄影师,走向大海。
久瑟夫追来,抱着安娜,她对这咆哮的大海哭嚎,我们却什么都听不见,她的声音完全被大海淹没......我觉得我知道安娜在哭什么,她又一次失去了Sean,她的丈夫。
十年,安娜已经平静,而男孩的出现,让她明白对丈夫的爱情一直在她心里,只是越来越深。
这最后的哭声是要把这十年的悲苦思念吐出来,她向Sean告别,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据说尼科尔基曼看到剧本后,给导演打电话要演安娜。
导演开始很犹豫,最后不但用了她,还为她改剧本,使人物更适合基曼。
安娜和男孩在浴盆的裸体镜头很有争议,然而事实是他们穿了一种接近肤色,观众看不见的衣服。
总之,这是一部比较复杂的电影,故事有点复杂,感情也有点复杂。
却对我的口味。
烂番茄只给了3.8星,纽约时报对《出生》的评论也不怎么样。
我觉得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自己的品味,心情,当时的环境,都会起作用吧。
2011.6.4
小男孩是Sean。
小男孩挺深沉的,但缺乏感情,我不喜欢。
是妮可撑起了整部影片。
其他人可以去死了。
虽然有很多瑕疵,但分数不至于那么低。
挺有意思的一故事。
只要是妮可出场的戏,都比较有看头,很内敛的表演。
花痴继续中,这次她是短发。
各么一开始被从前看过的简介之类骗了,想想转世酱紫的情节绝对不会喜欢,而一开始同样自以为是的以为转世的确是真的来着...就觉得奇怪,作为那么爱着安娜的丈夫,男小孩未免冷静到诡异了。。。
而真相大白之后..不得不寒下,肖恩小朋友实在太灵异了。。。
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美好家庭的丈夫其实爱的是情妇;马上结婚的美女其实爱的是死人;十岁的小男孩爱的是别人的未婚妻...一个人的挂掉让前面两段爱情落了空,让最后一段故事钻了空..面对结局大概只有文艺腔的感叹记,谁爱谁卑微..对爱情执著的肖恩小朋友在成人世界学到的第一课应该是 事实往往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而成人安娜学到的应该是 要相信科学..= =同样赞下配乐...虽然烘托气氛这样的说法比较老土,但的确很感动人啊。。。
看了妮可的早期的片子《重生》,早其实是奔着年轻的妮可去的,还有就是对轮回内容的好奇。
看完了,其实觉得这片子真是有点引子做大了,真正的东西并不如期待的那么好。
看完了片子,看影评,大家似乎对那个小男孩是赝品确信不移。
但我却觉得那真真切切的是所谓的轮回。
只是他只带着最深切的爱回来,对于情人,前世的他虽然将所有给妻子的情书都送给了她,但是若是真爱,还需要这些无谓的表示吗?
现世的“肖恩”,最终明白自己不配有这样的身份去爱安娜,对于安娜终下决心的私自逃离,只说了,我以为我是肖恩,因为我爱的是安娜。。
从头到尾,男孩的台词都不多,但这最后的几句,确实是可以值得回味的。。
是若不是,此时的他都明白,他不应该继续来打扰安娜的生活。
结束:最直接的证据,如果他只是从情书中得知了安娜的一切,那么他怎么知道自己去世的地点。。。
帕斯卡尔在讲到人的认识问题时说:“使得我们无力认识事物的,就在于事物是单一的,而我们却是由两种相反的并且品类不同的本性,即灵魂与身体所构成的。
”《重生》,讲的就是这么一个与身体分裂的灵魂,却在现实的泥泞中努力追求纯粹爱情的故事。
影片通过悬置安娜与前夫和未婚夫两人之间的感情故事,直接把一段诡异的遭遇呈现在我们面前。
家庭聚会上,自称是前夫肖恩的小男孩的突然闯入,被当成了一次未成年人游戏心态的捣乱。
“如果我失去了我的太太。
第二天,一只小鸟停在我的窗台上,与我对望,并用英语对我说:“肖恩,是我 ,安娜,我回来了”……我能有什么反应呢?
我想我会相信她吧,至少我愿意相信。
我会养起这只小鸟,但仅此而已。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不相信那些超自然的东西。
”
配乐渲染气氛的能力非常强。镜头运动,升格,刻意的模糊和叠化,借用恐怖片里的镜头和打光,这些放在一起很好地起到模糊真实与虚构边界的效果。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一下子就把观众骗得团团转,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奇幻电影。小男孩的表演也很厉害,让人想到《第六感》(估计也是导演故意的)。一看演员表发现居然有Lauren Bacall和Anne Heche.
weird
故事虽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很有韵味,氛围神秘且冰冷
至今看的唯一英文字幕的电影
Nicole真的长的太完美了
这么难看的电影拍了干吗呀
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吧,真的太勉强了,作为同轴的创作理念还是远不及沙马兰的。《皮囊之下》可以说是格雷泽的一次跃升。#补标#
当年为了这电影在网上找了好久,结果看完失望透顶
这其实是一部很独特电影。镜头语言和表演都非常出色,可惜故事有重大缺憾:开头的伏笔太明显,以致悬念全无;结局又略显平庸、不够有力。两者之间的戏份都是相当精彩的。在悬疑片的外衣下,它其实有一个爱情片的内核。这个内核又并非关于爱情本身,而是关于爱情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迹和回响,关于人类心灵的复杂、神秘与一厢情愿。因为我们的大脑虽是高度进化的,但我们的心灵却是原始的。
戏份全在女主身上,氛围也还行吧。但故事真是过于平淡。爱上乐一个渣男然后以为对方来找自己,女主的心碎999
没看出个所以然。
太慢了,又臭又长。
。。。。700
到底是还是不是呢?本来那么笃定最后反转得狗血。挺温吞的一部电影,总觉得孩子演这样的角色不是个好事儿,那一脸小木然啊......
假如你的另一半死了,而变成了一只鸟,你还会跟他(她)相爱吗?”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written by Jean-Claude Carrière,music by Alexandre Desplat.十段生命的律动,45周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乔纳森格雷泽皮囊之下之前,Eccentric,Mystical,Miraculous,Intriguing as usual.
又名: 出生 / 越世惊情 / 重生 / 转世情缘导演: Jonathan Glazer主演: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 卡梅隆·布莱特 Cameron Bright / 丹尼·休斯顿 Danny Huston上映年度: 2004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imdb链接: tt0337876
仔细想想 就算是抛掉重生梗 这剧情也够狗血又老套 可是导演故弄玄虚倒是拍出了另一种味道
搞毛线= =
【C】方法论的探索,镜头努力对准面孔,神秘感努力植入异质,但似乎还是没有捕捉到情感,也没能提纯形式,对于被期望“相信”的内容缺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