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细节bug不少,但作为少女主角的动画片,还是不错了。
此外,似乎有真实历史事件与之呼应:【1893年,南森和13名队员从奥斯陆向北极点进发,“前进”号在距北极1100km处被冻结在厚厚的冰上,并且在冰上停留长达35个月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通过冰洞对北极的水深进行了测量,发现北冰洋是一个深海盆地,而非之前设想的浅海。
队员们还对水温、气温、海水化学性质以及大量浮游植物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由于浮冰漂流速度缓慢,南森开始失去耐心,在距离北极点500km的地方,他和助手约翰森离开了“前进”号。
两人乘坐狗拉雪棍向极地前进,四个半星期过去了,他们仍然距离北极300km。
此时供给缺乏,拉雪棍的狗也疲惫不堪,他们的处境十分糟糕。
两人不得不向南折回,在海冰上度过了1895-1896年的冬天,靠着猎食海豹和海象幸而生存。
1896年6月,他们幸运地被英国极地探险队发现,于8月返回挪威。
而“前进”号及其他探险队员随着海冰漂流,也于1896年回到挪威。
南森的探险为后来探索北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人的经历比动画片里还猛的感觉。
作者:景怡 关于信仰的历史、现实和虚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法国动画片《漫漫北寻路》抒写的信仰故事虽然简单,却相当质朴,质朴到让人动容!
“信仰不是从奇迹里产生,而是奇迹从信仰里产生的。
”1881年去世的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这样辩证地论述过“信仰与奇迹”的关系。
《漫漫北寻路》的虚构故事正好发生在作家去世一年后的圣彼得堡。
沙俄首都圣彼得堡一直流传着萨沙的外祖父探险家阿廖金驾驶的达瓦伊号在去北极的路上沉船的消息。
然而,沙皇百万卢布悬赏,搜寻人员却始终没能找到残骸。
从小一直受外祖父航海探险熏陶的萨沙却坚信外祖父还活着,刚过完豆蔻年华的她,本想靠着父母替她安排的准结婚对象托姆斯基王子的帮助找到外祖父。
然而,托姆斯基却如此诋毁她的外祖父——浪费了国家这么多钱,真是可耻!
她的分析说服不了任何人,萨沙一个人悄悄骑着马上路了。
身上没钱,在港口小餐馆被好心的老板娘奥尔加收留打工一个月,等待船只可以去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那里是俄罗斯最北端的领土。
作为世家出身的小姐,在餐馆里打工出尽苦头,却也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本领。
说服伦德船队,启程向北,在萨沙的理性分析面前,他们改变了大家一贯认为达瓦伊号会行驶的传统路线,沿着萨沙找到外祖父画的路线图航行。
虽然还没有进入冬季,但是在北冰洋航行,一路上他们都是艰难地破冰前行。
找到一艘救生船残骸,船长伦德带着萨沙他们离开大船破冰靠近残骸,在回来的路上,大船遭遇冰川崩塌摧折,在合力拯救大船时,伦德受了伤,大船也被摧毁。
加之,随身携带的食物很有限,在茫茫的冰原区所有人陷入了面对绝境的境地。
伦德弟弟托尔森和大家用担架拖着受伤的伦德前行,随着困难加重,大家逐渐滋生出对船长伦德和萨沙的怨怼情绪,甚至因为争抢食物起了冲突。
他们登上了山顶,却没有如期看到萨沙所预测的达瓦伊号大船。
陷入冤屈的萨沙独自冒着暴风雪负重前行,想不到却意外发现坐立的外祖父尸体冰冻成的雕塑。
此时的萨沙五味杂陈,是悲恸,是失望,是喜悦……找到外祖父身上的航海日记,再次战胜了萨沙差点被北极熊吃掉的困难,他们循着线索,奇迹发生了——他们找到了达瓦伊号。
这是一部在极寒环境中透着满满人性的动画片,画面美到极致;这一趟关于寻找外祖父的极地探险,惊心动魄!
每当萨沙遇到重重困难时,她总会不自觉想到外祖父给她的精神熏陶。
在影片里,萨沙始终是相信外祖父的,她的相信并不是盲目地崇信,而是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分析基础上的信任,这一切源于她外祖父执着地对航海探险的挚爱。
就像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所说的一样,“相信一个人意味着了解这个人基本态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了解这个人的核心或者他的爱。
”是啊,一个少女能从圣彼得堡出发,不折不挠地一路向北,这一切精神的原动力都是源于对外祖父一生挚爱的认定。
坚守信仰和信念,不见得都能产生奇迹,但是勃然绽放的奇迹之花一定是深深扎根在信仰和信念的土壤里的。
\您有一牛股未领取 点击查询分享我的博客微博迪庆竟出25岁股市奇女10年满仓 只用一招逆天战法广告我的更多文章景怡原创诗歌:我叫小黄【景怡原创诗歌】魔·术融融红花楹一段悲伤共享相关阅读避险推动黄金测试新高06月07日 10:44禅的故事:心念一动,达及十方06月07日 10:443从C-NCAP测试看座椅安全系统究竟多重要06月12日 19:48广告27岁 单身健身教练 距你500米约我吧 寻离你最近的单身女性道术的影响,也一定是百分之百的06月07日 10:37街拍:游走在超短临界线的热裤美女06月05日 08:30593日12时全景直播三星杯预选决赛中韩焦点战新闻17:30190包着整个脆嫩虾仁的饺子做法06月07日 10:30广告迪庆妹子8年只做一支股朋友圈曝光操作技巧 惊呆股民台称辽宁舰编队进入台“防空识别区” 台已出动舰机新闻14:433608不再被套路,这才是“买买买”的正确打开方式06月07日 10:46关于新华,关于我们——安徽新华滑板俱乐部06月07日 10:424加载中迪庆出了一个25岁炒股奇才10年只买一支股 坚持一个买卖原则广告手机新浪网导航搜索意见反馈回顶部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动画电影的剧情,我想会是“不想当水手的姑娘不是一个好服务员”或者“年轻的贵族女探险家养成记”,但这样的话语太过简单和嬉闹了,其实短短的80分钟里包含了太多故事和深厚的情感。
或雅淡或浓墨重彩的2D水彩手绘风格用来表现北欧风情很亮眼,沙皇末期时的俄国,高大的宫殿式建筑,盛大的舞会,双轮马车、蒸汽火车和多桅汽船,原野的寒冬景象,还有更多的场景是海上和冰原上的冒险,用偏冷色调的水彩色块描摹这些恰到好处。
而且,这个探险故事讲得还挺精彩,处处扣人心弦,观者就像随着那一行人一起冒了一次险,踏上归途的时候,心还在激动着。
不允许女人登船的挪威号上出现萨莎身影的时候,有意思的航海故事随之而来。
历史上,在大航海时代,技术不够发达的时期,出海是件极为冒险的事,死亡率高得惊人,出海的船员多是亡命之徒、强盗、囚犯、赌徒等等,有钱的上流阶层可不会白白去送命,可以想见旅程的艰险。
萨莎在船上的生活能让人一窥那个时期汽船的构造,海上航行的风险,还有水手们怎样齐心协力在船长的带领下渡过难关。
水手真是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是与风浪搏斗的自由之子,受教于渊博的海洋母亲,也被这狂暴的母亲狠狠教训,航行是光荣与痛苦兼具的征程,而萨莎凭着能力和机灵终被视为水手的一员,她金色的长发在甲板上迎风飘扬、船舷外是灰蓝的无际大海的画面格外美好。
为什么萨莎从没考虑过自己女孩子和贵族的身份?
她为了亲情,为了信念,还有对自己拥有的那些知识的自信,她不会成为累赘,而是去做一个得力的帮手。
她和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此的不同所以相互有强烈的吸引力,消除了隔阂后是融入他们,一起完成一场不可能的冒险。
当航程被迫转移到陆上,风暴、冰雪、食物短缺和极寒的环境更是对人极限的挑战,不由得想起到南极探险的斯科特小队的遭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总会引领着勇敢的人去冒险。
情急之下,萨莎被质疑方向是否正确,被濒临险境的水手们指责,虽然有巧合得有如神助的成分,他们最终克服了险阻到达了目标。
冰天雪地里的人们是寂寥的,一旦遭遇不测,恐怕再也不会被找到,生存本能与死亡威胁的对抗从没有这么强烈地被凸显出来。
可是为什么人们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将自己投入险境?
为什么要去冒一些完全可以避免掉的险?
萨莎像追随探险家祖父的脚步一样毫不犹豫地出发,血液里燃烧着熊熊的烈火,未知的世界是有魔力的,为了荣誉也好、利益也好、信仰也好、好奇也好……必要踏上那土地,亲眼见到那未曾经历过的景象,说一句“好美”,天风远了,风暴停了,汪洋奔涌,冰川恒寂,落日熔金,此情此景抵得掉所有跋涉的苦痛和生存的考验。
不问为什么,山在那里,看到了它,听到了它,也懂了它。
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它讲述北寻的冒险,却花了近一半篇幅,描绘登船前的准备。
养尊处优的萨莎,从一开始起不来床忙不过来上菜,开始体验底层市井日常琐事,最终,她起得比胖老板还早,黎明前微亮的天空,她提着煤油灯,精精神神地开始了新一天。
影片用一组蒙太奇段落,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简短地呈现了这一改变的过程。
从心理层面上去理解,只有这样的萨莎,才具备了出征远航的资格,做好了经历风雨的成长准备。
除了慈眉善目的酒馆胖老板,船长兄弟,少年水手,每一位配角都有着相当鲜明的形象。
尤其弟弟一开始是个骗子,但后来被萨莎所动,又和她和解。
它表现着生活中虽有冷酷的一面,但也会出现温暖的好心人,而好心人的出现,需要你先以一颗好心展示给生活。
影片用一组蒙太奇段落,配上萎靡不振的音乐,冗长地出现了这一改动的进程。
从心思层面上去了解,只要这么的萨莎,才具有了出征远航的资历,做好了阅历风雨的生长预备。
除去慈眉善目的酒馆胖老板,船主兄弟,少年海员,每一名主角都有着相称明显的抽象。
特别弟弟一开端是个骗子,但厥后被萨莎所动,又和她息争。
它表示着生存中虽有冷漠的一面,但也会出现暖和的好意人,而好意人的出现,需求你先以一颗好意展现给生存。
海鸥回旋,厨师的菜很香。
船上部件展现殷勤,海员生存气氛浓重。
而此时影片的画面,不断在轻轻晃悠,足以见到创作者关于细节的存心。
#漫漫北寻路#好的动画电影,离不开好的故事、好的画质、好的音乐,三者缺一不可。
最近看的醉触动心弦的电影,故事鼓励人心,充满正向意义,以贵族女孩离家出走追寻祖父的足迹展开。
这个故事,关涉成长、关涉梦想、关涉执念。
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萨沙最后找到了死去的祖父的遗体,完成梦想中的拥抱,而冰层却在此时裂开,萨沙和祖父分开。
这一刻,从童年起就对祖父遇难、达瓦伊号沉没抱有怀疑的祖父,在这一刻,才真正的对多年执念放手。
什么是成长的标志?
真正的标志,是对以前的耿耿于怀说再见。
只有真正的放下,才能成全未来的自己。
励志的剧情,很适合因为失败而耿耿于怀一月的我。
只有放下过去,我才能真正正视现在的自己,才能正视失败,这才是我往前看的第一步。
放不下,如鲠在喉。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雷米沙耶,曾经拍过画中国,凯尔经的秘密。
故事情节的把控非常紧凑,感情的把控也很到位。
其实一个电影,情感把控不到位,过分煽情和过分冷硬,都会成为故事的硬伤。
这里,萨沙对祖父的情感、被骗走全部的钱、面对船的毁灭,萨沙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抛弃了小女孩的放任,突出她的坚强。
这种坚强,其实源自她伟大的人格,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坚持梦想。
有这种人格,在什么境遇里都不会失败。
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被失败打败。
相形之下,我的怯懦,显露无疑。
这部电影音乐选的非常准确。
音乐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感情塑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选背景音乐上的确彰显导演非凡功力。
观感:画面古老又平静/女主人公的配音很出乎意料,听久了会感觉到属于法国的独特吸引力。
「懵懂的青春线索」一个愣头愣脑、努力想酷起来的小男孩的暗恋情愫(p1 p2 p3),有点像我们的小时候哈哈哈。
带着勇敢的公主爬上桅杆看大海/偶像剧似的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把和自己一起削土豆的女孩刻在土豆上的浪漫「在辽阔景色中融入人物」影片中有很多类似的(p4 p5 p6 p7),选择先展示环境远景,再融入行进中的航海队。
得益于动画风格(大色块/明亮的色彩),单独的环境展示的镜头很适合拿来做微信朋友圈封面。
在看努力前进的航海队(哼哧哼哧地)走进画面、长途跋涉、走向远方,辽阔史诗感和生命力会让我觉得有点感动。
「努力成长的回馈」祖孙俩早年玩闹&最后女孩找到轮船和爷爷(p7p8)经过大海和风浪的考验迎来冰雪里的重逢,此刻女孩已然成为了优秀的航海者。
另外,影片中也有船员们因求生欲而展现出的最真实、丑陋的面孔:船长受伤、粮食紧缺、风暴强劲等等因素堆砌成巨大困境,船员们几近崩溃,开始争抢食物/大打出手/埋怨女孩。
动物性的本能、求生的意志力和文明社会的规训还是会有激烈碰撞的,不知道女孩身上是不是更多代表了文明社会,拥有寻找航船的信念和情感需求(寻找爷爷)。
最近被推荐了《迷失》,应该是在讲一群人在荒岛中的不得不解决温饱需求,与此同时再加内心叙事去思考解决自己情感问题的故事。
迷失 第一季 (2004)8.6200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冒险 / J·J·艾布拉姆斯 / 马修·福克斯 豪尔赫·加西亚听起来很有趣,原先的生活被按了暂停键,暂时留出空间整理自己的内心吧,然后再用更好的面貌去对抗生活。
应该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煲剧预定(嘻嘻笑)
对于这部电影,看完全片,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它太浪漫了。
它就像一个绘本般的电影,画面美到窒息,色块勾勒和明暗呈现相得益彰。
不浮夸地说,每一帧都可以直接拿来做壁纸。
但电影的美不仅仅因为画风极简而清新,更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在用行动发现着、改变着自己。
为了为爷爷正名,一位淑女、贵族,可以完全抛弃过去的生活,勇敢、坚毅、决不妥协,她站在酒馆中、甲板上、冰原里,不屈的意志和与她祖父如出一辙的探险家精神就是支撑她前行的疯狂本能。
法兰奇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街溜子,也因此常常被自己的哥哥斥责,他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却无能为力,但当机会真的来到他面前时,他才察觉到了哥哥的不易。
他变得和哥哥一样坚强而果决,带领所有人逃出生天。
他们是用血肉铸就自己钢铁身躯的人,是活生生奋进着、骄傲着前进的人。
阿廖金在电影里,阿廖金是绝对绕不开的人,所有人对他的讲述都是侧面的,唯有他那本日记才讲述了他真正的姿态。
他是个天生的贵族,却把贵族职位嗤之以鼻。
他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却把冒险凌驾于生命之上。
电影末尾我们能看到,达瓦伊号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与损伤,而是船员们无法忍耐严冬而叛离,阿廖金一人没有可能控船而停留在那。
阿廖金原本可以和船员们一起离开,踏上回程之路,但在温暖的家和苦难之路当中,他选择了那条一去不复返的道路。
他耗费了两个月时间,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切的精力只为到达极点和插上那一支迷你的旗子。
有人知道他的旗子插在这吗?
没有。
他不在乎,只要旗子插在此处,阿廖金就已经到达了北极,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与人生的意义。
人类是多么渺小的个体,但人们的血液里总是燃烧着熊熊烈火,心脏的搏动甚至胜惊雷一筹,无数人前仆后继,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直到现在的当下,人们走遍了地表的每个角落,甚至在向那天空之外的幽邃进发,这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探险家的灵魂与精神。
荣誉、利益、信仰、好奇,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人们始终在不断的拓宽着自己的道路,他们踏上那土地,亲眼见到那未曾经历过的景象,岩浆奔涌、狂风巨浪、冰川恒寂、落日熔金,那无数瑰丽的绝美在眼前屹立,此情此景就抵得掉所有跋涉的苦难和生存的考验。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从萨沙视角开始,而不是阿廖金,因为电影想要表达的是探险精神的传递,是人那内心中最宝贵的财富的承继,现实世界的所有矛盾、历史、战争、艺术、生死、爱与恨、泪水与欢笑都无法撼动那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我们选择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这个宇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赋予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纵使困于地表,想象力依旧可以超越光速。
如若此后千年百年,将有人能漫步于繁星身侧,他们同晨星对话、向寰宇诉说,回望如今的湛蓝行星,它们可能会想过去的人们探险的幻想和对世界的索求,究竟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未来。
欧美动画对人物的举止反应刻画很生动。
这一直是我们动画不具备的,我们的老动画不错,但老动画有老动画的好,这个有点也一直没有。
现在有个罗小黑战记这方面不错。
这也是相对于黏土漫画的优势,黏土动画表情肯定比不上收工画。
包括真人电影,演技对于画画也没啥优势。
很少有演员能把情绪确确切切的反应给我们吧。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看的最好一部电影了,可能和风格也有关。
画很美,配乐美,可惜电脑服役太久,声音很沙,已经重新买了一个扬声器,到时装上。
喜欢这样的小女孩,动画里才会有的小女孩,勇敢,聪明,顽强。
【1893年,南森和13名队员从奥斯陆向北极点进发,“前进”号在距北极1100km处被冻结在厚厚的冰上,并且在冰上停留长达35个月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通过冰洞对北极的水深进行了测量,发现北冰洋是一个深海盆地,而非之前设想的浅海。
队员们还对水温、气温、海水化学性质以及大量浮游植物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由于浮冰漂流速度缓慢,南森开始失去耐心,在距离北极点500km的地方,他和助手约翰森离开了“前进”号。
两人乘坐狗拉雪棍向极地前进,四个半星期过去了,他们仍然距离北极300km。
此时供给缺乏,拉雪棍的狗也疲惫不堪,他们的处境十分糟糕。
两人不得不向南折回,在海冰上度过了1895-1896年的冬天,靠着猎食海豹和海象幸而生存。
1896年6月,他们幸运地被英国极地探险队发现,于8月返回挪威。
而“前进”号及其他探险队员随着海冰漂流,也于1896年回到挪威。
南森的探险为后来探索北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很中规中矩的故事,但是仍然值得力荐。因为很罕见一个这样的故事会是毫不煽情地完成的,过程中还做到了完全不让女主去卖那种“少女萌”,反而刻画了她作为探险家外孙女所具备的严肃倔强、科学理性,果决的行动力,这些都是在以少女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里极罕见的。也是因为如此,现实中必然不切实际的故事到后面才做到了有说服力,浪漫超现实的部分即使有,作为动画片也用得相当克制了。看完后再仔细想想现实里这样的女性会在她探索的路上遇到多少阻碍,就可以明白历史上为何缺失了这样的人——不是因为她们不能,而是因为不被允许。当年一个女性登上那艘船的难度,要比抵达北极大得多。所以她们的故事总是在途中就消失了,也许未能抵达,也可能抵达了却无力返回。而这部动画是在试把她们被掩埋掉的笔记找回来,在这个意义上,它比迪士尼的动画更动人。
达瓦伊号在北极冰冻那么久了确定燃料还能顺利使用?
打着极地旗号 剧情鸡肋
探险家之魂在北极冰川中燃烧。极简线条轮廓,大块平涂颜色,前半段室内戏感觉是省钱画法,而到了后半北极探险时的视觉效果表现格外的适合,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意境出来了。
色彩搭配蜡笔,有春冬的味道,这才是真正动画片存在的价值,独立的画风突变以及情感流露,感动世间万物!人类高质量作品。
很喜欢结束在高潮嘎然而止,只在片尾用插画交待完故事,而不续貂成90分钟。画风好评,故事也与画风相印,简洁不拖沓,以继承者的明线表拓荒者的暗线。
追寻未知世界的意义。
法国大鸡血
含義比邏輯更大份量。絕美的畫面之外,失落的是什麼,尋找的是什麼,最終超出了家庭範疇,打開了世界天空。其實很歐洲。北極點是一個夢,但或許過去了。
起初,只是一个负气的出走和来自猜测的结论,好在路上碰见了很不错的人,姑娘长大成人,旅途中虽然有艰险,有埋怨。好在上天护佑,加上小姑娘的聪慧,教他们找到了
No.2099
女孩子的成长要经历的艰难,羞耻和最后的胜利总是能打动我
挺好的!
二星半为了抒情而抒情,情节很多逻辑不通。
总觉得本来可以写好的故事被公举病毁得不行,就算是给小朋友看也很莫名其妙
画风喜欢!干干净净的感觉。爱情线讲富家女爱上船小弟,亲情线讲富家女找回家族荣誉,船长副船长重归于好。敬佩爷爷誓死也要插小黄旗在北极的精神!配乐赞!
美
影片的手绘和配色美学在如今好莱坞和日本动画电影中已不多见,除此之外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影响的故事。
每一口吸進肺部的冽氣都是勇氣的證明。女性切面遠比當代迪士尼作品(包括真人)更為豐滿且不避弱嫌。
7/10 如画一般的法国手绘动画。或许是因为偏向现实主义题材所以不能像凯尔经那样的童话故事一样具有形式感吧。但即便如此也是非一般地美了。喜欢她爷爷冰雕的那一段;就像是雕像穿过了时间将日记交到她身边,随后如梦醒一般在裂缝另一边远去。 #补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