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張作驥的鏡頭動得厲害,敘事也動得厲害,鏡頭下的畫面明顯用了大量的濾鏡及後製,昏黃陰暗粗糙,和過去很不一樣,可能也是為了反應劇中的情境。
他戲中的演員仍然是一流的表現,直接讓其他台片看不到車尾燈。
相較於舊作線性的鋪陳和角色塑造,這次有點沒頭沒尾有點讓我無所適從,這也好像如片名所說的,生命就是醉後的一場夢,夢總是沒有開頭或結尾,好像從來就是在那也會突然地消失,只有死亡是唯一的真實。
這次張導作足了氣氛,甚至我懷疑他根本偷學王家衛,主角老鼠在前段沒事用旁白入戲,很像王家衛用來拼貼的把戲。
春光乍洩的海報配上兩位男角共舞的畫面,連當年抹口水這一招都用上了,真是春光到斷背再接到生夢死。
老鼠這位小混混言語粗鄙性格爆戾的一副痞樣,但他看物看人的內心獨白和把妹示愛的招術又活像不知哪冒出來的詩人般,他和母親及兄長之間的矛盾情結也顯得曖昧不清,也許過去發生了什麼不是那麼重要,反正故事和角色也沒怎麼前進。
另外一邊是牛郎碩哥和老鼠的同志哥哥上禾在那邊慾望流轉大玩曖昧,反正就是同志充滿壓抑又肉慾,異性戀女人都貪婪地想佔有碩哥不惜見血,一種愛到卡慘死的悲情,也不需追問來由反正如夢一場就是這回事。
反觀老鼠和援交女的純純暴力戀情又是不同的光景,兩邊要怎麼對照也說不上。
所謂「認真愛一個人」好像只是虛晃一招。
其實拍成這樣是可以出國比賽了,想像如果這風格不是台片而是我在金馬影展看的某某歐洲同志片之類好像也成 ,但很可能沒幾天就忘了在演什麼。
但就因為是台片,場景、語言似遠又近的熟悉感讓觀感變得更複雜,張作驥一直都在拍台灣底層的生命風景,但又常拍得魔幻迷離,分不清多少真實多少虛構,每看一次他的片都會覺得自己真是不認識台灣不認識生命。
很荣幸在深圳艺术电影展中看到《醉生梦死》,电影中的硕哥来到了现场跟大家分享电影拍摄的点点滴滴,最后还跟硕哥拍照了,好开熏,哈哈,下面开始说正事。
何为“人生”?
何为“爱”?
这样的话题好像并不讨喜,说这梗已经问烂了也好,说特不喜欢这种玩虚的问题存在也罢,生活本来就很无聊,找几个问题扯掰扯掰日子也好过一点,更何况每天就赖在人生里,不谈点人生多少也过意不去。
生活中偶尔会听到有人说“不要跟我谈什么人生,瞎扯这些东西根本就没用”,一不小心提起“人生”俩字,气氛大多一下就变沉重。
然而于我并不同,“人生”两字包含的趣味性太多,平平淡淡是一生,轰轰烈烈是一生,潮起潮落是一生,先苦后甜是一生,碌碌无为是一生,惊艳世人是一生...人太多样,情感太多种,如此不一样的活法,“人生”俩字多有意思。
"醉生梦死",透露太多生活的气息。
熙攘的菜市场,孤寂的湖边,发骚的舞厅,错综的房间,故事的一切源于爱,异于爱的形式。
台湾导演张作骥2015年的片子《醉生梦死》,有幸这个月初始能在创意园看上一眼,虽时隔1年多,但心底已满足,毕竟艺术片的路途终究坎坷。
看完片子,第一感觉是人都缺爱,而人在传递爱时又太固执于己。
爸爸为了女人抛弃家庭后,妈妈当了妈妈桑,沉迷于酒醉;哥哥是个gay,白天在电影公司上班,晚上却是个骚劲十足的夜店舞男;硕哥是租客,敢爱敢恨的表姐是他的女朋友,为了生存硕哥常年混于了公关男行业;至于“我”,叫老鼠,在家养了蚂蚁和臭鱼,每天游荡于菜市场,还有一位哑巴女友。
人物关系并不复杂,“醉生梦死”就是代表着四个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成天买醉,碎碎念的妈妈是醉,为了生存游走于钱里的硕哥是生,拥有多面性生活的哥哥是梦,而晃荡在菜市场,无所事事的“我”是死。
"生死轮回,醉梦补给"是看完片子,浏览完导演的采访后特别想说的八个字,说是点题也好,对影片的总结也可以。
生命轮回不用解释就可懂,而醉梦也很简单,是大多数人面对枯燥的生活状态,会不自觉想到的一个补充。
除了不同的生活状态,感受最深的是片中人物各异的爱。
喜欢买醉的妈妈,心里是个彻底的东方式妈妈,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孩子以后的日子会难过,会被人异样看待,而不是在乎孩子自身快不快乐,虽不赞同这种爱,但纵观周边的妈妈都是这样的一种付出,可能导演的用意也是出于此吧。
最后妈妈跟哥哥的谈话,妈妈的爱直露无疑,看着心疼,但也替哥哥痛,导演借哥哥的口表达了作为同志的苦楚,话语扑面而来,心酸之意油然而生,但感染力远不及行为传达出来的效果,李安断背山的同志情更注重于生活的表现,那种心酸之情更加刻骨铭心。
表姐对硕哥的爱于哥哥对硕哥的爱跟“我”对硕哥的爱都是不一样的。
于“我”,硕哥是我从小崇拜的偶像,是一个大哥的形象。
于哥哥而言,硕哥是特别的一种存在,但其实就是爱人,不过区别于女孩跟男孩的那种爱人关系,没有歧视之意,而是感觉爱的表达不一样,即使统称为爱情。
于表姐,硕哥是个可以见家长的男票,但也区别于平常男女朋友的一种爱,硕哥结过婚,有一个女儿,甚至还割过一个肾给情人,而且长期从事公关男的工作,这些表姐知道后都是可以忍受的,只给硕哥抛了一句“你在背后怎样都可以,不要在我面前做”,表姐的爱包容了所有,但保持了面子尊重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在知道硕哥跟哥哥的事情后,她把爱变成了恨,直接将锤子刺入硕哥的胸口。
“我”对哥哥虽责怪多些,但没表达出的爱是因藏心底了。
“我”对哑巴的爱毫无索求,毫无理由的给哑巴钱花,毫无理由的帮哑巴“解决”麻烦的客人,大半夜给哑巴买蓝色的衣服,带她去秘密基地,给她剥香蕉,跟她比赛喝益力多,一切简单而美好,在看影片的时候一直很害怕导演将这纯纯的爱破坏,还好没有,尽管结局不尽人意。
而硕哥爱的表现都是源于现实的无奈,所以更多的是以谎言来传达。
人生和爱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感受就好。
微信公众号:喜剧收场。
个人影评:1.这是一部纯文艺片,静静的,让人心崩溃,再重建!
,2.醉,源于对逃避的迷恋!
醉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抛弃一切,可以忘掉一切!
陶醉后的人生,沉溺于迷茫中去享乐,乐中带苦涩3.生,生于苦难,生于卑微,生于爱情,生于抛弃,生于执念,生而与众不同!
4.梦,所有一切美好的事情!
得到不被允许的爱情,斩获不被允许的芳心,抛弃不被允许的关系,逃离不被允许的游戏!
5.死,为了最后一点执念而死带着最后的惦念,为了最后的一点挣扎而死带着最后的善良,为了最后的一点任性而死带着最后的迷茫6.而后生,母亲抛弃了酒瓶,执念倾泻而出而后生,儿子抛弃了咸鱼,卑微顺流而走而后生,房客抛弃了虚伪,尊严曲径通幽而后生!
人生彻底光明!
今年一部部金马电影看下来,有一些过誉的,比如《老炮儿》,有一些是奔着拿奖而票房惨淡的,比如《刺客聂隐娘》,还有一些实至名归的,就比如吕雪凤凭着《醉·生梦死》拿到了最佳女配角。
2010年同样是张作骥导演的《当爱来的时候》,她以饰演大妈而入围金马奖,而那次最终抱憾而归。
这部电影的导演张作骥也是个传奇的人物,在本片在台湾首映的那天他锒铛入狱,入狱的原因竟然是"酒后性侵",虽然开了记者会质疑整个事件,但是为时已晚已经来不及了。
张作骥曾导演过《黑暗之光》,主角是范植伟和李康宜,他习惯于去描述底层的生活和底层生活的人们,他们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冠冕堂皇的身份,他们渴望被爱,渴望平安,渴望着平静的生活。
他也习惯在电影中加入一些对于生死的思考,在《黑暗之光》的时候他曾经说过,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这部电影是去旅行。
死去的亲人也是去旅行,只不过是去很远的地方不回来而已,你想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回来。
这句话有点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的,死从来都不是生的对立面,它是潜伏在生之中的。
这部电影中描述的台北好黑,昏暗的灯光、泥泞的菜市场、破旧的出租公寓、生锈的阳台,似乎感觉从未看过如此肮脏的台北。
剧中有四个人,两兄弟和他们的母亲,以卖肉为生的硕哥,还有旁枝中的说哥的女友和哑妹。
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生死,经历离别。
而每个人对生死、对离别的感知不同,能承受的痛自然也不同,就像剧中表姐最后用螺旋钻钉插进硕哥的身体然后开始旋转,然后问他你知道什么叫痛吗?
也许在表姐的心中,肉体的疼痛是可以与心理的痛疼相提并论的,然而或者她更加觉得心理的痛大过于肉体,一种存于表象,一种隐于内在,一种是本一种是根,本可迅速痊愈而根却需要长久疗效。
人噢也各自有命。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是仙命,从小被宠溺填满,黛玉是绛珠仙草,上辈子欠着宝玉雨露,所以这辈子用眼泪偿还。
男主角在剧中的名字叫老鼠,母亲在开头的聊天说追忆起年少的两兄弟,说到哥哥害怕蚂蚁,而他却喜欢,经常抓回家玩。
有一个镜头中他倚着纱门,看着门外的一只小老鼠在下过雨的平台上,和落叶一起死去,口中喃喃的说:兄弟,你怎么在这里?
烂命一条生如蝼蚁,命里充满痛感,是苟活的残存,是生的意志和自暴自弃的搏斗。
片中有一段同性恋的床戏,是去美国后被异国男友抛弃之后回到台湾的哥哥与在酒吧以卖肉为生的硕哥在经历黑道暴打之后在家里的温存。
硕哥有好多好多女朋友,他跟兄弟说我要教你怎么让女孩死心塌地,殊不知他才是听命爱情的那一个,他之前用情妇保养他的钱给女朋友治病,甚至还割了一个肾给她。
他虽然身边莺莺燕燕多,但却死心塌地的为了爱情而牺牲着。
他和哥哥有感情吗?
在我看来并没有,他对边界的认识很模糊,哥哥的勾引对他同样有用,因为有温度,他可以希冀那个温度是爱的一种表现。
两兄弟的母亲在他们年幼时被丈夫抛弃,做妈妈桑拉扯两个儿子长大。
哥哥学习好去了美国,但是同志的身份却让年迈的母亲担心不已,她每天都碎碎念,害怕儿子出去被人欺负被人说不男不女。
她喜欢喝酒,醉醺醺的站在凳子上去拿高台上的绍兴酒却不幸失足而亡,等老鼠回去看到她的时候已经死去多日,遍地的驱虫覆盖了她的全部身体,人命薄,和蛆共生。
蝼蚁弱小,但却想去与蛆斗。
想要征服命运却一再被其捉弄。
开篇的时候黑底白字写着李白的《将进酒》,这是母亲年轻的时候与父亲相逢时学习的戏曲,对过去的追忆中充满酒精味,酒是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是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也是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精神麻醉剂,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理想的幻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蝼蚁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酒是蓝色的》,片中好几处描写喝酒的戏,酒精的颜色都是蓝色的,明晃晃的很好看,但也有着刺骨的冰冷,人在喝醉的时候是最真实的,所以我想常醉不醒。
四个主人公,一醉一生一梦一死,谁是谁,看片吧!
里面找。
微信公众账号:筑城剧恋欢迎关注专栏:P
听说北国下雪了,我却还穿着大裤衩子在难过码字。
想想晚来天欲雪的北国,是否有一个人能让你问出“能饮一杯无?
”吗?
这样寂寥的傍晚,仿佛能感受到电影男主人公那被蛆侵蚀的内心,或许一杯不以解千愁,但是否能带我去另外一个没有忧愁的世界?
想起毕赣的《路边野餐》中,升哥穿过了荡麦的隧道,遇到了“前妻”;在这部影片中,经过黑乎乎的巷子,抬头望着结网的蜘蛛,老鼠也穿过了另一个世界。
他从这里离开,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也有硕哥、表姐、还有哑女。
在这个世界,老鼠跟着硕哥到高雄砍人,做过不少壮举……在这个世界里,仁硕甚至就是他的亲大哥,对于母亲的死,他有深深的内疚之情。
在这个世界里,他为了爱的女孩,砍了嫖客的“不可描述之物;给女孩展示他的纹身,带女孩去秘密基地,和女孩一起喝益力多,给它看蓝色的火焰,给女孩买蓝色的衣服。
在这个世界里,他杀了人,做了一回真正的男人。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河边,在这里,故事开始,在这里故事结束,或许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梦……在这个世界,老鼠发现两个哥哥的关系之后,世界崩塌,自己最敬重的硕哥,和自己的亲哥哥发生不伦恋;老鼠渴望成为硕哥这样的人,自信满满,一只骄傲又英俊的苍蝇,同时他也对母亲的离世带着复杂的感情;老鼠也敬重硕哥,因为比起自己离家的亲哥哥,他更像这个家庭里的哥哥。
硕哥其实是老鼠和上和的结合体,老鼠发现硕哥和上和发生关系,一方面愤怒于那是硕哥,另一方面也深深感觉自己被上和上了……通过黑乎乎的巷子,老鼠仿佛回到那一天,哥哥出国前和妈妈大吵一架之后,妈妈伤心过度,去储藏室拿酒时,不小心摔下死了。
从故事的时间线,我们知道这不是同一天发生,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在老鼠的心里,就是这样发生了……捅杀了啊祥之后的鲜血,让老鼠想起发现母亲尸体的场景,那令人作呕满身尸斑和蛆的母亲,就那么倒在那里。
崩溃了,那些我们思念的人儿,不能再像蚂蚁一样围绕在我们周围了,或许他们再另外一个世界过的安宁,那么我们又何必对过去念念不忘?
老鼠放生了那只小蚂蚁,再度来到河边。
在河边,妈妈拿着未喝完的酒,老鼠放生鱼。
就这样吧,让那些对母亲的思念和内疚,还有那些“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老酒,化作一川细流一尾鱼,流向远方吧。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老鼠和母亲的关系,让我想起张艾嘉的《念念》里育男对母亲的心结;老鼠和家人的关系,也让我想起《念念》里,育美对家人之间关系的牵扯。
或许小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在我们心中种下种子,像蒲公英的花,飘散在思绪中。
从观众的角度看,妈妈对两个儿子都是一样的担心和关爱,哥哥通过争吵的方式去反馈,弟弟更多时候却是在劝妈妈不要喝酒了,然后沉默以对。
对于母亲,老鼠是心有愧疚的,就像他对哥哥有怒火一样,愧疚于对父亲的离开他无能为力,愧疚于对哥哥的离开,他也无能为旅;对于母亲,老鼠也是怜惜的,辛苦工作养大两个孩子,面对不负责任的父亲,或许从很小的时候老鼠的内心就有了起保护妈妈的想法……就如同老鼠几个场景和哑女的对话,“你有事就来找我,好不好?
”“你没钱要跟我说噢”……,这都是为了弥补他在家庭中的无力感,母亲活着的时候,无力让她少喝点酒,少点担忧;死了的时候,却也没能及时发现;所以他选择了哑女这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你觉不觉得我像火柴?
燃烧自己,照亮你的心”,通过哑女,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同时,在老鼠心里,他是痛苦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哥哥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出国、出柜,不能像爸爸一样一走了之,面对妈妈,他觉得自己更像是火柴,为这个家付出了很。
或许对哑女的付出,能让他找到熟悉的感觉。
而哑女在电影中消失了两次,两次都是硕哥电话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主要是我猜测),老鼠对硕哥是崇拜的,在他面前,父亲和哥哥失职的情感可以在硕哥这里弥补,每当这个时候,对于家庭的内疚会消失,哑女,这个象征着对家庭关系弥补的形态,就消失了。
小时候的执念,或许是很难消褪的吧,而当你有天直面,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真相。
而影片末尾段,老鼠在河边,见到了妈妈,妈妈转过身对他微笑。
影片的结局也很有意思,一切仿佛以一个很好的方式结束,哑女即将成为老鼠的女朋友,总是围绕在身边;硕哥也没有死,卖菜的国叔依旧如常,买猪肉的小哥也会把猪头给他……而随着硕哥走进黑乎乎有只蜘蛛的巷子,他又会去到怎样一个世界?
翻看2015的金马奖获奖影单,竟已经看了大部分了,这也是令人欣喜。
虽然说金马奖的份量大不如前,但也给喜欢电影的人提供了一份别于院线口味的片单。
人生得意须尽欢,看好看的片子,忘记那些让我们掀桌的烂片,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太太太猛了啊啊啊啊!
王家卫加侯孝贤即视感!!!
时空错位,颜色,情绪,歌仔戏。
(以上是于老卢课上看完片子后第一心理感受,吹爆张作骥!
)上个月有幸看了张导最新的作品,《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今天才算明白,原来老夫少妻逆子的奇异家庭组合是他的生命母题。
有关影片中时空断裂与胶合带来的迷茫和刺激大概是我特别钟爱这类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读者,谁不偏爱参与式的阅读?
)散文化的去故事去情节作品,极具中国特色。
西方讲生命,东方讲生活。
还有影片的氛围:市井与泥土,酒色与蝼蚁,光怪陆离与黑暗无底,若无其事的平静与压抑到极致的爆发。
老鼠和大熊杀人的冲击感正是张导新作里小男孩父亲在温馨戏台下被黑道仇人一枪崩了的前缘。
但暴力的突发并不是无迹可寻,前半部分的过静反而引起了我们揣测后半部分要发生点什么的决心。
说到新作,又突然想到《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中“父子的代沟”和“母亲的承担”是铺在了老青少三代人身上,两个父亲,两个母亲,两个逆子,一个家庭,一种沟壑而已。
但是比起《醉·生梦死》,这部还是少了点猛劲。
另,有人说家庭、小男孩和照相机在致敬《一一》,我觉得真的是有杨德昌的影子。
还有,火鸡哥这个角色太妙了!
哦哦,对了,除了对奇异家庭组合及代沟的社会历史探讨,这部仍然有承袭下来的同性元素。
相似的还有歌仔戏呀,而《醉·生梦死》里是布袋戏,很本土,很市井,很生活。
除了侯孝贤(被证实的传承与影响)和王家卫,我也想到了毕赣。
关于注意到的蓝色,后来才发现影片又名正扣了蓝色之题。
李鸿其好棒,欧耶!
去年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錯過了這部醉生夢死,而且還錯過了兩次。
接下來試著簡單分析一下老鼠這個角色,以下有雷。
其實我個人認為片中的幾段旁白都是有它的意義在的。
像是片中一開始提到"表姊說碩哥是寄生蟲",以及主角自己說的"多希望愛我的人都像螞蟻一樣圍在我身邊,永遠不會離去。
"(不是很確定是不是原話,但我印象中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還有媽媽台詞說到的"你從小就喜歡螞蟻,跟你哥哥不一樣"。
接下來我試圖透過這些台詞開始釐清這幾個角色間的關係。
當我看到導演將螞蟻跟蛆交纏的畫面,與碩哥跟哥哥跳舞的畫面剪輯在一起時。
當下我就覺得導演是在把這兩者之間互做比喻。
碩哥是寄生蟲,而蛆會長成蒼蠅。
蒼蠅就是靠腐食過活的。
所以說把碩哥比做蛆是在貼切不過了。
那這麼說來,螞蟻似乎指的就是哥哥了。
而老鼠對螞蟻的偏愛是貫穿整片的,是否能說明是在影射他對哥哥的感情。
加上他酒後跟表姊笑鬧間提到"我跟我哥和碩哥你會選誰""跟我一樣是我哥對吧?
"都可以看出他對他哥其實是有感情的。
而他哥提到老鼠以前不是這樣的,是直到他哥出國後老鼠整個人都變了。
由此可見他哥的離去是他性格開始壓抑的原因。
而他哥對老鼠的態度究竟如何呢?
我們從片中可以看到幾乎是不聞不問的,他對於自己同志身分的認同遠大於對自家人的關注。
所以老鼠對他哥的這份感情其實一直是單向的,他對碩哥的尊敬也是在得不到他哥回應後所產生的移情作用。
他養吳郭魚,甚至養螞蟻。
這些行為都說明了老鼠有想與宣洩自身感情的渴望,因為這在他母親他哥哥身上都沒得到回應。
而從小父親就出走,哥哥也出國。
母親對他只剩下埋怨,在這種缺愛的環境下長大。
也造成了他性格上缺乏安全感。
他害怕周遭的人離去。
這種矛盾可以體現在他追求啞女的橋段。
他追求啞女是因為渴望宣洩情感,而啞女不會說話。
老鼠想跟她說甚麼,她也不會打斷他。
無疑是他最好的宣洩對象,但同時與他母親相仿的特種行業,以及他給啞女穿上跟母親一樣的藍衣服。
似乎也是因為他潛意識拒絕接受母親死亡,而試圖將母親繼續留在身邊的行為。
而導演在敘事時,刻意省略母親的死。
直到最後老鼠殺了人之後才再度想起,似乎也說明了老鼠直到那一刻才徹底接受了母親的死亡。
於是才會有最後在河畔再見到母親的鏡頭。
最後,還是得說這片子真的非常厲害。
透過幾個角色,就生動的在螢幕上呈現了一個灰暗而髒亂的台北底層社會。
而這樣的角度是從來沒有在台灣電影中出現過的。
《醉.生梦死》这题目,醉是和其他三者分开的。
不停地喝酒,让自己始终处在兴奋而又迷离的状态,是男孩老鼠的日常状态。
他掌握不了后三者,生,死,梦,影片中的人一个都不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醉。
这个习惯从老鼠(应该是从高雄回来),看到母亲以扭曲的姿态倒在地上,身体腐烂,地上全是白花花的,密密麻麻的蛆的那一刻开始的。
呕吐过后,老鼠拎起了母亲怀里的绍兴酒(她正是因为想取这瓶酒摔了下来),走出门外。
接下来,正如他的哥哥所说,这个原本成绩很好,写书法,弹琴的男孩性情大变。
他偷东西,混黑帮,用一把从不离身的小刀划伤了一个男人的生殖器,还捅了一个人的脖子。
片中多处强调他令人担忧的酗酒状况,酒,香烟和大麻让他行为越发迷乱,有时也很可爱。
他将蚂蚁视为自己的兄弟,把它们养在家里,对它们说“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对待喜欢的哑女态度如出一辙,兴许他喜欢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她是个不受待见的弱者。
他愿意把自己微薄的薪水尽数奉上,或是一次性拿来一大捧剥了皮的香蕉摊在她面前。
老鼠不太会爱人,他只知道尽己所能的奉献。
所以在他一边把吸管插在一排益力多上,紧张地念叨“一人喝一半,这样就不会散,我会在中间等你哦!
”的时候,眼神简直让人心碎。
事实上,老鼠的一味奉献从母亲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从谈话中看出母亲更偏爱哥哥,在哥哥出国后,安抚和照顾母亲变成了老鼠的工作。
开场不久,就出现了老鼠的背影在前景,占据了银幕的大半部分,压抑感极强。
看过开头和结尾,就知道“母亲”这一消失了的角色对片中的三个主角,老鼠,哥哥和硕哥实际上影响深远,让他们变成了需要竭尽全力掩藏自己心中的冰山的人。
老鼠,如上所说,大大咧咧穿行街头小巷,嗜酒如命出手狠厉,在某种程度上是逃避母亲带来的噩梦的手段。
哥哥,如果以昆虫做比,他很像一只蝴蝶。
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裸身做俯卧撑。
平日里,他吹口琴,在电影公司上班,收藏同性电影海报,身材超棒,把自行车扛在头顶再轻快地飞驰而去的身影引人注目。
相比于另外两个颓废的男生,哥哥简直像是无所不能,生活态度超积极。
然而,直到后面,才会意识到他的痛苦——不被自己的母亲承认,最终因为无力承受,抛弃了母亲,回来之后发现母亲惨死,弟弟形同陌路。
而他在美国为伴侣自杀很可能是他多年来情绪积压的爆发。
而自称是蜘蛛的硕哥,我怀疑他是个无法接受自己同性恋倾向的双性恋。
他最好的朋友都是gay,与他十分亲密,他对老鼠的哥哥也一见钟情,只是反复压制,一直处于暧昧状态(夜路上中途相遇那场戏实在太心动了!
)。
与此同时,他周旋于女人之间——编造出母亲在美国需要治病的谎言欺骗女友,做陪酒男从富有的女人那里获取金钱。
他因自己能“锁住女人的心”而自豪,这让人不免怀疑:他究竟对女人的态度是什么?
与同样以昆虫为隐喻的《美国甜心》相似,《醉.生梦死》更关注的是处于社会暗角里那些骗子,妈妈桑,小偷,混混,出卖肉体者无处安放的内心,以及他们在外人看来十分扭曲,极端的思维及行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如果人不知道怎么处理与母亲的关系,就会长久地被此困扰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
刚好跟最近的心理咨询主题一模一样,看完之后,沿着河边走回来,无比恍惚。
有一次我跟母亲聊到抑郁症,她说,是因为现在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诊断出抑郁,这是种富贵病吧。
真想用这部电影告诉她,屁咧。
影片在前半段大多无聊镜头,人生如蚂蚁如蛆如臭鱼,看似无异于说教,却在结尾给你答案,醉生梦死如噱头,却不得不回味。
后半段的叙事镜头少了,却不从语言得出故事答案,而是情感,似乎缥缈的镜头却不是虚假的故事里的那样,信和不信都不存在了,是选择看与选择不看的区别,犹如真实,你看还是不看。
影片拍摄较为粗糙,却是曾经台湾电影的感觉,也是中国的感觉,镜头里看得到拍照片和看镜头的群众,看起来的纪录形式会显得真实粗糙。
有的电影喜欢刻意制造,有的电影是无心打造,很多时候看起来分不清,心里却会给一个答案。
昨天看的影片醉生梦死还徘徊在脑子里,还有豆友的影评,他想留住他哥哥他妈妈硕哥和站街哑女,可他到最后一个人都没能留住。
世界有时候太过于荒凉的,而且很多时候越是对于单纯有真心的人越是如此。
那痛是那样的广漠那样连绵不绝那样包含一切,就像台北的阴天一样。
没有那份经历的人不会明白,多深的痛就能让人学会多深地爱。
所以一个经历过真的痛的人,他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他的爱表面上可能像海面一样平平无奇,可这爱一定像海那样深。
他会把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完完全全的交给那个人,可以为那个人拿出自己能拿得出的一切。
他好像失去了自我,但其实并没有,他的自我就是爱他。
所以我很爱男主这种类型的人,自己也正是这种人。
可是,这世界上这种人极少,对于与我们没有缘分的,就放手吧,好好经营好自我,等待那个真正能走进我们生命的人。
或许永远没有,可我们别无选择。
有感觉
够底层够黑暗,弟弟刻画的很成功,女配很惊艳。张作骥一贯的风格,黑暗,幽深。三星。
导演不在乎传统的叙事方式,因为人物内心和思想实在是比故事线索更加重要。老鼠的痛苦煎熬在灰蒙蒙的场景里一次次呈现,若能更加专注于他,由他眼中去看其余人物的故事,这份痛苦煎熬一定更加真切。影片大半段都很沉闷,但片尾异常出色,将影片于高潮处结束。
調性回到張作驥早期幾部。跳躍的敘事時空,魔幻寫實。醉生夢死是賴以苟活的生存態度。有濃烈情感但也沒有真正出路。老鼠螞蟻吳郭魚蛆這些象徵,暗喻著邊緣人主角們。部分拍得太刻意。但有些又極富神采,亮得可讓人暫時忘記太俗的地方。呂雪鳳僅頭尾出現,可是光彩奪目。李鴻其也是驚艷的新人
世界太无聊了,所以用无聊去对抗无聊……空洞得愚蠢
把台湾拍得湿气昏暗不见阳光,有些处理还是太刻意,有些表演还是太稚嫩(比如老鼠醉酒一直不太像)。被同事拉住聊工作,到电影的时候已经演了11分钟。想起原来去小西天看《大鼻子情圣》,我匆匆忙忙,那年还没混成编剧的海淀吴彦祖告诉我他料到我要迟到,已经在家把前十分钟看了。
挣扎以致疯癫,每个人都是醉,生,梦,死
最后画面过于恶心,扣一星
2018-11-13
Excuse me?张作骥不要装逼好不好?披着同志片的外面讲了一个家庭破裂的故事,同志片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请给侯孝贤和王家卫道歉!
烂命一条如蝼蚁。拍的是人生痛感,好痛。又文艺又CULT,好爱。吕雪凤结尾的哭戏太富有煽动性。将进酒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电影选角真的蛮重要的//剧情也相当莫名其妙 幸好这不是2023的最后一部电影
社会边缘人的痛苦
后面有些看不懂了,跳着跳着看,表姐怎么如此痛下杀手,舍得为女友割一个肾的男人难道不好吗?!
不作不死的台式小清新文艺片
应该是三四年前看的,现在除了一些零碎的场景,故事居然全忘了。当然主要就是母亲、蛆虫、河边那些,看的时候有被震一下,但看完之后竟然留不下什么。一惨到底通常很难打动我。#补遗#
郑人硕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之前印象里一直是瘦高清秀类型的男性,没想到居然挺粗壮。
颓废的写实,糜烂的迷恋
神经病
张作骥的电影画面都好黑……剧情有点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