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为了吐槽这部片子注册了豆瓣账号,希望不要再有人被坑。
因为是岩井俊二粉特地趁在日本的期间来看这部片子,非常失望,还不如看个喰种啥的。
说真的没想到在日本看动画电影会踩到雷,还是东宝出品的,这个质量始料未及,岩井俊二真的看了不会想打人吗???
作画方面,预告拍的很好看,相关周边和海报都很漂亮,想着作画应该不错,结果开头的一段渲染氛围的确实很美,但进入正式剧情以后一上来就给我雷的不行,有一些动作镜头蜜汁3D,应该是跟亚人用的一个技术吧,但亚人我记得好像一直就是用的3D【可能记错了】,总之并没有违和感,而且不粗糙,建模很细致。
然而烟花里的3D建模实在太粗糙了,人物都跟机器人一样,再说难听一点就跟minecraft那种小人没啥区别,2D过渡到3D时镜头切换啥的也非常不自然。
此外人物特写时背景里的人物,那画的真是难以形容的呵呵,没脸而且身材严重走形,讲真根本没用心,本来就不长的片子,太敷衍了。
此外景色的作画也很糟糕,色彩搭配突兀不好看。
剧情方面,原作我没有看过,但岩井俊二的风格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大部分作品属于比较含蓄朦胧那种,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改编,感觉是走卖肉路线的???
无数女性胸部和大腿的蜜汁镜头???
说好的含蓄朦胧美呢???
还有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在一个重点是少男少女之间朦胧感情的作品里,要插入对于女老师的性骚扰般的场景???
女老师这个角色有什么出现的必要吗???
巨乳设定有什么意义吗???
男生之间对于女性胸部大小的讨论有任何出现的必要吗???
是为了体现青春期男孩子的特点吗,但不觉得很突兀吗???
女主角的性格属于有的地方有点别扭那种,原因可能是母亲多次再婚的经历,但这一点电影里面只提了那么几句,感觉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多加一些关于女主过去经历的剧情,但不知为何这种地方导演反而一笔带过了。
不断反复的一天里不断爱上你,结果导演还真的把时间线局限在了这一天里……缺少了太多铺垫。
这部片子本来就很短,按理说加入一些过去的剧情完全可以的。
槽点还有很多但想不太起来了 女主角尬唱之前已经有人提到过了 本来如果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应该是很浪漫很美的 但电影里超级违和 不过我觉得suzu唱的不难听啊音乐个人觉得不错 感觉情绪氛围变化真的全靠音乐撑场子了……仅有的一星给主题曲……真的好听 虽然电影不好看 最后听着主题曲还是有点想流泪结局是开放式的 诚实地说我还是有点好奇男主去干嘛了想想看 我觉得这个片子 可能比较适合月色真美那波人来弄……应该比较能体现岩井俊二那种感觉 本子本身应该是很不错的 但呈现出来很糟糕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烟花从侧面看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
对动画版的评价?
——很好,这很新房昭之!
或许是去年《君の名は。
》的大热烧坏了宣发的脑子,又可能是海报画面上相近的晴空白云,宣传方从推广开始就不停地把《烟花》和《君の名は。
》联系在一起。
被这样的宣传所引导,既没看过岩井俊二的电影原作,又不知道新房昭之与新海诚风格差别的路人们一对对被哄进了影院。
于是,探讨分支世界可能性的作品迎来了一群对穿越抱有莫名期待的观众,口碑的扑街就无可避免了。
关于网上大量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需要把锅扣到宣传推广团队的脑仁上。
关于新房昭之和新海诚的生平、作品、风格,网上已经有充分的资源,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还没来得及看,只需要记住这两人动画风格是彻底,完全,绝对没有交集就对了。
与《君の名は。
》由着监督大人和主创团队自己编故事不同,《烟花》的原作是1993年播放的一部50分钟电视短片,导演是岩井俊二。
没错,就是那个导演了《情书》和《四月物语》的岩井俊二。
而这部《烟花》,明明是在电视上放送的短片,却为岩井俊二赢得了日本电影导演协会评出的当年最佳新人电影导演奖,可以说是妥妥的"大物"。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岩井俊二的《烟花》感动了一代日本人,而这一代人如今正是活跃在动画行业中的翘楚。
可以想象,动画版《烟花》的主创团队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制作这部作品。
然而,正是岩井俊二版的珠玉在前,恰恰成了动画版《烟花》最大的困难。
如果完全copy原作,动画版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同时50分钟的片长也无法满足剧场版的要求。
如果只借用原作的设定,重新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实在是大不敬,惶恐之余也偏离了初心。
正是这些无法言说的纠结,有了如今这个一再重启平行世界,横向扩展故事的动画版《烟花》。
——以下关于岩井俊二的93真人版和新房昭之17动画版的比较,会有剧透,介意请回避。
【时代感】1. 93版里的典道是个小学生,17版里改成了初中生,直接导致了很多行动看上去不合理。
比如说放弃妹子的邀约去参加男生的聚会,小学生来说合理,初中生未免令人担心取向……不过,没变的是同班同学的なずな比典道高半个头的设定,毕竟发育有先后。
2. 典道家里的游戏机,93版里的是1990年发售任天堂SFC,17版没看清但手柄来看已经PS风十足。
3. 车站なずな换下浴衣改装洋服,93版里的是黑色无袖上衣+红底白色波点裙,时代感十足;17版改成了一袭白色的连衣裙,平成废宅的最爱有木有?
4. 93版奥菜惠出演的なずな多少还带着几分生涩和畏缩,17版里的なずな积极大胆,火力全开,几乎就是个小只的战场原。
5. 男孩子们打赌的标的:93版是SLAM DUNK的新刊,17版是ONE PIECE新刊。
6. 93版男孩子们走路上学,17版有了自行车、滑板车交通工具。
【剧情】1. 93版典道只重启了一次时间线(假如赢了比赛)。
17版好像是4次?
(赢比赛、登上火车、不被发现、灯塔上),好不容易才把片长拉伸到满足剧场版的要求。
2. 93版典道单纯通过冥想就重启了另一个可能的时间线,17版特地增加了一个水晶灯泡作为触媒。
或许是需要多次重启的原因?
(灯丝还能亮成“ if ”的形状也是不容易)3. “假如赢了比赛”之后,なずな去典道家里接他。
93版是典道被なずな拉着甩下佑介跑步离开,17版改成了典道用自行车载着なずな离开。
主被动逆转了啊啊啊啊,忍不住再吐槽一次平成废宅们……4. 小学生对班主任的性骚扰,扬言偷拍胖次什么的,也是动画版被吐槽比较多的一个地方。
可是,93版直接就是袭胸啊,尺度比17版大太多了。
5. 典道和祐介的比赛:93版なずな去泳池后发现先到典道和祐介没值日而在游泳,于是穿着私服躺在泳池畔的,典道从なずな锁骨抓走了一只蚂蚁;17版典道和祐介后到泳池,发现换了死库水躺在池畔的典道和祐介,趁祐介去#$$!的时候,典道替なずな赶走了蜻蜓(为什么会改成蜻蜓?
);93版なずな只是做裁判,17版则参加了泳赛而且完胜两个小屁孩……6. 最初的私奔,93版两人有一段搭巴士的对话,去了火车站但没有搭火车;17版里省略了巴士的部分,把内容移植到了火车车厢里。
7. 火车站之后,93版和17版的展开完全不同,似乎没有必要再一一罗列。
但93版终末之前,三浦老师特地拜托烟花职人的同学给典道单独放了一个可以从正下方观看的烟花,典道究竟看到了什么实在是很让人好奇。
17版里则是直接把水晶灯泡当烟花打上了天,再以碎片的方式直白地端出“蕴含着多种可能性”的概念,彻底完全放弃了给予观众自由想象空间的打算。
个人感觉93版的更有意思一些。
8. 片末,93版我们不知道なずな是不是和典道真的“再见”了;17版干脆不知道典道去了哪里……【其他】1. 神前晓的音乐是极好的,哪怕是差评里往往还有“一星给配乐”的说法,足以说明问题。
2. 広瀬すず的配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特别是在本作一大群名声优的映衬下,问题更明显。
火车站被妈妈拽走时候的喊叫完全没有实感,单独听的话绝对能让人能石更……3.「私にもビッチの血が流れている」这句,影院里的字幕没有好好翻译出来。
其实何苦,完全没必要。
总而言之,《烟花》的完成度是足够的。
但受93版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只能勉强横向扩展情节的故事编排还是有些令人失望。
毕竟,观众还是希望看到足以衬得上新房昭之名字的表现。
烟花作为光线尝到青春甜头《你的名字》的后续作品,从大环境上来说,肯定希望延续君名青春喜剧的风格,所以大根仁编剧下的烟花剧本,结局不错面对一本感性的小说,通过理性的分析各个空间是否合理,显然是行不通的我尝试分析每个人的性格,最后再以自己与各位友人的交流中提出各个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各位能起到帮助
首先:安云祐介(男二):原世界:给典道制造一个个机会,游泳比赛胜利时被奈砂一句我喜欢你弄得脸红心跳。
游泳比赛胜利后将推奈砂的邀约推脱给典道,暗中准备好典道不跟同伴去灯塔看烟花的借口,却意外失败,还被男主误会,痛打一顿游泳获胜世界:因当面被典道与奈砂喂狗粮,放鸽子而生气,在看到奈砂不知去向后,认为典道没有能力守护奈砂,告诉典道,假期结束后就向奈砂表白搭上电车世界:追逐着电车,内心除了气愤,还有不甘驶向北海的世界:不知道典道与奈砂去哪儿了,爬上灯塔后发泄完冷静下来,玻璃球炸裂见到与奈砂约会的画面,却并没有伸手去挽留回到原世界:继续上课,点名时并没有典道造成的伤口(重点)结论:喜欢奈砂,却更在意友情,为典道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机会,面对典道的背叛,有愤怒,有不解,一切怨念却在爬上灯塔后烟消云散。
看到破碎的玻璃球中自己与奈砂亲密的画面,没有抓取,也没有挽留,只是高喊着奈砂我喜欢你,结束了一切及川奈砂:原始世界:游泳比赛前与典道一句一句的搭着话,看透了典道的青涩与害羞,游泳比赛后跟祐介说话面无表情,用我喜欢你搪塞着祐介;在医馆遇到典道后告诉典道:我希望赢的人是你游泳比赛获胜世界:表情丰富的邀请典道,调笑的眼神对视典道,回家的路上表现很开心,当自行车上问典道:我们去哪儿。
典道回答不知道时却大笑。
背对着典道换衣服,计划着未来搭上电车世界:在电车上为典道唱起了母亲经常唱的歌,幻想着成为偶像,被祐介等伙伴发现了后成熟大方,表示并没什么好害羞的,被母亲发现后却慌了神,跟着典道逃离所有人驶向北海的世界:向典道倾诉了“私奔”真相,相信典道述说的一切,在海边,帮助典道解开心结原世界:不知所终结论:早熟且聪慧的人,总会比所有人吃着更多的苦,典道赢了是一天的开心以及以后记忆中的苦涩,祐介赢了是履行内心所想以及后忘掉一切开始另一段人生,所以索性将一切交给泳池,悲哀的心灵深处是自己无能为力控制的人生。
我想奈砂对母亲的私奔,一半厌恶自己无定的生活,复杂怪异的身世:一半却憧憬自己紧握着自己的命运私奔的母亲,强势的母亲典道:不如祐介成熟,更不如奈砂,但跟陈丹青评《千里江山图》一般,画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美少年,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同样,典道多一分祐介的害羞,多一奈砂的成熟(奈砂来典道家门口时跟祐介说明全部),那似乎这个故事就不再构成。
拼命想隐藏爱慕,一遍一遍在厕所里练习拒绝奈砂,却在真正的到来时,还是顺应了本能,鼓起了勇气。
典道怎么get到奈砂:奈砂会跟典道眼神对视(互相有感觉)通过玻璃珠改变游泳比赛,典道胜利(符合奈砂的直觉,奈砂觉得典道会是赢家,体现实力)奈砂进行游泳比赛的初衷是想要一个完美的“私奔”,典道带着奈砂抛下了祐介(逃离一切熟人,符合私奔的设定,以及此时典道下定决心陪伴奈砂)在电车站受到奈砂父母阻拦时帮助奈砂逃跑(奈砂感到安全感)在电车中仔细的倾听奈砂的经历,烦恼与想法(典道是一个聆听者,奈砂能倾诉烦恼)在电车驶向大海时告诉奈砂这个世界是假的,但还是想与你在一起(典道对奈砂坦诚,奈砂信任典道)什么是青春?
因为你可以遇到陪你犯傻,陪你完成10年成熟后无法再做到的事,典道陪伴奈砂完成了一场私奔(典道能陪伴奈砂做奈砂想做的事)(对比:祐介的画面中,带着奈砂去了烟花大会)最后,据科学研究:当人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时,心跳加快,会比平时更容易心动当然,你同样也可以觉得一见钟情不存在,我是偏向奈砂爱上典道是合理的一些谈论到的问题2问题1片头奈砂在水中的画面在表达什么?
片头为珠子世界中的典道灵魂与奈砂灵魂(奈砂拿到珠子,灵魂进入珠子世界,但奈砂没有任何强烈的愿望,珠子没被激活→典道第一次使用珠子时喊出:如果是我赢了就好了→典道的灵魂进入珠子内部,唤醒奈砂灵魂→珠子被激活,进入珠子世界)问题2珠子为何在海边只能被女主捡到 ?
1.该海滩的公路处于废弃,维修,人迹罕至,珠子无法被别人拿到;2.奈砂的父亲在该区域附近死亡,奈砂有动机;3.奈砂为学校游泳队队员,一个人躺在游泳池,心情不好时看海:喜欢水,大海问题3珠子为什么变大?
珠子在最后被放烟花的大叔捡到时,明显变大:改变的东西越多,珠子的世界越封闭,珠子变得越大问题4奈砂父亲如何死于冲浪 ?
可能1.无法找到从珠子世界离开的方法 可能2.珠子吸光了奈砂父亲的灵魂 可能3.灵魂进入珠子世界时,肉体在海水中,灵魂无法控制肉体,遂溺死问题5奈砂与典道的电车驶向大海,怎么控制电车往回?
:再次丢出珠子许愿 → 珠子出现在海滩,而不是还在典道手中,遂被放烟花的大叔捡到问题6珠子的世界破碎后产生了什么结果?
1.珠子改变原世界 2.带着典道与奈砂的灵魂来到一个平行世界一些交流中谈到的问题两次烟花为何一圆一扁:1.玻璃球每次穿越的世界不同 2.三个世界全是典道的,但典道在跟奈砂开门前说出:奈砂,烟花一定是圆的为什么老师变小了?
:1.世界不同 2.三个世界全是典道的,老师:不想让所有人知道恋情,却还是想参加烟花大会,胸部太明显容易暴露,遂将衣服收紧,等。
奈砂为什么约祐介却还是带上行李箱?
:与谁私奔都无所谓,奈砂早就明白,这是对自己撒的谎,无论有妈妈追逐否,都会在今天过去后返回;但既然典道输了,就失去了这个机会奈砂为什么最后点名时消失了:开头典道:暑假还要去学校,真麻烦 奈砂:暑假结束后转学典道最后的结局:合理:1.翘课放逐自己 2.去东京找奈砂 3.转学(与小说结局不同,就电影说电影)4.搬家 等...不合理:1.住院 即使三个世界都是典道的幻想,典道也只是脚上受了小伤一些交流中谈到的问题3奈砂对于跟典道或跟佑介“私奔”不同的态度奈砂在如果世界里说,如果典道赢了,她就决定“私奔”但我觉得如果佑介赢了,她不会跟佑介说 “这是私奔哦”都称之为“私奔”也并不对,她喜欢,对典道的态度表明,跟典道在一起就会“私奔”,但若是佑介,那大概只能当做“离家出走”的一个伴(以上为讨论的原句)即:奈砂跟典道:“私奔”奈砂跟佑介:“离家出走”证据:1.佑介失约奈砂,奈砂跟典道从医馆出来,奈砂:“我要离家出走”,“真的吗?
”,“真的”“我打算离开这个小镇”,“开玩笑吧?
”“对,开玩笑”,“蛤?
哪个是真的”,“你猜”2.电车上奈砂:“如果游泳比赛典道赢了,我就决定“私奔””
思路图感悟我所从侧面看见的烟花人生中第一次期待这么久的电影,最后票房,口碑竟是这么个结果,幸好这些东西并不使人难受 烟花究竟从正面看好还是从侧面看好?
或许不重要了,烟花是只能在黑夜欣赏到的,跟爆竹不一样,爆竹会粉身碎骨4,5岁时,影响中的第一次看烟花,长辈们将烟花绑上长长的竹竿,竹竿插在楼顶花坛上,当烟花被点燃,满满一大家子人便围在楼梯口,远远的看着,人们眼中充满着笑意,为什么不可以上前呢?
直至烟花燃尽,父亲让我摸一摸烟花筒的温度,滚烫又不至于松手的温度,我只感觉这温度很“新鲜”长大些,父亲将烟花绑在竹竿上,为我点着引线,我便使劲举高,期待着“嘭”的一声再后来,是带着弟弟,我们单手抓住最小的烟花点燃,在小区的院子撒欢,将烟花放射水中,瞄准金属栏杆,或者让它穿过广场;即使被大人发现,被指责,被臭骂也乐此不疲自此,回头再看,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放过烟花,只不过偶尔还是听到窗外又出现烟花“嘭”的一声,心情或愉悦或缅怀,从不讨厌,一些太过安静的夜,甚至会去期待。
记忆里的碎片到这里就结束,再后来什么故事印象全无,美好就这么稍纵即逝,余温却陪着我春夏秋冬,所以即安慰又回味,懵懂的年纪,留下了与留不住的东西全是烟花回头仔细的凝视每一个过去的自我,仔细感受每一段回忆,上一个我羞于出口的字眼却安静的在下一个我口中流淌,当时藏在心中无可告人的东西,现在却坦诚的流露。
那时候青涩无比难以出口,却真诚勇敢的能保护某个事物,某个人,许诺一辈子;现在想想,这种勇气原来这么难今年回家便再放一次烟花吧后记:岩井俊二这么说过:烟花是为自己而拍摄的电影,同时也是最满意的作品我想岩井俊二并不悲伤,我们都是在今日侧看记忆中昨日的烟花,为青春谢幕打上庄重的烟火无数个片段的我站在不同角度,10岁的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烟花,满脸无畏,20岁的我满怀笑意,30岁的我安静站在远方,40岁的我静坐在书桌一脸羡慕无数个片段组成的我,继承着一路过来立的志,所下的决心,并为此骄傲,同样为那个10岁的我由衷快乐以上便是所有我从侧面看到的烟花
从典道没抓住虫子开始——叮咬者非小虫而是蜻蜓,蜻蜓飞起的复眼,和玻璃球升空映照的影像相似,说明确实有无数个平行的荠。
有回到家里的荠,我想也有没回到家里的荠。
原作电影里的少男少女,我理解是“命运之子离开王城,蹲在路边大哭”,包含对即将被教化的自己的肯定、违背本意的伤感、和不发一言的美感。
看完原作时我觉得,日后shaft不会保留这自恋并伤感,因为这种品性在其过往作品中从未被重视。
没想到是以这种形式打破的——或许荠根本不必要回去接受命运。
因此,小荠不再将就跳进归途间的泳池里,而是回到飘来世界线变动的大海,落水后,未来在她头顶炸开、绽放。
我抱怨的是,随玻璃飘下的种种记忆,连带划分if世界的边界,都是单纯但冲击力贫乏的表达。
作为照耀水和少女的星空,结尾跌落的玻璃只像草地上的水,我看着还没有比蜻蜓复眼里的景色美好。
那些期待着看到第二个《你的名字》的观众,看到第二个《罗拉快跑》时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影片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起承转合,故事在你认为绝对不可能结束的地方结束。
岩井俊二的原作其实是电视短剧的命题作品,主题是“如果”,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似不合逻辑的剧情结构。
能够准确表现人物心情就行,情节什么的其实都是多余的。
换个角度想,既然是少年的幻想,当然就要在最精彩的地方结束,为什么要去找所谓的矛盾和解决办法呢,对少年来说,人生本来就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画面是必须要喷的……别说跟你名比了,连同公司的伤物语都比不过。
线条粗,画面色彩暗,人物动作缺帧。
要知道东宝可是拿君名的待遇给这片安排院线的,虽然SHAFT本来就是烧一流预算拍三流片的CULT专业户,但是在这种面向大众的青春片里大搞CULT风,胆子大的可怕。
有些地方表现方式太过头了。
我第一次在日本动画里见到穿插歌舞的情况,就算是配合当时的气氛,也别做的那么完整啊,要知道日漫迷多少都是有点鄙视迪斯尼的,搞歌舞片段尴尬得一逼。
而更严重的是,这片子里的杀必死数量多到难以置信,截图凑10册同人志都够了,我实在是没看出有什么必要。
是准备卖BD让宅男拿出去舔么?
制作方认为神经处女战场原受欢迎,色气的战场原一定更受欢迎,这个观点不能说错,但是显然偏离了重点。
(好吧战场原也裸过)不过纸片老婆确实也到了更换的时候了:不是离家出走啊……是、私、奔、喔!
——及川荠
或许这部电影于我的点,根本不是什么时光穿梭,而是,在正常的世界里,我们无法做自己,没有勇气做出真正心向往之的选择。
在扭曲世界里,我们才能在一起。
到底,哪个才是正常的世界?
哪个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世界?
窃以为,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在以为的真实世界里小心翼翼地活着,不想要妈妈再嫁,不敢说出口却敢“私奔”,明明喜欢一个人不敢告白却在看见她和别人在一起之后又心生妒忌。
烟花,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呢?
电影里有人说,我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扁的烟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是不是,我们在这种自以为的、用常识规划的世界里,活得太久了,一切用不可能去判断。
就好像,我想要告诉你我喜欢你,在常规世界里,是不可告人违背天理伦常的事情。
就好像,我差点就真的以为,我爱上的是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
或许,我哪天喝醉了,放在烟花筒里,世界就会颠倒过来呢?
文| 淹然对『烟花』失望,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上出现了偏差。
无论日本还是中国,要么暗示『烟花』将续写『你的名字。
』的辉煌,要么直接打出了「『你的名字。
』核心主创团队打造」的广告。
所以,人们失望是正常的。
因为,『烟花』与『你的名字。
』之间的牵绊,只有两点:同为东宝发行,皆由川村元气任制作人。
注意,『烟花』的真正灵魂,是总监督新房昭之,是SHAFT社。
其代表作是深夜番『魔法少女小圆』和『物语』系列。
指望风格化极强的新房昭之,炮制一出新海诚式的纯爱大作,无异于缘木求鱼。
甚至,你无法在『烟花』中,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烟花』走到片尾,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冒出的疑问是:「唉,这就结束了?
」是的,动画『烟花』与24年前的原作、岩井俊二编导的同名真人短片,主要传递出的都是一种青春的心绪。
岩井俊二版『烟花』,作为系列电视剧『If如果』中的一话,诉说的是懵懂少年典道与早熟少女夏荠「私奔」的故事。
作品一分为二,两种选择,导向两版结局。
新房昭之版『烟花』,延续了「如果」的思路:典道利用一颗玻璃珠,随心所欲地穿越到「过去」的幻境,经历了三重「如果世界」——如果赢下了那场比赛,如果与夏荠坐上了电车,如果与夏荠「私奔」时不被好友与大人发现。
不过,这仍是一个常规的时间循环设定,诉诸人们对「遗憾与弥补」的共情。
『烟花』的古怪之处在于,影片大部分时间,真的只是在呈现典道的三场白日梦,没有现实与幻想两个世界的交错与互动。
然后,镜头忽地折返现实世界,稍作停留后,丢下一个意味不明的开放结局。
电影中,少年们热衷的话题是,「烟花从侧面看,是圆的还是扁的?
」当典道在如果世界中,发现烟花是扁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身处的不是现实,而是在幻想世界。
但他仍选择,在这个虚妄的幻想世界,启动「重来」。
在典道与夏荠抵达大团圆「结局」的如果世界中,天空布满一重重玻璃珠的圆纹,宣示着当下的虚假。
还有比这更感伤的伪「大团圆」么?
这才是『烟花』与大部分时间循环系作品的不同。
主人公典道所做一切,皆是徒劳,因为对现实世界一点不起作用。
而且,典道的成长,居然是在幻想世界中完成的。
典道是一个连「私奔」都搞不懂的少年,甚至会将私奔误解成殉情。
他不断追赶着少女夏荠的脚步,一次比一次勇敢,最终反客为主,带领夏荠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私奔」。
但他有没有将这份「成长」,带入现实世界呢?
不知道。
因此,『烟花』虽构建了三重白日梦,但却是完全无法让大部分观众买账的白日梦。
因为,这个电影告诉你,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一切只能停留于幻想。
很叫人泄气,不是么?
而且,更叫人泄气的是,『烟花』说的不是爱情,而是对爱情的幻想。
因为要逃离窒息的家庭,夏荠选择「私奔」。
但她第一次选择的「私奔」对象,却是典道的好友祐介。
你根本无法说清,夏荠究竟喜不喜欢典道,亦或是,她无所谓私奔对象的人选,只要完成「私奔」就好。
典道这边,影片也没细细去写他对夏荠的喜欢。
在典道去往如果世界之前,其实缺乏二人情感关系的建立。
典道仅仅是在目睹夏荠私奔失败后,突然不顾一切想要去拯救夏荠。
这不是爱情,而更像是满足了一个少年对爱情故事的幻想,就像幻想自己从恶龙手中救出了少女。
重点不是少女,而是拯救本身,它让少年恋爱起自身。
所以,『烟花』其实在如果世界中,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那就是,夏荠在典道一次次拯救中,对他的情感也逐渐升温。
但夏荠在如果世界中,其实就等同于一个失忆少女呀,此刻逃上电车的她,哪里晓得,就在前一刻,典道没能将她带上电车呢?
那么,一个对典道越来越欢喜的夏荠,是不是也是典道的幻想呢?
这就是动画版『烟花』的世界。
对标『你的名字。
』,没有多少会让大众喜欢起来的地方。
如果再比对真人版,那么,『烟花』完全失掉了那种透明感。
关于烟花形状的争辩,在岩井俊二那里,可爱极了。
这是一个专属于懵懂少年的追问。
岩井俊二设定的是小学生,动画版改为略长几岁的初中生,烟花的论争放在这样的年纪,避免不了违和感。
更要紧的是,岩井俊二单纯地写出了青春的欢喜。
不是爱情,也不是爱情的幻想。
就是一个少年对一个少女的欢喜,就像欢喜一株花,欢喜一片云。
所以,问题其实是,新房昭之与岩井俊二,与新海诚,不是一类人。
所以,动画版『烟花』也不可能长成『你的名字。
』姊妹篇的样子。
甚至,『烟花』还不是最典型的新房昭之。
是收敛了风格化后的新房昭之,但仍不走大众向的新房昭之。
如果是新海诚,他一定会抓住烟花的绚烂吧。
新房昭之却说,烟花易冷。
原载『北京青年报』
个人觉得可能看电影也是在看自己吧,我不了解岩井俊二这个人,也不知道他出过什么作品,也不了解《你的名字》,虽然我看过,不过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但就这部影片来说,我觉得主线其实很好的,也许许多人都会有那么几个想要重新来过的人,就着这个电影也可以自己YY一下吧,反正我是有的,我觉得还不错,但是情节如果能够更出彩一些就好了。
“喂 我们要去哪儿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但是就算明天 明天你要转学了 今天我也想和你在一起”“不对啊这是另一个世界 什么 烟花的形状不是这样的 无所谓 圆的也好 扁的也好 奇形怪状也罢 只要我们俩在一起什么我都不在乎 我知道我们是逃不掉的 可是 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我必须转学的话 就今天一天 我想和你一起”
首先,我看到了很多较为恶心的让我几乎不想读下去的影评。
我觉得,那些文字背后肯定是个没有青春的大叔。
这群人一向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以指点编剧导演,笑谈特效配音,你们就差点钱了,不然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肯定是你们的。
《烟花》很平淡,我看到很多人愿意把她和你的名字放在一起比较,没问题啊,你的名字欢快的节奏,有趣的穿越衔接,有点爱情轻喜剧的意思,结局又很温暖。
跟你的名字比起来,烟花的确更像是岩井俊二一贯的平淡的清秀的风格,当一些人怀着看第二部你的名字的心去看这部电影,他们一定会失望,整部电影少的可怜的笑点几乎用污段子在撑,不但没有笑点,几乎也没有泪点。
看电影的时候我听到后面的女生在说不好看,快睡着了。
你有没有在青春里真的喜欢过一个人,或许连喜欢都不敢说出口,或许充满了痛苦,或许有过一段难忘的记忆。
如果没有,你和这部电影也不会有一丁点共鸣。
我总觉得,如果没有在你有限的青春里爱过一个人,将会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以为我会哭,但并没有泪点。
我想起我第一遍看《情书》,不也是这样的心态?
平平淡淡的看完了一个故事,好像什么都没有,好像有点失落。
这就是青春吧,总觉得如果可以回到过去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今天,《烟花》告诉我,岩井俊二告诉我,就算时光可以倒流,就算时光可以一次次为我倒流!
我也只来得及用尽全部力气说一声我真的喜欢你。
什么都不会改变,该错过的注定会错过,就像那句话说的,女生们注定要嫁给生活。
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男孩喜欢女孩却从来不敢说出来,第一次错过,他坚定了自己的心。
第二次错过,他喊出要追回女孩。
第三次错过,他仍然不放弃。
第四次,他明白了,话到嘴边只说了一半,一切都是遗憾,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年纪。
结尾,典道不见了,一个标准的开放式结尾。
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是他们真的留在了那个想象的世界里,永远在一起。
而最后一次时光穿越,玻璃球完全破碎也许也预示着处在那个世界里的人无法再回到现实世界。
伤感的青春文学,有的只是平淡和叹息。
也许和《情书》一样,一年后再看一遍可能就会留下眼泪。
所以,这个故事已经不能用好不好看来形容,如果你明白了岩井俊二想说什么,就好看,如果你完全不明白,那在你看来一定比不上你的名字。
相比于伤感和遗憾,人们更愿意接受温暖和圆满,包括我亦然。
第二次看见松田圣子这个名字,让我遐想是不是岩井俊二的青春就是听着她的歌度过的,在《情书》里用到了《蓝(青)色珊瑚礁》,在这里用到了《琉璃色的地球》,加上一首《forever friends》,还有那首好听到不行的《打上花火》,三首绝美的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bgm,相比于打上花火,前两首的曲风都很平淡温和,正是符合整部电影的风格。
所以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把《打上花火》这个主题曲放在了最后,那前奏一响真的是让人挪不动身体了,用这首歌结束这部电影,就像结束这段青春,不管是伤感还是遗憾,请都一股脑扔到过去里吧,跟着升空的花火一起绽放,消失,留在记忆里,留在心里。
烟花,绽放的一瞬间最美,但同样转瞬即逝,就算时光一次次倒流,它依旧只有一瞬间。
等你知道它注定只能存在一瞬间,圆的扁的没那么重要的。
本人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影评。
穿越时空的少年之王牌投球手。少见的真人改动画,期待之下略失望。强强联合然而整体粗糙不堪,欠好好打磨。与其改编不如说强行胡扯,按照这个路子其实改成tv更好。曲子是真好听。kiss me like a friend, but summer never again.
一种毫无道理的喜欢,尽管我很清楚这部作品有很多瑕疵,但始终非常喜欢。可能这就是青春期的初恋感吧。
画面就值4星
忘了那会上映但时候是几岁,就一种迷迷糊糊的看完了的感觉
所以,这是个穿越梗对吧。我虽然并没有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文艺还是你(岩井俊二)文艺啊!岩井俊二一颗星。
只有岩井俊二粉才能看懂的内隐剧情和彩蛋。按了定格的青春残酷物语。还有松田圣子
完全超乎想象的作品。绝美。空灵感和梦境感极强。完全沉浸。无论人物还是背景都做到了插画级。背景的想象力如梦似幻,人物的美感和细节令人惊艳。这就不是在讲故事,是在嚼片段。空镜头,配乐,天马行空的画面,太牛逼了。男女主独处的时候,是宁静的明媚的带一丝忧伤的甜美。整体感觉像是意识流融合了源代码的设定,其实把这一生分成独立的每一天也挺好的。这部电影不适合当作动的艺术来看,反倒更适合静态去欣赏感受,它对静与细的雕琢近乎到了极致。
剧情并没有评价里的这么不堪,男主用一个时光机玻璃球一次次获得勇气,一次次弥补遗憾带来的一段幻想私奔故事。整个剧情都是围绕もしも(如果)展开的故事,男女主私奔的车站站牌也写着茂下(もしも),这些小细节也挺喜欢。演员配音真的毁,歌好听。
我 提前三天定了票 一直怂妹子约 明天就要去看了 内心十分方
劇情方面其實我看得有點混亂,但大致同主角典道的What If有關。粒玻璃珠做得太著跡,一出現戲院內就聽到「又黎呀……」的嘆氣聲。散場曲打上花火幾動聽,畫風亦討好,但個故事……未完場都有幾個人頂唔順走咗。
岩井俊二的多段游戏性叙事以及关于逃离家庭、同学关系等内容本身是接近满分的idea,动漫媒介的确可以创造奇观或三次元中无法实现的可能,但在二次元化后,悲剧性审美沦为纯粹的奇观与炫技,但在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地方画面内容皆惨不忍睹,过多的性暗示不如直接拿来剪成另一部(硬♂)情色片
岛国的早恋宣传片,画风很喜欢,只不过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没有任何的铺垫,导致后面的几次时光倒流看的让人无法产生共鸣,而且这种转折非常随意。总之跟你的名字差距太大。
3.5星,电影远没有观影前自顾自揣测与企盼得那般冒犯观众。洒水器水幕后的脸、无人电车车窗里的脸、烟花下漫天碎片的脸。确切的生体永远被晶体无限接近却从不触碰地中介,在茂下(もしも)里被无数次地呼喊もしも。可能的最终,他们获得了塑料薄膜两边的吻。一条旷野里的环绕线,一个很保守的玻璃球。
丝丝声音好听,物语的人设,小圆的场景,emm,其实还行啦
剧情硬伤,🌝太天马行空了点,原谅我没看出来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我的总体观感还行
+.5
一路槽点hhh
对岩井俊二过往同名短篇作品的动画改编,本以为那清新唯美的动画基色能去升华昔日朦胧美好的青春思绪,但动画版《烟花》的成片却是令人尤为咋舌的,凌乱松散的叙事,自以为是的黄段子,都使电影非但无从复见昔日的青春感思,反而充满了令人厌倦的违和。
年少的爱恋,是烟花的火焰,是流星的碎片,是不停坠落的夜晚,是恍如梦境的幻觉,也是“在这个奇怪的世界所有告别来临之前,也想和你在一起的每个今天”。
其实还是很有新房昭之和shaft一贯的风格的,你不能跟它讲逻辑。反倒有点像梦旅人,跟着情绪流叙事。某种程度上是垃圾君与荡漾学姐的平行时空了。故作成熟的小女孩,永远跌跌撞撞跟在后头的小男孩,突如其来的私奔,在成人世界面前轻易可以被撕碎的伪装。落脚点却是青春那句最简单的: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