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原始人》第一部无疑是佳作,甚至是催人泪下,动人心扉的。
套话谁都会说,但能讲好一个故事,能把一个略鸡汤的生活态度上升到哲学层面,是非常不容易的。
《疯狂原始人1》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穴居人一家食不果腹,条件艰难,对未来充满恐惧。
但在遇到了文明人盖之后,通过用脑,用火,用小发明,战胜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战胜了恐惧,把敢打敢拼敢于冒险进取的人生哲学发扬光大。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词汇。
首先有了希望,其次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三敢于冒险,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畏畏缩缩的人生,不是活着,只是没死而已。
这句经典台词,也是对电影内核的揭露。
而它确实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把希望的种子送进了观众的内心。
但是,有的作品是浮于表面的,就像毒鸡汤。
有些作品却是深入骨髓的。
《疯狂原始人1》为什么成功?
它是和成功学,互联网财富密码一样,无脑的灌输鸡汤,喊口号,给人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希望吗?
为什么作为一部动画片,可以让那么多成年观众感动到流泪,丝毫不觉得幼稚?
为什么那么多夸张的设定,明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觉得它是好故事?
因为好故事是讲技巧的。
《疯狂原始人1》对环境的恶劣,对生存的艰难,险阻,是有深入刻画的。
巧妙而且深入,有趣同时残酷。
与此同时,女主角对阳光的渴望,对改变,对冒险,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种向往,那种带有理想主义突破现实的心理,也是层层铺垫,合情合理,与观众有共鸣的。
理想主义不是空想主义,理想主义也要脚踏实地。
虽然男女主角一心要去到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乐园,但实际上他们一路冒险,克服困难,濒临死亡,生离死别等等一样没落下。
其他家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变,一直到最后最顽固的爸爸,也完成了转变——无论是态度上,还是智力上。
梦想,理想,冒险,热情,拼命,努力,学习动脑,亲情,爱情,这些元素都有了落脚点。
由此,才诞生一个有说服力,值得推敲,值得回味的故事,才有那么多观众愿意把高分,把眼泪都交出来。
西游记好看,在于步行完成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一个筋斗云取了经,直接原地飞升,普度众生,还有啥意思?
ok,我们再来聊聊《疯狂原始人2》,因为第一部太好看,所以看第二部的人绝不是少数,这才上映第一个周末,豆瓣看过的人数已经直逼3万了。
然而,《疯2》和第一部差远了。
别误会,它依然是及格的,甚至可以打到7分以上,出彩的地方也不少。
如今豆瓣8.2的评分,一部分是情怀,一部分也是因为它依然是有质量的作品。
然而,第一部九分神作,第二部只能靠着情怀勉强到8分,是不是落差也要存在呢?
第二部优点很多,比如对文明人和穴居人的矛盾刻画,对中产阶级的讽刺,爱情,女权,墙,还有基情等等。
和第一部一样,元素也有很多。
然后创意,动画,画面,娱乐,包袱段子,都是上乘。
如之前所说,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每一个元素,都是虚浮的。
每一个主题,都没有完整的刻画。
每一个困难,都是纸老虎。
当困难不再是困难,主题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这不是批判,这是艺术创作的原则。
评论很多人说,支线太多,看似很满,但总觉得不是第一部那个味了。
什么意思?
说白了,要讲的很多,一个都没讲好,全是形式主义。
需要什么东西,就填充一些什么东西进去。
艺术创作,变成了加法远算。
所以表面上看,还不错。
但总觉得不像第一部那样触及灵魂。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看电影其实就像爱情。
好的爱情总让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而《疯狂原始人2》,就像是相亲对象。
房子有,车子有,颜值有,趣味有。
收入高,有礼貌,讲女权,搞团结,总之一个好对象应该有的标准,他都有。
但是,刻骨铭心吗?
触及灵魂吗?
为什么第一部能让人看的热泪盈眶,对待人生的态度有哲学的高度,但第二部就不能?
因为不是真爱。
当然,也许是我过分要求了。
真爱哪里天天有?
相亲遇到个差不多的就得了——这也是多数人面对的现实选择。
太太太太过瘾了!
我真的好喜欢这部电影,结束的时候好舍不得😢不知道会不会出第三部,但是第二部真的😭拍的好好啊,很多观念贯彻在里面,传达的不只是咕噜家族的冒险,有很多让我感动又喜欢的部分:小伊和晓晓之间女孩子的美好的友谊而不是很多电影有意无意表达出来的雌竞,还有盖和小伊表明心意后因为原始和文明观念碰撞产生的矛盾(这点真的很难得,毕竟小说都不敢写婚后日常),盖也明白了明天不只是一个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心爱的人,这一点真的和第一部衔接的好好啊,并不是从头在说一个故事而是把咕噜家族刻画的生东西又鲜活。
还有最最最喜欢的雷霆狂花,一直都知道外婆很酷,但是没想到还有八块腹肌呢哈哈哈哈,如果有第三部关于外婆的故事我觉得刻画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咕噜家族听过无数次外婆老掉牙的故事,但是影片中还是没有表达完整,我真的十分好奇第一部中外婆说的初恋故事,还有年轻时期的雷霆狂花,女孩子就是最棒的!
总的来说,情节完整了很多,讲故事的能力也强了很多,还有隐隐约约的母系社会的影子和疯狂原始人照应的也特别好,总之我觉得我比第一部还喜欢,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的一部片子!
推荐大家都去看!
在近日播出的《疯狂原始人2》中,再次对不同文化进行了描述,以表面的情侣因理念不合而分开,延伸到文明的撞击与融合。
Guy和Eep一家人一起奔赴“明天”,追着光,他们遇见了一面高墙,爸爸撞开了墙,背后是一片“人间仙境”。
丰富繁茂的食物和花朵,各种新奇的生物和谐相处,伴随着这些“高级文明”而出现的,是一对白人夫妇。
他们以高姿态的“欢迎”来面对着这群“低级”的洞穴人,怀揣着夺走Guy和自己女儿配对的心思,招待起了主角一行人。
1、 香蕉
影片中,香蕉是为了安抚墙外未知的狂躁生物,白人夫妇视它为不可见、不可战胜的存在。
讽刺的是,墙外的不过是拳猴,香蕉由白人Phil不断扔出去,得到贡品的拳猴们转而把它进献给更巨大的猩猩,换来安宁。
Phil和拳猴一样,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存在,选择的都是退让,害怕去挑战,所以一旦失去了唯一的慰藉——香蕉,他们将面临的就是自上传下的压迫。
香蕉,代表着他们的逃避和不作为,自以为建起了高墙,就能隔开危险,实则是在壮大敌人的贪婪,割自己的肉来饲虎。
2、隐私
“隐私促进个性”,这句话一直穿插在影片当中。
吃住睡都在一起的洞穴人,和拥有自己私人空间的白人。
来到园中的洞穴人们,除了Grug以外,都在自己的房里睡得很好,似乎隐私就是文明进化的一大步。
但他们睡得香,不是因为有了隐私空间,而是因为有了舒适的环境,空间并不能隔开他们彼此的感情。
一直以来信奉隐私的白人夫妇,实则白人Phil还有着妻子不知道的“秘密洞穴”,所以隐私带来的就是隐瞒?
打脸不打脸?
3、爱情
影片从开始的Guy和Eep狂秀恩爱,到后来互相产生矛盾分开来,再到最后谅解彼此、和好如初,不得不说,好一出狗血的爱情剧。
用两个人的爱情,来表现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
Eep不理解Guy来到这里后的变化,而Guy不理解Eep为什么追求过去生命无法保障的日子,所以两人分开了。
仔细看,不就是披着爱情的皮在强行融合文化吗?
爱情里可以改变自己接受对方,但文化绝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可以借鉴,但绝不会融合,融合了外来文化,就不再是原来的文化,而是被殖民的存在。
4、猴子
曾经的拳猴们也有着和白人一样的神仙国度,吃不尽的香蕉,享不完的乐趣,突然有一天它们失去了水源,然后就面对上了巨大的猩猩。
它们没有去查询水源枯竭的原因,而是在得到白人给予的香蕉后,就安心把它贡给大猩猩,再不做其它。
香蕉被Grug吃光后,只知道绑走人类,扮成香蕉来平息大猩猩的怒火。
尽管它们只是猴子,不是具有更高智慧的人类,但作为土著,仅仅知道坐享其成,甘于压迫,山谷里数不清的猴子,没有一只提出来反抗大猩猩,或者去夺回水和香蕉。
这就是影片为它们加上的令人厌弃的“奴性”。
凶恶的大猩猩用武力征服了它们,偷走水源的白人用分享的水源安抚了它们,它们就像一片树叶,飘到哪里就能在那安家,除了基本的需求,再无更深的思考。
5、雷霆姐妹在美国电影里,英雄主义最为盛行。
陷于危难中谁来拯救?
英雄。
无法战胜的大猩猩,就像游戏里设定的反派大BOSS,等着主角英雄们去攻克它。
剧情发展到这里,突然就蹦出来“雷霆姐妹”,然后年老的奶奶突发神力,成立新的一代,就这么几下,赢了。
好好的电影,就从天而降个大金手指,然后曾经的敌人,就成为了过去式。
这么老的套路,连改都不改,就这么塞了进来,让我们怎么接受?
6、HE结局动画电影HE很正常,谁不喜欢看主角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它的内在主题是文化,不是爱情或者亲情或者理想,文化是无法妥协的底线和原则。
被夺走水源的土著猴子、生存于野外的哈士蛛、更先进文化的白人一家、野蛮冲撞的洞穴人一家……他们彼此间的关系,不是电影一个HE就能盖上幕布的。
最后的HE,在向观众传达着那些直白、暴露的剥削思想,配上萌萌的卡通人物,就能给这些隐藏在背后的恶行洗白。
对成年人来说看完或许没什么,对孩童呢?
他们感受到的难道不是压榨别人最后还可以和谐相处吗?
说白了,这就是在洗脑,潜意识里埋下这样的种子,然后不知道哪天,它就会发芽壮大……7、结语在第一部里,我们看着洞穴人一家,从开始的野蛮、不知变通,到后来的灵活运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一步步的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有了它,才会让观众期待着第二部会演绎出更吸引人的故事,但可惜,没有!
作为动画电影,从外观上就让人不由心生喜爱,明明具备了再创辉煌的能力,却在续集里谱写了丑陋、恶心的现实,妄图以动画的外皮来遮掩。
“挂羊头卖狗肉”,能形容它的大概只有“厌恶”了。
球波关注,蟹啦\(≥▽≤)/
无法否认细节铺垫得很好,但我不喜欢这个剧情,尤其是是男女主的爱情故事,男主本来就是智人,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群体,而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明天,我觉得他如果想留在树屋完全没问题,突然说什么女主才是他的明天,WTF!
性转一下一位女性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自己父母的好朋友,可以过舒适的生活了,然后那男的说爱我就跟我一起走,去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我真的给他两巴掌!
还有代入了文明父母的视角:几个野人闯进我家、玻璃打碎、墙撞烂、浑身酸臭味,都跟他们说了家里的规则是不能吃香蕉,你来到别人家就得遵守别人家的规则,然后你不遵守规则还到处搞破坏,还要嘲讽我们,最后导致我们经历一场本来就不应该经历的灾难,最后我还得接受他们和我们同住吗?
天大地大,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完全可以自建一个系统,真的受不了莫名奇妙的扰乱
《疯狂的原始人2》真是教科书级别的阖家欢电影,它把不同年龄层的审美进行了平面化的分层,再融合到一起,从而达到老少咸宜的效果。
真的展示了剧本行业的工业实力,值得国内学习借鉴。
阖家欢难就难在跨年龄层的众口难调。
低龄化剧情小孩看得高兴,大人如坐针毡,比如《熊出没》;而成人化的剧情又往往吓哭小孩子,就像《西游降魔篇》、《美人鱼》。
《疯狂的原始人2》明显有多重的审美层次:给小孩子:猫和老鼠式的滑稽表演,萌物,惊艳的场景(比如蝴蝶拟态的森林)给青少年:酷儿文化与中二病,Daddy issue (过度被保护/美国式城乡文化冲突)给青壮年:Meme 大爆炸,拼命地玩梗给中老年:复古审美(八十年代风)+ 男女矛盾(恋爱、夫妻) + 儿童烦恼给严肃的影评人:多元文化包容 + girls power而妙就妙在它把一部电影不同的领域分配给不同的审美:文本风格:偏儿童,滑稽表演为主人物设定:给青少年,以酷儿文化为主戏剧冲突:青少年的叛逆,中年人的焦虑剧情线索:给中老年,从高墙出现开始,剧情的线索就无限向《金刚》靠近主题升华:给影评人,女权+移民+多元文化包容导致各种审美没有直接的冲突,实现了高度的融合,才让观众特别满意。
每个年龄层的人都不必 get 到其他层的快乐,只需要 get 到自己的亮点就足够满意了。
举两个典型例子:一、两家女儿骑剑齿虎出墙探险一幕:给小孩:儿童奇幻,比如蝴蝶拟态的树林,在猫来时一片片飞走给青少年:女孩式友情,对酷儿文化的推崇(看到每一个伤疤都哇哦)给中年:充分表现了中年人酷爱好车的激动,实现了野兽对跑车的反向比喻(通常把跑车比喻成野兽)给严肃的影评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碰撞哦,自由和主体意识萌芽哦!
二、雷霆狂花给小孩:不明觉厉的夸张表演给青少年:酷得不要不要的给中老年:复古的配乐、出场介绍、朋克风、暴走族、废土风给严肃的影评人:女权!
就问你怕不怕电影的这个女权主题,这几年已经成了好莱坞的显学了。
《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疯狂动物城》、《惊奇队长》、《神奇女侠》、《冰雪奇缘2》……都有充满自信、独立的女性主角拯救男人或打败男人的反传统桥段。
作为左青我对此当然是非常支持的,毕竟 The Teacher 就讲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嘛,中国男人尤其是工业区的男人,早就习惯“怕老婆”的文化了,这叫尊敬懂吗?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电影里层出不穷的玩梗。
贯穿始终的是金刚梗,从穴居人家庭看到高墙的那一幕起,我满脑子就是即将出现的“金刚”了。
当然最爆笑的是那段猴子梗,原来铁拳猴不仅是铁拳猴,还有铁头猴(脑子里响起了“少林功夫好”),铁尾巴猴,铁布衫猴,最搞笑的是还有一闪而过的铁蛋猴(疯狂打另一只猴的蛋蛋,但屏幕只给了双腿,估计这个梗是不会污染小朋友的),真是太污了。
最污的当然是 Banana 兄弟梗了,我当场就想刷个 “你不对劲”的表情包
我笑的最大声的还是那些影迷梗了,最经典的当然是致敬指环王的梗,“趾”环王——这里就不剧透了。
导演玩梗玩上瘾,最后还让鸟撞到了第四堵墙。
这些梗,小孩和老人恐怕不能 Get 到,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快乐。
因为《疯狂的原始人2》审美和喜剧元素是分层表达,同步推进的。
这种创作方法非常值得国内的动画从业者借鉴。
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电影可以跨年龄,但某一个层面上的审美和逻辑要始终保持一致,也要符合该层次主要观众的预期。
难怪国产动画时时深陷众口难调的困境。
动画电影很容易成为跨年龄层的作品,每个年龄层都按自己的审美提出要求。
以我中年人的心态来看,《姜子牙》主题挺成人化的,但戏剧冲突很幼稚。
《哪吒:魔童降世》角色始终巨婴心态,缺乏成长。
《大鱼海棠》则纯属不带脑子的中二病。
剧中出场的角色明明上有老下有小,但都按小孩子的逻辑行事……可电影又不甘愿低龄化,硬要把小孩思维套用到宏大逻辑中,自然让主题或戏剧冲突崩得不成样子。
最让人反感的是前半部分强行荒诞搞笑,后半部分强行死角色煽情,到最后强行崇高升华主题。
逻辑跟过山车似的。
好电影是不同线索的切换,坏电影是同一线索的断裂拼接。
我觉得他们从剧本工业的角度,都应该好好学学《疯狂原始人2》。
角色言行举止可以幼稚一点,人设可以中二一点,但戏剧冲突要符合当代人的生活,剧情逻辑要符合成年人的审美,而故事主题要符合主流价值观。
这样才能换来口碑,也恰恰是市场需要的。
大部分吐槽都是在骂剧情不合理, 不现实主义,不符合原始人生活的特点。
其实这就是一个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的故事,尤其嘲讽了今天的美国社会撕裂。
如果简单粗暴地划分,文明人一家代表了美国的左派精英,而咕噜一家代表了美国的右派基层。
两个家庭生活方式的极其不同,政治理念差得更是十万八千里。
文明人父母一开始瞧不起咕噜家族,咕噜家族也适应不了文明人的生活。
电影对于左派的虚伪和右派的率直有近乎露骨的暗示,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电影中揭示的文明人妹妹晓晓和咕噜家姐姐Eap成为好友,也反映出导演希望两派年轻人能抛弃成见,打开心胸,互相接纳的愿望;为后面两方家长结尾好友埋下了伏笔。
最后,两个家庭迎来大团圆结局,当然是美国社会当前撕裂问题的的一种最美好的盼望。
个人以为这个电影拿个8分没啥大问题。
毕竟编剧只需要把2015-2020的美国新闻热点看一遍就可以刻画出两个家庭的基本特点了,lol。
我一个成年人看着也是津津有味,里面很多肢体语言还有语音上的搞怪都很好玩也不落俗,前半段有的点,有点为了搞笑而搞笑但是也很不错,我能接受。
里面想突出的主题有很多 特别是到后面烈日狂花等等,母系部落的感觉油然而生,又恢复了外婆曾经的热血,还有,外婆的假发竟然会飞虽然盖和小伊因为对“明天”的理解不同而一时分开,但是最后还是可以相互理解,就像当代的男女一样,经历了一系列的爱恨,他们又在一起了,比之前更密不可分。
喜欢动画电影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心灵奇旅》啊!
排片实在太少了呜呜呜可以去支持一下。
以下是我的影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081881(不要翻到最后,后面都是牢骚)完全没有想到,能在这部动画电影里,看到如此自然有新意的女性叙事。
不是苦大仇深的社会批判、纠结复杂的女性成长或悄然生发的意识觉醒,也并非《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中那种昙花一现的、设计刻意、显然只是在讨好观众的,公主联合救王子的戏码。
和《阳光姐妹淘》中女主们年少时一起打架的状态很像,但只有这一部分而没有成年后的部分,也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理解方式了。
本片以一种极其中二,而因此饱含传统意义上男性浪漫的方式,让女性角色组成一支“雷霆狂花”小队。
然后在顺理成章毫不刻意的剧情发展中,她们承担起了拯救男性的任务,让人热血沸腾。
没有任何地方突兀,但是又会让观众自省:为什么女二出场的时候我会觉得她必和女主抢男人?
为什么以往看到这样的剧情都是男性角色?
女孩子们为什么不能这么中二而快乐呢?
猛禽小队活该自闭,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效果还没有雷霆狂花好。
原始人遇见文明人。
世界观极富想象力,高艳的配色和各种生物、道具的精致设计每一幕都在给人惊喜,奶奶的头发喜夺全片MVP。
同时,这种世界观下,原始人和文明人的冲突,很自然地映射出现代性对人的异化。
我们的距离是不是在变遥远,家庭关系有没有变淡薄,注意力会不会过多放在那个“窗户”上,家园或者说城市是不是我们的巢穴和壁垒......然而,近几年的动画电影大制作都有这个通病。
正如大闹互联网的世界观触碰到了网络暴力与灰色地带,却将落点放在朋友爱;二分之一的魔法的世界观触碰到了被现代科技文明助长的人的懒惰,却依然选择讲述一个成长故事......更为宏大的叙事基本上没人敢碰,所以都只能通过几个点来映射现实,但不加以讨论,便显得头重脚轻。
本片应该说尤为如此,除了现代性,前半部分还讽刺了中产阶级,讨论了家庭教育中的隐私与个人空间的问题,但收束在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上。
不过还是要说,本片呈现的东西虽然杂,但不乱,而且幽默、富于想象力;问题也许没有讲清答案,但是一定让人有所体会;最后考虑到上文所说的女性叙事,以及有讲得很清楚的家庭关系问题,克服外界干扰的青少年爱情故事本身也很动人,本片的完成度还是相当高的。
相较之下,同样是新建世界观,世界观映射的主要内容也很相似,但无论是想象力还是在主题的探索上,迪士尼《1/2的魔法》都远远不及本片。
但其实我有时候会想,动画电影一定需要一个boss吗?
本片如果踏踏实实找到某种方式,呈现两种文明,或者说两种思潮,在没有外界干扰情况下,逐渐融合的过程,加以呈现,是不是能把现代性的这些问题讲清楚?
不过再想想,如果真这样就看不着雷霆狂花了,只得作罢。
说完了故事和主题,最后来讲讲具体让我印象很深的地方。
本片开头原始人狂吃东西的那段,好像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吃东西的状态,我对其中几幕都有些模糊的印象;假发被雷击那一段,好像是某部电影里变成蝙蝠的德古拉,但我不记得哪一部了......片中还有很多让我感觉很熟悉的场景,不过确实说不上来具体是在哪里看到的,希望有人能汇总一下致敬和彩蛋。
大猫就是汽车、蜜蜂蛰就是喝酒,本片的想象力真的绝佳;被扯下的花生、无处不见的心形,剧作用上了每个细节;猫咪和剑齿虎的结合、蜘蛛和哈士奇和狼的混血,动物们的设计与形象刻画也给人惊喜(当你觉得本片对中产阶级和现代性的讽刺过强,仿佛在肯定原始生活时,电影又经常让动物们充作人性担当,和野蛮的原始人形成对比,展现出在这场文明的比较和交融中的不偏不倚)。
其他容易剧透的我不多说了,诚推本片,感谢它在我对迪士尼甚至是所有美国动画电影正失望的当下,送来了些许安慰。
稍微补充一点缺点吧,优点上文说得很明白了。
本片在剧情和主题处理上必然比不过《无敌破坏王》、《机器人总动员》、《头脑特工队》、《疯狂动物城》这些迪士尼的安身立命之本。
但绝对比迪士尼在《疯狂动物城》之后的所有作品都要好(皮克斯归皮克斯,迪士尼归迪士尼,两者的风格、定位和质量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很抱歉之前把《寻梦环游记》记成了迪士尼自己的作品),包括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大闹互联网》、《二分之一的魔法》。
故事上,动物城、机器人总动员、无敌破坏王的反派,以及头脑特工队高潮部分的危机事件,都是一开始就有铺垫的,而且高潮部分的战斗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反派也都有自己的作恶理由。
疯狂原始人1中的高潮也是如此,直接促成片中原始人父亲打破固有观念。
不像本片中的巨型猩猩,出现得的确十分突兀,就是为了让主角打boss而生生造出来的boss。
主题上,以疯狂动物城为例,朱迪和尼克在是一对恋人之前,他们首先是朋友,他们的友谊代表了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这两个群体的友谊,因此电影种族歧视与乌托邦的主题通过爱情的主线只会得到更好的诠释,也就不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但本片中文明人与原始人的核心矛盾,也即我在上文中提到的现代性与中产阶级的问题,其实确实被规避掉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因此,其实电影现在的评分非常符合我对它的预期,它的确是有很多缺陷的。
我也理解,哪怕只因为剧情的不完善,也必定有人不喜欢这部电影。
它很符合我的口味也有很多亮点,所以我愿意给它打五星,但我也理解打二三星的人。
而补充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其实优缺点都有,我也相信大家都能看到。
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和侧重点不一样罢了,真的不必纠结自己和主流意见不一致,也不必觉得讨厌这部电影就一定是尬黑。
喜欢或讨厌,理由充分即可。
(只是不给理由的结论真的很容易让人反感)
由美国环球影业出品的动画电影,由乔尔·克劳福德执导,尼古拉斯·凯奇、艾玛·斯通、瑞安·雷诺兹等联合配音。
该片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在寻找一个新的家园途中邂逅了文明人一家,两个家族间的生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从而发生了一系列矛盾的故事。
经历了逃离洞穴、挺过末日危机之后的原始人咕噜家族,咕噜一家决定寻找新家园。
中途盖伊已成了咕噜一家中的一员,但让瓜哥头疼的是,盖跟女儿小伊每天你侬我侬,还妄想组成只属于两人的小家庭。
就在咕噜一家人饥肠辘辘之际,他们发现了一片高墙内隐藏着食物丰饶的沃土,原来开辟这片世外桃源的文明人夫妇霍普和菲尔是已经去世的盖的父母的朋友。
在最初的热情款待后,一心想要撮合盖伊和女儿晓晓的霍普和菲尔,发现咕噜一家成了绊脚石,为了把盖伊抢过来,他们用上了攻心计……在其间,野蛮的咕噜一家和文明的贝特曼一家闹得不可开交,盖和小伊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影片在欢笑之余,还讨论了家庭、女性、儿童教育、文明社会、原始人社会还有爱情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原始人家庭和文明人家庭之间观念与文化的碰撞及摩擦。
这些矛盾都是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过得冲突,当把影片内的细节联系起来时,无一会惊叹他的构思巧妙,一部顶级动画片的水平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值得大家一看~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家能够持续不断地写出这么这么多好的故事,从魔戒哈利波特,到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到飞屋环游到寻梦环游记到玩具总动员到…我们的动画片,除了孙悟空唐三藏,到哪吒二郎神,还有别的什么吗?
大闹天宫三百年,哪吒闹海千百遍,当然你可以说你找到了不同的角度,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还要再看多久孙悟空和哪吒的故事,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再塑造出另外一个可以横行三百年的动画形象吗?
我发誓绝不再看任何孙悟空和哪吒的故事,管你是周星驰还是谁,绝不再看——以示一个普通电影观众对影视创作者以及动画行业的抗议,直到你们创作出新的人物和故事为止。
除了女性觉醒之外貌似没有什么新意。
中规中矩、毫无惊喜的续作
中规中矩,没有惊喜。
依然是家人与梦想冲突、几经波折最后和解的故事,类似套路被拍太多了。很商业是真的,但很好看也是真的。场景很有想象力,动物拟人化实在是太可爱,Imax效果让观影体验增长了不止一点。强烈推荐imax,充分领略技术的魅力,很多场面是让人直呼“哇”的程度。
金鹰卡通出品?
从头笑到尾,7年前一起看第一部的朋友们,祝你们一切都好。
从一开始就狂撒狗粮,对单身狗太不友好了。。。╮(╯▽╰)╭女性的觉醒,雷霆狂花拯救香蕉兄弟。
也太别扭了,这种摩登原始人故事模型的趣味不就是看“现代生活古代版”么,第一部的发明家小创意,追求人类进化的冒险好奇和科学精神到底有什么问题啊?是觉得“文明救赎野蛮”的命题不符合政治正确?为了反而反也太用力过猛了。这可不是上纲上线,而是各色指代性元素实在太明显,对边境墙、文明人的讽刺有点魔怔腌入脑了。行行行知道编剧你是大善人啦,和《青春变形记》搁一块看实在太讽刺,那边亚裔移民忙着披上文明皮,这边不想当文明人教师爷非常尊重移民欢乐一家人。只能说幸亏节奏夸张高饱和度的花花绿绿抹掉了很多叙事上的不适,核心人物完全不符合儿童叙事、一副成年人的面目可憎也能强行PG13合家欢。
我过了一夜才明白。这特么话中有话啊。
近几年梦工厂、迪士尼、蓝天、照明,手牵手走向“看个闹腾”的同质化。什么都想来一点,又什么都不敢触碰,投机的价值观呈现是为了迎合,而不是教化,最后自然是既丢了真诚和天真,又没捡来成熟和深刻。
通篇说教。花一样时间,一集人类学纪录片 + 一集美式脱口秀,获得的快乐是这个十倍。
3.5 通篇能感覺出一種精妙的幽默感
第一部就不觉得好,这部也一样,理解不了这系列为何这么多人喜欢
什么鬼
三星半。完全没有了第一部的惊喜,技术纯熟的流水线产品,怪我笑点太高,全程只在老奶奶露腹肌时笑了一下。
在IMAX巨幕下看这部电影,音响效果气势磅礴,画面色彩饱满具备冲击力,银幕画面动感十足。IMAX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真的非常惊艳,实现了故事细节精致考究,也帮助电影故事实现了立体、生动和充满感染力。整个影院都被这个温暖的欢笑故事所充满,不由令人身心放松,融入其中。
补录…不能像1那么喜欢了
支线多节奏乱,霹雳狂花和香蕉基情简直不知道哪个更让人反感。算是砸了前作的锅吧。
这一大家子在南京给予我的无限欢乐,在北京终于续杯。想象力依然锐不可当,现代生活嫁接到远古时代,种种机巧的布设还是诱人得如同世外桃源,超想住进去。而且杂交物种简直好玩到发出鸡叫。男人是香蕉,女人是雷霆,这才是当红正道,Gran依然是最硬核的!虽然异性恋的酸臭味也超可爱,但这一部最强CP显然是Grug和Phil,Eep和Dawn。哈哈哈哈,最喜欢看Phil的小肚腩,IMAX前就像一只大小适中的Q弹果冻,太想摸一把了。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文明和野蛮本都是选择,你过你的生活,我过我的日子,干嘛非得在一块儿,互相伤害,互相嫌弃,不如各自安好。ps真的好难看呀,完全入不了戏,没有一个笑点能get到,低幼,刻意,尬演,俗套,混乱,不知所云,是我老了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