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名就叫 女通讯录,聊了关于安·李斯特的三部作品,靠着四百万字的个人日记,老李被称为是史上第一个现代女同性恋,也是一个拿着天空组悲催女同性恋剧本的1830年代英国乡间煤老板 。
链接如下:网易云:分享#女通讯录#的声音《第六期 安·李斯特 - 史上第一个现代女同性恋》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8.50&id=2510569229&userid=124847550&djId=124847550&dlt=0846 (@网易云音乐)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316059e43375590122411df录节目的前一天我喝多了,录完的时候脑子也还不怎么在转,但还是很开心又做了一期。
老李自负傲慢又迷人,观影的过程非常开心。
欢迎大家收听 00:38:30 史上第一个震动棒介绍(???
今天一口气刷了3集,最多感触的一个问题是女主安妮的形象为何会有魅力以及一个有魅力的人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请注意我用了可能这个词而不是应该,有魅力的人不一定都是像女主这样的,但是女主这样的形象确实有魅力的一个可能性。
家里有矿 女主安妮作为一个继承了叔叔财产的富家女,家里有矿,这一点给她创造了能去周游列国,增长见识;能高薪聘请老师学习解剖学;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的基础条件。
有钱,这是个残酷而又现实的因素。
在第一集中,安妮就毫不委婉地想着要取这个“wealthy”地女人为妻,并坦言这个女人身上缺少的特质可以用财富来补回来了。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始于财富了,安妮自己本来就已经是个富婆了,但是还是希望能将眼前这个比自己更有钱的富家女沃克小姐纳入怀中。
这不就是上层社会强强联合的真实写照么。
这个勾搭的初衷让人不禁会将安妮视为渣女,但看到后面安妮精明的经商头脑,目的性极强的谋划力便又会释然与这一行为与其人物特质的一致性,而且真实且理性。
何况,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的开始,在过程中安妮对沃克小姐的感情都是认真的,而且是有将沃克小姐作为life partner的想法。
见识多,视野广 政治、商业、医院,安妮似乎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她热爱旅游,周游列国,沃克小姐在说她自己从没有出过国的时候,安妮说没有出过国这辈子就跟还没有真正活过一样。
正因为四处游玩所得的见识,安妮在聊天的时候能有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故事,比如解剖过死婴的尸体,比如描述人类的大脑是个多么丰富奇妙的认知系统等等。
跟这么个有这么多奇异的经历和见闻的人聊天,能不有趣么?
当然这一点,有钱这个条件给了安妮先天的优势,但相比之下,作为同样是有钱人的沃克小姐则是从没有出过国,平时只是宅在家画画编织,生活无聊乏味。
所以见识的多寡,也能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好奇心,有没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关。
情商高,能力强 安妮和沃克小姐在剧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沃克小姐在肯尼医院问她感觉如何的时候下意识地把坐姿稍微往后靠了下,这个小动作被安妮瞥见了并马上意识到沃克小姐不喜欢这个肯尼医生,于是就果断找了个理由把医院支开,这时镜头给了沃克小姐抿嘴偷笑的特写。
同时她在肯尼医生前脚刚走的时候就评论到肯尼医生的古怪,说他小碎步走路让她不禁起疑心,完美地迎合了沃克小姐对肯尼医生的戒备。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沃克小姐忍不住的一脸开心的笑容。
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这一细心体贴男友力max的行为自然让她在沃克小姐那里的印象分大大提升。
安妮得知沃克小姐的亲戚跟她借钱的时候不提利息不提什么时间归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摆明了就是讹钱的行为时,指导沃克小姐写了一封“well-worded”的信给亲戚立规矩。
沃克小姐感概,像安妮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的行文严谨思路清晰的信她可能需要3周的时间才能写得出来。
这体现了安妮的财富管理知识及意识,快速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而在另一方面,在商业上面,她有理有据地反驳租户想要压低租金的要求,在充分了解了相关背景信息之后条理清晰有逻辑地应对开矿商人的讨价还价,同时在遇到可能有的威胁时毫不慌乱,有勇有谋地地制定策略,不仅化解危机还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一点也说明了为啥安妮的叔叔要把财产留给安妮而不是安妮她爸。
有钱,有见识,有情商,有能力,这几点里面第1点很多时候靠的是父辈的积累,在你一出生的时候就画好了的起跑线。
而后面的几点则是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可以习得的。
没有足够的条件让你行千里路,那你总可以读万卷书吧?
情商和能力则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有意识地训练习得的。
安妮不可复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同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
沃克小姐爱上李斯特,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情感都含有某种判断,比如,A爱B,意味着A认为B是值得接纳进自己生活的人。
)因为李斯特是沃克小姐人生中遇到的真正尊重她,也许是唯一尊重她的人。
李斯特第一次去沃克家,谈到肯尼医生,就对沃克说:选什么医生是你的决定,并且只是你的决定。
也许这是沃克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种坚决的口气告诉她,她的生活怎么过是她的决定。
重要的是,李斯特这样说不是为了把沃克从其亲戚朋友的掌控中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不是为了施加给沃克影响以支配和操纵沃克的人生。
这一点最透彻不过地提现在第四集,Ainsworth牧师出现并向沃克求婚后,李斯特要求沃克把作出是否接受自己求婚的决定提前。
“You are going to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Instead of giving me your yes or no on the third of April, I'd like it first thing Monday morning.” 然后沃克问李斯特:“Do you think I should marry him?” 这么大的事问别人怎么看,而且也正因为是人生大事,所以一定要问问别人怎么看。
如果这时李斯特利用自己的机智善辩,给沃克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力,她自然会处在一个极有利的地位上。
但是她没有这么做。
她说:“That! Only you can decide something like that.” 尽管这时李斯特面临一个艰难的局面,痛苦地面对有可能失去沃克的局面,她仍然尊重沃克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告诉沃克这是你的决定,并且只有你能来做这个决定。
当我反复回顾这个剧里李斯特和沃克相处的情景时,我发现这个情节是非常迷人的。
真正的爱一定包含了对对方的平等的尊重。
尊重就是给她自由,请她来做决定。
我不利用我对你的影响力来操纵你,我不利用我的智巧机辩来影响你,我不为了得到你来控制你。
我让你来做决定。
如果你还从来没有用自己的意志做过决定,那么,这一次请开始做这样的决定。
因为,只有可以被拒绝的爱,在得到它时,才是珍贵的。
只有可以被放弃的关系,在得到维系时,才是有价值的。
只有在面对会被拒绝和放弃的风险和伤害时,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地付出了,我们这时给对方的爱才可以说是给出了自己的某种非常珍贵的东西。
所以,在历经重重风波,沃克小姐远遁苏格兰,两个人都一度认为彼此的情感是无望了……这一切之后,沃克小姐又回来了。
她最终和李斯特在一起,这时才是超越了一时的目眩神迷和热烈激情之后的真正抉择。
我想李斯特配得到这样的对待,因为她给了对方放弃的自由。
这才是爱。
即便在今天的世界上也未必多见。
不是一时欢好和短暂的迷恋,李斯特不仅要一个正式的承诺、庄严的缔约,她还要一种真正深刻的爱。
因为,真爱包含了自由。
不得不说真的说出了现如今同性恋者在社会上的心声,虽然现在局势没有当时那么严峻,但跨出一步依旧需要很大的勇气。
全程很赞利斯特的理性、果断、一码归一码等等的做事方法,考虑事情也很周到,尽管对待事情很理性,但不免会有感性的一面,尤其碰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太能理解她,很期盼自己安定下来能有个归属能有个名份能有个伴侣,只是前女友们都不愿意踏出这一步,直到遇到沃克小姐,几经波折,才得以修成正果,进入教堂宣誓,给彼此戴上戒指,有名有份的生活~太美好了吧!
还有当时的男权主义,其实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出来当时的男权至高无上,但是偏偏就有利斯特这样一个女士去打破它,想要争取与之平等,所以也期待第二季这方面剧情的进展。
也希望国内有朝一日可以txl合法化,不再躲躲藏藏,那国外合法的国家也是因为有前人敢于直面世俗做铺垫才有合法的今天,一起加油吧!
我想我可以理解李斯特煤老板为何如此急迫地向沃克小姐提出结婚,当你目送你的一位又一位亲密关系缔结者最终都牵着别人的手共同进退后,应该能让很多姬佬都有共鸣。
自己付出的感情,曾经一起描绘的未来,有过的甜蜜,虽然这些不会一直延续,但也许还是抱有那么一点点希望这是独属于那一刻的两个人。
她始终在逃避的是什么?
失望。
说好两个人搀扶走下去的路,你却牵起别人的手。
这就是李斯特想要settle down的。
虽然现在在我看来已经完全将婚姻本质看清解构,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教堂、鲜花、亲人祝福,而是对自己内心选择的确定。
而女性,女人们,真的不需要纠结到底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不需要套用婚姻模式去找到一种归属。
爱情甚至根本不足以描述这种伟大的关系,那是一种我相信自己是最了解、也最希望你能获得幸福的笃定,是在经历了无数共同度过的时刻后承载最新鲜最真实的和你的记忆,是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将自己的身后托付的信任,一种不论说或不说都能明白对方意图的默契。
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爱。
脸颊滚烫地看完《绅士杰克》第一季的第一集,虽然评论还为时过早,却着实在情感上难以自已,寤寐思服了。
故事取自真实人物安妮·李斯特的日记,时间线设置在维多利亚时期。
也许正因为原著是日记体裁,主客视角交错,偶有插叙,让表达方式摇曳生姿。
主角在情感的高昂得意之处故意看向镜头,与观众目光“交接”,这种微妙而调皮的共情同样是其高明所在。
主人公的身份是庄园地主,家底殷实,有钱有势,是一位优秀的封建领导者,这样的身份优势,似乎赋予了她更大的自由空间。
剧情设定中她的伴侣似乎是一位“商二代”,家族靠制造业发迹,在社会地位上略低于地主。
凌厉,果敢,理性,不拘小节,爱憎分明,甚至“除暴安良”,是我理解的Jack(Anne)形象。
从人们对她家族的议论、家人对她的议论、沃克小姐对她的心向往之中已经逐渐铺垫出来。
Jack的正式登场便是策马疾驰在大街上的形象,速度与新女性似乎密不可分,不由得想到拉德克里夫·霍尔对《孤寂深渊》对主角史蒂芬命运的安排(汽车刚出现的年代中的一位司机)。
可想而知,那时的性别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械声呼啸呐喊,历史之车轮滚滚向前,是英国多骄傲的时代。
片头对绅士袖口、帽檐、硬领、手套进行了放大的动态特写,看得人心跳过速。
腐国人的同性题材太懂人们的胃口,一股浓浓的禁欲感充斥着屏幕,却是情欲的高级表达方式。
Jack与情妇云雨欢好后,在对方整理平复之际用被角擦手指,继而转身在日记上写过一笔的细节实在妙级,让我回放若干遍,仿佛看得见导演狡黠地与某些观众会心一笑!
剧情铺陈上,编剧似乎无意在情爱上过多粘滞,一如大部分英剧的优点,含蓄矜持,点到为止,反而在大历史观方面埋下了诸多疑似铺垫和伏笔。
地主对下人私会严防禁止,女佣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佃户在租金上耍滑,被戳穿后透露了阶级革命的风声;主角拥有大片的煤矿,在蒸汽机崛起的前夜也许将是一笔烫手的财富……如此这般,加上服装、道具、布景、氛围营造等种种细节方面的精致,约略能看出剧方的野心。
感情线来得慢热却猝不及防,经历恋人背叛的Jack以敏锐的情场雷达捕捉到沃克小姐的爱慕之心,竟“一步到位”地盘算让她作为自己妻子。
天平的另一半是对面的年轻貌美和大量财富,冷酷吗?
的确。
邪恶吗?
却也未必,谁不希望得到一位美好女性衷心的爱慕呢?
Jack是行动力极强、目标明确的人,一段追妻之路明晃晃地肆意铺开;沃克小姐看似内敛沉静,却内心偶尔迸发出火热的光亮,势必拥有格外热烈的感情和勇敢的态度。
无论这段看似情场老手与小白兔的恋情究竟走向何方,它已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心。
尽管还有若干的疑问,将它定义为轻松幽默的第一视角剧情片未尝不可,更何况主角演技了得,场景唯美诙谐,夫复何求?
不禁对明天的更新充满了期待。
(2019.04.29)
李斯特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当然了,一个显然的原因是,这是真人真事。
看到两百年前有人这样勇敢地生活过,既不屈服于社会的制度和压力,也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谁能不感动呢?
至少,我被李斯特深深打动了。
第一季的剧集结束了,但还是没有一天不想起李斯特,不想起沃克小姐,不想起——或者——想象,她们在两百年前的英国是怎样特立独行、无所畏惧地过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集里李斯特刚为和沃克的感情进展感到欣喜,立刻有人寄去匿名信,刻意中伤她的名誉,试图伤害她和沃克的关系。
我试着把自己放在李斯特的处境中,我无论如何做不到她的镇定果决。
我的心情和自我判断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我会自问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而社会是对的,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方向偏颇了而构成了世界大多数的别人是正确的……但是李斯特没有,她的内心始终稳定强大。
她是怎么做到的?
仅此一点就值得让我敬佩她。
她的一生都渴望得到一个人生伴侣,彼此对对方有认真严肃的承诺,在教堂里在上帝的面前缔结契约。
她一路碰壁,就好像从来没有顺利过。
是的许多人都在议论甚至不无羡慕地谈论她的情人众多、魅力无穷,但是我们看到她内心最深的渴望从来是被拒绝的——被Mariana拒绝、被Vere拒绝、被早期的沃克拒绝。
她也痛苦,她也痛哭,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和痛哭,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向下一目标又信心十足地出发了。
而我呢?
我不用自问我在这种处境中会如何,我连日常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拒绝和不如意都感到难以忍受。
我经常想到,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人生伴侣而已。
如果她是一个男子,这大概就会是最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但是她不是。
无论是在哈利法克斯、在约克郡、在英国甚至在欧洲,如果她是他,这个愿望会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吧。
但是她不是。
对别人来说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在她怎么就这么难?
如果她的日记里充满了苦楚、抱怨和恼怒,我觉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可是没有。
她在日记里说,她总是看着事情好的一面,她觉得自己更孤单了,可是也更快乐了,“I must wait and see what heaven vouchsafes.” (30th March, 1833)无论遭遇多少失败和伤害,对未来始终怀抱着坚定的信念,从来不惧新的经验的到来,相信上帝为你安排了所有可能命运中最好的那个——这不是简单的乐观的心性,我宁愿说,这是非同寻常的一种勇敢的品质。
这种品质深深打动并且吸引我。
也许我们都不太可能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遇上一个李斯特一般的人。
这种勇敢的灵魂是整个人类中都非常稀少的。
她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命中注定要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开历史的先河,为后世竖立一个典范和标杆。
但是我想我们都在某个方面被她影响和激励了,从而,在我们个人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我们希望像她那样以无畏的精神面对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在这个星球的某处也许也留下无法磨灭的某个痕迹……
说了无数遍,但是仍然不断有评论(不只在豆瓣上,甚至包括英国人)用“贵族”来描述煤老板,可是Lister家不是贵族啊好不好!
Peers是有头衔的!
她们家只是landed gentry! 中文大概叫乡绅!
而且还不是很有钱的那种,所以煤老板为了挖煤才得去傍富婆。。。
还有就是,剧中故事根本就不发生在维多利亚年间好吗!
维多利亚1837年才继位(煤老板也在日记中记载了女王的加冕典礼),已经是煤老板生命的最后几年(而且她39年就又跑出去浪了,直到挂掉)。
1832-34年间的英国国王是William IV,不过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1830-1837),没有一个“威廉时代”,所以继续称这段时间为Georgian era也不算错。
从1714年Queen Anne驾崩到1830年William IV登基之前,英国的四个汉诺威国王都叫乔治。
那些动不动就“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是不是觉得英国19世纪只有一个君主。。。
最后,拜托别再贴那块已经被撤下的blue plaque的照片了,现在Goodramgate的Holy Trinity Church上挂的牌子是这样的:
Photo courtesy: YorkMix
李斯特的思想与做法绝对是超越时代的,忠于自己,保持好奇心,勇于去探索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她的成功虽与自身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来自家庭的理解支持更能让她去实现她想做的事。
相反沃克小姐在家庭环境上看则没那么幸运,父母双亡,虽然也继承了遗产,但周围的亲戚觊觎她的财产,给她施加的压力可能就是她精神疾病的源头。
不过在这种外压如此强大的环境下她能在29岁还能单身,并且依然掌握着大部分财产,或许也并没有表面上看似的这么柔弱,而当她遇到了李斯特并与之热恋,结婚,甚至李斯特病逝后自己能处理好其遗体并运回家乡,侧面也能表示出沃克的坚毅勇敢,这也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反叛精神。
当这两个超时代的反骨女性相遇,相识相知并碰撞出的火花无疑是那个束缚,透明且静音的女性的时代中一枚灿烂的烟火,虽然短暂但足够出色精彩。
有趣的是她们那个时代遇到的问题如今依然存在,而且可能会永远存在。
但安妮·李斯特和安·沃克小姐给出了她们的答案,虽然经历曲折,结局不算圆满,但她们一起给出了她们的答案。
这不仅仅对于性向,更对其他事情都有深远的意义:若自觉正确,便永不妥协。
虽说Anne一秒就爱上了Ann,但由于后面剧情不错,我也不必追究,毕竟这不是重点。
这部片子几度出现惊世之言。
“一段好的友情胜过一段婚姻。
”“我生来喜欢女人,如果我与男人结婚,那就是违背上帝创造我的本意。
”Anne代表了一位非常聪慧、独立的女性,她代表着一种前卫的思想,不论在那个年代,或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也依旧适用。
我很仰慕这种女性,她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亦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她的博学多才、她的幽默风趣、她的坚强…虽说Ann在里面一直是一个身带精神症状的女子,但是她也给予我了很多的反思,如何在众多规章制度下、在理所应当下,找到自己的路,坚定下去。
想到这,变觉得Ann的哭哭啼啼其实是必经的过程,在那个时候没有谁的决定是理所应当。
而Ann真的有为这段关系努力过,“She was so close…”听到这句话实在是感触良多。
不论在哪个时代,总会有墨守成规的人,但也总会有出淤泥而不染,找到自己真正自由的人。
Ann真的很勇敢。
Ann Walker,全宇宙最温柔美丽的sugar mama。
还挺难看的,不然去年也不会中途弃剧,现在才补。不针对两个主演,实话就是她俩的演绎没有让我内心掀起一丝丝波澜,火花全无,本来蛮期待的x不过槽归槽,续集出来说不定还是会靦着脸追剧(爱破铜烂铁精神值得广电发扬)
不好看
女主油嘴滑舌见人就撩看着好尴尬
我磕的cp是真的!------------------------------
更喜欢电影版李斯特演员,这个版本李斯特比较精明干练更符合真实吧。除开现实里李小姐先看上沃克小姐的英镑这回事不提的话~~~那么第一季已经具备了姬片神作的所有要素了,第二季就别出来虐了吧……
在那个年代 自信 骄傲 博学 有趣 还温柔的女人谁会不爱呢!每次打破第四面墙的时候都好可爱2333
不满意最后一集
看完第一集十分厌烦缓慢的节奏、女主的做派和时不时打破第四墙的表演,似乎只会“patronizing”地走来走去,既看不出绅士也看不出迷人,但还好没放弃,太喜欢walker的小白兔,虽然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软弱的小哭包,可她对女主无比坚定的爱和无条件的信任不断地印证着她有多么美好的心灵和罕见的品质,她为争取爱情与自我与旁人的挣扎令她蜕变得更美丽,她确实值得这样甜蜜(尽管狗血)的结局。
剧情也太太太太慢了
我觉得另一部BBC的好看点
颜值有点拉分。。。sorry for颜控的我
看到第二集女主在傻白甜小姐家里问她have you ever kissed someone那里实在受不了一键退出了,that's some real second-hand embarrassment! 女主油腻又话多忍不了,法令纹也看着太难受
… 对不起 完全没get到这部剧好在哪里…Dr Foster脱帽后的发型每时每刻都不能忍,Ann Walker除了颜值有得看,无一点可爱之处。剧情上就讲了开矿这一件事?不忍心打两星完全是因为英国country景色和教堂太美了,以及片尾曲无比好听!感觉看过的99%英剧都比这好,9.1分是什么鬼…
古装百合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Anne/Ann)
看了两集,内容很平,造型是帅帅的。一直用很快的鼓点节奏和加速的走路步伐来表达Anne Lister的男性化有点疲累,用很多她处理家族事业的事情来表现她的能干也蛮无聊的,就是像一个当代女强人tom boy,所以故事有点散架,爱情也不算细腻,然后前女友们是一个比一个丑.....看完了之后依旧这个感受,可惜了。Ann的角色演得更好一点。
不喜欢弱弱的那一个。
讲真,莫名觉得女二有点病娇~
9.0这评分也太高了吧,特别是到第二集以后,已经弃了。女主一开上帝视角,分分钟出戏。就女同的表现来看,演的太用力,不应过分去做男性化。其实我是喜欢这种慢火炖剧情的,但是这部一般了。
这不5分我死!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