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or: 金大胜李秉宪 / 李恩珠第一次看:两个年轻男女堕入爱河,一切在开始好象都很正常。
(虽然雨中借伞的情节有点老土)。
我觉得李秉宪在此片中的表演有所突破,不少处的眼神很到位,让人绝望。
李恩珠的戏一般,她不算漂亮,所以剧本如果没有什么发挥余地,就显得没有个性了。
直到那个小男生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很青春,又有些英气逼人。
为他设计的小细节也不俗――打火机,手机铃声,etc.Finally, 男孩子终于意识到了他的前生,当他们两人站在一起,站在那山巅,站在New Zealand的山巅,手拉手一起跳下去的时候,义无反顾,心无旁骛,羡煞我也。
我绝对相信他们还有下辈子,他们必将再次相遇,他们必将再次相爱。
世界上有多少人我都不在乎,我眼中只有你一个。
跟我一起跳下去,只要你肯。
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李恩珠自杀了。
据说原因是她主演《红字》过于暴露,并且入戏太深,心理压力过大。
还有八卦分析是她与那个韩国摇滚教父的关系有关。
总之一个人的生命太过脆弱,即使这样死去,也不过徒增一两天人们的谈资,又能改变什么?
正因为生命的脆弱,我们才更要小心呵护,珍惜生命才是。
我一定要强大,要保护好我的心,让它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
2006年八月三号,夜2:00, 重新看了一遍“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那里也绝对不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我爱你”这是最后他们的爱的表白,我又一次被感动。
越是真实的感情越是让人绝望,总有个时刻,前功尽弃,飞蛾扑火。
总有一种爱要相约下个轮回。
只为了前生的约定,哪怕迟到,也要与你完成。
Ok, 那就跳下去,沿着这一眼无尽的青翠,沿着这清澈无边的溪水,我们下辈子见。
没关系,我们还有下辈子。
故事的结局旁白 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 那么温情我想这样牵强的片子里却仍然还是会有很多青涩细节让人感动跟着轻松的连贯的又觉得情节的进展过去缓慢到头来不过是个落入俗套的故事设定但是遇见的那一眼倒恐怕是导演或者身边人的真实境遇随后在小旅馆也是在路上也是,那样发力就把伞砸烂了时间过于迅速被席卷其中我们不知道我们会怎样过下一秒
站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这是一部八年前的电影,让人觉得痛心的爱情。
可是真正能够怀着这样的心去对待爱情的人能有几个?
太喜是突然钻进他伞下的女孩,她拿东西的时候喜欢翘起小指,喜欢问他奇怪的问题,送给他画有自己头像的打火机…吵架的时候,她会在大雨里一动不动,等他回头说:“你只要站在这里等我回头,我什么都听你的。
”然后笑着说:“你为什么抢我的台词,我原来就在想,只要你回头,我什么都听你的。
”她会站在危险的峭壁边缘,告诉他:“即使站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可是在决定要和他一起离开的时候,她却再没出现,他在车站等了很久,久到连他都忘记了是不是遇见过一个叫太喜的女孩。
他以为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他以为自己站在了爱情的边缘,可是,这不是终点……18年以后,他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是谁也说不清,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相象的两个人,喜欢翘起小指拿东西,喜欢问同样的奇怪问题,拥有相同的一只打火机…他渐渐觉得这个18岁的男孩就是从前的太喜。
可是一切都变了,即使不是重点,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去走?
然男孩记起了上辈子发生的一切,记起了18年前的那场意外的车祸。
影片的最后,两人去跳蹦极,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来的那一刻,太喜的声音:“下辈子你还会爱我吗?
”“会。
” “如果下辈子我成了男人怎么办?
”“还有下下辈子。
”朋友都说一见钟情是最不可靠的,因为你喜欢上的是脸蛋或是身材。
可是看了电影,才觉得好象不是那么回事,也许是命运让你遇见的人,不管是用何种方式相爱,都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无论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爱的都会是同一个灵魂。
如果真有这种人,那么遇见一次也就够了,不论是几辈子,能有这种通彻心扉的爱就足够了。
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爱情就像鬼魂,人人都听说过,可是真正遇见的人却没几个。
人人都在找爱情,为了爱情而找爱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爱情,要爱上多少形形色色的人。
可是直到自己死去之前,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所谓的爱情。
曾几何时,不爱看韩剧。
缓慢的节奏,单一的剧情,看过后只记得音乐,场景,还有眼神。
故事永远都是从青春时期开始,一见钟情,不再变心。
这爱,一辈子铭记,刻于心上。
我总在想,会有这般唯一么,现实是太残酷,这爱情你是无法握紧的。
它要走就走,何苦,在这样的故事里梦想呢?
但是看这个片子,是因为李恩珠。
这个莫名其妙的女子,事业的上升期,她毅然的扼断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新闻在中国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回响,她只是一个任性的女子。
她饰演过的片子,我看过的不多。
恋爱日记中,她坚强,直率,红字里,她是真正一个热烈又让人无法靠近的可怕女子,红字里面她和另一个女主角的一副图片还是导演仿照夜幕低垂炮制的。
可是我认为她就是如她电影的女子,偏执,美丽,热烈,尽管她也有温婉的时候,她是一个容易认真的女子,也不会对自己妥协,她的片子无一例外都会让人记得她,却不容易让人喜欢她,不能不说一种可惜。
她的扮相,不够韩国,没有温柔似水的眼神,没有悲情的牺牲色彩,没有忍让的泪水,没有……,总让人记得,红字里面她是一个第三者,她是一个抢夺者。
就算她流血了,也不能让人同情。
《爱的蹦极》她的出场太少了,可是我总觉得后面的场景也都有她。
她深刻的留在观看者的印象里。
通过一部影片回忆一个人,似乎太薄弱了,可这部影片里她的片断留在很多让人记得的记忆点里。
我会认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不能忘记的女子,可能我们波长合适,她的悲伤总是能打动我。
有时候也会为她生气,她怎么就那么不珍惜自己,那么的执着。
她就是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子。
她的归途不仅和红字相似,也和这爱的蹦极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或许不会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
对她来说,是归路。
她把她的人生看得太悲观,木已成舟,不可挽回。
“在地球的某处插上一根小小的针,再从天顶扔下一粒小麦,这粒小麦飘啊飘的落在那根针上的几率,就如我和你的相遇,这就是缘。
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那也决不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我爱你。
”韩剧的悲情和浪漫是众所周知,她把这些都当成了真的,让自己本身也成为电影,成了一个浪漫。
希望,她的结局真如她想,这,不是终点,是她要的开始。
同样的,不久前,一个花季的女孩,比我要年轻。
也在异乡的高楼上,没有人送别,没有迟疑,用坠落终结了自己。
她真感受到了风,也飞翔了。
可是伴随而来的是剧烈的疼痛,以及亲人痛苦的记忆。
有谁也想如风飞翔?
我不想驭风,只想要风陪。
话说。。
这还真不像个影评。。
= =1983年的一个雨天,一个女生走进他的伞下,他陪她等来了公车。
雨水淋湿了他的半边身子,爱情由此开始。
他带着伞,在公车站牌下痴痴地等。
公车走了一班又一班,他在人群中没有找到她的身影,。
天由白到黑,他最终离去。
他们再次相遇,在校园里,她抱着石膏像,他为她系上鞋带。
他开始接近她,用他傻傻的方式接近着心爱的她。
帮一群女生锯木头,只因为她们是她的朋友。
抛下朋友和其他人去联谊,只因为那里有她。
两颗心渐渐靠近。
他们在黄昏的沙滩前翩翩起舞。
在高高的山头, 他问她:“从这里跳下去会不会死?
” 她说:“不会,即使往下跳也绝不会是终点。
” 她成了他的女朋友。
她送给他亲手做的打火机,上面刻着她的样子。
这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他们吵架,在大雨中他跑开了又跑回来,他那么焦急的告诉等在原地的她: “谢谢你,谢谢你没有走掉。
我一路上都在想,太嬉,请不要走开啊,只要你在原地等我,我以后就全听你的……”她在雨中有些发抖,她说: “你干嘛学我说话?
我刚才也在这里想着,徐仁友,请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雨水让两人那样的狼狈,却让他们的心如此靠近。
他要去服兵役,他们约好在火车站见,她却失约,没有出现。
他失望的离开,却不曾想,她死了,死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十字路口。
17年过去了,他成了一名教师,有了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
关于她的记忆从未遗忘却已经尘封。
一个学生的话却勾起了他对她的回忆,这个叫林炫斌的十七岁少年和以前的她是如此相似,握东西时微翘的小指,说话是的神情,还有那个和她一模一样的打火机。
他不自觉的关注他,虽然他知道这是不正常的,却还是不可自己的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和自己一样是男人的十七岁少年。
他的事业,家庭因为这不伦之爱而岌岌可危。
他不在乎,虽然没有人会相信,但他坚信他就是她,确定无疑。
他坚信,他爱的人除了她不会是别人。
他说过:“如果我重新诞生,我一定要找到你,等我找到你以后,要跟你再次相爱。
我除了你之外再也不会爱上别人。
” 他为了不伤害他而离开,他却忆起了关于他们的一切。
他拿着她的打火机,记忆一点一点涌现,那个雨天她制造的邂逅,那个下午她在公车座位末尾的犹豫不决。
他在城市中穿梭,到他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他去他们最后约定的那个火车站,在同一个十字路口被撞倒。
毫发无损。
他终于来到他的面前,穿越人群,火车的车窗倒影上,她和他面对面站着, “你来了?
” “对不起,我来得太晚了” “来了就好……” 他的眼中满是泪水。
他终于等到了她。
在同一个山头,炫斌问:“从这里跳下去会不会死?
” 他答:“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 同是男人的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他们选择等待下辈子。
他们像恋人一样在街上行走,吃饭。
在急驰的火车上,他靠在他的肩上安然入睡。
风吹起他们的头发,高高的蹦极台上,相爱的两个人深情对视,他们笑得那样幸福,眼神温柔而坚定。
他们紧紧握住爱人的手,望向远方,从蹦极台上翩然落下。
她说:“下辈子,我一定要当个女儿身,对吧?
” 他说:“但要是我也是个女的,那怎么办?
” 她说:“那再等下辈子吧。
” 他说:“你说过,在人生的绝壁上往下跳,那里也绝对不会是终点。
我要与你再次相遇,那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爱你。
”
曾经有人告诉我,如果自杀,如果是跳楼,一定要挑选一身品质优良的内衣,因为从高空落下,空气的阻力会让你的衣服四分五裂。
我没有亲眼目睹过跳楼自杀的现场,也不知道经历短暂飞行过后的身体是否能完整无缺,在接近地面的最后一秒,努力摆出一个有关面子的姿势。
患有恐高症的人,显然是不大适合选择跳楼的,在颤抖如泥的一刹那,激发更多的也许是求生的欲望。
据说如今大小城市的摩天大厦纷纷采取封顶,在缺乏鸟群飞翔的城市上空,仰望与俯视之间都充满了沮丧。
1958年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上映的时候,人们对恐高症有了一些形象思维上的认知。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个退职的探长斯科蒂受朋友之托跟踪他的妻子玛德琳,一次,玛德琳突然跳入河中,被斯科蒂救起,并从此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
但是玛德琳最终还是摆脱了斯科蒂的追踪,从钟楼坠地身亡。
斯科蒂因为患有恐高症,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阻止玛德琳的自杀,从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可是有一天,他在街头遇到了一个名叫朱迪的女人,长得竟与死去的玛德琳一模一样,于是,斯科蒂开始探询她的身世和来历。
整件事情原来是一个早已布好圈套的阴谋,目的就是要利用斯科蒂患有恐高症的缺陷。
希区柯克的电影总是存在着精神迷恋气味,偷窃癖、偷窥癖、恋尸癖,还有一位爱德华大夫对条纹状的东西,会产生莫名其妙只能以达利的画来描述的恐惧。
我不能确定蹦极这项游戏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发明的,隐匿的身体羽毛蜕变成一根弹力惊人的绳子,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大概可以体验到驾驶无人公路的非常速度。
坠落可能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结束,不顾一切将自己像一颗石头丢下悬崖,在内心翻腾之中找到一点平静的临时生命停电。
如果有人请我去蹦极,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地点的选择。
在没有看到《爱的蹦极》这个韩国电影之前,新西兰停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就是牛羊遍地,从来没有想过,那也是个模拟跳楼的最佳地点。
据一项不甚可靠的调查资料表明,有78%的男性与61%的女性,希望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就能天旋地转发生性爱关系。
爱情管不住身体的冲动,午夜场,僻冷街道,原来蓝色月光中也暗藏着甜蜜的杀机。
徐仁友和泰喜就是在一个催眠般的雨天结识的,伞下的世界阻隔了外界嘈杂的声音,天气似乎是电影爱情必备的一个道具,借助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使得恋爱中的人更加坚信,他们的相爱是命中注定。
《绿光》中曝晒的海滩,《循规蹈矩》中一个炎热的纽约早晨,《熟食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情人》中雨季绵延的湄公河渡船。
几乎每一种天气在电影里都有不同寻常的喻意,堆栈在眉宇间的积雪,有时需要一点温度的亮光将它推开。
《爱的蹦极》并没有出现下雪的场景,但这仍是一个充满冰凉寒意的电影。
当新西兰的幽长峡谷在片头出现的时候,滑翔摩擦干冷空气的细小声音,我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生命轮回的无奈故事。
韩式爱情都有一个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不成文规定,《触不到的恋人》、《情迷话报机》、《八月照相馆》、《春逝》、《伤心街角的恋人》,总有一场意外适时出现,中断了一段感情的发展,而追忆再也赶不上时间飞快的速度。
如果泰喜没有遭遇那场注定的车祸,服完兵役的徐仁友就会顺理成章在车站等到自己的恋人,然后相约去新西兰完成一次爱的蹦极。
所有往日恋爱中的动感小细节,都将成为这个电影过目即忘的片段,紧张地打嗝,弯腰系鞋带,一把汤匙,一只打火机,一根小指微翘的握杯手势,爱情的魔法居然施展一次就能大功告成了。
许多年以后,通常这样的叙述方式总是不负责任的,短短的五个字就可以交待了时间的湍急。
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伤口愈合的过程,却更愿意看到溃烂或者再度撕裂,所有人注视的目光都像婴儿一般轻柔。
把《爱的蹦极》归入同性电影,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它更像是同性之间相爱的完美借口,我爱的不是同性,只是这一刻我爱上的,不巧是我的同性。
许多年以后,泰喜以同性的轮回身份出现在徐仁友的眼前,那个十七岁的高中男生,骑着单车捉弄自己最喜欢的女生。
我似乎在另一个韩国电影《梦精记》中看到过这个名叫吕贤洙的演员,同样是一个半熟少年,玩着无伤大雅的性游戏,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其实远远超过对于他人。
跨越不可容许年龄段的师生恋的确是很难让人快速接受的,不管是哪一方的情感主动,童贞在这个浪费越来越正常的世界,仍然半买半送略占着一点价值的底线。
而这一次是一对同性的师生,每个人都无法抑制眼睛里的匪夷所思,同时,他们又是好奇的,对陌生感情无法亲身体验的缺席窥视。
我喜欢这个电影爱情的方式,不经意间忽略了寻常道德的苦苦追问,在一开始,就是甜美的绝望。
我相信这样的一种说法,在万千人当中,你并不是爱上某一个人,而是将你曾经爱过的一个人寻找出来。
当徐仁友泪流满面,大声问着自己的学生你是谁,你到底是谁的时候,他已经把死去的恋人再次找到了。
似曾相识这样的词语一定是为这种寻找的爱情方式量身度造的,当你觉得记忆已经淡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又以死而返魂的技术力量慢慢深海浮现了。
在手机铃声中哼唱着同样的一段音乐,同样的语气,同样的手势,同样的一种烟草的味道,只是四周都是悬崖,与心爱的人不能分手,那么就一起共赴死亡的蹦极。
爱的蹦极如果一个人不死,或许就是一段平凡的记忆,如果他死去,他或许就会被人牵挂一辈子。
就象那位韩国的妹妹,忽然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她,包括我这个很少看韩国片的人也会不禁选择了他的影片。
故事讲述了在夏季的一个下雨天,女生走进男生的雨伞中避雨,就在这一刻,男生对女生一见钟情。
男生在服兵役前与女生相约见面,唯阴差阳的错过一面,谁知服满兵役后女生却人间蒸发。
多年后,当上老师的男生已完全忘记女生的时候,他被班上一位男同学的话,勾起了对女生的回忆,并发觉自己对当年的爱人仍念念不忘。
自此,这些回忆不断涌现,男生更开始对男同学的一举一动加以留意,赫然发现男同学手持着当日女生送给男生的打火机,而在行为上也有女生的影子。
于是男生用无法描述的心情爱上了这个男同学。。。
生命总有那么都错过,当男生静静的坐在车站等待那个女生的到来,一直等到他踏上列车,女生都没出现,就这样男生就结束了自己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感情,他不知道那个女生为什么会失约,为什么在他服满兵役后就再也找不到她,人间蒸发了……因为,那个女生就在赶去车站送他的路上,不幸把生命结束在车轮底下。
所以说,错过就是错过了,没有什么遗憾。
而当他成为老师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了他所爱的人的影子,他的带班的一个男同学,爱的人用另外一个形态出现在面前,才知道,错过虽然不后悔,仅仅是遗憾,但藏在心底审深处的感情是绝对无法抹灭的,哪怕他是一个男人。
影片最后有一段对话,我想我们也会经常说:“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对,不过如果我变成了女人了呢?
”“那……我们还是要在一起。
”如果一个人不死,或许就是一段平凡的记忆,如果他死去,他或许就会被人牵挂几个轮回。
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情。
揪着心的痛,脸上却挂着微笑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如果真有下辈子,你会如何认出我?
此篇作为我的待业日记0218.首先,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反而是很纯粹的异性恋题材电影。
即便是韩国,在2001年的时候,同性恋也不为大众所广泛接纳。
电影中涉及同性恋的部分几乎为零,其余的男学生和男教师的互动场景很多都很克制,也不是为了表现情欲。
更加明显的地方,在最后两位主角在蹦极点一跃而下之后。
两个人恢复一男一女的声音,以“飞跃群山”的方式对话,男生问女生,如果来世我们都变成了女生怎么办。
女生哈哈一笑,说道那就等再下一世。
很容易看出,他们要的终究还是一男一女的厮守。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长久的守候和爱情的至纯。
女主声称自己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是她第一眼在画廊中看上了外面撑伞经过的男主,然后主动要求男主撑伞送自己到车站。
随后两个人你侬我侬。
男主服兵役的前夜在火车站没等到女主到来,虽然还是踏上了火车,却也在心里留下了一根刺,直到遇到再世情人——男学生,将这根刺又再次激活。
当一切都被激活,男老师被学校解雇、抛家弃子地独自回到当年初夜的破烂小旅店住宿,同时男学生重拾了前世的记忆,我们才明白:原来当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女主香消云陨。
男学生骑着自行车慌忙地进到月台搜索着自己的老师,发现老师在不远处含泪等着他。
下一幕,绿皮火车的车窗映衬了一男一女,是当年的女主,一身白衣,问男主:“我是不是来晚了?
”男主热泪盈眶,咬紧牙关地微笑着:“来了,就好。
”接着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这一别,相去了17年。
然而对于至纯只爱来讲,哪怕肉身化为灰烬又再次灵魂转世,我们还会再次相见,不管对方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我爱的仅仅就是“你”这个存在。
学生和老师来到17年前一起去过的那个山峰,男学生仍旧像前世那样站立在悬崖边上,开朗地问到:“从这里跳下去,会怎样?
会死吗?
”老师则在一旁陪伴。
之后两个人千里迢迢从韩国首尔飞到新西兰的某个蹦极景区。
为何非要寻死?
还是因为二人已经相差太多,性别不同、相貌更改、经历变幻,只要还在生一日,家庭责任、师德、同性恋将把二人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走到这一步,不如期待可能会有的重生。
因此,最后一幕,我们看到两人双手紧握,从容跃下。
其身后并未有绳索牵扯,一如二人的灵魂,此刻尽了无牵挂。
飘雨的季节,百无聊赖的我,闲逛在音像店,一张《爱的蹦极》的碟映入我的眼帘。
走到柜台,店主对着我说,这张店很伤感的,看了之后会令人很压抑的,我介绍过另外一部给你吧。
我冲着她一笑,然后拿着走了出去。
回家后,拉上窗帘布,打开碟机,很快就投入了这场爱情故事中。
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童话故事情节,没有俊男美女的经典韩式搭配;有的是纯纯的少女情怀,腼腆的少男爱意,那一片醉人的绿色,那一曲伤感而明亮的音乐,和那一段刻骨的初恋。
以初恋为题材的电影数知不清,但是这一场特特别别的纯,像白开水一样。
为了结识心仪的女孩而逃课,走去隔壁班串课;一直在教室远远眺望女孩的身影;为了讨女孩的欢心而去学抽烟。
在旅店的房间里,一直在紧张的打嗝,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清纯的季节,傻得让人发笑,也幸福得让人沉醉。
但是这种爱也是刻骨的,爱上了就是一生。
一声刹车巨响,夺走了女孩的生命,却无法中止他们的爱情。
女孩曾在悬崖旁问过男孩,“从这里跳下去会死吗?
”,男孩说,“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所以女孩回来了,她还是回来找她的爱人了,因为离不开,因为爱不断。
但是苍天弄人,她是以他学生的身份,还是男儿身回来了。
凭着他的直觉,他认出了她,而“她”却忘了他。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学生都视他为“变态”,鄙视他;妻子视他为“风流”,误会他。
然而他不在乎,只是忠于自己的爱情。
可能这里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但是爱你没商量。
这一切的一切来得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的理所当然。
能责怪他们吗?
这也只能是怪老天爷的玩笑罢了。
最后“女孩”回来了,他们手牵着手走到了他们的世界,纵身一跳,离开了那个痛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
”如果下一次我还是男儿身,那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再跳一次吧。
”真的就会就此中止吗?
不会的,我会再找到你的,不论你是男,还是女。
只因有一种爱情叫至死不渝。
前半段以为在看甜美校园恋爱,后面大概第一次明白“爱的是一个人”。老师的眼神、拉着学生的领子说出的话、和妻子的坦白太到位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卿临浅濑尽濡袖,我立深渊已没身”。
并没有一个能让我如此的人出现过。
淡淡的浪漫~穿越时空的爱恋~
狗血 我最讨厌什么初恋情结了
一见钟情都是想上床 如果下辈子我们是两个女生怎么办?那就下下辈子。 找到生命中的only one的感觉是什么 男主大叔要是让宋承宪那些帅大叔来演就好了 男二学生很可爱
我怎么那么讨厌李秉宪??
编剧是那美女耶!相约下辈子这样的事儿。。。。。。我还没相信会有来生呢。。。。。。
【补標】李恩宙死的时候更炙手可热2018/ 9 / 蓝光高清再看
什么鸡巴玩意
同人女编的故事就是矫情。。
故事构思很奇特,但成片实在看不下去,跳了N次才撑到结局,叙事很别扭。最后结局也??都已经有各自的人生家庭了非要一块儿自杀。。非要这样才能表现情深爱浓吗??
受不了好狗血,就离谱的狗血!
在姐姐家看的。那时没看懂。
用离奇(甚至有点狗血)的故事很巧妙地说明了爱无关性别的议题。
相约来生吧,当时感动的一塌糊涂
无法理解结局,不能留在外国定居么?
剧情太醉人了
爱情面前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可是性别呢
看到后面就像吃了苍蝇一样
最喜欢李秉宪在这里面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