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过界男女

過界,Bends

主演:刘嘉玲,陈坤,田原,车婉婉,郑丹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3

《过界男女》剧照

过界男女 剧照 NO.1过界男女 剧照 NO.2过界男女 剧照 NO.3过界男女 剧照 NO.4过界男女 剧照 NO.5过界男女 剧照 NO.6过界男女 剧照 NO.13过界男女 剧照 NO.14过界男女 剧照 NO.15过界男女 剧照 NO.16过界男女 剧照 NO.17过界男女 剧照 NO.18过界男女 剧照 NO.19过界男女 剧照 NO.20

《过界男女》剧情介绍

过界男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人辉(陈坤 饰)给一个阔太李太当司机,他娶了一个深圳女人婷(田原 饰),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女孩,但是婷又怀上了二胎,为了不用交超生罚款,辉想让婷去香港产子。他奔波在各个医院,却被告知已经没有空的床位,而找中介公司却要花费20万元的巨款,辉尝试了各种方法...... 辉的老板李太(刘嘉玲 饰)生活在上层社会中,老公事业有成,女儿在国外念书,生活无忧。可是有一天,她的丈夫Leo不知所踪,Leo名下的账户都被冻结了。为了维持生计,李太只能变卖股票和家里各种值钱的东西,来维持表面的风光生活...... 辉终于等到了机会,李太让他开车载她去深圳办事,而在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一件让李太始料未及的事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丽的叛逆蓝雾僵尸小屁孩我的野兽男友破奸锄贼致命皮卡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前传:卡布里卡你是我的生命超能使者超人高中生们即便在异世界也能从容生存!晚婚最佳利益3:最终利益校墓处我的天使红色火箭黑暗自然绿箭侠第三季奇葩料理大作战青苔狎鸥亭白夜维瓦特种保镖2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窥探硬击风云九州3娘家的故事3江湖绝色录告白实行委员会:告白预演玛蒂尔达:音乐剧

《过界男女》长篇影评

 1 ) 《过界》:不同的人生选择

不知道为什么,刘嘉玲很出名,但是我却对她的作品没什么印象。

对陈坤作品的印象则停留在了《云水谣》。

昨天晚上,穷极无聊,发现了他们两个联袂合演的《过界》,影片中两个人有极少的台词,感情拿捏得却是非常到位。

影片应该是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豪门阔太不好当,当的过程固然困难,当上之后的变数才是真正的有苦难言;另一个则是计划生育政策下,普通大众的卑微处境。

豪门阔太的生活没有经历过,但是不断有新闻播放高官被拿下,全球缉拿归案,名下房产被拍卖等事情发生,也有点心有戚戚焉。

剧中的刘嘉玲本是一个人人羡慕的阔太,即便是在阔太圈里也属于大姐大的人物,吃饭从来都是她买单、说话慢条斯理,唯一的女儿留学海外,自己就是阔太的生活标杆,她也愿意当她们的人生导师。

直到有一天去做头发,两张卡片都不能付账单,她才觉得事情的不妙。

于是,她开始给自己的老公Leo打电话,可是电话不接,办公室清空,女儿打电话埋怨没有收到生活费,于是她开始请风水大师重新调配室内设计,把床调整到阳台边上,请来两座开光的大象,去赌场寻找失踪的Leo,买来乌龟去放生,依然衣着光鲜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无人诉说、备受压抑,对外还要装出一副一如既往的感觉,哪怕面对自己的母亲。

没有台词,但是隔着屏幕都有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窒息感始终笼罩着。

给阔太当司机的辉抛弃了香港的女友,和深圳的婷生活在了一起,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可是还是想要二胎。

婷坚决不肯让孩子没有名分,可是又交不起二胎罚款,于是只能偷偷的在家里不敢出来,怕别人发现她又怀孕了。

哪怕是晒衣服,也要先拉个屏风挡住窗户才敢在阳台边上活动。

这也是一个人无声地生活,早上辉带着女儿去上学,然后去给阔太开车,晚上再带着女儿回家,而白天只有婷一个人呆在家里,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弄到香港医院的床位,让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香港人。

可是对于没钱没势的普通人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

他去求在医院工作的前女友,前女友指责他欺人太甚;他想预支几个月的薪水,可是自己一团乱麻的阔太说要回去和先生Leo商量一下;他想去找中介处理,中介开价20万。

真的是能把一个人逼死的节奏。

阔太最终开始处理自己的资产,首先是把股票割肉、然后又把请来的神像出售、最后把家里的古董字画拿去处理;而辉则把阔太的奔驰车中能卖的物件一件一件的给卖掉了,这让我想起了卖器官的事情,只不过卖的是别人的器官,丢掉的是自己的尊严。

两个人一个曾经高高在上,一个始终低入尘埃。

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发生了交集,趁着到内地变卖资产的当,辉把婷藏到了奔驰的后备箱里,他慌慌张张地终于把车开进了香港,并且把婷也运了进去。

被拆卸的不成样的奔驰半路冒了烟,辉怕憋死怀孕的婷,不再顾及阔太,将她抱了出来。

电影到此为止,生活却远没有结束……电影文章原创公众号&头条号&豆瓣电影号&微博号:电影扯淡机,转载请关注。

 2 ) 主仆的悲惨人生

依我看来,这片子一直处于一种很阴暗的格调里,有一种故作矫情的感觉。

说书说和现实结合的很好,可是请问会有哪个蠢货没钱还非要生两个孩子呢?

还有田原是怎么回事?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甚至都没有暗示!

我请问刘嘉玲生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又是怎么能够摇身一变富太太的呢!

我可能真的有点激动了。

不过这片子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情人节当天我和两个闺蜜在情侣厅看):阴暗的小气氛让情侣们乐活不起来

 3 ) 《過界》:直踩中港矛盾禁區

劉韻文(Flora Lau)一個電影界的新面孔、一個新晉女導演、一個港產憑著處女作走上康城紅地墊的導演。

近年的所謂新晉導演都已經是年近中年,在影視圈打滾多年的人馬,舉例如馮志強、梁樂民、陸劍青、袁錦麟都是默默由編劇、場記做到上導演一職。

劉韻文是幸運的,她沒有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歷,時正年青一躍就成為了導演。

還不止,第一部電影就有影圈的猛人助陣,張叔平、杜可風還有金牌監制俞琤與剛獲法國受勛的施南生。

幕前幕後雲集影帝影后,有聲勢,有國際影展的話題,新人的冒起可以讓我們期盼與寄望,聆聽青年人的聲音。

至少在港產片的議題上,有多久沒有出現過與社會性的題材?

當新晉導演的主流都拍那些既定的類型片時,又或者當一眾新人都是男生時,女性的聲音與視覺又有誰來聽聽?

無可否認,劉韻文的《過界》(Bends)值得期待,但實情又是否對準香港的社會問題,恐怕不。

近年,中港矛盾困擾著香港人,從搶奶粉、搶床位、水貨客的問題直困擾全港每一區,直接使港人喚起本土意識,保護自身的權益。

問題不只是來港生育、內地的孩子要接受香港的教育,而是擴展至醫療、房屋、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

電影本來是珠玉在前,但可惜忽略港人的視角,只盲目的追求人道主義,欠缺港人的角度與批判,在劇本上難免是可惜的。

同時電影也欠缺了寫實的手法,角色設定上有感到疏離。

今時今日,中港的往來日益增加,過境口岸將會再進一步增加。

鑑於香港的法例,內地人選擇用多個方法來港,來港讀書待產的、口岸衝關的,各式各樣都有。

影響的不只是內地孕婦的身子,還影響到香港人自身的醫療問題。

港媽在醫院內因床位不足,情況未穩定就被迫出院,結果在坐月期間傷口破裂又再送院。

本來是預產期的港媽,因為遇上衝關的內地孕婦,孩子的生產一等再等。

這裡談的不是誰的生命較為珍貴,而是有些人沒想過孩子的健康,結果也影響到其他人。

說穿了,來香港生孩子不是為了內地的超生罰款,而是想做香港人。

香港不是第一收容港,要知道來港生孩子不但影響到香港人,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從幼稚園開始就每天一早過境上學,而且香港的開支也不好用,雙非父母有些沒有餘錢就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要重新的習慣不同的制度。

有些人還大大聲以為香港是應份養活所有人的。

電影裡由陳坤飾演的輝,看似很可憐,實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

超生不是一個要人同情的理由,非不得要到香港生孩子嗎?

電影裡呈現的是片面的情況,為了到港生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又可以付上多少代價?雙非孩子基本上可以稱為「身份迷失」的一代人,沒有一個確切性的家,穿梭在邊境之間,身份證上的家是香港,但實際上父母的家卻在別處。

新聞裡時常有提到「新香港人」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有些內地人到港後常常用內地的目光看香港,要港人遷就,成為本地的土豪。

而這些「新香港人」實則對香港又沒有大的建設性。

在《過界》裡的輝,也是新移民,但他基本上也不太融入到香港的生活,有的是一個身份證上的身份,而不是真正的代入。

而電影裡的選角,也算是有心。

話說劉嘉玲最初在銀幕上出現也是充滿鄉音,但小妮子努力學習粵語,今天已經獨當一面。

可是,今日的新移民不願意融入本地生活,在電影中透視到一代人的差異,作出對比。

戲裡以富有人家Anna(劉嘉玲飾)的生活向下流與新移民輝的生活作出交集,故事的交接還看最後的一幕。

驟看兩個人的故事,找不到有共同點,唯一的交集的就是主僱的關係。

兩個人的生活都一臉惘然,他們都需要找尋方法解決生計。

Anna的先生離開,留下爛攤子,而她有的只有自己。

至於輝,生活雖差,但其實他在惆悵之中有太太的陪伴,深知道要達到目的並不容易,一有機會就要搏一搏。

每個人也忙於生活,從來沒有所謂四平八穩的事情,當愛已成往事。

在富家女的眼中,她的愛比不上卑微的司機。

電影的拍攝別具風格,填補了劇本的不足,整部電影流露出一份壓抑的感覺,揭示生活的不完美。

事實上《過界》也有導演前作《無情雨》的延續,同樣有對族群的注目與關心,可惜在《過界》中難免是有所傾斜,取了一個溫和的方向。

而本片的叙事空間也有很大的空間改善,人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再多一點的共通之處與交集,其手法與劇本難掩學生作品的色彩,對電影方面需要有遠見與抓住命題的核心。

而《過界》裡只停留在人物的層面,而沒有把整體的大環境展示。

事實上,電影劇本有這樣的處理大致上可以推測到日後會否打進內地市場。

中港矛盾,也使這部電影走向矛盾的方向。

內地的觀眾自有他們的看法,香港的觀眾也有自身的一套解讀。

或者若干年看到《過界》的話,會成為香港電影與歷史的印記,比如說今天我們看《獅子山下》一樣。

兩地的解讀的方式或者不一,生活也不一樣,但我們要尊重任何人的權利,也要尊重不同地區的法治精神與香港的制度。

縱使電影是不完滿,且尚多的瑕疵。

談不上一鳴驚人,但在港產片當中有膽量交出這樣的議題,已經是一種嘗試,對導演的未來持觀望的態度,還是有所期待的。

文/Dorothy

 4 ) 中国电影能好吗

前几天一个偶然点了《过界》电影的豆瓣界面,看了几版预告片,感觉很好。

情人节这天上映了,却发现它的名字改成了《过界男女》,情人节一夜过后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几,今天已经掉到了5.5分,我纠结了一会儿(因为我看电影习惯参照豆瓣评分)最后还是选择去看。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分不可能是这么低的,按照豆瓣的评分习惯起码应该在七八分。

但是为什么它的分数会这么低呢?

首先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浓的片子,讲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男人为了避免大陆超生二胎罚款而想尽方法去香港生孩子的故事。

故事很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浓烈的导演风格以及一些平缓的情节设计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毫无商业片惯有的爆点,比如大场面大反差悬念等等。

这样干直接导致了我看的时候硕大个放映厅没超过十人,途中几人离场,旁边还睡着两人这样尴尬的局面。

类似这样的局面我记忆里还发生过两次,一次是看《一次别离》的时候,一次是看《桃姐》。

没错,《过界》的整体风格和它们一样:都是典型的文艺片。

上网查了一下数据,果然《一次别离》在中国的票房同样惨淡。

《桃姐》因为有刘德华这样的特殊型演员撑着,某种程度上又算商业片,所以票房好坏不做参考。

而《过界》之所以票房这么差(太容易预料的事),评分又这么低原因是什么呢?

很明显,它选错上映时间了。

它选在了情人节这一天上映并在片名后面加了男女两个字,以为这样就能票房叫座了。

但是它完全低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选择在情人节去看电影的情人们,整体文化水平使他们喜欢并热论的只会是《小时代》《致青春》《失恋33天》等等这类型的电影。

而你即使起一个吸引他们兴趣的名字,再找一个吸引他们的演员(陈坤),也抵不过导演和故事所营造的强烈的文艺片风格。

如果能做一项调查数据我想结局肯定是这样的:这些情人们(他们最容易传播信息)回去给他们的同事朋友和准备去看的情侣们讲起这部电影时说,不好看,而且每次想亲一下的时候那背景那音乐,都他妈像要分手了一样。

豆瓣里正好这一天看过的情侣们可能在一夜之间点了无数的一星。

连锁反应后,再加上一些常年在豆瓣上泡的跟风狗(别人点低分为了显示自己品味比别人强绝对不会点高分)这样,就部片子的悲剧就诞生了。

以上拿《过界》作为例子分析一下“好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失败”这个话题。

现在该来聊聊“烂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成功”了。

说起我们的烂片,星罗棋布,最近火的比如《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等等,骂声此起彼伏为啥还有那么好的票房呢?

想讲清楚原因,太过庞大,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我觉得这可能涉及到了....中国近代史,文明社会在中国的发展等等听起来很扯淡的东西。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文化和思想层次较低者在我国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占了大多数。

因为历史和X党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就不聊了。

思想上一直以来很受禁锢,文明的发展较发达国家也很落后,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一次别离》那么受欢迎,在中国它那么惨淡的原因。

如果把如上提到的一些片子类型做一个按文明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从高文明到低文明):一次别离类>爸爸去哪儿类>小时代类。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排序?

追求真理(一次别离)>不被我们社会文明重视的父子关系(爸去哪儿)>高富帅白富美们的拜金青春?

(小时代)在这样的排序下很明显相较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喜欢金钱名牌喜欢帅哥美女的文明理解程度最为容易,追求真理自由科学民主....这些的理解程度最难(没达到追求这些的时候)。

终于把这个麻烦的问题解释完了,接下来就比较容易了。

这样来说,就可以很明显的明白为什么文艺片的市场在中国这么差了(文艺片表达的大部分为此)。

之所以《爸爸去哪儿》《小时代》这样的片子能在中国票房这么火爆,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程度最容易被中国现阶段的观众所理解和喜爱。

这就奠定了中国电影市场上,好票房影片类型的基础:别讲的太深了。

其次就是典型的商业片道路了,用大牌。

越红越好,越大牌越好。

能请刘德华就别用赵小光。

能保证大牌云集,已经完成了最简单的炒票房大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一到过年各种贺岁片里无数大牌,光看偶像的粉丝基本就已经能挤塌电影院了。

最后一步最至关重要:造舆论。

想要卖好票房,会制造舆论就等于成功。

为什么《富春山居图》那么烂的片子依然能赚钱?

除了刘德华和志玲姐姐,其他应该全部要归功于他们的“烂片营销”。

《富春山居图》的团队不研究电影,研究开兵法了,一招将计就计让电影票房直升。

你们跟富春山居图比谁骂它自己骂的更狠,显然它成功了。

其实不论《小时代》还是《失恋33天》等等,都带着些烂片营销的方法来炒作自己。

他们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舆论热度,人们都奔着”他妈的究竟有多烂“这样凑热闹的好奇心去看个究竟,票房就这么上来了。

甚至我觉得现在的电影也好明星也好,可能都怀抱着”求你往死里骂我吧“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这样的造舆论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爸爸去哪儿》,大家都表示他不是电影,但依然比大部分电影好卖多了,其原因就是趁着他们刚刚播完火到没朋友的同名综艺节目,在舆论还热的同时再加入什么哪俩个小朋友天天在一起啦,青梅竹马啦这样成天各种娱乐头条的热心炒作,成为热心群众的热聊话题。

再加上大过年这种一家团聚的亲情时刻导致了它《过界》导演想都不敢想的好几亿票房。

《小时代》那么烂最主要票房大卖的原因是它的导演,它的导演本身已经是一个集无数死忠粉与舆论为一身的大牌。

其粉丝恐怖程度不亚于”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的五月天。

另一方面,《小时代》如同《致青春》一样,在微博上搞起了”青春营销“,什么毕业,爱情,回忆,时代,理想等等一大堆关键词。

两个以前上学时看郭敬明《圈里圈外》的粉丝,下班后,满怀青春的去电影院回忆去了。

分析完后,又自我感叹了一番,这真是一个悲哀的行业。

以一个正常行业里正常的发展模式来讲,你只有把握了这个行业这项技术的精髓,把专业知识修炼的越深,你才能做到这个行业的最前端。

但是在中国作为一个导演,你的故事并不是太重要,你会不会导也不太重要,你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混圈,怎么和有钱人混好关系,让他投钱给你。

只有有了钱,你才能用起大牌,才能请团队炒作,才能拍”砰砰轰“大场面。

而如果你单单只是想做一个真正的导演,想拿你微薄的资金讲好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你可能做完第一次就夭折了。

就目前中国电影和社会的发展而言,要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电影环境体系,短时间内肯定不太可能了。

今天下午还有看到好像是个影评人拿《小时代》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合一起写影评的,影评名字起的也很郭敬明:浮光-XXXX。

大致表达的意思是讲青春的电影哪个更青春(如有错误表达请更正),结论是两个都不是,某种意义上两个没区别。

转发呼呼过了好几百。

我评了句类似”两个有可比性吗,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能比吗“这样的疑问,享受了微博开号以来最热度的转发,有一个他的粉丝回我,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一个亚种,一个犹太种,至少可比谁更像新美利坚高加索种......我觉得,真的没法比。

两个导演,一个是真正拍电影的,一个是商人。

你觉得《两只蝴蝶》和《蓝色的多瑙河》能比吗?

你觉得《小时代》(书)和《战争与和平》能比吗?

姜文好歹是为数不多在中国导演里能坚持作品的,且不说他作品的好坏,起码他的表达有思考,电影拍的像电影。

并且起码他在这失望的环境里证明着另一种可能。

大牌很可怕,炒作很可怕,死忠粉很可怕,但是换个角度想,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家的口味总会越来越挑剔的,不是吗?

 5 ) 人总有要独自面对这世界的时候

对话少,又不断表现男女主角深处困境,尤其坤,被生活两面夹击,折磨的要窒息,所以整部片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期待的过界没有发生,甚至连暧昧都毛有,原来导演想拍纪实片,有些人的生活本来就像这样:激情被磨灭,看不见未来,但仍垂死挣扎。

像坤那样小人物的命运总有诸多相似,而玲姐的上流生活被拦腰砍断后该何去何从,仿佛也是未知。

有钱没钱不重要了,心里困顿太久,会得抑郁,顾不了未来就只能顾当下,毕竟,人总有要独自面对这世界的时候。

但,还是想说,遇到坎儿的时候咬咬牙,挺住,绕不过的岁月,就慢慢趟,真的没事的,人永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的多!

 6 ) 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站之地就是故乡

标题是抄lens杂志采访阮义忠的稿,原文可能有点出入,不过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其实我是今年2月份在电影院看的《过界男女》,故事相当有现实质感,以刘嘉玲和陈坤代表的两地不同类型人物生存窘态对比来反映香港内地微妙关系的角度选得很好,但是被普遍诟病的节奏缓慢也是真的,这么好的题材处理得如此让人哈欠连天,实在是可惜。

因为节奏上的硬伤,也因为宣传上必须要低调,这部戏没有形成很强的话题性,也让这部片逃过了后面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口水风波——4月,内地小孩在香港街头便溺的新闻爆出;5月,内地网友反杜汶泽行动发展到高潮,他有份客串的《人间小团圆》票房被黑。

这一系列事件,都荒诞不经,却折射出两地人民暗藏的心结。

香港居民的感受肯定更强烈一点,因为小岛资源本来就紧张,近年交通、教育、医疗资源都在不同程度被挤占,日积月累的情绪,要找一个渠道宣泄。

内地人民呢,视乎参与挤占的程度而定,真有过境生子、安排子女在香港读书的,估计大多保持沉默;顶多平常过香港逛逛街或者根本没去过的,会觉得香港对内地充满偏见,极端的就在网上参与骂战,温和的自动选择少去或者不去香港。

上述闹剧爆发后,我也自动取消了五一去香港的计划,倒没有抱什么香港的经济要靠自由行带旺的优越心理,而是一方面觉得闹轰轰的,不省心,没有去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觉得应该体贴小岛居民资源受压挤的不容易(虽然我觉得香港人近年北上也有挤占内地资源的行为,但是内地市场较为庞大,挤占后矛盾不激烈,也就不讨论了),同时反思自身。

没错,面对一系列事件背后的根源,作为内地人民微少一员,应该是反思:为什么有这么多蜂拥至香港购物、生子、受教育的情况出现。

经济上是汇率差带来实惠、港货质量更有保证、少部分人增长的奢侈品需求与国内仍以抑制奢侈品需求为主的经济措施之间的矛盾;社会上是香港政策环境更优、空间更广。

香港的经济社会先进度,或多或少是内地人民向往的模板。

而想要享受到这种先进,其实有不止一种途径,只是所需的时间和付出不同而已。

就好像看《过界男女》时,我身边的朋友都质疑,陈坤夫妇在经济环境这么差而且需要冒如此大风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选择到香港生二胎?

他们的困境可以说是自己选择造成的,他们大可不再生,或者存超生罚款,又或者——争取到政策的改变。

但是他们挤上庞大的赴港产子队伍,原因无他,这是一条最快能达成目的而且成功之后付出成本最少的路径,即所谓捷径,而捷径,是最多人走的一条路。

回到标题“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站之地就是故乡”,其实就是近年来习惯于走捷径的我们目前最缺少的一种认知,我们没有将未来的希望和自己的幸福与脚下的土地连结起来,很少付出,过多索求,一旦所处之地承载不了需求,想到的就是离弃转场,向外需索,这种只想占据优势资源却无爱护之情的心态,或多或少造成了被挤占资源者对内地人的反感。

同样地,“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站之地就是故乡”,也是香港面对资源困局的唯一自救之道。

当你真正爱护自己故乡时,就不可能用非理智声音和做法去维护它,香港其实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其法治社会的手段,立法限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就是一例。

其实对于真正合法合理的东西,内地舆论都是理智支持的,比如香港立法禁止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内地舆论只是讨论但没有干预,因为除了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一般都不敢公开发声),实在没人有理由去反对。

对于在地铁站吃喝、在公共场所便溺行为,无论是哪里的人,都应该运用执法手段,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事实上大部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都是从强化执法开始的。

你只要站在维护自己一方土地的立场上,无分你我,一视同仁,合情合法,有理有据,自然能服众平纷争,这才是真正文明的表现。

 7 ) 焦虑感

纯粹的不讨喜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片;导演刘韵文从头至尾都在表达着一样东西:“情绪——焦虑”,用着缓慢的节奏、灰暗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无处不在的噪音,持续地表达着焦虑,在大奔抛锚之后,戛然而至。。。。。。

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作品;我在影院认真地看完,裹好羽绒服出门,有种外面的风更冷了的错觉。

 8 ) 《过界男女》更适合在母亲节上映!

  相信各位影迷都和我一样对这张宣传海报记忆深刻。

我看到这张海报的第一感觉就是陈坤与刘嘉玲他们两个人所饰演的角色是本片的主角,加上是2014年情人节上映,再加上叫《过界男女》,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的所有剧情应该都是围绕着他们发展的,他们俩个的暧昧火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但是看完该片后,我才发现我是错的。

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

所以取名《过界男女》!  如果以“带过边界去香港生孩子”为主题来定义该片,那么该片的男女主角应该是阿辉与阿辉的老婆,阿辉的家庭才是这个主题的主线。

电影制作团队应该围绕这个家庭来阐述主题才行啊,但该片大部分的笔墨和篇幅都是在说Anna (刘嘉玲饰)的生活阔绰和家业受挫。

这是不是有点跑偏了呢?  其实,跑偏就跑偏吧,那就将错就错呗。

我觉得该片先是铺垫司机阿辉为了让老婆在香港生孩子急需用钱,后说富婆的老公携款消失,这样的两个家庭再加上片方的宣传海报,让司机阿辉会和自己的老板富婆发生关系,越过本该坚守的最低界线,以此来解释《过界男女》中的“过界”之意,抨击那些已经出轨或者即将出轨的已婚男女。

这样也是不错的嘛,但是导演与编剧偏偏不这样往下走。

最后还非将“把老婆带过边界”来做为收尾,以此说明这部《过界男女》的主题是“越过边界,为了生二胎”。

  这样的主题让本片身价大减,殊不知,这二胎、超生之类的话题最近在大陆可是热门话题,本片此时出现大有教育观众如何偷生之味啊,这般题材如何过得了层层审核?我想可能在香港审查不是太严吧,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总之,我觉得看到宣传海报后在情人节之际看完该片,觉得有点被误导了。

真被海报上的陈坤和刘嘉玲给误导到影院里了,他们俩个之间原来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火花啊,那干吗要在情人节上映呢?还是在母亲节上映比较合适吧!因为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

所以取名《过界男女》!主要说的是母爱吧。

(文/常有才)

 9 ) 用看出轨的心态看了一场抨击计划生育的电影

过界在宣传上,个人认为是存在一定的误导,让我一直YY着两人会发生什么关系,然而这两个主角陈坤和刘嘉玲从头到尾都没有接触,亲密的接触只是存在同一部车中,别无其他,想必报着同样心情的人们去了都会失望吧。

给出三星,一星是为了陈坤先生的高低眉,在近镜头时候我无法关注其他,虽然导演已经努力在遮掩,用了偏分长刘海遮掩他右边的眉,但是这不能掩饰我对这高低眉的欣赏一星是为了刘嘉玲的演技吧,我可能无法理解更多,但是这部电影本身话语就不多,她的出场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表演,就算和闺蜜吃饭聊天,自己也是绝对的主角,从满怀信心的期望到最痛的失望,再到结尾看到陈所演的夫妇之间的感情而无法抑制的落泪后又擦干眼泪,依然决然的走,只给大家留下一个淡淡的忧伤的背景,至少就这部片子个人感觉比陈演的好,也就是看到结尾才有种看电影的感觉,不过正想看的时候却背导演直接切到字幕,一星是给编剧的剧本,不是剧本有多精彩而是敢于直面最真实的话题,因为陈所演的阿辉,在香港地区工作,在深圳住,在我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人眼中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为了二胎而疲于奔波,在无钱支付中介,无法冲过海关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选择一种危险的方式(还是尊重下导演这个不剧透)。

为什么不在内地生?

因为是超生在深圳,他无法支付高昂的超生费用,所以想要一个港户。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一直在纠结如何到港生小孩,但实际上应该是编剧对计划生育的讥讽,对一种制度的无奈与嘲笑,还有通过两个不同阶级的生活来折射生活的残酷与无奈吧。

不管我们处在哪个阶层,最终都逃不过生活的玩弄。

你有你的无奈,我也有我的悲伤,就算我们有交集,那也只不过是擦肩而过,最终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是要一路跌跌撞撞的向前。

整部电影生活化的镜头太多,有种看电视的感觉,也许导演也认为太沉闷,偶儿出现的大画面显得很透亮,但这种透亮并不足以让我对此片有过高的评价,也不足以弥补看完电影有种被骗了的忧伤。

 10 ) “人艰不拆”的故事

文/梦里诗书  初看《过界男女》的海报或预告,以为是刘嘉玲与陈坤上演的姐弟之恋,但电影并无关于风月或波澜,《过界男女》以两个独立而又关联的故事而展开,静若止水的叙事,讲述着富人与贫者各自生活的困境,这是一场“人艰不拆”的故事。

  生活于社会底层为老婆能在香港生小孩各种努力陈坤饰演的阿辉,遭遇家门经济危机的刘嘉玲饰演的富太,电影中的两者其实除开之间的雇佣关系并没有着过多的交集,开车的司机与豪门的阔太,电影中对“过界”的含义更多是聚焦于阿辉身上,每日奔波于香港与深圳之间的他,一直为了自已即将出生的孩子能有香港身份,坐着各种的努力,请求前女友的帮助,寄希望与中介,偷换富太奔驰车上的零件,或许他与自已的老婆在结婚之间有着唯美的异地之恋,但一切在现在都面临着生活的重压,而暗格调的电影风格,更加重了这种压抑氛围的渲染,而另一面刘嘉玲饰演的富太,面临因为债务跑路的丈夫,摆风水,提取不多的现金,变卖家产,面对不断的窘境,一直坐着强颜的支撑,两种不同身份的视觉,电影的写实感极具浓厚,富人与贫者都有着自已人生的艰难,不管是司机阿辉陪同富太卖这卖那,还是最后坐着富太大奔偷入过关被发现的阿辉老婆,电影故事最后的融点,其实就在于已经伤痕累累的生活。

  这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电影,不管是风格还是叙事都是如此,但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认同的爱情电影,悲剧?

喜剧?

好像都不是……冗长的剧情,缓慢的节奏,电影大量暗格调的采用更使整部电影一直处于一种极具压抑的氛围之后总,生活的艰辛在电影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对于爱情电影来说缺乏爱情片一种对美好爱的理念和剧情上的张力,《过界男女》整体的剧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几乎难见其转折,波澜不惊犹如纪录片版在大量压抑的氛围渲染下,看这部电影让人很难去捕捉其对爱的表述,电影寄希望于表述很多东西,但每一件都感觉没有深入,戛然而止,《过界男女》有着一如《桃姐》的氛围,却缺乏一种文艺片应有的深度,其实暗格调的压抑本不是一种对电影的批判,很多经典之作例如《禁闭岛》都有着很好的氛围渲染,但一部电影如果只有氛围,而缺乏故事富有感染力对观众的影响,而更让观众感到冗长无味的话,那这始终只是一块无味的鸡肋。

  艰辛的生活,让美好的爱情也变得如此暗淡,或许这是一部对生活有着极具写实的文艺之作,但生活以是如此“人艰不拆”,爱情电影我寄希望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过界男女》短评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6分钟前
  • 小J²
  • 较差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9分钟前
  • 沈精病
  • 较差

主角有种淡淡的疯感,整个剧有点九十年代野岛伸司的气质。

14分钟前
  • 爱吃火锅的雪人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15分钟前
  • みき
  • 力荐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一個高中教國文老師在救一個被牛郎欺負夜店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生的問題而再跟牛郎交友的老師墜入愛河時真實的生活是像傲慢與偏見。

18分钟前
  • Joyce
  • 还行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22分钟前
  • 恨相逢无期_
  • 较差

e1男主和母亲那段+女主教男主写保证书,会编+拍。但是,男主这颜,我……不行

23分钟前
  • 菜呀菜呀菜呀

啊?

24分钟前
  • 977
  • 较差

38岁的语文女老师跟22岁的整容牛郎对戏,太辣眼睛了!

29分钟前
  • 很差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32分钟前
  • 岁月静好
  • 较差

演得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34分钟前
  • 翊颗小瑶树
  • 推荐

大蓝雀

35分钟前
  • ななせまる

谁赔我医药费

40分钟前
  • 月球风格
  • 很差

看了一集,男主比较丑,除此之外各块都在八分以上。

45分钟前
  • 咋这么精神⚆_⚆
  • 推荐

😳😳😳😳😳😳😳😳😳😳😳

48分钟前
  • 旺仔牛奶~~~
  • 还行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50分钟前
  • 另一个分身的我
  • 还行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55分钟前
  • Saki痛苦填坑中
  • 还行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56分钟前
  • 江姜
  • 还行

挺好看,会一直追的

1小时前
  • 伊里丝✨
  • 推荐

其实挺好看的

1小时前
  • 我爱背单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