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第22集了,还是那个结论,很下饭!
本来想写一篇剧评盘点剧里的各种梗,但是懒得从第一集开始重刷了,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随意记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1⃣️谐音梗:西门长海+西门长在=海(还)在,代表赵本山还在江湖?
其他谐音梗太多了,好萌、罩得住、回笼觉瞌睡龙、独孤孤独之类的,有好些谐音梗没啥意思不想说。
2⃣️武侠梗:恶人谷+叶四娘=天龙八部叶二娘,姜玉郎=绝代双骄,公孙丽蓉=神雕侠侣小龙女+古墓派+公孙绿萼?
菜花婆婆我原本以为是倚天屠龙记金花婆婆,结果看到后面是李秋水那一派。
峨眉青城也出现啦,还有就是华山论剑改成长白山论剑⚔️,葵花宝典,天山童姥,玉女心经……3⃣️古代梗:印象最深就是常伯虎,因为我是真没想到玉郎不让烧的原因是这,我还以为会说不要得罪曹公公。
4⃣️影射现实:目前最好的影射就是21和22集,从题目《大侠请就位》就开始了,然后立人设、饭圈、直播、胡编乱造夸大事实等都说到了,质量很高的两集。
暂时先这些。
看到36集补充最近觉得有意思的梗:2⃣️武侠梗:大嘴猴说玉郎(杨了二过)武功暂时还比不上郭靖,一下子把郭靖和杨过都编进来了。
3⃣️古代梗:看到后面王婆出现,突然想起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古代梗是王婆说“西门大官人”,哈哈哈哈。
记得大师兄以为嫂子和玉郎出轨的时候,也说过可惜他没有一个武松弟弟。
4⃣️影射现实:缅北都给编进来了👍赞(希望有后续啊,绝绝子就这么没下落了?
)5⃣️西方梗:威震天+霸天虎都来了,哈哈哈哈。
登云靴这集看着看着才发现居然是灰姑娘水晶鞋的梗,有意思!
本剧经常提到神雕侠侣相关的角色和剧情,所以很自然地让我经常思考这两部剧不一样的地方。
本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可以说这一点在以往所有的金庸、古龙武侠剧中都是没有的。
这部剧看上去就是一个农村大院子的日常生活,一点也没有武侠的那种“酷”,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样的日常生活才是合理的。
神雕侠侣里杨过刚到古墓派的时候,问小龙女整天喝蜂蜜,古墓里是没吃的么,小龙女回答说有米(和鸡鸭蔬菜)但是她不会做。
那么这些米(和鸡鸭蔬菜)又是哪里来的呢?
在这之后,杨过和小龙女整天在古墓里练武,他俩又吃什么用什么呢?
要知道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下,这些日常生活的劳动就能占据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像本剧一样),而在神雕侠侣里基本看不到日常劳动。
很多人拿这部剧和武林外传比的时候也说武林外传不接地气,我觉得这点倒是说错了。
武林外传的场景是客栈,是经商的,本来就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啊,不需要生活在农村大院子里、不需要种地、不需要在院子里挂满农作物啊。
其实就客栈这个场景来说,武林外传也很接地气啊,剧里经常有洗衣服的场景,还有到厨房找吃的的场景,这些都是很日常的啊。
能看能下饭,但是仅靠一个人撑起一部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后继乏力,即便一人分饰两角,也不能替代想要构建一个武林世界的空洞感,没有好的配角来对手戏,也是独孤求败的悲哀~基本上应该都是动用的本山自己的资源,影视城,配角班底都是自己人,但至少没拍成“团综”型的自嗨剧,值得鼓励的。
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
其实主线有点微弱,抗倭这条线完全是真正的西门长海在进行,但西门长海剧情并不多,所以以西门长在为主角的主线就会显得大多数是七零八碎的日常。
但是我反而觉得挺不错的,江湖之大,众人皆是过客,一集一个事件这样的稀碎日常反而算内娱古风武侠剧中的异类——没有美若天仙小师妹,只有一个婴儿肥还会质问“se跟你俩是一对啊咋那么不要脸呢”的小师妹,没有英俊潇洒多金武力值爆表的少侠,只有一个夹在婆媳之间受气的大脑袋瓜大师兄,一个脚臭又自恋的二师兄,还有一个帅倒是帅但是对爱情不感兴趣的小师弟。
其实这都说不上内娱,辽宁民间艺术团出品的剧只能说是自娱自乐型,根本不被大众认为是所谓的内娱电视剧,连流量都没有算什么内娱?
喜剧班子自娱自乐而已。
但我反而觉得正因为是草班出身,鹊刀门传奇才能塑造出少见的“普通人物”,而不是精致无比的“演戏”。
没那么精美的服装(破破烂烂像是开线),西门长在乱飘的白发,破点洞的窗户和串的干蘑菇苞米,反而显真,像是真的生活在此。
演技在线,演员们塞了绝对够数的细节进去,所以绝对没有普通内娱电视剧那么干巴巴。
给演员一个动作大特写,傻子都感觉出来这个镜头是什么意思了,这其实就是演技不够只能靠镜头强行强化这里的“情绪提示”的代表。
但这部剧就很少有那么拙劣的情绪提示,所以代入感很不错。
一开始西门长在躲在山上草棚里自己住,拍摄了他自己做饭的场景,肩是塌的背是坨的,包括怎么怎么挑相亲对象,那时的老态都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上了年纪老厨子的感觉,但是等到他接受徒弟们还有小柔的祝福、一个人在家里醒来决定去抗倭的时候,体态其实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背挺直了一些,肩也不塌了,自然而然的传达出他受到感染后由衷的焕发精气神的感觉。
我觉得情绪的点抓的很好,一个是小柔。
她被采花贼抓走后遇到自己亲爹来救自己,引出众人再次怀疑西门长在。
但是就在赵德柱撕脸不成抓耳挠腮想着怎么验证西门长在是假的的时候,因为西门长在对她的关心,让她在明知道这个人并不是自己亲爹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让他成为自己的爹。
没有用拙劣的镜头强化,而是自然而然的用前后小小伏笔串起来。
她从小没娘,只有一只鹅当鹅娘,唯一的爹整天奔赴在抗倭第一线,常年八辈儿见不着人,所以这个能关心自己的假爹更好,她想留住这样的爹。
即使到大结局众人都知道了西门长在不是真的师傅的时候都有点接受不了,唯有小柔为西门长在说话,因为她早就知道这不是西门长海,但这也是她爹。
我觉得这个轻轻附加的线很完整也很完美。
西门长在在第一集说我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其实缺乏和人正向交往相互依赖的感情,郝盟等人对他的情感有,但不强,唯有玉郎是真正认识的他而非西门长海,唯有长海和小柔能给他亲情,长海与长在年岁已高,刚好是小柔用热烈的亲情迎接他,带他加入大家庭。
另外我觉得很好的配角故事,是菜花婆婆和公孙丽蓉。
疯狂吃醋的公孙丽蓉狂铲一切靠近西门长海的女人,和菜花婆婆对打起来,没想到连过几招突然认出彼此都是玉女心经,再一问原来是李莫愁和小龙女的传人,于是两人勾肩搭背下山去吃酒,再出场就是两人协力前来帮助鹊刀门迎敌。
发出狂笑的老妖婆般的角色,痴恋纠缠不休,却仍然有武侠的气概和心胸,甚至于侠的礼仪——立刻爽朗的管菜花婆婆叫师姐,菜花婆婆也叫她师妹。
明明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只是因为多代以前的故事,而坚定的维系辈分,化干戈为玉帛,我觉得这个地方设计的真不错。
此外,我觉得镜头语言还很好的就是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落魄后的剧情。
王公公满城找人试鞋,前面已经交代的清清楚楚是他们要找到鞋的主人抓起来治罪,却仍然刻画了高大毛和轩辕梅六自以为是的欺骗曹公公领奖的戏。
真是因为他们坏,而他们又被更坏的人耍,他们还自以为得了便宜笑嘻嘻,一开始便把真相告诉观众了,这样强烈的对比,更凸显高大毛他们坏的可悲坏的愚蠢,也更反面凸显了曹公公的阴险。
这个处理蛮不错的,算是双赢。
可惜没有交代结局,高大毛和梅六逃下船到底去了哪,他们又是否会去救“贤妻”轩辕金凤,并没有交代。
不知道会不会拍下一季、在下一季里交代。
当然了,客观的说,有的剧情是在嘲讽当今社会一些现象,例如炒作(说到嘲讽我反而很感慨,原本开心麻花也是做嘲讽起家的,如今登大雅之堂后就服务于官方正能量,再不做嘲讽了,这个很遗憾),粉丝疯狂追星,黑幕等,此外也有一些非常刻板化的剧情,比如郝盟他娘强行住在鹊刀门,or梅六大毛在鹊刀门接待奇葩亲戚这样的剧情。
丐帮千金出场谢幕也太快了,一集一个单元的话确实有节奏快慢不好掌控的问题。
但我觉得整体来看瑕不掩瑜,算是很“别出新意”的剧,依稀可以称得上是在内娱空白的弱项之处填补几块砖。
当然了,前提是辽宁民间艺术团他们的作品能被大众认为是内娱作品。
哦对,还有一个,张小伟演日本人太搞笑了,内心独白是日语(顺带一提剧里的日语都很正确,没瞎糊弄),结果对店小二一开口就是“zè个”,我滴妈东北腔的日本人🤣最后西门长在也点起了灯,是很俗但是很自然的首尾呼应。
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唤醒他黑漆漆的内心。
从此他也点了火苗,可以照亮自己的同时去照亮他人了。
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结局。
但还是要说,赵德柱真不要脸啊!
谈及演技,总是提及梁朝伟,香港明星。
谈及导演,总是第五代,姜文,陈凯歌。
好像赵本山老师只是个谐星而已。
赵本山老师的表演能力,是在全国10亿多观众的现场注视下完成的,话剧形式的表演,在这种极端压力下,进行如此放松状态的表演,难度你可想而知,而且一演就是将近10年的春晚压轴。
赵本山老师的导演能力,马大帅,刘老根。
马大帅是东北最好的喜剧甚至没有之一,马大帅是被严重低估的艺术作品,就因为这个马大帅永远无法得到艺术级别的称号,无法得到西方,乃至中国的全面的艺术称号,我彻底的明白什么叫艺术话语权,没办法,东北从来都没有话语权,你做的再好也没有话语权,从经济,到政治,都是个没有话语权的位置,更别提艺术了,马大帅没有得到艺术作品级别的尊重,赵本山没有得到艺术家的的称号,好像只有陈凯歌,张艺谋才配叫做艺术家一样。
从这个剧的角度来说,也许算不上,上等,主要因为赵家班的整体实力还是不够,赵本山超越整个徒弟的表演水平过多,导致很多包袱徒弟接不住,范伟,高秀敏是真的能和赵本山的表演相互弥补,互相成就的,高秀敏的表演水平很高,而且我认为要比宋丹丹的表演更自然,更贴近东北,宋丹丹的东北人是努力演出来的,但高秀敏的东北女人不是演出来的,更自然。
范伟则是被赵本山彻底调教出来的表演,本来范伟是个相声演员,范伟是最懂赵本山想要什么效果的,有一个刘老根抖音号里,放出当时范伟试镜马大帅的镜头,赵本山调教的非常细致,按理说,范伟穿个骷髅T恤,带个大金链子,范伟出来时候是比较“社会人”的感觉,但是赵本山非常敏感,他说,不对,你不是溜里溜气的地痞那种感觉,你是有点憨的那种感觉,马上范伟就知道赵本山要的是什么状态了,整个马大帅,真正读懂赵本山心里想要的感觉的就是范围,没有别人,而且至今为止,再和赵本山合作的徒弟,其实也不少了,赵四,刘能,谢广坤什么的,没有一个能超越范伟,有人说范伟演技好,后期范伟的很多戏,凡按照赵本山调教出来那种憨厚的,比如说《天下无贼》里的抢劫犯,比如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都成了整个戏甚至比主角还出色的配角而存在:“打打打劫,对打劫!
”“大哥,我先劫个色!
”甚至那个黑白片,获奖那个,也基本是范伟以前赵本山时代的表演风格,才获得了表演奖,后来的完全脱离开他喜剧的表演的电视剧,都很平平,就是完成任务,但是没达到范德彪那种传神的地步,范伟在努力摆脱赵本山调教出来的喜剧天赋,在努力往艺术家方向靠拢。
所以这个剧呢,你很难看着过瘾,因为徒弟的水平还是跟赵本山差距太大,也可能他们对赵本山多少有点害怕,毕竟叫它师父,你要是周润发,天天跟赵本山开玩笑的,都岁数差不多,我估计能接住赵本山的梗。
赵本山不拍东北的乡村戏以后,东北的乡村戏已经基本绝种了,哪怕当年高秀敏的《圣水湖畔》这种虽然没有《马大帅》那么高的评价的东北农村题材剧也几乎没有了,然后现代题材的剧呢,又如此的造作,不真诚,赵本山的一个剧,都可以算上一个新的题材了,古装搞笑非情景的,中国好像没拍出来过,题材很新,当然,里面还是传统的赵本山小品的戏码,无数次出现的相亲,报恩。
一名63岁、不会武功、活得一塌糊涂的老厨师西门长在(赵本山饰)突接新角色——冒充他弟弟西门长海(也是赵本山饰)——武林正派鹊刀门的掌门,由此开启搞笑人生。
赵本山和喜剧是啥关系,实在不用我再说什么。
说他是“喜剧之神”,大概不为过。
看多之后,也会怀疑:已达到那个高度了,他还能出新吗?
然而,《鹊刀门传奇》打消了我的质疑。
尽管它不是《刘老根》,不是《马大帅》,也不是《乡村爱情》,但《鹊刀门传奇》中仍保留了鲜明的赵本山喜剧的风格。
说不同,《鹊刀门传奇》不再只是聚焦于底层,而是与历史、江湖、权斗、民族大义、忠奸之辨等结合起来,而这些宏大叙事,在赵本山以往的作品中极少涉足。
说相同,《鹊刀门传奇》仍保持了用平民精神颠覆精英叙事的风骨,剧中人物饱含小人物的机智、幽默、狡黠、利己、警惕和自嘲,以开解他们底层精神世界深深的不安——他们费尽心机,只为想挣脱这一切。
变与不变,成就了《鹊刀门传奇》的精致。
它透出对生命的深层思考——《鹊刀门传奇》不只让我爆笑,还让我体会到生命本质的无奈与悲凉。
能淘气的地方,《鹊刀门传奇》绝不放过赵本山喜剧有两大特点,一是聚焦普通人,二是段子多。
所有喜剧都想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做到。
写普通人并非易事,需沉入生活、仔细观察。
观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笑点,二是找出普通人与普通人间的不同。
赵本山喜剧的人物库历来丰盈,就算本质上都喜欢打小算盘,不同角色的呈现方式依然不同,正是靠这种不同,剧情得以向前。
所以,看赵本山喜剧,各路“神汉神婆”蜂拥而至是最大亮点,为铺垫“神汉神婆”们的“神”,就需要各种段子。
在《鹊刀门传奇》中,这些特质得到延续。
以主角西门长在为例,他奸懒馋滑且虚荣,更要命的是,脑子还不够快,永远记不住两个弟子的名字。
他之所以答应弟弟来冒充,因为弟弟答应给他找个老伴,可真当了掌门,西门长在才知遇上大麻烦——弟弟西门长海还留下一段孽缘,他一直在躲老女侠公孙丽蓉(张小英饰)的追求。
为了躲避“弟妹”的死缠烂打,西门长在闹了不少笑话,还“被变成壮骨粉”。
西门长在一上位,便干了一件不靠谱的事,以掌门身份让媒婆给他介绍媳妇,结果媒婆一句“这位是西门大官人”,让西门长在无比尴尬……凡此种种,都是典型的赵本山喜剧风格,它足够犀利,在能淘气的地方,绝对不会让步。
从戏剧结构看,《鹊刀门传奇》更完整除了细节幽默外,《鹊刀门传奇》更注重用戏剧性引人发笑,不仅“说出来可笑”“演出来可笑”,而且“故事本身也很可笑”。
比如西门长在与几名徒弟的关系,包括鹊刀门与武林邪派高大毛(宋小宝饰)的博弈,乃至正义人士和曹公公(杨树林饰)为首的“拥寇自重”的腐败势力斗争,本身都充满戏剧张力。
误练假“天山童姥”功,令西门长在变成孩童,反被人贩子偷走——高大毛无子嗣,想买一个孩子,又不肯出大价钱,从500两直砍到5两,把人贩子逼得铤而走险——可鹊刀门正为师傅变成孩童而着急,经多方打听,才知月圆之夜可自愈。
而月圆之夜,恰好高大毛将身形如孩童的西门长在带回家,睡在他们夫妻的床上……这种幽默,是情节赋予的,没台词、没表演,一样有趣。
《鹊刀门传奇》最让我喜欢的是,它强化了悬疑性。
从结果看,悬疑还凸显了幽默效果。
比如西门长海为什么会找不靠谱的弟弟来帮忙?
总在关键时刻帮西门长在的女侠是谁?
进入鹊刀门的姜玉郎(文松饰)究竟有什么目的?
西门长海忙什么去了?
曹公公又将与鹊刀门如何发生关联……这些深层的、充满神秘感的“为什么”,与浅层的偶然、笨拙、巧合形成对照,为后者铺垫了可能。
此设计的最大好处是,《鹊刀门传奇》的叙事速度大大加快,绝无“拉长的小品”“为搞笑而搞笑”之感,不论人物如何一本正经,情节效果依然好笑,因为“为什么”就在远处抻着,观众越想解开这些谜,就越容易落入笑点。
从戏剧结构来看,《鹊刀门传奇》更完整,体现出东北喜剧创作者的苦心。
剧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是我除了戏剧结构上的突破,在人物设置上,《鹊刀门传奇》也有变化。
《鹊刀门传奇》呈现的仍是东北风情,女角特别彪,男角特别楞,依然是遍地“神汉神婆”。
赵本山喜剧对“神汉神婆”充满同情,角色的“神”只是面具,只是不得已的生存技巧——人物都饱含着对正义、公平、温情的渴望,只要找对钥匙,他们的心锁就会被打开。
所以,赵本山喜剧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正如学者何杨、董丽娟在《从底层精神到底层娱乐精神》中所写到的:“无论怎样娱乐,赵氏农村剧自始至终守护着比较恒一的价值信念,那就是无论是困境还是顺境、悲还是喜,都怀揣着一种理想的伦理道德,用‘好人’‘善’这样的道德主体、道德行为来化解矛盾、消除灾难,从而让小人物、底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赵氏农村剧所体现出来的底层意识,是温情、柔软、不冲突、不激烈的。
”可在《鹊刀门传奇》中,道德批判更深入,走向了命运批判。
以鹊刀门大徒弟郝盟(程野饰)为例,他的人设本是典型的憨厚却“好人有好命”,可师傅西门长海却因他脑袋大,只让他学了一招——铁头功,看似威猛,但只有西门长在开发出它的现实意义——用脑袋替代锤子砸核桃。
郝盟是师傅的玩具,他却半梦半醒地沉浸其中。
二师兄赵德柱(宋晓峰饰)迷上西门长海的女儿西门柔(历晓贺饰),可他的努力注定无结果。
作为当年的村中恶霸,他被迫变成名门正派,用他不理解、也扮演不好的形象行世,可他执迷不悟,甚至还乐在其中。
“外来户”姜玉郎一次次被赵德柱修理,却一次次反杀,似乎总是赢家,可他却不知道,西门长在不会武功,他注定教不了他什么,从一开始,姜玉郎就输了……在《鹊刀门传奇》中,每个人都活在幻觉中,他们没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个笑话。
更麻烦的是,正派与邪派一致,西门长在是假把式,高大毛也是江湖骗子,那么,正邪的区别在哪里?
不论西门长海的计划是什么,作为正派掌门,他为什么要耽误弟子们的人生?
他所追求的所谓正道,真是正道吗?
《鹊刀门传奇》中的人物之所以鲜活,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上了错误的舞台,经历着错误的人生,听的都是天花乱坠,经历后,才发现一切本空。
这是我生而为人必有之痛吗?
或者只要来到人间,注定要经历那份迷茫、虚无、空洞,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我承认,《鹊刀门传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也曾像他们一样追求过永远无法到手的爱情;像他们一样,以为前辈的教诲是“为我好”;像他们一样以为自己是名门正派;像他们一样,以为只要足够真诚,必然会笑到最后……为什么,我此前从没想过?
或许,我其实也像郝盟、赵德柱他们一样可笑呢?
活在尘世,笑才是正经事《鹊刀门传奇》魅力,在于它的尖锐——它刺破了似乎完整而幸福的平庸生活,大笑之后,又要经过多少辗转反侧,才能明白它要说什么。
个人以为,精英学者把持的文艺评论一直在误读赵本山喜剧,少有人看到其中深藏着对人生的思考——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哭骂笑闹,不过在践行角色给我们的使命。
我们以为自己在掌握着生活,但事实上,那些都是剧本中的规定动作,只是我们谁也没看过剧本,还以为它不存在。
郝盟、赵德柱、姜玉郎、高大毛们并不觉得自己可笑,我们没看到自己时,也是如此。
真正可笑的是我,我却在大笑他们。
“人与角色的错位”在赵本山的喜剧中一以贯之,但《鹊刀门传奇》更显豁、更凝练,也更有哲学意味:当你拿到一个不太需要表演的剧本时,你该怎么办?
赵本山用西门长在,给出了他的答案。
西门长搞笑,却不是为了搞笑,而是他在表达对生活的真实看法——这世界,本质的东西并不多,我们所争的,多半是包装。
于是,西门长在宁可龟缩在“食色性也”中,他要找老婆,他是厨师,他有危险会第一个跑……他甚至不耐烦去装正经,他想的最多的,就是何时才能摆脱角色,重新活得一塌糊涂。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拿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戏剧是拿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其实,喜剧中也可包含悲剧。
表面看,《鹊刀门传奇》撕碎的是无价值的东西,但仔细体味,它们其实都有价值。
《鹊刀门传奇》让我发笑,笑后却有一丝悲凉,而悲凉度尽,才知悲凉本身,也无非是笑。
也许,《鹊刀门传奇》真正想告诉我的是:活在尘世中,笑才是正经事。
晚上无意打开一直追到最新更,除了宋小宝我觉得有点走戏一惊一乍的开场那几段戏一惊一乍的。
宋晓峰我觉得最出彩,终于不结巴了,还有点不习惯~哈哈。
还有这女儿年龄得三四十了吧,显老啊……有点走戏,演技还不错。
本山大叔肚子该减减了,年龄大了但是演技很出色,不容易啊。
文松演的还行,不怎么出戏,没有了娘娘腔的感觉,跳出来了。
段子梗都有,不用动脑筋,就当爆米花喜剧看了~其实该每段借鉴武林外传,多找点友情演出的角~本山大叔的人脉广的很啊~
本山大叔的小品我是看过的,很经典也很接地气,乡爱倒是没看过,这部剧打着武侠的旗号拍乡爱的土剧,前面和武侠完全不搭边,从师傅到徒弟一心想着谈恋爱,虽然确实反应现实但剧情不引人入胜,武侠也不够热血是硬伤,听够了粉丝说到第几集第几集就好看了的话为什么一部剧非要让观众一直等,硬菜上太慢人都饿死了,我一直没看到想要的当然拍拍屁股走人
听没听说赵本山出手了,用一部剧再次重申:“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最近赵本山携弟子出演的古装情景喜剧《鹊刀门传奇》上线,赢得一片好评。
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热搜造势的情况下,靠硬实力渐渐火热起来,评分也一路涨到了8.0。
这部被称为古装版《乡村爱情》的新剧观感如何,两个词概括:放松、下饭。
就着它能多吃两大碗。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仿明朝的架空时代,地点还在辽东,大致就是辽宁那一块。
话说当时有倭寇渗透进辽东地界烧杀抢掠,而朝廷因为腐败不但没能剿灭之,反而有高官与鬼子勾连。
眼见官方不管,百姓日子越过越糟,白山黑水之间的江湖豪杰组成联盟,与倭寇血战。
故事一开始,一位执长刀的大侠从天而降,五招之内,干倒了一群拿着武士刀扔着手里剑的武士。
开幕的这一通打戏可谓干净利落观赏性十足。
而这位满脸褶子的武林高手,就是本山大爷饰演的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
据说“长海”这个名字在东北出现率极高,就像是“张伟”在中国的分布比例一样。
传说每个东北人都认识一个“长海”,也不知是真是假。
长海大侠亮完相后便领了个新任务,去青州调查当地倭寇。
这次任务讲究一个“打枪滴不要,悄悄滴进村”,不能让敌人察觉。
于是西门长海找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双胞胎哥哥:厨师,西门长在。
没错,本山大叔一人分饰两角,在正气凛然的一代宗师和人穷志短抠抠搜搜的厨子之间无缝切换,一张鞋拔子脸演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气质。
哥哥长在本不想掺和江湖事,但弟弟长海一张口就戳中了他的软肋:你没老伴。
最终弟弟以给哥哥找老伴为条件,请长在冒充自己留在鹊刀门中当个幌子。
而长海大侠在门派周围布下足够的防卫力量后便前往青州杀鬼子。
等长在上岗后才发现,所谓的鹊刀门啥也不是。
几间大瓦房,四面破土墙,再加上两个弟子一个弟子媳妇和一个女儿啥也没有。
再一看这几张熟脸就知道,这几个弟子比较彪。
长在因为初来乍到把人对不上号,被弟子们当成走火入魔失忆了。
大弟子的媳妇叶四娘直接扎了七十二针治疗老头,把一个毫无功力的人生生扎晕过去了。
弟子们请大夫检查又发现师父功力全失,大夫解释这是走火入魔后遗症,只要好好照顾别惹师父不开心,过段时间功力就恢复了。
这是赵本山的小品和喜剧中常用的办法:通过角色之间身份错位制造出鸡同鸭讲的笑料。
可想而知一个厨子扮演的冒牌师父和几个想逗师傅开心的孝顺徒弟碰一起,一定能整出不少活。
堂堂掌门不练功每天净琢磨菜谱。
他用大弟子郝盟的铁头功砸核桃,把叶四娘制毒用的毒蛇全给油炸了,还成天盯着女儿小柔的宠物鹅想拿铁锅炖了。
最要命的是长在一心要找老伴,徒弟们只能张罗相亲。
但一到彩礼环节,这穷酸门派是一点钱也拿不出来。
逼弟子们出去招生创收吧,结果人没收下惹了一堆麻烦。
二弟子发传单时碰到两个通缉犯,本想抓贼赚个外快,却被人反擒勒索。
悍匪中的年长女性来鹊刀门索要赎金,却被长在当成了媒婆介绍来见面的相亲对象,二人跨服聊天闹出不少笑话。
且等接触误会坐下详谈后,鹊刀门与劫匪反而认上亲了。
原来被通缉的人,一个是被陷害的忠良之后姜玉郎,一个是苦心孤诣照顾孩子长大的女侠菜花婆婆。
而长海大侠就是当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他们摆脱奸臣追杀的恩人。
菜花婆婆下套让长在收了姜玉郎做徒弟,留在鹊刀门,她自己则继续料理江湖恩怨。
给主角团加入一个新人后,剧情也就开始进入新人与团队的磨合阶段。
这也是情景喜剧常用笑点,比如《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祝无双、燕小六等人物与主角团磨合中,都闹出过不少笑话。
除了姜玉郎和他的冤种师兄们,徒儿和他们的假师父之间会制造出摩擦和笑料,宋小宝饰演的反派高大毛,也因为和鹊刀门结梁子而不断较劲。
还有杨树林饰演的曹公公,一方面与倭寇不清不楚,一方面又想操控辽东的武林。
各方势力本应处于微妙的平衡中,但都因为鹊刀门的冒牌掌门不走寻常路,闹出了一大堆乌龙。
从剧情呈现上看,《鹊刀门传奇》与赵家班以往的喜剧作品并没什么区别。
大体上都是靠身份错位制造误会推动剧情,靠误会引起冲突触发一浪浪的小高潮,靠浑然天成的表演和言语的幽默来制造笑点。
当今的情景喜剧,大多也是这样安排的。
该剧会在剧情中加入针砭社会问题的桥段,比如吐槽舆论媒体不负责任,揭露层层转包现象坑人,兜售盲盒的商人不对质量负责等情况。
但说到底,这也是情景喜剧的标准操作。
不过相比起其他的情景喜剧,《鹊刀门传奇》中那种又土又尬又上头的气质别具一格。
其实说它土也不大准确,比如本剧中的打斗戏份干净利落,设计的比大部分古装剧都要好。
长镜头的运用,尤其是分饰两角的场景还能使用长镜头拍摄,看得出主创们是有追求的。
应该说本剧在制作上并不土,但因为这帮演员的气质比较接地气,一张嘴一表演就有一股苞米茬子味儿,再加上场景服化道过于还原山村生活,所以看着很有乡土特色。
但这种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是抚慰人心的真诚。
如果要做一个类比的话,近几年多数古偶剧和都市剧,大多在光鲜亮丽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对贫苦生活做出拙劣的想象。
悬浮的内容看得太多,让我怀念早年间的《贫嘴张大民》这类都市剧,带着工人阶层的朴素与纪律,兼具着小资们的圆滑和狡黠,挣扎在生活里。
与前两种形象相比,赵本山代表的;一直是小农阶层的形象。
无论是春晚上的《昨天今天明天》,电视剧里的《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亦或是电影中的《落叶归根》《来的都是客》,所有角色本质上都是草根。
(《落叶归根》剧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人气永远那么旺,人们只要看到他的脸就想笑。
因为赵本山演绎的,就是卑微的多数人。
如果说明星的热度要用流量来衡量的话,那赵本山、周星驰等喜剧大师只能用“群众基础”来衡量影响力。
总之,在“接地气”这个赛道上,国内怕是没人能和赵本山争锋。
这是赵本山个人的荣耀,也是内娱的悲哀。
(《马大帅》剧照)而草根气息也决定了《鹊刀门传奇》的武侠世界,不会是一个高雅的世界。
这里的武侠高手们基本都靠炒作,能赚钱的门派基本都靠卖课,突出诠释什么叫“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这种把江湖拉下神坛,又把普通生活放大展示的操作与《武林外传》一脉相承。
然而与《武林外传》相比,《鹊刀门传奇》节奏又不够紧凑,情节也不够精妙。
许多桥段纯靠个人演技把观众带入情景。
整体来看,无论是《乡村爱情》还是《鹊刀门传奇》,赵本山作品对节奏的把控,依然没有摆脱用小品的思路拍电视剧的模式。
*《乡村爱情》第15季评分已经低到6.6不过好在《鹊刀门传奇》的节奏,相比《乡村爱情》系列已经进步了许多,更适合作为情景喜剧观看。
只要节奏没拉胯,赵家班这伙活宝们总是能以个人发挥给观众逗乐,能勾着观众一直看下去,并且看完后还觉得挺放松。
你要问《鹊刀门传奇》是不是那种豆瓣能上9分的神剧?
那绝对不是!
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在小人物快要绝迹的时代,在古装剧全都在谈恋爱的时代,在武侠都在用慢动作的时代,在情景喜剧没落的时代,在喜剧全都要升华催泪的时代......
《鹊刀门传奇》就显得那么出尘,那么亲切,那让你放下脑子最简单的笑一笑。
也正因此,我愿给它奉送上最中肯的评价就是:真下饭。
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个评价是褒是贬。
欢迎点个关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烷烃
看得出剧情是经过仔细打磨的,情况环环相扣,笑点百出,很多故事还影射现实的一些人和事儿(懂的都懂)。
大家的演技也很到位,就是二师兄的表情实在太凶狠刚开始有点不习惯。
服化道和场景搭建都非常接地气,剧的滤镜色调也非常好有古装剧却不像其他那样做作或过于清新(现在古装剧的毛病,都是小鲜肉肤白如女,一尘不染崭新的衣服)也很有武侠剧的氛围,甚至有一种朴实而温暖的感觉。
赵本山老师也一把年纪了,挺不容易的,一如当年那般有才,很多时候还没get到老师说什么就先笑了哈哈。
另外有两点是个人觉得略微遗憾的:第一是笑点直接带过没有停顿,本来是很好的笑点有时候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剧情往下走了,应该像家有儿女那样,在笑点处停一会儿,加点笑声(也可不加),这样更有喜剧的效果。
第二,这毕竟是武侠剧,如果能多点武打的场面就好了。
还有一点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喜剧演员来客串(预算爆满?别打我哈),像范伟、冯巩、王宝强、沈腾、潘长江这些老师。
总体来说是我看过了古装武侠喜剧最好的,没有之一,很开心看到赵本山老师宝刀未老,和其他演员继续在影视界给我们如此精彩难忘的佳作,加油!
依旧是赵家班的老问题,包袱勉强,温吞不响
看了几集,实在不太能 get 到,弃了。
没有说教,全是包袱,还拍出了武侠味,别的不说,打戏都强过不少所谓大制作
在现在大家都习惯快节奏,短视频的情况下,情景喜剧如果不是特别出彩就显得有点吸引力不足,只能当成电子榨菜了。
太难看了 老套又不好笑 没有一集能笑出来 下次不会再上当
哈哈哈宝刀不老
烂梗和无厘头合集,剧情就很差而且逻辑性基本没有,就是老赵带上几个徒弟攒个局赚点钱花花,看了八集发觉,原来马大帅真的是靠范德彪撑起来的啊!
希望赵本山长命百岁永远拍戏
套路,但有诚意,比诈骗麻花强
下饭剧,还是挺招笑的,有很多对当下生活现象的针砭时弊,而用双胞替身来做文章,拍出了江湖门派的表里,不体面就帮他体面,里子把面子给兜住了。“长白山论剑”决赛那段拍得不赖,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用替身术破分身术,有虚影有实体,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后面几集有点兜不住了,而且本山大叔总是零星出现,戏份都留给了“徒儿们”。
这很难评,太粗糙了,各个环节都粗糙,马大帅刘老根果然是国剧黄金时代,现在这个质量下降太严重了。
乡村爱情古装版
一直不太喜欢把小品手法大范围运用在影视剧里。
蠢喜剧,一开始嫌它蠢,看习惯了也还行。
过生日那段那是真哭了吧…
没觉得哪里特别有趣
get不到,有点尬,本山大叔出场率也很低。
情怀满分,前两集打戏分镜还可,找海燕这事怎么就不能拍成情景喜剧呢~拍成王家卫都不过分。本山系真的是全靠同行衬托,给了开心麻花二十年没出来一个能打的。但无论是鹊刀门,郭家门还是沈腾门,满眼都是徒弟坑爹
......该退休了.....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在电视上看到赵本山的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