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写这个,但因为字数限制,好叭……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单凭一种感觉,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的话,可能因为它现实中显露的不现实,不现实中又有太多现实,最终便什么也不是。
关于这部电影,我所读到的所有简介上都写着 Christina 受到了虐待,但我总觉得是性虐,也许这是出于一种女性的本能反应,但仔细想想亨利妈妈看到那场面时的表情和之后她说的恶心,就能明白性虐也不是毫无凭证。
但无论是 Abuse 还是 Sexual Abuse,都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也是亨利制定谋杀计划的部分原因,亨利选择自己维持正义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洞悉了人性中的伪善。
电影中有一幕,当母子三人去超市时,亨利注意到一个男人在粗暴地对待一个女人,他想上前去给予帮助,他的妈妈却制止了他。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这将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也没把自己除外,罪恶的人类……但从亨利的角度看,一个善良又纯洁的小孩,他刚开始与这个世界相处,却发现到处充满了暴力邪恶与自私,他不能理解,他也不能像大人们一样置之不理,所以在他知道邻居家发生的事,而又屡次求助未果下,他选择自己维护正义。
但好像上天太过嫉妒他的才华,蓄谋已久,终于夺走了他的生命。
他不平凡的前半生结束了,但即便他不在了,他的不平凡也要继续下去,一个难以置信的谋杀计划的遗愿。
亨利的妈妈一直依靠亨利,而当亨利去世后,他妈妈的世界轰然倒塌,她一瞬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中间经历一番波折,她还是决定实施亨利的遗愿—杀死格伦—这里算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但也是反高潮,因为她违背了亨利和观众的愿望,没有扣动扳机杀死格伦反而泄露了自己是知情人,但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做了正确的抉择,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是一个母亲,而孩子是孩子,孩子不应该和罪恶与鲜血有任何沾染。
最终学校的校长良心发现后付诸了正义,大团圆结局。
其实从一开始,在知道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我就知道谋杀定不能成功,就像《绝命毒师》里的 White 无论怎么逃也不能免除被击毙的命运,为什么?
这是法律和规则,而且是要给大众看的,所以《肖申克的救赎》也得不了奥斯卡。
说来好笑,演格伦的人是 White 在 Breaking Bad 里的小舅子,不过分别饰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
但我始终不明白,既然他们能看见并且已经看到了那么多,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以作证据,哪怕匿名寄给报社和警察局,非要去枪杀,算了。
大概是出于受众的考虑,虐待以及最后格伦的爆头自杀都没有给出镜头。
在一致认为妈妈及时勒马绽放出人性光辉的解读中,我却还是大脑洞地认为一切依然还在亨利的预料和掌握之中,包括无意中被妈妈踢出的照片:所有的计划安排与执行,不过是为了激发妈妈的果敢与勇气,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照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具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所以对于格伦,他的本意非在谋命只是震慑。
这个11岁稚嫩身躯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中年之躯包裹着的却是个孩子。
结尾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也颇耐人寻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吧:何为善、恶?
无明之善即是大恶,为恶助善亦有慈悲。
当然,按亨利所说:“好故事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一定跟随着他的脚步,而是展现这个世界的善与恶,让你知道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好故事。
这些好故事无论是别人杜撰的,还是名人轶事,都不再是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自己的故事。
”那么妈妈最终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格伦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两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亨利之书》,意思就是一个名字叫做亨利的人写的一本书,而谁是亨利呢?
从一开始亨利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少年?
不一样,很沉稳,很有自己的性格,电影以“My legacy”开始,弟弟说如果有遗产的话想资助小朋友学习打壁球,多么直白而简单的小小愿望啊,但是亨利就不一样,这个少年说了很长的一段话--- We can all talk about making our mark,but,isn't it just comfort food to stave off existential crisis?
“但是...我们的遗产不是我们在简历上所写的,又或者是我们银行账户里有多少个零?
而是我们有幸拥有的人,和我们能给他们留下的一切,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我们现在都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这就是我对我遗产的想法。
Part 01.因为了解,因为被爱,所以亨利以最好的姿态路过了这人世间.亨利是一个天才少年,这个天才少年对于自己的病情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也知道自己非常贪恋父母给的爱和温暖,也知道自己在父母和弟弟的庇护之下非常开心,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是弟弟和妈妈失去了自理能力,十分依赖亨利,但其实不是,其实是亨利依赖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亨利这个天才少年,以一种最好的姿态经过了人间,然后又走出了人间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亨利在去世之前,拼命地想要再去看一看这世间的日光,拼命地想要再看一看这人世间的风景,拼命地想要再体会一下幸福的滋味,一直一直地拼了命,这就是亨利的人生。
因为了解,因为被爱,所以亨利在这个世间生活了这么久,大概也觉得值得了吧。
Part 02.这世间的爱---对于亨利来说是救赎,对于母亲来说是成长. 这人世间的爱,对于亨利而言是一种救赎,但是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成长。
电影并不是一部精彩的悬疑侦探片,最后警长自己说出了自己犯下的错误,最后母亲救下了孩子,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依然坚强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儿子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儿子提前算好了下面的事情,让母亲有点事情可以去做。
最后母亲终于寻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也用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拯救了隔壁邻家女孩,让饱受伤害的邻家女孩儿能够重新体会到属于家庭的温暖,能够重新体会到属于这人世间的爱,这世间的爱---如此温暖,这世间的风景,如此温暖人心,所以亨利才会如此贪恋,所以亨利才会如此想要留恋这人世间的美景。
Part 03.真正的酷,不在于你皮毛的颜色,而是在于你在皮毛的下面有什么?
---就?
怎么说呢?
全场最佳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蔡崇达《皮囊》这个故事里面的中心思想,不管外在的我们是什么模样的,你内在拥有的那个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蔡崇达的那句经典的话语,这句话也说明了真正的酷的元素。
只有内在深处闪闪发光的人,才能够感动身边的人;作为一个人,立身之本也是如此,要闪闪发光,要永远积极向上,要永远向前走,要团结有力量。
所以,真正优美的话语总是以一种最淡然的姿态讲出来,并且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些话语的力量。
写在最后--- 亨利带来的爱和温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
虽然有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带来的力量和温暖依旧一刻不停地激励着我们,这种力量像一阵风一样,在以一种健康的模样成长着,非常温暖。
生离死别的刻画不是重点,可影片的确让人伤感,然而又讲不出具体因为什么而伤感,或许这就是观众无处安放的情感!
亨利是主线,他象征美好的事物、纯粹的人性,但同时也充满矛盾,我们的情感因他而动,他的身上被寄予向往,而他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我们总想要最直接的大团圆,而影片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就是迂回曲折,真相有时就是若隐若现,但这不会改变美好生活的本质!
情感不一定非得有地安放,兜转游荡随心而动亦是安详!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去看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不过细节很多,题材内容不是热门的那种,讲述的更多是亲情友情吧。
其实我已经看了一二十遍了,不夸张,虽然很催泪但总是想再看一次再看一次,而每次重温我都能发现新的细节。
我一直记得亨利在医院临死时最后句向母亲恳求再看一次天空,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世界,这里我哭了好久,天赋异禀的他小小年龄却撑起整个家庭,他保护着弟弟宠溺着母亲关心着邻家女孩,他的离开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位英才早逝的可惜,对于他们来说,是至亲挚友的离开。
亨利真的很聪明,这个人设真的很棒,亨利计划的一切其实我觉得可能只是另一个方面想让母亲和老师拯救帮助邻家女孩,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人,他虽然是个天才,但他也还是个孩子,大家知道他的智商异与常人,却忘了他也是一位渴望融入同龄人和同龄人一起玩乐的孩童,这也是为什么亨利不愿意去天才学院的原因吧。
而这部电影也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暴力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
那是什么?
冷漠。
”
亨利之书 (2017)7.22017 / 美国 / 剧情 惊悚 / 科林·特莱沃若 / 娜奥米·沃茨 杰登·马泰尔
2017年6月份在欧美地区上映的《亨利之书》(The Book of Henry 2017),如今国内流行的电影评分网站-豆瓣的评分只有6.8(最高5星10分制),而国外的Rotten Tomatoes(烂番茄)的评分只有3.5(最高5分制)。
综合两大评分平台的评论,可见毁誉参半,最大的吐槽点是剧情的设计。
《亨》的剧情是否如大部分观众所述的不堪?
本人看过后,总结出一句话的个人感受。
“该影片最大的价值就是看完后,情感得到最大的宣泄,而身体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去找BUG。
”为什么这样说?
正如观众所言,影片的类型、剧情是多变且混剪而成。
比方你以为看着的电影是爱情片,突然画风变成科幻片,当你慢慢接受这就是部科幻片了,画风再一次跳跃成伦理片,而且还是悲剧形式的。
一般这种大开大合的跳跃式影片,通常是种极端,要么给人臭骂,要么收获大赞。
本人觉得导演(特雷沃罗)把每种类型的节奏处理得恰到好处,刚把观众胃口吊足,马上就来一个180度的反转,最后结局补上个happy ending。
已经遭受饱虐的观众的情绪,可以带着遗憾回归平静。
正如我观影时,刚被亨利的智慧和哈德逊山谷的优美风景惊艳到的时候,剧情来了个反转,正面感受一个母亲丧儿、弟弟失兄的痛苦、无助和彷徨,紧接着像占士邦007上身般特工的生涯,最终母亲凭借儿子留下的手札,按里面的指示,继而走出灰色的阴霾,迎击反派大boss。
而母亲狙击大boss这段,是最精彩的部分,快节奏的画面、芭蕾舞曲、音乐、鼓点、平行交叉的手法,组成了一段紧张而闪亮的华彩。
观影完毕,收拾了心情后回想,原来影片伊始已将主旨透露。
课堂那幕,亨利对遗产这一话题,做了个人的见解,“遗产是我们有幸拥有的人和能留给他们的一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在当下。
”这伏笔埋得很好,好得让人不为意,这是对有心人的献礼,当抛开影片的不足,把镜头语言、配乐、导演、演员拆分解读,回顾影片的时候,才浮出水面。
本人知道《亨》的演员阵容不算弱,美剧《绝命毒师》(Breaking Bad Season1 2008)、《穹顶之下》(Under the Dome Season 2013)可以看到反派boss格伦的身影;女主苏珊则饰演过《双峰》(Twin Peaks 2017)、《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 2001)、《致希斯 莱杰》(Heath Ledger A Tribute 2009)这些豆瓣上评分不低于8.5分的影片。
影片的音乐制作人更是难得,制作过《寻梦环游记》(Coco 2017)、《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2011)、《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 2016)、《玩具总动员之惊魂夜》(Toy Story of Terror2013)的音乐鬼才Michael Giacchino。
综上所述,这部影片值不值得一看,那就见仁见智了。
我口水都说干了,绝对是大力推荐啦。
题外话:对剧情编排有异议的各位,不妨设想,一开始出现在镜头里才11岁却闪耀着天才光芒,已经无所不能的亨利如此强大,剧情再往下走,可塑空间有多大?
个人形象已经定格,“年龄:11岁,天才”,所以亨利必须得写死,但死后却能预知事件走向,并加以干涉指引。
这种高智商的人物性格,与《电锯惊魂系列》(Jigsaw 2004)类似吧。
就连道具录音机也是卡带式的,难不成特雷沃罗在致敬Jigsaw?
在一致认为妈妈及时勒马绽放出人性光辉的解读中,我却还是大脑洞地认为一切依然还在亨利的预料和掌握之中,包括无意中被妈妈踢出的照片:所有的计划安排与执行,不过是为了激发妈妈的果敢与勇气,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照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具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所以对于格伦,他的本意非在谋命只是震慑。
这个11岁稚嫩身躯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中年之躯包裹着的却是个孩子。
结尾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也颇耐人寻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吧:何为善、恶?
无明之善即是大恶,为恶助善亦有慈悲。
当然,按亨利所说:“好故事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一定跟随着他的脚步,而是展现这个世界的善与恶,让你知道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好故事。
这些好故事无论是别人杜撰的,还是名人轶事,都不再是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自己的故事。
”那么妈妈最终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格伦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就顺理成章了。
太多槽点,编剧大锅。
"天才少年策划谋杀"主题很有看点,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冲着这个点进去看的,结果完全没有看到所期待的精密策划。
看着花里胡哨的一顿踩点,最后一实施,这不就是远程狙杀吗?
就是如此朴实无华……前半段铺垫自动装置,主角少年工程师奖,包括影片开头导入部分展示笔记画面,一度让我很期待会不会是策划自动装置谋杀,或者说是某种类似自动化的事件叠加的结果。
然而自动化装置只是出现在了最后点醒母亲放弃谋杀的部分!就这?
!我急需一个氧气瓶。
整部电影内容分配完全失衡,该细节的地方草草带过,有的没的倒是一大堆。
虎头蛇尾(都不能算虎头),前半段大篇幅塑造亨利的天才形象,总共就100分钟到这里已经花了50分钟了。
老哥!你忘记你的片名叫《亨利之书》了吗?
!而不是《天才亨利》!!或者直接改成《天才亨利天降正义》也好过现在这啊!!转折也过于生硬,从计划开始实施到局长自杀我简直怀疑按了快进键,什么也没交代清楚,我看了一段故事梗概?
如果电影有生命的话,它应该在说:我受不了啦!这个破故事赶紧结束吧!亨利死了我也不想继续啦!
故事中心也不知道在讲什么,感觉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整部电影里的元素就像一堆东西就那么松散的放在那里,然后说:爱看不看。
人物形象倒是塑造的挺成功的,至少亨利死的时候我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多一颗星给小演员的演技。
前半部分两位小演员面对死亡的演技感染到我了,然后进入后半部分,我为十分钟之前哭的自己感到生气,它不配!
喜欢美国电影的这种咖啡色的画面布局,从开头苏珊驾驶的旧式车,到别墅院落的环境,整体感觉出一种享受生活的活法,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片简报,美国人把钱大部分买保险,中国人大部分把钱存银行涨利息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尤其是看到树林里亨利实验的小屋,好有韵味。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好独立,本以为苏珊会搂着皮特睡,这种自立型的风格影片也是自然流露。
感动之处,亨利爬到医院窗口想要看天空,然后没在醒来,感觉鼻子酸了。
聪敏如他,或许他预知快要死了,是想最后看看这个天空?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亨利去后的生活,苏珊的慌乱,不知所措,听到亨利的录音,妈妈,我会一直陪着你,确实挺打动人的。
苏珊说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妈妈,头缠绷带的亨利说,你一直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妈妈,泪眼朦胧。
成熟不在于岁数大小,是苏珊照顾亨利还是依托亨利,都有吧。
不要慌,不管如何,都不要慌。
开灯?
关灯?
open?
close?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是那么强烈,确是有点像陈年的女儿红,余香缠绵,沁人心脾。
我想说的是,好像导致妈妈不小心碰到机关最后出现弟弟的画面的是哥哥那句手往后靠吧?前半段哥哥也早就看到了隔壁的女孩跳的黑天鹅了吧。
机关是哥哥设置的,开关设置在预定给妈妈枪毙人渣的地方,按照哥哥高智商又仔细的人设来说,符合人设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人渣没有被母亲枪毙但是自杀,母亲没有犯罪,女孩也被救出来了,母亲也从完全无法接受的事实中走出来了从依靠哥哥到自我成长。
个人看法,所有剧情都在哥哥意料之中没有烂尾
这妈妈的皱纹密密麻麻 像个体态轻盈的奶奶。演员演的都很好 剧情不行 紧张的时刻倒也扣人心弦 但我看的优酷版一定是删减了什么 完全没看出来邻居女孩和她的继父有什么异样。两个男孩演技过人。
想用善良母亲最后放弃错误的助人方式来表现「善人自善,恶人自恶」,但剧情也太荒唐了,角色性格塑造和故事人物重心都有大问题,这俩小天才演员和纳美女的认真表演显得可惜。
看了一半发现换了主角,亨利挂后整个走向很不知所措了。真想拥有一个像亨利这样的小孩子,多省心啊(・ω・)ノ
是那种很容易猜到结局的电影,没什么特别,但是当看到不那么勇敢的妈妈也能为“别人家的暴力事件”变身“侠女”挺身而出的那一刻,情绪突然混着某则旧闻涌上心头。阻止家暴行为的敲门声、电话铃声、报警求助,这些是冷漠的反面,是会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东西。幸好有你。
怎么样才能生出这样的儿子
剧本莫名其妙一无是处。全靠雅各布小天使的可爱劲儿,娜奥米某些镜头实在是苍老的让人不忍直视。
天才少年挂了的时候满伤感的,后面就不评论了简直零分!
“妈妈 我想看看天空。”、电影很割裂啊,《天才儿童养家记》+《刺杀警察局长》
前半场太完美看到老婆哭的稀里哗啦只有这个前半场的legacy就够了好故事⭐︎⭐︎⭐︎
额... 结局太童话了
多类型的杂糅,特别是后半段,没有一个重心,或者说把这样一个奇幻的故事拍的太过于写实了。如果按照韦斯安德森那样的风格化拍法,可能就能让人忘了这荒诞的剧情和人物设定了。不过第三幕那场高潮戏还是可圈可点的
鼓励犯罪的电影,千万别给孩子看,会有心理阴影。这类片应该不能在国内公映吧?
男孩预留了planb,让妈妈终于可以自己作出决定了。
烧掉感觉好心痛
为两个小男孩的演技折服!!!
要怎样的妈才能教育出这么老陈却有对世界充满爱的孩子呀
这是一个比喻。
别看结局。50%最好。
结尾真是智商掉线,整个第三幕垮掉了,不过前面还是有好创意,而且特伦布莱发挥很稳定,演技很成熟,可惜发挥空间不大,三个人物角色的分配不太合理,最后哪个都是点到即止,说不清楚。
拍摄得很精致,表演也到位,但是剧本在人物整体塑造上让人觉得荒诞,有些台词也很尬,真实感基本来自于演员的演绎。其实完全走荒诞路线效果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