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偷袭

The Great Raid,卡巴纳图大营救

主演:本杰明·布拉特,詹姆斯·弗兰科,罗伯特·马莫内,马克斯·马蒂尼,詹姆斯·卡佩内罗,马克·康苏斯,克雷格·迈莱赫兰,弗雷迪·乔·法恩斯沃思,莱尔德·曼辛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语言:菲律宾语,英语,塔加路语,日语年份:2005

《大偷袭》剧照

大偷袭 剧照 NO.1大偷袭 剧照 NO.2大偷袭 剧照 NO.3大偷袭 剧照 NO.4大偷袭 剧照 NO.5大偷袭 剧照 NO.6大偷袭 剧照 NO.13大偷袭 剧照 NO.14大偷袭 剧照 NO.15大偷袭 剧照 NO.16大偷袭 剧照 NO.17大偷袭 剧照 NO.18大偷袭 剧照 NO.19大偷袭 剧照 NO.20

《大偷袭》剧情介绍

大偷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将兵力投入欧洲战场,无力挽回菲律宾战事,导致一万名美军、六万名菲军在巴丹半岛被俘。日军一直残酷对待这些战俘,军部更于1944年一月决定屠杀俘虏,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44年一月四天中的故事。 游骑兵上尉普林斯分属幕西中校的队伍,他们接受了在麦克阿瑟将军北上过程中营救某战俘营里500名美军的任务,由于日军对待战俘毫不留情,此次行动必须高度隐秘。同一时间,战俘营中的少校吉布森(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正艰难的为生存和获取外界信息而努力,虽然当地有护士玛格丽特等人想法设法为战俘提供帮助,但缺药的状况一直存在。为执行屠杀命令,宪兵军官长井接管了战俘营,而战俘营外,游骑兵战士们经过秘密行军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营救成败,很快就要揭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斗动物系恋人啊阳光天使野党庄园蓝色妖姬秘密窝点我的可爱要过期了!?我的男男男男朋友花儿照相馆密室逃生屠门镇之绑架风暴赴刃疯狂整蛊城幽灵螳螂实习女生无间行者邪恶之屋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极限之危情速递公羊太空救援梦与无线电恩赐之地第一季明月入卿怀草原上的奇迹日落百分之十第三季醉拳

《大偷袭》长篇影评

 1 ) 我很喜欢前半段

看到有人说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点没去看。

看完了,最后的营救固然精彩,我重点要说的是,我很喜欢前半段:第一天的铺垫和第二天的推进。

是不是更喜欢刺激的战斗?

在那种场面中,少不了英雄主义的俗套。

一对一的单挑,大快人心的对日侵者的扫射。

可是这些都不及前边“冗长”的铺垫的功力深厚,捕捉细腻。

菲律宾的闷热气候下,胜利近在眼前,却没有得知这种巨大的喜讯的喜悦和解脱感。

每个人都是低声,除了日本侵略者嚣张而败坏的吼叫。

音乐始终是克制的小号,直到结尾的记录片时间才昂扬起来。

在这暴雨之前的第一天,影片很好地把握了事件的氛围。

美国人,日本人,本来都不是菲律宾土地上的人。

如今这里的战争就要结束,他们传达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被关了三年的战俘:他们(麦克阿瑟)这回又要晒晒日光浴然后返回澳大利亚去吧。

美军:就要胜利了,但还有兄弟被俘虏着;而且这不是我们的土地。

日军:我军必胜!

影片是咖啡色的,弥漫着即将战败者的绝望,和即将战胜者的哀愁。

有比胜利更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影片的主题。

所以,这种氛围的塑造非常准确。

跋涉营救指挥者的脚疾,战俘营军官高大而虚弱的形象,女护士,奎宁,传达了疾病和需要救治的印象。

这里坚持着控制和坚忍,导演很好地克制了英雄主义宏大叙事的欲望,使这个电影成为一个别开生面的战争营救片。

在生命面前,那些宏大的主题反而渺小。

为什么他们会取得如此殊荣?

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获得荣誉。

 2 ) 一部优秀的小成本战争片

我一直都是个战争片迷,各式各样的战争战斗片是我的最爱,呵呵,看这片前到是没在影碟杂志上看到过什么介绍或评价,而是在买其他的DVD时看到的影片花絮片段,立刻决意要找到,上周如愿以偿。

故事是在2战美军菲律宾战败留下大量战俘的背景下开始的,是当时一个真实事件的改编。

500多美军战俘被日军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随着战事推移,日军决定掩盖他们残酷虐待并杀害战俘的事实,准备“最终解决”,而这时一支美军突击部队也悄悄摸向他们,试图解救 ......从音视频效果来说,只是一般般,因为它说不上大场面,战斗过程也相对短暂,因此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故事。

不拉下一个人,这个美国人的信念,在任何一场对外战争中都得到充分强调,即使到了现今他们仍在寻找当年越战韩战中失踪的士兵。

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美国式“崇高”精神始终有着激励人心的作用,或许这就是美国的“主旋律”吧。

战斗的展开,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计划、侦察、应变、决策、实施,让你在一个个步骤中体会无声的压力,生死原来仅是这样的一线之隔。

片中还有一个战俘与一个平民女子的爱情辅线,虽着墨不多,但也相当感人,最后当所有的战俘被救出后,那个得了疟疾的少校也随大家撤出,女人费尽千辛万苦来到汇合地点,斯人已逝,空留一纸情话 ...... 当时曾有那么一刹那希望他她们终能相遇,然 ...... 故事不能算很起伏,但干净利落,尤其是看到干日本鬼子的时候心里有种特过瘾的感觉,嘿嘿!

这大概也算我喜欢该片的一个理由吧。

最后说一下,本片中美军突击部队的那个少校好象就是当年“阿甘正传”中失去下肢后靠捕虾成功的上尉。

 3 ) 每个行动都是一个project

记得某人说过,老美的片子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片子也不例外。

以120人对抗1万人之众,这显然是个预算很低、风险很大的项目。

和所有的项目管理一样,低预算高风险却要得到高回报,需要的是精英的头脑,和心存信仰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经验未必是好事,菜鸟未必办不成事。

菜鸟有激情,容易被洗脑,习惯互相依赖,互相合作,这是这120人的心理优势。

作为统帅,要有洗别人脑的本事,要有让大家团队合作,让大家充分发挥潜能的能力。

危险的是,这个统帅居然也是个菜鸟。

虽然旁边有个老将监督和指点,但我们还是忍不住为这群人捏一把汗。

这个case不简单,这个project不好做。

当最后胜利的那一刻,我发现,把打仗的技巧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平常需要不断地练习,积累知识和技巧,到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好计划,然后坚持按计划实施,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以收获最多的回报。

 4 ) The Great Raid/大偷袭

The Great Raid/大偷袭非常不错的片子,虽然描写的只是二战后期的一次小规模的营救,但是影片在前面的铺垫、悬念的安排和冲突的迅速爆发以及结束各个方面呈现得都非常完美,也没有拖沓的地方。

影片描述的是一群1941年在菲律宾被俘的美国战俘,被日本人关押在集中营中,其中大部分受伤或者生病(身体好的都拉到别的地方作劳工了,就像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大桥里面描述的那样)。

而到了1944年,美军麦克阿瑟将军重新在菲律宾登录,向日军展开反攻,日军在败退的同时,也在暗地里安排杀害战俘的计划。

而此时美军前进的道路上必须经过这个集中营——日本人肯定不会让战俘活着迎接解放的。

一群新兵,被委派任务营救这些战俘,而这个任务是上级指挥官都没有把握的,加上对战局影响不大,所以就没有派精锐,我想历史也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在周密的计划和菲律宾本地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这群新兵顺利得完成了任务,甚至可以说是完胜——120多人袭击500人关押的集中营,并且附近不远处还驻扎有11000名日本兵,结果只是美军阵亡1人,菲律宾游击队死亡12人,战俘死亡1人(还是因为救回来以后病得太重死的)的代价,解救了511名战俘,并且还全歼了集中营守军!

其实看这部电影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地下党、游击队、夜袭、炸桥、炸坦克、牛车(比我们的独轮车要高级些),如果把片中的美军换成八路军,吧菲律宾游击队换成中国的游击队,今年八一就肯定全国巡演了。

按照片尾的字幕,这次营救是美军史上最成功的营救,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美军这边看:1. 准确的情报,从得知集中营的消息,但航拍的地图,到对日军部署和动向的了解,没有情报是不可能成功的。

2. 周密大胆的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仔细看袭击前兵力部署那一段,很值得学习。

3. 优秀的下级军官,虽然士兵们都是新兵,但是让那些优秀的军官指挥,一样发挥出色。

据说德军战斗力较强的原因之一也是下级军官非常优秀。

4. 密切的配合,包括与菲律宾游击队和后方的空军,其实老百姓也在配合,要不日本人也不会对美军小分队的行踪一无所知,伤员也不会那么快就转移完毕。

5. 集中火力,看进攻那一段,我敢说连拿步枪的士兵都打了有近百发子弹了,密集的火力加上毫无准备的日军,使得美军短时间内消灭了大部分的日军。

而日军就要稍微差一些了,不过倒也没有像国民党军队那样窝囊:1. 大桥那里的冲锋,白白损失了好多人,并且使得后面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进攻。

2. 至于日军战斗力为什么比较差,除了措手不及的因素以外,片中交代他们只是秘密警察部队,并不是正规军,所以战斗力自然差一些。

而附近想过来增援的日军应该是正规军,但是交通和通信都断了,又是夜里,也是一筹莫展。

3. 不过日军到也没有退缩,战斗到最后两个人的时候还在想办法射击——而此时别人上百人都正在撤退。

幸好这两个人都不是迫击炮兵,不然120的迫击炮打到人群中一发,可就不是死几个人的事情了。

4. 日军的坦克确实比较烂啊,连新兵都可以首发命中,并且命中后立刻殉暴,太逊了。

5. 地堡里已经扔了颗手榴弹炸了一下了,机枪居然还能再响,战斗精神不可谓不顽强。

电影中还有两个人物让我有些费解,一个是集中营中后来病死的那位军官,看他除了是地下党送药的目的之外,在战俘营中好像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呀。

另外一个是戴三角洲帽的那个军官,虽然本次任务的精神核心,但是无论是从决策、方案、实施、配合哪个方面看,没有看到他发挥了关键作用,到后来居然和什么事情都一肩挑的指挥官一样,都是优质服务勋章,当官就是好啊。

http://www.fwolf.com/blog/post/174

 5 ) 感觉一般,营救也不大

早就听说这个片子了,下载来看看,觉得一般。

首先,就电影来说,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故事有些拖沓,一点也不干脆利索。

其次,营救行动太短暂了,让我感觉所宣扬所谓的大营救一点也没出现呢。

美国人骄傲地说只牺牲了两名,可是菲律宾游击队却死了24个!

再说日本人到了那个份上,基本上就是不堪一击了,心理上已经崩溃了,打起来也不怎么痛快、解气。

里边的几个演员倒是有些眼熟,不过都记不得名字了。

 6 ) 营救行动

2022.05.08

一九四四年随着美军在菲律宾大反攻,节节败退的日军开始屠杀战俘营里的美军战俘。

美军第六军克鲁格将军属下亨利·穆希中校奉命带领第六突击营突入敌战区,抢先一步解救关押在卡巴那图安战俘营的美军战俘。

行进途中,他们遇到了去战俘营接管的日军宪兵部队,还发现了有条不紊撤退的日军部队的车队,让美军士兵震惊的是被日军开着坦克屠村后的惨状。

日军撤退了,没人看管的战俘们打开日军的仓库,发现堆积如山的罐头等食品,洗劫一空。

很快日军宪兵部队接管了战俘营,他们更加残酷的虐待战俘。

战俘营里美军战俘指挥官丹尼尔少校和在马尼拉医院工作的玛格丽特应该是“还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的恋人关系,玛格丽特一直和地下组织在马尼拉积极组织救助,可是丹尼尔已经得了恶性疟疾,奄奄一息。

日军在菲律宾的统治异常严酷,溃败前的日军在马尼拉更是展开最后的疯狂,到处肆虐,大开杀戒。

在马尼拉医院工作的玛格丽特亲眼目睹凶残的日军带着人来指认地下组织成员,当场枪毙,连个审讯都没有,更别说一个公平的审判了。

平民尚且如此,更何况战俘营里的战俘,玛格丽特精神几近崩溃。

日军指挥官永井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明明是来执行屠杀战俘任务的,却还假惺惺的和丹尼尔保证只要没有战俘逃跑,各自相安无事。

永井试图策反丹尼尔“我给你的是一个未来”,对于他的承诺丹尼尔嗤之以鼻,“你无法控制我的未来”,一个即将投降的败寇给的承诺一分钱都不值。

这边日军焚烧战俘营的燃料都准备好了,就等东京的命令。

那边美军却因各种原因无奈退迟了一天行动。

情况紧急,危在旦夕,偏偏就在这延迟的一天,战俘营里发生了战俘试图逃跑事件,永井摘下了虚伪的面具,亲自冷酷的挑选了十名战俘,结果十一名战俘死在了获救的前一天,十分惋惜和遗憾,看着战友死在黎明前,丹尼尔痛心疾首。

营救行动的关键是战俘营以东800米处的卡布桥,炸毁那座桥才能阻断日军的增援部队通过,保证营救行动成功。

战俘营有250名日本兵,河边有1千人,附近的日军加起来有一万人,而美军只有120人,这个行动凶多吉少,只能祈求上帝保佑,奇迹出现,保佑美军全身而退。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照射着战俘营前730米宽的开阔地,一百多美军士兵匍匐前进,场面十分绚丽壮观。

预先约好的美军飞机及时出现,干扰了日军的注意力,让美军更加接近战俘营。

天完全黑了下来,7点半钟,预订的时间到了,偏偏这个时刻,负责打响第一枪的莱利少尉来了慎重劲,一定要再检查一下士兵们是否全部就位。

结果多此一举,士兵们十分钟前就到位了,前后耽搁了十几分钟,把穆希中校急的火冒三丈,(看到这里,想起一句俗话:不怕蹦蹦跳,就怕软毡帽,真想干事的还是性子急点的好)终于莱利少尉打响了第一枪。

拥有自动武器的美军火力强大,把完全没有防备的日军给堵在屋里吊打。

火箭筒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坦克、汽车和摧毁房屋不费吹灰之力,不是用火箭筒及时炸毁了日军的坦克,麻烦可就大了。

反观日军的单发步枪在黑灯瞎火的盲打中命中率不高。

迫击炮,打出去的三发炮弹没有一发命中目标,只是把撤退的美军吓得不轻,不过歪打正着,乱飞的弹片还是把医生给炸伤了。

武器的代差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头回见日本鬼子的机关枪能上刺刀,不过样式让人感觉怪怪的,查资料才知这是日本在没有购买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山寨的捷克式机关枪,给捷克式机关枪加上了刺刀,这个改进堪称捷克造系列里最失败的一个设计。

连枪带刀十几公斤重,实在无法想象矮小的日本士兵抱着这么大的枪拼刺刀。

估计真拼起刺刀来,受沉重的机关枪拖累,鬼子兵胜算的机率不大。

不过慌乱间永井还真用它扎到了一个美军上士,也算是没有白设计这么个怪物吧。

1945年1月30日,在经历三年的囚禁后,511名战俘被救出卡巴那图安战俘营,在这次行动中,两名美军丧生,21名菲律宾游击队员阵亡,一名战俘在获救后身亡。

亨利·穆希中校和罗伯特·普林斯上尉获颁陆军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杜鲁门总统给玛格丽特·乌特斯基颁发了自由勋章,表扬她的杰出勇气和毅力。

卡巴那图安突袭行动至今仍是美国史上最成功的救援行动,没有之一。

玛格丽特终于没能见到活着的丹尼尔,面对丹尼尔的遗体痛不欲生。

丹尼尔留给玛格丽特的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诀别的伤感和绝望,看了让人心如绞痛,潸然泪下。

玛格丽特手捧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丹尼尔写给她的遗书失声痛哭。

有人说这次行动对整个战局并无多大意义,这是短视之见,这次行动对美军士兵的鼓舞和影响是巨大的,对美国人民的信仰和国家凝聚力是深远不可估量的。

 7 ) 美式“不抛弃,不放弃”

因为昨晚电脑突然罢工,这才将注意力转向电视,很幸运,在经过了半个多小时一轮又一轮的换台之后,在cctv6看到了这部片子,当时刚巧开始。

虽然对战争片的兴趣并不算大,但好在是原版字幕,增加了片子的可看性。

与一些豆友的感受不同,整部片子看下来并没觉得拖沓和昏昏欲睡,除了广告,我从没想过转台。

或许对于男人来说,战争片很大比例的价值在于枪林弹雨的酣畅淋漓和残酷血腥的暴力快感,但是对于女人却完全不是,女人更注重战争片的故事性和其中所渗透的情景交融的人文情怀。

此片的前半部分正体现了这一点,正因为这部分极有耐心的循序渐进和事无巨细的叙述铺垫,使大营救的前因、准备、矛盾、阻碍、菲律宾地下组织的努力以及战俘营里的战俘和日军的境地三方面的情况清楚、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宏大壮观、惊险刺激的战争场面固然可以成就一场强烈震撼的视听享受,但一味追求场面效果,忽视电影想要传达的实质内容,就未免太急功近利了。

不过,女人在关注情节发展的同时,往往将战争仅仅置于一个大环境的位置,不管这部战争片是否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忽略一些战争元素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对于正确、清晰的理解这场战争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片值得欣赏的一点,就是它替像我这样对战争元素无甚兴致的女人们理清了整个脉络,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种时间的紧迫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这一切也使得最后的营救行动的展开更有理有据,虽然真正对抗的时间并不长,占据电影的比例不够大,成为许多人眼中的诟病,但不得不承认,没有完美的战略部署就不会有之后惊心动魄却精彩绝伦的行动。

由于人数对比悬殊,大营救必须靠智取而非勇闯,而此片再现了大营救的整个过程,印证了准确情报、灵活应变、周密计划、默契配合的重要性,细腻、真实、经典。

这算是一部美国式的主旋律吧,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不仅是以少胜多的荣誉,更是“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传达,但并没有落入英雄主义的俗套,而是在貌似平淡的过程中点滴渗入牢固的友情、深沉的爱情和坚定的信念。

说到爱情,必须要提一下唯一的女主角玛格丽特,相对比某些大片的花瓶,这个角色的塑造要丰满许多。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战士,却为了救出情人加入地下组织,过了整整三年提心吊胆的生活,她恐惧却假装坚强,因为还有爱情支撑,但最后见到的仍是少校的尸体和一纸遗言,怎能不令人惆怅唏嘘。

然而,感动归感动,这个角色的情节安排欠妥。

最令我费解的是,日本鬼子明明知道她是地下组织的头目,却没有对其施以重刑,而是放饵出去,给人的感觉实在有点怜香惜玉的意思。

而这只饵竟也毫无戒备之心,跑到教堂找神父,好,就算她没经验吧,最可笑的是日本人的放饵行动最多也就抓住两个神职人员而已,却让这只大饵如此轻易地溜掉了,这也忒傻了吧。

事实上,从玛格丽特在神父面前的那段话可以推断出,日本人如果对其再进行精神和肉体的考验,不用多久她定会崩溃,所谓的放饵完全没有必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在三星和四星之间挣扎的原因。

 8 ) 看电影《大偷袭》的几点思考

1、男人的心情,对事业/战争/尊严的心情…在未知和危险前,居然还有两人主动请缨。

2、那年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大兵,日后再看到亚洲面孔,会不会很恐惧?

3、菲律宾和中国的关系?

和美国的关系?

和日本的关系发展与变化?

4、日本人、中国人:坏、傻?

5、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的存在都需要帮助与盟友!

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提高结交盟友的能力,巧用利益关系。

6、打仗的部署、分工、分节奏,真厉害!

7、不同国家对对俘虏的态度…..信仰和关怀…..8、日本人的洗脑事业!!!

 9 ) 大偷袭

电影故事很好,小说改编本身就有很好的基础在。

情节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即使爱情的片段也是刚刚好的那种,少一点不够多一点过火,玛格丽特的形象很坚毅,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出场,是在战争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人。

没有过多的英雄主义的歌颂。

对于人物的照顾适可而止。

在流畅性上表现的是作为一个记录者的叙述。

其中穿插纪录片,有真实性,也算是对观众的一种交代。

 10 ) 很多不着调的评论都是缘于对顾史实的无知,所以转贴才是王道

卡巴图安回眸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不久前,美军设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也遭日军袭击,作为美国殖民地,菲律宾是日本控制太平洋西南部的战略重地。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全线入侵菲律宾,美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奋勇还击。

  1941年12月27日:麦克阿瑟从马尼拉后撤至巴丹。

  1942年1月2日:在猛烈的空袭攻势下,日军占领马尼拉。

  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转道澳大利亚。

  1942年4月9日:美军驻吕宋岛总司令爱德华·金率7万美军及民众向日军投降。

  1942年4月10日:日军强令战俘开始巴丹死亡行军,行军队列长达65英里,一周后,数百名美军和数千名菲律宾人丧生。

  1942年4月:战俘到达Camp O'Donnell集中营,1500名美军和15000名菲律宾人在最初的两个月中死去。

  1942年6月:美军战俘被迁至卡巴图安。

  1944年8月:日军开始大批处决战俘。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返回菲律宾。

  1944年12月14日:巴拉望战俘营处决了150名美军战俘,一时间留言四起,据说卡巴图安将是下一个。

  1945年1月27日:亨利·穆西上校奉命执行营救行动。

  1945年1月27日:侦察兵开始在敌后展开侦察。

  1945年1月30日:突袭行动开始。

  1945年1月31日:全部战俘终于重见天日。

《大偷袭》短评

打日本鬼子的,突袭俘虏营解救人质

4分钟前
  • FY7
  • 还行

二战类的影片总是让我着迷。。只是不清楚日军怎么一下子就被打没了。。。

9分钟前
  • 史东
  • 推荐

营救

10分钟前
  • 初秋天气
  • 较差

一般般咯

12分钟前
  • Silas
  • 较差

我一定会回来

16分钟前
  • Jason Bourne
  • 还行

21分钟前
  • nealzhao
  • 较差

马马虎虎

22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尽管对战局来讲没什么影响,但这是美国精神的传递。没有一个人被遗忘。

24分钟前
  • HD
  • 推荐

层层递进。

29分钟前
  • 围城观者
  • 推荐

太拖沓了!这哪是偷袭啊,明明就是救援。最关键的:怎样运送500名伤残严重的战俘还没说。电影关于日军谍战部分还是挺精彩的。

32分钟前
  • 不改色
  • 还行

麦克阿瑟回来了

36分钟前
  • Jon
  • 推荐

美国人有时候是很可爱的,营救就是为了告诉那个500人,国家没有抛弃你们。

38分钟前
  • 悟小空,执大念
  • 推荐

看过这段历史,当时也挺震撼的,这部电影应该是唯一一部讲述这次营救的吧?虽然这个改编太戏剧化了,但是总的来说还算不错,3.5星

41分钟前
  • 黑芝永不衰
  • 推荐

战争片若考虑用黑白效果,需要斟酌,然而这个发生在二战末期的故事用黑白手法我并不认为达到所要的结果。故事的叙述也很泛泛,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44分钟前
  • Lancvii
  • 还行

情节简单,道理也简单!

46分钟前
  • 司令
  • 还行

越发觉得战争片难拍,也很难变得好看。不论是一场战役,还是一整个战线,都带着历史的庄重与事件的分散性,创作者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埃与浓雾,找出射往现代的那束光。这束光也不大能让它保留原来的浓度,它需要带着指引性和感染性。这就需要人物精心的塑造,情节精心的编排,场面精心地呈现。从不觉得一部长的战争片就能蕴含更多东西,多数作品都会成为流水账,只是在完成讲述的任务。要么在叙事上推陈出新,卸下对历史庄重性不尊重的包袱,要么有足够真实残酷的场景再现,甘愿让观众忍受平淡的一个半小时只为等最后的二十分钟,要么有沉醉人心的视觉氛围让观众充分感觉美学的蔓延。三无就会会成为没必要拍出来的产品。此片是一部。最近的我想想,点名批评《决战中途岛》。

49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整体平平

52分钟前
  • bluesquall
  • 还行

2014/04/24 这么点屁事拍了两个多小时,铺你妈的垫子啊。 三组场景从军营到囚营到马尼拉地下党,互比拖沓和逻辑下限,让人捉急啊。就最后一段黑白历史资料片段最好看了。

54分钟前
  • livinglow
  • 较差

中规中矩的美国主旋律,前面的铺垫也太长了!

58分钟前
  • mayu2862
  • 还行

印象不是很深刻了,粗略回看了一下,还是美国人的英雄大片。。。。

1小时前
  • Ricke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