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丢出来一张图,说修女像我,于是跟着看了第一次。
看完了时候有些失望,没有打斗,而且女主也不好看,哼哼哼。
昨天朋友发微信说:他清电脑时又看了一回,还是象我。
好吧,我也跟着第二次。
象不象已经无所谓了。
却看到悲悯,人文的情怀。
记下了那些台词寒夜的施膳处,每个人都对修女说:生日快乐给500磅时,他对修女说:你是个好人拿消炎药时,修女问:你伤害了别人?
他回答:我只伤害了我自己。
他们都说你是个天使电话留言里,女孩说:别担心我,我攒够钱了就会回家了排除拿外卖时,乞丐们说:这是疯子天使送来的吧?
在街头, 他对修女说:你过去给我吃的 现在我请你 掀了桌子,他怒吼:他是好人?
在微醉状态,她嘲讽地说:我怀疑上帝 是否与我们同在在拍照片时,他忐忑地问:I’D LOOK A GOOD MAN ?敲开家门后,他犹豫地问孩子:我可以握握手么?
最后的信里,他写:这个夏天,你让我重生。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好人与坏人的电影,关于底层的诉求:活着,然后听从内心,做一个好人。
那些生活在最下层的人,连攻击力都没有的人,是最不被保护的人群,为了活着,只是卑微地活着。
那些能使人受伤的人,却被保护着。
以暴制暴,似乎才是生存法。
片中他的身手,不再是至人于死地,三次打斗全是点到为止。
只是为了能生活得稍顺利一点,他开始手下留情一个女生,从10岁开始受到了17次的侵犯,用刀划破对方的咽喉,才免于第18次受辱。
于是在修道院里多了一个小孩子男主为了给另一个无辜的下层女孩复仇,利落的把体面的城里人从楼顶推下。
天上的蜂鸟再次锁定了“危险份子”。
只是这两个被杀的人,本就是有罪的,为什么没人能审判他们?
而无辜的,却屡次受到欺凌,生活在最底层的垃圾桶边。
I’D LOOK A GOOD MAN ?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谁来界定好坏的分割线?
没有。
所以 他们只能遵从内心的基本的价值观,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好人该做的事情。
一个弱小者的行为,改变不了主流团休的审判。
好与坏,也许只存在于个体的是非观里。
故事的冲突,从背街的胡同、黑暗处的殴打开始,却以明亮的大街上结束。
意味着:他已经从苟且活着的阴影里,走到了自我肯定的光明下。
杰森斯坦森说:要是让我拍文艺片,一定没人看。
可是他还是拍了这个……顺着导演剪出来的故事,杰森斯坦森完成了一些细致的东西:街头迷乱紧张的状态;面对妻子女儿,欲靠近又不能的牵挂;共过一个垃圾筒的伊莎贝尔,如同是他过去的同袍兄弟,是不能放弃的责任。
善良的修女,使他放下包袱,开怀笑出来。
说他这是转型,也不尽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只不过这一次,他既有硬汉形象,又表现出了男人内心的柔软与细腻,对于他个人已经不错了其实女主并不丑的。
摘掉了眼镜,换上了红裙,惊艳啊。
那个状态下才是真实的她的内心。
拍照片的那天,她多么开朗。
而在看芭蕾时的她,柔和得就是个天使。
不过,电影的叙事方法简洁跳跃,埋下的伏笔 不是马上就能看懂的。
有些事情不用交代,比如他为什么会在垃圾桶边。
而有些事情就交代得不清楚,比如他为什么这样跑不动?
伤是居然不是胳膊。
喝酒是为了什么?
最后一段的交错剪辑 ,很好看
每个人对世界或者对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判断。
外界有太多的东西会把你的眼睛蒙蔽,如果认为是对的,就要努力去实现他,虽然有时候会违背这现世的准则。
但又是谁规定这个准则就是正确的呢。
我们都有自己的活法,高兴的时候大笑,悲伤的时候流泪。
太喜欢克里斯提那那纯纯的微笑,不带一点世俗,包容万物的笑容。
以及酒后流露出的真我,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真正活过,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蜂鸟特工》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饱受战争荼毒的男主角约瑟夫·史密斯,在眼睁睁地看着五位战友被屠戮之后,精神顷刻崩溃,做出了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举动。
尔后的生活,一边是军事法庭的通缉,一边是自我谴责的煎熬。
于是,就很自然地带出了拯救自我,重塑人生的路线。
然而细细品来,约瑟夫其实早已是行尸走肉,把自己带到了无法挽救的地狱中。
那一系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缠绵悱恻的待人待物都是为他人所铺下的路,其出发点全然跟自身的灵魂无关。
他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是对他人的责任与情感,即便要救赎,对象也绝对不是自己。
纵然有千千万万条浪子回头的航标,他也不想抓住其中的任意一个,停留一会儿就算是足够了吧。
内核提出来之后,隐喻便昭然若揭:蜂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向后飞行的鸟。
引申一下,那就是它们能够回到过去,徘徊在过去,这恰恰是男主角所面临的人生窘境。
他无限制的把自身摆放到回忆当中,用麻痹来替代抗拒,总是回头是前进不了的。
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就是一台无法回收改造的战争机器,要么被人干掉,要么干掉别人。
众所周知,影星杰森·斯坦森最初是以年轻硬汉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随后便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一票昔日动作片霸主们的唯一合格接班人。
从之前参演的《帕克》,我们就可以见到他真刀真枪的实干精神。
硬汉,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条路上有着难以言表的艰辛。
《蜂鸟》那些让人出戏的“文艺范”,改变的是硬汉的表象,改不了的是硬汉的本真。
对修女的不羁,对朋友的感恩,对丑陋的暴虐,把战争的罪恶与社会的丑恶都融合到一个普通士兵的精神世界里,均由他的一举一动释放出来。
这仿佛是看到了,杰森·斯坦森渴望转型,又纠结于前路荆棘密布而徘徊踟躇,整一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生历程写真。
多一点《蜂鸟》,少一些《帕克》,只要那颗硬汉的心不变,修女都能拿下,还有什么类型的电影能玩不转?
2014年,我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事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小镇子只有这一种娱乐方式…某天,我妈给我买了张票,她去逛街,我一看,《蜂鸟特攻》,emmmm…动画片?
外国的?
我竟然去看了…小学三年级,和一堆成年人一起进去,我还和很奇怪“这么多情侣和单身汉??
”开场…怎么是真人??
我艹!
打起来了??
妈妈啊啊啊溅血了!!
本着良好的公众素质,以上吐槽我一个三年级小学生都放在心里狠狠说了出来但是我没有睡着,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看不进去儿童片了,,,也算因祸得福吧…ps后来自己一个人一整天二倍速看完了生化危机全系列,一个暑假不敢一个人睡…
约瑟夫是从阿富汗战场退伍的老兵,患有战争综合症,精神压力极大。
逃离军队的约瑟夫成为了危险分子,一度成为流浪汉。
有个小女孩伊莎贝尔和约瑟夫相依为命。
有一天,伊莎贝尓被人抓走,约瑟夫不明所以,再也没见到过这个小女孩。
约瑟夫偶然间逃到一个无人房间,主人外出公干,整个故事中约瑟夫都霸占着人家的房间。
约瑟夫找到好心的修女克里斯蒂娜,请修女帮助自己查找伊莎贝尔的下落。
伊莎贝尔很快找到线索,把事情真相告知了约瑟夫。
原来伊莎贝尔被当地中国黑帮抓走,惨遭凌虐,被杀害。
约瑟夫一边干着刀头舔血的黑帮勾当,一边帮助修女做善事。
约瑟夫在和克里斯蒂娜相处过程中,两人感情逐渐升温,偶尔还有温存。
同时,约瑟夫也完成了为小女孩伊莎贝尔复仇的使命。
最后,修女离去,约瑟夫也重新开启了自己的生活。
在看这部影片前,我只把它当做一个动作的爆米花去欣赏杰森健美的肌肉和线条,同时欣赏快意的打斗,来舒缓一下自己的压力,但没想到开上之后,逐渐的发现了不对劲儿,杰森斯坦森居然开启了救赎之路,而且走起了文艺路线,导演用快速的蒙太奇以及非常规的手法铺设了他的救赎之路,在刚开始观看时,我并没有发现蜂鸟是什么寓意,等看完了整部影片后,我逐渐理解了蜂鸟其实是一种视角,再以一个上帝视角观察着杰森斯坦森的救赎之路,至于整部影片的导演嘛,如果我说他是拍摄过《浴血黑帮》的那位导演,是同一个人,可能我们看完这部影片后就感觉有内味了,这部电影很注重刻画了杰森斯坦森的内心变化,主要运用了他的情感变化以及前后所受到的影响,由颓废到振作,由暴怒到理智,导演想要引导观众去进入到男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去,从而理解他所想表达的内容,有点文艺范儿的杰森,其实,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被导演调动的非常好,和之前以往那些纯硬汉比,是有很大改变的,但是这部影片我仍然觉得,他的蒙太奇切换节奏过快,导演所想表达的意欲过强,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有点局限,电影节奏把控的不是非常完美,但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有自己的风格的
论文间歇,花了宝贵的一个多小时,非常值得。
我所从事的是公义的实践和研究,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罪恶滔天人性败坏之中,看到公义之手托住这个堕落沉沦的世界,我们活着,还有机会。
主人公本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政治家们说有邪恶力量需要消灭,他就披挂上阵,背井离乡,到地球的另一边去打一场据说是正义的战争。
我一直没想明白,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观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我朴素的认为,不应该是现实世界中的血肉之争,正如这部影片反映的一样,人心灵的伤害与保卫才是真正真实的。
男女主人公彼此的认同有着同样的心理根基,大家均为天涯沦落人,一个为政治家的阴谋所伤,一个为教练的兽行所伤,小人物的无助与可悲,虽然约瑟夫精通格斗,但在本质上他是被伤害的,柔弱的修女有一种爱与忍耐,怜悯与恩慈,是真正力量的象征,他内心极其渴慕,他渴望做个那样的人,能帮助他人的人。
他为伊莎贝尔报仇,似乎很强大,但仍然陷入和政治家同样的逻辑悖论,以恶报恶,他仍旧是恶的器皿。
他努力的试图摆脱邪恶的捆绑,包括归还屋主的银行存款,举报黑社会集团,但他无法摆脱内心邪恶势力的控告:你做这些,于事无补,你仍旧是个坏人,你的生如夏花的救赎就像一场烟花,美丽但却虚幻。
修女走了,她的伤痛将一直纠缠她,短暂的爱情给她的悲剧人生一抹亮色。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啊,见证着人的绝望,反映着世界的真相。
就人和世界的真相而言,西方影片达到了中国导演难以企及的高度,当然,有敬虔信仰的中国导演例外。
但西方影片和西方的现代化一样,止步在半空中,能够超越人性认识的平均水平,但是悬在半空上不去了,它的悲剧是虚无主义的,怀疑主义的,而不是真理意义上的。
救赎,意味着上升,这部片子降下去了,但是没升起来,它的叙事能触动我们相同的痛,但不能给予受造的人信望爱的慰藉。
英国电视剧编剧能出Steven Knight这样的左派现实主义写手还混到了好莱坞开始搞导演,背后的故事实在是更让人好奇。
从2002年的Dirty Pretty Things,2006年的Amazing Grace,到2007年柯南伯格的Eastern Promises,2013年又开始自编自导Locke和Hummingbird,以及电视剧Peaky Blinders。
这位编剧始终将POV设置在社会底层遭遇窘迫的小人物身上,镜头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贩子、黑帮(人贩子的主流供应商)、废奴(原始的人贩子)、妓女(人贩子的市场细分)、贩卖人体器官……显然,纯粹左派现实主义可以文艺(贾樟柯大家比较熟悉),但力量不够,更没有市场,无法商业。
Steven Knight的方法很简单,穿插进POV眼中高大上角色们的生活,以此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制造剧情张力和悬念,这样一来,文艺力度上去了,商业悬念也出来了,《蜂鸟特工》算是代表作。
本片主角疯子乔伊无论作为士兵还是街头逃犯,都是社会底层,莫名其妙钻进空置数月的富人家中,金基德《空房间》上演。
从房间里的各种东西侧面描写富人的生活开始了。
极端的反差惊人的亮相之后,现实主义逐层展开……流浪汉,教会,房东,餐馆老板,各黑帮帮主,马仔,妓女,毒贩,嫖客,俄罗斯老鸨,人贩子……各种生态复杂之后还没完,再次回到极端反差:修女的偶像芭蕾舞明星,虐待妓女的杀人犯(应该是证券经纪人),乔伊住房的真正主人,以及……军方(别忘了这位大老板),都在篇末悉数登场。
左派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恶狠狠拨开伤口给人看,同时黑帮,动作和阴谋悬疑成就了商业,但文艺还不够。
没问题,把疯子乔伊的个人情感线再穿插进来:流浪伴侣的伊丽莎白;老婆孩子;红颜知己的修女;以及为战友报仇杀死的五个敌人(收保护费时的被害人同属此类);幻觉;酗酒……再加上修女的感情线,自述回忆时的长镜头,文艺范上来了,收工。
我不知道贾樟柯的小武和三峡好人中的社会底层是否有夸张成分,更不知道Steven Knight的故事中是否夸张了西方社会底层的现实。
但我能感觉到,即使不像媒体乐此不疲地拿来说事那么铺天盖地,至少在真正的底层,亲历者有着比乔伊失去伊莎贝拉和修女幼年遭受性侵更深、更多的苦难。
我只能说,文艺,对于真正的现实,太浅。
商业,对于真正的现实,太作。
真正的现实里,远非富人见到非法侵入者就会报警,他们或许压根就不敢报警。
真正的现实里,悬疑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穷人要么一眼就能看清真相,要么永远也进入不了富人的游戏规则。
真正的现实里,阴谋也就没必要那么奸邪,因为富人要么赤裸裸豪夺,要么无需跟群氓废话,在你弄明白之前只需坐以待毙即可。
真正的现实里,更没有杰森·斯坦森这样的英雄。
更多的是无能甚至无知的“好人”。
因为真正的现实里,神明如蜂鸟高悬头顶,它警告我们,光靠花拳绣腿和愤怒的口号无法停止我们遭受的威胁,因为我们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化名为乔伊,没有朋友,和一个叫伊莎贝尔的女孩在同一个垃圾桶里相互依偎着取暖,即使当流浪汉,也总被人欺压,这就是生活在底层的苦。
曾经的他身经百战,在枪林弹雨中求生,可是特种部队的悲哀就是有一天如果牵扯到一个事故,你就莫名奇妙的被设定为人间蒸发。
和自己的妻子儿女隔绝。
伊莎贝尔遭遇了苦命。
乔伊的唯一精神寄托就是修女克里斯蒂娜,她让他学着去做一个好人。
乔伊学着不用自己房主卡里的钱。
每天辛苦工作,把钱用在给流浪汉们买食物上,可是这样做善事,还是落得个疯子乔伊的下场,小恩小惠,人们会感恩戴德,突然对你很慷慨,人们就说,哦,他是个疯子,可是还是理所当然的去接受恩惠。
乔伊最后被逮捕了,即使他在这个夏天努力做个好人,结局却总是那么悲哀,但是总会有人记得,有一个叫乔伊的人,曾经一度慷慨过。
《蜂鸟特攻》是我唯一看过五遍以上的电影,一看豆瓣评分发现只有6.4,大概看片子的人被海报和杰森斯坦森的名字吸引,以为是一部热血动作片,到头来却发现是一部动作镜头毫无看点的文艺片而大失所望打下的分数吧。
hummingbird是蜂鸟的意思,也是士兵乔瑟夫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时无人机的代号。
回到伦敦他患上了攻击压力症,时常能闪回看到战友遇袭画面,满天嗡嗡乱飞的蜂鸟。
他给中国的黑帮当打手赚钱,但影片很多细节描写能看出乔瑟夫是个善良的人:打斗总是点到为止,对方无还手之力便停下;看到哭泣追车的小女孩,开始对自己做的事产生动摇;偷偷躲在车里看自己的妻女,不敢下车怕惊吓到她们;看到送外卖的就想起给流浪汉点餐,教训完小混混还不忘往地上扔钱给流浪汉;赚了钱就去找妻女,害怕惊吓到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女儿,蹲下来小心翼翼和她握手。
同时他又是个细心的人:酗酒以麻痹自己,遇到街头分发粥食的修女克里斯蒂娜,她抬头说了句“不要喝酒”,他回到住处后便把酒倒掉,在街头睡去,醒来看见克里斯蒂娜还慌忙解释自己喝酒的原因;克里斯蒂娜在小巷子里跳舞,顺手把酒杯放在窗台却掉了下来,他伸手去接没有接住,不忘把玻璃碎片捡起来;克里斯蒂娜边开车边说自己童年的遭遇,乔瑟夫听完贴心的问“要我开车吗”。
其实热血硬汉演下这类电影也很不错啊,铁汉柔情,况且杰森斯坦森说话还有可爱的口音。
最后的洗白并不唐突,因为有前面这些细节做铺垫。
至于修女,乍一看不是很好看,但很好地诠释了平凡普通,没有违和感。
如果叫斯嘉丽约翰逊、安吉丽娜朱莉这类大美女来演修女,那些流浪汉不把她生吞活剥了才怪呢。
而且女主演技不错,就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修女,瘦瘦高高,至于穿上红裙子,金色披肩长发确实很惊艳。
黑帮打手和修女,一段关于自我救赎的禁忌之恋。
十月一号这一天,修女一个人去看了芭蕾演出,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乔伊前去宴会,用自己的方式为丽莎贝尔复仇。
乔伊曾问修女要不要一起私奔,她轻轻捂住他的嘴,毕竟他们身上还有其他责任,毕竟这是一场不被世俗认可的情感交织。
最后修女收到了乔伊的照片去了非洲,而乔伊走上布满阳光的街头,等待被捕。
总是要有遗憾,almost lover,恋人未满。
完全没有剧情可言。
Bald bastard fucking skinny nun. Yeah...
看懂了吗?不知道
好看 帅死了 连续看了2遍 结局的寂寞 想想会有多心疼啊
玩命快递交火蓝莓之夜 杰森斯坦森所谓的文艺 原来就是这么回事 实话实说 深度什么的在剃掉UT头后就全没了 自以为有趣的大概一是人贩车里伸出的手 二是buzek小姐交待芭蕾相关往事 但仔细一想 buzek可是在扎努西等波德派导演手下一路调教过来的 于是这”深度“也……几次做插叙的方法 意外和赤警威龙相似
一个期限、然后开始最后的疯狂
修女的救赎
演啥不好...
斯坦森你还是当坏人吧,不想看这样的结局
什么逼片。。。剪五分钟动作就行了
光看剧情毫无波动,就连最后的了结也利落而情理之中,意识流。。。。
这算是杰森比较文艺的电影了
被海报骗了,竟然不是动作爽片,而是一本正经拍PTSD文艺爱情片。从阿富汗的战区,到伦敦soho区,举头三尺始终有“蜂鸟”(权贵阶级)盘旋,暴力、死亡,高层的麻木,底层的痛苦都一模一样。宗教神迹似的夏日限定脱胎换骨,上帝面前爱与复仇的一体两面,只是心照不宣的救赎,也是现实泥淖中片刻的逃避,挺东方浪漫的文艺小片,结尾紧凑点就更好了
姐森这次终于没有从头打到尾了。3.2分
可能是不如预期的那样有大场面,满屏荷尔蒙吧,所以觉得一般,有些枯燥,但题材是好的
意外的好看,反向的《星际牛仔天国之扉》,女主太是我的菜了。和修女谈恋爱的故事。“我的蜂鸟已经看不见了”
比较文艺,就冲着男主角看的。
节奏太慢
整个影厅不足十个人,票房看来要吃瘪了。事前惊讶动作片为嘛不用3D效果,看了才知道,这完完全全就是部爱情片,动作戏份少的可以忽略不计,修女这个角色很温暖,结局烂的不能再多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