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先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聊到尼古拉斯凯奇,你先想到的是他的那些经典影视作品,还是如今叫不出名字的还债烂片。
我当然是属于前者,今天聊的这部《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也是把此前凯奇那些经典拿来做文章,并结合之后凯奇滑铁卢职业生涯,做了一次半纪录半剧情的...商业片。
目前国外评分口碑都不错,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凯奇经过多年烂片沉浸后,终于拍出一部能直面自己的职业生涯反思的翻身神片,诸如此类。
emmmm,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大概的剧情说的是什么吧,会涉及剧透请斟酌观看。
影片的主角当然就是我们的演员凯奇演凯奇,在影视作品中自己演自己也不算太罕见的存在。
众所周知,凯奇这...让我数一下,十来年吧都没啥太让人惊喜的作品,而且以水片居多,还欠了一屁股债。
就这样曾经影坛超一线甚至是好莱坞高薪片酬男演员之一的尼古拉斯凯奇,已经失去焦点多年,这弄得是经纪人也头痛,家庭生活也不和睦,女儿也已长大并不知不觉中和凯奇有着不小的隔阂。
但大家起码都还有三分情面在,看破尽量不说破,某日经纪人给凯奇接了一单神秘生日派对的走穴单,不需要凯奇做什么,酬劳为上百万美金!
足以还清他住了一年多酒店的账单还有余。
不过对于曾经堂堂一线拿过奥斯卡最佳男主的凯奇来说,这简直就是羞辱,凯奇当然是拒绝的,一开始。
但就在凯奇拒绝后,就接到此前他很想接演一部戏的谢绝电话,而后又在女儿生日想抢夺目光让众人尴尬,回到酒店却发现自己欠房费太久进不了房间,过得无比颓废的凯奇只能拨通经纪人电话,并答应那个生日派对的邀请。
于是凯奇便飞往西班牙,会面一位叫哈维的富商参加他的生日派对。
但哈维并不是简单的old new money,而是被美国CIA盯上的黑帮大佬,他甚至绑架了某国选举人的女儿,以此来左右该国的选举并让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CIA在机场盯梢哈维私人飞机时结果却意外下来凯奇,难道凯奇也和黑帮有关系吗,一不做二不休CIA直接从凯奇入手继续调查。
哈维是凯奇的骨灰级影迷,有钱任性的哈维终于有生之年请到了凯奇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并亲自接机,还表现出迷弟倾向有些害羞和不知所措。
此番行程,哈维除了目睹偶像风采,更是想要凯奇去参演他刚写的一个剧本,这将会是哈维此生最大的荣幸。
凯奇原本只是过来赚个快钱,但没曾想和自己影迷相谈甚欢。
就在凯奇认为自己找到知己时,却被CIA意外请去喝茶,要他协助CIA去揭开哈维凶残的真面目,更重要的是,解救哈维绑架的那位女孩。
于是一场凯奇深入影迷哈维城堡内部,并假装和哈维打得火热,配合哈维演出的卧底行动就此展开。
两人默契到上一秒还在现实情境中,下一秒就直接进入到凯奇饰演过的某部电影的经典情节里,两人演得还贼投入。
中间当然穿插着凯奇深入对方监控房之类的间谍商业套路桥段,这些情节也在他们讨论的剧本中进行着讨论,一场片中片,剧中剧的情节交错展开,甚至在某一瞬间,我都不太分得清他们是在演着他们的剧本情节,还是在真的在展开现实交流,亦或是凯奇想和观众对话,去倾诉他多年拍戏的感想以及对家庭感受。
这时影片进入到第三幕决战,也正如凯奇和哈维讨论的剧本要进行收尾,凯奇刻意把绑架女孩的剧情放入剧本,想借助该剧情推演去解救真被绑架的女孩。
但这时哈维把这情节理解为凯奇和女儿有严重隔阂,并把凯奇家人也带到了这是非之地。
原本凯奇以为要和哈维决一死战,但没曾想真正幕后黑帮老大并非天真的影迷哈维,而是哈维的堂弟,总之影片进入到商业设定的英雄之路决战收尾,凯奇再次化身为扭转各方局面的男一号,凯奇用他在电影中学到的各本事赋予一身开挂,解救了自己和家人。
很俗套对吧,影片最后再回马枪反转一下,搞了个套娃剧情,以上聊的都是凯奇和哈维讨论出来的剧本后拍出来的电影,影片大获成功,凯奇再次成为了曾经辉煌和备受观众喜爱和尊敬的凯奇!
如果你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影迷,相信你会在这部电影,能找到不少让你回到当年看凯奇大片的怀旧印象,尤其是凯奇放大某个词音量的独特念台词方式,以及突然“发神经”似的爆发演技,还有影片无处不在的自我经典致敬,调侃和讽刺等等。
但在看片时,让我想起了一句不恰当的词,希望凯奇影迷不要喷我我也是看着凯奇经典大片长大的,那词就是“卖情怀”。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认为影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凯奇饰演现今中年危机的自己,凯奇现实中遭遇的种种,看过凯奇相关八卦新闻的,都清楚凯奇遭遇的比影片中的更抓马和精彩,不过在影片中却没有过多能看到凯奇真的能打破第四面墙,和观众去更为大胆的去探讨自己表演,自己的为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近些年的职业生涯经历。
有的只是凯奇现实生活中触及的一些表面的蜻蜓点水,和不愿放下往日如日中天的经典大片情节。
看得出影片在某些剧情很努力想抛开商业片的框架类型,去走一个和真凯奇面对面的时刻,从而来驳斥质疑他的观众,去安抚那些曾经热衷于他的影迷,大声说出尼古拉斯凯奇我回来了!
影片也巧妙利用了年轻经典凯奇形象和中年现今凯奇形象对话的桥段,去具象化这些议题探讨,但这些戏份并没有很好去融入进影片凯奇做卧底的表演剧情里。
从而造成给人的感觉是,凯奇似乎面对自己并不那么放得开,也就导致观众起码对于我来说,没能有太多的代入感。
这么说好了,这部影片的主线剧情,如果不是凯奇来演,而是找到另一位曾经也红极一时,现在几乎在十八线挣扎的演员来演自己,其实效果也差不太多。
所以这就造成了主线剧情其实和凯奇现实中的交错戏份并不多,更多只是在于凯奇和哈维演出凯奇曾经经典影片中的戏份,但我们也无法窥探出凯奇如今哪怕更接近于现实真实的想法。
这就不得不提到《灾难艺术家》,虽然影片并没有请到曾经真实演员去主演自己,但《灾难艺术家》的观感体验比《天才不能承受之重》来的更为让观众去更靠近触摸主角(主演演员)的内心。
或许每个人看片的侧重点不一样吧,有些人确实从这部电影看到了更为流畅和有点惊喜的凯奇,电影也确实还行,剧情虽然套路,但套路之余给了这个套路一个解释,为了商业类型片考量,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让你没法去说它套路。
而我更多是带着想看到一位更真实演员凯奇,凯奇真的翻身之作的惊艳作品的期待去看的。
但结果看到的却是一个普通中庸的间谍剧本,凯奇依然很努力在拍戏,但也依然没打算真的静下心来,和我们这些看着凯奇经典电影长大的观众,去好好围炉夜话去聊聊这些年来,他演艺生涯的心路历程。
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凯奇面对近些年他争议的影片不够做出直面的回答。
我们知道凯奇这些年接了不少烂片,凯奇也知道我们知道他演了不少烂片,但就在双方都彼此清楚的情况下,没有去太多涉及这个话题,反而凯奇反问了我们观众你看到我有多努力吗,我曾经一年接5部电影,在演员职业上我非常敬业了。
是的没错,凯奇是真的敬业在拍戏接片努力还上自己债务,但正如影片标题写的《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似乎凯奇不愿意放下自己“天才”的包袱,反而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去教育观众,我接的片都不是烂片,而是我们看不透其中的趣味和苦衷。
也许吧。
那再来看看影片的故事,没什么探讨的,玩的结构类似于凯奇拍过的《改编剧本》,主角也是在自己撰写剧本过程中,把自己套进自己的剧本剧情里。
再往前追溯这样的构架,或许就是费里尼的《八部半》了。
而主干剧情商业元素的堆叠,双男主互动从相识,相知,到互相“背叛”,最后共同面对困境杀出一条血路,连他们自己都在调侃,商业剧本不得不置入这些吸人眼球的动作桥段,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凯奇和佩德罗·帕斯卡之间的对戏和表演方式,都非常用力过猛,刻意去营造“我演给你们看”的表演。
聊到哈维饰演者佩德罗·帕斯卡,他演技没话说,从张扬跋扈的红毒蛇到沉稳冷静只靠声音演出的曼达洛人。
这一次在影片中演一位迷弟也不在话下,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佩德罗·帕斯卡对于喜剧路线,似乎并不能撬动我的神经,总觉得他的幽默表演在隔空瘙痒,要知道要演好喜剧让人笑并不简单。
所以每位演员都希望在自己演绎生涯中有部标志性的喜剧作品。
说了这么多,你应该对这部《天才不能承受之重》有些许了解了。
对于我而言,这部电影还没有到凯奇翻身佳作的地步,但我能感受到,凯奇想通过这部电影强烈表达给观众,他依然想继续保持在影迷观众视线范围内,并努力尝试为大家交出更好的成绩单,嗯,我们看到了!
请加油吧凯奇!
尼古拉斯凯奇,在拍了许许多多的烂片后,又有了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1.凯奇的自传本部电影,尽管还是虚构的,但还是带有一点点自传的气质。
尼古拉斯在本片里扮演的就是他本人,在90年代叱咤风云,但是新世纪后因糟糕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他的没落。
在电影里,他也嘲讽了自己一把,但是也许因为电影编剧是他的迷弟的原因,还是对他的包容更多。
说实话,这部电影也没能够展现凯奇更多精彩的演技,虽然凯奇仍然中气十足,年轻时的表演方式一点没丢掉,但是如果这部片子换成一个和凯奇有相似经历的演员来演,我相信效果也差不多。
2.对流水线电影的看法尼古拉斯尽管为生活所迫而拍了不少一言难尽的电影,但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演员,对电影这一艺术仍然十分憧憬,他很想去演一些佳作,但是导演都不愿意去找他了,这可真的难受。
最后他拍出来的这部《天才不能承受之重》,还是落入了好莱坞影视流水线的俗套。
一开始我还真的有所期待,但是最后这部电影还是变成了他和哈维口中讨论的“父亲拯救女儿完成家庭和解”这样的故事,完完全全就是凯奇不喜欢的情节设计。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反讽的方式。
不知道凯奇怎么想,从这部电影里,他似乎还是不能放下“天才”的包袱,不过也是,本就是天才,为何要放下身段?
尼古拉斯凯奇 看过他很多电影 但是好像基本是硬汉 这部电影我看了四分之三都云里雾里的 不知道在讲什么影片中的尼古拉斯凯奇由他本人扮演 前部分好像求职不顺 要出演的角色都被推了 似乎还有臆想症 分裂出了另一个人 在女儿的生日宴上出丑 被前妻和女儿嫌弃 去到西班牙和哈维一个有钱的对他有情怀的人一起做电影梦中情局说哈维绑架了人 要尼古拉斯凯奇帮助找人 我是存疑的这部电影我实在有点看不懂
三星的电影,多的两颗,一颗给凯奇,一颗给2022。
首先我不赞同,所谓的随便换一个所谓的过气明星就能拍这部电影。
全世界,请找出一个像尼古拉斯凯奇类似的人。
你说过气明星很多,我承认,世界级的过气明星都不少,但是过气了,去打牌了,去炒房了之类的人我知道很多。
依旧一直拍戏,拍烂片,拍烂片还演的很认真的,来,给我找一个。
所以不好意思,这片子,全世界,还真就尼古拉斯凯奇一个人能演。
另外一颗给2022,2022啊,要啥自行车,有的看不错了。
我都片荒到看铅黄电影了,能正儿八经的看一部不错了。
所以综上,作为喜欢凯奇的路人,不喜欢把什么猜火车,穆赫兰道挂嘴边的路人,全片看的非常舒服,全程很多地方都能会心一笑。
后面的转折略硬,也无伤大雅了。
看红毒蛇见到偶像手足无措的样子真是笑喷了哈哈哈。
还有凯奇的吻戏,真他娘的棒,哈哈哈哈笑死了。
年纪大了,也有中年危机了,很喜欢看这种欢乐的合家欢电影。
“I meant to get a haircut。
”留着长发的尼古拉斯·凯奇说到,在他的身后是拉斯维加斯赌城眩目的灯光秀。
这是一个典型的90年代好莱坞动作影片的结尾,他面对着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当他带着伤疤和血污将礼物带给女儿之时,混合了硬派暴力与家庭至上的保守价值观。
这段内容出自其1997年出演的《空中监狱》结尾。
其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主人公是一个“模范的”罪犯,在充满危险暴徒的飞机“空中监狱”之中,他必须代表建制,对抗其中的劫机暴动。
在2022年上映的《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中,导演选择了这一经典场景作为影片的开场,但是,它出现在一个西语国家的电视屏幕上。
一个女孩用西班牙语说,“尼古拉斯·凯奇真的是太棒了。
”随后我们得知这里是与欲求从西班牙独立的加泰罗尼亚。
或许导演将影片背景设计于此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异域风情剥削元素的刻板印象,但在这一开场也怀旧地指向了好莱坞神话在90年代以来的全球传播。
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观众,只要是赶上90年代和00年代前几年的录像厅和地下碟市,尼古拉斯·凯奇这个名字都指向了某种对于“美国”生活方式先入为主的想象,但又有别汤姆·汉克斯,尼古拉斯·凯奇的银幕形象亦正亦邪,正如同他与吴宇森合作的《变脸》这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动作惊悚片所暗示,这两种特征往往集中在同一张脸上。
同理在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中,他的暴力与纯洁正是大卫·林奇这位自称“鹰牌童子军”的超现实导演对于美国以及复古好莱坞电影的印象。
但是这种银幕神话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宣告破灭。
据称时至2009年,尼古拉斯·凯奇已经败光了自己的1.5亿资产,在《海扁王》和赫尔佐格的《坏中尉:新奥尔良港》之后,为了还清自己的债务,他对于找上门来的影片来者不拒。
这些影片往往如同《狂暴飞车》,《冰封之地》的好莱坞低质量,低成本剥削电影,再或是《灵魂战车2》——因为版权转让被排除在漫威宇宙的A级制作之外的漫改续集作品。
即便是与作者导演如保罗·施拉德,园子温合作,凯奇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影片的风评受损——抑或是反之。
姑且不论在《第一归正会》之前影片质量直线下滑的施拉德,即便是园子温,《幽灵之国的囚徒》的差评在园子温作品序列之中是前所未有的,堪比《火星人玩转地球》之于蒂姆·伯顿,同样是一部玩票性质的作品,集合了某种“Z级片”的恶趣味。
换言之,园子温需要的仅仅是凯奇的无能狂怒,并没有把凯奇作为剥削元素之外的一个正式的角色。
自从2018年《曼蒂》开始总是充满着这样的传言:尼古拉斯·凯奇即将东山再起,呈现一部“与众不同”的影片。
尼古拉斯·凯奇希望如此,否则将会有更多的《末日迷踪》和《白幽灵传奇》找上科波拉的这位不幸的表亲。
回到影片本身,《天才不能承受之重》(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Massive Talent,以下简称《天才》)这个片名拗口,令人想到《暖暖内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的影片企图成为一部查理·考夫曼式的元电影/心智游戏电影,从剧情设定上,凯奇饰演自己(但在影片中却经常被称作“尼克·凯奇”)——一个遭受中年危机的好莱坞明星,很像是其2002年出演的《改编剧本》,在这部影片中,他成为了影片编剧查理·考夫曼的化身,与此同时也饰演他的哥哥,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很多人认为在这部影片中,他的表现远远强于大名鼎鼎的《战争之王》以及《离开拉斯维加斯》,只不过用力过猛,炫技性质太强。
另一方面,《天才》入选好莱坞剧本黑名单的原因在于赶上了近些年来好莱坞将Y2K时期的视觉风格以及流行的类型传统再次推出的浪潮。
一个Y2K的幽灵,亚逼的幽灵在好莱坞游荡。
好莱坞的怀旧主义在于每当这台工业化的电影机器无法设想一个全新的未来的同时,就会“回”到过去的时尚和对于未来的想象。
泽米基斯80年代的《回到未来》正是一个很经典的隐喻,主人公通过布朗博士的时间机器(实际上是泽米基斯的电影机器)回到了婴儿潮时期的50年代,刚刚从战后恢复的美国尚未受到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反越战所“侵扰”。
2010s到2020这段时间上映的《头号玩家》,《大黄蜂》,《神奇女侠1984》等带有合成器音乐的科幻影片中,对于80年代新保守主义/里根主义/技术乐观主义三位一体的想象与崇拜不再是秘密。
而在《失控玩家》,《青春变形记》,甚至是《天才》之中,90年代和00年代的极客玩家/流行文化的消费者终于再次登上A级制作的舞台。
除却怀旧之外,《天才》的另一个特征是心智游戏电影;“心智游戏”这一名词来自于电影学者托马斯·埃尔萨瑟《菲利普·迪克,心智游戏电影和回溯性因果关系》,《偶然性、因果关系、复杂性:心智游戏电影中分散的能动性》等论文,在中文互联网上曾经被俗称为“高智商影片”“烧脑影片”等等。
埃尔萨瑟称心智游戏电影在于影片与观众的能动性互动,甚至包括要求观众反复多次的观看。
在这些影片中,电影时间线性被打破,被前后移动。
其中埃尔萨瑟特别提及了查理·考夫曼。
在《改编剧本》中,虚构/真实(或是另一种虚构)的三层时空拓扑,形成一个不断在心智中自我生成的环状结构。
另一方面,影片也并不留下唯一的答案:唐纳德·考夫曼(查理的兄弟)是否“真实”存在。
埃尔萨瑟认为“心智游戏电影”是古典电影模式的当代变体。
在美学上,好莱坞吸收(收编)了欧洲电影(如《八部半》,《野草莓》)的现代主义传统。
但这类影片在美国观众之中的传播同样是90年代后现代,或“历史终结”(福山语)之后的产物,平行于New Age宗教运动,后真相,大卫·艾克阴谋论的怀疑主义。
《黑客帝国》的“red pill”也逐渐发展为互联网上极端男权,极端右派的图腾。
这一点与之前提到的“Y2K幽灵论”不谋而合。
相当程度上后疫情拥有者相同的社会基础,因此《瞬息全宇宙》,《天才》的出现似乎看起来理所应当。
但较之查理·考夫曼的《改编剧本》,《天才》只能算是一部“Kusogame”,就像LJN,或是雅达利2600上的《ET外星人》。
它甚至很像齐泽克讲过的一个笑话,“为什么你告诉我你去了伦贝格而不是克拉科夫,你就真的去了伦贝格?
”观看者期待在漫长的还清债务,成为一个烂演员之后的凯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处的困境以及对于公众指控的回应,期待在这位曾经的奥斯卡影帝的身上发现《我心狂野》,《改编剧本》,《战争之王》的复杂性和悖谬感,但是《天才》并没有,而是和园子温,施拉德,以及不计其数的B级导演一样依赖凯奇迄今为止的刻板印象,影片的导演汤姆·戈米肯曾经凭借《尴尬时刻》,《活宝斗恶鬼》起家,在将凯奇进一步刻板化的能力上,他十分在行。
在凯奇的那场走廊痛苦之后,他继续扮演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却再也不发达的后动作演员,而他所想要做出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试图重建《空中监狱》的父亲形象,甚至就连影片的片名,都有名无实,一个怀才不遇或遭遇瓶颈的天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凯奇都无法支撑这样的人设。
在影片中时常出现一个90年代形象的的凯奇,对于这位现在的这位无能为力的演员不断辱骂,试图将他唤醒。
他的形象令人想到《我心狂野》之中的塞勒斯,但他的指责只不过是菲勒斯中心的,责骂性无能的凯奇没能实现性征服力,这种咒骂更像是指桑骂槐地责骂观众,实质上则是一种无能狂怒,不断向观众提醒眼前的这位导演曾经是奥斯卡影帝的事实。
在影片的结尾,也顺理成章地自带了对于影片做出“正确”反应的“模范”观众。
在任何类型的元电影中,除非主人公陷入深刻的自省,否则这些兴奋的伪观众只能证明创作者陷入了更深的自我沉溺之中。
即便如此,相较于凯奇之前的影片而言,《天才》收获了更高的评价,但是这些评论并不指向凯奇的影片本身,而是某种情怀作祟。
例如Roger Ebert网站的影评人Marya E Gates给出了88分的好评,ta称对于凯奇各个生涯之中任意一个方面的粉丝而言,影片充满了彩蛋,电影制作者不会判断他的哪部电影最有价值,也不会理解最喜欢的电影是亲密和个人的理解对于某部影片的亲切感,以及个人感。
但影片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共鸣。
观众和制片人,加之凯奇自身的经济状况阻碍了凯奇本人的谢幕与转型,并将其变成一个90年代以来的B级僵尸,如果我们继续相信尼古拉斯·凯奇的银幕神话,相信他有朝一日会卷土重来,或是对于90年代的那些动作影片产生过多的情感的话,那么就像影片中被《帕丁顿熊2》感动的佩德罗·帕斯卡一样,成为另一部并不真诚的伪元电影的笑料。
戏中戏的设定让本片充满乐趣,一个美国破产演员被西班牙富翁粉丝邀请参加聚会,两人在生活中随时演戏,说来就来,令观众捧腹。
剧情转折又为本片增加了可看性,破产演员生活很郁闷,与粉丝的相处反而感到了开心,两人的关系变温暖。
接着,美国中情局探员告知演员,粉丝其实是大坏蛋,绑架了政坛人物的女儿,让他协助拯救,这时候演员与粉丝的关系变冷淡。
两人对峙后,化解误会,原来粉丝只是表哥的傀儡,表哥才是大坏蛋,绑架的事是表哥做的。
这时候演员的妻女已被粉丝好心请过来团聚,演员女儿也被粉丝表哥绑架。
于是演员与粉丝联合拯救两个女孩子,两人关系又变温暖。
剧透提示:最后粉丝表哥被打倒,演员与妻女原本紧张的关系现在和好,演员与粉丝合作的电影获得好评。
这是合家欢的结局。
私信+++qun:
一个人,当他不断地回顾时,他肯定是老了。
向自己致敬,就像姜文像别人致敬一样讨厌。
剧情像个大杂烩,却没有大杂烩的美味。
看到剧中的场面,我就在想,凯奇的日本夫人看没看这部电影?
她心里怎么想?
……………………………………………………………………………………………………………………………………………………………………是的,无语了。
是时候说再见了,尼古拉斯·凯奇!
查资料时才知道鸟人(Birdman)还有个副标题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和这部电影的标题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Massive Talent都致敬了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不过可惜,这部电影并不是凯奇版的鸟人,凯奇想靠这部电影翻盘还是不行。
这个电影前半段似乎有点鸟人的意味,但文戏有点太多太长了。
中期凯奇的卧底身份曝光,和富豪要对峙的时候是比较精彩的,两人换鞋那段颇有意味。
但是之后剧情突然急转直下,变成了没什么意思的普通动作片,追车、枪战,应有尽有,就是没有反转,真就三流动作片了?
整部电影似乎要解构,但最后解构出了什么,是多陪陪家人更重要,帕丁顿熊2最好看,还是Cage fxxkingggggggg cool?
剧本还是不行,只是用了凯奇扮演自己的噱头,没有思想内核,成品落了俗套。
想看凯奇翻盘的朋友还是不要看了,看了伤心,哎,怎么又错过一个机会呢!
如何定义天才?
我觉得天才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成为天才不仅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同时也是依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拼搏。
尼古拉斯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精神,天才演员,经历巅峰与低谷,对过去释怀,对未来敬畏。
伟大的演员就此诞生。
这是需要岁月来造就的。
坐在飞机上看完了这部影片,很喜剧,很感人。
值得一看。
1983:2022年,喜剧动作犯罪电影《天才不能承受之重 |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Massive Talent》这个电影真是太棒了虽然我没有看过那么多凯奇的电影不过烂片我倒是看的不少毕竟是什么片子都接但是偶尔真会有不错的剧本比如【星之彩】我就感觉还阔以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我觉得翻译的真的好作为最年轻的影帝说是天才也不为过那么多钱不创业的话给我去挥霍我都不知道怎么花完
这部电影里他演他自己他的自嘲很真诚也回应了大家对于烂片之王的说法这是我的工作电影的台词是真的不错还有各种凯奇电影的梗这样的粉丝向远比【惊声尖叫5】来的高级的多真的能打动人毕竟演过太多经典的电影的他自己的故事也是如此的戏剧化电影都不敢这样拍但是他就要拍给你看看
这部电影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凯奇他终于还完了所有的债务重新开始了就像电影里说的那个男人回归了虽然他本来也没离开
说题外话那两个被绑的妹子都挺好看的(滑稽)最后的最后我也想说【疯狂原始人2】确实不错当然我也想再看一遍【帕丁顿熊2】了哈哈-我是变脸的分界线-推荐指数:★★★★(8/10分),瞬息全宇宙之凯奇归来
如果凯奇能放得下身段,更加放飞自我的话
当年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教父》导演亲侄子,成名后挥霍一空,欠下巨额债务,疯狂接拍烂片,即使拍每一部戏都全身心投入,终于在还完债前拍了这部他个人的自传,自己演自己,如今债终于还完了,希望能接拍漫威续演恶灵骑士,像瑞恩雷诺兹和基努里维斯一样去迎接事业第二春!
创意挺好的,就是好多桥段总感觉还不到位
如果浪,请浪里个浪。如今这个成品既不是严肃的自我解剖,也不是疯魔的完全放飞;在不同方向上的摇摆使之成为了片中讽刺的那种好莱坞俗片。
应该算是凯奇近十年最好的电影了吧,相当于凯奇本人参加了一次以自己从影经历为主题的冒险真人秀,其中的自嘲与回顾,挺有味道。
有些虎头蛇尾。这么一孤胆英雄狗血黑帮故事套在凯奇本奇身上还真挺好笑。凯奇和他的黑帮迷弟gay里gay气也笑死。但第三幕主角光环的爆发也是编不下去了吧,编剧如果你也卷入了绑架案你就眨眨眼。总而言之,凯奇拍过的那么多烂片也算安息了吧。
搞得人想看帕丁顿熊2
凯奇自烂片以来最有意思的一部作品,可谓是翻身之作,有个好剧本还是比较重要
一部為凱吉哥量身打造的迷影情懷作,褪去凱吉本身就是個簡單到不行的二流諜報片,但因為是凱吉主演、凱吉扮演自己,讓這部二流諜報片有了不凡的意義。影片滿載對凱吉的喜愛,那些凱吉90年代演過的經典大片,絕地任務、變臉、空中監獄,沒有一部漏掉提及。佩德羅帕斯卡的角色就是導演對自身身為凱吉粉的投射,裡面最多的致敬就是變臉吧,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巔峰作...不能同意更多。近幾年為了還債演了這麼多B級作的凱吉,透過這部迎來了他演藝生涯中的迴光返照,他也透過本片的機會宣洩他這幾年累積已久的低潮情緒,但不變的依舊是他對電影的喜愛,年紀輕輕變拿下奧斯卡影帝,身為柯波拉家族的一員,他靠凱吉這個藝名自己闖出一片天,又因為破產而到處接片,如今透過這部片,凱吉似乎已準備好再次東山再起了。
过于粉丝向,让凯奇自己演自己,破次元地对当初拍出不少优秀作品的年轻凯奇致敬,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的确不差,至少《疯狂原始人2》那段成功把我逗笑了。同时毛病也非常大,前半段对“非凯奇不可,凯奇独一无二”的一切铺垫,我在后半段的犯罪戏里完全没有看到。凯奇化个妆,就像《魔幻时刻》的设定一样打算凭借演员的实力去欺骗反派,结果没几分钟凯奇的伪装就被识破了。这段冗长的犯罪戏极其难看,跟整部电影的主题完全对不上,是脱节的。在这里面我没有见识到凯奇炉火纯青的演技,有的仅仅是对今非昔比的自嘲罢了。
一部帕丁顿熊2影评,哈哈哈。
【B-】前两幕的戏剧点安排和故事构架还是挺有意思的,可能有点借鉴《七个神经病》,但第三幕突然转变成了很普通的喜剧动作类型片套路的展开就有点失望了。第三幕平庸的故事实在是支撑不起这个想要做成带有meta意味的结局。另外前两幕对角色的情感铺垫明明挺棒的,怎么到了第三幕突然也和故事一样变得那么平庸了…
太无聊了,看了10分钟删了,毫无观看欲望,一个老男人在顾影自怜,这有啥看点?以前也没演几部好电影,后来演一堆烂片,然后现在在吐槽现实中的自己,嘚吧嘚,嘚吧嘚的,有意思么?什么时候电影这么廉价了?
找一个美丽的小岛学开心麻花各种鬼扯
电影三星 多加一星给凯奇!90年代明星里的佼佼者,不管他拍了多少烂片!可他不是烂演员~我会一直喜欢看他演戏,就是这样的!
好松散,去掉尼古拉斯凯奇饰演尼古拉斯凯奇的部分后,是个非常无聊平庸的片来着……而加上这个噱头也没有多好看……虽然是看他电影长大的,但有时间还是去看他过去的电影吧
把CIA线砍掉,就演狂热粉丝和过气偶像叙旧喝酒,再把凯奇为了还债接过的烂片吐槽一顿就很好看了。
剧情有点扯,但效果居然还不错。好了,我也准备去看《帕丁顿熊2》了。
不好笑
差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