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隐约颇似《会饮篇》,契合了我对于灵与肉、生与死的诸多观点。
与soulmate做炮友,是为戍卫精神自由。
与true love柏拉图,是为维护爱情纯粹。
唯有在李先生与soulmate周先生的相处中,我感到了自我与宁静。
与true love之间,则涌动着隐忍、孤独、痛苦、自我怀疑,乃至绝望。
true love洪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只是一种灵魂出于先天的残缺感而本能追求的补足,并非真正的love,而是一种自我投射和想象?李先生潜意识里渴望亲情,渴望成为“正常”的直男,渴望拥有美丽、阳刚、强健的身体,他将这些渴望投射在洪先生身上,造就了他的true love。
永远渴望,永远柏拉图,永远若即若离,不可捕捉。
true love使李先生孤独、痛苦,绝望,乃至自残。
而soulmate的一通电话即将李先生从死亡边缘捞回,给予他灵魂的宁静、豁达与从容。
他渴望成为洪先生,最后却只能回到周先生那里寻求灵魂慰藉与自我认同。
实现不了对true love柏拉图式的妥协,他就无法在超我与本我之间实现自我的统一。
李先生是较真的人,要么统一,要么毁灭。
恐惧孤独与死亡。
渴望纯粹与完美。
遥望精神独立,以及灵肉永恒。
当年我还不知道什么叫gay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你。
你觉得我是说笑的,甚至我都觉得我是说笑的。
可惜后来我俩玩着玩着,我当真了,而你没变。
当然,我们不会像电影里那两个有暴露狂倾向的猛汉光着屁股在沙滩上堆城堡。
我们只是放学一起回家,刚开始一伙人,后来我们俩落单。
周一你送我回家,周二不想回家乱逛街,周三我在你家楼下聊天聊了半小时,你说你这辈子不想结婚,然后又在第二天告诉我以后一定要找个美女生七八个孩子。
你是个自恋的人,但是我喜欢你肯定比你喜欢自己还多一点,我不敢用“爱”这个字,因为你告诉我你排斥我在你身上用爱这个字。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躺在了一张床上,清醒的,或者醉酒的。
我喝酒借胆对你做了我忍了很久的事情,然后你告诉我,其实那天晚上,你没醉。
你在沉默的晚上说你再也不想理我了。
我在冬天的早上收到你给我写的亲笔信。
一起逛街一起吃饭,我玩你爱玩的游戏,你看我爱看的电影。
你是我身边应该一直存在的角色,没有什么对不对。
爸妈已经习惯我把你带回家,也不会好奇的问“你和他真的可以合得来么?
”甚至到后来,我妈妈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这是我两个儿子”的时候,我忘了,我们站在一起,用各自的眼睛看见的是不同的世界。
你有了女朋友。
每次你玩失踪,你女朋友给我打来电话,然后我想办法联系到你,再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女友你的消息。
我不知道我做这些事情的感受,只是觉得我应该这样去做。
你女友在电话里对我说着说着落了眼泪,我就像是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一样去安慰她,我知道她是另一个我,另一个像我一样爱着你,但比我更适合你的人。
挂了电话我在自家的阳台哭得一塌糊涂。
我把你从此搁置到另一个角落,我们只是互相了解很多的朋友,我去网站发帖交友。
看见了形形色色和我一样或者又不一样的人。
有人告诉我远离这些事情,有人告诉我你应该是我朋友喜欢的类型,有人告诉我你愿意和我在一起么。
我没能战胜寂寞,但之后又空虚又恐惧的独自回家,删掉所有无法备注的QQ头像。
这次你女友打来电话,说想和你分手。
原因我没能明白,我只是说你是个值得去爱,去付出的男人。
我听见她落泪的声音我去安慰她,我自己也默默的哭了,但却不敢发出声音。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为你哭吧。
甚至我都不知道是不是为你哭了。
不久之后你们和好了。
你女友给我QQ号码留言,谢谢你,还有,我知道你的秘密。
我知道我和你的故事有多么不靠谱,就像是首唱跑了调的歌。
今天看了《永久居留》,想起了6年前的我,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课堂上,我丢给你了一张纸条——“我喜欢你。
”
于是,是否只有死亡,才能在对方心里永久居留?最让我觉得动容的地方,是云海的一句"let's get marry!"然后就在同一晚,他永远失去生命中最爱的男人.你给得太多太多,他越发无力承担.单方面的付出,注定没法得到回报,就像那条深夜堤坝,风的电单车再也不能回头.
之前一直都是看别人的影评,自己从未写过。
看了《永久居留》,突然想要写一些东西,关于电影,也关于自己。
我想,每个看完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Windson是否爱Ivan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其实说到底,爱与不爱,只是一种心境罢了。
作为一个直男,Windson能待Ivan如此,我个人认为已经很不错了。
Windson也说过,他甚至可以为了Ivan去死。
他什么都肯给他,当然,除了身体。
Ivan说的“我们做着连情侣都未必做到的事,但是又做不到他们必然会做的事”,便也是这个意思。
毕竟是直男,心里当然会保留着一条底线,如果放开的话,那便也不能叫做直男了。
导演将这个问题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每每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做过多纠缠。
有人说Windson是在利用Ivan,一个直男能如此与一个喜欢他的男人相处这么久,目的何在。
显然,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是的,Ivan在事业上很成功,可Windson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后来还去了内地闯荡。
两人在澳大利亚不期而遇之时,Windson算是已经小有作为了。
所以,Windson会与Ivan相处,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
Windson说过,他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
说到这点,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朋友。
之前他也喜欢过一个直男,后来向其告白,情况与剧情有些许相似之处。
要说真的仅仅是因为“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个人觉得难免会有些牵强。
至于这里边真正的东西,我想只可意会。
有时候,直男在同人的眼中就是一种神秘的代表。
对一个同人来说,直男身上有许多同类身上所没有的魅力,很容易对其欲罢不能。
对直男控来说,更是如此。
掰弯一个直男,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心中产生强大的成就感。
其实,直男是不可能被掰弯的,能掰弯的便也不是直男了。
像电影中这两位主角的情况,便是最好的结果。
稱之為三部曲,是因為《安非他命》與《藝海尋生》。
在第三部沒有出來之前,我仍然激動地想把雲翔導演的三部作品比作是巴金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因為他在用生命最深刻的含義詮釋同志愛情的本質,抒寫自己的人生路程,追求探索時代下的一群人的理想與信仰。
他的《永久居留》話題深刻,情感深沉,情節感人,是一部高尚的有聲文學作品。
我猜,它應是我看過的同志電影中的極品。
永久居留······幾縷留想······本想全面評價它,卻發現無從下手,因為它太宏大了。
其實也不必面面俱到,意識流想即可。
一“進化論說,任何大族群里都會有少數與眾不同。
他們會受到主流排斥和打壓,要靠比其他人優秀才能生存下去......”這與我先前的想法極度吻合,與之共鳴。
此前,我常想要如何解決愛情與家庭的絕對衝突,儘管還未有愛情。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能解決衝突的只有自己,我必須要努力打拼事業,提升社會地位,讓別人尊敬你,然後在此基礎上擁有整個大光明的愛情也是比較容易的,或許社會地位能蓋過別人對愛情的偏見。
是的,我必須比別人優秀。
這樣的想法,是在被打壓的狀況下產生的,也難怪同志常常是優秀的,僅僅是這樣的想法而已。
二社會打壓的不僅是同志,還打壓著像林風這樣的虛偽的直男。
gay和直男之間並無界限,那些面對gay覺得噁心與痛恨的直男們完全是處於對這種情感和愛情本質的無知,他們常常無法冷靜下來去思考問題,偏激與任性鑄成了千年的歧視。
雲海對林風的愛戀,翻出了我對直男的暗戀史:從小學的Q到初中的z到高中的Y再到大學的H和朋友C。
他們應該都是直男,暗戀只能帶給我痛苦與無奈,然而我又必須這麼暗戀著,因為膽怯,因為希望相安無事,因為有打壓。
到現在,我依然默默地在某個角度欣賞著祝福著他們,或許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哦,這般傷情!
我連雲海都不如,輝煌的事業等待我去成就。
三林風說:你還像個孩子。
云海抱著林風痛哭:你是我一生中最深愛的男人,你要相信。
我覺得在澳大利亞酒吧的那一段是最感人的,是電影中的愛情主線的高潮。
那一段,我也跟著落淚。
四這部電影有兩條線路,一條是浮動跳躍的——愛情,一條是深邃萬里的——死亡。
在對死亡哲學深刻思考的key上放入愛情的旋律,這則故事,這份感情,由一種高調的悲觀轉入低調的樂觀,儘管結局是死亡,一切都死亡,包括那份愛情,入棺漂流在死海上。
未來深不可測,但那本日記似乎已經理清了社會發展的脈絡,2044年之後,繼續低調地樂觀······期待《安非他命》與《藝海尋生》。
电影是忧伤的,一层一层淡淡的铺在一个理想又纠结故事上,云里雾里般的朦胧,远看是动人的,近看却什么都不见了同志和直男是同志间永远的话题,实际上现实中这种宁肯死也不愿让出一步的人不多了,多半是玩玩,多半是妥协,多半是不负责任的逃避,然后时间慢慢的淡忘,能像主角这样纠缠一生不得的实在是难得了,说是理想化的故事也不足为奇.我们都喜欢过不喜欢我们的人,那是痛苦的,尤其是当对方不想你痛苦的时候,于是林风选择死也不想云海继续被自己折磨,他知道这是一段躲不开的劫数,谁都没有做错,造化弄人,只是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什么不退一步呢,彼此都给一些空间,也许林风可以尝试着跟云海在一起,也许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也许云海可以忘掉林风,五年抑或十年,总有平淡的一天,可命运总是这么折磨人,本已平淡的人生又要重合交叉,又要再起波澜,这一次,云海再也不能忍受,他释放了自己压抑了多年的爱,也是这一次,林风也不能忍受了,他不能忍受自己最珍视的人因为自己而日日受到折磨和伤害,于是生命成为机车后的一记尘烟,青春定格在画框里,承载日复一日的思念,那些海边阳光耀眼的岁月,一去便不再复返,亦如他在他怀里放声的哭泣,亦如他在他床边轻轻的凝视,亦如他酌着酒.他抽着烟.一个离开一个永远的怀念
当我第三次看的时候,我仍然热泪盈眶,第一次是为了云海的祖母过世,这么爱自己的人,一旦失去再没可能回来,他又要一个人,第二次是因为云海和林风在日本那条长长的隧道的时候,那种伤感,那种伤心,让我想起湖南衡山那次伤感的旅程,我已经知道他要决心离开,但他仍然与我一起游玩,那个眼神在我脑海十年不灭,从那天起我可能知道一个人还爱不爱自己,在那时,我想林风已经厌倦要离开了,第三次是云海痛哭要林风相信他,是最爱,但是林风不相信,其实林风不是不相信,只是不能爱,导演是自传式地写下这个电影,他记得每一个细节,但是他就是没办法去分析去相信其实无论林风怎么做,林风都只是利用他,而不是爱他这个事实,林风内疚,林风难过,但是就是不爱他,利用他的钱,这些是不用怀疑的,恋爱中的人,失恋中的人,总是为自己所爱的人辩护,给无数个他还值得你付出的理由,甚至不惜用一切去还原,请旁边的人见证,其实最后还是告诉你,他真的不爱你,如果爱,林风会愿意上床,如果爱,林风不会离开,如果爱,林风不会一直不快乐,如果爱,林风绝不会在他亲人离开的第三天就分手,他已经忍无可忍了,一如当年自己的人,宁愿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走,因为不爱,根本无须再忍耐了,因为可能一生不需再相见了。
导演很深层地讲一个爱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其实并没他的爱人对他的爱,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
早几天就承诺了的观后感难产至今,看了三四遍才敢提笔写来。
每看一遍总会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现在已经很少看这类Gay情的电影,怕自己入戏太深沉迷于主角的悲欢离合。
但是这部片子是近年来少有的,里面有些东西是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记忆的片断与结尾呼应的开头便是男主云海(Ivan)记了几十年的日记,从2047年开始往前翻页:一直放在身边的合影,澳洲短暂重逢后的永别,与Josh在圣地讨论着生死,林风收到云海寄来的回忆,在异国幻想脱衣舞男是林风,云海奶奶与林风母亲的相继离世,两人日本公干时路过的隧道,带依华假装女友去见奶奶,偷拍熟睡中的林风,林风在云海飞机时装睡,两人唯一一段温馨的时光,以及一些记忆的片断……接着回到了最初,做恶梦惊醒。
这个恶梦是小云海在荒野,接着就是一个人影在一栋两层的房子闪过,接着房子就亮了。
(对比视角以及人影的体型,应该不是小云海)这也与结尾处,老者盖棺后的发生的情节一样。
故事概括被算命的说只能活到三十岁的云海,从小就跟奶奶亲近,与父母移居到香港后便开始格外的努力好在大限之前有所成就。
他遇到了电视节目上问他”Are you gay”的以色列人Josh,遇到了拿他当掩护的les同事依华,遇到了他这辈子最爱的男人林风。
他与林风,可以做到情侣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当始终做不到情侣必然会做的事。
他们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后,林风在云海奶奶去世后,提出了要结婚。
那天正好是云海三十岁的生日,在他准备跳楼轻生时,Josh电话救了他一命,并相约在以色列。
与Josh在死海、耶路撒冷讨论生死,经历林风母亲的病逝与弟弟结婚生子,云海与林风在澳洲重逢。
原来林风并没有结婚,并称云海是他已经离婚的老婆。
云海提议不如结婚,林风又搬出“你弯我直”的说辞。
云海扑在林风大腿上说“信我,你是我一生最爱的男人”。
林风把他们的合照塞到熟睡的云海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若干年后,云海在取得澳洲永久居留权后又回到了香港,居所中衣架下放着一副棺木,床边放着跟林风的合影。
造化弄人,原来那晚林风不告而别开着机车一直冲进了海里。
云海一直思念自己挚爱直到老死。
Josh收到云海死前寄来的信以及一块“nobody will be alone”的木牌后,在死海的United Funeral边怀念着云海以及他的故事。
生与死的探讨从最开始二胡婆婆的死、依华家人遇难、云海奶奶病逝、林风父母离逝、林风坠海生亡以及最后老者爬入棺木,另外还有云海写日记希望可以通过这些记忆重组来复生、云海自杀未果、云海与奶奶讨论死后重聚、云海与Josh讨论死而复生等。
这些让云海体会到了生与死,让云海从小时候怕黑到后来不怕爱不怕寂寞什么都不怕,然而他遇上了一生最爱的男人。
命运的安排让他体会到了比生死更痛苦的情爱,甚至一度想借由自杀来解脱。
林风坠海生亡是自杀还是意外,影片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解释,其实无论如何对于云海都是一样的。
后来他在居所安放着棺木,必然会时常躺在棺木里,想到自己挚爱的死亡,所承受的悲痛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
他并没有选择殉情,而是通过自己拍摄的影片,希望可以影响世人,希望有很多的林风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超越性别甚至生死。
除去以上逝去的人,也有云海弟弟儿子的出生,作为全片唯一的新来的生命,象征着希望。
时代在进步,从1991香港同性恋非刑事化,到2001有国家开始认可同性婚姻,到未来可能会逐渐变成主流。
这个新生命也可以当作是云海的生命的延续,希望他可以在更加开明的未来成长。
不变的是成长一般有深度的电影都离不开主人公成长的主题,本片也不例外。
作为第一主角的云海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安然接受自己的性向。
从一开始Josh问“Are you gay”时名人般的标准回答,到会错林风的意思开始出动出击,到与女同依华假恋爱,到与Josh邂逅在G吧并毫无先兆的发生了性,到再次接到林风电话在超市当众亲吻了Josh。
如果这时再有人问“Are you gay”,我想云海肯定可以很自豪的说yes。
可能有的人对于自己的性向在青春期就已经清楚并认可,但是很多的人都是很迷茫的,需要这么一段时间来成长吧。
到最好仍然坚持着自己是直男的林风,也是有成长的。
从一开始直到云海喜欢他的不知所措,到可以与云海裸泳、打拳,到可以与云海相拥而眠,到最后说云海是他离婚的老婆。
我想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的,应该已经不算是直男了。
直与弯只是世人的看法,从来没有绝对的直跟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或多或少罢了。
况且还有很多境遇性的情况出现。
无论林风是直是弯,他都是深爱着云海,只是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压制着自己的感情。。。。。
我一直觉得,从来都不曾有过这么一部同影,能够像永久居留这样真实的反映同志生活;也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一部同影,能够像永久居留那样,走进我的心里面,深深地打动我.....看完这部影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要是都能做到像Ivan那样,即使是在艰辛的生活中成长,也依旧能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即使我们所爱的人始终都没有爱上我们,我们也依然能够坚强而孑然的活着,该多好…
Ivan的成长轨迹,看似平淡,却充溢着迷茫和挥之不去的哀愁。
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活不过30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云翔导演内心的一种隐愿。
但或许,这对于男同来说,30岁以前都可以恣意的为自己而活吧,那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青春美好的时光,没有包袱,没有顾虑。
但是三十而立,过了而立之年,面对父母社会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舍得放下呢?
我们还有什么力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或许,终究如同电影情节一样,天各一方,满是遗憾。
或许,我们应该面对于现实,埋头苦干让自己的物质生活过的更好,可是我们心里孤寂的空洞,又可以拿什么来填满呢?
即使是孤单一人独自闯天下,即使对外面表现的在勇敢,在自己的心里也总会有自己脆弱的一面。
我想Ivan何尝不想抛弃眼前的一切,跟着Windson过活——只要Windson愿意我总是觉得:我们就算有了真正的朋友,知己,我们还是会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只有半个灵魂,我们都需要寻找到在这世上的另一半灵魂,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孤单....
我最感动的情节,不是Ivan于Windson初识时的那种温馨而甜蜜过活的场面,而是Ivan与Windson在分离数年之后,相遇在澳大利亚一角的那一刻,以及他们在酒吧里对白的那一段。
一个北上三千多公里,一个南下六千多公里,原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相遇的两个人居然毫无预备的相遇在了异国他乡——对于Ivan来说,这是多么充满希望的一件事,以为就此可以在一起了,但事与愿为在酒吧里,Ivan终于忍耐不住情感的流露,将头埋在Windson怀里痛哭。
Windson说:看你,像个小孩子一样。
一句:那么你又知不知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男人...将Ivan隐忍多年的酸辛,对Windson的爱恋,以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赤裸裸的释放出来。
即使知道最后还是没有结果,但是还是要说.....这——也许就是Ivan的无奈…又或者,恋上直男的无奈呢?
影片中Ivan对其奶奶的爱,以及Ivan在以色列与好友的对白,都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有影片的结局部分:Ivan孤独终老在自己的“床上”....何曾想:自己是否也要过上那种生活,希望与无奈。
可是哪怕只有那么一个短暂的属于自己的幸福,就算孤独终老,又有什么可悲呢?
——我总这样想只不过,想要自己过得好只不过,想要好好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只不过,爱上的是一个直男但,就算爱上的是一个男同,又会不会有一个另一样的景象和结局呢....
我打三星。
肯定不是好电影。
不过却充满看点,让我舍不得放弃。
很少看过如此干净,如此激情,如此大量的全裸画面,简直把我看呆了。
关键关键的看点,是从头到尾没干过!
没有高超的借位,也不是干了没拍,是从头到尾真没干过。
我忍住不剧透哦,毕竟看点多多嘛。
可惜了。
我只想说云翔你太贪心了!
童年阴影,生死宿命,生活压力,异国风景,亲情,友情,爱情,第四类感情,全部都想装进一部电影里,你又怎么说的清?
陈奕讯唱《一天只做一件事》,CD说产品support点再多,利益点只得一个。
人世间没有主题的大概只有人生本身。
后来我google了一下,居然发现《永久居留》真的是云翔的自传片。
突然明白了他怎么会拍成这样。
人活着,唯一确定的主题便是死亡。
如果想不明白为何生,就想一想如何死吧。
我们该拿怎样的自己去迎接死亡呢?
台词生硬 各种雷
关于两个男生的励志戏。手法和故事都有些老套,但是导演的认真,无处不在。演员的生涩倒成全了异样的感情。比起上一部无野之城胴体生硬的堆砌,功力有目共睹的进步。日本和耶路撒冷的那一段是视觉上出彩的部分。而家属的故去、弟弟的婚礼成全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没有人被说服,但却彼此关心着。
不是色情片。不过最后的那段话我被吓到了~囧!
莫名其妙。。
小清新幻想狂,导演很有钱
赶着gay片的潮流么?不咋地
不喜欢云翔没有道理
云翔目前为止拍得最好、最真诚的一部电影,不像其他几部电影那样加了太多东西导致什么也没讲明白,这一部主题很明确,就是探讨生与死,感情也细腻了很多,人生无常,男主朋友的母亲去世,弟弟的孩子出生,有人死亦有人生,自己身边的人也终会有一日离开,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让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记忆中,想到这内心总是涌出无限伤感……我们无法选择生与死,但可以选择以什么态度活下去,比起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男主的态度才是最令我羡慕,即使被算命的告知只能活到30岁,还是凭自己努力创出一番成就,即使最爱的人或许由始至终都没有爱过自己,依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孤独终老,又能笑着躺进棺材,坦然面对死亡
IT'S A MATTER OF TIME LOVE AND LIFE
收尾不好
这样的爱情太痛苦。
澳大利亚真美
在某gay蜜的强推下友情拿来看的...其实是个很好的故事,可惜导演装B的心思一活络就败了——拍的速食一点会死啊?谁要听你貌似学术地为搞基开脱,谁又想知道你怎么看死亡.....另外从情感上我还要表达一下:无限鄙视死不要脸跟gay搞暧昧的直人!ps.摄影竟是邱礼涛,音乐竟是泰迪罗宾
阿呸 把哥哥的忌日都写错
三星半 云海,你要得太多了
补
我依旧觉得不能接受!
画面风景男体都很美。。可惜编剧弱了点
想想春光乍泄,这是什么垃圾啊!以及,云翔塑造的女性角色比一些直男导演塑造的更让人不适。
一部具有浓郁男色写真风格的将直男撇弯到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