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嗣治
FOUJITA,藤田嗣治与乳白色的裸女(台)
导演:小栗康平
主演:小田切让,中谷美纪,安娜·吉拉多特,玛丽·克雷默,加濑亮,镰田小惠子,岸部一德,青木崇高,福士诚治,井川比佐志,风间杜夫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法国语言:日语,法语年份:2015
简介:在1920年代的巴黎,日本艺术家藤田嗣治为这城市所爱,他对于裸体女人的独特诠释折服了整个蒙帕尔纳斯艺术圈,他与凡东根、奇斯林、毕加索、蒙迪里阿尼等艺术大师私交甚笃,他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二战的时候,他回到了祖国日本,他的生活与信仰被战争击碎了,他与自己的妻子隐居在日本北部小城青森,在乡下躲避战争,他也发现一个他..详细 >
完全看不下去
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异乡才能是故乡吧。看了电影最后,倒是想去法国Reims看看他80岁最后的作品,那座安放他“八十年来的罪”小教堂。
室内固定镜头捕捉的空间有以前黄金时期作品的风格,再加上考究的布景打光,可以说每一帧都像一幅画。有趣的是有关藤田嗣治的生平确实没有完整的介绍,一战前几乎都省略了,但小栗康平还是厉害,他不按部就班选择将两个时期的文化和环境一分为二,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观众去感受和体会藤田当时的心理。
半个小时多的巴黎,剩下的,是昏暗的日本
传记片的大忌即贪大。聪明的传记片一定截取人物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事件展现人物,也足够留白,毕竟两个小时左右的内容容量实在有限。【藤田嗣治】从人物在巴黎的“全盛”时期开始讲,直至回到日本,面对战争带给国家的满目疮痍,受到震撼。“去他妈的意识形态”这个点没问题,但倘若对人物不够了解,根本也无法理解前半部分写巴黎生活的用意。同时小栗康平偏好大量使用全景,人物的神情也难以捕捉,代入感又降。电影实在太选择观众,其实并无必要。藤田嗣治可以找的点太多,在巴黎时刻意包装宣传自己源于当时对黄种人的歧视,迫于税务问题回到日本却又得不到国家艺术圈的足够认可,当然还有风流的一生,可惜影片的聚焦实在过散,不做点功课看实在一头雾水。
画面很美,转场生硬。节奏很慢,用小沈阳的话说就是出门买个炸鸡回来还能无缝衔接。讲了艺术家回老家的故事。之前谁说的,没有亲人死去的地方就不能叫故乡。但其实自己心死去的地方也就是老家了。
所以,偏好文艺片的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影像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别人的人生,以至于感觉自己的人生在经历了四五年的波澜起伏后过早的进入了平静抑或瓶颈期。别人的人生或许也只是让我更多的体味了不同的展开与结束,静如处子也好,动若脱兔也罢。文艺风情的巴黎搭配诡异不绝的霓虹就像咖啡伴着清酒
除了狐狸,其他都是假的。
我很喜欢巴黎的部分,人生目标以前也有过30岁之前再去一次巴黎的计划,可惜已经没法实现了。回到日本反倒让人觉得很平庸,尤其不喜欢那个卖咸鱼的超现实主义部分,压根没必要啊,放在片子里很牵强啊,话剧表现的话,效果会好一些。对这个人物,我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导演没往猎奇的那个方向去,追求的还是日本电影的那种温存风,让叔很适合演国际艺术家。我希望有一天能去看藤田的展,见识一下藤田白。
构思切入点很文艺,可惜导演和剧本都拉跨。对于主创团队,作为一项经历可能更有意义。对于观众来说纯属浪费时间。
3.5 裸女外也是画猫高手
镜头美
3.5.
精致如画,节奏如诗。极有功底的叙事气韵,大多数故事发生在纯净的凝视状态下,文本从目标对象的心理到复杂的隐喻意义都能有情绪归属。战争时代漂泊人的内心,如片子里大多场景低调的影调一般,愿徜徉在诗与画的自我世界里,避开动荡与彷徨。
无头无尾,空有美学。以及当日本人开始谈及战争,不禁让人倏然警觉。
还行
小栗康平电影艺术水准已经登峰造极,而藤田嗣治的“静”和他是那么的合拍。”西洋画家“藤田嗣治,一个被”日本“舍弃的”法国人“。以”文化的冲突“为主题,把战前-战争-战后,巴黎-故乡-”故乡“都串联到了一起。年度推荐!
小田切讓雖然是hold住了角色的造型 但是總覺得徒有虛表
6/10。在歌舞升平的巴黎,藤田嗣治活得疯狂,认为越是行事乖张的活着越能接近热爱的艺术,回到日本被军部要求作画的时候,《阿图岛玉碎》展览画令来访者均双手合十哭泣,相信绘画无关画的内容而成为艺术的永恒。他和妻子的生活对话充满童趣,妻子挑选布料一直拿不定注意,藤田劝说都买下因为砸钱越多女人越美丽,引起了妻子醋意让他以布料种类形容曾经的女人,此刻藤田从巴黎的糜烂中转变为战时物资不足的平凡丈夫,也预示他将漫步山林中逃避战争,坐到河边听见诡异的笑声,转头看见木板搭起的地方,出现一个白皮肤的洋装娃娃和一个娇小的和服娃娃,两个玩偶娃娃是他暂离现实喧嚣的心灵归属。灰黑的山间烟雾与结尾夏天绿得发亮的古树形成鲜明对比,片尾的教堂壁画都是藤田这时期的作品,借宗教达成自我藉慰,那副画沉坠于泛着波光的流水,从此淡忘苦难。
剧情很慢 但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