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火箭人

Rocketman,火箭客,摇滚太空人(港)

主演:塔伦·埃哲顿,杰米·贝尔,理查德·麦登,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斯蒂文·麦金托什,查理·罗,哈丽特·瓦尔特,维克托里娅·菲斯,杰玛·琼斯,汤姆·班尼特,朱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9

《火箭人》剧照

火箭人 剧照 NO.1火箭人 剧照 NO.2火箭人 剧照 NO.3火箭人 剧照 NO.4火箭人 剧照 NO.5火箭人 剧照 NO.6火箭人 剧照 NO.13火箭人 剧照 NO.14火箭人 剧照 NO.15火箭人 剧照 NO.16火箭人 剧照 NO.17火箭人 剧照 NO.18火箭人 剧照 NO.19火箭人 剧照 NO.20

《火箭人》剧情介绍

火箭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飞跃奇蹟》导演戴克斯特佛莱契执导,《火箭人》是叙述英国国宝级歌手艾尔顿强爵士的故事,如何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奇才,变成了流行音乐界的天王,当今乐坛的传奇人物。片名取自艾尔顿强经典名曲〈ROCKETMAN〉,泰隆艾格顿挑战华丽多变、大胆前卫的舞台造型,以及一边弹钢琴一边大展爆发力的歌喉,唱出一首首观众耳熟能详的动人歌曲,绝对是不能错过的音乐奇想电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开封府民国奇闻录绣花鞋隐藏玩家边缘服务我的牙想你浴血十四年罪人我们的餐桌~我们的假日~老板的菜单梅森探案集第二季火红的青春女魔头第二次机会:体操学院与神对谈原子危机逝去的爱情树他是猫之猫妖诅咒我拿什么拯救你拿破仑战争少林武王童话镇第四季女英雄们情劫天下太忙潜行者我的哥哥在游泳队三松村小镇惊魂人类的呼声

《火箭人》长篇影评

 1 ) 结尾

影片结尾的字幕告诉我们,埃尔顿最终还是找到了真正爱他的人,并且领养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且说说他的父母,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至多也就是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但内心是火热的,虽然产生了很多矛盾,但不得不说,为人父母之心无比珍贵。

这样比起来,埃尔顿的父亲,自私的要命,如果全世界都反对埃尔顿的存在,那么他的父亲反对的呼声一定大过全世界,他的母亲虽然尽了抚养的义务,但全程没有一丝爱怜,这一点真的替埃尔顿感到痛心。

而且在这件事上,他是完全被动的,是无力回天的。

 2 ) 短评写不下了的草率版

Spectales and Costume都是外扩触角,包裹你于众人目光前不至于着陆,同时放大你的每一次颤动。

愿有人拨开所有去爱一块海绵。

(看了些短评)私以为这样的真实人物,真正过过的生活,本就经不得事无巨细平摊,音乐剧化的转场衔接把许多记忆碎片变成样板间的道具布景,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赞美的距离,至于所丢掉的情感转变连贯性,可视作对观众的点到为止,只要虚线上每一个圆点都准确,再隔上合适远的距离,怎能感受不到其间贯通,自由蜿蜒呢?

观众不再是审视和把玩,而是受邀共同穿梭回when we were young listening to the radio,更何况是作曲家拿出自己的生命片段作trigger,我都不想追究此间对应,just listening again in his space like mine before.

 3 ) Elton John:相比Mercury的无路可退,浪子回头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也可能是我太喜欢Elton John的故事了。

虽然我对他的了解基本仅限于这部电影。

从小生活于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从小就被认定不会被爱,从小只能与音乐在一起,中间经历过一炮走红的辉煌、毒瘾酒瘾的消沉,最后原谅了生活的一切,也被生活所原谅,也获得了自己的爱,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这样传奇的经历,充满了励志、又充满了感动,谁能不喜欢呢?

由于时间跨度较小,bohemian rhapsody和这部rocket man无可避免地总要被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无论是这两位传奇的明星,还是这两部电影,都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在某些方面避重就轻,掩饰了一些Mercury的糜烂生活,最终的故事也仅仅停留在了live aid演唱会上——queen最后的辉煌,而Mercury后几年因艾滋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都没有展现。

rocket man可以说是一部更加像模像样的传记片,影片更好地展现了Elton John的经历、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也更加全面地展示了Elton的人格以及他的变化与成长,同时这部电影的歌舞元素也要更加丰富,蛋蛋一言不合就唱跳也让这部电影歌舞片的标签名副其实。

Fredie Mercury和sir Elton John的确有相似(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相似),他们都很孤独,但是他们的孤独又有所不同。

Mercury在投身音乐之初,就不被家人支持;而Elton并非不被支持,他只是缺爱。

而在日后成名时期,Mercury亲自拒绝了那些真正关心他的朋友:queen的成员们,还有Mary,而去选择那些只会依赖他腐蚀他的寄生虫们;Elton则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John Reid——他的恋人,只不过一直欺骗他的感情,他的搭档Bernie一直没能够给他真实的帮助,他的父母则更是让他失望透顶。

我认为这两种不同的孤独是两人走向不同道路的重要原因。

Freddie Mercury一直拒绝他的伙伴们,不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他在自省的时候为时已晚,已注定了死亡,Elton John则主动选择与生活和解,Bernie和他依然能够做好朋友一起创作,John Reid也可以体面地分开,毒与酒也再也不碰。

于是他依然是那个最棒的歌手,最受欢迎的人。

It's gonna be a long long time. 这是rocket man的最后一句歌词。

最终其实也没那么久啦,他拥抱了自己的过去,也拥抱了整个世界,孤独并不是这位rocket man 的永恒。

 4 ) 活出真我本色——《火箭人》

活出真我本色——《火箭人》

今天聊聊电影《火箭人》。

片名Rocketman (2019),别名火箭客 / 摇滚太空人(港)。

《火箭人》是英国著名音乐人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传记电影,而且艾尔顿·约翰还活得好好的,担任了影片的监制。

给活着的人拍传记片,说明这个人的生平太过于精彩,充满话题性,他的簇拥们等不及就想给他回顾满是看点的一生。

2018年一部关于Queen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火了,影片将传奇乐队Queen详实地复刻级重现搬上大荧幕,让乐迷们狠狠过了一把瘾,同时也在各大电影节收获颇丰。

2019年紧随其后的这部《火箭人》和《波西米亚狂想曲》颇有渊源。

两部电影的幕后导演相同,都是德克斯特·弗莱彻,两部影片讲述的主角也都是英国著名音乐人,而且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和艾尔顿·约翰还是好友,都是70年代成名的传奇巨星,都是同性恋者。

艾尔顿·约翰1947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市郊,被誉为“英国乐坛常青树”。

而他的另一个外号则更加“亲民”,他喜欢各种夸张造型扮相,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浑身亮片大耳环、有色眼镜紧身衣、夸张头饰喇叭裤、艳丽翅膀高跟鞋,他被人称为“乐坛大姑妈”。

他自幼学习钢琴课程,成名于七十年代,但国人并不会知道他,能够了解他也只能通过他的后期作品。

1994年,艾尔顿·约翰为电影《狮子王》创作的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Tonight》红遍全球;2019年真人版《狮子王》采用了同样歌曲;1997年,纪念戴安娜王妃创作的歌曲《Candle In The Wind》全球卖出3700万张,是史上最卖座的单曲;1998,因音乐成就和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1999年,获得格莱美传奇奖。

作为音乐传记片,影片中的歌曲必不可少。

男主角塔伦·埃哲顿 Taron Egerton作为艾尔顿·约翰钦点的男主角,不采用对口型的方式,全程坚持真唱。

说起来两人合作过好几次了,在《王牌特工2:黄金圈》中,塔伦·埃哲顿就和艾尔顿·约翰有过合作,在《欢乐好声音》中,塔伦·埃哲顿在片中演唱了艾尔顿·约翰的歌曲《I'mStill Standing》。

估计就是这次塔伦·埃哲顿得到了艾尔顿·约翰的认可。

《火箭人》的歌曲保持了艾尔顿·约翰一贯穿透力,开场一首《The Bitch is Back》就把人吸引住了。

小孩子的童声清澈透析,震撼力十足,听《The Bitch is Back》的感觉就像在听Nirvana的《Rape me》一样。

一首歌就奠定了艾尔顿·约翰原生家庭不幸的基础,后续整个故事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

《火箭人》和《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火箭人》的《I Am Still Standing》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的《The ShowMust Go On》,不服输不认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被困难打倒。

早一年的时候,拉米·马雷克可以凭借《波西米亚狂想曲》获得奥斯卡影帝,但同样的事情不可能连续两年发生,而且2019年的《小丑》想夺得影帝根本没有竞争者。

《火箭人》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大荧幕上看不到这部电影。

尽管和《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同一个导演出品,两部影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PG-13级作品,哪怕拿到国内,剪掉一首歌的片长就可以上映。

而《火箭人》不同,是一部彻头彻底的R级制作。

派拉蒙影业曾提议将《火箭人》拍成PG-13级,但艾尔顿·约翰本人则拒绝了这项提议。

艾尔顿·约翰表示“他们(制作方)希望能降低毒品与性的成分,但老子当年过的就不是PG-13的生活。

”PG-13级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中,观众们看到的是PG-13级的弗雷迪·墨丘利,而在《火箭人》中,观众将看到原汁原味的R级艾尔顿·约翰。

片中购物癖、毒品、酗酒、性瘾、自杀等话题画面,毫不避讳。

如果非要经过剪刀手的神奇操作,怕是全片要被剪得像个筛子。

影片从艾尔顿·约翰的自白开始,随着自白,他一件一件褪去了身上的视频和衣服,慢慢卸掉了身上的戒备,向观众们敞开心扉。

幼时的他正在经历原生家庭的不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偏偏永远无法得到。

“你得杀死那个你天生要成为的人,才能变成你想要成为的人。

”当他明白这个道理后,他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管他呢,管你们认同不认同,老子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出自我。

老子来到这世上,活过体验过,巅峰过低谷过,不需要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只要活出真我才是真正的快乐。

艾尔顿·约翰活得随性洒脱,影片是个人自传,也是人生启示。

我们不能成为艾尔顿·约翰那样的传奇音乐家,但我们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传奇不可复制,活出真我本色。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5 ) 矛盾蜻蜓点水,人物浮皮潦草,拿什么打动人?

作为音乐类传记电影,真的还是蛮期待的,去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玉在前,但是整体看完之后,始终觉得算不上好,尤其去年《波》带给我特别多感动,那首《love of my life》更是长长久久的躺在我的歌单里。

不做过多的比较,单单看这部电影,大概是想做到《雨中曲》那样的风格,以音乐歌舞为主,导致弱化了故事情节。

但因为主题是关于自我救赎,明确爱自己珍惜自己这个点,导致矛盾是否足够激化,人物情节是否丰满,就至关重要,而这两点又真的没有做到。

过多的歌曲过度,没让节奏变快,反倒觉得臃肿琐碎,到头来一首触动人心的歌曲都没能在电影的结束的时候萦绕在观众的脑海中,而明明每一首都该是那么的动人。

看幕后的时候,发现所有歌曲都是蛋蛋自己唱的觉得很眼前一亮,虽然很多评价都说换谁演都一样,我想意思应该是这个剧本故事结构换了谁都拯救不了平庸,但还是为他鼓个掌吧,还是很有爆发力的一个演员,另外萝卜过于渣男了,怪不得血色婚礼(权游乱入),该!

 6 ) 像看了一部音乐剧的预演……

描述Elton John爷爷生平史的《Rocket Man》火箭人,被影评人和影迷无数次的拿来与《波西米亚狂想曲》对比。

1.前者自定R级,确实更”忠于原味“;后者被May爷爷压榨着拍成了“洁版”,确实平添无数遗憾。

2.两版的演员都为了还原角色使出了浑身解数,扮演Elton的塔伦艾格顿(你们常说的”蛋蛋")奉献了全部的原唱,实力着实了得[赞]事实上歌曲部分是否由演员原唱还是对口型,我觉得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达到效果就行(反正也不是本尊来唱)。

3.Mercury毕竟已经作古,所以整个编剧虽然缺乏亮点但颇为封闭完整;而火箭人的原型还健在,所以写到戒毒重生就戛然而止确实有些遗憾了——估计也实在不能写下去了,否则就越来越敏感了。

4.电影本身当传记片来看,让我们重温一下Elton的音乐杰作,Mission Accomplished。

但是编剧导演分明是把它当做了音乐剧的“预演版”,无论是剧情结构还是镜头调度都活脱脱一部音乐剧的雏形。

看来不久之后伦敦西区上演一部最新音乐剧大作《火箭人》是指日可待了——我们的John老爷爷实在是赚钱高手啊,商业闭环了解一下[黑线]……5.编剧Lee Hall就是我最爱电影之一《Billy Elliot跳出我天地》的编剧,而Elton John又是伦敦版同名音乐剧的音乐创作者,可谓渊源很深。

故而本作请来了小Billy——Jamie Bell来扮演Elton的灵魂伴侣兼最重要的合作伙伴Bernie,堪称“历史传承”般的绝配。

发完这条评论我决定立马再看一遍《Billy Elliot》[心]6.自评:3.4/5分。

 7 ) 极致的关注

一,童年越来越多的电影和书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童年。

童年,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也许因为那是很弱小无助的时段,也许因为那是一个大量吸收信息的时段。

有的人一生都不能挣脱童年的阴影,一生都在都受童年阴影的影响。

但是把这一段时间放在整个生命长度里面看,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生命有无限种预见和可能。

二,天赋看到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突然觉得天赋就是热爱,无比无比的热爱,是对这个事情充满了热情的爱,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热爱。

有可能是生命当中太多的灰色,所以音乐是唯一的救赎,唯一的色彩。

又在唯一的色彩唯一的救赎当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变得越来越热爱,说不清楚是因为先投入时间才是热爱,还是因为先热爱才投入时间,感觉这是鸡和蛋的问题,相辅相成的变得越来越好。

三,爱我们一生都在渴望爱,我们时刻都需要处在爱的环境当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先付出爱,我们也不能够得到爱。

本身就没有得到爱,本身就已伤痕累累,所以心中已枯竭到不懂得如何去爱。

但是时间总会让我们碰到对的人,我们总会被治愈。

如果一直没有碰到对的人也没有关系,我们还有自己,这是一个天然的无私的,永远可以爱着我们的人,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最丰富,最全面,最温暖的爱。

我们找到自己,找到自己能给自己的爱的时候,我们将会幸福一生,将会自由一生,也将会快乐一生。

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坚强,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从外求变成内求之后,自由了一生。

也许这是很多人需要闯过的一关,如果闯过去了将是温暖快乐的,突然想到也有很多闯不过去的人就此陨落。

当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都勇敢的面对时,一定会找到真正的幸福。

 8 ) 感

19年音乐人传记片云集,有创造力的人生总是更吸引人,但是似乎也付出了代价。

这样的故事都有点雷同,天赋异禀,任性自我,成功后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经纪人,骗财骗色,为了小人丢掉了所有真正的朋友。

他的心理问题仍然是两个老话题,童年阴影造成的自我认同感低。

但这仍然不是不管理情绪的理由。

才华靠的不是毒品和酒精,而是沉浸下来内心的感受,多少艺术家剑走偏峰,找不到创作的初衷和真谛。

 9 ) To be loved, properly

很久没有二刷过一部电影了。

很早就开始关注Rocketman, 部分原因是Bodyguard入坑了麦登登。

记得第一次看到Trailer还是在18年波米上映的时候,当时只觉得不错,挺华丽的。

从电影的角度来讲,整体感火箭人略强于波米,虽然作为Queen粉,看波米时真是情怀满满,所有的梗都牢牢接住;然而火箭人能够让我对Sir Elton John从完全路人到循环播放专辑, 也是非常意外了,唯一的遗憾是为何没有早点接触这么好的音乐。

从一刷之前对Elton的歌除了your song, sorry seem to be the hardest word, 和rocketman外都不是很熟悉(就不说第一次听火箭人是夏大雷朗诵版),到出了影院后满脑子循环着Tiny Dancer, 黄砖路,Bernie and the jets, I'm still standing,期间只有这短短两个小时。

然而就因为这两个小时,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我看不进任何新片,甚至听不进任何别的音乐。

相比EJ绚丽,无畏,过山车版的生活,我的日子显得平淡而无味,只是希望在火箭人带给我的那充满生命力的气息中停留久一些,再久一些。

虽然是冲着麦登登去看了,却发现了宝藏男孩Taron!

王男里走出来的小男孩长大了,唱跳演一个不落,果然18岁考上RADA的没有点天赋还真不行。

Taron经常在访谈上说,这是他花费心血最多,投入最大的片子,前后工作了18个月,一边拍片一边录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在演火箭人之前,Taron的访谈都很欢脱,首映完之后整个人气质都有些变了,像是经过Elton跌宕起伏的一段人生洗礼后,有了些许沧桑。

18年5月,Rocketman戛纳首映,好评如潮;当然不必提Dexter导首映五天前才剪完片子,果然ddl是一切生产力。

Taron和Elton在戛纳讲这部片子就不得不提到波米,提到Freddie;摇滚巨星的人生道路像约定好似的,连曲折程度都一样的俗套 。

Freddie和Elton, 几乎是同时代的巨星,同样从小极具天赋(还都是钢琴),同样是gay还结过婚,同样被渣男经纪人害的不浅,同样有过辉煌有过沉沦;不同的是,命运让Freddie的生命停留在91年,而Elton经过rehab后如今还活跃在舞台上。

Elton承认他是幸运的,表示当年有极大可能感染艾滋,不过"God give me a second chance". Freddie临终前给Elton寄了个圣诞礼物,是Elton最喜欢的画家的作品。

整个影片就是在用EJ的音乐讲述他自己的人生,二刷后翻了好多EJ早期访谈,才越发觉得这部片子是多么坦诚,多么不加粉饰,点点滴滴都能在EJ的自述种找到影子。

Elton的童年很不幸,父亲对家庭,对他基本是无视的。

电影里有一幕,小时候Elton还叫Reggie时,一天等到父亲晚上回来,等待着一个拥抱,却听见楼下外婆对父亲说,Reggie还没睡,父亲表示,明天再说吧。

这幕就像很多年后,33岁的Elton在一次访谈中说的那样,母亲告诉他,两岁时父亲第一次回来时,没有急着看自己 而是很冷淡地等到了第二天早上。

Elton母亲还曾在纪录片中袒露,他父亲不曾喜欢过Reggie 。

相比这一点,梅校长的绿色版波米就略逊一筹了。

据说当年Dexter手上有一版更黑暗,更真实的波米,无奈片方不敢用,于是换导演改用光明版,后面拍不下去了才又请回Dexter救场,难怪当年波米制作一波三折。

回到影片,多年后EJ终于功成名就,去见离婚后重组家庭的父亲时,发现父亲又有了两个年幼的儿子,Elton在车里望着父亲拥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真是令人心碎的一幕。

事实上Elton父亲离婚后在几年内生了四个儿子,关系亲近;同样在那场访谈中Elton谈到这点时,仍然是满脸的失落。

Elton的整个童年是缺爱的,非常孤独,经常沉浸在幻想中,音乐是他唯一的朋友。

在影片中,一家人合唱的I want love倾诉出相互渴求而不得的爱。

Elton望着父亲拥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靠着极强的音乐天赋,Elton获得了Royal Academy of Music的奖学金,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古典乐训练;60年代时的Elton不出意外地迷上摇滚,接着便组乐队,离开学校,在酒吧表演。

影片靠一曲Saturday night把Elton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由串联起来,舞美很不错,只是Elton已经有了脱发的迹象,导致每次Taron边跳边撸头发时我总觉得又要秃了一点。

很快EJ便想自己写歌了,机缘巧合下碰到了Bernie;现实和电影描述得一样,从一堆歌词本中随手递出的一份便是Bernie之作,命运把两个极具天赋的年轻人以一种奇迹般的方式捆绑在了一起。

两人一拍即合,从开始为其他歌手写歌,到自己出作品,从不温不火,到Troubadour一炮成名。

电影似乎略去一些不温不火的时段,EJ的确是先在美国成名的,这在英国歌手身上非常少见。

Elton在Troubadour演出不久John Reid出场了。

Elton碰到John之前,虽然有些意识到自己是gay,但还是处子之身;之前也有狗血地交过女友(实际上基本到结婚了最后纠结了半天没结成还出柜了),但基本还是纯情小少年一只。

John真实人物长的挺可爱的,和麦登登不是一类气质,麦登更A一些。

Taron和Madden访谈里几次提到这是Elton的第一次,他们想把握住两个相爱的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感觉,这个说法很符合实际。

影片里直到船戏之前都很正常,Taron把23岁单纯的Elton被John勾搭时一脸娇羞的样子演绝了,然后到了船戏Taron你怎么这么像老司机呢!

说好的纯情小处男呢!

船戏配乐Take me to the pilot, 还挺带感的。

Taron大嘴还在访谈中不小心透露了Elton是攻,“就像我们演的一样”,害的我二刷时认真分辨了下两种毛腿。。

船戏结束,Elton抚摸的怀里的John,一脸满足。

据Sir Elton自己说,当时他看着怀里的John,第一次感到“I can have sex, I'm normal”.如果说Elton和John这段关系唯一拍得差了点的,就是糖太少刀太多了,片子里John很快变成了个渣男,什么“我们签过合同你自杀了我还能拿回20%”这种话都能说出来,麦登登的脸都救不回来的渣。

不过渣之前的衣柜play是甜到巅峰了,片中Elton正在录音室录制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这场基本还原了MV版,直到被英姿飒爽的John进来打断。

此时Elton立刻变成花痴小迷弟,还故作镇静,然而合唱的女伴早已看穿一切。

John走进衣柜,一个眼神示意,Elton就屁颠屁颠得跟进去了,John一脚带上衣柜门。

这场衣柜play可能是我这几年看的最好的无船无肉却充满情感张力的戏了。

JR: What do you want, Elton?EJ: Eh.. dinner with you?JR: ....What do you really want...衣柜中John表示你是个巨星了,别还和妈妈一起住,来让我带你领略下巨星的生活;接着便是一曲Honky Cat, 串插了Elton初入纸醉金迷生活的场景,拍得一气呵成,终止于 Elton听从John,解约了长期合作的Dick,聘用John作为personal manager。

自此,Elton和John在影片中的糖就结束了。

成名后的EJ有钱,有名,但没有爱,有了一切的EJ仍然是当年等父亲拥抱的那个缺爱的小男孩;自然而然的,他只能逃避,靠音乐或是drug。

影片中穿插了EJ闹自杀,闹完后直接上舞台的场景,同时配合着背景音乐rocketman,凄凉中带着点荒诞。

EJ在访谈中提到那次自杀,开玩笑似的表示自己当时high了想引起大家注意,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是袍子太重没法游上来,这究竟是不是玩笑也许只有EJ自己知道了。

EJ真实演出中也碰到过嗑药被送去急救,救完接着上场,演到一半晕了,吸完氧接着演这些事;在当时的情况下,音乐也许能救EJ一阵子,但drug总会害了他。

EJ自己清楚,而自尊心和倔强的性格使他不想寻求帮助。

随着父母离开,Bernie离开,EJ的处境越发危险,此时配上那首贯穿整部影片的黄砖路,显得更为悲凉。

现实中EJ最终寻求了帮助,通过治疗将自己的生活拉回正轨;最终碰到了David,就如影片结尾字幕描述的那样,He is finally loved, properly.

Elton和David最后一幕中,EJ在一场演前中离开,一件件褪去身上那件华丽得不真实的橘黄色荧光服;随着I'm still standing旋律响起,Taron复刻了那具有浓重80年代风格的MV;犹如涅槃重生一般,EJ回来了,也许没有了当年那些夸张的服饰,却仍然充满着永远属于EJ的生命力。

EJ曾说,那些衣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害羞,不安全感,如今已经不需要了。

Taron复刻版I'm still standing最后,感谢Taron演绎的EJ,金球奖实至名归。

 10 ) salutation

惭愧,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Sir Elton Hercules John没有什么了解,顶多是听过几首广为流传的歌。

刚听到那些歌是只是觉得动人,但从未理解到其中的深意,那种真诚与孤独。

他走的是一条坎坷的路,同性恋和摇滚巨星的身份让他始终无法be loved properly。

他感受不到来自父母,情人,甚至他自己的爱,只能带着一身才华,用激昂摇滚的调子,唱着孤独落寞的词,用华丽夸张的服饰,藏住脆弱敏感的心,用形状奇异的眼镜,遮住眼角的泪。

Rocket man burning out his fuse up here alone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演唱会的表演性质”非常认同。

就如 Freddie Mercury拿起话筒杆挥舞拳头,或者Lady Gaga把脚翘在钢琴上,或者就像Elton John的各色服装,只有这样才够效果。

但是这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

也许就像电影里一样Elton拒绝回归从前的质朴,是因为他不敢再失去现有的了。

乱乱的,我也说不好。

我还是很喜欢夸张戏剧化的表演的,同时返璞归真也很能凸显意义,真挚的创作当然应该受人尊敬。

最后还有,怎么说,我觉得确实以前的音乐比现在更为真挚(抑或是大浪淘沙只留下了精品)。

首先题材上,除了爱情,其他主题(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咏物主题。。。

)也有很多。

其次,就算是爱情,也有一种,em,挺纯真的感觉(也许是现在软色情成分太多?

只说歌词啊,旋律还是有很多好听的)。

随便瞎扯,以上。

《火箭人》短评

埃尔顿是五颜六色,这部电影是乐色。

5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较差

跟风吧

7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较差

#72ndCannes#非竞赛单元展映第九场。太混乱了,打着传记片旗号的歌舞片,但这么打乱观众情绪的难看歌舞可是太少见了。薄荷面虽然开了一个俗气的传记先河还造假事迹搞坏了风气,但人家好歹实实在在拍类型片,音乐浓墨重彩而不喧宾夺主。这部的音乐就是在瞎搞,明明Elton John好歌那么多,用得不精也就算了,为了电影写的歌一首好听的都没,配上蛋蛋糟糕的演技……后悔没去隔壁看三池崇史,听说今年日本队独苗挺好看的。

11分钟前
  • 蓝詹
  • 较差

天啊 才7.1... 蠢货啊 这不是写实的传记片 这是传记音乐剧 用他自己的歌重新诠释他生命中重要的事件 愚民真的简直了 >.>

16分钟前
  • ryan
  • 力荐

大失所望。尽管延续了飞鹰艾迪的风格化,但整体堪称儿童套餐版波希米亚,文本和音乐的结合也就是看图说话级别。更无法理解的是,弗莱彻居然还是波希米亚的制片人。。。所以这是套拍的么。。。

18分钟前
  • K
  • 较差

长大之后,所有的动机都是对童年缺憾的救赎吧。飞得越高的人生,越有坠落的理由。

23分钟前
  • 麦田里的小霸王
  • 推荐

60/100,呃。居然是歌舞形式,可是这还不如隔壁对口型大电影来的好看与昂扬。不过倒真是姐妹篇了,从结构到手法到立意。

25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还行

补 2019.06.29 / I’m so sick of watching shit about white men and their daddy issues

30分钟前
  • Epicentro
  • 较差

有点流水账,但是男主演的简直太好了,从眯眼和嘴唇的小动作都像真人附体,基本就是靠他的演技撑起来的,情怀这个东西卖多了也就烦了,功夫还是得放在人物上。另外这么多艺术家都是有奇葩的妈和童年阴影,我好想明白了点什么

31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本片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作为一部还健在的人物,本传记影片内容自黑得可以,足可见其本人的谦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影片《女王》中,菲利普亲王指着前儿媳葬礼的新闻镜头,说:你瞧瞧,都请的是什么人!镜头上赫然出现的就是这位埃尔顿。不得不提一下童年埃尔顿的扮演者,声线太好了,尤其是在他和父亲、母亲、外婆四重唱里的表现。另外,埃尔顿最应该感谢的为什么不是外婆呢?还一个劲地拿自己的热脸贴他爸的冷屁股?!

36分钟前
  • 洋葱仔
  • 力荐

男票评价说,太痛苦了,真是太痛苦了。我好嫉妒Sir John怎么有那么多眼镜!好多都好好看!(190807,二刷了一下,果然在电影院还是有很多没看懂的地方,Elton John真的是天才啊!)

38分钟前
  • Hi Friday
  • 推荐

乏味至极,完全没法跟《波西米亚狂想曲》相比,剧本糟糕的叙事手法,以及充斥了大量无意义的生平片段,让人如坐针毡,非常艰难甚至煎熬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主角的经历琐碎而无趣,即使真实还原,也让人失去耐心,适当的改编未必是一种错误,情绪渲染不够,甚至华而不实,对火箭人的内心探索笔墨浓重,可是不够深度,流于表面,也许他确实是一个传奇,但这部电影绝对不是。

43分钟前
  • 超级英雄发骚友
  • 较差

伯尼太像荷兰弟了叭

47分钟前
  • Láogon
  • 还行

两个人的近似人生,同样是不世出的摇滚巨星,同样有性格缺陷,同样成功同样堕落,同样有个经纪人阴影。不过毕竟韩红还活着,没必要搞个那么夸张的live模仿秀,让故事更像个故事,一个没有歌舞有点无聊的故事

50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四星半。这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片LGBTQ元素最大尺度的一次汇聚,但这并非影片成功的关键。超现实与音乐剧模式的结合,令埃尔顿·约翰绚烂却糜烂的生活,真实还原。而影片最大的成功则是选择了塔伦·埃格顿出演埃尔顿·约翰,埃格顿超越几乎全部同时代演员的表现,让一切变得无比可信。

53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现在看到火箭人真的literally就想到Elton变成火箭升空来了。每每想到都能笑出来。

55分钟前
  • 💊
  • 还行

变得非凡还是平凡只是天才的烦恼,坐上火箭还是舞台都是普通的工作。父亲只是受同事委托请他签名,母亲并不想与他分担性向的痛苦,恋人在泳池边胡搞,朋友打算回家犁地。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喝得酩酊,似乎就能忘记自己的寂寞。像独自飞向太空的火箭人,选择注定孤独的人生,想念地球上弹琴的男孩。

5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加长Elton John宣传片,主人公可以自我为中心但电影不应该。

60分钟前
  • Trillian
  • 较差

总算有个音乐人的传记电影不是悲剧 I am still standing 真好

1小时前
  • 坐等1900
  • 推荐

蛋蛋大概是真爱 I’m Still Standing 吧,当猩猩唱一次,当本尊唱一次,结果我还觉得猩猩那次唱得更好😂

1小时前
  • 阿瞢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