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看过的所有动画片里(《勇敢.》《破坏王》《通灵男孩诺曼》《画之国》《守护者联盟》《老雷斯》《冰河世纪4》),单从视觉效果的角度讲,哪一幕戏让我最惊艳,我必然想到马达3那场马戏团盛宴。
这也是看完马达3之后最有印象的地方。
说到马达加斯加这个系列,首先我就想吐槽一下它那蹩脚的名字。
除了第一部和马达加斯加有关系外,其余两部和马达加斯加毛关系都没有,也许是主创也没想到拍续集吧,所以才取了个这么无脑的名字。
对该系列前两部印象基本停留在就一纯搞笑动画片,不仅剧情一般般(第二部竟然搬出了狮子王。。。
),视效也一般般,最大的亮点就是那四支企鹅和狐猴(企鹅要单拍动画啦,可以期待一下)。
系列走到了第三部,剧情依旧那副德性,不过视效确实得到了全面升级,再辅以3D外挂,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于剧情方面,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俗!
不仅仅是没有新意,剧情是否合理,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已经不再重要了。
因为这部电影定位就是恶搞,其实也没人会是去看剧情的,但我只对一个方面感到无法忍受。。。
就是能不能不这么说教,这里有两处说教地方让我真是难忘不已。
一处是狮子艾里克鼓励马戏团打起精神,重振旗鼓那,这说教也有点太狠了吧,问题是,你说教就说教吧,台词有点亮点也行啊,这处或许勉强还能忍。
第二处就让我有点忍无可忍了,在马戏团即将表演时,五大力突然退缩,又是艾里克用了他那七寸不烂之舌,再次说教成功,瞬间让武大力获得正能量IMAX!!!
幸亏之后马戏团那场戏给力,让我稍感安慰。
说到说教,就不得不提另一部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但他在剧情方面,每当我感觉有点说教的时候,剧情在此就立马停住,完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在那给你讲完大道理就完事了,并且还与实际行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点上,马达和海底算是正反面教材了。
梦工厂继《怪物史莱克》里的驴子和龙畸形恋修成正果后,在这部里又将狐猴和熊撮合到了一起,现在非常期待梦工厂动画未来还能给我们整出多少对畸形恋。
剧情弱归剧情,要是视效再马马虎虎,这部电影就没得看了,幸好视效方面令人满意,马戏团那幕戏完全是个意外惊喜啊。
影片总共有三处视效高潮的地方,第一处是巴黎街尾大战,第二处是马戏团盛宴,第三处是结尾。
巴黎街尾大战,整体一气呵成,精彩场面目不暇接,配以企鹅操控的玩具吉普车,尽情的的在巴黎街道上横冲直撞。
第二处马戏团表演则完全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段落,通过各种五颜六色的灯光运用,再辅以水果姐的firework。
整场戏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登峰造极,在调动情绪方面更是让人非常欢快,兴奋不已。
(不过据说这场戏点子还是取自现实的,不是原创的)也使本应该成为大高潮的结尾空中马戏大战就此做空,有点早泄。。。
结尾大战总体还是可以的,但较之前的马戏团盛宴,无疑会让人感到很大的落差,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在情节设置上是有点失败的。
即使如此,马达3的总体在视效方面做得还是非常成功的。
在今年看过的所有动画里,破坏王>勇敢传说=通灵男孩诺曼=马达3>画之国>守护者联盟=老雷斯>冰河世纪4如果评分的话,7分。
视效5,剧情2(真的有点2啊)。
导演还是前两部的埃里克•达尼尔,编剧则加上了操刀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诺亚•鲍姆巴赫,后者向来以对美式中产阶级生活淋漓辛辣的讽刺见长,由他来跟“马达加斯加”系列品牌的创立者达尼尔联袂,当然有理由让我们对这部梦工厂的动画大片多了几分期待。
现在看来,“达尼尔+鲍姆巴赫”的组合没让观众们失望,整部影片不仅画面养眼,而且角色性格丰富,剧情跌宕起伏——对于一部暑期档的“合家欢”爆米花动画片,这还不够么?
咱们就别老惦记着从里头挖掘什么深邃的思想了吧。
四只从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里逃出来的动物,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一路远涉重洋到了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在途中亦展开了若干奇妙的冒险经历——这个故事内核的意旨其实很明显,那四只笑料百出的动物,正是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生活的“纽约客”们的喻体,对于在北美大都市里生活的中产白领们来说,城市就像是他们自己的牢笼,用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话来说,就是个“人类动物园”,所以,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难免想逃出去。
不过,逃得久了,似乎又想再返回来。
虽然从追求“自由”和“自然”的“本真”人性来说,逃出牢笼才是生命应有的归宿,但是,对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多半也会卒于斯的城市人来说,真的能在远离城市的乡野之间找到生命的真谛并且怡然自得?
从爱默生、梭罗再到E•B•怀特,我们能在美国当代文化史中找到一条脉络清晰的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态价值观线索,但对他们在当下的绝大多数读者——其中许多人也是《马达加斯加3》的目标观众——而言,这些“采菊东篱下”的描述,只不过是为了延宕城市生活的魅力所炮制出来的心灵鸡汤,在城市里厮混得久了,就跑到远方去旅旅游、露露营,再不济的,就看看《马达加斯加3》,疲倦的心情放松了,也好在回到那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去继续自得其乐——当然,跟那些作家们的抒情文字不同,《马达加斯加3》是一部满含着戏谑和恶搞的喜剧大作(片中有大量戏仿《罗马假日》《盗梦空间》《碟中谍》《尽情游戏》等片的段落)。
所以,《马达加斯加3》在编剧上面临着一个价值观的陷阱,对这四只好不容易逃出纽约的动物来说,似是而非的“乡愁”就像是渴望被监禁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为了从非洲回到美国,四位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参加了一个在欧洲巡游的马戏团(有点像《九品芝麻官》的桥段),九死一生的逃过了法国动物侦缉队的追捕(终极对决的场面很炫),最终,当他们来到中央公园动物园的铁门前,还是决定留在了“外面”——马戏团不算是“野外”,但比起完全人造的中央公园,还是要“自然”许多。
作为一部3D动画,《马达加斯加3》的立体效果很不错,画面构图也都充分体现了3D的优势,营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奇观场景。
此外,影片的中文字幕配译也非常大胆,什么“赵本山”、“小沈阳”、“地沟油”、“爱情买卖”这些流行语一股脑和盘托出,闹是挺闹腾,但对于影片原意的传达和中产格调的体现,都有不小的伤害。
(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6月18日第20期)
影片以密集的笑点、绚丽的造型、令人身临其境的3D技术为观众带来一场欢快的视听盛宴。
《马达加斯加》第一部狮子Alex、斑马Marty、河马Gloria、长颈鹿Melman为了心目中真正的自然开始纽约大逃亡,误打误撞漂流到马达加斯加岛;第二部这群好朋友在回家途中意外坠入非洲大草原,在广袤而又神奇的非洲经历了神奇之旅。
《马达加斯加3:欧洲大围捕》狮子、斑马、河马、长颈鹿、狐猴绕道欧洲去往纽约,遭到了动物管制局杜瓦的大追捕,在“政治避难”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拥有西伯利亚虎、美洲豹的马戏团协助,共同开始了一次回家之旅。
马达加斯加3观影归来,的确是部不错的欢乐片。
不过这字幕就让人有些让人无法接受了。
黑衣人3已经颇受争议,这部片子则变本加厉。
本身就极快的剧情节奏和噼里啪啦的台词再加上炫目的特效让观众的眼球忙不过来,顾此失彼。
影院中也多次出现了笑点已过,观众却在念念有词回顾之前台词而会意一笑的场景……随着网络上自发组织起来的字幕组越来越多,独立译制的作品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乃至发展成某种风气,各个负责译制工作的制片厂开始跟风。
按照目前的这个情况持续下去,未来类似的字幕估计会越来越多,但我个人却认为不是什么好现象。
目前恶搞的、过度渲染的、无厘头的、极度网络化语言的字幕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多年以来观众已经习惯了一板一眼的信达雅模式,突然被抛到一个创意天马行空的世界里,眼花缭乱了。
从上影、长影的那个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接受译制片,多年以来,观众对于这种高水平的翻译已经习以为常,这时候突然来了点新奇的,过去没有的翻译模式,自然大受欢迎。
一部本身带点诙谐色彩的影片,除了一板一眼的翻译以外,冷不丁的蹦出来点“地沟油”“打酱油”,把纯爷们儿称作“春哥”,FACEBOOK替换成“校内网”,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美式幽默、英式幽默我们碍于语言上的障碍,并不一定能完全把握。
相形之下我们中式的幽默就显得接地气和亲切的多了,比如颇受争议的黑衣人3中突然爆出来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让影院观众骤然哄笑成一片。
但是,但是。
这样的幽默是必须有限度的。
尤其是搞引进-译制-发行工作的专业人士,一定要弄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这样惊喜的效果,是一定要建立在整部电影按套路,按经验,按英汉翻译理论一点点制作出来的“信达雅”字幕的基础上的。
如果全篇都是哗众取宠的所谓笑点,那观众还笑的出来吗?
网络化的语言有其特定的载体,既然是网络的语言,就得用在网络上。
而且网络上信息流转如此迅速,淘汰如此残酷。
你今天还喜滋滋的学会的新词新语,明天可能就被置换掉了。
试想一两年前火爆网络的诸多流行词,你现在还会说几个?
不要说老掉牙的说出来,发出去,恐怕各位的大脑都已经自动将其淘汰、忘掉而根本记不起来了吧。
如果强行搞这类笑点,就会如同春晚硬上“神马都是浮云”一样,不仅不好笑,而且会让屏幕前的年轻观众一边尴尬,一边鸡皮疙瘩掉一地,一边忍不住嘲弄两句。
电影公司引进电影,制片厂译制和发行,院线承接与放映,观众走进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商业行为,电影的译制与发行面对的是全体消费者,不存在特定的群体。
既然如此,就要最大程度的照顾所有观众,尽量为所有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负责。
类似“神马都是浮云”这样的流行词,第一受众有限,上了年纪的人或太小的,或者平常并不怎么上网的人以及上网却对此类信息不感冒的人(我特意调查过,这个群体远比我想象的大)就会不得要领,像“飞机为什么不能像房价一样软着陆”这样的翻译,说实话不天天看新闻,你知道笑点在哪吗?
第二审美疲劳,多看两次其实就没新意了,第三速朽,现在还觉得时髦,过三个月立马觉得老土的想吐,如同现在如果谁的手机铃声如果还是老鼠爱大米并在公交地铁上公然响起,全体乘客一定会默默的盯着他行注目礼。
本来是“多说两句”的,结果一下子打了这么多……就此收尾吧。
主要就是希望这阵风快快刮过去,不要形成俗不可耐的风气一直持续就好。
老爸老挂在嘴边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电影引进译制上体现的太明显了……观众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又抢映期;想及时看的拖你个俩月,想好好看的没两天又给你撤档了。
再说这翻译工作吧,完全不合理,不科学。
有的粉丝性极强的电影,制片厂弄个完全不懂也不热爱的译者来翻译,草草几天搞定完事。
长此以往,什么“索林·橡木盾”翻译成“索林·鄂肯谢尔德”,“王者归来”翻译成“皇上回宫”的事不知还要发生多少次,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建立成一个真正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院线体制啊,这这这实在是令人捉急啊……(楼主已因废话太多被没收键盘并强行拖走- -)
其实一直以来,国内对于外国引进电影的翻译虽然提不上出色,至少还算正常,除了对于政治以及种族等等问题模凌两可的翻译之外完全不会妨碍或者扭曲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但是那些自作聪明的字幕工作者似乎不拘泥于单纯的翻译,而开始对于电影的字幕翻译加入了不少的中国元素。
其实说到了这里,我对于中国元素的融入是没有太多意见的,到底电影是一个有地域性的东西,很多外国人的逗笑方式并不一定能够被国人所理解,而用中国式的语言诠释其幽默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一个词形容现在的国内官方的字幕翻译特别贴切,那就是过犹不及。
至少在我看来,电影的字幕是一个重在理解以及还原的东西,我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不光是在享受电影本身带给我们的乐趣,更多的还是它的地域性的文化冲击以及那种冲击之后带来的文化的包容性。
字幕的翻译应该精准并且在不改变与原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让国人更好理解的修改。
可是,最近的两部电影,《黑衣人3》以及《马达加斯加3》中的字幕人员真的有一点走火入魔了。
这两年“接地气”这个词火了起来,并且已经不光光被运用在了电影之中。
在这两部之中,类似于“凤姐”、“地沟油”、“hold住”等等的网络用词以及流行语相继出现,虽然带来了很多中国式的幽默,但是却离影片台词的原意以及异国的逗笑方式越来越远。
我在观看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感到最气愤的地方就是很多原本很出彩的小幽默以及美国式表达方式被硬生生地翻译成了简单粗暴、让人哭笑不得的无聊文字,而在《马达加斯加3》中,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在我看来,适度的中国式翻译会在顾及影片台词原意的情况加增加影片对于观众的亲切程度,并且消除某些文化上的隔阂,而以上两部电影的翻译不过就是劣质的中国式的无聊玩笑,让很多原本出色的,聪明的语言显得低级无趣,说实话,如果非要运用这些低级到不行的幽默,为什么不放在国产电影里面大书特书,而非要在引进片中肆意出现呢?
中国现在的网络热点基本上是“审丑”,大量的奇葩以及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占据了我们的视野,而对于那些美好的,充满了创意和积极的东西却一直在被忽视着。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一方面代表着网民的智慧与幽默,但也在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现在人的思维的消极以及那种毫无底线的娱乐精神,而这一点在现在越加泛滥,把无知当智慧,把无聊当乐趣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流,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发展必要的过程。
正是这些大量的玩笑式的话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使得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其渗透,现在连电影的字幕都不放过,这真的让我作恶。
我现在感到最可悲的就是,中国很大一部分电影人的存在让中国电影变成了笑柄,现在就连翻译人员也开始学习他们了,我还希望这只是你们对观众开的一个小玩笑。
本片效果80分,字幕翻译0分!
本人从来不剧透...只有观前指导值得一看的影片,相对前两集是一个飞跃...首先我喜欢马达加斯加,前两集和番外的企鹅r1和r2我都有看,所以人物都会很了解...建议没看过的补习一下再去,这样你才能真正体味什么才是快乐.3D 对于动画来讲,一如既往,效果好普通真实镜头的电影数倍不止。
绝对对得起3D 这个数字和这个字母。
蛋疼的是我在BD,万达IMAX 没盖好还...先天下看得DMAX,感觉效果平平。
马达加斯加3的故事情节连续完整,节奏较快,笑点居多,丝毫没你去上卫生间或者吃爆米花的机会,所以建议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手机关机,状态调整为弱智儿童模式,来进行快乐享受。
切记看动画无幽默感...如果你没幽默,理解不了为什么猕猴和熊能在一起,那只能说你的世界伤不起...马3的音乐是一大亮点....配乐和音效都是一级棒。
结尾无彩蛋,但是音乐很有品味,如果对音乐无兴趣的,可以直接走之。
最后要说的是字幕和国语配音,建议看原版。
这个配音版要比里约大冒险次很多,根本就是又回到解放前。
即便原版字幕也弱智死,所以学好英语还是尤为有用的。
建议等几个月后去下人人影视的字幕,美剧它最炫,这种动画更是不在话下了。
我给满分,因为这部电影值的.唯一瞎了的,就是它的字幕,唯一蛋疼的就是不伦不类的配音。
==========================放在后面的话===============================看了很多对于马3的短评和评价,过半的人都还是感觉翻译欠佳的。
(时光+豆瓣)关于字幕的问题,各种天朝幽默词汇的加入大概是在《里约大冒险》开始的吧(恕我不是每部都会去电影院,暂且就认为是从这时候吧。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里约》里面的字幕翻译恰到好处,没有刻意的那种感觉,但是马3里很多翻译着实是让我这个英盲感觉不适应,也许是我个人水平比较低。
但是,要说的是,天朝的人民本来就不喜欢英语,所以大家都会普遍感觉自己是幻看了,还是幻听了...我还看到很多评论是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想说,你幼稚园么?
看来天朝对你迫害得可以申请政治避难了...第一,好与不好,和劳动成果没有任何关系;第二,你给一个回民做了一锅X肉,然后人家骂你个狗血喷头,一锅肉掀翻在地上,你就说那个回民不尊重你的劳动成果么?
字幕好不好,大家说了算。
我倒是没有发现《里约大冒险》的评论里那么多抨击字幕的...再说说什么算是比较好的字幕...暂且我也是一个喜爱美剧,爱看岛国动漫的,感觉字幕翻译:第一,必须是要大意正确。
第二,字幕一定要忠于电影,就是符合剧情。
第三,也就是最难的,要营造出不同语言下的相同意境。
那么再说说马3:配音么,就不要奢望了,除非你是学龄前儿童,原音的阵容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所以我对于国语配音没有任何欲望。
翻译么,感觉有些失望,因为毕竟我还是对中国翻译人士抱有很大期望的。
但是就我自己感觉来说,我认为翻译有所缺失,没有完全表达出原电影的精华。
如果以后所有进口电影都能分别对翻译和电影打分的话。
那么,我给这部电影打9.5分,原因:作为一部定义为儿童的动话,它的剧情完整,故事叙述清晰,整体节奏松弛有度,画面色彩和视觉冲击到位,原音是不可多得的亮点。
然后再给字幕打一下分:6.0分,原因:大意表达大致完整。
但是过多强制性的加入了中文的流行语言,所以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赵本山”这类词是绝对不应该加入的(这和赵本山这个人无关)。
我认为要么是相关的翻译人员太急功近利,要么就是太不认真,或者是我们都不希望的,它只是个来卖萌的。
==========================欢迎看过的来补充=============================1.企鹅排排坐观看马戏团表演时有这样一句评价:“光是看这个表演就值回票价了。
”字幕却翻译为“光这招就不赔本儿了。
”“赔本”一说得是不是有些莫名其妙。
2.动物们高呼的“Circus Power”原意为“马戏团万岁”或者“马戏团有力量”,字幕却打上“兽权主义”一行字。
3.动物们驾驶的飞机坠落在地,字幕中却出现“为什么不能像房价软着陆”这样不搭界的翻译。
4.企鹅炫耀他们打造的私人飞机那一幕,面对“比赵本山还牛13”(其实,如果你关注娱乐圈,这个还算可以...但是...我怎么就感觉那么别扭呢)
今年感兴趣的片子不像去年那么多,所以去电影院的次数比去年少了许多。
今年6月以来,我觉得可看的片子也就只有《黑衣人》《007》《马3》。
《黑衣人3》上个礼拜已经看过了,现在《马3》也已经上映,再不去,等到下线就不爽了。
所以昨天赶快跑去看了。
总体上讲,与第二部比起来要好一些,但与第一部相比的话,还是要差一些。
不过这就足够了,至少迎来了反弹。
这次,大反派变成了人类,而且是打不死的小强。
动物们的种类也多了起来,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
3D效果还行,比去年的《蓝精灵》强多了,这次是在民乐园万达看的,估计看imax会更爽。
不过整个场子里观影者不超过20人,这倒比较给力。
配乐依旧很棒,尤其是kitty perry的《firework》,那段应该是全片的高潮了。
片尾还是那首熟悉的《let's move it》,真是百听不厌啊。
之后播放字幕的时候有首《love always comes as a surprise》听着很有感觉。
唯一不足的是字幕,据说《黑衣人3》和本片是同一人翻译的,真是糟蹋完《黑衣人3》又来糟蹋《马3》,什么样的网络用语都用上了,这种风格刚开始可能还会觉得比较新鲜,比较有意思,次数多了,就不那么好玩了。
希望下次看片,不要又是此人翻译。
罗嗦了一大堆,想看的去电影院看吧,保证你拥有90多分钟的快乐时光。
有部分剧透,嘿嘿最后附送高清海报。
《马达加斯加3》中,流浪到罗马的阿力克斯为了回到故乡纽约,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利用一个没落的马戏团,训练那些颓废的动物,然后用精彩的演出博得去纽约演出的机会。
其实马戏并非阿力克斯的强项,欧洲的动物也没那么容易驯服,再加上还有一个变态的女人时不时从天而降地对它进行追杀,整个任务简直不可能完成。
但就跟人类一样,一只执著的狮子可以做成任何事。
最后,它毅然抛弃了爱情———马戏团里美丽的小母豹,带着当初一起逃出动物园的伙伴们回到中央公园。
在栅栏外,望着当初的“家”,阿力克斯却说:我记得当年那块石头没那么小。
就在它突然明白“狮子应该朝前看”的时候,命运再一次做了它最爱做的事:告诉你,你醒悟得太晚了……于是,我在一部动画片面前深思了。
即使只有这一个亮点,我都觉得《马达加斯加3》值回票价。
更何况,事实它远远不止。
这是一部充满亮点、萌点、贱点、笑点的作品,其中的一场大马戏更是如梦如幻,看得人如痴如醉。
同时,也正如美国媒体所说,这是难得拍到第三部依然在不断进步的系列电影———更有力的反派,更有趣的场景以及更多的黑色笑话。
马达加斯加一直是部希望与友情的电影。
主角们一直期冀着回到纽约,穿插在期间的就是彼此间浓浓的友情。
四个常规人设不提,企鹅们,臭鼬团队也不说。
但就本片新人来说,老虎Vitaly因过往失误导致了心灵创伤,海狮Stefano疯疯癫癫,美洲虎Gia虽心底善良,但由于整个马戏团都没什么可以依赖的强者,也变得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所以这就是一部自己回家,捎带脚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赎之路。
本片的反派DuBois可以说是最大的笑料制造机,追逐戏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大楼挡穿墙。
她的孜孜不倦,也给一片温馨的Alex马戏团之旅,带来了很多紧张刺激的元素。
最后的马戏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以此作结真的再好不过。
6月8号 和她还有她的弟弟一起去看的 虽然错过了前面的20分钟 但是后面的精彩还是让我们庆幸没有错过这出戏。
3d效果不错 比黑衣人要好很多啊。
笑点多,最爱还是企鹅。
最炫目的真的是3d马戏,再加上katty perry 的firework 绝配了!!
一下子,感觉和她再一起真的是一件好幸福的事情。
推荐英语配音啦,中文字幕也挺给力的,总之大家都笑了。
希望大家都到电影院去看看。
也希望国产动画片可以早点追上来。
期待4,期待企鹅们的精彩表现
儿童欢乐片。
3d效果比功夫熊猫好~不过国语配音不给力啊~~
桑尼亚出现的时候我笑喷了..感觉比 2好看
美国式励志煽情动画片,俗套了。
三部都是烂片,哪点比BRAVE要好?
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看完马达加斯加的任何一部我都会变成一个磨机鬼,是的,看完这个电影,我只想说一句话,只想反反复复的重复一句话,一句话:“我只喜欢企鹅,我只喜欢企鹅!!”总之,这就是梦工厂出品的烂片!
字幕组用力过猛,不如黑衣人恰到好处。
中文配的台词秀下限了。
从头笑到尾~神级字幕组啊!哇咔咔咔咔~~P.S:松江真心便宜,才25呢!
绝对让你从头欢乐到结束的一部梦工场作品,我喜欢动物们的各种搞笑表情,惟妙惟肖,萌傻呆,活灵活现。好多人吐槽字幕组,其实字幕组的翻译雷的同时也让我欢乐不少。我觉得比起两部更出彩,很多场景很绚丽。大人小孩均很合适。果断推荐之。
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剧情
马达系列第一步3D,越来越爱企鹅军团,万能、高效、精准、执行力超强的高科技协作团队
06.19@和平影都。不感冒。估计之前预告片看多了笑够了0 0 翻译莫名其妙,还是自己听靠谱。PS:当响起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时候我跪了!
全场无笑点,这种电影竟然能有8.3分,豆瓣是要被00后占领了吗?
好闹腾 好开心
Firework 加 电子风杂技,炫目啊~
僅僅是效果不錯,考慮到是給低幼小朋友看的……
= = 字幕是渣。然后笑点迟钝了。果然已经不够青春看这样的欢乐农片了。
至俗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