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过原著,仅仅看了2017年版本的电影。
2017年果然是恐怖片的爆发年!
从网上搜寻的资料来看,本片的原著是斯蒂芬金的《它》,中文翻译为小丑回魂,分为上下两侧。
这本书在1990年曾经被搬上银幕,1990年版的电影表现了这本书的全部剧情,因此电影时长也达到了叹为观止的三个小时。
但是2017年的这个最新版仅仅体现的是全书的上半段,不过现在已经开始有做续集的规划,小丑回魂2预计在2019年上映。
片中的小丑是一个以人类的恐惧为食物,可以随时幻化成每个人最害怕(最怀念)的事物。
如同哈利波特里面的幻形怪。
目前并不知道这个生物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也是以恐惧为食物,并且和幻形怪完全不同的是,幻形怪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咒语击败,而小丑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极其诡异而又危险的存在,他不像幻形怪傻傻的站着坐以待毙,而是会主动出击,它能够以各种方式唤醒人类心中的恐惧,将人类的灵魂变化成一个绝望的惊恐大餐,然后一口吞下。
人类的物理化学攻击均无效,但是它对心中没有恐惧的人却无能为力。
个人认为,这个是一个极其精彩的设定。
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
简单的与原作对比,本片的基调更加阴沉和深邃,小丑的形象不再是充满诡异的憨态可掬,而是凶相毕露的阴险残忍。
小丑吞噬受害者的恐怖,尸体在下水道中漫天飞舞这些画面,都应该成为让人记忆深刻的恐怖经典。
除此之外,这部片子营造恐怖的最大特点就是可预期的恐怖感爆棚。
并不同于温子仁,本片的导演并没有营造恐怖氛围的内容,一栋破败的住宅,一些早已启用的桌椅就已经足够。
男主小分队穿行在这看上去极其危险的场景时,你知道可能会有恐怖的剧情发生,结果恐怖的景象还真就在你的预期中出现了。
不但出现,而且能给你更超出想象的恐怖感,我想这种体验,是当今恐怖片中很少见的。
在本片中,恐怖从来都不是不期而至的,而是完全按照你的预期来的。
男主哮喘男和眼睛BB男第一次探险小丑房间的时候,所有恐怖感都是直接的,房间门突然的关闭,造成了三个不同的封闭空间,恐怖的威胁体验也完全不同。
BB男面对着的是隐喻性质的威胁和恐惧,而哮喘男,则面对的是小丑亲自现身的直面威胁,画面冲击力强,并且也非常有想想力。
尤其是BB男被关门后的场景,从头到尾小丑没有出现过,但是房间处处诡异,对心里的压迫,比直面小丑的感觉更甚。
由于是小说的上半部,影片主要体现的还是主角七人小分队之间的友情羁绊。
这条线处理的挺自然,从一开始小队的结合,产生羁绊,到后来被小丑离间的短暂破裂,再到后来的重新团结,剧情非常自然流畅。
演员的表演虽然比较稚嫩,但是挺真实,没有给人一点不舒服的感觉。
要说明的是友情线中,还夹杂着一丝相对模糊的爱情线:胖子与男主对女主的倾慕。
女主演员选得非常漂亮,胖子对女主类似于癞蛤蟆对于天鹅的倾慕,在女主被魇到的时候,胖子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用真爱之吻救助女主的人,但男主这个时候,只忙着找弟弟。。。
结果也令人沮丧,胖子没有屌丝逆袭赢得美人归,女主最在意的还是男主,这种残酷的现实还是不免让我等胖子屌丝有点灰心失望。
啥也不说了,找原著,看前作,等下部!
PS:我看了90年的前作,感觉虽然17版的布景,气氛还有死人漂浮的特效都做的非常好,但17年集中表现的还是恐怖,甚至是很多无由来的恐怖,很多角色的内心和背景还是没有很好的挖掘。
相比来说90年的版本更加一气呵成更加完整,而且虽然缺失了大场面的恐怖镜头,但是恐怖的表现也非常给力。
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据说斯蒂芬金把该类型封存,因为他认为小说让人后怕,电影真正想告诉人们的就是恐惧来自于内心,如果一味的企图躲避它,那么你终究会被其打倒并且一蹶不振。
整部电影长达3个多小时,前情铺垫的太长,小时候的回忆穿插目的是让观众明白27年前的恐怖故事即将轮回,但是把7个小孩的恐怖童年全部进行回忆总是感觉太过冗长,而且剧情有点重复,窝囊废俱乐部的7个成员看起来也并不是一个也不可或缺,虽然阴差阳错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这个被诅咒的小镇为什么被诅咒以及大人们为什么谈之色变并没有解释清,导致一头雾水的开始,茫然无措的结束。
电影最后所谓的“deadlight”幻化成大蜘蛛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回到了一般恐怖片的范畴,最后4个人把大蜘蛛肢解了看着让人发笑,至于deadlight是不是从此烟消云散还是27年后还是会轮回呢?
电影也没有做伏笔亦或是交代,总之电影结束的莫名其妙。
前期有点冗长,结局有点烂尾,但是恐怖片能做到一定创新还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强调,本文有重大情节泄露,如不想被剧透请绕行,谢谢。
其次,作为一个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有原作的傻白甜观众,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观看门槛,相反多了很多的惊喜。
我很庆幸在看片之前自己没有了解任何剧情,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额外惊喜。
如果大概知道剧情走向,惊喜就不会这么大。
此为本篇影评的背景。
在前一个半小时里,《小丑回魂》兢兢业业地把自己装扮成一部高质量的恐怖片,各种吓人要素一应俱全——黑暗中的鬼影,凌空飘过的幽灵,鲜血四溅的屠戮,突如其来的袭击。
但是,在惊吓与惊吓之间,有那么一点点东西,让它和其他恐怖片稍有不同——为什么,小丑现身的如此早,如此清晰?
为了保持悬疑的气氛,其他恐怖片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让人看清楚大boss,然而这部片子却早早将小丑的可怕和盘托出。
为什么,恐怖的细节如此清晰,鬼影如此写实?
越写实,看得越清楚,反而少了许多可供观众想象恐惧的空间。
为什么,对七个小演员们的刻画如此细腻,每个人的性格都如此鲜明?
在恐怖片中放这么多群戏,这难道不是白费力气?
反正总是都要被吓的。
我一边思考着这些疑问,一边惊吓着,一边感到些许担忧,担忧这么没有计划性的导演,究竟应该怎么在最后的高潮里,把观众好好吓个够……然而在后一个小时里,这些疑问被一一解开。
我发现自己理解错了这部片子——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热血青春励志片。
七个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最大的恐惧。
当恐惧出现,鬼影现身,小丑便随之侵入——为什么恐怖的细节如此清晰?
因为观众和少年一起,直面恐怖幻象,无论是画中鬼,还是麻风病人,断头鬼,火中鬼,少年看到的一切观众也能看到,少年感受到的一切观众也能感受到,目的为将观众和少年共情,不致有所隔阂。
就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恐怖桥段之间,衔接的并非无聊的过桥剧情,却是少年们残酷青春中的现实遭遇:孤身一人没有朋友,被不良少年残酷虐待,被white trash母亲病态保护,被冷酷苛刻父亲鄙视,被变态父亲性虐,父母双亡的悲惨,就连小主角也有弟弟丧命父母离心的悲伤。
这样一群被侮辱、被鄙视、被欺凌的少年们相聚,从彼此之间获得温暖与帮助,又是多么自然而然。
一直到这里,整部片子还在间或恐怖,间或青春的节奏中来回跳跃。
接下来,两线终于交汇。
结为知心好友的少年们彼此交谈,了解到原来一切诡异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小丑的存在,不同于其他恐怖片的主角们在互相争论中逐渐等来灭亡,这些少年们直接开始调查,冲去小丑的巢穴探秘。
遇到小丑后,少年们凭借勇气和运气死里逃生,却也激化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使得小团队分崩离析。
然而,当小丑再度出击,抓走他们中的一个后,少年们还是聚在一起,决定一起去救回自己的好伙伴。
当他们再次进入小丑的巢穴后,才发现,原来小丑的力量实为恐惧本身,如果不再为幻象感到恐惧,那么小丑其实就伤害不了他们,反而会自己感到恐惧,恐惧于竟能不恐惧的少年们。
原来道理如此简单。
让我们恐惧的,很多时候为恐惧本身,而能够伤害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恐惧。
原来直面小丑,直面恐怖的幻象,让恐怖细节如此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是为了让观众恐惧,而是为了让观众们认清恐惧本质的虚无,从而和少年们一起,克服这种恐惧。
原来这是一部苦心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不害怕的恐怖片啊。
观影过程中,前一个小时,我大部分时候都是眯着眼睛看的——争取混过那些恐怖的场景。
中间一个小时,我逐渐睁开眼睛,但心里想的是“没事,拍了这么多细节,看清楚就不恐怖了,别入戏,告诉自己这是电影,是电影”。
到了结尾的半个小时,我睁大了眼睛,我已经完全入戏,但是就算在恐怖的戏中,我也被少年们感染,说服自己不再害怕那些幻象。
我曾以为中间的一个小时,不肯入戏的自己是勇敢,但一直到最后,才明白,就算入戏,但是也不再害怕的自己,才是真的勇敢。
最后的最后,是少年们的勇气、友情、理智,和爱,一同战胜了小丑。
面对小丑恐怖的真容始终不肯屈服的少年,被最最害怕的病菌喷了一头一脸却怒吼着扑上去的少年,拎起球棍酷酷地说“不得不为你再杀一个小丑”的少年,面对最爱弟弟的幻象、无限悲痛中却能保持冷静的少年。
他们都是真正的勇者,真正的英雄。
据说这只是第一部,下一部讲的是2016年少年们长大后的故事,希望再接再厉,挖掘出新的感人点。
以战胜恐惧本身为爆点的恐惧片其实不少,但是没有一部片子能有这部的力量。
归于原因,不得不说人物塑造万分重要,好的情节会让观众爽,但只有能够让人共情的人物才能够让观众担忧,让观众感动,让观众铭记。
比起以往传统恐怖片中一个父慈子孝的脸谱化家庭,这部片中每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甚至包括反派的不良少年,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好的人物塑造,又是来源于生活化气息极浓厚的细节,实在很见功力。
我已经买了史蒂芬金的原著,接下来就可以看看这些细节究竟来自原著还是电影的再发挥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全程小幽默不断,把青春期那些令人忧伤的窘迫表现得入木三分。
最爆笑的一个细节来自于在小丑的袭击下,手臂折断的小瘦子仍然眼泪横飞地对试图正骨的伙伴咆哮:“不要fucking碰我!
”——啊,这么讲出来好没意思啊,还是推荐有机会看的大家,都去看看吧。
1989年,位于缅因州的德里市,正被恐怖的阴影所笼罩。
从上一年开始,儿童失踪案接连发生,似乎某个可怕的未知存在悄然来到了人们中间。
痛失弟弟的少年比利(杰顿·李博赫 Jaeden Lieberher 饰),决定和艾迪、瑞奇、史丹利等伙伴利用暑假寻找弟弟乔治的下落。
不久之后,遭小坏蛋们欺负的小胖子本、被疯传放荡的坏女孩贝弗莉以及父母死于大火的孤儿麦克相继加入这个受到嗤笑的窝囊废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超自然的恐怖体验。
少年们发现,在这个被诅咒的城市,每隔27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就会飙升。
狞笑着的小丑(比尔·斯卡斯加德 Bill Skarsgård 饰),深入每个人的心底,挖掘他们最恐惧的部分……本片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原著改编。
电影的票房并不总是与质量正相关,但高票房意味着电影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而且至少在商业性上做得不错。
就像街上排队的饭馆一样,可能味道不是最好的,却八成不会太差,还很懂得包装营销,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临近万圣节,苏莫再带来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恐怖电影片单:恐怖电影全球票房排行榜TOP10。
好电影多到看不完,建议先收藏了再看。
担心片荒,关注苏莫就够了!
《招魂》(2013)全球票房:3.20亿(美元)好片指数:78分罗杰一家人搬进了历史悠久的古宅居住,接二连三的怪事相继发生,他们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沃伦夫妇帮忙。
丈夫埃德是天主教会唯一认可的驱魔师,妻子洛琳则拥有窥见灵体的超能力,然而这场驱魔却并不顺利。
乍看起来,《招魂》只是传统的鬼屋恐怖片,可温子仁为影片注入了全新的标签,把这个古老的题材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是根据沃伦夫妇驱魔的真实故事改编,二是把氛围营造做到极致,将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场景做切入口,更注重心理层面的惊悚。
作为只有2000万美元成本的R级恐怖片,电影取得了3.19亿美元的惊人票房,也开创了这个最赚钱的恐怖片电影宇宙。
《招魂2》(2016)全球票房:3.21亿(美元)好片指数:75分首部电影上映三年后,《招魂2》上映。
虽然3.21亿美元的票房不算低,但几乎与第一部持平,显然没有达到预期。
电影口碑依旧强劲,讲述了沃伦夫妇调查的另一个灵异案件。
同样是鬼屋,同样的灵异案件,比起前作的恐怖指数却有增无减。
无论是红衣小女孩还是鬼修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鬼修女》还开辟了全新恐怖系列,票房超过了正传。
同时《招魂2》作为“招魂宇宙”的正统续集,拍完《速度与激情7》的温子仁回归导演职位,足见对影片的重视。
而本片也确实是“招魂宇宙”中极为关键,是承上启下的一部。
《寂静之地》(2018) 全球票房:3.40亿(美元)好片指数:74分地球被外星怪物侵占,他们没有视觉,却有极度敏感的听觉,他们无处不在,任何动静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非常喜欢美剧版《办公室》,完结多年后,约翰·卡拉辛斯基终于想起搞事业,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让他再次事业起飞的《寂静之地》。
他找来了妻子艾米莉·布朗特出演女主,虽然电影逻辑上有不少漏洞,但仅凭“出声就得死”的高概念设定就足够独特了。
无声的世界和肃杀氛围的营造,让任何一点声响都会让观众心跳加速,我们习以为常的声音本身就取代怪兽,成了全片最大反派。
尽管我们能找到电影很多的毛病,然而这仍是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在影院的话效果极佳。
《汉尼拔》(2011)全球票房:3.51亿(美元)好片指数:76分梅森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他曾接受过汉尼拔的心理治疗,虽然从他手下侥幸逃脱,却半身瘫痪和严重毁容。
梅森用自己庞大的财富要挖出汉尼拔复仇,两大恶魔无可避免地展开了较量。
《沉默的羔羊》上映十周年之际,续集电影《汉尼拔》面世。
故事依旧改编自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小说,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回归饰演汉尼拔,加里·奥德曼则出演他的对手梅森。
电影依旧精彩,变态惊悚不输于前作,两大反派对决也很有看点。
但是朱迪·福斯特换成朱莉·安摩尔,气场上就逊色一筹,故事和观感也显然不如《沉默的羔羊》震撼。
但是凭借优雅食人魔的IP和超强班底的加持,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鬼修女》(2018)全球票房:3.65亿(美元)好片指数:51分罗马尼亚一间修道院出现了修女自杀事件,梵蒂冈派出伯克神父和见习修女艾琳前去调查,发现了隐藏在修道院的恐怖秘密。
这是《招魂2》中惊艳亮相的鬼修女的外传电影,虽然节奏混乱剧情无聊,影片却意外拿下“招魂宇宙”至今的最高票房。
这样的票房佳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作的积累,以及鬼修女令人印象深刻的惊悚造型,激起了观众的兴趣。
分身乏术的温子仁越来越受好莱坞大制作青睐,挂名制片的电影质量自然变得极不稳定。
《驱魔人》(1973)全球票房:4.41亿(美元)好片指数:79分华盛顿一个普通的公寓里,女儿芮根的举止越来越怪异。
母亲克丽丝只好求助于莫林神父,经验丰富的驱魔人就这样与魔鬼展开了连番较量。
根据1949年一起真实的驱魔事件改编,虽然故事层面看似是模式化的驱魔电影,但《驱魔人》上映于1973年,正是后来众多同类型恐怖片模仿的对象。
而且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可能觉得故事没什么可怕的,西方观众内心反应可能会更强烈一些。
影片不但票房上大获成功,还在第46届奥斯卡上10提2中,几乎是恐怖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小丑回魂2》(2019)全球票房:4.73亿(美元)好片指数:63分在首部电影与小丑大战过后,废柴联盟的小伙伴们各自长大。
当黑暗再次来临,他们重返噩梦之地,与更强大的小丑做最后的决断。
影片首集大获成功,《小丑回魂2》不但成本从3500万美元暴涨到7900万,是榜单中最高的一部,还请来了詹一美、劳模姐等明星主演和客串,是恐怖片里比较少见的顶级配置。
虽然编剧和导演都没换人,质量却退步明显,票房比前作低了2亿多美元,浪费了第一部好不容易积累起的好口碑。
《大白鲨》(1975)全球票房:4.76亿(美元)好片指数:83分海边度假圣地迎来大批游客,一只大白鲨却出现在附近海域。
当地官员担心影响旅游收入,不愿封锁海滩,人类和大白鲨不得不展开正面搏斗。
《大白鲨》在1975年,以700万美金投资取得了4.76亿全球票房。
影片不但让导演斯皮尔伯格名声大噪,还直接催生出“暑期档”的概念。
电影中,人与自然对抗的故事相当复古,斯皮尔伯格却用高明的视听技巧,硬生生把B级怪兽惊悚电影,拔高到A级票房炸弹,还带火了鲨鱼这个冷门题材。
《我是传奇》(2007)全球票房:5.85亿(美元)好片指数:74分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变成只能夜晚活动的丧尸。
罗伯特曾是军方的科学家,也是对病毒免疫的幸存者。
白天他带着狗在纽约街头寻找食物,和研究治愈病毒的方法,晚上则要藏在屋子里,躲避丧尸的追捕。
这天罗伯特活捉了一只丧尸做研究,其他丧尸却循着踪迹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处。
夜幕降临,他们开始了疯狂的进攻。
《我是传奇》的前半段尤其出色,把一个人的纽约城拍得妙趣横生。
如日中天的威尔·史密斯跟一只狗搭档就撑起了全片。
反而是女主出现以后,故事有点失控。
虽然还是好看的,但把前面的独特设定推翻,影片就回归了一部正常科幻片的水准。
《小丑回魂》(2017)全球票房:7.01亿(美元)好片指数:75分小镇上的儿童接连失踪,痛失弟弟的少年比利决定利用暑假时间,与废柴联盟的小伙伴们一起寻找弟弟的下落。
影片根据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成本仅有3500万美元,却砍下超7亿美元全球票房,是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恐怖电影。
《小丑回魂》全程高能,但影片的成功绝不仅是因为恐怖氛围的营造,还在于赶上了好莱坞近几年流行的复古风潮,以及对孩子们友情和成长的刻画,都让人觉得无比美好。
好了,以上就是票房最高的10部恐怖电影。
下一篇咱们来聊点别的,最近《黑亚当》上映热度很高,但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媒体差评但观众买账。
我想聊一下我心目中最好的10部超级英雄电影,不知道有没有人感不感兴趣?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身是掺杂欲望且受其支控的,而童年则是塑构本性最关键的时间段。
在这部电影里,孩子们的童年在恐惧的噩梦中度过,懵懂地成熟,这是一部属于孩子的电影,然而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去观看,即便除却了大篇幅的恐怖诡谲的场景之外,影片里充满暴力的镜头,也足以给孩子们留下终身的阴影。
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想做到的,我必须承认,新版的《小丑回魂》是一部好电影,我非常喜欢。
1.沁入骨髓的恐怖在观看之前,你不会想象到电影有多么恐怖,事实上,在imax影院看恐怖片,这大概还是我的头一遭,也因此,在震撼的音效配合jump scare的画面出现的时候,往往还是能让人胆战心惊的。
影片中,除却诡异且邪恶的小丑之外,每个孩子所恐惧的东西也往往具象成型,无论是stanley面对的歪面女,Ben所惧怕的无头人,Eddie看到的烂脸僵尸,Mike看到的被烧焦的手臂,还是Bill念念不忘的乔治,你会看到所有人的恐惧,最后发现,这些都是藏在每个人心里最沉痛,且最黑暗的隐秘,而那些恐惧,最后也就成为了你的恐惧。
我看过不少恐怖片,温子仁系列的复古式的恐怖片(一家一堆孩子一个古宅),不论是招魂系列,还是潜伏,都是佳作,而前些日子的安娜贝尔2也很好看。
而新版的《小丑回魂》,并不是具有传统套路的恐怖片,它的剧情相比于寻常鬼片是极大丰满的,也因此,它通过剧情将你带入这个不寻常的小镇,然后跟随者每个孩子的视角去挖掘小镇最深的黑暗与恐惧。
2.让我们从Beverly说起
Beverly这个角色,在我看来,是影片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甚至是可以比拟bill的存在。
Beverly的出场就伴随着校园暴力与吸烟,这种坏女孩的形象展现出了角色更加成熟的属性,在loser七人组里面,Beverly无疑是觉醒最早的,而beverly的故事也无时不刻不在反映着一个女孩的成长。
从最初买卫生棉条,到色诱药剂师,到看到情诗春心萌动,到与bill的纵情相吻,beverly在某种程度上是七人组里最为耀眼的存在,她第一个跳进水池中,剪去女性化的长发,反抗父亲统治般的压迫,一个因成长而逐渐觉醒的形象跃然眼前。
Beverly,可以说是七人组里所有男生倾慕的对象,也因此,正是她的消失促成了孩子们再次携手对抗小丑的探险。
3.乔治的纸船
相比于Beverly的耀眼夺目,bill的故事则是承载了更多的悲伤,乔治开篇残酷的死亡,可以说成为了bill心中最痛苦的回忆,正是这份失去的苦痛,bill是孩子中最笃定要去消灭小丑的人物,也就成为了队伍的领头者。
Bill的恐惧,小丑在他眼中具象化的产物,就是已经死去的乔治,而哥哥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也在那句问那个幻像“船游得快不快”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纠正了假乔治把船称为“it”的说法,他喊那艘船“she”,那是他和乔治最后不多的对话之一,他永远不会忘却。
Bill在进入鬼屋之前那句话说得很好,大致意思是,这屋子里是我的恐惧,我要走入自己的恐惧。
我猜也唯有这样,bill才能最终释怀,杀掉了假冒的乔治。
4.每个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家长非常有趣的是,大部分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家长的身影,这种设定无疑也彰显出主角们身为孩童的属性。
而家长这个角色,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暴戾的beverly的父亲,让beverly成为了一个问题女生,她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却要屈服在父亲的淫威之下。
Eddie的母亲则很有意思,臃肿的身材下是一颗极尽所能去保护孩子的心,当然这种保护太过度了,以至于让这位家长同她的身材一样可笑。
Mike的父母死于火灾,这也成为了他的心病,而他的叔叔在他的生命里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最有趣也最惊喜的,是henry bowers的警察父亲,作为电影中主角一行人所面临的来自混混的威胁,henry欺压人的仗势与面对父亲的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父亲对于他的蛮横所积攒的怒火也终于在pennywise的挑拨下变成了纯粹暴力与变态的行为。
不难看出,电影中描写的家长基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孩童的反抗,叛逆,大概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长,虽然这种成长充满了血腥与暴力。
5.Bi~Bi~Richie,goodbye stanleyRichie是片中的搞笑担当(eddie有时候也会分一点羹),口无遮拦的他的吐槽往往能博取观众一笑,而他的设定也非常有趣,因为它所害怕的东西,正是小丑本身,是这样么?
是也不是,他的确害怕着小丑,不过他最怕的应该还是自己的死亡,他看到的失踪信息上是他的照片,他打开棺材,里面躺着的不是小丑,而是以他形象的腐烂的玩偶。
而Richie在bill被抓,pennywise保证他只要bill放过别人时,是richie下定决心要除掉小丑的,这也算得上他对自己的恐惧开战的宣言了。
stanley,从童子军的设定变回犹太人,他面对的恐惧可能是片中最吓人的幻像之一了,一个拿着笛子,面部扭曲的女人,而他大概也是最接近被吞噬的孩子,在五个人许下承诺以后,他亦是第一个离开的。
此去经年,不知能否再见。
6.Pennywise始末老版的《小丑回魂》的pennywise在诡异中透出一点可爱与欠扁的气质。
新版的小丑,则是纯粹的,不假一丝杂质的邪恶。
红色的气球,狰狞的笑容,尖锐的嘴唇彩妆,永远凸露出来的两颗门牙,不断留着口水的嘴,头部近似于剥落的碎屑,吞噬时层叠的牙齿,还有喉咙深处的死光。
感谢特效,让这个小丑看完成了一些远超前辈的creepy操作,比如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从保险柜中扭曲着四肢爬出的场景。
自然,这个小丑在我看来极为邪恶不仅表现在特效与化妆,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最开始出场与乔治谈笑风生的时候,他口中止不住的涎水,黑暗中发亮的眼神,还有拿着船的那一声“take it...t”那句台词真是神来之笔,被表演得令人胆寒。
7.Float,you will float too!
float,漂浮。
这大概是电影中小丑的核心词之一了。
乔治的小船,漂浮在水中。
小丑的气球,漂浮在空中。
死去的尸体,漂浮在下水道里。
那个float的场景,少有的震撼到了我,前些日子看《玩家一号》预告片里面惊鸿一瞥的悬浮舞会,竟然在这部电影中就用如此相像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所有的尸体,漂浮在空中,就像气球一样。
8.再让我夸一下所有人的演技
演技,真的太棒了!
太棒了!
太棒了!
乔治纯真与诡异时的反差,面对地下室眼中的那一丝光芒(我知道这个不是演技但我还要说)。
beverly偶尔挑起的嘴角的一丝笑容也很撩人,richie的多嘴真的很真实。
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是孩子们真正发生的事情一样,他们的友谊与恐惧都是真切而诚挚的,真的很赞,如果让中国的年轻一代能拥有他们的演技的话啊....
9.一群孩子的成长
七个人,七个恐惧,在最后一波打团的时候,每个人都见到了自己所惧怕的东西,也都勇于面对,一起打倒了小丑。
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都会惧怕黑夜与噩梦,蜷在被窝里不敢出去。
成长为什么让我们不再害怕了呢?
是因为我们相信鬼终究是虚假的,还是因为成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未知呢?
成长带给了孩子们什么?
是以血为誓的友情,还是情窦初开的懵懂,抑或只是勇气。
10.两个吻,牢不可破的感情,让我们以beverly结尾Ben亲上失去意识的beverly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当时想到的是王子亲吻睡美人的场景,多么相似,用爱情把恋人唤醒。
当然结尾还附送bill和beverly的亲亲,这种恋情,只是蜻蜓点水,却又是初涉青春的孩童们最美好的梦。
beverly,在原著之中,可不仅仅于蜻蜓点水。
简单翻译一下:“我有个想法”beverly快速地说。
在黑暗中,bill听见了一种无法被快速分辨的声音,细小宛如轻语的声响,但并不怖人。
紧接着,是一种....拉链的声音,什么?
他想着,然后他意识到了,她正在褪去自己的衣服,不知为什么,beverly正在脱衣服。
“你在干什么!
”richie问道,他震惊的声音在最后一个字嘶哑了下来。
“我懂得一些东西。
”beverly在黑暗中回答,对bill来说这声音似乎更加成熟。
“我爸爸告诉过我怎么做,我知道如何让我们重新团结起来,而如果我们不这样的话,也许永远走不出这里。
”“什么东西?
”ben问道,听着迷惑且害怕,“你在说些什么?
”“一些会让我们永远在一起的事情,能展现...”“别...别说了,beverly”bill突然明白了什么。
“能展现我爱着你们所有人”beverly说,“你们都是我的朋友。
”“她在说什...”mike发问。
beverly沉静地打断了mike的话:“谁要先上?
”世界永远没有那么单纯,一个纯粹的邪恶不会轻易死去,它会在27年后归来,带着它红色的气球,红色嘴唇,红色的鼻头,如血般鲜艳的红。
它不会衰老。
它不会死去。
这将是留给这一代人的噩梦。
小丑回魂2:成长的遗忘,恐惧与伤痕
《小丑回魂》可能是我看过最不像恐怖片的一部恐怖片了。
说实话我看的恐怖片不多,就算把林正英的僵尸片系列都算上,可能也没多少。
主要是因为没(bu)兴(gan)趣(kan)。
但是这次看到这部电影口碑不错,还成为了北美票房黑马,最重要的是原著出自恐怖大师史蒂芬·金之手。
电影的开头很老套地死了一个人。
准确地说是一个小孩。
但是小孩的哥哥比尔坚信弟弟没有死,只是失踪了。
于是一群小孩就开始在镇子上到处找。
值得一提的是,这群小孩都是在学校被欺负或孤立的人。
所以他们的团结,显得格外有意义。
但也仅仅只是有意义了。
我是不会觉得,一个神通广大,能不知不觉杀人,能让人漂浮在空中,能在别人脑子里植入幻象的小丑,就这样被几个小孩打败的。
然后,小丑被打死了,我也被打懵了。
小丑被打死,当然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槽点。
它最大的问题在于,打着恐怖片的幌子,想拍点成长和人性的东西,结果给我们看到的只是组团打怪。
对于这部电影,豆瓣上的评价也不低,很多给四星五星的。
就在我忿忿不平的时候,我看到一篇给了三星的影评,标题是《可惜它只想拍一部恐怖片》。
于是,我找到了它的问题所在。
小丑从始至终都应该是虚化的一个人物。
被欺负,被孤立,被家长约束,还有对小丑的恐惧,都紧紧围绕在孩子们身边。
他们不止是害怕。
他们在无能为力的仓皇中无所适从。
但是他们战胜恐惧继而战胜小丑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于是,成长才顺理成章。
这样来看,这确实不是一部恐怖片应该传达的东西。
片中我觉得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个杀了自己父亲的坏孩子,就轻轻松松被解决掉了。
我原以为,小丑会一直虚下去,而那个坏孩子,能够作为被小丑影响的反派出现。
毕竟,人才是最可怕的。
而且,如果将他作为反派,小丑也就不必死去,一直轮回,不断影响其他人才是恐怖片应有的节奏。
可以说,这个导演实在不太适合拍恐怖片。
他甚至不清楚小丑根本不应该正面跟人打起来。
当孩子们一下一下打在小丑身上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没有任何恐怖可言了。
这时的小丑,跟一部普通警匪片里的坏人,已经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我们要是换个思路,这部电影照着《伊甸湖》那个方向拍,说不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为这个故事承载的东西,真的不是一部恐怖片能够表达清楚的。
-女主剪的头发直接往水管 里冲,真的不会堵吗?
小丑回魂187262人评分kylegun2017年10月10日看过纸船吞噬,烈焰门缝,吹笛姐姐,头颅放大,水中暴走,麻风怪人,断手招呼,沟渠触发,玩偶满屋,漫天飞着小朋友~新版的各种jump shock和情感肥皂剧有点廉价,但各路暗黑恶趣味发挥得不错,和老版相比各有所长小丑回魂10.26介绍介绍187412人评分哈哈2021年11月25日看过完美诠释恐怖来源于未知,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东西,可能有形可能无形,最难的其实是面对恐惧,青春期的悸动,暗恋,情书,互相救赎,老妈的控制欲,勇敢面对即是胜利0
《it》中文名《小丑回魂》是2017年九月份上映的恐怖片,由著名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早在1990年就有其第一部,第一部与第二部据说剧情类似,所以在这里我只看了完成度比较高的第二部。
在以前看《林中小屋》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中有小丑的一个镜头,所以那时就在想关于小丑的恐怖电影会是什么,直到最近才看到了《小丑回魂》才知道,前者的那个镜头就是在致敬后者,所以我立刻找到了这部电影。
剧情方面是比较有主线的剧情,一个小镇发生了一些离奇的失踪事件,而且失踪的都是孩子,其中一个失踪小男孩的哥哥和几个小伙伴找寻真相的故事。
和很多恐怖片不同,这部电影的剧情比较简单明了,而且更容易让观众进入节奏,很多恐怖电影都是先是平静的生活,然后慢慢打破,但是这部从一开始的片头,还有种种细节就要把观众带入剧情当中。
可是和《险恶》这种线索式剧情的恐怖片还不太一样,本片的剧情没有任何强大的反转,实际上单看简介就已经足以概括,既不着重表达线索的推进,也不强调反派小丑的邪恶之处。
反而花了很多篇幅在讲述以男主为中心的一个小团体,甚至每个人都有一个近乎完整的人设,例如,书呆子,游戏宅,口吃男等等。
包括这个小团体在遭受到打击时的分离,再因为女主的失踪而复合,让我认为这部片子更像是在讲述这群孩子冒险的故事。
在看看整部片子的画面的处理,本片的色彩整体偏明朗暖色系,即使是最黑的地方也有点是蓝黑的感觉,所以观看的时候不会担心一些看不到,或者猜不到的点,而本片的特效镜头我感觉非常梦幻,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的让人觉得那是假的。
尤其是最后来到小丑的大本营的那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游戏《恶灵附身2》中的变态相机男的“艺术作品”其中的那种梦幻的感觉,还有片中几个孩子在崖边跳水的画面,几个男孩不敢先下水,这时女主角在后面说了一句我先,然后跳了下去,这里的慢镜头处理真的是美爆了,有种童话的感觉。
再加上一些温馨的音乐(虽然音乐声会突然坏掉,然后转到高能部分),这些都是我看过很多恐怖片所没有的。
再谈谈小丑,说起小丑让我想起了游戏《直到黎明》中章节之间的一个小游戏,是玩家操控的主角与一位心理医生进行的对话选择,其中医生给了两张图片,问哪张图片让你更恐惧,其中一张是稻草人,另一张就是小丑。
其实两张图片上的东西都很让人压抑,因为它们很像人,但实际不是人,或者说更像是带着面具伪装成人的其他什么东西,所以小丑作为一个恐惧的象征也是有由来的,而本片中的小丑是极其夸张而且不规则的小丑形象,包括其他的种种怪物形象,都很扭曲,就像是哈哈镜里的人,让人感觉很不真实,再加上红色白色的鲜明对比,与其说是某种恶魔形象,不如说是孩子心中扭曲的内心形象。
所以综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标签应该是童话恐怖电影,无论孩子们的冒险剧情,还是色彩上的结合,还有那些梦幻般的画面,以及音效二者参半的结合,都奠定了整部电影的与其他恐怖电影不一样之处。
2017年,有不少令我惊喜的恐怖片,之前没听到啥苗头,但是上映后成为现象级影片,比如《逃出绝命镇》,比如年末补上的《小丑回魂》。
对于《小丑回魂》,评价容易形成两级,这部看起来很美国本土风的电影,为啥让中国的部分恐怖影迷也追捧呢?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部典型的“影迷电影”,在片中,那么多经典的恐怖电影元素被调动,让我看着实在过瘾。
《小丑回魂》翻拍自1990年的同名电影,本身也是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而来,故事构思上本身有着好的底子。
看这部影片的脉络,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两年大热NetFlix的剧集《怪奇物语》,一个未成年人组队打怪模式,甚至《怪奇物语》的小演员也在本片参演。
一群成年人通常因为被动事件,被迫聚众与神秘恶势力角逐,通常有一个嚣张的妞(常常是金发)先惨死,然后成员相继死去,中间势必还有内斗的人性较量,挺到最后决战的常常是一对男女,而且可能情愫暗生,最后能否生还就看导演口味了。
是的,这是常见的一类恐怖片脉络,但是,少年与恐怖片也经常挂钩,这就是一种别样的趣味了,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正是孩子与成人别样的世界观,构成了此类青春恐怖片的独特基调。
尽管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但是孩子依然保持着更多的纯真。
所以,同类影片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群成人往往被动陷入险境,还要内斗,不但要防鬼,还要防人。
而孩子们往往有着更纯粹的友谊,最本真的好奇,常常组队探索未知的世界和风险,这个过程中体现的青春友谊也少了那么多人与人之前的凶险,给人特别的感动。
在《小丑回魂》中,一个孩子失踪,引发哥哥对弟弟念念不忘的寻找,又将这种亲情线索扩展为一群伙伴友情下的寻路之旅。
而本片一个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其实信息量很大,但是却有将诸多信息有机的压缩在影片中。
比如“组队”的少年们,除了此类影片惯有的Nerd、Loser路线,每个人又各有特点,性格非常鲜明,而每个人的性格又都可以牵引出一种人格现象,精神病症,甚至社会话题,诸如精神性口吃、洁癖、宗教、种族等要素在片中都有着微妙的呈现,而这些又常常是恐怖片的常见元素。
内心的恐惧常常如深海中撒出的鲜血,诱出吞噬人心灵和肉体的恐怖之鲨,而本片走的也是一种心灵恐怖路线,整个结构让我想起了《猛鬼街》,而光不同孩子的内心恐惧和恐怖意象的互动,就展示了很多经典恐怖桥段。
比如,片中少女一段血喷场面,让我瞬间想起了《魔女嘉莉》,而小丑张口生出獠牙的过程,则很有《异形》的感觉。
而片中也有些充满创意的吓人桥段,比如投影仪电影一段,很有带入感,以至于在你做了被吓的心理准备后,还真的猝不及防被吓一跳,但是大呼过瘾。
其实,这片进入正题很慢,铺垫很长,但是正因为种种令人回味的恐怕桥段,让这个过程如过山车一般,一点不闷。
当然,这个过程中,当然需要一条恐怖的主线串起,那就是小丑,一个如同《猛鬼街》中弗莱迪一般,可以制造各种恐怖意象的大魔王。
整部影片,这个小丑继承了美国恐怖电影中传统恐怖形象的光荣传统,但是又显得高一个层次,他本身是一个恐怖要素,更是恐怖效果的总设计师,简直就是本片编剧导演的投影,亲身上阵,带着观众经历一场刺激但是又似曾相识的恐怖旅行,这种收放自如的恐怖元素调度,是影片成功的根本。
奇妙的是,本片尽管刺激不断,但是最终还算一部青春感十足的电影。
正如前面所述,这片信息量很大,一边恐怖信息玩命往里填,这边还要忙活展现青春的美。
其实,本片的孩子都多少有生活的不幸一面,但是即使经历了恐怖摧残,本片也并非一出青春残酷物语,而是青春美好元素的重拾之旅。
导演一边给他们的生活与友谊以恐怖元素的考验,但是又随即将其撕去,马上贴上生活的美好片断。
影片摄影风格也是在恐怖场景的高清狰狞,和青春美好的朦胧光影间切换,如那段少年们跳湖嬉戏与被少女之美拨弄的小心肝乱跳的场面,有趣而美妙。
《小丑回魂》是部主线依然温情,但是恐怖元素却充满诚意让人看着过瘾的奇妙电影,一路跟着孩子们一惊一乍,最终,他们还是不离不弃,给观众一个温情的故事。
这种温情如同影片尾声的吻,是的,青春,有各种生活困顿投射在心中与梦境中的噩梦,但是,毕竟,青春充满更多可能,更多美好,比如,初吻的单纯与美妙。
原文地址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血腥镜头的致敬,我怎么深深感觉小丑回魂要系列、产业化
重拍经典,孩子对恐惧的克服。
虽然确实是吓到我了,特别是有杜比全景声的助阵,但是并没有削弱剧情的阐述。如今的特效真是能把这个类型的电影做到一个视觉的新高。窝囊废俱乐部7人组演得特别好,小丑不需要多说。片尾那个chapter one让人特别想看27年后的chapter two,既然票房口碑都在,第二部可以运作起来了新线!
恐怖现象的出场即便只是幻觉还是得有其内在逻辑去自恰的,不能说敌人以恐惧为食就敷衍过去…那样的恐怖只是一种视听效果。可能是坑挖的略大,没来得及将小镇背景故事融合进去,大概是留到下一章了。最后下水道有一段配乐又异形了,整个场景氛围也是。
1. Sophia Lillis, the new heroine. She nailed the movie. 2. Bill looks like Elle Fanning A LOT. 3. Cheap jump scares are all through; be prepared. 4. Blood is everywhere, literally. Didn't waste the R rating huh? Made with a bunch of kids, but only presented to adults. Cool.
本片没有任何流畅感,不停在“吓人”“搞笑”“感人”三种模式中随意切换。小丑脸上就大写着“我也不知道我从哪来,到哪去,我要干啥,但我就是要吓人”,一群小孩本着不作不死的心态闹了两个多小时。我服了,真服了,美好的周一夜晚我何必想不开去看这个??!!
贝弗利她爸就是他妈的禽兽
其实不止小时候,恐惧是它最大的武器,即便成人也无法逃避。
it。
三星半。小丑的远房表亲是不是叫博格特,可能跟摄魂怪还有些血缘关系。
就算斯蒂芬金小说改编,我也要给个两星。看完后脑子里就只有一句话:讲的是个鬼啊?不要一看到斯蒂芬金就给高分,讲真,有点烂。恐怖片不像恐怖片,青春片不像青春片。
不是說年度最佳恐怖片嗎?怎麼感覺弱爆了!要不是在電影院看,恐怕要再減一星了!
这是青春爱情啊
不是太吓人,但是小孩子们都好可爱。旁边坐了一对尖叫基侣,最吓人的一幕无暇看银幕就看他俩表演了
Duffer兄弟想重拍IT而不得,转头去做了《怪奇物语》。最后电影版IT倒更像《怪奇物语》式的剧集精编版,还成了市场爆款。要总结这轮80年代少年怀旧风潮的中心思想,大概只是以前很牛逼,现在多无聊……
真的很怪奇物语和伴我同行!小演员们最棒!确实有被吓到,配乐功劳很大,但异形已经提高了我接受能力… 希望Jaeden Lieberher一定要帅气地长大啊!!
完全靠一段一段的恐怖桥段拼接起来的2小时,很无聊。最后还有睡美人桥段?吻一下就复活是什么鬼。
虚实之间依然没做好衔接。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结局如此正能量的恐怖片。先把内心的恐惧完完全全钓了出来,然后又帮你一步一步战胜了恐惧。真的是太棒了。前面三分之二真的太可怕了。五星好评。
@ FACT Liver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