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云和谢霆锋的组合,加上廖启智这样的超级配角,如此的演员阵容在目前来说可以驾驭任何一部侦探类电影,唯一需要的是案情必须扑朔迷离,而解迷的过程要环环紧扣节奏自然且紧凑,最重要的是结局意想不到。
可以说本片前后两点都做到了,但解迷的过程硬伤较多,情节牵强且略有脱节,使得案情的真相不但没有“大白”,反而是更加迷糊。
严格意义上讲,本片就是一部侦探推理片,所谓的动作戏无非就是比比谁的强快,比比谁的枪法准,但基本表现的都是谢霆锋同学如何将各种敌人一枪毙命,因此基本可以忽略。
因此, 本片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这个案件和情节本身,从这个角度讲,《消失的子弹》完全复制了《名侦探柯南》的情节模式,一个推理很牛的侦探,新到了某个地方,然后此地就发生了离奇的命案,之后侦探通过推理和现场还原演示,排除各种假象的罪犯,发觉最终的真相,罪魁祸首却又是一个心酸且有苦衷的人,而被罪犯杀死的人也还都有恶有恶报的一面。
如果案情很有新意,情节真的像柯南中那样都能够自圆其说,这会是一部比较不错的真人推理电影,但问题却偏偏出现在了这些地方,就像一个案件,最重要的证据有问题,这个案子即便结案也不会有真正的结果。
刘青云最后烧掉江一燕的纸条是因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江一燕为他建立起的理念崩塌了吗?
好人变坏了,可是坏人并没有变好,他知道了小云雀杨幂才是大boss,却又奈何不得。
谢霆锋自杀前为什么想到对小云雀说的话:只要我活着,就一定会保护你?
事实上他是以自己的死亡为代价替小云雀做最后的也是最最终极的保护。
电影剧情一开始就说了,他想到的最完美的犯罪其实是找人顶包,而谢霆锋就是这么干的。
仔细想,他为了他所谓的公义,已经杀了那么多人了,也不差刘青云一个了,作为最快的枪手,杀死刘青云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他选择了自杀,目的就是防止案件被继续调查。
刘青云不能死,反而利用他,证明自己才是凶手,才是最正确的。
参考白夜行桐原用自己的死保护女主,嫌疑人x的献身石神同样是顶罪入狱,乃至唐人街探案继父同样是以跳楼自杀,让女儿逃之夭夭。
这样看来,最完美的犯罪的确是找人顶包。
这样看来,杨幂一角的存在不但不是败笔,反而让作品晋级于足以与白夜行相提并论的神作。
那么再回首,很多都足以解释了,床戏前的对话不再无聊而是伏笔。
刘青云第一次见面就称赞杨幂也是点睛之笔…………
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
我个人认为,精彩的情节有:1、郭追跟踪变态罪犯,长时间埋伏在一条阴暗潮湿的小巷,没想到身边本来备着 作为干粮的几个馒头,却招来了一大群蚂蚁,瞬间就密密麻麻的爬满了馒头表面,他为 了追击变态逃犯,连看都没有时间看那已经布满蚂蚁的馒头,就往嘴巴里送。
在追击过 程中的根据脚印的深浅,以及左右脚印的不同,判断罪犯的身高、体重、职业等等很是 精彩!2、松东路与丁老板立下 7天的赌约,为了解开“天意”谜团,不让自己难堪,松 东路各种各样的收集线索,在小五不经意间举动中,他得到了破案的灵感。
工厂制造的 哑弹, 原来与普通版的手枪配套。
经过一系列的思绪整理后, 他娓娓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丁老板那天用的是哑弹,所以,丁老板没有爆头,而在把枪递给女工的过程中, 丁老板的手下把枪的子弹换成满枪膛的实弹, 这就是工厂里所谓的 “天意”。
看到这里,我真的是叹为观止!整个故事从观影快感而言是很充分的。
导演编剧于一身的罗志良充分展现了港片擅 长的以快打慢手法,以一层又一层不停发生的事件拉动观众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总体来说还不错,比起之前的国产悬疑片要好很多,突然有冲动想写写影评,第一次写,就先吐个槽吧配乐很给力,一开头我就穿越了……像福尔摩斯致敬……青云大叔是来卖萌的么……萌的么……的么……不过萌的很可爱,还是很喜欢里面的搞笑情节的床戏太突兀了嘛,瞬间崩塌掉了……叠被子的方式很奇特(一直在想那种厚厚的被子这样能叠的起来么),还和裹尸体用一样的方式……这个情节告诫我们以后叠东西、打结什么的还是走大众路线比较好……小五死的好卡通诅咒元素加进去想搞搞气氛,但是貌似气氛没有很突出,至少我没啥感觉,那几个血字写的好工整好圆润……血量真足……密室的解说其实不太够(房间格局,怎么产生回音),不过很简单脑补下就算了谢霆锋荣升局长之后杨幂的衣服档次提高的好快好快剧中好喜欢玩一人一问……不过虽然江一燕戏份不多,但个人很喜欢这个角色的感觉一直怀疑最后的爆炸场面是为什么出现……有一种为了爆炸而爆炸的感觉,指正了警察之后大家默默看着离开没有人阻止,就这样让他去找了个手榴弹……就这样炸了……就这样进医院了……话说那个慢镜头好长啊好长最后吐槽下重点,子弹。
话说一个子弹那么小,每次打碎肋骨的角度距离啥的都不一样,怎么看得出最后一次比前两次的碎骨少了点……而且第一个死者被子弹穿过打到墙上,这个发现不了?
总不至于肋骨碎片飞那么远……吐了半天槽,这也算是第一次这么仔细的回忆一个电影了吧,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有些情感和主题渲染的还不够分量,总觉得火候还差一点点,不过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以后有更好的剧本更好的电影一直希望国产悬疑片能出好作品
今天晚上刚看完这片子,心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
x!
x!
x!
”(脏话不雅,还是屏蔽掉吧。
)。
什么玩意啊??!!!
开头就巨拖沓无比,什么打鸟啦,烟花巷抓贼啦,试验上吊啦,女子杀夫啦,讲了半个小时才到正题。
而正题呢,貌似复杂无比,可是几乎没有一个情节是不可以从同类型片或小说里找到的。
杨幂的存在就是花瓶,几乎一点意义也没有,还来了段疑似床戏。
一会悬疑一会言情的。
电影院里哈欠声此起彼伏,还有观众嘟囔“无聊”。
里面还有很多漏洞:刘青云做上吊试验的时候,绳子那么粗,脖子上的痕迹却很细;导演一定没去过兵工厂,兵工厂尤其是做弹药的,最忌讳的就是碰撞,怎么可能出现电影里一开始就在车间打架还把弹药掀翻了?!
太多了,此处不一一赘述。
观影过程已经难受无比,结果结局更是来个火上浇油。
谢霆锋苦心经营爬上局长的位子,但是,他,居然,在可以打死刘青云的情况下,自杀了!!!
杀你妹啊!!!
良心发现了??!!!
做人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纠结,做都做了,你死个屁啊!!!!
或者,刘青云把谢霆锋扳倒,自己上位,我觉得也可以接受。
这他妈是个什么破结局。
另外,豆瓣的水军果然很多,这种烂片居然还可以打3星半。
只能说,中国电影已经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了,可以死了。
二人行海報上,頗有些福爾摩斯的影子。
卻因畫地為牢影帝們輕易不肯犧牲的“底線”,涇渭分明攻受無端,變得毫無期待。
又該期待些什麼呢,那樣無傷大雅雅俗共賞的“花邊”——怎麼忍心怪你犯了錯,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
華生醫生那總是無能無力又咬牙切齒的糾結,輕易討好花癡,這世上的虐戀深深。
若不是為的劉青雲,當真沖著楊冪兩個字,就想要轉臺了。
說真的,這妞哪兒不好,倒也說不上。
興許高調,隨處可見,變得膩味。
也興許是看不過眼那總是“無辜”的演技。
藝能界總不少花瓶,安之若素的養成便是一種修為。
她又似乎太想要證明自己,所以不倫不類,是狼狽。
大製作裏插科打諢,她掛女一號的名,行市場之所需,又從來未夠氣場去hold住,同場競技其他人的努力。
只能說當真好運,好公司的好策略,才累積不落人後“好”人緣。
初出茅廬,他站在“姐姐”梅艷芳演唱會的臺上,怯生生的新人,是嘉賓。
父母親都是舊年響噹噹的人物,卻最後必須靠他一肩扛起家庭的債務,虧得好面相,簽了“賣身契”給英皇,唱片電影一應俱全。
年少輕狂,他是壞脾氣的壞榜樣。
什麼時候開始,他不在舞臺上一味地砸吉它了,拿了幾個獎,許是倦了,無聲息轉了重心往電影,還開了個不大的公司,有傳年底謀求創業板上市。
談戀愛跟某某,然後結婚,生子,又離婚,好些人幾輩子都無能累積的曝光量,他三十而立,竟還拿了影帝。
時光留下的證據,鬼斧神工,成就或挫敗,他經歷了太多,反而愈發懇切,安寧。
早過了為糊口而拍戲的階段,可接片的標準卻沒有變得更高,深沉懸疑或惡搞鬼馬,他並不嚴格界定自己的份屬,是以擔得起讚譽便抵得住詆毀吧,從男孩兒到男人,這世上也並沒有捷徑。
正規軍裏不合群的那麼一類人,頗有些實力,卻總幹些不那麼讓“上頭”稱心如意的事兒。
也所以髒活累活一堆,卻總不見加官進爵。
他雖自封“清流”,卻也甘心“入境隨俗”,矛盾由來良久,是以好人不夠好壞人不夠壞,一念間的癲狂,天堂地獄。
小五的死,他始料未及,猜到了開頭卻猜不中的結局,於是耿耿於懷。
而松東路的存在之餘他如芒在背,遲遲未開的那一槍,是他心滿意足的交待,他知道遲早真相大白,而最適合人選無異曾並肩作戰的那一枚。
仕途與他並不真的重要,沉甸甸的債,已沒有足夠信心來償還,便於是寧肯只負了那一個人,說好的幸福。
劉青雲素性擅長亦莊亦諧。
似有木訥實則內斂,他扮演的角色與其團團迷霧的終結,不若救贖。
所謂大智若愚,不說穿的秘密,被分享的同理,不見得高人一等,就是良善。
只是剛好沒能站在不合腳的鞋子裏。
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毛病,是時候該改改了。
都說井柏然打醬油得很不給力,卻以為跟楊冪一比意外出彩,就得是那樣的小跟班,傻乎乎的愣頭青,所以被犧牲才覺得那麼心疼。
鄭希怡的法醫官還真是低調得很,瞅著眼熟,卻最後不得已演職員表裏得償的驚嚇。
江一燕的氣質,當然很好,卻話中有話,是以突兀白描。
廖啟智的壞人,怎麼有種公公的味道,扭著捏著掖著,嘿,您老還好麼?
英皇出品拉來了爾冬升做監製,穿越到民國,理直氣壯地動亂。
劇情不夠那麼懸疑故事也不新奇,很容易看出東野圭吾皮毛的“學習”,拉到大學實驗室莫非來一回嫌疑犯X的獻身?
結果是兩敗俱傷,誰也沒能得道升天。
以恶為名的正義,從一開始就不夠立場佐證自己的公正。
在弱智电影观众充斥的时候,有制作人花巨资认真制作推理电影《消失的子弹》,促使观众思考,驱赶观众弱智思想,可说功德无量,实在有心。
监制尔冬升与编剧、导演罗志良在宣传此片时说构思这个故事用了五年时间。
创作人反复研究桥段,花费长时间,目的无他,是创造难以破解的杀人凶案,令该「犯罪」完美。
创作人相信如此制作完美犯罪的电影,才会好看、引人入胜。
实情是否如此呢?
网上有侦探小说写作指南,而坊间也有东野圭吾名作《名侦探的守则》,边讲完美犯罪故事又边分析评论。
创作者和受众都追求完美犯罪故事,皆因大家都认为完美犯罪是智力游戏。
受众在追故事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很大启发,思考方法和角度会转变,甚至智慧也会增加,因此会看到津津有味,有满足感。
换句话说,完美犯罪故事,就算是气氛严肃,也会是大众喜爱的娱乐。
可是,小说桥段、电影剧情,尽管精心设计,漏洞其实依旧难免。
完美犯罪故事毕竟罕有。
我不争论《消失的子弹》的故事是否完美犯罪。
只看该故事破案玄机,竟来自杨幂所饰演的“盲女”算命师小云雀,她又是情报收集员,由她来解释小鸟抽签的骗局勾当,来启发剧中侦探去破案,便实在不高明。
我也不争论看过《消失的子弹》後,受众会得到甚么?
他们思想得到启发吗?
会有新角度来思考吗?
而他们智慧可大幅增加吗?
我想讨论的是,看这部电影,如果感觉趣味并不盎然,也不津津有味,原因在哪里?
我最近在香港看到两出侦探话剧《玻璃侦探 An Inspector Calls》(1921年)、《坷庐谋杀案The Hollow》(小说1946、剧本1951),找到了答案。
推理故事要受众看得津津有味,原来除了剧情丰富紧凑而又有出奇不意的爆炸性结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受众在看故事期间,会学到从新角度来思考,智慧提高,甚至人生思想也得到启发。
这样他们才会看得入迷。
上述两出侦探话剧核心是探讨人性,并讲出人性的特征。
受众看过之后,会对人生、爱情有多些了解。
提出英国名作《玻璃侦探》、《坷庐谋杀案》来,并非要《消失的子弹》制作人在John Priestley和Agathe Christie的作品面前尴尬,而是想讲出,创作要受众陶醉的推理侦探故事,并不能只一味追求完美杀人。
相反,你肯大篇幅描写、分析人性、爱情,让受众对人性、爱情方面有所启悟,并令他们在思考方面有新角度,智慧有增加,也一样会令他们看到入迷。
《消失的子弹》拍得认真,兴建一间子弹制造厂来,在中国电影而言,是大制作格局。
大牌演员与临时演员服装、造型和化妆都尽量模仿民初时候味道,风格化表现颇为统一,而且摄影运镜、角度都花过心思。
此外,故事铺排有悬疑气氛,又有精心埋下的伏笔,而结局真相亦有震撼效果。
然而我觉得,花巨资拍摄大制作电影,只为解释一个小谜:子弹如何消失,而没有描写人性、爱情、人生等等,无疑轻重错乱,是个缺陷。
解释谁是凶手、杀人过程怎样、谁是阴谋主脑,那些小智慧只能叫观众痴迷一会,离开电影院便忘记。
归根究底,创造大制作电影,不变硬道理是要令观众对人性、人生、思想有所启悟,思考角度有所转变,又能增加智慧,他们看後几年後都会记得某些画面和情节。
至於那些叫人痴醉的有趣内容,离不开人性爱情的描写。
(完)
2012年度,一部打着民国第一奇案的剧情片横空出世。
这部《消失的子弹》被誉为本年度最好的悬疑大片。
公正地说,这部电影没有国外的悬疑片烧脑,但《消失的子弹》的确堪称目前最优秀的剧情片。
编剧的构思比较缜密,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的细节却可以窥视出很多案情的端倪。
故事设定在民国的一个兵工厂内。
一位女工被冤枉偷盗子弹而受到天意惩罚惨死,于是一场有关“幽灵子弹”的报仇行动逐渐开始。
充满正义的警察郭追联手思维缜密的松东路,还有警察小五,他们三人组成侦探团极力想要揭开谜底。
随着案情的逐渐明朗,结果却出人意外。
本部电影情节环环相扣,观众会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
最后的大BOSS出人意料,竟是那个受益最大的郭追。
这的确有点让我大吃一惊,最后郭追的死我也很疑惑。
后来我留意之前的情节和铺垫,我越发感觉幕后的黑手不是郭追而是那个小麻雀。
电影中有个看似游离的情节已经映射了这个结局。
女囚傅源就是一个制造完美犯罪的典型案例,而小麻雀成为局长夫人的眼神特写,我也看出了她的欲望和邪恶。
每一个案件的线索都和小麻雀有关系,而松东路的逼问也基本显现出答案。
最后,郭追为了保护小麻雀而死,松东路也烧掉完美犯罪的纸条,这些都是导演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电影或者说整个中国电影很少有如此烧脑的电影。
我很佩服主创们的思维,这样的观影体验才过瘾。
顺便说一句,郭追和松东路的搭配比较抢眼,一文一武,一个帅气,一个老成,外加一个小鲜肉井柏然,什么类型的男神都出现在电影了。
还有很多90后喜欢的女神杨幂,这样的电影不火不行啊。
最后说一下,2015年度的续集《消失的凶手》较这部差多了。
前面案情的铺垫几乎没有,中间部分我就已经猜出凶手了。
到底是我的智商高了,还是主创们的用心少了。
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
认真做好每一部电影,这就够了。
观众在进步,我们的电影是否应该往前看,而不是往钱看。
案件开始是兵工厂的丁老板声称女工偷了弹药,召集了全体工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逼女工跟丁老板玩“天意赌局”——一把手枪里一颗子弹,一人开一枪,看谁死!
女工被迫向自己开枪,被打死!
这件事是公开的。
这是所有事件的开始。
——我可以肯定:本片的导演绝对是个法盲!
就算是一个公平的天意赌局(两人死亡机会一样),强迫他人参与这种赌局并导致对方死亡,就是谋杀!
我不想死,你非逼我玩这样死亡赌局,你的意图就是要我死,如果你自己死了,你自愿的,你是自杀,如果我死了,我是被你逼的,你不谋杀是什么?
就算双方是自愿参与这种赌局的,对幸存者仍必须以谋杀罪论处。
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下,两人相约自杀,其中一人反悔,独自离开,另一个死亡,离开者以谋杀罪判刑。
——也许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在民国,那时没有法律。
错!
民国早已颂布了六法全书,并出现大量法学名家,如参加过东京大审判的梅汝璈法官。
民国的法学水平,并不亚于现在。
如此简单的一个法律问题,无需法官,一个普通警探就可以判明性质。
——也许导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让郭追解释了:“这个(天意赌局)是厂里定的规矩!
”听起来,郭神探也认为是合理的,没办法!
拜托,有点常识好不好!
一个工厂定的规矩就可以随意杀人!
那么这个工厂早该定个规矩:拒不上班者一律枪毙!
看谁还敢罢工?
以厂规为由要人的命,别说是民国,就算是在唐朝,也绝不可能是合法的。
就算是在封建社会,唯一被允许的杀人赌局只有一种:擂台比武,双方上台前得签生死状,注明:拳脚无眼,死伤自负。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可能的场情:丁老板对女工说:你说不是你偷的,那我们由天意来决定。
用天意赌局来解决。
女工不配合,说:老板,不是我偷的,而且我也不想死,我不玩天意赌局!
老板说:不行,你不承认就要玩天意赌局!
女工说:你说我偷了可以报警呀!
警察会查明我的清白的,我就是不想死,为什么玩天意赌局?
谁保证没偷东西玩天意赌局就一定不会死,你保证?
我脑子又没进水,凭什么信你?
丁老板(气急败坏):不行,这是我们厂的规矩,你不玩天意赌局,就是坏了规矩!
女工说:这个是你的规矩,不是我规矩,我就是不玩,大不了你开除我,抓我去警察局!
丁老板(声嘶力竭):你敢坏了厂里的规矩,你就得死!
……结局1: 丁老板说罢,举枪射击女工,女工应声而亡!
一个经典的谋杀案成立了!
结局2: 女工:不好,丁老板玩真的了!
别开枪,我承认,是我偷的(先保住命在说),快送我去警察局吧!
(我到了警察局再说真相)……丁老板(真麻烦)这回怎么办,到了警察局她准翻供,定不了罪,也吓不到工人!
还是杀人灭口吧!
于是宣布:你这大胆的小偷,罪大恶极,我要就地正法!
说罢一枪打死女工!
仍然是一个经典的谋杀案!
——由此可见,以所谓厂规,玩赌命游戏,何其荒唐!
丁老板为何杀了女工?
理由1、女工真的偷了子弹?
从之后剧情看估计不是,如果真的只是为一盒子弹,就杀一个工人,也太离谱了。
理由2、杀一儆百,震摄工人,让工人不敢罢工!
并借机克扣工人工钱。
这个理由更说不通!
——工厂不是监狱!
工人要罢工,何必到工厂里去被工头打、被老板杀?
直接在家睡觉不去工厂不就行了。
注意细节: 一家三口被杀死(明为火灾)的知情人小陶是在家里被杀,不是在工厂里。
小云雀也多次提到有工人去算卦,说明工人没有被关起来,是有人身自由的。
如果一个女工仅凭老板一句话就被杀!
工人还敢去上班?
女工事件前,大家正在罢工,为什么罢工?
当然是因为工资太低了!
一罢工,一个女工就被老板杀了,所有工人三个月不给工钱!
注意:工人在罢工期间,本来就是没有工钱领的!
现在死了个人,工人不赚工资低了,乖乖去班了,哪怕三个月不拿工资也很开心!
工人怕自己不上班也被打死了?
拜托!
用脑子想想,去上班,可能被打死,你不去上班呆在家里,难道老板还能带打手来到你家杀了你?
家里安全还是厂里安全?
谁还敢去厂里上班?
——本片所描述的场景,只可能在一类地方出现:集中营、监狱或战俘营!
在这类地方,工人全被关着,跑不了,老板说怎么玩就得怎么玩,不玩就是死!
补充一下,奴隶制度下也行,奴隶主也可以这样玩奴隶。
但是,这已经是在民国了!
咱当工人也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真不行咱不干了,去码头扛大包行吗?
不带这样要命的!
——最后,郑重的告诉导演:民国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或叫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但绝对不是奴隶社会!
不得丑化中国的历史!
那晚看完《消失的子弹》,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演员都很用心表演自己的角色。
就算不是好的剧情,有这样厉害的演员,已经是值得去看了。
剧情的确是让我们一开始根本不会想到的,也有点峰回路转的感觉。
整体上来讲,有小小同《危机边缘》相似的实验室等的设置。
刘青云在剧中就是扮演着福尔摩斯的角色。
剧中其实有不少地方有同前面的剧情有呼应,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推理逻辑等的东西,后面就会有明显的解答。
推理没有绝对的完美,这部剧中的也是。
看完之后总会觉得有点地方不对,接不上,讲不清楚。
剧中我很喜欢江一燕的的表演,她的笑很复杂。
不管怎样,剧情完整,演技无可挑剔,就是好看,反正我是谢霆锋脑残粉。我连杨幂和他激情戏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呢?
冲着观影快感这方面来说,能给五星的咱尽量给满上。可今晚不是双侠首映吗,看这部福尔摩斯金田一是他妈要闹哪样???
有福尔摩斯的影子,导演的镜头很有感染力,可以诡异可以清新唯美可以搞怪,可惜说故事的能力很一般,也许本来故事情节就很一般
因为谢霆锋,所以四颗星,这影片只能说还行......
原本以为反转的会是刘青云,通过跟女红颜知己的通信来揭开黄雀在后的伎俩,玩一次欧美悬疑片惯用的“叙述性诡计”。结果是个鸡肋一样的包袱。如何逃离上吊这个梗一开始就给我泼了场冷水。也称不上烂,就是遗憾花这么长时间整了这么个剧本。
不知道看的是不是又是阉割版。剧情上总有让人出戏的地方,江一燕的角色设置得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刘青云是一贯的大智如愚,谢霆锋的转变和追求设定得有点勉强。作为悬疑片,不够引人入胜
够悬疑
一般的推理片
这部电影我可不能忘!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意义,而是第一次的意义。不过,当时我说,这部电影作为教育片
2012.12.13 一般般吧。只是为了演员给分而已。结局其实已经猜到!
明显比《听风者》强太多,结局不爽,有点小小的失望
故事不错。开篇的完美犯罪一说,就已经为全片奠下基调,就是替罪羊一说。悬疑的点设计的还可以,可以扣起来。吴刚和廖启智两大戏骨的戏非常好。感情戏的处理有点那个了,国内悬疑的通病好像就是感情戏处理的不是各种缺席就是私利。
真不觉得好看,江一燕很漂亮,但是角色存在的意义是?杨幂更是骗票房的,请问所谓的激情戏有什么必要啊?!整个故事漏洞太多,井柏然究竟是多有背景,为啥会有他?!
剧本还是存在逻辑漏洞的。不过谢确实越来越有味道了
如果结局改一下,再把杨幂的激情戏去掉,就会紧凑很多。当然,喜欢东路哥的江姐部分也要稍微改动一下,就完美。
剧本的水平不见得比CCTV6的《火线追凶》系列强多少。伪本格推理,推理部分唬烂(严重违反范达因准则),当然这些都不算啥毕竟观众并不都是逻辑帝,作为商业电影本片巨大的缺陷在于缺乏必要的HIGH点笑点的设置。PS:本格推理改编电影存在巨大的问题:本格推理小说注重的是结果,而电影注重的是过程。
看不下去
如果没看过福尔摩斯说不定这个电影能打4分。。。
女演员是花瓶没错,密室骨弹扯淡也没错,结尾逆转突兀更没错,尽管推理稍欠说服力,但是觉得好厉害的样子。谢霆锋叫郭追,刘青云是不是应该叫傅声?
江一燕是神仙吗?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