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p1揍完傻逼渣男,一起出门那里,突然好想哭。
有个关键时刻会帮你站出来出气的人,真好啊2⃣️打了一堆客气话,删删减减,最后发了“thanks X”(大概是这样,反正肯定带X)真不错!
有点懂这样时呆时疏远、时又很猛打直球的属性hhh3⃣️下雪那里直呼这难道是韩剧吗4⃣️双箭头就是最屌的!
5⃣️1来0家玩,走之前门口抱抱,我真的会颧骨升天6⃣️搜索🔍“am i gay?
”我真的笑喷!!!!!!
哈哈哈哈哈哈哈又弯(疯)一个,喜闻乐见啊!
(姨母叉腰笑)7⃣️BGM真的太会配!!
8⃣️1在磕,我也在磕!
tara她俩亲亲的时候,我真的也觉得好满足,好幸福9⃣️妈的party追逐那里,bgm放的alaska,张力拉满,就觉得something is gonna happen🔟亲了亲了亲了!!
这甜度,我开水壶尖叫1⃣️1⃣️导演真的好会拍!
脚脚带着鞋鞋颤动,然后手手慢慢靠近什么的🥹1⃣️2⃣️“我以为逃避是更安全、更容易的做法,但有的时候,孤独也好不到哪去,不要为任何人封闭自我。
”——妈也这老师说得太好了1⃣️3⃣️拍大头贴那里,弹幕——还以为在瑟瑟——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4⃣️从荞麦和say那里,get到人不能被动等待,祈望谁能来拯救自己,提供完美无缺的感受。
要停止幻想,主动积极掌握命运,增加生命维度。
可当——尤其是脆弱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个会说“i will keep keep saying that,until you believe it”的人,怎么会不疯狂心动,这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幸福的事情1⃣️5⃣️nick妈妈的回答,救命🆘“i am sorry if i ever made you feel that you couldn’t tell me” 救命救命,真的是很好的回答,能够感受得到温暖和爱,和满满尊重的回答1⃣️6⃣️天啊我最后真的是笑着在哭,这部剧太好了,长度、感觉、everything,全都不多不少刚刚好
I’m literally crush rn🥰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套路之内的剧情,基本涵盖了LGBTQ的群体,还有不意外的bully和心理障碍。
但是节奏飞快,剧情不拖沓不水,看的人就很舒适。
网飞的出品还是很有保障!
可以说没人能拒绝救赎!
Charlie的小卷毛真的太可爱了,没有人看了会不想保护他吧!!
希望他永远不要再自卑了!
他会一直被爱的~在男友和朋友家人的爱里好好长大吧,希望他再也不用feel sorry了!
他的四人帮真的super cute!
然后是Nick Nelson(英音腔hhhh)在发掘自己是bi的过程和心路历程这段真的很喜欢,拍的很自然很流畅,会替他着急,也会替他confused。
Tara这一对也好可爱呀,勇敢的女孩超级酷,一定会得到更多祝福的!
看完结局居然看哭了,大概是希望他们都能好好被爱,好好长大,自由无畏!
To sum, Heartstopper真的让人心跳漏一拍,铁石心肠看了也会心动亖吧!
永远对青春校园爱情心动💗
我想对全剧色彩(黄、蓝)的隐喻进行一些简短的探索。
色彩究竟是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向我们塑造了Nick和Charlie的关系?
又怎样代表了各自内心的思考活动?
而颜色在全剧中动态的变化和彼此介入,又是如何从侧面推动了Nick和Charlie的关系发展,和两人的心灵成长?
这次,我希望能够仅从颜色角度,讨论剧中的一些经典画面,以及导演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将颜色的隐喻发挥到极致。
1. 黄与蓝的你——代表Charlie与Nick,为观众植入“结对性”我们简短陈述——E01末尾,当Ben离开后,Charlie和Nick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场戏出现了。
这场戏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观者对这对cp的“第一印象”,如何在第一眼就让观者记住两者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导演运用了黄蓝两种反差色的给人带来的结对性——类似于“自古红蓝出cp”的感受。
Charlie背后的明黄
Nick背后的深蓝用黄色代表Charlie、蓝色代表Nick是剧中黄蓝颜色运用的第一个方法。
运用人脑对色彩的结对本能,导演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简单的、潜意识的结对方式。
在用颜色代表两人的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色彩的闯入,也就是在“Nick代表蓝色、Charlie代表黄色 “的语境下,色彩是如何介入对方。
比如上面两张图:Charlie的蓝色领带、背包肩带;Nick背景中以直角形态凌厉闯入的黄色,都代表了一种两者关系的介入。
在E01对手戏之后,作为代表Charlie的黄,充斥在他回家的路途中,他回家的路途是户外的,夕阳是黄色,但不断有蓝色,天空、汽车、马路的阴影...证明“蓝色的你闯入了”。
背后的天空 身后的车
身后的天空 马路 窗户
被阳光打下来的公交站 后方的天空而作为代表Nick的蓝,也充斥在他回家的路途中,他回家的路途车内的,车厢中的封闭营造了深蓝的景别,但他的母亲——却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并不停的询问几天发生了什么。
一种通过他者闯入角色内心的方法
在颜色较为深沉的车内,Nick母亲的亮黄是精心设计的这种介入在接下来的剧集中多次发生:第二集的雪仗戏,Charlie直接套上了Nick的蓝色卫衣,接近一种明示:色彩介入在段戏中的作用——一种角色关系的深入绑定和交换。
经典场面让我们再看这场戏中Nick的穿着,很明显——是黄色的外套,这也是一种直接的、强烈的色彩介入,代表Charlie的闯入。
对《暖暖内含光》致敬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分析两个角色色彩闯入的层次——Charlie把Nick的蓝色卫衣套在更靠近身体的第二层,一种尴尬、单恋的中间状态:对彻底的对Nick展露爱意的安全感暂未得到(贴身);同时需要自己的外套守护这份感受(外衣)。
反观Nick把黄色穿在外部,则有更强烈的隐喻,作为黄色的Charlie成为了守护者——在之后的情节中,Charlie一直在等待、守护Nick发掘自己的内心;而内里自身的蓝色衣物,则代表了Nick自身仍未认识到自己对Charlie抱有特别情愫的懵懂时刻。
因此,让我们回到这个温暖镜头背后,实际上,导演用颜色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相当不确定的状态,两者的颜色虽然尽数闯入彼此,但与真正触碰内心机理相距甚远。
让我们回顾E08 Nick穿上的那件经典的adidas,在come out后,Nick的已经能够将黄色作为一种贴身的、独一的衣物融入到自己的机理当中,在湛蓝色的天空下,向Charlie勇敢的表白。
当然,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疑问出现了:为什么Charlie当时没有穿着一件贴身的蓝色T-shirt作为呼应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黄与蓝,其实远不止代表Nick和Charlie这么简单。
2. 黄与蓝的心——代表舒适与忧郁黄色与蓝色代表Charlie和Nick,个人认为本身并没有过度的对颜色本身含义的隐喻。
当然,蓝色作为一种被长期指摘为冷静、沉默的男性化颜色——更适合Nick在本剧中的定位;而黄色往往富有温柔、艺术性的特质,与蓝色的对比中,呈现出了受到保护的、值得被呵护的色彩体验——更适合Charlie在剧中的定位。
但是,黄色与蓝色自身的色彩体验被导演使用了。
黄色代表的安全感、勇敢的力量;蓝色代表的忧郁、压抑的心情,在整部剧中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勇敢所带来的安全感、压抑所带来的忧郁,本质上就是一个从动作到心情的递进过程。
让我们先来观察心情——舒适与忧郁让我们先来看Nick和Charlie各自的房间——房间的颜色非常奇妙:两个主角的房间都可以被划分为“黄色区域”、“蓝色区域”。
这就给予了导演通过角色的位置暗示内心活动的能力。
例如,在E08开头,Charlie因为Nick和之前的football gang交恶而陷入压抑中,这个镜头里,一束黄色的灯光分割了画面。
而Charlie在画面右侧的深蓝当中。
E08再比如,E03末尾,Charlie因为和Nick初吻之后陷入自责,房间内充当黄色光源的灯光熄灭了,将整个屋内的景色化成蓝色。
E03然而承接剧情的,E04开头,Nick吻回Charlie的戏剧中,整个房间已经被布置成黄色。
E04
E04虽然这段戏中,Nick对于Charlie的情感仍然是不确定的;但是请注意——这里Nick回应了Charlie的吻;而Charlie则接受了Nick对内心的不确定性,两个人承担了近乎相似的角色——安全感的施予者。
因此,这段戏充满了安全、温暖的信息,温暖的黄光充斥其中。
一样的手法同样运用在了Nick的内心活动中。
雪仗后,Nick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对Charlie超越友谊的情愫,这时导演首先给了一个中景叙述事件。
E02而当Nick还没有对自身认知产生危机感,而只是单纯的享受对Charlie的喜欢时,导演的近景拉倒了一个非常舒适、安全的黄色灯光下。
但随后,Nick突然认识到自身内心出现了认知失调,不解、疑惑、压抑立刻冲散了刚刚纯粹喜爱的幻影,导演安排Nick在房间中灯光死角深蓝的地方演出,并将一个深蓝背景特写拉到了Nick身上。
E02 角色位置转化
E03 近景下的蓝色让我们以这种视角重新观察三场 黄蓝 两色有所参与的重要吻戏——1)首先是E02的初吻,这场吻戏非常压抑,整个房间是蓝色调的,只有两个人背后的窗户外透出了不自然的黄,这种黄是只属于两人的,一种私人的、小心翼翼的舒适。
当Nick被Harry的声音惊醒,这个镜头似乎试图将我们从属于两人的私密世界拉回现实,我们会发现,在凝视二人私人视角中大量的黄色,在真实世界中,不过是非常稀薄的状态。
因此,这场吻戏的基调是非常阴郁的。
让我们感受黄色在中远景中的稀薄E02 对比上一张图黄色的比例2)与之相对的,让我来到E08,在走廊中的吻戏。
这场吻戏很有趣,因为其实它也是蓝色作为基调,但我们会发现,这里的蓝,不是代表黑暗、深夜的深蓝;而是被黄色阳光打成的浅蓝,这里的蓝,成为了清澈、透明、青春的隐喻,蓝色的含义获得了转化。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个黄色打败蓝色的过程,一种舒适战胜忧郁的过程,黄色占了上风。
E08无论是蓝色转化为清澈、美好的转化解释,还是黄色最终打败蓝色的二元思考,艺术从不分对错,只要美,就是好的。
让我们看E08的这个镜头,Nick穿上黄色的上衣,他富有力量感的动作激进的占据了天空的蓝,就好像要像蓝色宣战。
但是,这里的蓝色似乎并未要迎战,因为蓝色已经化作一种大海、天空的颜色,它能容纳太阳的黄,忧郁的深蓝成为了一种包容的、宽广的天空蓝。
充满力量感的占据蓝色3)初吻和最后一吻之间,让我们来到E05的表白之吻。
这里,Nick逐渐加快认识自己的过程,但这段恋情仍然处于秘密之中。
这里,蓝黄两色处于一种非常激烈的博弈中。
与先前提到的初吻和最后一吻不同。
在娃娃机的景别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位于娃娃机内的黄色,以及娃娃机外的蓝色,处于近乎分庭抗礼的过程。
娃娃机内代表的内心——安全、舒适的黄,似乎在尝试从被框线的空间中不断溢出;而娃娃机外代表的世界——忧郁、压抑的蓝,正在极力的抵抗尝试逃离的黄。
E05中的蓝黄、内外隐喻
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3场吻戏后方所代表的安全、忧郁程度是不同的:E02初吻私人的、稀薄的空气;E05接吻对撞的、仍在斗争的感受;以及最后E08直面内心的、公开的接吻,其背后所带来的情感变化,正通过黄蓝颜色的布局展现。
3. 黄与蓝的行动——勇敢与压抑正如我们之前所说,黄与蓝也出现在情感的勇敢和压抑之中。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黄与蓝的隐喻中,无论是代表角色、情感亦或是行动,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
颜色的隐喻往往可以是表示多种心情,或者仅仅是为了画面的美和协调,所以死板的1对1会丧失美学体验~全剧中,对于爱情的承认、探索是一个很重要的剧情议程,这里就涉及了很多与勇气和压抑相关的色彩。
我们认为,在绝大多数时间中,蓝色代表了压抑、黄色代表了勇敢;而上文提到的,压抑所带来的忧郁;勇敢带来的安全和舒适,是相互转化的。
1) 让我们首先从着装来看。
请观察一下三个镜头——Nick身上衣服颜色的变化:第一场,Nick的内心完全封闭,他仍然处在Football gang中,他的衣服是平时的深蓝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时,Nick和football gang在一起,大部分时间身着蓝色。
内心正在被极大的压抑。
Nick被Tao砸球到剧情中段,这个时间中,Nick则两次穿上了黄色的外套——一个鲜明的颜色改变隐喻,这段期间,Nick在公共场所呈现出蓝黄撕裂感,勇敢与压抑正在对抗彼此,而这段时间,与上文提到E05吻戏的撕扯基本吻合。
请注意,两次身着黄色外套的公共戏,Nick的对手都是Imogin。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Imogin是Nick直面内心必须面对的角色,他黄色的着装也体现了他的成长;其次,两场戏中的黄色上衣,以及景色的偏暖,暗示我们Imogin角色理解、支持、鼓励的正面形象。
接受Imogin的邀约
最后以Imogin坦白而剧情最后Nick向妈妈出柜的情节,Nick则穿上了那套经典的亮黄色衣服。
让我们再次观看这个画面的色彩,左侧门外洒下彩虹,这是一个很标签化的隐喻;妈妈的衣服呈现出相当温暖的黄紫色。
而更重要的,则是Nick身后那副画,蓝色背景中,黄色图案与蓝色共同生长,彼此共生,黄色侵略进入蓝色,勇气正在蓝色的背景(压抑)中迸发。
配合上整个屋内的暖黄色调,这张画实则展现了Nick内心的蓝正在迸发出黄。
E08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在一个画面中,颜色不仅仅只能隐喻一件事,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出柜的画面中,黄色对蓝色的大举进攻,可以是——勇气击败压抑;可以是安全击败忧郁;也可以是Charlie完全占据了Nick的内心。
2)我们可以从场景上再看:承接我们刚刚说到的出柜场景,暖黄代表的勇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寻找更多代表勇气和压抑的场景。
我们可以以E03和E07 Nike和Harry的对手戏做一个对比,在E03中 Nick在Harry的质询中丧失阵脚,自身本来也在极大的压抑内心,所以整个场景是彻底的深蓝。
E03但是在E07 Nike和Harry发生第二次争执的过程中,请看这个蓝色布景中的三个黄色广告牌——以及广告牌上的英雄形象。
在这里,Nike即将为坚定自身以及保护Charlie作出攻击型举动,压抑的内心被黄色侵犯,而广告牌中的英雄形象,更是一个直接的隐喻。
E07 注意海报后的英雄形象E07、E08开头Charlie决定再度压抑自己的爱,也得到了颜色的体现。
导演运用蓝色长桌分隔开Nick和Charlie两人,但上方的黄色灯管照在两人的头顶,体现出一种被迫压抑,内心却极度依赖彼此的感受。
注意这个画面的构图而在E08 Charlie压抑自己不要和Nick吃午餐的画面中,背后蓝色的大海也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压抑,但汹涌的情绪。
而黄色的阳光打下到墙壁上,与上图的暖黄灯映照在蓝色长桌上,拥有近乎相似的隐喻。
背后的海浪而如果我们回顾E08后段,则可以清晰地发现,黄色的背景已经彻底充斥了整个故事。
E08 出柜
E08 户外
E08 亲吻3) 从配角人物上看。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人物吧。
这里,我们以Nick为视角,因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勇敢与压抑的隐喻,多数时间是属于Nick的。
而帮助Nick直面内心的支持者,多以黄色调出现在各类场合中,这里主要就是Charlie、Imogin和Nick的妈妈。
首先,Charlie人物本身就具有代表性的黄色,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角色本身的契合。
黄色的介入似乎在告知观众Charlie对于Nick的意义——Nick勇敢、舒适、安全的原因。
在多个Charlie试图引导Nick的戏份中, Charlie都是黄色的。
另外一个角色,则是支持了Nick的Imogin,在Nick对Imogin的坦白中,对话场景一直是舒适的黄色。
而Imogin本人,也以温暖、明黄的形象示人。
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Nick的妈妈,她的出场多数时间身边充斥着黄色的灯光,或者身着黄色的衣物,代表一种温暖的支持者形象。
在这个场景中,导演惯用将Nick的屋子分成蓝色、黄色两个边际,而黄色的柔和灯光洒在母亲身上,代表了一个温暖的支持者的形象,一个鼓励孩子勇敢,并给予支持的形象。
而在深沉的景别中,Nick的母亲则多数时间身着黄色。
最后的最后,非常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希望再度强调——色彩的隐喻可以不是单线程的,一个颜色的出现,可以代表勇敢、安全,也可以代表人物的介入。
上面我们所举的每个例子,实际都可以尝试去通过另一种艺术灵感的方式解释,带来更多、更复杂的美感体验。
首先,结尾超甜,Charlie问Nick他们是不是情侣了,Nick说,当然了,我们都亲热十次了,还不能确定吗?
我滴妈,我真的受不住这么纯情的路子啊,亲亲还数次数然后我就真的去数了一下(我很闲,我不是)第一次亲亲在第三集21分左右,两个人小心翼翼
第二次亲亲随后,这次亲得更加甜蜜
第三次亲亲是在第四集02分20秒左右,Nick跑来小可爱家解释
第四次亲亲是在第四集05分34秒左右,小可爱来送Nick,Nick都被亲懵了哈哈,特效心心也贼可爱
Nick被亲傻了哈哈第五次亲亲场景在第五集18分00秒左右,两个小可爱互相告白啦
第六次亲亲场景是第六集12分50秒左右,Nick告诉Charlie自己跟别人说他们在交往,小可爱激动得扑过去亲了两次
第七次紧跟其后,Nick反身又亲一次(有姐妹说姿势不能输哈哈哈哈,看剧的姐妹们都很有趣)
第七集是苦涩的一集,各种矛盾大爆发,就放张抱抱图吧
这是第四集的抱抱第八次亲亲场景是第八集21分40秒左右,Nick激情告白,说自己不想分手,还说自己最喜欢小可爱,会一直说,说到小可爱相信为止,妈呀巨糖
第九次亲亲是在第八集22分50秒左右,约会时亲的
Soooooo cute第十次亲亲是第八集23分11秒左右,拍可可爱爱的大头照时亲的,亲了两次
我真的超爱他们俩的笑容其实从亲的次数来看,不止10次呢,我就按照Nick心中的10次来推算啦~出于习惯,我就没放直接亲亲的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根据时间点去看哈~
本文首发于“QAF中文站”公众号《心跳漏一拍》这部剧并非单纯的青春校园爱情故事,它之所以如此打动我,是因为这部剧里不仅融入了更多元的内容与情感,也深深把握住了那些支持彼此走过阴暗岁月的友谊,那些鼓励彼此勇敢做自己的爱情。
校园里的性少数群体应当被看见相较于其他同类型剧集,《心跳漏一拍》是极少数将LGBT+角色全面涉及的一部剧。
虽然整部剧仅有短短8集,但它却利用每一个的镜头与故事向大家传递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校园里的性少数群体应当被看见。
Charlie是剧集中的主角,也是一名在学校里公开出柜的男同性恋。
然而在包容程度并不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学校里公开出柜生活并非一件易事,Charlie遭受过来自高年级学生的长期霸凌,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封闭自己,不敢将这样的霸凌事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默默承受着一切恶意与伤害,直到崩溃的那一刻。
幸运的是,在朋友们的陪伴和支持下他最终振作起来,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也逐渐习惯了身边的指指点点与某些不怀好意同学的恶作剧,成为了剧集开头出场时那个青涩而真实的男孩。
Nick是剧集中的另一位主角,本是大家眼中的直男橄榄球队长,却在和Charlie的接触中慢慢发现自己原来的生活并不快乐。
他发现自己在和Charlie一起玩闹时才能放下心中的戒备安心大笑,也渐渐发觉到自己对Charlie产生了超越友谊的情感,并对自己的性倾向产生疑惑,开始上网搜寻自己属于哪类人。
在一番探索与思考后,Nick最终发现自己既能对女生产生好感,又能对男生产生好感,双性恋成为了他的新身份。
Elle是剧集中Charlie的四位好朋友之一,也是一名从特鲁厄姆语法学校转去旁边希格斯女校的学生,她转校的原因很简单却也很难过——她是一名跨性别者,而她在原学校同样遭受了难以忍受的恶意与暴力。
虽然剧集中没有过多叙述Elle的过去,但根据她的经历和表现可以肯定以前的生活和Charlie一样阴暗,亦或许更有甚者,因为相对于同性恋者而言,跨性别者无论是在身份认同还是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都很大,尤其是在这样一座并不够友好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集中的跨性别者角色Elle Argent正好是由一名跨性别者演员Yasmin Finney扮演的,称得上是本色出演,而Elle在法语中是“她”的意思,这也说明Elle希望大家能用“她”来称呼她。
Tara和Darcy是Elle在希格斯女校结交的第一对朋友,而她们其实也是一对最初隐藏自己身份的女同性恋伴侣。
成为一对同性恋伴侣意味着彼此间能相互依靠和支持,但也意味着她们需要一起面对他人的眼光和偏见。
她们的公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Darcy已经学会了无视他人的看法,但Tara仍在公开后发现自己身边曾经的朋友突然冷眼相待,一时间也难以接受生活中的如此转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发现要鼓起勇气无所畏惧,才能适应公开恋情后的新生活。
除了上述的LGBT角色,Tao和Issac同样是校园里的少数群体,他们是LGBT群体的坚定盟友,也可能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被校园里的某些同学排挤和欺负。
但他们和Charlie与Issac一起彼此抱团相互取暖,为朋友所遇到的生活难题出谋划策,支持彼此走出自己人生中的那段阴暗岁月。
那些支持彼此走过阴暗岁月的友谊
整个剧集中Charlie、Tao、Elle、Issac组成的四人友谊小团体是彼此在校园生活之外最值得依靠的避风港湾。
他们因为他人的歧视和偏见而无法真正融入那个更大的校园群体中,于是在人生中的低谷时期遇到了相互共鸣的彼此,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Tao会在自己和Charlie被他人嘲笑和欺负时勇敢回击,也会向Elle吐露自己的心声,Elle会为Charlie谈恋爱出谋划策,并帮他打探潜在“竞争对象”,Issac则在他们身边当一位很好的倾听者。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自己的阴暗岁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往往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让他人靠近,而他们幸运地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彼此的陪伴与支持,收获了对抗恶意的勇气。
我愿为你抵挡早已习惯的恶意
在遇到Nick之前,Charlie因为自己公开的同性恋身份成为学校里一些高年级同学的众矢之的,他无法对抗如此多而频繁的恶语相向,于是只好为自己的内心筑起一道坚硬的防线去习惯无视那些恶意。
在和Nick的相处过程中,Charlie曾一度卸下自己心中的防线,因为当他和Nick两人独处时,不会再有恶意困扰他,有的只是对爱情的憧憬和陪伴在彼此身边的快乐与甜蜜。
然而随着两人关系的不断升温,Charlie发现Nick因为自己而和他原来生活中的朋友逐渐分离,虽然Nick告诉Charlie这一切是他自愿的,但因为经历过太多的霸凌与困扰,Charlie害怕自己成为打破Nick原本生活的人,他心中的防线再一次筑起,也开始避开与Nick见面,试图用冷处理的方式结束这段关系。
直到Nick用实际行动和言语向Charlie表示他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美好,和他在一起一切都值得,愿意为他抵挡全世界的恶意。
把握这份爱彼此不放手
青春期的爱情总是充满甜蜜,而这部剧集在叙述这份甜蜜时还加上了许多有趣的小心思,彼此接触时擦出的爱情火花,头脑中想念彼此时的身边飞舞的爱心,两人接吻时身旁激扬的小花……
看似原本生活毫不相同的青涩男孩Charlie和橄榄球队长Nick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遇见彼此,了解彼此,爱上彼此。
对于Charlie而言,他与Nick的心跳漏一拍,因为孤独太久之后,友谊与爱情带来的温暖和力量难能可贵;对于Nick而言,他与Charlie的心跳漏一拍,因为他害怕跟不上Charlie的节奏,害怕失去Charlie,也害怕再让他受到伤害。
这段爱情来得不容易,也很敏感,两个人都是如此在意彼此,以至于他们有时不敢向对方吐露真实的心声,但也正因两个人如此在意彼此,在最后的运动会上Nick鼓起勇气离开比赛,在操场上公开牵起Charlie的手,紧紧攥牢这份爱。
写在最后:《心跳漏一拍》并非只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校园爱情故事,而包含了LGBT、友谊、支持、陪伴、反霸凌等更多元更有意义的元素。
它告诉我们青春不仅仅只有快乐和自由的时光,同样有那些担惊受怕、孤独难过的日子,而在这些日子里,朋友的支持与陪伴弥足珍贵。
【关于优绩主义】常常有媒体、读物、身边的人不停地在叫喊着,如果想要赢得“尊重”,就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优秀”起来,让自己“坚不可摧”,让自己站在“最高的舞台”。
这种宣传背后的逻辑,实则恐怖。
首先,它认定了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人的成就,忽略了天赋和基因的作用。
其次,它弱化了政府和集体对于个人保护的责任。
最后,它鼓吹着一种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生活方式。
这种逻辑很容易导致双重标准,比如片子里的男主查理,他不想因为性取向受到歧视难道就应该拼尽全力获得社会地位,然后“幸免”于暴力吗?
那么如果一个人天赋缺乏,即便努力刻苦都难以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那么就应该“活该”被孤立、歧视和攻击吗?
显然,成功是一个由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存在单一的因果律,有很多随机因素,努力只是其中一个面向罢了。
因为这种随机,同样的性少数,却被严重地区别对待着。
或许身边的人依然在说着:想让别人不看轻你、不戴有色眼镜,那么你就要加倍努力、即使刻意伪装天性、全面遵守社会的刻板印象,也要让别人“刮目相看”(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些身边的人算老几?
凭什么能站在这种极度自信的位置“鞭策”少数群体呢?
他/她们何来的权力?
这种当权者和支配者的视角值得被推崇吗?
只有才华横溢如亚历山大大帝、米开朗基罗、王尔德和图灵才配收到推崇吗?
在现代社会,通过遵循和实践优绩主义、隐藏自己少数群体身份并获得一定社会性“成功”的人也将成为巩固男权社会、多数群体排挤、压迫少数群体社会的大众一员,这或许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况且“同性恋”这个被认作“负面”的标签在充满歧视的社会里太过显眼,三个字便足以盖过其他一切,就算查理学业(尤其是数学)格外优秀,这种优秀和”同性恋“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任人调侃的”同性恋书呆子(gay nerd)“的组合化绰号,论谁听到都难以觉得这是一句表扬。
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权力,而国家应当不推卸它保护我们这些作为人类的正当权力的责任,更不应该以任何隐晦的形式把以上的这种优绩主义渗透到社会评价少数群体的价值观中,用以让少数群体丧失声音、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甘愿存活在“谷底”。
为何片中的查理是幸运的?
因为他遇到了那个让他感到不必“改变”、“重造”自己、让自己更“优秀”才配得上与他人正常交往的人,他逐渐相信,只要坚守自己的道德观,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便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肯定、重视,值得被温柔以待,被喜欢并不只是因为被怜悯。
尼克打破了某种查理“心知肚明”的那种“不公开、被玩弄、被抛弃”的“轮回”,尼克最终愿意在全校人面前公开,也标志了他更强烈的自我认同以及对于“同性恋是见不得人”这种约定俗成的“反击”。
被周遭温柔以待以及这种可能性对于少数群体格外重要,因为这某种程度上补偿了那些受尽委屈却依然选择坦坦荡荡、不偷鸡摸狗、不浑浑噩噩、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加倍报复的人,让他/她们可以继续坚守人性的底线,不“黑化”,不“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即使我相信他/她们心中已经咒骂过无数次、也想放弃抵抗、道德尽失过无数次。
【关于校园暴力】有更多的书籍、影视作品聚焦于身体上的校园暴力,却并没有细致地描写、体现心理上的校园暴力,后者很可能更无形却更具有伤害性。
这部影视剧大致刻画了两种校园暴力,一种是男主的“前男友”的那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把查理当作可以随意处置的“个人财产”、否定了查理的主观人格,喜欢被顺从、讨好的感觉,有着或许典型的权威主义人格,喜欢掌控“弱者”,当“弱者”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叛变,就恼羞成怒,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告诉对方其实之前选择在一起只是自己可怜对方没有朋友,批判对方为没有标准、任谁都喜欢的“滥情者”,其实自己根本就不曾喜欢过,通过这种方式欺骗自己、掩盖一个事实:对方是自主地“叛变”,而自己已不再有让对方随叫随到的掌控权,不再被对方喜欢、在乎。
这种人实则自卑,需要通过压迫“弱者”来体现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权威主义式的人格攻击便是第一种直接明了的语言上的校园暴力。
第二种是“现男友”尼克曾经的哥们和他身后的“党羽”们的冷嘲热讽的那种,看似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戏弄,但积少成多。
这些“普信男”明明可以克制一下自己嘴贱的冲动,却还是选择了口无遮拦,刻意问出让查理难堪的、不舒服的问题,攻击查理的外貌和身材,每天的几次“小嘴贱”,却给查理带来难言的痛苦,而他们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了解查理的性格和为人,只是通过这种一脸淫笑、居高临下的姿态假装关心(比如大声公然、而非在私下的场合里问出“作为一个同性恋是什么感觉?
”“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你看起来也没那么像同性恋啊?
”),实则心里期待着给查理难堪,对于查理的面露难色坚决视而不见。
这种人内心空虚、精神乏味、需要通过找茬、粗鄙话语来彰显自己的“幽默感”、向”同伙“们、”手下“们维护自己是团体的”老大“的某种”威严“,这种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油腻恶心。
这种被包装在刻意、夸张化的提问、问候和关心下的冷嘲热讽便是第二种不那么直接明确、容易被老师当作“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让投诉者(即被欺负者)显得过度敏感多疑、过度在乎、心理失常、但却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并伤人至深的语言上的校园暴力。
显然,在遇到尼克之前,查理在从小到大的歧视环境里已经通过不断“心理演练”熟悉并习惯了一套自我麻痹的保护机制,把这两种,尤其是更普遍的第二种语言暴力在内心在乎的比重调低,让自己不再反应强烈,因此形成了所谓的“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是“怪胎”,就“应该”被身边的人这样对待,是因为自己的“不同”“影响”、“破坏”了周边的“和谐”环境,污染了“市容市貌”,自己“应该”受到某种“惩罚”,自己“不配”被欣赏、赞美、“不配”有许多朋友、“不配”有属于自己的浪漫关系,因此采取了畏惧、逃避和妥协的生存态度。
这种无厘头的宿命论,就是他“习得性无助”的基础,这或许也让他容易对主动对自己示好的人信任、动心,甚至飞蛾扑火,不懂止损,越陷越深,一错再错。
【关于自我审视】尼克因为查理不断被调侃、言语骚扰而和曾经的哥们大打出手,甚至反目成仇,然后又在结尾前坚定地说遇到查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这些都展现了尼克的教养和深情。
当尼克的那群旧友所表现的那种“直男癌”式的群体语言暴力成为了校园的常态,那么那些事不关己的学生(比如过去的尼克)的沉默都将成为某种形式上的默许甚至“同流合污“、“推波助澜”。
只有当尼克发现自己爱着查理,他才被卷入这种“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争斗,才开始试图通过一己之力去矫正他曾默认过的“非正常现象”,否则他将继续随波逐流下去。
当不正常的现象被周遭默许为常态,那么正常人将显得格外突兀、不合群,这就是尼克后期的犹豫、纠结所在。
好在他终于看清那帮“乌合之众”的“平庸之恶”,他也及时地对母亲敞开心扉,并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了一种“割席”。
查理对于尼克,不仅在于心动和喜欢,更在于让他看清自己所始终忽视的、漠视的普通人、少数人的境况,他意识到太多时候,我们都在随波逐流,都在未曾自我审视地附和着身边人的邪恶,陪同做着苟且、庸俗之事,伤害着某些其他人的利益,并不自知。
他明白,只有退后一步,重新询问一下心之所向、所属(包括自己的性取向),重拾自己固有的同理心,才能摆脱来自过去的困扰,向着更光亮的方向去前行,而非常感人的是,查理便是他这条路上的伴侣。
尼克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他本就从各种迹象察觉到了自己曾经所处团队的不正常,但因为没有伤害到自己的直接利益而感到不必划清界限,选择持续下去。
而查理便成为了尼克的直接利益,成为了他看清客观现实、试图脱离那个糟糕圈子的勇气。
因此,或许可以说尼克救查理于他的自怨自哀、“习得性无助”、少年的焦虑不安和自我怀疑,而查理救尼克于他左右为难、摇摆、冲突的自我探索和道德观、少年所下不定的决心。
结合了查理的父亲、姐姐和被“边缘化”的好友们、尼克的母亲的支持,两个主角才得以相互尊重,彼此成就,而非彼此拖累。
理想化的相互救赎,便是这种“甜剧”的独特魅力。
很庆幸,即便受尽歧视和委屈,查理依然选择做着一个真诚温柔的人,很庆幸,即便周遭尽是油腻恶臭的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尼克依然在短暂纠结后选择决然背离。
【关于“伪君子们”】我们都知道,以上两种“庆幸”,在一些国家和学校对性别、性取向问题教育、保护不足的、多元性取向被明目张胆或是潜移默化地耻辱化的、校园暴力因为政府的不作为被老师们、同学们默许、结构化的社会现实里,根本不那么常见。
显然中国多数的“查理”都不会有体谅的家人、温暖的密友、理解的老师,更不会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尼克”,因为环境把这些可能性都降到极低。
中国人越是爱这种同性的“甜剧”,越是因为社会现实已经朝着封建的而非科学的、排外的而非接纳的、污名化而非去罪化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在这样不负责任的、被恐同气氛笼罩的社会里,我们又如何要求性少数锻炼强大心脏来抵抗多重挑战,始终如一地坚守道德底线,如何要求他/她们释怀童年、少年时期被校园暴力却又没有足够能力和条件处理好的、扎根于心的创伤记忆,如何要求他/她们与过去不够强大的自我、未曾提供帮助的环境和解呢?
就算他/她们慢慢成长,学会主观屏蔽闲言碎语,学会适当妥协,学会避免冲突,学会自我调节,曾经不懂得如何处理社会暴力的梦魇依然会不断袭来。
上面这些要求未免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裹挟、绑架,是由那些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多数群体提出来的。
这些“伪君子”们,高声叫嚷着让你“优秀起来,团结起来,抗争啊!
”,实则因为自己的统治地位沾沾自喜,抓着少数群体的一点过错不放,处处刁难使坏,处处切断、葬送了少数群体的话语权和后路,最后这些人便可以说“是你们自己不够努力,是你们自己咎由自取,是你们自己不够勇敢,选择逃避都是你们自找的,不是你们没有过机会。
“ 明明是这些多数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维稳国家、传统美德的旗号,断了少数群体上诉、发声和结社的各种渠道,却“反咬一口”说是少数群体自己不够努力,想一想,真的让人脊背发凉。
真的很纯粹、主角是幸运的、让人羡慕、这绝对是我近些年以来看过最好的耽美片子!
他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
主演们的演技都非常自然在线...那种特别存粹的感觉让你感觉的到真实...整部剧下来真的特别、特别、特别甜真的一定要看!
不要错过这部好片、除了可爱的文学黑毛以及蠢萌的体育棕毛的演技深得人心以外、最重要的是黑毛还有另外三个支持他、陪伴他的小伙伴们....真的途中看的自己很想哭....好多东西都是现实中梦寐以求的、虽然剧情由于太过纯真、跟现实的差距甚远....但毕竟直男都是毒药....但是不妨碍它确实是目前、唯一能满足我心里所有幻想的一部耽美剧了.....姐妹们真的抓紧看!
演技真的很绝。
其实身边那个最了解你的人 一直都是你的“母亲”
陪伴我度过2022Lockdown的一部剧. 今年播了第二季,回来将第一季重温一遍其实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的,但Heartstopper totally got me! 亲吻时不会有人突然推开房门,柔弱的男生也可以热爱运动,午饭在美术室的角落或阳光照射的草地上,都很好. 爱情是雨中淋湿的一个吻,下雪的天气和海边的拥抱. 对自己诚实,对朋友关心,对爱人 轻轻的一句”Hi“,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部剧收集了所有浪漫青春元素,却不曾让我们觉得厌烦,年少的男孩女孩,干净的灵魂,犹豫打出来又删掉的消息,傻乎乎的群聊和表情包,一切不多不少,刚刚好.剧情的轻快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了导演编剧的用心. 对称构图、明亮配色、闪现的小落叶、爱心和电流、好看的穿搭. 以及最重要的:绝妙的OST!
我的Lockdown Music Guidebook没错了. 通过这部剧认识Baby Queen, Frankie Cosmos, Wolf Alice, girl in red, Chvrches. 如同硬币投进夏日冰镇的气泡水,划出一圈涟漪,叮叮当当跃进心里.以及,一些Twilight Alike的画面:无意被安排成同桌,见面第一句怯生生地打招呼;雪地的俯拍,就像森林草地那个镜头环绕的经典画面;拿出电脑Google ”同性恋“or”吸血鬼“;风云人物和低调的TA.一部小甜剧 紧紧抓住我的心 不经意就笑得眼角弯弯想必许多人都会时不时翻出来看看 新时代Love Actually(笑
相信看过心跳漏一拍(Heartstopper下称HS)的朋友们都有同感,看这部剧的时候无论情节如何,嘴角都会止不住的上扬。
这部轻快的青春爱情剧不需要binge watch就能在一晚上看完,但是迅速看完这部剧我的精神一直处于应激状态,稍微想起一点情节就会止不住的傻笑。
诚然,心跳漏一拍里面也有不轻快带有沉重的一面,无论是出柜前后受到不同的对待,还是同性群体被言语和身体的霸凌,都是LGBT会面经常对的困扰,但这不影响整部作品青春阳光的基调。
整部作品是暖色调的,视觉上和感觉上都如此。
我们时不时的会被Nick和Charlie的交往甜到,也会在他们矛盾消弭时候感到由衷的开心,我们受到的能量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那些困扰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呈现出一个美好结果。
显然,用伊甸园来形容主人公处在的世界和环境并不完全恰当的,因为负面要素的确存在并产生了影响,但导演和编剧最大程度上规避了负面的要素,并将其成功转换成正面要素,让直人观众们能了解它们,但不招致反感,这也是这部剧大火(本来想用现象级,但感觉又有些言过其实)的原因。
如果HS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一个阳光正面的世界,一个孩子的世界,那么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下称QaF)恰恰相反。
从视觉上就能立刻感受到这一点,QaF中一个重要的布景Brian的家是昏暗缺少光线的,即使是性格更加阳光的Michael的家也不甚明亮,他们常去的地方是夜店,更是黑暗中仅有嘈杂动感的音乐声和冷色调的光线。
夜店的厕所,后街,甚至Brian的车也是如此。
而HS中他们最常呆的学校尤其是美术教室是大块鲜亮颜色的堆叠,发生的故事也更常在白天而非夜晚(当然这是废话,因为学生白天在学校,而QaF中白天大家要上班)。
或许有人会反驳,其实HS中Charlie的房间也是偏暗的,这确实如此,我想也和导演想塑造的Charlie受到校园霸凌后的自我封闭有关,而Nick在尝试摸清自己性取向的时候选择了夜晚,也用了相比于平时更加暗色的背景。
美术教室
Charlie卧室 应该不是深夜
喝奶昔
巴比伦
巴比伦的厕所当然,布景对于故事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烘托效果,最重要的一定是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在这方面,QaF显然要黑暗的多,探寻的社会问题也更加无解和残忍。
QaF相比于HS的类中产群体,涉及的群体更广泛也更下沉。
而又涉及了吸毒、艾滋、蓄意攻击、恐同行为、平权、同婚等各种同性群体中常见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这相比于HS更为沉重也反映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不同的另外一面,就像剧中的Brain倡导的信条一样:如果同性恋活得和异性恋一样,那又有什么意思。
即使身为LGBT群体的一员,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依然是非常震撼。
QaF黑暗象征着成年人的无情的世界(代表人物为Brain),而故事的开始正是Justin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平衡,和Brain的感情逐渐交织,是黑暗中的一束亮线。
Justin&Brian另一个不同点是,HS更偏向理想化,毕竟原著是面向青少年的漫画,QaF就呈现出了更多的现实的无力感。
如同前文所述,在一季8集20分钟里HS中每个出现的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Charlie被深柜前任纠缠骚扰,Nick出手相助;Charlie和陶的友谊危机,自然是以相互理解化解矛盾;Charlie认为他们的感情对Nick造成了困扰,最终也是在走廊中互诉衷肠让爱情升华,当然,这些矛盾的解决也是情节前进推动的动力。
QaF中所涉及的问题远不及这么简单,Michael一直以来对朋友Brian的暗恋,Brian视而不见;Justin遇到的恐同攻击,凶手被法庭轻判;拉拉情侣的出轨;Michael舅舅被police钓鱼抓进jail,这些都更多反映了成年人和社会的各类问题,而这些矛盾无论在何时都难以被轻易解决,这就给整个故事蒙上了暗色。
Justin被袭击送进医院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看完QaF,我仅仅只看了两季,但这两季足以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或者说,我没能看下去的一个原因是不忍。
虽然我也曾读过不止一遍孽子,QaF有关虐恋的内容依然无法让我在短时间内消化,于是我便暂时舍弃了它。
我写的目的自然也不是捧一踩一,并且相信能够看HS的观众都是支持或是至少不反对LGBT群体的,我只是想向大家阐述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对于同性群体并没有那么美好和完美,撕裂的现实让我们承受了更多的东西。
HS非常成功,从各种层面上来讲都如此,但最终这是一部童话,而我们终究是要长大的。
(抱歉用了些蹩脚的英文,是怕审查通不过)
提前声明, 严正声明, 现实中的缺爱型人请做完梦就回归现实, 每天早上起床对着镜子说一遍 “我爱自己, 我不需要别人的爱” 比较实际一点. (这里不是指那种, 处于刚和第五个男朋友分手的空窗期, 觉得寂寞而大喊缺爱的人)本剧设定不算新颖了, txl爱上直男那一套, 不过因为是2022年, 还是网飞青春喜剧, 所以这个“直男”主角刚刚好是bi. 剧情也超弱, 除了恋爱没啥别的(性向探索和校园霸凌之类的衍生题, 感觉也是纯粹为了恋爱铺路的子子子子题), 连我这种超级恋爱脑, 都要忍不住说: "你们这群十年级生十一年级生给我差不多一点, 怎么除了恋爱一点别的事都没有啊!!! "老实说, 看剧时的代入程度高到我自己都会后怕...就算我以十分之一的概率当选txl, 也还是陷入最平庸的人生! 轻轻松松被流行漫画算彻底的那种类型! 又沦为嗨吃大数据定制的影视饲料的猪! 算了, 逃离现实比较重要——来自老练逃兵的快乐经.真的太好代入了吧: 互相说hi个几次, 接受多几次对方漫不经心的关心/对所有人无差别的体贴, 就会crush; 回讯息的时候, 选一个emoji选掉十分钟; 数准了对方看到讯息后回复的秒数, 自己回复的时候也要等差不多的时间; 还拿不定主意回什么, 只因为时间已经快要超过“刚刚好合适”的回复时间段了, 所以也要硬着头皮回复; 就算刷完了所有社交媒体, 分析完了所有蛛丝马迹, 还是想了八个不失礼貌的委婉问法, 来最终确认对方是不是txl; 去见对方前对自己头发不太满意, 尽管问了80个朋友都反馈还不错, 最后还是戴上了一顶帽子; 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周围的人身上, 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让他们变得不幸; 每一秒都好好懂, 都明白, 明白所有的明白.一般来说, 缺爱型人一个人久了, 早就放弃了和周围朋友感情生活的比较, 也不太会喊自己缺爱; 期望触底, 就不会傻到说指望哪一天被某个人拯救, 只不过偶尔还是会觉得缺氧, 纳闷怎么还能继续下沉, 想不通自己都爱不了的自己, 怎么会被人爱. 就也没啥合理建议, 只能祝福大家分得一些运气, 多多少少培养一点自爱, 有闲钱的就拿钱去换吧, 就算只是一个昂贵的无爱拥抱.
前两集刻画较好 后面几乎纯发糖 除了男主好朋友角色塑造不错 其他无可圈可点之处
在铺天盖地的公众号软文和自媒体推送的热潮影响下,刚休息就来看这部剧,很失望,没有期待中的热烈与精彩,也没有决然的泪点和共情。唉
半集弃,和爱你西蒙一样overrated,就是个普通小鸡片加上些特效,演的生硬加上台词尴尬。本来性教育水平逐渐下滑没想到还出了个更烂的,网飞着实是要被HBO吊打了。
Such a cliché! 英国人以前拍的skins里的lgbt元素好多了!
Nick的长相看起来好投行男…还是那种会给孩子换尿布的万里无一且能够像正常人类一样交流的投行男。
ENFP和INFP真是绝配,甜而不腻、自然清新,尝试触碰对方皮肤时闪烁如触电般的火花,接吻就像春暖花开、对视胸中蝴蝶纷飞,那些胡思乱想的阴云,那些一再斟酌的聊天消息——我看见了这样的青春,这样的young love。(BI人站起来!!!LGBT的B终于发音了!)
适合BL零基础人群
高中生的那点破事我真的可以看到102岁
想谈恋爱。告白、牵手、拥抱、亲吻、互唤男朋友,甚至只是打个招呼、交换眼神或并排走在路上,本来都不该这么难。喜欢查理,喜欢尼克,喜欢边缘小分队,喜欢拉拉CP,喜欢爸爸,喜欢妈妈,喜欢姐姐,喜欢老师。多么可爱,尤其苦尽甘来时,虽然忧伤在所难免。Stand tall and show them all!
not intrested,1集弃。什么傻白甜剧,没内容的。
午后小甜剧!想到几年前那部《爱,简单》,美好治愈~
是恋爱剧,不是porn,不是两个什么随便的人在一起就要发情,越是激进的越是容易陷入老套。
主角只会对不起,没有一点正常的人性,这种人设很无聊
初中生向同志甜剧,全世界颜值都在坍塌,Charlie真的太丑了,连普通都算不上,就真的,丑。
不懂为什么榜单第一,也太难看了
看了三集,目前还不明白到底评分高在哪里,
最后两集变好看了😅陶好可爱呀
20220515-0517 if you got a lonely heart, I would be a lonely heart for you // awsten兴冲冲连发十条ins “我们的歌选入网飞剧里啦!” 结果我一看原来是party现场某一首跳舞音乐 笑死 好可怜的十几秒
果然找男友还是要找golden retriever一样的才好!太甜了令我熬夜嗑糖,最后一集更是甜到落泪(我泪点太低了)。Tao和Elle这一对也好可爱,butterfly的特效太令人心动了。总之就是可爱到不行的校园懵懂爱情剧,啊青春真美好呀~
一般 三倍速看都嫌慢 拉踩自修室的更是登月碰瓷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