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太令人费解,媳妇从韩国不远千里历尽艰辛跑到越南战场找到负心郎,只为了揍他几巴掌,你为何在外面有情妇????????????????????????????????????????????????????????????????????????????????????????????????????????????????????????????????????????????????????????????????????????????????????????????????????????????????????????????????????
烧钱也令人费解,你烧自己那份就算了,干吗把别人的也烧了??
美国军官的话也令人费解:你丈夫的组织已经被我们击垮了,别以为字幕打错了,我反复听了几遍原话了,美韩难道不是同一阵线??
正是越战时期,男人参了军。
女人每隔几周都去军营探望,但两人总是相对无言。
男人娶了女人,心里却装着别人。
男人的情人写信到军营说:“你和妻子好好过吧。
”男人伤了心,问女人:“你爱我吗?
”女人不语。
男人背过身,喃喃地说:“你懂什么是爱吗?
”然后,男人随军去了越南。
女人决定去找男人。
为了进入越南,女人加入了一个慰问演出团。
女人穿上热裤短裙,学会了卖弄风情,只为了能一步步接近战区找到男人。
无论遇到韩国军或是越南军,女人都毫不吝惜地唱着、舞着、笑着。
在美国人的军营里,女人任由疯狂的大兵们把钞票粗鲁地塞进自己的内衣。
女人对美军司令说:“请你一定帮我找到丈夫。
”关上房门,女人当晚留了下来。
当女人终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见到男人,什么也没说,只是狠狠甩了他几个耳光,眼泪不停地流。
男人望着千辛万苦奔他而来的女人,也惊讶得说不出话,号啕着哭倒在地。
究竟什么是爱呢?
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明白。
丈夫是从阳刚满满到贪生怕死,珊妮是被动如水到向死而生。
丈夫从力量满满到无能为力,心如灰死,丢货落魄。
结局上,珊妮人格独立了,而丈夫者只是醒悟了一点。
阴阳互转,以后两人的强势方变成了珊妮。
就和之前珊妮每月去探望丈夫时,丈夫酒后问她的那句问话一样。
珊妮现在可以问他丈夫:你知道什么叫做爱吗?
1、看电影学历史,百度了一下有关资料。
越战期间,韩国为抱美国的大腿,派军队参战交投名状。
当时韩国军队约60万,先后轮流参战人数达30万,同时在越南人数不低于6万。
主要从事后勤保障与救护工作,也有直接投入一线作战。
总计韩军伤亡约2万人,其中死亡4~5千人。
2、韩军在越战中的表现似乎不错,至少比韩战中强。
据说美军评价,越战中表现较好的军队,除美军外,就只有韩国与澳大利亚。
3、电影以越战为背景,估计是虚构,但逻辑上较为真实可信。
4、不太典型的双线叙事,一是女主千里寻夫的遭遇,二是战争的血腥残酷。
叙事方式很传统,也很平实。
5、女主演技很出色,但夫妻感情的基础太弱,不足以支持女主千里寻夫的强烈动机。。
6、电影中乐队领头人郑满的角色非常出色:坑蒙拐骗的流氓无赖,但却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在困境中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该自轻自贱的时候能够没皮没脸,该江湖义气的时候又能义薄云天,兼具江湖混混与草莽英雄的特质,在乱世中这种人大有可为!
7、电影的反战立场是很明确的,三观很正。
电影被低估了,应该四星半。
因为郑满的角色设计及主演的出色演绎,个人很赞赏,不妨给个五星。
“我早该告诉你,我一直爱着你...”淳朴简单的乡村美女幸顺(秀爱饰)婚后长期备受丈夫冷落,在婆婆的训斥下,为续香火每月从村里长途奔涉到丈夫的军营团聚造人,丈夫尚吉心里却爱着首尔的情人,一再冷对妻子,丈夫因打架突然被派遣到越南战场,从未出过远门的幸顺在婆婆的压力下,不得不千方百计去越南找丈夫。
走投无路的 无业游民郑满(郑振英饰)为了躲避债主追杀,拉拢人组织一支前线慰问乐队远赴越南战场表演掘金,幸顺不顾一切报名充当团里的歌手,争到去前线寻夫机会。
一伙人心怀各种目的凑合成一个临时乐队坐船来到战火纷飞的越南战场开始了一段惊险之旅...唯利自私,金钱为上的郑满一心只想把幸顺当赚钱的“摇钱树”,幸顺为去惠安找丈夫历经沧桑。
在硝烟弥漫,枪声不绝于耳的越南战场上,幸顺以一位女性纯真的心…用真挚执着的爱慢慢感化着身边的人... 片中选用了英文歌"Danny Boy”是一大亮点,经典旋律婉转动听,歌词也朴素隽永,在曲折跌宕的电影情节映衬下显得分外优美。
原本真的没想看这个片子。
因为看了剧情介绍:一个千里寻夫的故事。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故事。
实在是那天没得下了。
开着电脑,迅雷却没活干,对于我来讲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下了这个“最新”的大片结果,从影片开头金色的田野,秀爱动听的歌声起,我一直被她深深吸引,一个劲儿庆幸没有漏掉这部影片。
整个故事说是寻夫,可还跟孟姜女寻夫不一样。
因为sunny的丈夫有喜欢的女人了,对于家里逼给她的妻子,他连碰都不愿意碰就去参军了。
婆婆逼sunny一个月去一次军营探亲,他们几乎也不说话,只是沉默中度过一夜了事。
后来那个丈夫去越南打仗了,婆婆还逼她去探望。
在自家人也不收留她的情况下,她只好踏上去越南的路。
可是真的真的好难啊,那个年月,那个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女人只身从韩国去越南找一个人。
为了找到他,她去求长官,她拿出所有的钱加入乐团,她从一个村妇变成得在大兵前跳舞唱歌的酒吧女,被越南共军俘虏,甚至陪韩国军官喝酒睡觉。
她一路卑微着,坚韧着,绽放着。
所有所有的困难都没有丝毫使她动摇。
那是那么多千千万万的恩爱的夫妻,兄弟,父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一个在丈夫眼里形同陌路的女人做了。
她为的什么呢?
他们之间甚至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这或许就是影片震撼和感人的地方所在吧。
当困难到了不可逾越的地步,原本的目标已经不算什么了,翻过困难本身就变成了唯一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坚韧。
生存的危机就在眼前,原本困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可笑。
当全军覆没,只剩下原本敌对的两个人时,对活下去的渴望立刻使仇恨变为友情。
当丈夫看着他最讨厌的队友死去时,他以往的人生也跟着远去了。
当乐队成员经过了生死的洗礼,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后,原本只对钱和赚钱感兴趣的他们,也渐渐体会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当sunny和丈夫再一次见面时,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设想了几种情况,但都承载不了她们那样的经历。
最后,几个耳光,响亮的耳光,结束了这一切。
韩国导演李俊益的声名鹊起是从《王的男人》开始的。
《王的男人》是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
而作为李俊益音乐三部曲之终结篇的《郎在远方》则把关注的眼光转为女性。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参军的男人同时收到来自新婚妻子和他情人的来信,好事的士兵当众读信引来一场撕斗,于是他们被发放越南战场。
新婚妻子,即女主角苏茵,一个安静而倔强的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心中有个她,回娘家被父亲赶走,回婆家婆婆要带她去越南寻子以延续烟火。
心冷了的她于是决定只身前往越南,踏上千里寻夫路。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一个寡言的喜欢兀自唱歌的弱女子,决心穿越硝烟与山河去寻找她的男人。
这时她遇到了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要组乐队去越南赚钱的郑满。
郑满把她拉入乐队作主唱。
在与韩国部队的群舞中,在与美国大兵的贴身热舞中,在炮火与枪杆的洗礼中,单纯素朴的苏茵渐渐变得风尘妩媚诱人,并且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找到了丈夫。
彼时苏茵抡了丈夫几个耳光,站立在四起的烟尘里,而他的丈夫双膝跪下,音乐响起,那一个画面被拉为远景,影片告结。
个人以为这样的结尾是影片的一大败笔。
是千山万水的爱吗?
让一个女人千里寻夫,令淡漠的丈夫回心转意,终于结成爱的连理?
新婚不久缺乏交流丈夫心中另有佳人,苏茵能对丈夫有多少感情呢?
与其说是因为爱的牵绊,毋宁说是一种被动的执念。
当然,在这个女子的坚韧与注重内心的感染下,那个乐队里一心只想大把赚钱的其他男人们亦发生质的变化,开始懂得爱与坚守。
我想说演员们的表演挺到位的,人物细微的变化表现得很好,苏茵寡言,而她的眼睛里溢满深意;郑满是个智慧却无情的痞子,最终却为了苏茵能见到丈夫奋不顾身;帅气并且善良的贝司手永德对苏茵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本该走到一起的天生一对,却为保持剧情与主题的单调统一被导演忽略分化……总而言之,它依然是一部可看性很高的电影佳作。
如果要给它打分,我给它八颗星。
贯穿影片的原声音乐流畅婉转,令人百听不厌。
李俊益则发挥了他乱中取静的电影哲学,战火中,声色中,死生悬,情谊在,无论身处的世界多么混乱芜杂,苏茵所坚持的信念却如一条安静的河,缓缓的流,低低的诉说,形成一股无以抗拒的力量穿越时空。
另外,片名还是译为《郎在远方》比较有感觉。
“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字眼,既雅且俗,爱意绵绵却也不失庄重。
“君在远方”则有故作格调失却风情之嫌了。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看完,心里滋味怪怪的,百感交集,无法形容。
随着珊妮对朴吉安一个接一个的耳光,接着是两人一跪一站的嚎啕大哭,无疑是高潮也是结局,一句话也没有,此时此刻,好像也不需要任何对白,因为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两条线,一个女主寻找抛下自己冷落自己保养情妇的远在越南服兵役的丈夫;另一边是一心想组乐队去越南发财的几个兄弟,巧的是,大家目的不同,目的地却相同,所以,自然就有了后面的组合,而所谓的乐队,场场撑台的几乎都是靠珊妮的美色、暴露、歌声、舞姿……撑到最后的最后,只因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去惠安,一定要见到自己的丈夫,尽管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而最精妙的地方在于,一开始只想要赚钱赚钱再赚钱的乐队几兄弟的转变。
最让人深刻的是,永德受伤后,珊妮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抛下他不管,而是一直扶着他,为他包扎,永德应该是第一个发自内心感动和转变的,因为从那一刻起,几个人的组合有了不同的意义。
最后一场演出,珊妮穿得尤为暴露,也表现得尤为开放。
奔放含泪的高唱,尽情摇摆的舞姿,一瓶喝到底的酒肆意挥洒,心中的苦闷有谁能知?
我在唱的那首歌,混蛋丈夫你究竟在何方?
因为我要找到你,所以,我什么都经历了,这,大概是珊妮撑到最后的信念。
而永德被珊妮的执着感动了,厚厚一叠美元,梦寐以求的钱财,好像都没有任何意义,当打火机点燃钞票时,影片又无声的达到一次高潮,而这一次转变的是全部乐队成员,所以才有了后来大家一起帮助珊妮登上飞机,一起找朴吉安的一幕……虽然都是故事情节的还原和描述,好像是简单的剧透,但却让我记忆深刻的几幕场景,这些细节都是感人和情感集聚的关键,而这也恰巧是人物形象与故事氛围推动的关键……总之,我给了5星,我觉得没有问题,演员演得很到位,片风我也喜欢,值得看。
李俊益导演早先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美术,在他成为导演之后,美学艺术渗透到电影中去,呈现出细腻的戏剧化影像效果。
李俊益的电影《王的男人》和《郎在远方》皆是如此,两部电影的美学功底可谓如出一辙,电影的主色调都采用了泛黄基调的暖色。
配合故事情节,饱和度不一的复古黄不仅烘托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同时也充斥着对电影中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控诉。
两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都置于庞大的历史背景之中;故事中杜撰的人物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并不随波逐流。
主、配角都有各自鲜明、独立的个性,特别是主角带有出类拔萃的自我英雄主义色彩。
恰如《王的男人》以长生和孔吉的假面戏开场,《郎在远方》以女主优美的歌声拉开序幕。
假面戏和唱歌表演正是两部电影中贯穿全剧的故事载体。
开局孔吉的回眸一笑和苏茵的闭目吟唱的特写镜头成为两部电影的经典一幕。
细细品味其中深意,原来即使身处不同年代,世人都有对岁月静好的深切渴望,只是乱世又哪能容得下如此安逸的一份平和,戏子也好,贫民也罢,他们的悲剧在乱世之中昭然若揭。
《王的男人》中的主要人物最初走的是一条被动的路线。
长生和孔吉从小地方辗转来到汉阳,再进入皇宫是受生活所迫、被政治操纵,一路走来如履薄冰。
《郎在远方》中的苏茵和郑满也是如此,苏茵在进退两难之际遇到一心想去越南发洋财的郑满,于是千里寻夫的路上历经风霜。
同样在被动中进行的故事本应逆来顺受、波澜不惊,却因人物主观意志的转移和精神层面的上升而变得跌托起伏、激荡人心。
比较两部电影中的人物设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戏班和乐队本身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所处年代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远方》中的苏茵正是《王男》中孔吉的缩影,郑满这个角色又类似《王男》中的长生。
苏茵原是温顺的乡村女孩,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困于有形无实的不幸婚姻中。
面对丈夫的另有所爱和婆婆的求孙心切;苏茵并没有反抗,而是恪守妇道、孝顺婆婆;努力维系这一客观局面。
直到丈夫发配越南从军事件突发打破了苏茵苦心维持的局面,一方面受婆婆逼迫,一方面受父家排斥,无路可退的苏茵又无法放下尊严,最终走上了最不切实际又最合情合理的千里寻夫之路。
战争非儿戏,越战的残酷非常人想象,越接近目的越是困难重重。
一路险山涉水,其中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经历战争的苏茵在艰辛中成长,褪去青涩,单纯羞涩的少女转变成性感撩人的歌手;面对受伤的同伴,不顾危险奋力搭救;当乐队被越军捕获时又挺身而出用歌声化险为夷.....柔弱的少女终于如蝴蝶飞过沧海,生命的张力在硝烟弥漫中肆意绚烂,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心中执着的信念,只为来到这里告诉你“这便是我爱你的方式,这便是我执着的信仰”。
《王男》中的孔吉最初也只是个与同伴长生一起街头卖艺的戏子。
因一起突发事件,孔吉误杀了戏班班主,不得不与长生逃难到汉阳。
本想在汉阳卖艺求得温饱,却被人利用,进入皇宫。
小人物的命运不由自己,被人操纵,戏班的命运也变得岌岌可危。
本是善良柔弱的孔吉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用表演征服了燕山王,赢得了王的宠爱,同时戏班也成为王的杀人工具。
随着宫廷斗争的愈演愈烈,戏班在充满阴谋权术的宫廷中险象环生。
重情重义的孔吉始终没有在是非中迷失自我,最终破茧成蝶,与师兄相视一笑,共赴那场生命的约会。
苏茵和孔吉同是外表柔弱内在坚强的人。
当外界的险恶在他们眼前层层剥离;当生活将他们蹂躏殆尽,内在的执着与坚韧终于迸发出潜在的光芒;人物的精神境界随每一次的险象环生不断拉升,最终人格的力量超越自我,撼动周身。
关于郑满和长生这两个人物在两部电影中也有各自不同的转变。
郑满是苏茵千里寻夫的见证者,与苏茵共同经历风雨之后,本是唯利是图的平凡之人因苏茵的种种而深受感动,最后不惜冒着危险帮助苏茵完成心愿。
长生的转变在与孔吉的相互相惜中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
最初的挺身而出是不堪孔吉被乡绅凌辱;之后当孔吉陷于宫廷阴谋之中时,出于对孔吉的保护和不甘命运的摆布,毅然独自背负所有罪名。
从两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的经历来看,《远方》的结构模式更为单一,主线更为明了,自始自终都是围绕苏茵千里寻夫这一主题而发生、发展、结束。
《王男》的故事结构呈现出三段式的模式:第一段中讲述孔吉和长生被总管太监所利用,进入王宫;第二段中这两人又被王利用,成为王惩治奸臣的杀人工具;第三段中孔吉又被王后利用,成为王后向王挑衅、争宠的工具。
随故事的展开、发展,三段式中又派生出孔吉和长生的感情主线,并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也达到高潮。
因此从电影剧本上看《王男》更为曲折,寓意更为深刻,小人物始终是处于被反复利用的境地,而在这无奈的处境下,小人物所表现的情深意重、生生不息的潜在意志和精神更能感动人心,其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生动鲜明。
但结合两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来看,《远方》的故事背景以越南战争为依托。
正是金钱交易下的战争促使了苏茵千里寻夫这一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导演正是借这一件匪夷所思的小事从侧面强烈评击了战争给无辜的贫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所以《远方》中虽然有许多不符合实际、强上位的情节,但纵观全剧,《远方》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好电影。
看《流感》的时候,觉得女主角很耐看,搜了一下,才知道她叫秀爱,后来又找到了两部片子,一部是《深夜的FM》以及这部《郎在远方》。
女主角幸顺的丈夫喝着闷酒,突然问了一句“你爱我么?
”幸顺低下了头,好像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并没有回答。
也许她也在想,是不是真正爱自己丈夫,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
在婆婆担心儿子在远方战死,执意要去越南看儿子时,幸顺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并不是打仗就一定会死人”。
幸顺也许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她也许真的不爱自己的丈夫,面对远走他乡奔赴战场的丈夫,她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痛苦流涕,也没有离愁别绪,好像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总之他是不在自己身边的,而我的任务我的使命只是给他生个孩子,那他在哪他是死是活他有没有情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分别。
幸顺是那种很典型的乡下女孩儿,会干活,会做饭,很保守。
对婆婆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没有怨言。
其实幸顺根本就没有自我,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她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影片的开始她一直在唱“快来我的怀抱,如果太晚了我的心就会死去” 她是在呼唤什么呢?
是在呼唤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吧,在那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没有烦恼,不用为了传宗接代躺在自己没什么感觉的男人身下,只有歌声,只有歌声,希望这种生活快些来到,希望现在的日子马上过去吧。
在被婆婆和自己的父亲排斥后,幸顺决定替婆婆踏上旅程,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在这里,幸顺的婆婆是有执念的,因为自己的丈夫在战争中战死,儿子又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婆婆一直执念于为朴家延续香火,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有情人的时候,也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己的半辈子的执念也就会放下了。
幸顺也是有执念的,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儿,不忍婆婆经受旅途的困苦,独自启程横渡千山万水,去完成自己的执念:只是单纯的找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她为什么要找到她的丈夫,他们之间可以说没有爱,而且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继续传宗接代的使命?
找到之后又如何,恐怕此时的幸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是:你在任何时候学的任何一种技能都会在某一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的女主角就是因为会唱歌,终于坐上了前往越南的渡轮。
她所在乐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然而目的只有两个,赚钱和找人。
当幸顺第一次衣衫暴露的展现在美军面前时,她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一个曾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农村女孩儿,转眼间衣着性感地站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如果不是心中尚存一丝执念,恐怕她早已经崩溃。
但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丈夫,她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来到了韩军的基地,她的表演也越来越放得开。
站在舞台上,她的执念应该是放下的吧,一开始她只敢闭着眼睛给农田里的大妈唱歌,而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的歌声,她会是很享受那一刻吧,什么寻夫什么传宗接代,统统放下,我只想要舞台上的感觉,这一刻幸顺或许真的找到了自己。
然而执念仍在。
下了舞台,她仍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丈夫,她唱歌,跳舞,最后甚至牺牲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美军军官搜索丈夫的命令。
直到最后一刻,她与丈夫相逢在战场,她毫不犹豫的给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丈夫几个巴掌。
我想这几个巴掌里面饱含着很多层意思,责怪她有情人,责怪他不辞而别,责怪他没能让自己怀上孩子,责怪他让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那么这一刻,她确定自己爱着自己的丈夫吗?
在幸顺坐上前往惠安的飞机时,她唱了一首歌“我在爱着你,如果不是你,我肯定会死去,我早该告诉你,你就是我的白天和夜晚…”马上要抵达惠安,马上要见到自己的丈夫,她唱起了这首歌,是不是就在回答当时丈夫问她的一句“你爱我吗?
”幸顺这个角色全片话不多,秀爱的表演十分到位,演员气质也和角色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秀爱对表情的拿捏非常准,那些心里细微的变化,那些眼泪,都在无声地跟观众传达出她的情感,无声胜有声,秀爱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韩国大钟奖的最佳女主角,一年后又凭借《深夜的FM》获得了青龙奖的最佳女主角,离韩国影后大满贯,之差百花大赏一个奖项。
在面对情感的时候,男人逃避,女人面对,男人冲动,女人冷静,男人幼稚,女人成熟。
幸顺的丈夫在对情人和妻子的爱与歉疚当中选择了逃避,这无疑是一种冲动而又幼稚的行为,而幸顺,冷静的选择面对,体现了她内心当中成熟的一面。
男人本质上是个孩子,尤其是面对情感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所措,而这种幼稚似乎不太容易成长。
而女人,成熟的非常快,改变的也快,乐队的经历让幸顺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农家女孩成长到最后敢扇丈夫巴掌的女人,从一个保守至极的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可以贴身性感热舞的女人,这种蜕变都是彻底性的。
女人见了世面就会改变,而男人见了世面就更加念旧,这大概是很多故事的原因或者结局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