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上精细考究,服装、道具、打光、镜头等等,都非常棒,有一种浓浓的历史感,想来投资不低。
剧情方面,叙事方式和线索的串联上明显带有日式的风格,比如说托梦啦,贯穿全片的宝物啦,但是无妨,不同的表现形式,无非是想表达个意思。
某些地方看着夸张荒谬,细想深意其实挺有意思。
剧中的几出京剧,都有所暗指。
以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观众总不免要对比一下是否符合历史,但是历史也只给了我们一个事实和结果,真相如何人心如何后人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搞明白。
所以,像某篇评论里说的“不求还原历史,但求不失人性”,看个片子,无非希望人物生动丰满。
剧中对慈禧的描述,估计会一反人们的一般印象。
历史对慈禧的评价总是消极过多,总而言之是一个恶女人。
但是这剧也不能说是在洗白,只不过对生活中的慈禧的描述更多,批判的部分则多从侧面体现。
剧中描绘出她生活可爱的一面,但是从对话和生活细节中也能够看出慈禧的奢靡、狡猾城府和心狠手辣。
剧中光绪帝一生都对慈禧有着莫名的恐惧,作为观众我也能感受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
光绪皇帝在慈禧面前总是小心翼翼。
志大才疏,心有余力不足,身边又没有能帮得上忙的,即使他对改革充满期望,无奈却找不到踏踏实实实践的路子。
在关键时刻也是当断不断,最后害了自己,也害了那些一直帮助自己的人。
最后一集,光绪闹着上吊引来了慈禧,终于敢站在高于慈禧的地方职责慈禧,终于硬了一回,可是尼玛竟然是慈禧的一个梦啊,光绪终究是不敢也没有能力反抗慈禧,真是无比悲哀。
状元梁文秀剧里开启全后宫模式,整一个人生赢家,中了状元,有良师,有几个可以出生入死的兄弟,有一个聪明贤惠知书达理的妻子,有一个包管衣食住行伺候自己的妹妹,有一个红颜知己,还有信任自己的皇帝。
有理想有热情,也聪明机智有谋略,挺不错的一个人。
他帮助光绪谋划改革,拍出来还是很燃的,帝党一边并不全是弱智无能理想派,梁文秀也够稳重够机智,可历史是最大的剧透,因为知道怎么折腾都是失败,所以看的时候总有一种垂死挣扎的哀伤之感。
春儿善良隐忍,妥妥一个圣母,可是却不讨人厌,皆因这个角色传递出的是正能量,至少告诉我们,善有善报。
现在圣母型的角色每每被人诟病,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剧中的圣母的经历总是在强调一个事实“人善被人欺”,人情冷漠,如何不叫人心寒。
寿安公主张夫人的人设略苏,世故圆滑,广结朋友,能哄得老太太很高兴,奇女子一枚。
不过因为她算是太后一党,一切为太后的利益,帝党很多计划失败都是由她推动的,而我心理上是站在皇帝这边的,更同情皇帝一些,所以不怎么喜欢她。
顺便吐槽一句,张夫人当真可算得本剧隐藏最深的“间谍”,甚至到最后一刻梁文秀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总体来说剧中的大小人物都挺丰满的,有赖于作者和编剧的细心构思,也有赖于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整部剧比较遗憾的是中心放在皇家的党派之争上,显得舞台太小,那个时期很多重要的人物都只出现在对话中,多了几分皇家的哀怨,少了几分时局动荡的悲壮。
其实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并不觉得吕后武则天慈禧这些人统治王朝有什么问题。
硬要批评的话,应该病诟他们暴政,然而很多人读到这段历史,总是预设了自己是刘家人/李家人/辫子王这样的立场,觉得她们属于篡锅,来路不正。
我本人熏陶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我觉得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谁都无所谓,男的女的太监都行,能治理好郭嘉就行了。
反而是封建王朝代代世袭的这种思想才是我们今天应该批评的,而且权利更迭在历史上像车轱辘似的,翻来覆去地从各位觉得天下是自己的傲慢的皇家人脸上碾过,并不是每一次更替都那么正义的。
就很多人现在一说起历史上这些女人就口诛笔伐篡锅啥啥的真的很奇怪,虽然她们多半靠男人发家当跳板,但是在今天来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不应该作为现代人批判她们的立足点。
而且有一说一,说她们"篡锅",来路不正不应该当家做主,难道不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女的么,就挺好笑的,即使经过了这千年历史,男人还是掌握着社会导向,总觉得一个人女人统治就是那么的名不正言不顺。
我觉得我们应该批评的是"真.篡锅"之后胡作非为的暴君,不论男女。
翻阅史书,这几位并不是民众刻板印象里的阴毒憨批,不得不承认我她们是做出了政绩的。
但是牛逼如武则天,依旧被各种diss执政能力为0。
再说慈禧,在当年那种时代背景下,其实换谁统治都不好使。
清政府必然倒台,因为新政和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是直指封建统治者根基的。
你就算换被吹爆的康熙来,他也不可能对既得利益让步将权利分享给百姓。
历史的车轮下根本没有人能抵挡,世界变革的浪潮里中国也不可能幸免,民心早就散了。
其实权利这个东西就很虚无缥缈,试想一下,自己是个皇帝,突然有一天你睁眼发现,这个世界变了,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没有人再听你的,你说吃个早饭吧,没人给你端饭,奴隶们各干各的去了,你说护卫在哪给我杀了这几个不听话的人,护卫也不搭理你。
然后你去上朝,大臣想干嘛干嘛,你下什么命令根本没人执行,那你到底算什么皇帝?
其实这就是民心,你或许可以通过暴力控制所有人,那是因为老百姓还拿你当回事儿,老百姓都不拿你放在眼里了,你还能干嘛呢。
慈禧也想留住清政府,但是她留不住,说中国断送在慈禧手里真的很不讲理。
不得不承认慈禧确实做过很多错事,但是不能把黑锅全给慈禧背上。
现代很多人不了解的人心里慈禧基本上就跟秦桧一个地位,其实慈禧就还挺冤的。
我打一下拳,很多人批评这几个人的时候,难道更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几个是女人么。
[/cp]
最初是想看政治局,以为像纸牌屋那样的,但是看了几集发现大家都好萌啊哈哈哈,正派反派都可可爱爱的,没大感觉到政治的残忍,算是一个新视角看历史吧,讲好了故事。
太后好可爱,小春春小天使萌化了!
看的过程中好想赐皇后和珍妃一丈红。
不喜欢青筠,真的……不好看,而且内在也没多少魅力,不过挺可怜她的。
玲儿的存在感好低啊……皇上真是……可怜又可恨,真的好幼稚的一小孩。
顺桂是荣禄的卧底吗猪队友哈哈哈老德子好可爱最喜欢张夫人了,喜欢殷桃最初还蛮喜欢梁文秀,后来越来越不喜欢龙玉这个线好多余好中二啊,嫌弃
觉得这是一部较冷门的电视剧,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部剧的名字,一次偶然吧,发现了它~口碑还不错,于是就看了,看完之后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苍穹,天下格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昴,象征着同为昴宿之命的慈禧和春儿。
龙玉,贯穿全剧的一个神秘物件。
实际上,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在慈禧太后的心中,得到龙玉就算是得到了真正的权利,得到她想真真拥有的天下。
一直以来,皇帝就像她的一个风筝,无论飞的再高再远,可风筝线都被紧握在她手中,一切似乎都在她的控制之中,直到最后,当她在乎的人都相继离她而去、当龙玉真正出现的时候,当所有的一切都在预想的轨道偏离的时候,她终于看透了这一切。
所有的拥有,不过是流沙,是泡沫,是尘埃~
这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听说被日方大刀阔斧地剪掉了很多,所以阚清子扮演的青年慈禧的戏份都没有了,没有了。
小小的失落,毕竟看了阚清子的剧照,觉得她很适合年轻时慈禧那种野心勃勃的样子。
老年的慈禧是由日本殿堂级女演员田中裕子阿姨扮演的,居然毫无违和感,或许虽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但同属亚洲人,且一衣带水,她就是慈禧。
以前看《走向共和》的时候,吕中奶奶扮演的慈禧很精彩,也看到有豆友把她们俩放在一起比较,并说她们演绎的精彩程度不相伯仲。
但我更喜欢田中裕子老师扮演的慈禧,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苍穹》里的慈禧更接近于一个人,而不是《共和》里那个神佛一样的大清国掌权者。
《苍穹》里的慈禧是我看过的电视剧里为数不多的具有多面性的一个人物。
从前看tvb电视剧《凤舞香罗》里学到了一个词——活色生香。
一个人只有鲜活才动人心。
《苍穹》里的慈禧就是这样鲜活的一个人物。
外国报纸说她和荣禄有私生子的时候,她气得大发雷霆说外国人乱写,她没有和荣禄养私孩子。
这很可爱,很不慈禧。
当寿山公主用洋人的礼节吻她的手的时候,她吓得缩了一下手。
这也很可爱,很不慈禧。
荣禄和李莲英挑拨她和光绪母子关系的时候,她隐而不发,私下里一个人的时候,却相信光绪不会不知感恩。
更表示,她把一个母亲可以给儿子的都给光绪了。
其中有两个画面特别打动我,一个是打雷的时候,慈禧一把搂紧幼年的光绪;另一个是慈禧口述追忆光绪登基时那件小龙袍是她亲手改的。
这些与我以前认知里的慈禧不一样,很不一样。
慈禧不再是那个狠毒甚至于恶毒的老妖婆,她和光绪之间并非只有权力,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还有亲情。
要笼络一个皇帝绝不是仅仅靠给予他荣耀,把他推到龙椅上就可以的,还需要以情动人。
从来情都是最打动人心的,因为权柄冰冷,而情却温暖,即便它只是披着一层温情面纱的遮羞布,可依旧不能否认人们需要它,即便是坐在龙椅上的那对母子。
对于慈禧的误解,除了她本人,她和光绪的关系,还有她和大清的关系。
从前,我把她看成一个只知道自己享乐,玩弄权术的女人。
其实不是的,那种看法太过片面和肤浅。
慈禧绝不是这样肤浅的一个人。
她也真心希望大清朝能够锐意进取,能够不再受洋人的欺负,能够重新取得乾隆朝时的辉煌荣耀,尽管这真心里有她叶赫那拉.兰儿的私心。
一个人站到了那样高的地方,除非她是外国派来的间谍,否则她绝不可能故意搞垮大清,即便为着她的身后名着想,也绝不愿意遗臭万年。
对于大清国,慈禧或许谈不上多大的功劳,但苦劳她是有的。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历史徐老师说过这话,我赞同。
印象中,历史课本里,关于慈禧过六十大寿这件事,几乎是一片倒的批评,连历史老师也如是。
但《苍穹》里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
慈禧依旧有她虚荣与享乐的一面,但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还能再过几回整寿,从前四十大寿和五十大寿她就没过好。
而七十大寿呢?
慈禧心里必然是期盼的,却未可知,所以,她想好好过一过六十大寿,这无可厚非,人之常情。
并且,她最后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大过,而是去掉了很多点景。
我还记得她命春儿烧掉那些点景图纸时,她站在台阶上的模样。
这个心中还是有遗憾和不甘的,被晚风吹着的老太太就是慈禧,帝国真正的主人。
她到底是委屈了自己,顾全了大局。
感谢这部剧,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作为人,一个活人的慈禧,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去塑造一个人物,特别是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他的一面,而不看他的其他面,这样必定有失偏颇。
看待事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柴静的话,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除非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否则绝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去做一件事。
即便是兴起而为,那么兴起便是原因,为了快乐这就是原因。
所以,要塑造好一个人物,他必定得是鲜活的。
怎样才鲜活?
真实而全面,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身处不同的场合,他会表现出不同特质的自己来。
这便是全面和真实。
《苍穹》里失败的地方也有,还不少。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这部戏的慈禧这个人物塑造得简直登峰造极,台词也好,色调和布景道具俱佳。
会再刷。
19年看的剧,今早又听了配乐《颐和春风》,这才想要写点什么,本来想修改短评的,字数超限了,这才顺便写了长评。
记忆可能会有些错漏,不过没关系,基本上没人看得见的东西,也就没什么好细究的。
(标题随便起的,杂谈不好取名,肚子饿了赶着去吃饭)一、喜欢这部剧,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摒弃了宏大历史叙事的独特品格,不是那种直接性,赤裸裸地,对历史人物冷漠的审视和旁观,而是借由小春这样一个小人物去介入这段历史,在这样一个视角下,不说是否客观公正,就是有私心也无妨,你能看到史书上那些被恶狠狠批判或者是被赞颂的人物,实际上也是有着丰厚而饱满的感情的 ,实际上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得意和难堪的,也都是些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些人相传言的历史符号。
我是很喜欢这样从侧面去看历史的,包括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或者说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的那段特殊时期,侯孝贤悲情三部曲的《戏梦人生》《悲情城市》分别对台湾日据时代,国民政府光复时期的历史回忆(《好男好女》还没有看)——你让我去读正史,当然我也读,但是说真的,了解一个大概的历史趋势就好了,官方口径的各种遮掩和修饰真的很让人腻味,我甚至早已疲倦了,反倒是这些掺杂了作者私人感情的历史旁说,更能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广袤和多义,更能够让我察觉到今人对于历史所能够表现的见识和勇气。
这部剧第二难得的品格就是不媚俗。
本身这部剧就不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正剧,它有着丰富的传奇性,这一部分是不能细究的,包括李春云,龙玉和寿安公主(寿安公主和梁文秀的感情线为紧张的帝后之争起到调和,舒缓的作用,并不多余)等等,但它终究没有落入到市场大流的俗套里,它的传奇性并不是那种为了讨好观众的可有可无的人物趣味性,而是作为一种明确必须的剧情存在,这些传奇色彩也算是为那个波诡云谲的晚清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更不用提它和霸占荧屏的诸多国产剧在制作上的显著差别,包括精益求精的服化道和色彩打光,以及张弛有度的剧情节奏,圆型人物的塑造等等。
(打开电视就能看到那种高打光磨皮美白拉满不管是什戏看起来都像偶像剧的电视剧,我真的是吐了。
我一个不经常使用聊天软件的人,还没看完就已经急不可耐地去给好友安利,甚至还发了条九张图的空间动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我看的国产剧不多,安利给别人的也只有几部,《红色》《战长沙》《父母爱情》,以及这一部《苍穹之昴》。
)二、这里简单谈谈这部剧里的慈禧和珍妃。
我向来是不容易去同情这些历史当权者的,论苦难,从来都没有人比底层人民更苦难。
但在这部剧里,这两位人物,一位是被光绪皇帝唤做亲爸爸的高高在上的西太后慈禧老佛爷,一位是光绪皇帝无比宠爱的珍妃珍哥儿,褪去这样繁重的指称和背后的历史光环,她们身上所展现的女性光辉才真切让人动容。
先说慈禧。
不知道是对剧本拿捏得实在准确,抑或是演员本人和角色形象的天然契合,日本演员田中裕子所饰演的慈禧,从不给人以扭捏作态的感觉,贵气而且自然,即使是配音也没有让人过分关注嘴型,也使得观众更容易回到角色本身。
在这部剧中,慈禧既要保持一个施令者正襟危坐的严肃感,这种严肃感的演绎在几场被杖责的戏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还有光绪在帝后之争失败后的那几场戏,那样不容分说的凌厉目光和绝对威严,是你在现实中直接看田中裕子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你只会觉得,哇那样和善的田中阿姨,脑起来竟也是这样可怕。
另一方面,剧中还集中表现了威仪之外的慈禧,这是其他清宫戏中少有着力的。
怎么说呢?
田中裕子笑起来实在是太有亲和力了,有时候笑得很矜持,但这份矜持偏偏又恰到好处,想笑而不能笑,这差不多是一个长处深宫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便是最高当权者慈禧也不例外,谁知道慈禧威严凶狠的那一面,一开始究竟是不是为自保而装的呢?
可不能在大臣面前随便笑,破功了怎么办?
连亲儿子光绪,慈禧也常常都要板着阴沉的脸,只有光绪用老莱子娱亲的方式给慈禧赔罪的那一场戏,慈禧愣了一下,这才真真切切放声大笑。
很难说慈禧对光绪是没有真感情的,甚至相反,慈禧一开始对光绪是报以厚望的,剧中慈禧也正想要放权给光绪,但年轻的皇帝对于变革现状有些急迫,这种急迫在慈禧看来是非常激进的,是她不能接受的对大清朝根基的动摇,她的不安使她想要收回权力,同时也彻底收回她在光绪身上所投注的所有母爱。
在光绪之外,只有养女寿安公主以及小太监春儿看起来忠诚可靠,才能够让慈禧的母性得以寄托。
但其实两者和光绪,以及他人并无区别,实际上也都时刻和慈禧游离着。
慈禧是站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上的皇太后,也是各种权势纠葛下的国家人格,所有人都想依附她,也都想抛弃她,大多时候她都只能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被分割的地位,最后落个孤家寡人的境地。
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慈禧,总体说来,把一个国家的所有祸难全部推到一个封建女性身上是不合情理的,实际上也是英雄史观一个非常明显的局限。
历史的偶然性在必然性面前只能产生波动作用,无法发生质的转移,在当时的情势下,你换任何一个明君英主来,他也是要代表封建大地主的利益,他也是要顽抗新的历史流变的。
时代变了,而已。
另一个特别喜欢的点就是张檬饰演的珍妃了,其实她的戏份不算特别多,但张檬女扮男装的扮相令人印象深刻。
珍妃和《孝庄秘史》里的董鄂妃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是让人无比动容的可怜角色,都被不得势的皇帝极尽宠爱,又都无法被皇帝保护,最后都早早逝去,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只不过宛如温婉,珍哥儿活泼,而且还尝试着去反抗,只不过最后不免还是落了个悲惨境地。
珍妃是光绪理想主义的投射,这股理想败落了,光绪自然也撑不下去了。
张檬被鞭笞那场戏,眼里的那股倔劲和刚强,任谁看了都要怜爱
要论播出十余年,仍然经久不衰,常年霸占豆瓣热门电视剧榜的一席之地,话题热搜不断,被观众拿着放大镜一遍又一遍欣赏的电视剧,应该只有《甄嬛传》有此殊荣。
郑晓龙:你们是真的没有别的电视剧看了吗?
观众:真没有!
每每剧荒,大家总要祭出嬛嬛以打发国产剧摆烂的日子,但真的有这样一部剧,是扎扎实实的可以与嬛嬛较量的沧海遗珠,有人曾评价她是《甄嬛传》“平替”,“慧眼识珠”者竟将他的地位置于《甄嬛传》之上,它就是——苍穹之昴
之所以可以代替甄嬛,一解大家观看良心好剧的需求,首先是因为,在视觉上《苍穹之昴》和《甄嬛传》皆为“一母同胞”,在服装布景道具上有着惊人一致,都是出自陈敏正团队。
而《苍穹之昴》的导演汪俊,后又曾执导出自《甄嬛传》原著小说作者流潋紫之手的号称《甄嬛传》续集的《如懿传》。
看起来两部同样取材于清朝背景的古装片,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甄嬛传》作为银幕宫斗剧的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以甄嬛的两段爱情为主线,通过后宫女性之间的权谋,极致刻画了一群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
而《苍穹之昴》是以清代末年甲午战争至戊戌政变这一段动荡时期为大背景,演绎了封建朝廷最后一位太后慈禧以及身边人物的宫廷故事。
比起单纯的后宫权斗,争宠吃醋,爱恨嗔痴,《苍穹之昴》则将立意直指皇城政治漩涡之中的女性是怎么生存的。
要论,在看《甄嬛传》以前,没人知道这样一位雍正的后妃,乾隆的太后,倒是情有可原,但是,慈禧太后,这一搅动清末国家政治局势,垂帘听政的历史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即便如此,我们似乎很少能见到一部用心的介绍慈禧太后背景的清宫剧,原因很简单,狂妄自大、追求权势、奢靡浪费、攻于心计、故步自封、心狠手辣......
这些所有的“恶毒”早就是我们脑海里对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太后的刻板印象,然而,一个好的人物从来都不是单一扁平的,《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同样如此。
她周旋于权力之间,在朝政之事上不可一世;
而在私下生活中,她又有着寻常女人的可爱之处,爱美、爱玩,威严中也透露着慈祥。
她是一个女人,她曾教育公主说:“一个女人连打扮自己的心肠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
她是一个权利集团的中心,曾想撤帘归政,又伤及其他暗处势力的利益。
她是一个养母,在政治浑水下的“母子情”,终将是时代的祭品,面对光绪先人一步的软禁计划,她也会为此心寒。
这样一位处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物,我们很难站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下,看清她掩藏权利与面具下的真正的人性。
能塑造出如此立体细腻的角色,演员田中裕子功不可没。
虽然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制作,但是由一位日本人来饰演中国太后,不禁让人产生疑虑,她能演好吗?
中国演员演过慈禧的很多,上到刘晓庆,下到米雪,但是能立体丰满的展现慈禧,演出了慈禧作为女人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多面性,田中裕子演绎的十分到位。
《垂帘听政》刘晓庆饰演“慈禧太后”田中裕子不仅身体力行的打消了观众的疑虑,更是无论是外形还是表演,都被冠以“还原度最高的慈禧”,网友看过直呼,“这就是慈禧在世,也会认为是亲姐妹的程度吧?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在看完《苍穹之昴》后告诉记者,田中裕子确实和慈禧很像,而除了外形相似,神似更是难得。
“作为政治人物有多方面,一般情况下慈禧都是比较平易近人,但是斗争激烈的时候她还是决断性的人物,因为她的经历不一般,处在那样的复杂环境下,只有温和宽厚不行,光残忍也不行。
”王道成解析道。
除了慈禧的表演如此出色以外,剧中的其他人物配置也同样堪称豪华。
同样是慈禧这一角色,虽然扮演青年阶段的阚清子在日播出时惨遭“一剪没”,但是光是定妆照就将慈禧心思缜密的性格完整的展现了出来,一张素净稚嫩的脸,却透露着无尽的欲望。
前段时间因《人世间》火爆网络的殷桃,十几年以前的她更加富有魅力,她演绎的是风情万千,传奇一生的,既是慈禧最宠爱的干女儿也是游走于上流生活和市井商铺的张夫人。
播出之后还被日媒誉为“中国美人”,还成为不分老幼的日本男人之梦中情人。
同样,如今可以一人顶起数部“大女主”剧的赵丽颖,在《苍穹之昴》中,可谓是贡献了最青涩的脸庞。
这是赵丽颖首次出演古装戏,距离她凭借《新还珠格格》中的晴儿一角,开始为人所熟知,还要早上一年。
说到光绪,人们不得不对珍妃的演绎抱有和慈禧有同样的期待,张檬的珍妃也确实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
这个珍妃,很可能是这么多年来张檬最好的角色,看似最简单,其实最复杂,既聪慧又狡黠,既跳脱飞扬又野性难驯,既心机单纯又野心深沉……《苍穹之昂》播出的同一年,张檬还在宫廷剧《美人心计》中留下那惊鸿一瞥。
《苍穹之昴》一展晚清朝堂的众生相。
里边的每一个人物都被困在这盘晚清残局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桎梏,各个都是局中人。
生来就是局中人的光绪,何尝不愿体验一把寻常人家的母子情?
慈禧太后并非彻彻底底的顽固封建完全反对改革,但作为一名周遭势力缠身的政客,她更希望维持希望朝中的力量达到一种均衡——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持平。
一派是激进,一派是周旋,二虎相争,无人是赢家。
最后看似获得胜利的慈禧,失去了儿子、女儿、身边最为信任的人。
她既是布局的人,也是被困在局里的人。
她是紫禁城的主人,大清国的主人,高高在上。
她以为天下尽在股掌之中,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能看清的只有这脚下的一片紫禁城。
而被囚禁的光绪也看清了真相: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本文作者:浅
最初是看到张檬的剧照,妆容很特别,惊艳到我,于是决定去追这部剧。
话说简直是张檬姐姐颜值巅峰啊,美呆了。
大家来品一品。
改编自日本小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任性,可爱,会哭,会笑,并不是印象中的那样心狠手辣,没有人性。
同时,她的智慧和谋略也远高于常人,客观来说,她对大清朝确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没错,这里说的是大清朝,而不是中国。
这剧其实也并没有给慈禧洗白,她的野心,狠心,封建的思想等,也体现出来了。
只是这个任务形象更加丰富,也许历史上的慈禧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谁知道呢。
在豆瓣看到青年慈禧阚清子,美呆了,然而整个剧里一个镜头都没有,全都删掉了,真是太可惜了,心疼清子啊。
晚年的慈禧,也是很美,是一个日本人演的,但我觉得很贴合慈禧的形象。
意外的发现了跑龙套的赵丽颖,那时候很青涩。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苦了自己,但是最后和大哥出洋了,一直陪在他身边,也许她也满足了吧。
一直觉得殷桃就是那种古装美女,对她的杨贵妃印象也很深刻。
作为慈禧的养女,寿安公主,却没几个人知道她的身份,神神秘秘,显得神通广大。
才女青荺,典型的弱女子,前期刘海真的是耽误了颜值啊,没了短刘海就美多了。
最后放上辣眼睛的皇后😂,大概得罪了造型师。
人丑还多做妖,人设还蠢蠢的。
剧中最讨厌的角色,没有之一了。
真心觉得这剧不错,只有28集,剧情紧凑不拖沓,安利给大家。
此剧呈现更多的不是政治家慈禧,而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慈禧,不是说剧中所说的不真实,只是这个慈禧是最平和最慈祥最唯美的慈禧。
剧中慈禧与光绪的每一次矛盾,好像都不是慈禧的本意,而且还频繁提到她对光绪的养育之恩母子之情,可恰恰最后一次,光绪上她的当,变法终归功亏一篑。
这样的慈禧太残缺,我想,她当初把四岁的载湉(光绪帝),过继过来的时候的确是把他当自己亲生儿子养的,因为那时她刚死了儿子(同治帝载淳得天花英年早逝),她也算个可怜之人,那时候的她把对载淳的母爱都转嫁到载湉身上,所以光绪幼时应该过得还好,但是光绪慢慢长大,慈禧掌权时间日久,从慈安太后死到光绪成年之间有二十多年时间,这二十多年来,她都是大清帝国独一无二的皇太后。
有时候人为了活着会戴上面具,可是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慈禧也不例外,她心中对权力的欲望渐渐根深蒂固无穷无尽。
她是想过归政光绪,可她哪一次真心真正归政了?
说什么怕出大乱子,扯犊子吧,你心里一定有一点点小期待,期待出乱子,你好出来收拾残局,然后百官高呼大清朝还是离不开太后啊,你继续掌权,真特么虚伪,都是你内心对权力的欲望在作祟。
可怜可悲了光绪,也可惜可叹了那些励精图治为国献身的国士俊才。
所以此剧对慈禧的刻画太过于理想化,太过于人性化,慈禧的角色应该先是大清国独一无二的皇太后,然后才是一个慈祥平和任性做作的老太太。
私以为,将《走向共和》中的慈禧与本剧中的慈禧合理柔和在一起的话,那就历史上真正的慈禧相差无几了!!!
【英子】她是张夫人,也是寿安公主,但其实她的本名叫英子。
但是其实我是来吐槽这个人物身份的--我很能理解编剧塑造这个角色的用意,她的双重身份为了方便她在两条线游走自如,牵动故事的发展;她的传奇性为了衬托这段无果爱情故事的绝望和无奈,也为了与相似命运的老佛爷相互陪衬和对应。
但是编剧想的太理想化了,人物也就为了成为什么而成为那样,并不是她应该成为的样子。
至少我觉得最不能合理解释的便是英子能用双重身份抛头露面却不走风声。
如果她在作为张夫人时完全不动用作为寿安公主的资源,包括不能动用亡夫的资源,光凭一位酒吧老板娘在北京城混得如此风声水起,各路消息、各种资源都一网打尽,我觉得不大可能;可是如果一旦动用了,她寿安公主的身份不会保护的那么完好。
退一步说,即使她纯粹凭借酒吧老板娘的身份再加上个人魅力和能力,这样一位传奇和神秘的女性,没有人打听她的身份?
在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便是寡妇,只要能打听出她的亡夫,她寿安公主的身份就不攻自破。
而对于一个不是凭空出现在北京城的人来说,打听一个寡妇的亡夫我相信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看起来,宫内宫外隔着重重的宫墙,同时见过张夫人和寿安公主容貌的人不多,英子的双重身份似乎就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识破,但是她的亡夫及婆家是她双重身份在宫内宫外的一个连接点。
她只是死了丈夫,又不是死了丈夫全家,她不需要出入自己的婆家吗?
即使她肩负为老佛爷打探洋人消息的责任,她在宫外并不是就一点不需要以寿安公主、亡夫家的媳妇的身份生活的。
两个身份都是北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旦张夫人用了寿安公主、亡夫家媳妇的身份,她的真实身份就一点不难打听了。
李莲英和荣禄以为寿安公主是个“平时不大出门的寡妇”,李莲英是生活在宫墙之内的,但是荣禄是生活在宫外的,即使是因为他们对寿安公主没有戒心,不曾打听。
但是在宫外与张夫人有所接触的宫里人,比如泽公爷对她的身份毫不知情也毫不怀疑却是非常说不通的。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谁赔我医药费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e1男主和母亲那段+女主教男主写保证书,会编+拍。但是,男主这颜,我……不行
看了一集,男主比较丑,除此之外各块都在八分以上。
作为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美化牛郎ダメ。全集最神芝麻开门
,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38岁的语文女老师跟22岁的整容牛郎对戏,太辣眼睛了!
啊?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