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猛虎群狗欺,老妇一语顶头湖。
三投楚羽不识将,子房识得英雄骨。
千里入蜀粮仓屯,幸得萧何月下赴。
调养生息东风起,霸王绝唱该下歌。
无疑看到TVB版的楚汉骄雄意外的还挺好看,在古装剧里算是大场面了!
每一集开头都解释一句成语,而且成语或者谚语也是由相关的演员出镜,原来有那么多成语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秋官的刘邦是一个有缺点的正常人,爱占小便宜喜欢美人但是却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追随,也有命运的眷顾让他成就大业。
江华的霸王真的霸气十足,勇猛无比但是也十分自负,他和虞姬的爱情着墨颇多,最后悲剧收场让人唏嘘可盈的吕雉塑造的十分精彩,从刚开始向霸王推荐自己,到后来独具慧眼看中刘邦都十分果敢,刘邦虽然伤了她的心,但是实际上吕雉最后也只是为了自己!
如果补剧可以看看,尤其还可以看到祥仔,演技是真好,韩信真的又怜又恨!
初中的时候在姥家看过,抓住中午边吃边看还能把剧情记个大概,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被TVB演技折服。
因为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镜头,重温了这部历史演绎剧。
剧中通过项羽“英雄造时势”的失败,传递出“时势”的重要、不可逆,但我想更打动观众的是或许是不甘,西楚霸王步步都没有走在范增的建议上——对刘邦他更在意昔日的结义兄弟情、对虞姬更在意真情而非不祥人、对韩信惜才却不愿为自己的自负低头…而失败也并非没有伏笔,坑杀秦军杀皇帝等失民心,手下武将文臣叛变失军心,加之夜观星象的加持…如此励志的一生就像一拳打破帝王的梦幻泡影上,只留得了霸王别姬的美名和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本剧中,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几个主线人物的话:韩信——好战、胜战,全程一心雪耻项羽,前期为报妻成为励志的典范,后期的孤傲害死了自己。
张良——懂得顺应天意,羽扇纶巾,锦囊妙计助刘邦出巴蜀收韩信破楚军,平天下后急流勇退。
全剧最佳。
虞姬——剧中历史公证人,记录了对项羽由恨到理解,最终了结并爱上项羽,并不顾天下人反对坚持在一起,上演了霸王兵败死,贱妾何聊生。
项羽——真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韩信不过如此。
真性情,敢爱敢恨,无叔父无虞姬得天下又如何?
最后被围垓下竟然也是为救虞姬。
范增死后,项羽成长,可就算再成长面对刘邦仍不忘当年兄弟情…吕雉——全剧第一狠人,刘邦背后的女人,一手推刘邦到汉王,一手出谋划策打天下,献计除掉一切绊脚石,对剧中所有人都表露杀意到恐怖女子。
刘邦——经过了斩白蛇、投项羽、咸阳之争、鸿门宴、暗度陈仓出巴蜀、睢水之战、守荥阳、楚河汉界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与项羽重修兄弟情后出尔反尔,他终于明白了,亡项羽登大位是天意,比时势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并在最后回答了张良所问:公道在人心,是非成败不在时势。
我想,楚汉修好,项羽临行前喊的一句刘大哥,不仅让刘邦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是全剧最感人的一幕吧…
张良:时势变人心自会变,就如地上的青草,会顺应天时生长一样。
出尔反尔虽然不义,但势在必行。
就如天上乌云密布,必然下雨,这是谁也不可改变的。
无论汉王也好,韩信也好,张良也好,都不过是上天的一枚棋子,我们只是照天理行事。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但是到最后天理何在,张良未敢断言。
刘邦:韩信,论攻城,你确实无人能敌;但论攻心,你还是比朕差少许。
是人都知道,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是不对的,但贤明如萧何忠心如樊哙甚至是和朕同床共枕十多年的妻子都转向站在韩信一边,一同逼朕出尔反尔,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形势比人强,你韩信占尽强势,不可逆转。
人心都随着大势转向你。
最近才看.港版的历史剧总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至朴至拙之间,常常是全然的英雄气概、忠孝节义、善恶是非,和最笼统的思古幽情。
比央视剧少了沉重,而多了戏说和纯粹,让人看着可以一口气直顺到底。
印象中江华的古装从来都是书生相——前几年《聊斋》重拍,他是画皮中的负心人,仍然是演得最好的那个——而今在这剧里,“力拔山兮气盖世”,横眉怒目之处,却倒也不负西楚霸王。
其实亚视当年也算人才济济,结果大厦一倾,诸多才气纵横者就不如意至今。
当然话说回来,倘使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吕颂贤怕就与公认经典的令狐冲无缘了。
史家不幸诗家幸;先失意而后诗意。
只是用挫折失意来丰富人生与性情,未免苍凉了些。
曲词作者名唤 郑国江,一查才发现原来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和作词家协会中创作歌曲(登记)最多的词人”,做过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涟漪》和《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分分钟需要你》、夏韶声《童年时》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242.htm?fr=ala0_1_1)今人不熟悉,许是因为其描写情爱的小词不多,而且多爱用抽象手法,越抽象就越无味;盖因作词人的个人情怀与小词难以契合,换作这首,就不一样。
歌是秋官所唱,韵味还算不错。
绝世雄才("楚汉骄雄"主题曲) 作曲/编曲:无量光填词:郑国江 演唱:郑少秋 雄才绝世天生有几 狂情傲态万年稀 力拔山独有吞山川豪气 天亦疑忌 凌云大志冲天飞 良才善制造时机 群雄逢变天楚汉骄雄斗 成败看捕捉先机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斗心一生霸业没法比 雄才能绝世功高可霸天 天命难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高风歌赞千世纪 人逢绝处总得转机 豪杰亦有被人欺 人如逢困境不短英雄气 荣辱贵贱担得起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爱心一生爱人如爱己 常怀人共说分担喜与悲 天地无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千秋功过平常事 力拔山勇哉不过一出戏 无限壮烈千古悲
这剧真的太超出预期了,印象中感觉tvb 总是扣成本预算低,没想到这种历史大剧居然也拍的如此大气恢弘,还有总感觉tvb人总算不够多吧,没想到演员个个演什么像什么,有的感觉不是那一挂的演员居然演起来超级有感觉,像张可颐的吕雉,好有气场啊我的天,感觉张可颐是温柔可爱型的居然演起这么霸气侧漏的吕后都好好啊,江华也是,感觉斯文帅哥演起楚霸王来也是超赞,当然造型也给力,这部剧造型很好,剧情也不错,不过刘邦感觉是美化了,完全没野心还是项羽的崇拜者,虞姬和项羽开始居然是相杀对头型的,最神奇是戚夫人,完全没一点心机傻大姐一个,历史上可是让刘邦废太子的,而且还跟吕后那么和谐,人彘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的薄姬刻画的心机得不行,看了美人心计总感觉薄姬有那么复杂么,不过想起历史最大的赢家没点心机怎么可能。
这段历史很精彩,而且主人公们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印证得的太有力了,现阶段对吕后以及后面的吕氏政变非常感兴趣,总感觉吕家后面太惨了,被灭族一个不剩,历史可真是残酷。
今天刷完《楚汉骄雄》,很老的片子了,看到演员阵容不错,便点进去看了。
总是记得,学生时期学过项羽乌江自刎(不记得是课文还是考试题目)和樊哙闯鸿门宴,在学高中时代无数篇文言文的轰炸疲劳中,独独对项羽乌江自刎,对一句“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心有感怀动容,寥寥数字,,却将项羽的英雄气概刻画的淋漓精致。
让当时的我,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刻画出项羽意气风发,挺拔英气的形象。
所以当看到江华演项羽时,心中觉得不是很对的上,江华的形象英俊斯文,很难将西楚霸王的山河霸气演绎出来。
但看到剧中的江华一亮相,刻意画黑的皮肤,狂放的大胡子,以及江华演绎出来的力能举鼎的气势,倒也与心中的项羽有几分不谋而合。
郑少秋一副斯斯文文,文武不能的架势,一亮相也让我信服他是刘邦。
张可颐更不用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眼看去,便知机智过人,又隐隐带着狠戾。
唯一一个让我频频跳戏的演员,便是吴美珩,演技姑且不论,但她确实长了一副贤妻脸,却要演我心中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虞姬!
霸王连出征都要带着的虞姬,最后又为霸王而死的虞姬,在我心中,是一个明媚又艳丽,烈火如歌般的女子,但吴美珩的长相,确实过于知性平淡,没有虞姬的精髓,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后,也与四不像的虞姬达成了妥协。
没有吕雉,刘邦绝对不会是今日的刘邦;但没有虞姬,项羽只怕会是更好的项羽。
作为一个对历史没有丝毫认知的历史小白,但从这部剧来看,我得到最大的认知是:找个好老婆是多么重要。
吕雉一路为刘邦造势,为刘邦铲除万难,东奔西走,将刘邦从一个市井之流的无名小辈拉拔成一个有胸襟有仁心的君主之相。
吕雉于刘邦,亦君亦臣亦师亦友 。
刘邦对吕雉,亦是又敬又爱又怕。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于男人倒真是天大的好制度,让刘邦既能得到吕雉这种能妻的扶持。
又亦有戚姬,薄姬等小女子来仰他鼻息,大赞他的英雄气概,满足他的虚荣。
而反观项羽和虞姬,项羽舍弃吕雉此种有能有识之妻,选择了虞姬此种弱女子,天天干嘛?
看虞姬歌舞助兴啊!
而虞姬,在项羽不用韩信之时不劝,在项羽坑杀十万大军时不劝,偏偏项羽要杀刘邦吕雉之时就跑出来劝项羽,要有仁心。
说穿了,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年与吕雉的一丁点姐妹情而不忍,以她的妇人之仁,葬送的是项羽的宏图大业。
而吕雉,杀伐果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刘邦,让刘邦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相。
偏偏虞姬还老喜欢搞出些幺蛾子,动不动就是被人俘虏,又是与项羽失散,项羽又要东奔西走去寻她,耽误战况,影响军心。
当然落难也不是她的错,项羽一定要救她也不能怪罪与她,红颜薄命,如果以此来评判一个女人,岂不如千百年前那些大肆唾骂陈圆圆的人无甚区别。
但我相信女人在何时都有一股韧性,一个家,表面是由男人在供养,但真真正正撑起一个家的大多都是女人。
虞姬的韧性却没有被激发出来,当项羽意气已尽时,仿佛她的意气也尽了,她选择了死亡。
项羽乌江自刎,多数人只叹项羽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
但我想,项羽如此厚爱虞姬,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多多少少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
假设虞姬没有死呢?
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的离去?
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想当年淮水大战,刘邦也几乎穷途末路,六十大军全军覆没,淮水为之不流。
刘邦届时心灰意冷,呆坐于尸堆中,连求生的欲望也没有星点,吕雉没有陪着刘邦嗟叹颓废,温言软语好言相劝不奏效,便显露出严妻的一面,呵斥刘邦担起责任,更是一巴掌打醒刘邦。
最后为了保全夫君,换上刘邦的衣服,带着孩儿们引开楚军。
而当项羽下令威胁刘邦要烹杀他的一家老小时,吕雉既没有哀求刘邦解救,也没有在刘邦面前做出一副:“刘邦,你不要管我”的模样来撒狗血,因为她若如此行为必然引起刘邦的心软来救他们。
她只是定定的望着夫君,深怕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此时此刻,仍在审时度势,希冀帮刘邦保全大业。
这便是在吕雉身上展现出的女人如野兽一般的韧性。
试问哪个男人喜欢被女人骑在头顶,受制于妻子?
哪个男人不希望有美女在怀,对自己倾慕膜拜?
忍人所不能忍,这正是刘邦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庸俗的男人喜欢庸俗的女人,沉溺于庸俗的情爱;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必会找一个同等聪明的女人。
人生如一盘棋,妻子是丈夫一辈子的对手,要想人生有趣,当然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第1集 项羽密谋反秦第2集 刘邦和吕雉成婚第3集 刘邦和项羽起兵造反第4集 刘邦与戚姬有染第5集 刘邦成沛公起兵反秦第6集 项羽找到虞姬和天子剑第7集 韩信受胯下之辱第8集 项羽对刘邦另眼相看第9集 刘邦欲招揽张良第10集 项梁战死沙场第11集 吕雉和虞姬结义金兰第12集 项羽破釜沉舟第13集 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灭亡第14集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第15集 项羽自号西楚霸王第16集 张良明烧栈道第17集 韩信投靠刘邦遭冷落第18集 项羽公开迎娶虞姬第19集 韩信用兵如神攻陷三秦第20集 刘邦成反楚盟主第21集 韩信交出兵权及帅印第22集 刘邦在睢水一役惨败第23集 韩信衣锦还乡,香姬病逝第24集 韩信击败项羽第25集 范增病逝项羽失依靠第26集 项羽烹杀吕雉等人第27集 项羽和刘邦议和第28集 楚汉以鸿沟为界第29集 项羽四面楚歌第30集 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沛公刘邦,市井无赖,嗜酒贪色,臭名昭著,市妓不屑,好交豪杰,善聚民心,重情重义,仁者无敌,乐观豁达,善假人力,鸿鹄之志,藏于心底,女中豪杰,吕氏下嫁,鞭笞夫君,斩白蛇,举义旗,聚天下英豪,收大贤张良,所向披靡,先入关中,易取玉玺,赴鸿门宴,历生死劫,萧何月下,夜追韩信,张良举荐,韩信起用,兵马统帅,吕氏野心,威迫沛公,楚汉之约,背信弃义,时势造英雄矣。
赢取天下,何等气概,开疆封土,终成帝业。
可叹,吕氏专权,汉家天下,名存实亡。
齐王韩信,出身卑微,胸怀大才,壮志未酬,胯下之辱,凌妾之耻,尊严扫地,投奔霸王,欲展宏图,大失所望,英雄无用武之地,惊世之才,定国安邦,悉属幻影,子房举荐,施展抱负,英雄气概,心狠果断,大败霸王,功高盖主,一世扬名,可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建功立业,更待何时,虚怀若谷,仁义天下,善假天时、地理、人和,英雄美人,佳人鼎助,他日邦定天下,逐鹿中原,立千秋之功,扬万世之名,此余之志也。
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剧种不同于大陆,他们那里没有内地这种所谓“历史正剧”,他们的电视剧只分为古装戏(时代背景是清朝以前)、年代戏(时代背景是晚清和民国)、时装戏(时代背景是现当代)。
同样是古装戏,已经逝去的ATV(亚洲电视)拍得要严肃和正经得多,TVB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拍出来的古装片基本上是搞笑片。
虽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把《楚汉骄雄》说成是搞笑古装片,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一种很悲怆的宿命感,结局也是悲剧,但是我还是认为《楚汉骄雄》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搞笑片(不能称之为“喜剧片”,结局是悲剧),悲剧结局不影响其搞笑的本质。
过去常常有人拿《楚汉骄雄》来和大陆拍的《楚汉风云》作对比,其实根本不能比,因为两者压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
《楚汉风云》虽然加入了不少狗血言情剧的色彩,有点试图利用几段虚构的爱情作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成分,但是从它的剧情架构、台词设计、服饰设计、取景、音乐及启用的演员阵容来看,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历史剧,力图拍成一部历史正剧,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已。
《楚汉骄雄》对自己的定位则完全就是一部娱乐片。
江华饰演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脸大胡渣,看上去威猛霸气实际上完全偏离了项羽的历史形象(项羽乌江自刎时年仅30岁);郑少秋饰演的汉高祖刘邦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看上去毫无主见,什么事情都是听老婆的,还特别妇人之仁,没有什么野心,为了所谓的“仁义”可以放弃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机会;张可颐饰演的吕雉更搞笑了,居然被导演和编剧定义为“古版希拉里”,这哪里还是那位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的吕后;黎耀祥饰演的韩信和历史上那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只能算是同名同姓了,背信弃义、贪婪无耻、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又特别好战简直是古版东条英机,视他人如蝼蚁丝毫不爱惜他人的生命,这究竟是一代军神淮阴侯韩信呢还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楚汉骄雄》在细节上也很搞笑,项羽屠城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达到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项羽居然会以西楚霸王之尊亲自去劝说韩信叛汉归楚,刘邦和项羽鸿沟议和时还各自在自己女人的陪同下去酒店喝酒,结局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为自己项老弟讨回公道。
至于全剧的服饰设计更是无力吐槽。
总的来说,《楚汉骄雄》作为一部搞笑片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首先,演员演技到位,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很有个性甚至可以说栩栩如生,江华演出了剧中项羽的重情重义和豪爽(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项羽倒还有几分相似之处),郑少秋把剧中的刘邦塑造得懦弱无能却心怀仁念、善良重义(扯淡),张可颐版的吕后专横跋扈但见识超群、有胆有识、既爱权力也深爱自己的夫君(扯淡),黎耀祥版的韩信身负奇才但情商巨低、目中无人、是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扯淡)。
其次,剧情安排得比较紧凑,不像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泡沫剧一样剧情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
还有,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小构思也有值得大陆这边学习一下的,比如每一集开头由一位演员或者导演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像在给小学生科普文史知识,但是客观上还是增加了电视剧的娱乐性。
最后一点,这部电视剧和大陆的历史剧相比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夸张、虚构甚至胡编乱造的地方比比皆是,这样的剧情比较精彩刺激,对历史小白来说看得很是过瘾。
不过,我还是认为TVB要拍搞笑片可以,但不应该拿楚汉战争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来搞笑。
如前所述,这部电视剧严重歪曲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还有亚夫范增、陈平、张良、英布、虞姬、义帝(楚怀王芈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会导致一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小孩子看了这种片子历史观扭曲,用黄宏的话来说这坑害的是几代人。
而且本剧成本实在太低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段戏很明显是在广东省某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拍的,可笑的是滚滚长江居然是那么一条小溪。
还有京索之战那场戏,项羽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十来个群演,原来这部电视剧为了节省成本已经把一个群众演员算成是1万人了。
剧中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就更搞笑了,既然“天命”注定了项羽必然要失败,范增为什么还要来辅佐项羽?
剧中的他不是会夜观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吗?
这部电视剧最毁三观的地方还在于为刘邦屠杀功臣的无耻行径洗白,严重丑化了韩信的形象,把韩信塑造成一个无耻小人,连鸿沟议和后刘邦出尔反尔都说成是被韩信逼的,然后把刘邦杀害韩信说成是为项羽报仇。
说真的,这种东西让不懂历史的小屁孩看了绝对要坑害好几代人的!
林韦辰的陈平!!!捂心口!!张可颐的演绎让我觉得此般吕皇后才真堪得起”本纪“二字
这剧是看了寻秦记后看的。就yy,嫪毐穿成项少龙儿子项羽,推翻秦始皇。
老公这造型太丑 感觉嗓子都哑了
杀项羽的锅还能甩到韩信头上是我没想到的,江华还是连晋演的最好,唐明皇和项羽都演的好舞台剧范
港式歷史。
算是TVB为数不多值得看到尾的历史剧吧/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黎耀祥这个配角的实力绝对不小。秋官把刘邦演得至情至性,尤其是两场项羽用其父母逼其投降,秋官的表演入骨三分。
一星张可颐,一星黎耀祥,一星郑少秋。
一直想看直到现在才补完 TVB场面太小是硬伤 刘邦大洗白 虞姬和韩信被黑出翔_(:з」∠)_ 某方面来说吕后也被黑了 不过张可颐很赞气场很足ww虽然改了很多但这样看也能圆回来 于是为什么要改这么虐 就是因为之前感情那么好 变成这样才会令人如此痛心 唉朋友兄弟反目什么的真心虐心_(:з」∠)_
剧情真的是什么玩意儿(刘邦项羽可真是一对好CP啊!(¬_¬)),然而MAGGIE真心太棒了啊!又A又飒绝对大女主风范!至于猥琐的刘邦么,也就只有秋官能hold住了。(什么时候去重温楚留香呢hhhhh)
TVB最厉害之处,在于有一套自己的剧本内核方法论。如楚汉争霸这样磅礴史诗的题材,也能拍成金庸武侠+英雄本色的风韵。郑少秋的刘邦偏儒雅,张良萧何樊哙曹参夏侯婴等人形象演技也薄弱;反倒江华的扮相极佳,把项羽力拔山兮、刚愎自负的形象也展现了出来。整部剧本紧凑有趣,又不失苍凉大气,颇有话本演义的余绪。
魔改历史的垃圾之作
TVB拍的古装片,里面人物服装都是花里胡哨的,影楼廉价风,没有质感。。。。
看的张可颐剪辑版。她的吕雉确实英气而有力道,但我很不喜欢剧中的价值观。而且是越看越不舒服。是我心软,难成大业,实在无法喜欢她与刘邦。世人皆是推崇刘邦吕雉的成王之道,但我宁可投向自刎落败的项羽虞姬。
补录
当年看的时候最喜欢的角色是吕后!现在回想剧情,觉得这部是帮刘邦洗白吗?(捂脸)坏事都是老婆做的,自己只是听老婆的……
以前以为是渣片,看了才发觉其实很不错来着
项羽演得太费嗓子了看得人好累,尽管知道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至于刘邦傻白甜也就算了(吕雉还像那么回事)万万没想到最后背锅的是韩信……
以前的历史港剧真的出了很多经典人物,比如蒋志光的张良,比如林韦辰的陈平
全部让韩信背锅洗白刘邦,这不对吧(ps:郑少秋的小腿好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