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内地电影人最擅长的就是跟风。
创作者们发现喜剧好卖,就都一窝蜂地做起了喜剧;过了几天,发现爱情片市场也不错,就把爱情与喜剧结合一下,搞出一堆爱情喜剧;又过了几天,听别人说惊悚片有机会以小博大,就义无反顾地搞起了惊悚片,等惊悚片拍了一半,发现还是喜剧票房高,就索性在惊悚片中也加入了喜剧的成分。
于是,内地市场上八成以上的电影,最后都成了喜剧烂片。
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国产片,几乎不会有人想到类型片这三个字的原因。
其实,国产电影要发展,两点至关重要。
其一是坚定不移地做类型片,其二则是需要建立一套减法思维。
《金刚王》虽然算不上华语片中的杰作,但它却是难得的能将这两点贯彻得相对较好的一部国产片。
首先,在类型化的定义上,《金刚王》可以划入标准的动作片范畴,从头到尾实打实,百分百拳拳到肉。
在长达40多分钟的动作戏中,传统武术、空手道、泰拳、巴西柔术等逐一亮相,打法多样,不断给人制造出不同的新鲜感。
《画皮》制作团队搭建的客家土楼,那酷似角斗场式的美术搭建,也在搏击过程中渲染出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紧张氛围。
至于闯关式的结构设置,基本上是致敬了40年前李小龙时代的动作片结构,而新生代打星释延能的硬派搏击风格,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或许是由于同样是打日本人的关系,在某些瞬间甚至让人看到了李小龙再世的影子。
可以说,在这个先辈已逝,成龙、李连杰逐渐淡出,甄子丹后继无人的时代,释延能这位少林寺俗家弟子的银幕亮相无疑还是让人看到了一丝国产动作片的新希望。
打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明星。
普通明星在电影中的形象通常都得经过导演的调教才得以呈现,但是一位杰出、有潜力的打星,却总能迫使导演根据他的形象对影片风格与人物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任何时刻,提起《精武门》、《红番区》、《杀破狼》,人们都只会用李小龙电影、成龙电影、甄子丹电影来称呼,很少有人会说那是罗维作品、唐季礼作品、亦或是叶伟信作品。
在好莱坞也同样如此,史提芬西格、尚格云顿这两位有真功夫的打星,他们黄金时期的作品都能令人忘却导演的存在。
在泰国,《拳霸》刚刚问世的时候同样也是只让观众记住了托尼贾。
当一部动作片结束后,如果观众只看到了片中的主演,丝毫看不到导演的特色,那这位演员就无疑是以为成功的打星。
《金刚王》便是如此,当全片结束的时候,没人会想到这片子的导演居然是银河映像的二把手罗永昌,这位实力派老将在银河PTU时代的个人风格完全被释延能的搏击才华所取代。
也很有可能是释延能的潜力,让罗永昌放心地将自己的叙事才华退居二线,因为作为一部动作片,有这个一个能打的人,就足够了。
其次,《金刚王》的主创非常具有“减法思维”。
一部电影能把一件事情讲好,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在平日里,大多数的国产片都是为了丰满而复杂,搞到最后什么都搞不好。
就像武侠小说中装备复杂的江湖人士,看上去什么都会,真打起来尽是花拳绣腿;而真正的高手,只需掌握一招就可以独步天下。
杨过一生的绝学,最后还是汇集成一个黯然销魂掌才打败了金轮法王。
《金刚王》的主创们在这片子的思路把握上很精确,动作片,故事没必要整太复杂。
打足一半以上的时间,打得漂亮就可以了。
文艺片剧情片爱好者们都不在目标观众的考虑范畴中。
毕竟文艺青年普遍斯文清高爱干净、怎么见得了鲜血淋漓。
至于惊悚、爱情之类的其他类型元素,统统可以减掉。
只有经过了几轮减法之后,最后呈现出来的类型片才是最纯粹的。
这种类型上的纯净,对于国产类型片的发展却是一次十分必要的尝试。
尽管在即将到来的十一档中,金刚王神都龙王将展开双王对决,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它都是一部值得那些跟风者们尊敬的作品。
当然,所谓的第四代功夫电影,释延能的崛起只是开了一个头,新生代打星们的集体涌现,才支撑得起全新的动作片时代。
情节上, 释行宇废话太多,这个先不说..我刚刚看到,打日本胖子,竟然嘴上的血是紫色的.卧槽(别说冬天冷,冻得皮肤发紫,这不科学)还有.打了半天胖子,嘴里一个劲的冒血, 没有肿伤, 这个化妆B, 太垃 圾了..我目前打算关掉,不看..导演根本就没诚意,也没用心话说释行宇演这角色不适合.. 要像李小龙那样的汉子,才能出味道还有.女记者眼睛斜视严重,影响观影. 这B导演这菜B..气煞老衲我看了45分钟,所有演员都不自然, 连白人演员也不自然.......唉,这菜B导演 怎么导的.......白人应该是自然流的演员,竟然能把他们弄得不自然,果然是菜B中的牛B完全是导演应付上级领导/或者导演就是个菜B
《金刚王·死亡救赎》精彩看点:1.集合武术精华 2.“亚洲舞王”南贤俊演绎“魔尸销魂” 3.震撼“水中功夫”呈现全新“金刚Style” 4.巅峰对决 于无声处听惊雷 5.多国型男 迸发男性荷尔蒙 6.地狱天使 男人心跳女人尖叫。
地址:http://www.2amov.com/vod-play-id-15569-sid-0-pid-1.html
不敢想象这是一部内地功夫电影,可能也只有在2013或之前那个年代拍出来。。。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期间,中国远征军战俘在金刚王帮助下反抗关押他们的一个日本邪教组织哈迪斯,和解救被这个邪教组织绑架胁迫的孩子们,而终于把哈迪斯为了壮大其邪教组织而“培养”的后备力量的孩子们解救出来的过程。
一部国产二战抗日题材的电影,罕见的远离了枪炮的硝烟弥漫,当然更没有横店式夸张荒谬的剧情,没有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而却以类似《精武门》方式演绎的一种充满功夫打斗的电影,主角甚至都远离了刀剑等冷兵器,而以纯粹的功夫展现。
功夫打斗场面应该够四星了,肌肉,力量,速度,对抗,技巧,在以少林寺出身的长年以著名配角闻名的影星释延能,和韩国跆拳道三段的偶像明星刘承俊为主等的精彩演绎下,武打场面从设计到表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想说的是被非议众多的剧情,如今再看,不是导演罗永昌浅薄,怕是看不懂的无知。。。
作为抗日剧情电影,并没有过多去渲染仇恨,正反两面,一边是充满了人性光芒的善,一边是沉迷于极端信仰之恶,以帮助,解救,逃脱,远离为主调,鄙视杀戮,消灭,摧毁,血腥的残暴,了解剧情知道,虽然本片也杀人死人不少,而其实这部片子很容易拍出以血腥,残暴而博人眼球的那种限制级电影,但导演罗永昌并没有那么做,至少效果上来说并非如此。
看起来情节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但却是对哈迪斯邪教组织的极端,阴暗,控制,洗脑的控诉,并对以男主角释延能和女主枝子,以及远征军的中美英战俘们的善良,互助,友情,仗义的刻画,和对自由的追寻向往。
影片最后打斗场面结束时,远征军齐声高吼道:“金刚王,自由!
……”本片里经典台词如下:1、武器可以消灭人,但只有信仰才能征服敌人。
2、金刚之怒,菩萨心肠,才是金刚境界。
3、我请求你,请阻止他们俩的决斗吧。
4、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哈迪斯)。
5、我们没有在精神上征服他6、中尉,你说的对,这真是一场杀人的游戏。
7、凭你一己之力,就像撼动神社伟业。
(哈迪斯)8、这是我的使命。
你太自信了。
9、一意孤行,必遭毁灭。
10、在这里,我只会报道事实的真相。
11、心中的屠刀,比手中的更可怕。
不宣扬仇恨,暴力,反对强大成功励志,虽然争斗场面很多,但近乎佛系信仰的善良,却能不时展现,就这些,如今还有几部电影还敢表达这种几乎远离主流,或是敢于表达的?
这些寥寥数语的台词,即可窥见一斑,至少,我是不敢将其列为烂片之列,如果这也能算烂片,那这烂片格局未免太高深了,尤其当下再看。。。!
最为不可思议和佩服的是,这还是刚刚才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的。。。。。。
虽然释延能确实缺少一些所谓的明星气质,但是真功夫确实是当今电影节少有的,看到很多文艺小青年的评价,真是可笑,如果真是想看功夫片,就别用带着有色眼镜的眼睛去评论一部真材实料的真功夫片。
所以,如果你们想看类似《叶问-终极一战》这样的文艺范的武学片,就别看了,看了你也接受不了,毕竟你站的是文艺小青年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而不是喜欢功夫片的观众角度。
反之,如果厌倦了这几年那些假功夫片,那么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国庆档金刚王和狄仁杰双王争霸,这是金刚王宣传时的策略,有经验的影迷当时就笑尿了!
大哥别往自己脸上贴金好吗?
就像好多垃圾国产电影宣传标榜自己是什么阿凡达特效总监什么魔戒幕后团队,我能告诉你我搭眼一看就知道你是什么货色吗?
人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虽然金刚王的动作成片还算考究完成度不错,但你拿什么说自己是啥第四代功夫片什么和狄仁杰争票房,现在投资老板傻了吧。
罗永昌好好的在银河做杜琪峰的副导演多好,自己单干也找个靠谱的剧本,这种抗日神剧式的说教早已out了好吧。
何为第四代?
在释延能的苦瓜脸上我真看不到能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的班的前景,感觉不具备那种气质,还不如棒子刘承俊呢。
故事就是渣,老牌日本影星仓田保昭的出现还有些小激动,叶问里的池内博之也打了个酱油,还不如那没有存在感的女孩值得注意呢。
动作吧也就那样,不上不下的,不是粗制滥造,但也没啥惊喜。
无聊时不用脑子倒可以看着玩玩。
《金刚王》开场前,我在影院百无聊赖翻着画册,猛然发现这片竟是《画皮》幕后团队出品,登时有种看到史泰龙出演小清新的讶异。
等看过影片,发现并无混杂乱搭。
《画皮》是“魔幻爱情巨制”,用虚无缥缈的神话仙境,包装一段世俗三角恋爱,《金刚王》是“功夫格斗大片”,故事背景却并不写实,乃是一个“异次元空间”,两片的创作思路,其实挺相通。
朋友说,《金刚王》有刻意靠上抗日主题之嫌,其实它的世界观设定颇为特异,与抗日关联甚微,“哈迪斯”类似《美国队长》里的“九头蛇”,是个架空势力,不但与历史绝缘,甚至在片中不受军国主义把持的天皇政府认可,如此一来,与国人仇恨的“侵华势力”差距极大;而主角的身份复杂,曾是恶之一员,又一心向善萌生反抗斗志,其抗争的动机,也并未上升到民族之战的壮烈(至少表面上),只是出于人之善性,想拯救孩子和无辜者。
《画皮》团队把一部真拳实脚的朴素作品用漫画触觉呈现,其中几处(主要是那疯猿段落)还透着cult诡异趣味,维持了一种高概念的姿态。
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下,片中一轮一轮的过招,被去政治化、去宏大化,剔除了多余的负载,纯化为善与恶的简单对决。
一再展示空手道的手刀,泰拳的飞膝,以及少林武术与散打、柔术、跑酷合流的近身格斗术,哪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武学成就,只差一步就要迈进时髦的MMA。
武术行家们大可以抱怨乱来,但谁叫这是架空的漫画世界,招数自然是越新越酷越好了。
其实具体到格斗生理学,是比较写实的,有一个细节,金刚王将铁幕雷绞倒在地,反被对方举起,因为关节技的杠杆需要体重制衡,当两人体重悬殊,便不那么有效。
也有适当的夸张视觉效果,金刚王死磕疯猿,两人从墙下翻越孔洞,分别从两侧上墙,又在桥顶杂技般过上数招,全在一个镜头内,用了威亚但不张扬,精彩之至;这一场比试还有几个降格镜头,制造角色倏忽而动、快如闪电的错觉,插的不动声色,挺低调逼真。
继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甄子丹之后,释延能被誉为“第四代功夫片接班人”。
在打星领域,新人要出头,选择擂台格斗、闯关斩将的类型片,是相当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的。
前不久另一位新星陈虎也拍了《太极侠》打响头炮。
擂台比武使不了借物打人的花巧,变不出十八般兵器的花哨(片中苍生大介还提倡“用刀的武士不是好武士”),犹如武术界的T型展台,是最能展现演员功夫和身段的舞台。
释延能大有复制前辈李小龙成功的野心,和李氏“四部半”一样,《金刚王》冲突简洁直白,最大程度消除理解障碍,正邪势不两立,主角爱憎分明,释延能坦坦荡荡+怒发冲冠的演技,也与四十年前李宗师不谋而合。
英雄进入敌人大本营击杀魁首,是《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都用过的设计,和《龙争虎斗》的主角一样,金刚王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两片高潮也各有一场百人混战的暴动,至于层层挑战高手,当然来自《死亡游戏》的构思。
对白多穿插对佛学、哲理、武学宗旨、生命意义和英雄使命的探求,也是李小龙首开的先河。
《金刚王》没有大明星,却定档强手林立的国庆档,号称要跟《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二王争霸”。
笔者看的这一场,有许多单身男性落座,挺为影片欣喜,这个观众群,《狄仁杰》未必招揽得到。
影片是双雄格局,还有两大汉赤裸上身过招的基情场面,但就如《猛龙过江》的李小龙与罗礼士,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悲怆,腐味并不浓,直男完全不用担心被扳出些许弧度来。
释延能的主角首秀,当然不能和李小龙的石破天惊相比,但执着追逐巨星的脚步,总能打出一片天。
(文/方聿南)
冲着释行宇终于当了主角,冲着剪接很有气势的预告,还有请”中国三大名导“拍的宣传片,对《金刚王》这个电影还是有很多的期待。
释行宇可以算得上真从少林寺学出来的,基本功自然不在话下,释行宇的动作跟他憨厚的样子一样,不如李连杰/吴京这种体院训练出来的干净飘逸,可是一拳一脚都颇显力度,连贯刚猛,特别是架势,马步很稳,真对得起少林这招牌。
周星驰的《功夫》,甄子丹《导火线》,刘德华《新少林寺》,一直在配角地带晃悠,可是每次出镜都算留下脚印,让人记住了。
长相如此,想挑起动作片一哥估计是没戏了。
在华语武打片市场这个环境,长相永远是大于你的本事,这很悲哀,所以Tony Jaa只能出现在泰国,中港台的市场是不可能给你这个机会的,Tony Jaa那长相来中国一辈子也出不来。
如此看来释行宇能担纲主角实属不易,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真的缺少新一批的领头武打明星了。
《金刚王》的故事剧情,恕我无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
中日恩怨这个被重复了1万遍的背景,并没有被赋予任何新鲜血液,反而更比一般电视剧的台词更加无聊。
释行宇本来就不是一个演员,你还给他配那么多生硬的台词,让人没有一秒钟入戏。
如果你要用“爱国”或者“民族情感”这些元素,你就把它包装好,拿出点诚意来,不要粗制滥造,做得那么假反而让人有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将严肃的题材娱乐化,肤浅化,标签化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觉得那本来就是一场漫画一样的游戏。
影片开始,池内博之,仓田保召的出现,让我对接下来的剧情甚至有了些期待,可很快我就被证实,这两名日本演员是来打酱油的。
仓田保召是什么人???
银幕上把空手道打得最漂亮的几个人之一,动作干净,快,狠。
你让仓田保召演一个武打片,不让他打两下,这是浪费资源,严重的浪费资源。
你让我们这些看《精武英雄》长大的人如何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伤心的结果?
等到花儿也谢了之后,第一场主要打斗开始了,这时好像变成了另一个电影。
从武打设计,到拍摄技巧,都非常有意思,“罗汉睡觉”是这段打斗的点睛之笔,少林拳法标志动作+MMA的诠释这种想法很天才。。。
打斗的时间长度也让人满意。。
是的,长度有时候还是挺重要的。
第二场重头戏是跟一个韩国的舞蹈演员打。
这里可以慢慢看出来,在动作上,这部戏真算是用了点心的。
你能看到很浓的袁和平的影子,威亚基本处于“锦上添花”的状态,有时候就拽一下下。。。
不会因为过多的威亚影响打斗整体的质感。
一段长时间的装B跟唠叨扯皮之后,第三段武打在两位主角内展开。
最后这一场对决拍得可以说很视觉上很漂亮,很多慢镜头的运用,可能是想展现两个壮汉的力量。。。
特别是刘承俊的肌肉,在雨天里拍得像男士用品广告一样。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英雄》或者《300》。
慢镜头虽然拍得很漂亮,可是弱化了打斗的节奏还有紧张感,我个人猜测是刘承俊的身手其实并不是很好,这么大的肌肉,在动作的连贯性还有速度上肯定有些慢跟生硬,完成得也不会很干净。
用一般的速度拍,应该是不那么精彩的。
释行宇身为少林正宗,这部电影里所需要对打的三巨头,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打演员,一个巨人,一个跳舞的,一个肌肉男。
这三段武打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算是三段小品,虽然看出了武指/摄影的能力,不过是不是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风格会更完整?
如果能配对更合适的专业武打演员,用更统一的拍摄手法,会不会更精彩?
我不知道。
电影整体来说,是烂得一塌糊涂,唯一值得看的就是武打部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再强调一下那三个巨头都不是真正能打之人,所以能打成这效果,也算实数不易了。
而释行宇的这次尝试,也证明了他的确还没有到能自己担纲主演的火候,我相信他是有实力的,但这次的团队太差了,如果把他往Tony Jaa,Iko Uwais那个风格去引导,应该是不错的。。。
唉,定位啊。。
定位
废话不多说了,从“武”与“禅”这两个方面,谈谈个人对于这部电影的体会。
武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三场挑战,这三场挑战各具特色,别开生面,与动作类游戏不乏相通之处。
第一场,对阵狱霸金刚。
狱霸金刚有点类似动作游戏中的巨型boss,压迫感十足,但灵活性、机动性有所欠缺。
主人公利用台阶、墙壁等地形来伤害对手,颇有新意。
狱霸金刚相当于游戏中的近战战士型角色、力士型职业。
好比仁王里面的东国无双吧。
第二场,对阵疯猿。
第二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动作游戏中的解谜环节,比如鬼泣3里面的影子BOOS,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有效攻击敌人。
敌人出手狠辣,行踪诡秘,类似游戏中的暗杀者职业。
双方打斗时也利用了地形因素,主角利用墙壁废了疯猿的手指,让他手上功夫大打折扣。
最后又在水里击杀疯猿。
第三场,苍生大介。
这个属于比较均衡的boss,压迫感不及巨型boss,也没有暗杀者神出鬼没的诡秘。
剥离了外在附加的特性设定(巨大体型、诡异行踪),而将重点放在武功招式本身上,在打斗上更有所强化,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不逊于叶问系列的终极决斗。
除了三场核心打戏外,另外有几场次要打戏我觉得也相当不错。
金刚王在少林暗处独自练习17秒必杀技。
镜头不时晃过金刚塑像的面部,塑像的威严神情与人物的面部交错叠加,使金刚王的动作更显威势,增添动作美感。
在师傅圆寂前,金刚王在寺院打下师傅教给他的第一套拳,神态安详,有一种沉静之美。
苍生大介独自面对木人桩练习,忽然,在明暗交错间,木人幻化为一个个蒙面武者,与他对打。
原来他是在和假想中的对手交手。
这种虚实转换的镜头切换,让这场打斗显得亦真亦幻,富有神秘感、玄虚感。
类似的还有金刚王在苍生大介面前演练17秒必杀技时的情景。
金刚王以木人桩为对象,跟假想的对手交战。
苍生大介在一旁看着,同时也在假想中与金刚王对战,拆解金刚王的招式。
这种“假想战斗”当真是又一种新奇有趣的视觉体验。
故事梗概:小和尚打dota,清小兵,抡肉盾,单杀carry,遇到大后果断BKB摇大,thribble kill!
同时小兵推塔,果断GG!
只想感叹一句,很久没有看到打得这么爽的功夫电影了,不是吗?
当然,除此之外,影片也就没有什么亮点,甚至没有什么“点”可言了。
想担起“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名头,恐怕不容易。
准备专题的时候,普及了一下何谓“第四代功夫电影”。
第一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小龙,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和功夫巨星、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UFC开创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亦是“功夫片”电影始祖,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功夫动作片的虚假以及香港明星气质的萎靡,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更创立了截拳道,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这段是抄的),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等。
热血程度★★★★★ 第二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连杰、成龙。
李连杰在75年后连续五年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82年主演电影《少林寺》轰动全球,91年后的《黄飞鸿系列》开创了武侠电影风潮,同时塑造出方世玉、张三丰、霍元甲、陈真等经典角色,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功夫皇帝(这段也是抄的)。
这一代功夫电影热血程度有所降低,但却加入一些活泼精灵的元素,如成龙的影片《醉拳》系列、《龙少爷》等影片中,打得过瘾,笑得开心。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 第三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甄子丹。
甄子丹成名源于《精武门》陈真,基本为李小龙风格的继承,《叶问》系列将其演绎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再度扬起了功夫电影热潮,在第一代功夫电影的基础上融合了第二代功夫电影的搞笑元素,热血风格不变,搞笑的部分由其他演员配合演绎,既没有破坏英雄形象,又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血脉贲张。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终于进入正题了。
第四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释延能(号称)。
原来他曾经出演过《叶问》的,确实记不太起来了,觉得眼熟倒是真的。
全场男主角一脸严肃,让我想到了初期的李连杰。
紧接着是魂斗罗一般的过五关斩六将PK各路奇葩,最后一场硬仗,然后赢,然后群众相应。
深有继承第一代功夫电影的诚意,却略显得有些邯郸学步。
退一万步讲,就算它学第一代功夫电影学得奇像,这种“一仗回到解放前”的影片,又会否像当年那样激起千层浪?
热血程度★★★★ 真心想为功夫电影点赞,尤其是真功夫,给了现在充斥荧幕的自以为美的花拳绣腿当头棒喝,这样题材的影片,是现在电影市场稀缺的。
但当它出现了,看起来却又是退步。
我想了很久,为什么?
因为诚意。
首先,《金刚王》这名称实在是太过山寨,我要跟朋友说,记得是金刚王不是金刚狼,尴尬,真的制作精良,就不能用心取一个好点的名字吗?
然后,剧情陈旧,是的,太陈旧了。
现今电影市场,抗日题材、谍战题材的电影本不多,得到好评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电影受众不同于电视剧。
武打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没错,但铺陈剧情必不可少,你没有前戏直接高潮,谁受得了?
再有,拍摄手法。
导演真是聪明,升格演绎打斗场面,赞就一个字,但通篇升格未免有些不厚道。
豆瓣显示影片时间115分钟(应该没有这么久啦,七点半场九点一刻左右就散了),去掉升格,啧啧,微电影的节奏。
咦?
我了个去,别告诉别人我为这片子写了过千字的影评(还没算这句),就这么草草结束吧。
如有下集,还会再看,权当换换口味了。
粗制滥造 对白烂 剧情烂 卖点--功夫最烂 二十分钟快进完的决策是英明的////文化产业 路漫漫撒 慢慢来吧 原来上一代两代导演是故意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现在的目标是出口转内销 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是内外全好评
肌肉肌肉肌肉 刘承俊挺帅,咋又是韩国人呢
好久都没看到这么精彩的肉戏了
动作,还是动作。
三星是给两个演员的最后一场打斗,剧情还是找个小学生写作文吧
我擦,好燃啊
套路太明显,编剧不太用心。武打场面是亮点。
为什么评分那么低?在我看来整体还是不错的,除了一开始的意念信仰有点怪怪的,主要的三场打架戏不错,一残暴二鬼魅三唯美,两个男人打架打成这样业所不错了。女性角色突破陈规,稍稍让人惊喜。
暴力美学,电影不错。
还行吧,有点A片的感觉,不管怎么安排,不管找什么剧情逻辑,都是为了艹。。。
动作还不错,设定就算了。
动作导演是名不见经传的“张鹏”(恕我孤陋寡闻),但是实际完成度不错啊,文戏方面仍然是一坨屎了,还是挺可惜的,因为你能看到导演、武指、剪辑踏实的完成了本职工作,结果他们都被编剧操死了
第一次看提前试映会,看邪教是如何炼成并走向毁灭的,有点抗日神剧的感觉。和魔尸疯猿的跑酷打斗还算精彩 20130921保利DMC 14:30 room1
有甄子丹,那就必须一星
后悔看了
新一代的功夫明星升起了,故事非常拙计,这是要跟樊少皇当年的力王较劲的节奏,两个坛主略有力王几个监狱仓老大当年的影子。不过打斗很过瘾,跟宇宙丹的打斗戏比又是另一种味道,跟肾亏佬打的那场戏真赞,各种跑酷帅极了。
少有的精彩,难得!
打一星是不是过份了点,还是两星吧。女演员的演技真是。。。他师傅还真是。。编剧编的还真是。。果然看不下去。。。
打斗用慢动作拍出那种拳拳到肉的赶脚,点赞,但,你是从头打到尾,并不意味着你的剧情可以弱智。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