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常这样说男人,过了三十岁的男人也该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了。
何为大丈夫呢?
事业有成或是顺利吧,把家中的上老下小照顾妥当的男人。
而生活中好些过了三十的男人,事业也不怎么顺利,感情也没有寄托,对家庭也没做出过什么贡献,茫然地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不知道这类男人是否还能被称为大丈夫了,更像小男人吧。
二手书店的老板儿子照男,没有固定的工作,无时不刻都在吃各种食物的家伙,每天总是幻想建一个最大最吓的鬼屋,不时用各种怪招来吓人,梦想是好的,可是一自己没有钱,二自己也没本事,只能偶尔在书店帮忙一下或是偶尔充当园艺师。
照男的好朋友久信,医院的人员管理部的小职员,总是西装革履的样子,总是想当一个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总在做委屈求全的事,生活也没有太多的乐趣,偶尔陪着照男玩玩鬼吓人的游戏,当医院同事清秀木下明出现,心中泛起来爱波。
木下明一个笨手笨脚的女生,喜欢画画,爱吃鱼浆卷,长得挺文静挺招人喜欢的,可是做起什么事来总是一团糟糕,真是办事不成败事有余的家伙,医院是混不下去了,在久信的介绍下到照男家的二手书店做起营业员。
三个马上就要三十岁的轻年,生活平淡,胸无大志,事业无成,感情没有着落的家伙走到了一起。
俩个男人不自觉得对木下明暗送了秋波,而木下明的心已有所属了,三个人的关系相当的微妙。
电影中那个二手书店的老板着实的可爱,在麻木不仁的生活最后关头,以为他会用自杀来结束自己郁闷的人生,没想到老爷子一下想通了,外出旅游去了,随手泡了一个妞回来给自己看店,俩人还合着出了一音乐CD,迎来生命的第二春。
是一部可看可不看的轻喜剧,情节不急不慢,既不急着想看到结尾也不急着猜主角最后的命运,因为此类电影只是生活的某一个片段,结局不会太意外也不会有什么转机,只是有一比较温情的结束。
分了三个晚上才看完,可能像我这样过了三十岁的男人,一事无成的无聊家伙看此片感触会有一些。
有时也在想,自己也过了三十岁了,一样胸无大志,事业无成,感情也没有着落,好像连个暗送秋波的对象也没有,还不如他们仨呢。
影片表现的幽默我一丁点都感受不到,甚至没觉得影片要表达些什么。
总体上来似乎就是三男一女的一段时间地生活状态,几乎笑不出来。
三男的交集就是都喜欢上了女子,一个是梦想着开一个最可怕的鬼屋,另一个是普通的上班族,最后一个算是个艺匠吧。
而女子则有着手不协调症而与社会脱节。
这四个男女的一小段的生活,确实完全没什么问题。
我刚刚写完了短评,大概就是说了感受,很长很慢,没开始没结局的。
其实并不懂他的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后来补充的时候,看到了标签了,全然大丈夫。
好像有一点明白了,很高兴,毕竟还是希望自己看懂的。
《全然大丈夫》是肯定句,和我常常在日剧中听到的大丈夫问句不一样。
我相信,我支持,作者的观点的话,就要阐释这个核心词的内涵,重点说它有什么意义。
我和主角们过着相似但不相同的生活,总是从点滴中看到自己,不是说做过同样的事情,出现过同样的场景,而是某种感受。
良良说,他从幼稚园开始就最讨厌别人说他幼稚。
但是,决定开始筹备鬼屋写企划案的时候,一匙一匙地吃白砂糖,以及去叔叔家汇报的时候,就算不看他的紧张,也能感觉到一种童趣,还是孩子的样子,幼稚这词太过与否定的话,那就是真挚吧!
活2-30年之后,自己有某种态度时,坚持它,就是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啊!
没有严谨和充分的理由!
人物的部分,不能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在现在这个时间一一说完,所以,先坑在这里---最后,就是时间在走啊,这样过着重复的生活又如何,这样过着自己梦寐的生活,这样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打着酱油又如何,追求了一把文艺,最后还是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又如何,理想失败了或者就是单纯的不想弄了又怎样啊!
看日剧,我看到了黑暗,但是,我还是对正面的东西更加影响深刻。
(这里的感悟,好像《家族的形式》里juri的麻麻说的欸·)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比如,又多生活的一天(不是说会中大奖啦)只要活着就有救!
(这个是友心人一个心理学作者说的)完全没有关系啊!
高晓松在奇葩说里讲,道理是这样的,根据正态曲线,95%的是在均值的三个标准差之内,就是普通,当然可以继续分,上中下几等。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群体,右边的就是超级厉害的精英,2.5%,左边的就是额,必须浪费的?!
(好像不应该这样说)。
总之,那2.5%精英他们有聪明有美貌有钱,总是就是掌握了大部分,90%?
的智商颜值和财富。
其余的呢,不能说是浪费,因为这就是规律,社会一定,并且就是,以这样的比例而运转的。
我可能就是中间段的普通,可能是上等,或者中等,或者下等,甚至变成最左2.5%,时间的发展,我在这些层次中爬上爬下,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最右。
但是,我还是有存在的意义,以及重要的是,我有愿意这样活着的愿望,全世界也不用管我,我也不用管全世界,最后默默的go die。
所以,我在做什么样的傻事,当什么样的疯子,作甚么样的死,完全都没有关系啊!
对,完全都没有关系!
(看什么东西,都很容易带入,我和主角们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荒川良良 / 木村佳乃 / 冈田义德 / 田中直树 / 蟹江敬三 / 江口德子 ,都觉得完全没有关系啊!
我也是!
--三观纠正:以下-我喜欢完美,看到那些努力的,向上的,美好的事物,会希望自己也可以这样,然后发现,有些坚持,我无法做到,有些艰难,我无法克服,就会愈发觉得那些美好的更加难得而加深我的好感。
然而,我更喜欢不完美,也说不上是,更喜欢吧,如果可以无穷接近完美的话,我巴不得呢。
只不过,就站在欣赏,或者纯粹看官的角度上来说,不完美的,甚至是失败的,毁灭的,惨痛的,这种形容词和我离得更近,是对我这种“处于人生低谷,可能长期处于人生低谷”(呸呸呸,我会走出来的)的人来说,他们更加友好。
说不上有多不完美,多么可怜,多么悲惨,毕竟还没有像被嫌弃的松子的最后落幕那样子。
所以,也没有什么值得被谈论的。
现在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家家换成人人,也是一样的。
你我都捧着一本经--命运,它好像写了些什么东西,又无法看懂,和没写一样。
同样经历着悲喜,撇一眼你的命运好像阿拉伯文一样惊人,回头看看自己好像柬埔寨语一样的日子,想必你也体会过我像画画一样学习字符的痛,但是,不要难过啊,我和你一样还要早起晨读学发音啊!
好像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句关于宽容的话,大概意思就是:长大了,经历多了,自然就会宽容,谅解。
演的都很好,MS只有日本才能拍出这种奇怪又不矫情的电影,无聊的很真实而又莫名的搞笑。
佩服编剧的想像力,无聊的人很边缘,而主流的生活更加无聊。
照男喜欢用恐怖的东西吓唬别人并一直以此为乐。
自己真正接触干自己好似信仰的鬼行业之后,却完全被吓退了。
男b对于别人的态度总是恭恭敬敬友友好好,内心埋藏着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们都喜欢这个表面行为怪异的木下,用尽自己各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欢。
这种喜欢可能就是像喜欢物品一样其实是没有感情的,只不过在人身上可能会得到一点的回馈,但其实 你只不过是喜欢 跟喜欢物件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 争得多年朋友因此大打出手到底什么是爱呢我知道你喜欢画画,给你买套最全色彩的颜料 。
亲手为你做一份可口的小豆粉汤。
全然不是你还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喜欢一个人 这都是你设想的喜欢啊 表面饱含心意 其实,充其量得到 喜欢的回应罢了。
红面男亲手为木下做了她心爱的鱼浆卷 亲手为她包草药。
他的行为这么亲切、细腻真实 完全没有强行流露出来喜欢的感觉。
我看到木下一生气扔掉红面男亲手为她做的鱼浆卷把刚修复好的花瓶砸碎时,想红面男蹲下之后会是什么反应呢。
沉默半响,“要一起去奈良吗”觉得自己突然领悟了,曾经自以为的那些爱不过是掺杂着个人爱好的喜欢并上升到了极高的自我高度。
你爱她吗?
好好反省一下吧 起码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这种所谓的“脱力系”电影。
角色的骨子里充斥着日本人偏执、敏感、拘谨、谦卑的性格,而且是用戏谑和自我嘲讽的方式展现,让观众在莞尔一笑的过程中体味到这个东瀛民族的强大自信感。
讲的无非是几个拒绝成长的一事无成者故事,角度毫不新鲜,不过在刻画人物方面相当独到,演员的演绎让人印象深刻,犹如从漫画中跳脱出来似的,特别是那个最爱搞鬼吓人的角色。
几乎没有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全部都由三位主人公的无聊琐碎事串联,不过在细节方面却教人拍案叫绝:旧书店、鬼怪面具、夸张绘画、折断的手指、竹轮肉棒、米之歌等等。
相比之下,后半段故事没有前面那么精彩,也许是角色逐渐向现实靠拢所致,或许也暗含着不断明晰的电影主题:在残酷现实面前,所有孩子都得学会成长起来。
配乐和结尾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那个干净利索的结局,很有是枝裕和的风格。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这样节奏舒缓、波澜不惊的电影,没有很完整的故事,没有精心设计的线索悬念,没有高潮,甚至结尾字幕都不期而至。
一如影片中琐碎而凌乱的生活,我们就在其中被潜移默化。
三个即将三十岁的大龄青年,三个在普遍价值观看来幼稚、窝囊、不独立的人。
呼啸而过的青春,追不回的岁月,三十岁是人觉醒的年龄。
黄磊在三十岁的时候拍了《似水年华》,向以前的自己告了别。
李志今年三十岁,他在生日前以三场巡演也给自己过去的30年画上了句号。
算命的说我三十岁结婚,如果那是真的,剩下三年多的时间我还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宝说三十岁生日的时候给自己一台单反,我说我也一样,可在这样的形式之外,有着更多精神意义上可以立碑纪念的东西。
我试着想了一下自己三十岁时候的境遇和心态,可将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象和预测。
很多人对结尾照男和久信在奈良互相留影的镜头动容,而整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照男戴着三眼头套正襟危坐,一边抽烟一边说,“我不是为了好玩才这么做的,其实,这是工作,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试验”。
是的,在缓慢平淡的生活中,你曾经积累了什么?
日本很擅长拍这种“脱力系”电影,再推荐部”遇见极恶少年“。
最棒的是剧里所有人物都很有个性。
木村佳乃在里面演的木下是个沉默寡言的姑娘,什么都干不好,做护工自己受伤经常出错最后主动请辞,帮路人照相把相机脱手摔坏。
可是总是喜欢带上自己做的鱼浆卷去观察流浪老太太,然后回去在自己小小的榻榻米上用蜡笔画老太太。
她不听音乐,只有一卷雨声的磁带,在老实双放录音机上反复播放,她看了很多书,知道很冷僻的作家。
最后老太太被接走之后,她收回了老太太所有用废旧物品扎的玩具,摆了一屋子。
后来她给书店的小女孩画画 - 小女孩抱着熊宝宝,画出来的是,在绿色的背景下,一个大熊抱着小小的小女孩。
荒川良良也是朵奇葩。
在”危险姐姐“里就注意他了,演要高利贷的打手,可是后来喜欢上欠钱的伊东美关,他的气质真的很特殊,他来演剧中脱险的收集鬼玩偶和整人玩具的旧书店少爷很适合。
什么才是伟大的理想?
当总统,当企业家,当有钱人,当煤矿老板,当明星,记得初中看”一吻定情“的时候,剧中琴子去采访A班的好学生,问他们理想是什么,要上东大,要当总统,然后她又去F班采访,其中一个的理想是,要当榻榻米店的老板。
总统只有一个,企业家不好当,大部分人也只是老老实实工作赚钱结婚生子养家的平凡人,何必什么都要上纲上线,为什么不可以轻松点,如果考不了100分,那么70分也是可以的,如果当不了总统,当个麻辣烫店主也是可以的。
或者开个鬼屋。
这样的理想不酷嘛。
其实,如果现实点来看,也许不会那么的酷,因为脱离理想来说,鬼屋可以赚到钱么?
谁要来给你投资开鬼屋?
在现实面前开鬼屋的理想显得很不酷很单薄,可是开鬼屋是照男最终的理想,向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的过程我觉得是件很酷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
哪怕是在当着绿化工的过程中,照男依然向着开鬼屋的梦想努力着,这本身就是件很酷的事。
而且他真的很专业,用很多道具和伪装自己的朋友穿上特质的染血的服装隐藏在桌子下,就是为了吓朋友一下。
在别人眼里照男也许是废柴一枚,怪胎一个,可是我觉得他比所谓的公务员大企业家都有型的多,因为他很特别。
男2是个只想当好人的老好人,不懂得拒绝,帮一位医院的阿姨修播放器引得阿姨泪流满面因为”没有人帮老女人修播放器的,因为得不到任何好处“,后来默默的爱上同样脱线的木下,并把她介绍给了照男,从此她就在照男的旧书店帮忙,于是照男也把她当作了自己的”太太“。
后来木下遇到了经常在店里出现的从事佛像修补工作的卷发男,并和他在了一起,从此两人可以一起放雨声的磁带,一起做鱼浆卷,并且玩画画接力。
后来的一点很可爱,照男画的骆驼,一个有着驼峰的鸟类,被她撕下来贴在上墙上。
真正可以走到一起的男人和女人,因为互相懂对方,因为有些事情说不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哪怕是怪癖好,在对方的眼里也都显得那么可爱,最温馨的事情,也许不是情人节在高级餐厅里跪下向你送上99朵玫瑰,而是和你一起烤鱼浆卷。
最后,奈良真的很美,很治愈,因为有好多佛寺和不怕人的小鹿。
/
似乎没有故事。
却能勾起我很多对故事的联想。
或者说,回忆。
我不是愤怒青年,所以尽管我排斥日本但并不拒绝日本文化。
因为很多文化只有在日本的大环境下才能催生。
当然,如果这算文化的话。
日本有钱,日本人也有钱。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其实是在说有钱之后的价值观会发生改变。
比如日本的视觉系,我一直认为那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产物。
包括这部电影里的几个主角他们也是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后的变异体。
社会的边缘群体。
非主流群体。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成年人。
Kidult。
我试图定义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却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因为事实上他们并不只有一张面孔。
想盖世界上最好的鬼屋的有志青年也是一个胆小鬼。
一个人人都说人品好的老好人自我评价是烂好人,一个悲观的怀疑主义者。
天赋异禀的绘画者却又是一个手脑不协调的宅女。
这就是人们歌颂的三十而立吗多么沉闷。
如果可以,我情愿将日子像唾液一样吐出去。
我情愿像个小孩一样逃避责任。
我情愿相信他们都是快乐的青年。
一个好的世界里,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如期所是地活着我的意思是现实主义者凭借他们的现实主义而梦想家凭借他的梦。
他们都是梦想家对生活充满希望,又对周边那么渺茫。
在verycd下载的时候只是被标题吸引,然后看IMDB也不低,于是就下载了,并没有看它是什么类型什么内容。
我选择了在深夜时分看这部电影。
笑点,惊喜点不少,而且融会交合到一起。
你永远想不到惊喜点能让你这么好笑,笑点能让你这么惊喜。
电影主曲调淡淡的,一直很轻松很写意,作为佐料,音乐很自然地带出电影主人公们各自的压抑——都是社会定式延伸到他们头上的。
可能正是因为他们自身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得不够强烈,才有这种恬淡自足的生活。
“很好啊,我觉得很好。
我也有我的追求的。
”社会有很多对与错,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对或错。
只要自己觉得大丈夫,那就全然大丈夫。
我们的内伤只能自己治愈,我们的怪癖无人欣赏,我们的生活自己创造新惊喜.旧书店,医院,游民,宅男,自毕女,谁都会有无法示人的缺点,却不得不向社会妥协.在相互适应的温暖中重新踏上征程,失恋的伤口只能自己舔拭,然后坚强起来.
意外的挺好看
每個角色都怪得很可愛大概是好看的地方了。但已經過了那種喜歡看小確幸的年紀,於是覺得浪費時間。但裡頭那會心一笑的冷幽默真是一絕。
治愈戏
看到超过80%的喜剧点进来的,不好意思了我。
丝丝入扣
所有的人都很可爱
太日本了!
好笑。。。不过是很冷诶。。。不错不错哈
典型脱力系,时而无聊到死,时而笑成傻逼。
电影节奏还是太慢太平了。很喜欢这个色调和画风,尤其是结尾的几幕,还有女主吃着鱼浆卷放雨声画画的时候真心觉得好幸福啊。看完这个觉得set designer是个超酷的工作~
世界上有这种这么多傻瓜集合在一起的地方吗?
好喜歡呆萌呆萌的荒川良良啊
两只都睡着了- -
闷,却也不无聊。
萌大奶!!!!!!!!
KUSO也就是一般KUSO。社会边缘人被压抑住的不顺和梦。
全然呆啊。大喜。三呆男一呆女众呆老人家的故事。老爷子的爱大米之歌太赞了。
细腻的搞笑
想看看荒川良良,大笑一下的,好闷啊,你你以为是拍文艺片么?谁讲kuso来着了?绝对没看过什么叫kus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