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压根就没有底层逻辑皇帝是最大的工具人负责主角的逆袭道路,最后我居然说结拜就结拜,还给个护国大将军的职位,然后李茂没要这荣誉。
就强行升华主题,突出主角的不为名利所动的美好品质😒
女主角是工具人明明李茂一事无成,但是家庭富裕的女主角就是要嫁给他,就是要给他生孩子,都2202年了,还有这种窒息的剧情,我不理解。
李茂花光所有的积蓄,把客栈改成戏楼,女主非常生气,但是李茂唱了两句小曲就原谅他了。
这要是我,我非把他锤爆然后离婚!!!
女主的妆造也一言难尽,实在不像个富家小姐,像村头的豆腐西施,生活艰难,为人泼辣。
太子是工具人那句,如果我不是太子,你还愿意跟我当朋友吗?
给我笑吐了,这简直是古装版小时代啊!
郭敬明后继有人了,哈哈哈。
还有太子跟李茂长得一样居然不怕李茂生了歪心思取代他,反而多次跟他互换身份。
而且两个人明明刘海不一样,剧情中大家都注意不到。
这也太太太bug了。
最后,整部戏像小品,有笑点,不能细品逻辑什么的。
给三分是因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刚跟男朋友分手了,所以它能让我无脑的笑笑,这就够了。
这电影花我70,搁平时肯定心疼,但是情况特殊。
还是给个三星鼓励一下,希望以后在增加笑点的同时顾及一下剧情。
别把观众都当傻子
整部电影有很多笑点,马丽、常远等人都贡献了不少。
本片的剧情方面比较一般,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一个是被皇上禁足的大太子,一个是想要升官的小捕快。
除了长相两人基本上没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渴望对方的生活,然而真正互换身份后才发现对方的生活,也就是自己一直向往的生活,并不能够让自己非常满足,也渐渐出现了各种不适应。
至于杀太子的情节,感觉跟影片剧情的关系一点不密切,此外部分剧情还是蛮尬的。
又是一部不是开心麻花出品制作,但烂口碑让麻花背锅的片子。
开心麻花从舞台剧起家,作为老粉丝,我知道2003年创立初期他们内部就有一句铁律:不真诚无喜剧。
这真诚二字,就是不糊弄观众,只折磨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因为有这份真诚,开心麻花被推上国产喜剧品牌王座。
如果记得没错,从2015年到现在,开心麻花只主出品了五部半所谓“麻花电影”:《夏洛特烦恼》、《李茶的姑妈》、《羞羞的铁拳》、《驴得水》、《半个喜剧》,半部是西虹市主出品麻花参投的《西虹市首富》。
这六部我都看过,有特别喜欢也有感觉不够好的。
即便是口碑扑街的《李茶》,因为看过舞台剧对剧情熟悉,个人觉得问题更多出在舞台假定性太高不适合直接翻拍电影(譬如男扮女装的姑妈在舞台上是个包袱,在镜头特写下就是灾难)。
六部正宗开心麻花电影看下来,评价一句话:各有短长,总的不掉价。
我看到了一众喜剧人在背后的努力。
但是,随后问题来了,《日不落酒店》、《温暖的抱抱》加上这部《李茂扮太子》,烂的各有千秋,很多观众把骂声都给了麻花。
但其实这几部虽不能称为冒牌麻花电影,但出品方里根本找不到开心麻花半点踪影,这几部只是麻花一众演员参演的片子而已。
作为老观众,我只能说喜剧不易,喜剧演员更不易,自家出品量少,只能去演别人家的喜剧电影,去一两个也就罢了,还扎堆去。
普通观众谁管你出品方制作方是谁,大家只认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也难怪,菜烧糊了难以下咽,本是厨师的过饭店老板的过,但你见过几个食客杀进厨房找主厨理论的,大家不都是拿端碗端碟的服务员撒气,仿佛是服务员故意做了盘坏玩意。
其实哪里轮得到服务员上锅上灶操弄呢?
方向(菜系)、剧本(食材)、导演(操弄的厨子),当家老板(主出品公司)都码好了,雇来的服务员按规定动作给客人好好上菜得了。
菜品不讨好招骂的也只能是服务员,谁让你在台前跑堂呢!
说到底,片子不好不该怪你。
但开心麻花,你真得管好你的演员了,别什么片子都接,别人赚钱你背黑锅。
一直被豆瓣评分影响,觉得这片肯定不好看,所以上映时没去影院观看。
春节期间正好没事,抽空在南瓜上看了,说实话,真不算难看,还挺有意思的。
常远显然是只适合做配角,作为主角依然像配角,想想如果是沈腾演,会是啥样子呢。
片子虽然不精彩,但是搞笑,欢乐就可以了啊,要什么自行车,又没掏钱,是吧!
《李茂扮太子》,一部没必要上纲上线地批评、没理由不管不顾地拒绝、没所谓大红大紫地成功的影片。
但是看一看,你就会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勇敢战胜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需要一点努力改变自己的勇气。
常远以精分式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平凡的捕快和一个特别的太子。
明明是同一张脸,却能展示出两个不同的人格。
这一次,常远给大家带来了足够的冲击。
马丽稳稳当当地塑造好了家珍这个角色,这个家珍,不是对她父母而言的,是对李茂而言的。
家中的珍宝,就是那个永远相信你的善良的人。
只看回忆,似乎很难看到家珍喜欢李茂的理由。
但是,李茂确实是一个值得家珍喜欢的人,他善良、敦厚,有原则、有智慧、有勇气、有觉悟。
他想要改变,但是他终究没有为了改变而放弃真实的自己。
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理解人生的辩证存在,是太子教会李茂的,也是李茂教会太子的。
人,或许真的只有经历别人的人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别人的感受。
换位思考看似很容易,实际上很难。
所谓的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
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愿意为你设身处地地着想,那才是真正对你好的人。
李茂明白了这一点,太子明白了这一点。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一点。
今年是什么产烂片的年度吗?
有什么烂片奖大家要去参选吗???
开年连续看了两部难看的电影!
这个剧情....准确来说有剧情吗?
一整出尬的脚底抠出三室一厅的无厘头剧情啊!
中间直接睡着了……里面演员的颜值也都一言难尽。
烂的都不想评价,不想回忆这个电影。
开心麻花应该是缺钱了吧,拿这种烂电影圈钱?
20年过去了,国内的古装喜剧片,一点进步也没有!
20年前,国产古装喜剧片是什么样子?
就不拿星爷的片子举例了,毕竟星爷百年难遇,那样对比太欺负人了。
也不能只拿一部片子举例,免得以偏概全,好像故意踩压本片似的。
那就说三部星爷之外的古装喜剧吧。
2001年的《钟无艳》、2002年的《河东狮吼》和同年的《天下无双》。
任何一部的制作水准都在《李茂扮太子》之上。
喜剧片,首要任务当然是搞笑观众。
三部影片在搞笑功夫上,都是碾压《李茂扮太子》的存在。
除了搞笑,三部影片在其他方面还给观众记忆留存了一些东西,即使过去了20年,仍然记忆犹新。
《钟无艳》,让观众熟悉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个典故。
《河东狮吼》,盛世美颜张柏芝的那一段长台词,至今仍是经典。
《天下无双》,黄梅调的穿插,是一次大胆的商业类型尝试。
而《李茂扮太子》呢,论搞笑,坦白讲我虽然也笑了几次,但笑的是魏翔、宋小宝等几个配角。
最该笑的主角常远,反倒让我笑不出来。
关键是,除了乏善可陈的几处笑点外,其他方面,这片子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好比吃完一袋速食方便面,经不起任何回味。
无论是所谓的人保戏,还是戏保人,我都没有看到。
当然让我耿耿于怀的是:都2022年了,还给我看这种水平的片子。
20年前的片子,拍得都比这好。
说实话,我有点怀念沈腾了。
最起码,能做到人保戏的水准。
喜剧的基本规则,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喜剧片,所呈现的笑料包袱并没有在意料之外,逻辑行为也基本不在情理之中。
1、关于笑料作为喜剧片,尬点比笑点多,也是挺难得的事情。
开场几分钟的一段freestyle,尬得我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是一个人来的,幸亏没有请朋友一起来看,一个人尬总比两个人一起尬好受点儿。
紧接着一家人哭狗的戏,又是尬得我不知所以然。
看演员那么卖力地演,感觉不笑是我自己的错。
至于其他的梗,什么掐着太子的命脉、告诉马丽我来事了、让女巫克拉拉别停,和刺客一起呜啦啦,简直了。
尬得要命。
感觉有人在侮辱我的智商。
好歹这是贺岁档电影好吗,不是网络段子集锦。
好歹你们也是开心麻花的,别砸了这块招牌行么。
前面说了,仅有的几处笑点,都在几个配角身上。
作为搞笑担当,主角常远是没有达到期望的。
这一点在《温暖的抱抱》里已经验证过了一次。
安分地做个绿叶,常远还是合格的。
无论是《夏洛》里的反串孟特娇,还是《情圣》里的常剑,常远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可一旦放到主角位置,还是感觉勉为其难。
主角是要承担起大部分笑点的,常远饰演的小捕快,有那么好笑吗?
不是说常远不好,只能说他的表演能力,距离真正的搞笑担当,还差那么一口气。
尤其是一人分饰两角,更显得力不从心。
最起码从声音语调上,没有演出小捕快和太子的差异化。
不信闭上眼睛,你能听清哪个是小捕快,哪个是太子吗?
对于马丽的悍妻人设,虽然有些审美疲劳了,但真心觉得,小声说话的马丽,幽默效力大打折扣。
论女人味,同样是演客栈掌柜,马丽演不出《武林外传》里闫妮的风情。
论颜值,又比不过《钟无艳》里的郑秀文和张柏芝。
马丽有自己的魅力,有自己的表演风格。
比如魔性笑声,比如男性化、外向化的特征。
《夏洛特》里的马冬梅,《铁拳》里的变性拳手,都是这个风格。
但在这部片子里,收着演的马丽,就没那么搞笑了。
看她欺负自己的丈夫,掰她的手指头,总归比看到她在刑场上对丈夫说,这辈子能和你做夫妻值了这样的话更舒服些。
喜剧片不那么搞笑,已经是很失败了。
但作为一部电影,是不是应该首先把故事讲好?
2、关于剧情《李茂扮太子》讲的是什么剧情?
吏部尚书的儿子犯了杀头之罪,所以吏部尚书就要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去绑架太子?
县令为了能升个官,就甘愿搭上全家性命和吏部尚书去犯谋反之罪?
皇上这么在乎太子的安全,却让太子府的防卫形同虚设,李茂轻易地就能出入太子府?
一心升官发财的李茂,就因为体验了几天太子生活,就找回初心做自己了?
经不起推敲的情节漏洞太多了。
演来演去,编剧玩的还是错位的老梗。
像《夏洛特烦恼》里的时空错位,《羞羞的铁拳》里的男女错位,《西虹市首富》里的穷富错位,这次则是地位卑微的小捕快与高高在上的太子的身份错位。
感觉开心麻花的人要黔驴技穷了,除了谐音梗就是错位关系,没有啥新花样了。
可能有人说,对喜剧片的情节太认真就输了。
我没要求情节滴水不漏,只期望编剧对观众别太敷衍。
以前的片子是角色少,情节多。
一个接一个的小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钟无艳》里主要角色就那么几个,反复围绕齐王如何昏庸,如何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来讲故事。
这个片子是情节少,角色多。
走马观花的即插即用型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凭着小品化的台词,生拉硬拽把剧情撑到100分钟。
故事一点起伏也没有。
就为了蹭狸猫换太子的梗。
以前的古装喜剧片情节也有荒诞之处。
比如《钟无艳》里的六国运动会,比如《河东狮吼》里类似现代歌星的演唱会。
但荒诞的演绎,最终还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六国运动会是为了表现钟无艳对齐王的包容,你齐王都把我钟无艳打入天牢了,但只要你对我说好话,我还愿意为你玩命。
演唱会是为了衬托月娥对陈季常的痴情,别人听你唱歌都吐了,只有我能欣赏你的才华。
而这部《李茂扮太子》,荒诞到扯淡。
偷家里的钱,瞒着老婆把自己的客栈改成戏楼。
吏部尚书这么大官,连个戏楼都包场不了。
太子能戴面具和替身出宫听戏,却不能把戏班子叫进皇宫。
吏部尚书二品官职,偏偏和一个九品县令合谋,还能许诺初次见面的小捕快当县令。
借用剧中马丽的话说,改戏楼、请太子、当县令,这三件事哪一件不是扯淡?
写在最后:古装喜剧电影这个类型,很久没在大荧幕上看到了,仿佛要销声匿迹了。
而作为元旦贺岁档,拥有半个开心麻花成员的电影,本来挺值得期待的,但拍成这个样子,实在令人失望。
豆瓣4.7的评分,说明像我一样失望的人不在少数。
究竟是观众的要求太高了,还是创作者们江郎才尽了?
而吐槽《李茂扮太子》,并不是为了泄愤,只是对创作者们的鞭策,是对优秀古装喜剧片的渴望,毕竟好多这种类型的片子,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欢乐。
期待下一部优秀古装喜剧片的上市。
关于开心麻花 开心麻花以舞台剧起家,目前在全国都常驻的有话剧表演,可以说是国内喜剧话剧的一家独大。
最近几年开心麻花也开始涉猎电影行业,《夏洛特烦恼》、《驴得水》、《西虹市首富》也让他们在喜剧电影方面小有成就。
但是最近开心麻花的风评一直不太好,常远的《温暖的抱抱》、黄才伦的《日不落酒店》、艾伦的《遇见喵星人》,都让观众冠以烂片的称号,所以看到《李茂扮太子》的阵容的时候,我心里也会担心是个大烂片。
沈腾自从春晚小品《扶不扶》饰演了郝建之后就火起来了,在喜剧方面风评一直不错,甚至现在还有一个新名词叫“含腾量”,即电影里面沈腾戏份的含量,如果电影请了沈腾又只是小客串,大伙都会十分不满。
而这部《李茂扮太子》的含腾量=0,更让人担忧。
《李茂扮太子》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的,这里我是以一种宽泛的分类把这类电影统称为“开心麻花味的电影”,或者说这一批剧组的人的电影,所以才顺带谈谈开心麻花。
对于《李茂扮太子》的主观感受 事先声明,这不是专业评写,只是我的个人观感。
了解一部电影的第一步就是片名,这又是一个玩谐音梗的电影,《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 。
再后来被改变成了多种戏剧。
为什么这些电影要玩谐音梗呢?
第一就是给不了解的观众一种自己好像听说过的错觉,人走进电影院感觉这个听着好像挺亲近的,就有可能会看这场电影;第二可能是偷懒,取名其实是非常难的学问,甚至可能比电影本身难做,电影人为了偷懒就用了谐音梗,或许他们自己还觉得挺巧妙的,谁知道呢?
用谐音梗取片名的电影到底是好还是差还是得看具体情况,反正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自信的行为。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预料中的非常平淡,听着一些烂俗的梗也笑不出来,还是看到了半小时左右才开始渐入佳境,只要get得到,还是有很多好笑的地方的,由于看之前的预期太低,看完之后我反而是觉得比想象中还好。
这是一部笑点非常密集的电影,点映现场频频笑出鹅叫,最后也有比较感人的地方。
我朋友问我这部电影的剧情怎么样,这部电影剧情确实平平无奇,我给他的评价就是,反正确实是挺好笑的。
所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像这样确实逗笑了很多观众的喜剧电影,能否及格呢?
除了搞笑,里面还有对于男女主感情的描绘(感动部分)以及太子和李茂各自的烦恼(升华)部分,来的不生硬,但是也没必要,可能也是出于商业考虑所以加入了这些元素。
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用心的,细节发现的越多,其实就越能发现他们的用心,如果是一味的喷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不过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小品味道非常重,要从专业的电影角度来想其实也是对的,这部电影是他们独特的风格,不管是作为小品还是电影。
这部电影都体现出了他们作为喜剧演员的功底。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片,我们花钱进电影院看喜剧片的,能够经常笑起来,我们的目的就已经打到了,片方的用心也达到了,也是就这样快快乐乐的迎来了新的一年。
但是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或许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只是一个电影院的商品,我们是消费者片方是生产者。
电影史上留不下它的姓名,他也对其他电影没什么影响。
浅谈“喜剧” 电影鉴赏课上,老师放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给我心里带来的激动的心情,默剧也一样可以很好笑,黑白电影也一样可以很搞笑,卓别林完全是用自己的滑稽的动作和行为来让人发笑,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喜剧大师,什么叫匠人。
同一时代的还有基顿,基顿虽然作品不多但是他跟卓别林两人是不同的风格,基顿去拍过很多很疯狂的镜头,他们是不同风格的喜剧大师。
然后就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喜剧风格——黑色幽默,《驴得水》除了表面的喜剧使人看到人性的丑恶,贪婪、自私、懦弱以及虚荣;《寄生虫》体现了有钱人和穷人的差距,《荒诞故事》里面用暴力展现了野蛮复仇 ,《大佛普拉斯》描写出了社会里的一些底层人的图景。
黑色幽默电影里面荒诞的场景,让人觉得夸张但难忘,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类型。
罗温·艾金森主演的《憨豆先生》也是几乎没有台词,但是全世界都能看懂,《憨豆先生》让我明白了喜剧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许多笨拙的事也可以成为笑料。
像《李茂扮太子》这样的,就是现代的商业院线片催生出的一个产物,它存在即合理,现在院线电影里面的作者电影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套路。
要守住现在的商业喜剧片最后的底线,你一定要足够搞笑。
2022年第一天上映的开年喜剧《李茂扮太子》,让人不仅无法笑起来,而且还觉得尴尬无比。
在苦熬了100多分钟之后,终于可以吐口气了!作为一部自称“爆笑”的喜剧电影,应该让观众在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要不谁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在影院“遭罪”。
《李茂扮太子》整部影片笑点尴尬毫无新意,包袱输出全靠谐音梗。
剧情拉跨牵强,无法自圆其说,脱离故事的背景设定,显得很莫名其妙。
人物塑造立不住脚,全员智商掉线。
最后强行反转,走走过场,虎头蛇尾。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观众走出影院大呼“烂片”的票房,上映首日竟然破亿。
难道大家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看电影如买白菜,不在乎这几十块钱吗?
当然不是!
观众无非是冲着演员常远和马丽——这些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去的。
看过后很多人开始吐槽开心麻花真是越拍越烂,一把好牌打的屎烂!
这真的是开心麻花的锅吗?
其实谜底一直都在谜面上,《李茂扮太子》片名早就预言了这一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电影中小捕快假扮太子,电影外用麻花系演员塑造高仿麻花式喜剧,达到热度和票房双丰收的效果。
而真相是这部电影的出品方竟然跟开心麻花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为什么会造成近几年开心麻花口碑崩坏呢?
因为这几年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演了很多烂片,像《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人间喜剧》《阳光劫匪》《测谎人》这些,评价惨不忍睹,评分集中的史无前例的低!
然而普通观众并不会关心什么出品方,只认演员。
演员演烂片,就是开心麻花不行,大家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这锅得背着。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开心麻花现在因为几部烂片碰瓷承受着骂名,是因为他们出品的电影一度在喜剧界是搞笑品质的担当。
《夏洛特烦恼》堪称经典,当年最佳喜剧。
剧情设定吸引人,节奏明快。
演员表演一举一动,即使现在也印象深刻,沈腾和老大爷的对话更是搞笑名场面。
《驴得水》用喜剧的方式讲悲剧,主题深刻,有笑有泪。
《李茶的姑妈》确实遭遇了滑铁卢,至少在影片的完成度还是在水准之上。
再之后《半个喜剧》打了个翻身仗,又再次推出了高分喜剧。
电影视听语言可圈可点,人物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人物对白,笑点密集贴近真实生活,让人着迷。
观众因为这些真正“爆笑”的影片,认可了演员,认可了开心麻花,对演员的期待也变成了对出品方的期待!
一旦这些喜剧演员表演令人失望,恶评朝向演员,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帽子也会扣在开心麻花头上!
《李茂扮太子》是今年第一顶这样的帽子,但绝不会是最后一顶帽子!
一部打着开心麻花艺人的“黄金阵容”旗号,骗钱骗感情浪费时间的毫无诚意之作。
说实话,因为经过这些跟“开心麻花”相关字眼的当噱头的宣传轰炸,我都有些疲惫了,想必大家也是这样。
贺岁档的《超能一家人》和待定档上映的《独行月球》,都是开心麻花的官印出品,希望能真正的延续之前的水准和口碑,要求不多,期待一下,让我觉得对得起手中的票价和100多分钟的时间。
之前一直不喜欢看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觉得搞笑有点勉强了,强行讲段子,让整个剧很尴尬,而且之前看过的如西虹市shou富给人的感觉就是整部片子很浮夸,带给人的整体的寓意很肤浅,很没内涵。
但这部李茂扮太子,一改我对开心麻花的刻板印象。
最开始是在抖音上刷到的,一直想去电影院看,但是吧一直没时间也没来得及约上小伙伴。
看完之后觉得有笑点也戳泪点。
马丽的演技也是杠杠的。
男主的话就还是有那么点点帅的。
其中太子说的,你不管到了什么官位其实都是蝼蚁,大概类似的句子挺有深意的,折射到现实的生活中,引人深思。
演员阵容强大!~看的挺开心很重要
xswl,为啥这么逗
有一些喜剧片存在的理由:让观众静静地看他们闹,时不时有点搞笑,不要求什么哲思,单纯地放松一下,笑一下就好了。还不算太烂,起码换太子这个命题是紧扣主题的,也有一些意义。
2022.2.3中午,和家人一块看的电影。影片的特色是太子与平民身份互换,仅此而已……也算做到喜剧,但内核不够深入罢了。
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才最可贵。
大概看了一下,马丽一会儿像,一会儿不像,爱说大话,又没什么本事的小捕快,受不得岳父,岳母的同意,和太子长相一样然后俩人换身份就因为一个父皇缓解,有些有点意思
啊我女神马丽~看完有段时间了现在回忆起来就是你转圈圈的样子,把自己掰晕了那里看一次笑一次哈哈哈,魏翔和常远的互动都很搞笑
哈哈哈这种电影别去电影院看呀,嗑着瓜子CCTV6还挺有意思的
“菜太咸了 我不想活了”不知道怎么就戳到我诡异的笑点上了。。。
观感确实太差了~并不是很好笑~😬
说电影之前我想先说说现在有的观众吧,他是真无语,你看这种片子为了啥?不就图哈哈一笑嘛,完了你全程看完了,还说:我觉得你这些包袱不高级。 好吧,说电影,反正我是觉得笑点还挺密集的,拯救不开心!
基本就是个春晚小品的水准。
不懂评分为啥这么低,我觉得比什么爱情神话那种装b的片子好看一万倍
还挺搞笑和连贯的。
本来喜剧片对逻辑不需要追求这么多的,但是我他妈全程一声都没笑,这他妈算哪门子喜剧片
挺热闹
每一段拆开放台上都算尚可的小品,但是让人坐影院里看《欢乐喜剧人》就说不过去了……
合格的喜剧电影,对于我来说开心就是第一要义,显然这个片儿是做到了,其他方面也没想着再去深究了
没有那么差啊,看得挺开心的,请大家不要太挑剔。
100分钟的小品,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