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和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家乡,My People, My Homeland

主演:葛优,黄渤,范伟,邓超,沈腾,张占义,王宝强,徐峥,闫妮,马丽,刘敏涛,刘昊然,卢靖姗,王子文,魏翔,章宇,王砚辉,张译,王源,张一鸣,杨新鸣,王迅,于和伟,苗阜,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我和我的家乡》剧照

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2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3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4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5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6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3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4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5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6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7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8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19我和我的家乡 剧照 NO.20

《我和我的家乡》剧情介绍

《我和我的家乡》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在欢笑中让你想起你的家乡,在感动中也让你破涕为笑

放假第一天就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泪点好多,电影结束后感觉脸上都是泪痕。

去年也是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和剧本,哭了两次。

今年这部姊妹篇看的时候就在想“不是喜剧片吗,怎么这么好哭?

”。

很好看,之前在抖音上看了首映相关的采访视频,确实如王源在采访时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在欢笑中让你想起你的家乡,在感动中也让你破涕为笑”。

第一个故事是《北京好人》,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葛大爷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恰到好处。

第二个故事《天上掉下个UFO》,贵州的故事。

老实说我不太清楚手工耿是谁,之前唐探系列也没有看过…后来看评价这部分貌似都觉得拉胯,我觉得还是有笑点有批判,主要是黄渤拯救了。

虽然最后强行感情戏+客串有点突兀…第三个故事是《最后一课》,农村支教老师的故事。

这个部分之前在b站看过幕后纪录片,知道有长镜头、群戏,有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也知道很好哭。

有了预期以为自己会很高冷,结果从范伟的角色醒来就开始不由自主流眼泪…太好哭了,范伟真是神演员。

韩昊霖也超级不错,这个小孩前途无量啊。

长镜头展现各式人物也是厉害。

故事情绪层层递进铺垫到位最后升华,这一部分仿佛整个满场的电影院都在小声抽泣。

还有,千岛湖好漂亮。

第四个故事是《回乡之路》,大西北的故事。

之前在论坛看到可能对这部分导演关注度比较低,但很意外,这部分我简直泪流满面…不好意思的用余光看看周围发现旁边姑娘也在流眼泪。

我在西安上过很多年学,多多少少听说过那些故事,听到那熟悉的方言更是分外亲切。

想提一下王源,他的陕北话说的蛮地道,能听出来不是后期配音。

这几天看微博上王源工作室发了几张花絮图,经历过暴晒、妆发加持后,换上那身旧衬衫,戴上黑框眼镜,他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了,他就是小韩老师。

看电影的时候也令人信服,会让人觉得他就是沙里沟中心小学老师,是个导游,是个敬仰师兄师姐的后辈学弟。

可能有天赋就是这样吧,当然也看到他有努力体验贴近角色,嫌弃自己太白跑去黄河边“修身养性”晒黑钓鱼,黝黑的皮肤让电影院其他人发出了惊叹,为王源的敬业点赞。

之前看首映典礼,说吴京本来一天的戏份结果呆了四五天,因为疫情缘故很多演员上半年并没有开工,有点唏嘘。

这个故事也有原型,电影里还有向原型致敬的部分。

最后一个故事是《神笔马亮》,开心麻花的。

可能是电影时长有点长,前面情绪投入太多了,这部分我已经有点焕散了…这部分更像一个小品,笑点铺陈密集,结尾升华,有点刻意但是喜剧可能都是这样吧。

东北场景挺美。

虽然奔着喜剧去看,但是哭了半场。

这可能就是电影的魅力吧,虽然都知道是主旋律、命题作文,可是都贡献出来好的故事、好的表演。

假期看《我和我的家乡》哭了半场,看《夺冠》又哭了半场,电影院可真是催人泪下的地方…可能对于我这样的社畜,电影院就是一处仙境,那两个小时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体验不一样的光影人生。

今年对电影行业是很难的一年,大概有八个月电影院不能正常营业。

阴霾终会散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出现,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2 ) 土味科幻,在乡土里看见中国农村的想象力和理解

ufo算是我看我和我的家乡最猎奇的单元,本身就有关注手工耿,没想到黄渤竟然直接“成为”他,作出各种奇葩的道具,“滚蛋”这个道具尤为突出,整个篇幅笑点不断,不管是刘昊然王宝强的“唐探”二人组,还是有王迅这只松鼠的加入,都称得上精彩,个人认为全片最出彩的部分竟然是天眼酸汤鱼!!

几个外星人服务员一进来简直了!

整体来说放眼于未来科技的发展,利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能get到,最后的最后,佟丽娅美爆!

 3 ) 由谎言开始 在爱中结束

有了前作成功尝试在先,在诠释“小人物大时代”这种主题时,《我和我的家乡》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了,而相比于前作稍微严肃而正式的呈现,“家乡”这个话题在处理上也显得更轻松自如了,即便不去考虑那些宏大的概念,这部几乎云集了当下中国最顶尖喜剧演员的拼盘电影,也绝对可以被视作是一部合格的喜剧。

更有趣的一点是,五个章节看似只是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中”的风土人情,其实是有着一条内在的逻辑线在贯穿始终的,那就是“善意的欺骗”。

五个导演不约而同(当然更可能是统一安排)都是从一个善意的谎言开始,讲述了五个风格各异但又都笑中带泪的故事:宁浩的《北京好人》中,葛优为了表舅去骗医生;徐峥的《最后一课》中,一群人为了老人的心愿去骗父亲;邓超的《回乡之路》中,为了孩子们去骗师姐;开心麻花的《神笔马亮》中,沈腾为了扶贫去骗妻子……在这四段各有优点,但“欺骗”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人,展示的也都是眼见的现实,唯独陈思成的《天上掉下的UFO》独辟蹊径,呈现的是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同时“欺骗”的对象或者所谓的“受益人”也并非一个具体的人,比起另外几部的“刻意欺骗”,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无心插柳和顺水推舟,特别是又加入了现代科技和民族风俗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无疑都让处理的难度成倍增加。

但陈思成选择了“直播”和“网红”这两个当下的流行作为切入点,让观众从一个猎奇的视角来进入故事当中,使大家始终处于一种探险的状态当中,聪明而巧妙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可以说这几年“唐探”系列不断做下来,他对于自己开创的这种“ 冒险喜剧”的拿捏,已经是手到擒来越发游刃有余了。

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唐探3”要到明年才能显出庐山真面目,但当“秦唐”组合一出现并配上熟悉的“唐探”BGM时,让人倍感亲切甚至以为走错片场,如果再细心一点你还会发现,后来旅游小镇里大妈们六芒星造型,也和“唐探3”活动主演是同款的!

以及还用了《外星人爱情故事》这个梗来恶搞导演前作《北京爱情故事》……想必看到这些后,所有人除了会心一笑外,还要感叹一下陈导的“带货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他大概是怕大家等得太辛苦,才会做出这些可爱的安排吧。

这对组合出现真是自带笑点除了致敬自己的唐探系列之外,这一段还致敬了宁浩和黄渤的《疯狂的外星人》,不但有外星人和UFO这些元素本身,而且开场小镇广场上放映的也正是这部电影,以及后来“村长”王砚辉那句“我是说电影里的演员不好看”,显然也是在故意埋汰主演黄渤,如果没有留意到开场那个小细节,恐怕是无法get到这个笑点的,从这里也能看出陈思成在抖包袱和细节设置上的用心。

除了将“冒险喜剧”继续发扬光大之外,陈思成这次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当黄渤饰演的这个乡村网红一出现,似乎就奠定了全片浓浓的“快手风”底色,非常符合当下各个年龄层的潮流,再加上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就让这个“土味科幻”的概念呼之欲出。

而当开篇那一系列“乡镇特色旅游”项目,比如“天眼酸汤鱼”里天眼做锅和外星人上菜等出现时,凡是被这些夸张的特色旅游坑过的人想必都会笑掉大牙,除了奇幻之外也颇有些写实元素,陈思成这些揶揄、恶搞和致敬确实是在五个故事里独树一帜。

再说回开篇“爱与欺骗”的主题,原本以为黄渤只是因为心中的“科技梦”,而意外被村长和富豪利用成了“发财梦”,但随着“秦唐”组合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黄渤心底藏着另一个梦——那就是对年轻时初恋的爱,以及对家乡的爱。

而他一直在捣鼓这些小发明,原本也只是为了离爱的人更近一点,能让爱的家乡交通更便利一些,正如他说的那句话:“我们大贵州,山美水美就是路不好走”,同时我们也记住了那句梗:直线距离一公里,可一天也走不到,村和村之间就像是异地恋。

最好笑的一段之一最后,UFO没能带他去了外太空,“滚蛋”也没能让他更快地到达邻村,当外星人的谎言被揭穿,“外星特色旅游”也必定办不下去了,但他这份坚定不移的爱——包括对爱人的爱和对家乡的爱,都已经让别人感受到了,他也通过做直播当网红让小镇变得更加有名,这些软资产也并不会因为人们知道真相而消失。

所以你看,科技还是能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不是吗?

和另外四部一样,这个故事也是由一个谎言开始,最后却落脚到了对身边的人、对家乡的爱上,这样的“统一”设置非常有趣。

最后还要提一个好玩的梗,那就是彭昱畅又演了年轻时的黄渤,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是会心一笑,看来彭昱畅长大后真要变成黄渤了(此处是笑着哭的表情)!

 4 )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地方

看的时候第一印象是美,中国被拍得太美了,在大银幕上看祖国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以下分故事写:北京好人: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平原上的夏洛克+我不是药神。

晓章哥哥出现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就好了hhh。

这应该是喜剧效果最棒的一个故事吧,电影院里一片笑声。

那个“人—车—人”到“树—车—树”的镜头简直惊艳,“北京好人”,人因为在北京变成了更好的人,北京也因为人变成了更好的北京。

宁浩的选曲眼光和剪辑技术全场最佳,叫人甚至想当场掏出手机听歌识曲~天上掉下个UFO:从《夺冠》到《我乡》,我已经接受了彭昱畅=年轻版黄渤这个设定。

里面的直播元素自带喜剧效果,那个天眼酸汤鱼是要笑死我。

整体荒诞却不尴尬,一个个人小建议:三人拉着UFO的吊索应付剧组,既然最后结果是暴露了,这一段使用快速剪辑效果也许会更好。

最后一课:从《我国》到《我乡》,上次凭《夺冠》slay全场的徐峥这次竟然交出了给我观感最不佳的作品。

关键词:配乐铺满+平行剪辑+倒放镜头,我真的很想就地问问同场观众: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人?

没错,可不就是诺兰么。

其实故事还是很感人的,开始哭可不就是从这一部么。

但在一众质朴表达中突然觉察到如此重的炫技痕迹还是有些出戏,形式还是要服务于内容而不是大于它,那个改造教室的长镜头真是秀到我了。

回乡之路:从《烈日灼心》到《影》再到这部,每次看超哥演正剧都会被蛊到。

从台下凝视儿子和自己过去人生的神情太戳泪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应该是:学到本事回来,让这里变个模样。

室友评价这部是欧亨利式结局,嗯,给编剧鼓鼓掌。

神笔马亮:向日葵地里隔着玩偶服的家庭照是大杀器,我离当场哭崩就差那么一点。

室友说挺俗套,但因为觉得完成度和娱乐性都很高,我还是认为它好看。

又是一个小家和大家之间的权衡,但我忍不住要替马亮想想: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他有这份心,同样是画画,在中国的稻田里和在列宁美术学院里又何必非要分出个高低贵贱呢?

后记:感谢室友陪我一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然而看完觉得《我乡》其实没有太刻意强调主旋律。

也许是提到家乡,每个人都自然而然有太多话要说吧?

一份真情实感,胜过千万份正确宣传。

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是多么珍贵的素材来源啊,只要发掘得当,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5 ) 《我和我的家乡》:拼盘电影,献礼之作,优劣各半

“我和我的”系列都是拼盘电影,切口很小。

“家乡”系列通过五个单元故事,以小见大照见全中国东西南北中各面相,见证有笑有泪但壮阔非常的脱贫攻坚之路。

《神笔马良》中,沈腾饰演的下乡干部在扶贫乡假装成在俄罗斯进修画画,颇见编剧想象力。

《最后一课》中,范伟饰演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重新体验了一回当乡村老师的感觉,冲突和笑点俱在。

还有黄渤饰演的农民达·芬奇,邓超饰演的卖苹果失意商人,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和我的家乡》虽土,但很接地气,总体的底色是喜剧,这使得观赏性大为增强。

寓教于乐,微言大义,让观众笑着感动,笑着流泪。

但这些短片有的剧情过于悬浮,有的过于小品化,有的过于谄媚,要论品质没有《我和我的祖国》来得好。

 6 ) 大失所望的家乡

主旋律电影始终跳不出洗脑的套路 浪费了两个多小时 所谓的笑点和泪点 都是牵强硬造 事实上一旦命题作文交给你 答案也告诉你 你还能写什么 编导演 也是目前的顶级流量了 或者可以称这是一部风光片 但真实的乡村你们看到吗?

你们去过吗?

为了艺术加工改造是正常的 但过头了就是假大空

 7 ) 壮美的家乡我永远热爱

影片继承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主旋律基调,这次把视角瞄准了每个人的家乡,表达出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思念。

我们国家已经通过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让全体人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

本片选取了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描述了不同地域家乡的变化、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变化。

每个小故事都充满温馨,非常精彩。

很多喜剧演员们也都贡献了自己独特的笑点,值得深入回味。

 8 ) 名导交差大赏

就来说说《我和我的祖….》,哦不,家乡吧。

可以想到,这部片子基本就是上面给到几位导演的一次课后作业,作为扶贫丰收年,这大导们的思想觉悟行不行就得看这作业啦。

五部看下来,发现导演们虽说都能在不同层面上把相关组织和观众伺候得舒服,但是业务水平是有明显的差距。

同时,令我很疑惑的是,怎么这个讲扶贫和平民社会的片子里面,五个故事都是“欺骗”为故事核心,实在令人费解——感觉这是总导演还是总策划定下的调子,但是用心为何就不知道了。

1.宁浩篇没错,宁浩篇还是最棒的,无论是技法还是主题表达,都一气呵成,不令人生厌。

比起《祖国》里公路片的做戏方式,《家乡》里加入了宁浩熟悉的犯罪元素。

荒诞的,但是充满民间智慧的作案手法,依然能够激起观影期待和捧腹的情绪——在这么一个伟光正的项目里,居然还能看到犯罪元素,其实也是很难得了。

即便最后毫无疑问会转向歌颂层面,但是能看得出宁浩还是在歌颂平民社会的互相关注,而非向上层的媚俗——即便也有一部分,但是从张北京嘴里说出:“给谁看病不是看病?

”就把这种媚俗感消解了。

另外就是宁浩的叙事效率也是这里面最高的,下面的陈思诚篇有一段滚蛋的段落,毫无推动作用,挤压了叙事的空间。

而宁浩则利用好每一场戏了。

宁浩篇的开场就十分干净利落,张北京看到表舅是一场,接下来下一场张北京已经在摸表舅的喉咙了,然后就确认了割肿瘤这个麦格芬。

两场戏下来就确定了戏剧重点,功力可见一斑。

2.陈思诚篇毫无期待吧,看着也觉得还行,主要是我很喜欢屎尿屁,所以这段里面有些屎尿屁的段落我都喜欢。

当然,这部短片是全方位的灾难,乱糟糟的视听让我感觉在看春节档。

而歌颂部分也非常不走心,最后用了一个强行的爱情梗让故事走向宏大叙事,更别说背叛了妻子的陈导还在晒妻,实在令人分神。

看完之后,觉得唐探3质量成迷。

3.徐峥篇年初徐峥的囧妈“背叛”了院线,导致后者集体抵制。

才大半年,徐峥的片子又在大银幕上出现了,可见在钱途和上层压力面前,院线的骨气也是不值一提的。

这个短片质量算上乘,虽然逻辑不经推敲,主要依靠情感提供故事的驱动力。

执行层面也非常熟练,将整个过程拍成特工行动一般,最后落回老人家的心结。

可惜故事目标不清晰,最初是一最后一课的那张合照作为一个麦格芬。

但是到后来又出现小男孩的画,成为了后半段的题眼——中途换叙事目标就导致了前面的特工戏份失去了价值,同时空降一个这样的画作去点题也没有什么必要,除非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口号吧。

另外,据我观察,徐峥是一个快速响应保守价值观的人——无论是夺冠还是囧妈还是这部,他都是在打造一种怀念那个更加红色的年代的气氛——至于他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保留意见。

4.邓&白篇我很喜欢《银河补习班》,我也知道它很粗糙,很直白,很幼稚,但是唯独不油腻。

我们看得出邓超那种努力的样子,以及真诚的心。

这部短片一如既往的糟糕,看的过程总是走神,希望其快点结束到下一个篇章。

而最后集体感恩邓超更是让人感受到邓超的自恋,也感受到他对平民社会一厢情愿的愿景。

他的片子就是太架空了,细节欠佳,比如邓超这个角色为何变得这么油腻,以及他为村庄做的一切也没有铺垫。

最后转折必然打折扣。

节奏的变奏也只能通过各种航拍,而非故事的推进,原因就是故事就是一路上重复各种邓超在耍油腻的嘴皮子。

邓超做明星太久了,忘记了平民的感觉——无论扮相多丑,题材多底层,整个世界观依然很架空。

空有热情,是不行的啦。

5.开心麻花篇还是那套重男轻女的,别看它一直在让沈腾的角色退让着马丽,实际上丑人都是马丽做,圣人都是沈腾。

这真的就是个圣人人设了,不要小资知识分子生活,要回农场建设家乡一穷二白——其实我觉得作为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应该会产生纠结的,更何况是贫穷地区长大的孩子。

后来吧,沈腾做了一把手之后,全村跟他一起防着老婆,实在虚假令我汗颜。

不过主创也知道这太假了,于是乎把这个村设置在西虹市——真的是平行时空的中国了。

 9 ) “中国喜剧天团”出手,靠谱

作者: 鲸鱼我想聊聊我在看《我和我的家乡》时经历了什么。

众所周知,本片由不同导演执导的五个短片组成。

观影过程中,全场观众完全不吝惜他们的笑声,也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的泪点击中而不断拭泪,可以说是又哭又笑地度过了这两个半小时。

作为男生的我不太希望被别人看到抹眼泪,所以我硬生生忍住了,以至于忍得嗓子哽咽,疼得要命,但是周围不断传来其他观众抽抽嗒嗒的声音,看来他们比我更难自已。

电影从“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开始,之后依次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五个小故事,最后在歌声里结束。

《北京好人》里的葛优葛大爷和《天上掉下个UFO》里的黄渤,这二位都是一张脸自带笑点,所以光是看他们登场就已经有想笑的冲动了。

小故事里面的很多包袱都抖得漂亮,笑声此起彼伏,一点都不夸张。

除了笑声,每个故事也不乏泪点,尤其到了《最后一课》和《回乡之路》,两个短片都在结尾酝酿着情感高潮。

沈腾和马丽的《神笔马亮》最后登场,整个观看过程中,常常泪痕还挂在脸上,就被随后的笑点暴击,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笑中带泪吧!

看完《我和我的家乡》走出影院的观众是被快乐和感伤交替环抱的。

或许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大家的生活都有些许压抑和紧张,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和治愈的渠道。

《我和我的家乡》就定位于“喜剧”,打开了这个渠道的入口。

本片打出的招牌就是“中国喜剧天团”的一次大汇聚,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5组导演,作品累计票房超240亿元,名副其实撑起了中国喜剧的“一壁江山”。

这一次的电影就像一次华山论剑,各门派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各有各的精彩。

还好这不是一场比赛,因为看过之后有人让我给这五部短片按好看程度排序,我竟然不知如何下手。

每个故事都有其动人和优秀的地方,实在让人难以抉择。

不论从感性角度去分享看过电影后的快感,还是理性分析每个故事的情节、结构、形式与表演,都挑不出什么大纰漏,喜剧让人笑、笑过有思考的基本要求,它已经达到了。

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涉及医疗、教育、环保、扶贫等相关内容。

一部献礼片能被拍出如此高的可看性,没有生硬说教,相当难得了。

《北京好人》《我和我的祖国》里那个有小缺点但心地善良的北京中年男人张北京回来了!

上次帮助了一个汶川来的孩子,这一次他又做了件“好事”。

葛大爷还是那个葛大爷,虽然现在粉丝都叫他“优优哥哥”,但接地气的气质和演技这些年来一直都没变,所以观众缘一直居高不下。

他也有豪迈的一面,烧烤摊上拿着麦克风高声唱《打虎上山》,彻底解放天性,也差点把自己唱“解放了”。

宁浩的作品都有比较强烈的戏剧张力,虽然这一次只有单线叙事,但角色的身份互换、各种梗的“call back”,安排得很精妙。

影片的第一个泪点也出现在这个作品里。

《天上掉下个UFO》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把悬疑和喜剧结合在一起,是相当成功的类型融合。

这一次的短片则继续杂糅,土味科幻和喜剧二合一,“唐探”的影子时不时闪现,“笑果”很不错。

光是本片中王宝强和刘昊然的步伐,就完全移植自“唐探”,虽然身份变了,但是人物设置基本照搬。

黄渤掩盖秘密时的“一个找一个藏”,也让人联想到《唐人街探案》里衣柜藏人那一段。

故事始于超现实,天空飞来大飞碟,谁都想一探究竟,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超现实回归了现实,最后再到接地气,从上到下整个过渡衔接都十分自然。

黄渤的表演是一大亮点。

他饰演了一个农民发明家,总是捣鼓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发明,有时也会把自己弄得很惨。

预告片里他被记者采访时掩饰不住的小得意,真是可爱至极,那句用贵州方言说出的“UFO”,看过电影之后一直在脑子里回荡。

《最后一课》这是全片最好哭的一个小故事。

由于患病,范老师的记忆停留在自己支教农村的最后一课,于是全村人共同为他复原了那难忘的最后一节课。

师生情是非常容易触动观众的一种情感,看着老师两鬓斑白,但是依然能叫出学生的名字,是不是很容易唤起自己对于昔日恩师的种种念想?

导演徐峥也出演了这个小故事,但他明显把自己隐藏在了主角范老师的身后。

范伟用精湛的表演征服观众,导演则在结尾制造了全片最大的催泪弹。

当然,这一段的笑点也很足,人造大雨从房顶倾泻而下,只淋到一个倒霉孩子,那一幕怎么看都像是《泰囧》里的徐峥自己。

另外大家在看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个故事的摄影,曹郁担任摄影指导,尤其是片中两个移动长镜头,通过准确的走位能把望溪村的景色一览无余。

《回乡之路》讲真,邓超和俞白眉执导的这个短片超出了我的预期。

它的核心主旨是歌颂抗沙治沙的英雄们,但用了一个逗趣的故事结构来包装:一个卖苹果的小企业家希望说服电商女王为他投资。

邓超和闫妮两人的各方面的反差营造出了很多笑点,邓超夸张的肢体语言给很多段落增添了喜感,比如在飞机上非要跟闫妮合影,明明没钱,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但当这个人物背后的秘辛被公之于众后,观众就会扭转对他的看法。

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神笔马亮》压轴的《神笔马亮》给整部电影一个完美的收尾。

当在影片临近结束时迎来高峰体验,观众会对全片的印象分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峰终定律。

尽管跟前几组导演相比还是新人,但此前已经凭借《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在喜剧界站稳脚跟的西虹市影业两位导演闫非&彭大魔这次也没有让喜爱他们的观众失望。

不仅导演是质量保证,闫非&彭大魔还在本片中再度与沈腾合作,这样的组合放在一起本身就看点十足。

还有时隔五年再搭档的“神马组合”——沈腾和马丽,“国民喜剧CP”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本片角色的造型很有特色,挺着孕肚的马丽充满母性的光辉,而沈腾则身穿大鹅人偶服卖萌,蛮好玩的。

这个小故事的完成度很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又以喜剧手法呈现新农村面貌。

全片泪点与笑点平衡得很好,不强行煽情,在你原本以为会煽情的时候,突然抖一个包袱,让人破涕为笑。

片中的布景也非常用心,农村墙上的所有壁画,都出自真实的画家之手。

最后稻田里出现的一个巨大火车头造型,取景于沈阳的“稻梦空间”景区,而火车头也象征着当今的中国正在高速发展。

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而言,家乡逐渐变成了一个亲切又遥远的词,对比从前的直抒胸臆,如今的我们的确越来越难开口说出对家乡的感情。

但以上五个故事,都对"家乡"二字进行了相当具象化的阐释,每一个笑点和泪点,都落在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上,不管你来自何方,现在身处何地,都很容易对它们产生共鸣。

《我和我的家乡》已于今日正式公映,之所以想称赞它,是因为它让我在观影的两个半小时里体会到了纯粹的快乐,同时也被深深感动,真正做到了“有笑有泪,有你有我”。

对一部电影来说,其实这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还能够被其中的家国情触动,那么这份电影票钱花得更值。

 10 ) 4年后看第二个命题作文

北京好人 宁浩 8  和祖国的北京您好几乎是一个思路,一个有点痞的最后还是会去做个好人的人,葛优也适合这个。

而且从侧面去说双轨制医保,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不过既然两次用一个套路,只能减一点分了。

天上掉下个UFO 陈思诚 6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这个阵容,但我没从这片儿里看到唐探,而是看到了疯狂的外星人和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个评价自然是对这两部电影的批评。

  这篇讲的是山区交通。

UFO虽然荒诞,但也是个巧思,不过别的地方就平平无奇了。

最后一课 徐峥 7  农村教育。

重新上最后一课,然后和过去重合这个思路其实很简单,也很不错。

镜头也用的很好。

但是上来这个瑞士圣加仑总有点俯视感,对剧情其实毫无帮助。

徐峥在这点上和祖国那个一样,总是会上一些无意义的桥段,让人只能去减分。

回乡之路 邓超/俞白眉 2  揉了教育和治沙。

教育除了那个大婶苦大仇深的样子,其他就没了。

治沙主要是邓超,但是一个治沙英雄,就这么被扔在路上,还美名曰给个惊喜?????

没有什么剧情调度的作品,就是硬拗剧情。

神笔马亮 开心麻花 4  一个主题跟不上演技的作品。

开心麻花确实只会演小品,这个东西,放春晚上一点儿也不违和,但是放电影里就违和。

葛优被误当做病人,黄渤做UFO,这都是看似荒诞却合情合理,也是剧情需要的。

开心麻花的荒诞则纯为了搞笑。

就内容来说,创造一对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夫妻,然后一个骗另一个,最后把马丽的价值观生生拗过来,这在小品中尚可接受(但也饱受诟病),在电影中我实在是无法支持。

————————  最后我想说的是,农村题材让这些城市的导演去拍,最忌讳的其实是俯视感。

这里面表现得最好的是前两篇,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徐峥的则是删除片头那段就可以了,所以扣分不致命。

最后两个作品则满屏幕的优越感,比如最后闫妮接了邓超的单子,仿佛就是施舍,这是最要不得的。

《我和我的家乡》短评

一星全败在陈思诚上面了,粗制滥造,毫无诚意可言。以后对此人的作品避之三尺

7分钟前
  • Tastien
  • 推荐

类似祖国一样的魔幻主义题材

10分钟前
  • 咖啡吖
  • 还行

葛大爷就是葛大爷,和北京真配,随便一个动作几个台词我就要笑死了,大排档“穿林海……”又跳又唱,老爷子还是这么有活力。

13分钟前
  • 沉默的大多数
  • 力荐

花50块看了5个春晚小品。最烂的就是那个乡村外星人,陈思诚居然能把黄渤这样优秀的喜剧演员变成像王宝强一样大喊大叫的神经病。宁浩的第一个片子是好的,但是对农村人的刻板印象我不太喜欢。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徐峥的那一段,在瑞士都是正常人,一回到农村,角色就特别脸谱化,把范伟老师神级演技引我流的泪生生憋回去了。开心麻花喜剧水准在线。

17分钟前
  • 白三娘
  • 较差

不排序了毕竟biased(麻花是真的好笑)。苛刻的时间里写一篇命题作文,直到临上映还在被老师改来改去,只想说创作者真的很不容易。

1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国庆合家欢式的电影。人人都做命题作文,不比较都不知道陈思诚那么差,完全是小学作文的水平,恨不得把中心思想直接写三十遍,他真的对农村一无所知。《最后一课》为什么好,除了范伟贡献的影帝级的表演,还有徐峥对于农村的记忆,是放了很多细节的,很多东西不用直接喊出来,老师脑海里记忆碎片的碰撞就对比出了改变。个人喜好排名:最后一课>神笔马亮>北京好人>回乡之路>天上掉下个UFO。

19分钟前
  • 李小丢
  • 推荐

包装春晚,开箱村晚;除压轴的开心麻花单元外几乎都趋于尬笑还非要硬拔高的小品范儿。国庆档真正的新片即便都由聪明人操刀,可外表再精致都没能藏住玩命赶工的窘态,这样的复工速度绝非良性电影市场该追求的样态。

22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用非常好的卡司和纯熟的技术,完成了一部(Or四部)广告宣传片。乡愁是人的软肋,但乡愁也常让人盲目。让我想起去很多地方时,导游的话、宣传册上印的字、地方出钱出的书等,往往会夸大其词,甚至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地方名人成为伟光正的纸片人,地方也成了只有一两个标签的无聊之地。再联想到一些地域之争,也常常借着“爱”的名义。。。。。。

27分钟前
  • 傻冒叔
  • 较差

依然是好坏参半,个别单元几乎没什么电影的质感,直冲着电视片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30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还是宁浩的北京好人最好,UFO次之,再来最后一课,最后神笔马亮、回乡之路一样差。主旋律电影,没啥可说的。希望我们的主旋律电影慢慢可以进化为主流价值电影。你要表达某种价值,这没问题,但这个价值应该遭遇挑战,并且最终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达成。而不是把无需证明的价值硬塞给观众。这样的电影拍的怎么好也拿不到及格分。

34分钟前
  • 子戈
  • 较差

从前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回到家乡,他就再没有了家乡”。“家乡”两个字,是每个长出硬壳的现代人的软肋。电影里也有一群“想回到家乡”却“再也回不去了”的伤心人。倒是陈思诚的《天上掉下个UFO》亮眼跳出,不同于其他单元的乡土情怀,它主打外星人新鲜元素,走喜剧放飞路线,在这一组拼盘电影里很是“抢戏”。“回家”固然让人心潮安宁,但它表达的主旨“走出去”三个字,才更需要孤勇与险丽。愿我们都能去到更远的地方,也愿我们都在内心好好地安放着家乡。

3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反转的毛蛋

37分钟前
  • 深水怪
  • 推荐

邓超/徐峥两段可看,至少与人有关,其他几部不能称为献礼,只能算献媚,沈腾一段基本是跪在地上了,正面舔完反面舔,令人生厌

39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还行

若干年后,中国电影史课堂上。说起21世纪20年代的电影。。。诞生了一个新流派。主旋律商业片

40分钟前
  • 山猫成散仙
  • 还行

4/10。喜剧的假定性上把控失败,过度夸张也充满乏味,五个单元都采用小品的隐瞒手法,例如[北京好人]里表舅顶替张北京的医保卡治病却巧遇熟人,两人只得换胳膊来抽血,[回乡之路]中乔树林从疯狂吹牛到带领村民退耕还林的形象反转,[神笔马亮]的马亮欺骗妻子去俄罗斯深造而自己画假毛衣,村民为帮助他制造骗局,集体戴金色假发、种田时群体木头人假装网络卡顿,不谈诸个笑点刻意与否,将个体的奉献和国家建设成效(全民医保、荒漠改造和5G基站)强行绑定,有生硬的道德灌输之嫌。落后山村和UFO、[唐探]式大型追逐场景(唐老师坐‘‘滚蛋’’滑下村路,后面追着众人),这些组合只有无厘头尴尬的桥段堆砌。稍微顺眼的[最后一课]动人在于老范从模拟漏雨的教室被小孩的手机铃惊醒,到走向繁华的街道寻找过往的印象,一瞬间体会了时代巨变给个体精神的冲击。

41分钟前
  • 火娃
  • 较差

沈腾马丽最好,范伟邓超次之,葛优仍然在退步,剩下那个,看着就烦。可惜了黄渤。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无聊至极,为了煽情煽情

51分钟前
  • 睡眠对我很重要
  • 较差

这一部定位喜剧,观众缘会好很多。最喜欢宁浩的《北京好人》,小市民的黑色幽默,葛优和张占义大叔表演也很有火花。《神笔马亮》那段超出个人预期,故事设定和喜剧效果都很好,对麻花系的好感又回来了,做为结尾加分。陈思诚正常水平发挥,喜欢他的影迷能找到标志性的元素。徐峥那段范伟老师演的好,身边好几位女性都被感动了。邓超俞白眉部分感觉一般般,不大喜欢这种强行的升华和拔高。

5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总觉得自己看了个大型广告,还是旅游宣传硬广那种。

57分钟前
  • mOco
  • 较差

整体观感比“我的国”轻盈,但五个短片没有任何一个达到了去年《北京你好》的水准(也包括宁浩本人的part);内部横向对比是《最后一课》和《北京好人》最突出,曹郁的摄影可以额外加分;剩下的,《神笔马亮》无功无过,《回乡之路》毫无才华,《天上掉下个UFO》就一大预告片,还是跟去年的情况一样,有人想表达、有人糊弄事,是谁大家就一一对位吧

58分钟前
  • 顗礼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