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是英爱拒绝喝下避孕药物,并对着劝她活下去的钟芬说道:你就去为他们做牛做马换这条贱命吧。
当时的面目狰狞与电影开头在日本教官面前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演员对飙戏出现在英爱准备寻死被钟芬所救,一边是上等社会的大小姐受不了屈辱的活着,一边是底层贫民对于只要活下去就是胜利的信念。
这一段对手戏可谓承上启下,没死成的英爱就此抛下以往,彻底接纳了钟芬,并为后续逃亡铺路。
钟芬之前的种种努力,也算是得到认可。
看《雪路》,断断续续的,不敢一个人的时候看,因为怕周围太安静思绪陷得太深。
说实话情节有些地方有点牵强,但是看这样的片子,又有几个是冲着情节去的呢。
钟芬是怎么活了这么多年的呢?
她自己说,“也许是因为我愚蠢,所以才活得这么久吧”。
她用英爱的身份,领着她的抚恤金,怀着还能找到失散的弟弟和恋慕多年的邻家哥哥的希望,孤独地过了几十年。
不是麻木,而是把自己的生命也当成了英爱生命的延续,在与英爱的隔空对话中,一遍又一遍地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和苦中仅有的一点点甜。
不是不恨,也不是忘记了,不然也不会说出“玩弄孩子的人都该打”这样的话了。
只是拼死逃回故国后,那段经历也成为了羞耻的象征,所以只能离开家乡,不再让人知道。
泪点很多。
印象很深的是在慰安所里面,阿亚箜为冻坏嘴不方便咀嚼的那种英爱弄碎月饼一边喂她一边问“甜吧?
”的场景。
那是英爱在进到慰安所以后少有尝到的甜味吧,在被蹂躏被堕胎一次次生不如死之后,有两个朋友和你坐在墙边,从怀里掏出一块悉心藏好的月饼与你分享,告诉你也不是没有盼头了,可以试着逃出去,那该是多大的鼓舞啊。
也正是这一点甜,把前面那些巨雷一样的哭映衬地更为艰涩。
很多个戳泪点的场面我都还比较平静,实在控制不住眼泪是在钟芬写道“我过得很好”的时候。
在经历过苦难,又一个人用英爱的身份带着痛苦生活了几十年后,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伴生活的少女,为自己和已故的朋友正了名,还有了当年恋人的音讯,看到他儿孙绕膝。
然后,在给他的信中,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只是问好寒暄,让自己的苦痛,连同少女时的爱恋,一同消散在时光里。
本来想连着《鬼乡》一起看的,但是现在不太想了,就连《雪路》,也不愿意去看第二遍了。
我想,这部片子的意义,就如同片尾字幕中“不会忘记的”所说的,让一无所知的人知道,让已经忘记或者即将忘记的人们停止忘记。
至少,我是不会忘记的。
故事发生在1944年,日军的铁蹄无情的踏破了朝鲜土地上的宁静,就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也难以幸免。
无论是富家女金英爱还是穷嫁女崔钟芬都逃脱不了日本人的魔爪,她们一个是为了找寻上了战场的哥哥被蒙骗、另一个是被绑走而稀里糊涂地上了一趟开往中国东北的火车。
最终她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在日本人的慰安所里被逼迫做了慰安妇。
两个家庭背景不同的女孩子在慰安所里由此产生了关联,一向嫌弃钟芬土气的富家小姐英爱慢慢地感受到来自钟芬的关爱,尽管钟芬自己也承受着做慰安妇的痛苦。
英爱因为受不了日本人非人的折磨,跑到冰面上试图用大石头砸开冰窟窿淹死自己,钟芬跟在她后面追着哭着,在最后一刻钟芬死死抱住了英爱。
该片从头到尾的基调都是冷的,和片名完全契合。
电影采用了时空穿插的手法,从已至暮年的崔钟芬的现在和她的回忆两条线索交替进行。
在回忆慰安妇经历的片段,导演刻意淡化、避开了残酷、惨烈的、限制级的凌辱画面展现,只是通过两个女孩的鲜明的面部表情刻画、对话,展现她们天天经历着的非人生活。
导演拍历史反思剧的手法非常冷静克制,哀而不伤,不刻意煽情,但会冷不丁地给人们的心灵重重一击。
幸存的、已垂垂老矣的崔钟芬老人回忆当年不堪回首的过往,看似缓缓道来,但却让人时时感觉到那股深沉的力量。
最后导演还用了一个超现实的手法,让老年的韩钟芬与童年时的金英爱手拉着手,穿越时空的相会让人感受到透过银幕传递来的撼动人心、不同寻常的感动
雪路 (2015)8.22015 / 韩国 / 剧情 历史 战争 / 李娜静 / 金香起 金赛纶
一段不敢回首的历史,一段不敢忘记的历史。
在这段记忆里,有多少人承受着不该她们承受的苦难和折磨,但这段历史,总有一些人想要去掩埋,把她们埋葬起来,让人永不被记起。
有的人,深陷在那段痛苦不堪的折磨里,阴霾和苦难挥之不去,有的人永远也无法忘记她们曾经被侵害的过去,但她们却比谁都更加渴望那段痛苦不堪的记忆过去,但她们不敢忘记,不能忘记。
一个很骄傲的人,遇上这样的事,只想就这样死去,无法忍受这样的伤害,或许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也承受不来。
只是,有的人只想活着,能够活着回到家,那个遥远不敢遗憾的家,那个温馨甜蜜的家,那个只能依靠回忆才能想起来的家。
终于有一天她们逃离了,但是有的人却无法回去。
两个小女孩相依为命,走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走向那条回家的路。
身上中枪的伤口流下的鲜血,红艳艳的附着在苍茫的雪地上,耀眼而痛击人心。
她们都还只是孩子呀。
雪,很冷。
但像棉花一样,很暖和。
依靠着回忆,支撑起回家的力量。
就这样,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
回家就好了呀,回家!
最近,看了《雪路》,看了《鬼乡》,看了《慰安妇74分队》。
从片名来讲,我更倾向于前两部,没有深恶痛绝的敏感文字,但温柔的名字下感受到了更深的残酷。
首先,不否认我是喜欢韩国电视的,但我不是脑残粉,客观上讲,韩国的影视作品在亚洲是NO.1,在好莱坞也可占据一席之地,即使是不怎样的片子,我还是会打个不错的分数,只因为那些敬业的专业的演员们~我是先看的《鬼乡》,后看的《雪路》,同题材的电影看完难免会有比较,觉得后者剧情有明显漏洞,在慰安所的女人们怎么可能有自由活动的大片区域?
英爱怀孕了为什么不吃打胎药?
日本人欢聚时刻慰安妇们作为服务员身份还能偷块月饼放兜里?
吐槽的地方很多,但这并不影响我认真看这部电影,导演都采用双线穿插的方式讲述故事,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比起中国的《慰安妇74分队》,一味煽情戳人泪点,一再呈现那些令人作呕的画面,一度点燃观众的悲愤情绪,我认为韩国导演们那种平淡的给观众讲沉重历史来的更真切和深刻。
我认为,比起铭记历史,改变现实更重要。
《雪路》中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说的那句:“我从地狱出来,又走进另一个地狱”,这就是好电影带给观众的思考,是自己国家的人民又一次把她们推向地狱,闲言碎语,这比伤口撒盐来得更彻底,她们很多人没有死在慰安所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嘴巴里。
同样,《鬼乡》里的老奶奶,看了电视鼓起勇气去举报日本人罪行,欲言又止,最后退缩,准备回家,不小心听到公务员的对话:“除非疯了,不然谁愿意说出那段事,毕竟有点那个~”这就是导演带给观众的思考,来自自己国家的人们的嫌弃。
《雪路》中太妹从派出所出来,真诚跟奶奶道歉,奶奶说“该说对不起的人,还没到来~”,这就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日本一天不道歉,她们就一直等,很多人直到死去也没等来那句等了一辈子的“对不起”看完电影,泪流满面,被饱受摧残依旧勇敢活着的奶奶感动,被心思细腻的导演感动,被演员无懈可击的演技感动,也被认真看电影的自己感动。
关于影评,我要重点说下,有观众写道“用英爱身份活下去的钟芬,是孤独的,却又不孤独,她一直没有离开,她陪她到白了头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这样深刻的体会同样让我感动不已,然后泪流不止。
好朋友推荐两部中国电影,说可与上面两部片子䀻美《三十三》《二十三》,我是一定要去看的。
不想吐槽中国的片子,只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人都能认真对待每一种题材,中国的演员们能少参加点综艺节目,少搞点绯闻,多钻研演技。
观众并不是想要看到零瑕疵的电影,而是可以引发思考的片子,就像《雪路》,虽然剧情有硬伤,但是,演员可以拯救剧情,导演可以弱化悲愤,这样的带给观众思考的电影,就是我们想要的。
关于慰安妇的沉重话题,关于几个小姐妹的乱世情,关于活着的主题。
电影并没有过多地展现慰安所里的血腥,零零散散地出现小姑娘们被打的镜头,出现了集体被枪杀里的尸体。
但却用冰冷的镜头告诉你残酷的现实。
感人的是,三个小姑娘在慰安所里(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地方,姑且这么叫吧)分享月饼时,三个人一起读书,向往妈妈做的美食时,一起唱歌,太让人感动的姐妹情了。
但战争,但慰安妇这个沉重的话题,从来就不是让人感动的。
最终,得了性病的小姑娘被枪毙了,宗粉的好友英爱也因在逃跑时中枪,死在了雪地里。
只留下她,跋涉了一年,回到了家乡,发现母亲和弟弟也不见了,进入了新的地狱模式生活。
年迈的钟粉在隔壁小太妹问她:是不是活到一定的年龄,生活就会轻松些?
老奶奶的回答是:这世上哪有轻松的事,不过怎么也有活路。
不要从现在就开始担心。
也许正是这种乐观,让她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坚强地活下来吧。
在找寻英爱的哥哥时,办事员向领导请示,虽然领导明确表示找不到人了,但那位好心的女办事员仍是告诉钟粉,让她回家等消息。
我猜是她想办法帮忙找的吧。
最后,宗粉收到了英爱的哥哥,她年少时喜欢的人的回信。
她只能寄回一件亲手织的毛衣。
当她小心翼翼地包着那件毛衣时。
突然想起了洛夫的诗《寄鞋》。
所有的思念,所有的一切,千丝万缕地都密密织在那件毛衣里吧。
结尾,年迈的宗粉在雪地里回忆起年少时的镜头:英爱的哥哥给她送了双鞋,母亲在招唤她回家。
那个小小的她,被妈妈拉着手,摸着头发,开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第二部哭到起疹子的韩国电影,第一部是素媛也是哭到不行。
一部讲述慰安妇故事的影片,整个镜头没有任何限制级画面,但是就是让你心都揪起来的疼。
据说在整个二战期间存在这将近30万-40万的慰安妇。
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和朝鲜的女性。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一个一都像是像英爱和钟芬阿,有着善良模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来看。
雪路真的做到了。
她们那样的干净,美好,像极了白色的软绵绵蓬松的棉花。
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如意又或者不那么如意。
但想必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遭遇吧。
收起来的种子没能在来年的时候榨油和播种。
向往的日本却是地狱。
看的时候就在想,天呐,她们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着这样的遭遇。
死 很简单,但活着,真的很难…… 冬日漫长而艰辛,但是,也要活下去阿。
她们抱着希望等待春来。
回家是她们唯一的信念。
钟芬也认为自己从地狱走回来了,但是,地狱出来后仍然还是地狱。
那么乐观的钟芬也无法忍受流言,千辛万苦的走回家,却还是免不了要背井离乡的活着。
她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影片中没有说过钟芬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是想来也很难过,年老的钟芬孤身一人,陪在身边的只有十五岁时的英爱的鬼魂和她对话。
可见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她依然没能走出当年的阴影。
想起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姑姑的一句话:正常人是不会随便虐待别人的。
虐待别人的人曾经也是受虐者。
然而就是那样从地狱里走出来的钟芬却还能那么善良的对待这身边的人。
PS:记录一下影片中哭到不行的地方,衣衫褴褛的英爱对着已经年老的钟芬说,不要这样吃饭,会胃疼的。
钟芬在深夜的时候自己擦着那些日军留下痕迹的地板留下眼泪的时候。
怀了孕被强行灌堕胎药的英爱绝望的眼神。
一心求死时英爱的眼神,括号,这个小演员眼神简直了。
逃跑自杀的英爱和钟芬被抓回的时候,敲地板的钟芬知道英爱还活着的时候。
英爱吃着绫子嚼碎的月饼流泪的时候。
英爱清洗着那些日军使用的避孕套奔溃的告诉钟芬,这样的生活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
奶奶在警局说,拿孩子开玩笑的人,都应该都应该关起来枪毙的时候。
因为袭警被关起来的奶奶说,该说对不起的人还没来呢。
的时候,不良少女问奶奶:上了年纪的话,会活的轻松一点吗?
奶奶告诉她这世上哪有轻松的事情。
三个依旧温暖善良的姑娘依偎在一起唱着故乡的歌,想念着家乡的食物。
善良的绫子死前还笑的那么灿烂,被拉走的时候跟她们招手,转眼就只有一具尸体。
英爱死前的两个人走在雪地里的时候。
发现自己受伤的英爱告诉钟芬,我同意了,你和我哥哥。
说着自己准备回家后编辑的向家人撒谎,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
骄傲倔强的英爱,一开始对日本向往,后来的厌恶,曾经骄傲的大小姐一口流利的日文却不能为自己争取任何有利的事情,唯一的一次低头也是为了钟芬不被挨打。
年老的钟芬送走十五岁英爱的时候,牵着手走在雪路上。
英爱说你自己一个人活着辛苦了,钟芬告诉她,等等我,我很快就来找你。
最后历经沧桑的钟芬写信告诉曾经喜欢的初恋:我过的很好,哥哥也要好好生活阿。
片尾一首轻快的童谣响起的时候。
雪地里十五岁的钟芬笑的真甜阿。
愿在那个时空里的钟芬和英爱,没有经历这一切的苦难。
简单平凡的活着吧,像童话书上的小公女一样幸福吧。
最后的演员选的真心好阿,很入戏,让看的人也很久都走不出来。
(一)70周年,围绕纪念日地缘三国杀自然会开撕,于是影视作品也会成为一种窗口:日本人忙着做“终战日”的sp剧集以及电影“最长的一日”,中国人继续各种“胜利日”神剧,韩国人则在半岛“光复日”前也推出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称谓沿袭着那场战场参与者至今的不同心态。
有人曾问同为日本侵略之地,韩国为什么没有抗日神剧?
尼玛那是因为自从1910年大韩帝国(朝鲜末代国王第一次称帝13年后终于还是给日本人跪了)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
除了流亡在海外的政府(比如天朝上海),以及在长白山跟着东北抗联打游击(三胖的爷爷就在里面),朝鲜半岛就是事实上的日本殖民地。
所以在半岛光复的70周年纪念日,韩国拍了一堆日据时代电影,除了全女神这部暗杀,确实没办法拍啥抗日电影啊,因为真的是给跪了。
不然以韩影现在的制片水准,拍个李舜臣的鸣梁都能这么高潮,要是真有啥英勇事迹,还不给拍得要把三胖的大浦洞给秒了。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啥需要讨论谁才是抗日中流砥柱之类的政治正确问题,也没有因为怕承认侵略罪责没办法给最近的安保法案修改添堵的政治问题,历来是为鱼肉的朝鲜半岛才能真正把镜头对准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平民。
(二)#《雪路》눈길#。
在4月韩国全州电影节上,这部2月播出两集电视剧被剪成了电影放映。
千万不要怀疑电视剧能不能剪成电影,因为即使就算把上下集直接拼起来,这也可以是一部120分钟时长的好片子。
在微博上一条分享资源的po里,po主对本片做了这样一个介绍“KBS 1TV解放七十周年特集电视剧,这是韩国第一次以日军慰安妇为素材,共两集。
童星金赛纶、金香奇的出色表演好评如潮”但po主,你确定这是第一次?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乱,在我大概10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20年前的纪念日?
在电视上看到过一部韩国的译制剧,朝鲜人男主非常义正言辞地对片中一个中国人说:我毕业于你们的燕京大学,氮素,我现在被日本人抓去当兵了。
男二是一个爱着朝鲜姑娘的日本军医,但因为战争这对cp失散了。
女主是一名被强迫抓进慰安所的朝鲜姑娘,电视剧对她在慰安所里的日常活动,以及日军如何有组织地进行性奴役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描述……我实在是不想把我当时看到的用文字描述出来,而我至今记得这个故事,可想而知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冲击有多大。
同时,我也必须承认的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狗血的故事: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好青年,男主一直不愿意祸害自己的同胞,每次进慰安所里只是坐着,当女主发现他是朝鲜人后,两个人相爱了,而对他们来说,当慰安所的性加入了爱的因素,即使短暂,也是一种救赎(此处的戏剧表达尺度略大,小学生三观各种被冲击,确定是电视剧?
)。
在剧的最后,男主又要被日本人当作炮灰开到前线了,他对在慰安所里当医生的男二说,请帮我照顾好她,以及我们的孩纸……(omg 我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关于慰安妇的遭遇,受害国的影视作品中不是没有涉及过,但这样直接正面描述的,从我来说,只在韩片里看过。
这与现实中也对应的是,在日本人当年祸害的东亚和东南亚女性中,目前韩国女性要求谢罪的发声是最响亮的,安倍在米帝演讲时,旁听席上还有一位当年被伤害的韩国奶奶在注视着他。
我记忆中的这部剧是一个属于成人的故事,《雪路》则是关于孩子的,关于那场战争是何其残忍地毁灭孩子的。
(三)本片的选角成功之处在于,除彪悍的演技,饰演者是两名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演戏的国民童星,即使现在已经到了15岁的年纪,甚至金赛纶已经长到了165cm,但对观众来说,看着长大的她们,仍旧是带着稚气不谙世事的孩子,这无疑放大了心理冲击性。
故事设定在1944年,对,如果受难的人知道战争即将在一年后结束,那该是怎样的心情,期待,还是熬不住的黑暗尽头呢?
豆瓣剧透:贫穷的女孩崔钟芬(金香奇饰)与漂亮聪明的孩子金英爱(金赛纶饰)住在同一个小镇。
金英爱很嫌弃崔钟芬,崔钟芬很羡慕她,喜欢英爱的哥哥。
有一天,英爱的哥哥被抓走了,英爱的家发生了变故。
英爱决定去日本,于是坐上了来自满洲的火车。
在路上,钟芬也上火车了,但火车最终把她们带到慰安所。
在慰安所里,金英爱与崔钟芬备受折磨,受尽了日本兵日益严重的镇压和恶行,但两个女孩却没有放弃出逃,结为朋友的两人,终于看到了从“慰安所”中解脱的机会来了......两个金妹子是继韩版#女王的教室#再次合作,本片从人设来说,与上次合作存在一定延续性。
金赛纶真心是个一脸高冷的妹子啊,演这种高智商学习好又傲气的角色完全是天生人设,即使是#道熙啊#里前半部分灰头土脸,后面一洗干净气质完全显露,大人们被她耍得团团转。
金香奇妹子在进入少女期后虽然在可爱度上不及小时候,但一上戏细腻戏感很能让人入戏,她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来自底层不甚聪明但足够坚韧,坚持活下去的少女。
但你以为这个片子就是这么个友谊励志情节那么简单你就图样图森破了。
(四)据路边社消息,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
一般来说,原著打底的影视作品最难的是做减法,就是将庞大信息量的作品用影像化的方式如何有层次地传递信息,推动情节和释放情感,杂而不乱,将原著的精髓表现甚至有所突破。
我没有读过原著,但从影片一开始就草蛇灰线以及后面的情节设置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世界不止于两个小姑娘的故事那么简单。
1944年日治时期,家境困难却乐观坚强的钟芬与漂亮聪明的富家千金英住在同一个村子里。
钟芬羡慕聪明美丽的英爱可以去日本,在家里央求母亲(张英南饰)也把自己送往日本。
某天,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日军闯入了钟芬的家里,把独自在家照看弟弟的钟芬抓走,带上了陌生的火车。
看着满火车的同龄人,不知缘由的钟芬感到迷茫、害怕,却突然发现传闻已经去日本留学的英爱也在火车上。
她们被日军强行押解到满洲慰安所,开始了悲惨的慰安妇生活。
两个少女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一起想办法在地狱一般的环境中求生存。
望着坚信自己可以回家的钟芬,英爱冷笑着,暗自做了一个危险无比的决定
给老奶奶和小时候的扮演者,我觉得那个大小姐好可恶
1.韩国慰安妇问题,人权的伸张2.着眼点在于个人的生命追求,回到当下,另一个小女生也在经历社会迫害。
题材敏感,套路典型,但催人落泪的细节太多,配合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尽管绝境中无可选择,仍然还是要活下去啊。
战争的残酷是伴随着受害者一生的痛苦回忆 小太妹的剧情没什么必要
看题材的份上给2星。说真的,剧情很不靠谱,略“狗血”,小演员的演技有目共睹,但两人在这部电影里刻画根本不深。现代的梗我一直想跳进。整体上完全不如《鬼乡”
拍的太浅了些,感情冲击很小,被微博推荐语骗了。只是最后一幕,小女孩望着爱慕的男生渐渐远去,风吹起她裙摆的弧度像极了宫崎骏笔下的小女孩,那一瞬间泪目
湖南卫视作品?
相比鬼乡 不太喜欢雪路 纯粹不喜欢金赛纶面瘫表演
这么现实的题材,拍的却很假,比如说乞讨一年回到家乡,还是干干净净的,头发也没变长?
不好看,真不好看,太多煽情的累赘
上一次看同类型的片儿是《鬼乡》,相较于它的诡异,这个更偏正常叙述。金赛纶和金香奇妹纸演技太好,完美演绎在日本军营作为慰安妇所经历的常人无法想象的恐惧,深入骨髓的绝望,以及鼓足勇气才能活下去。虽然此片中规中矩,但这种题材真的很揪心,尤其两位小演员看得人心好疼。
剧情太弱 人设太弱 日本军太弱 公然消费了慰安妇话题
两个女主的演技真的很一般。。。
那么多说比鬼乡好看的,我真是满脸问号,哪里比得上鬼乡了?
3.5//虽然应该算作是韩国主旋律的表达 但是 好就好在其中流动的浓烈的情感 即便其中很大一部分故事的发生是让人生惧的 还是可以不断体验到编剧和导演的温柔和小心 总是需要这样的女性创作者来讲述//金赛纶看起来小小的软软的但很有力量 真的很像当季刚长出的新鲜嫩芽 她应该好好的啊//“从地狱活着回来 发现又是地狱” 人却要在这样的地狱里不断找寻一点点让自己快乐的幸福然后活着
沉重的慰安妇题材,并没有过于拍摄出残忍的情节,以一种近似温和的表达方式展现,同时演员表演也非常细腻。但现实和历史总归是沉重的,片尾的字幕表示永不忘记,不知时至今日的尹锡悦号召国民忘记历史良心能安吗。
这题材让人想起《鬼乡》哎,能熬过那段艰苦的时光真是太艰难了。
🤢
但种感觉拍的太煽情,太刻意了~
同类慰安妇题材里一般,这类题材除非自己抱着心情,否则也是平铺直叙。“崔钟芬(金香奇 饰)和金英爱(金赛纶 饰)是两名平凡的朝鲜女孩,金英爱十分嫌弃看上去土里土气的崔钟芬,而崔钟芬却对金英爱青睐有加,只因为她喜欢上了金英爱的哥哥。某日,金英爱的哥哥被日本人抓走,为了救哥哥,金英爱毅然决然的坐上了前往日本的火车,崔钟芬亦随她而去。然而,两个女孩没有想到的是,这趟火车的终点竟然是日方慰安所,两朵纯洁无暇的娇花在这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