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巅3
El Auge Del Humano 3,The Human Surge 3
导演:爱德华多·威廉姆斯
主演:Livia Silvano,Ri Ri Yang,Abel Navarro,Sharika Navamani,Bo-Kai Hsu,Meera Nadarasa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阿根廷,葡萄牙,荷兰,巴西,秘鲁,中国香港,斯里兰卡语言: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年份:2023
简介:爱德华多·威廉姆斯夺得洛迦诺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的长片首作《人类之巅》完成于2017年,以一种现代、抽象的跳跃性思路,跟随生活于不同国家地域、来自少数文化群体的年轻人,展示他们在网络时代的处境与命运、孤独灵魂与自由渴望。 其非常规“续集”《人类之巅3》将再次随行这样一群年轻人,捕捉他们的私人日常、所思所想,..详细 >
混混沌沌地被镜头牵引,魂游于溶解的时空和语言中。市井气息丛野生机搅拌成天宽地阔又呓语不详的影相。说话的逻辑和内容不再重要,地域和心理的距离被分解,倾向展示人类本能的共感,最后仍是晦涩不明。
没有第二部的非常规作品续集。本来看片名以为会是讲人类挑战极限运动之类的故事,结果是看了2小时的全景镜头大拼接的全地球人类活动大观察。太私人化的影像作品了,甚至连个连续性的主题都没有,我干嘛不去看那些4k蓝光风景呢?只能说最后半个小时还算不错。
挺有意思的。
好癫!观影前千万不能吃碳水,不然100%睡着!这种片子不适合放在影院,应该剪成小短片放在影像艺术展
14届北影节14。76届洛迦诺主竞赛入围&71届圣塞开放电影大奖。只要坚持完前一个半小时,后30分钟还是相当惊喜的。同前作一样有着非常精彩的长镜头调度,不过没有了前作空间转换时的绝妙设计,映后导演说这部是通过最后一场戏把人们聚在一起来完成各个空间的连接,另外大银幕连看两个小时360度广角镜头这体验也是绝了。
你有这样高速运转的机械进入中国,记住我给出的原理……
湖中对话
也是被简介里的实验性特质吸引的,看之前有一定心理预设,但还是有点太超过了。整体感觉和氛围抓得挺对的(包括导演说要找湿润有雨/有山的地方拍摄),但对于“少数性”的选择和台词设计上都有点太随意了,对片子有重要意义的“连接性”也体现得并不突出,包括前一个半小时和后半小时的转换处理也略粗糙。还有几段挑战感官的镜头,有时候太不考虑观众也不行。勉勉强强,还算新奇有趣的观影体验。
原本大银幕结束兴奋得洋洋洒洒颇多符号切入的巨爱观后感,最后还是觉得就欣赏一下人家的顶级娃娃屋吧 ; ) 明显的 Psy Shroom Trip 项目
+ 感觉问题在于那些画圈的地方,抽象完后不该给人感觉想去做总结
#BJIFF 14th4+地球仪确是精准描述本片的物理模型:将一个微缩的地球置入真实物理空间,此时的“北”便成为空间中的“巅”。一路以恒定的线速率盘旋向“上”,“球面”银幕切换的角速率便随着纬度的升高加快,直至“北极点”(一切方向皆是南),飞速的旋转下失去了地理方位的概念,不同方向的空间被扭曲平摊在银幕之上。蛮震撼的影像实验
世界青年跨越语言的漫无边际日常聊天,全景截取的画面,像是看了一个语言.认知.视听的实验
4.5/10。可能它才是最需要大银幕观看的(实验)影像,电脑前的我像个傻子。360度VR摄影,如用手指翻动地球仪,地球村的人们晃得七零八落。制片是《每分钟120击》男主,理解了一点电影中身份流动的酷儿元素。
始终还是没办法喜欢这类神棍闷片儿
当代图像的集合与离散,自由的眩晕
2.5 什么散步聊天简陋sense8(
7 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连续性幻觉的消解带来失重感,一个未被定义且不断更新的视线就此生成,但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它,仅仅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实验性吗?
0.1/10 #NYFF61 完全不知其所云,不知其所言何物,前半段在不同地域/文化/语言之间以近似梦呓的形式转换,但是这种全然忽略本体性个体性差异性以及漠视历史性及地缘性的想象似乎是最糟糕的对于跨国性或跨地形的表达。全片使用全景镜头进行拍摄,不仅在图像层面上很难感性被触动,更无法从全片的词法句法中得到理解这种高度畸变的图景的意义在何处,沦为高度形式主义的低级创新。全景镜头既不是任何人或其幽灵幻变成的眼睛,更不是任何即存的视角或监视,只能提供一种荒唐的异变。而除片尾古怪的字体选择之外,对于媒介本体的探讨则更为隐身,令人难以捉摸,其中穿插的自然性和动物性并未扎根于任何土壤而是被随意展示,如同动态的电脑桌面,呈现着高度被限制的交互性,和虚伪的观测感。
这种片子为什么会被选进电影节啊,浪费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