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又看一遍后,发现这可以称得上是新千年以来最好的国产行业电影。
聚焦某一行业的作品要想拍好,就一定要体现出行业的专业性,具体到航空题材,就应该真实展现空乘和地勤的工作状态,如果再加上是真实事件改编,就更应该尽可能还原事件始末,毕竟航空业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专业严谨。
本片因为题材,难免会被和《中国机长》对比。
在专业性和真实性这两点上,本片可谓是非常讲究,还原出的事件前后链条清晰,乘务、飞行员、地勤、消防、医护各方也是群策群力,救援过程非常清晰。
相比之下,《中国机长》完败,胡编乱造的遇险情节直接冲淡了真实事件的千钧之力,既失了真实性,也落了专业水准。
近几年的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国内电影,大部分都压根不想展现真实事件原貌,都要按自认为好看的方向改编,感觉主创都挺傲慢的,不屑于了解真实事件,自认为自己脑海里的才是好看的,《八佰》、《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金刚川》、《长津湖》、《烈火英雄》等等都是如此,要不是国内电影工业已经颇具规模,这些电影连“感官刺激”的遮羞布都要没了。
在电视上意外看到这部片子,我震惊了,这么好看!
在豆瓣上搜一下结果发现从前评分4点多,我震惊了,这么神奇!
我还在纳闷是以前的豆瓣人自卑到这种程度吗?
以至于是国产片就打低分?
直到几个评论给了我解答:大家觉得电影里出现了市委书记市长所以是歌功颂德片啊,歌功颂德片怎么能打高分!!!
哇,我一下就理解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风气就是,我玩豆瓣所以我逼格高,我看不起内地的东西我有品味,我反对主旋律所以我就是独!
立!
自!
由!???
再别舔着大脸不知羞耻看不出来自己是个傻逼了。
且不说先问是不是再讨论怎么办的情况下#领导明明就去了现场你还要求改编电影把领导抹去吗#;就算领导没去现场,这电影里加了也没有任何违和好吗!!
难道国情不是任何类似情况领导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吗??
何况这部片子难道是主要描述领导的丰功伟绩的吗?
难道是领导指挥迫降这么玄幻吗?
明明是地面和机组专业人员努力配合成功迫降好吧。
电影情节明明真实无误,却有人因此不满。
不是被南风把脑子吹干也只能是本来就没脑子了吧。
退一万零一步说,就算立意真的不好,这部片子的技术质量也是绝对过关的。
起码演技来说是没有ab、gxt这些奇怪的存在的。
偏偏有人仗着自己有个豆瓣账号要把对主题立意的不满撒到演员,配乐,运镜,故事节奏上,那只能说是存心挑国产片的刺,为了杠而杠。
嗯,这种人我祝他一辈子只能看ab演的片子。
其实我灾难片看的不多,这部片子在各方面都不算有特别突出,但又每个方面都完成了需要达到的目标,这已经很难了。
但就像(个人评分)假设2012是一部110分剧情,其他(演员配乐镜头)各方面75分的灾难片,那这部电影就是每个方面都80分的片子,剧情人物设计没什么创意 ,但无法被评分,因为它来自真实事件。
事实上,真实事件还要更加惊险一些。
虽然与中国机长差了快20年,拍摄技术已经拍摄技巧等都可能不太成熟,但是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到这是个“中国机组。
”相比较《中国机长》这个电影更像中国机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真正调动了地上已经天上的人的力量。
飞机的安全降落真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于很多电影,在各方面调度充满真实性,例如飞机准备降落前的记者的车祸,已经抱小孩的女人对镜头的态度。
因为中国机长来看的这部,总得来说以小见大,开篇一对即将和离的夫妻意外合作服务同一个航班,起飞后发现降落架有问题,几次尝试均无法正常放下,只能紧急迫降,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终于成功降落,夫妻俩通过这个事儿和好,故事结尾打在俩人从另一边走出,错开鲜花和掌声,和女儿团圆。
(其实看的时候依照惯性会想降落后是不是有个大爆炸危机更好看更冲击,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原片的处理方式比较好,前后呼应,定在身后是欢呼身前是团圆更能体现机长的伟大。
)其中细节描述很到位,各单位部分团结配合,飞机上的乘客还都很听话,虽然有点小小插曲,但很快解决不占时长,夫妻俩人从和离到团圆的结局也是依靠迫降而转变,其中没有过多描写俩人间的感情,所有事都围绕着飞机如何降落去推进,每一场戏关键也很紧密,推荐!
(有个小细节值得表扬,飞机出事前单位联系地面机长时,机场开车过去,途中有经过一个没有信号的山洞,增加了紧张感。
其实可以简单处理地面机长接到后马上回去,虽然情节加快了,但那种紧张的感觉却没了。
)
总的来说拍得还是挺感人的,就是越回味越觉得带有政治宣传。
这样就不好了。
啥时咱中国片能自然点再自然点就好了。
机长和机组人员的无私,爱心和勇气。
地上人员的齐心协力和付出的努力。
哈哈,旅客就多姿多态了,可爱极了。
没搭过飞机的老两口,焦虑的光头,一心想着一箱子钱的老厂长,抱孩子的妈妈,穿白衣的武林高手,还有一对老外,各种人的心态表现的还不错。
最后结局圆满,啥事没有。
话说,尤勇大叔真真一脸警察相啊。
里面的市长跟我们胡爷好像。
还有记者抢新闻安排的太TM敬业了,搞不好害死人。
感觉挺惊险刺激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纠结一些驾驶细节,以及影片里的一些领导,这些描写挺符合中国实际的啊!
影片里的一些细节或许与实际情况有差,但这不应该成为给低分的理由,看很多人打一颗星,真心不明白,电影跟实际难免不同,成天纠结这些,那很多电影都可以打低分!
感觉有些人口味真心有点挑
对《中国机长》失望,所以来看《紧急迫降》,两相对比,《紧急迫降》是更好的电影。
大概只有在特效和对群众演员的调度上,较之《中国机长》有所不如。
首先是电影节奏。
同样是描述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中国机长》通过机组人员的准备工作更加详细地让观众了解了准备全程,而《紧急迫降》则通过更多人的小细节来表现,比如尤勇对飞行员的批评,比如机务人员的养生。
而且《迫降》节奏更舒缓,而不是一味营造紧张氛围。
其次是演技。
徐帆和袁泉大概能打个平手,其他各相应人员的对比,《迫降》都能略胜一筹。
特别是几个配角,性格鲜明,能“立得住”。
《迫降》中最没存在敢的黄奕,也比张天爱表现更好。
在编剧方面。
《迫降》对前后的呼应抓得特别好,比如徐帆看到开车的尤勇,说,你看看人家。
邵兵在最后托孤时,也想把徐帆和女儿托付给尤勇。
比如在乘务员舒骏这个人物身上,徐帆那句“不管你明天是去当皇后还是公主,你现在在飞机上,就还是乘务员”。
这种机组人员之间的冲突(后来还顺利解决了),较之《机长》中让飞机钻雷暴高明的多。
《迫降》配角中那对外国旅客和老年夫妇,制造了不少笑果。
但《机长》中的笑果更多来自欧豪,这样是否合适,值得怀疑。
《机长》中机长特意问,谁是党员?
这个情节非常尴尬。
反观《迫降》,市长充分尊重专业人员的意见,且斥责新闻拍摄人员为“耽误事、影响工作。
”这就能更加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主旋律的目的。
几个有趣的细节。
(1)饰演市长的人当然像胡,但也像时任上海书记黄。
(2)白衣老者用书将魏宗万顶回原位,则有当年盲目的气功热的影子。
(3)乘客质疑乘务员不脱丝袜,乘务员立即当众脱下。
当然还有遗憾:《迫降》中迫降前跑道发送交通事故,当时的配乐选了一首特别欢快的,很违和。
以及,紧迫用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太精彩了,非常棒的一部电影,强烈推荐。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本片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电影没有过多的对白、人为设置的冲突、刻意煽情的桥段,仅仅是本着真实的原则还原了这起中国民航史上的首次紧急迫降事件,便足以让观众身临其境,血脉偾张。
首先节奏非常好,20分钟左右便引出飞机故障,后续大量的篇幅都描绘了各方处理情况的真实反应,指挥中心各种专业的故障排除方案、紧急迫降的模拟分析、消防的快速反应及意外、甚至领导的表现都让人十分信服。
尤其是两段迫降的特殊摄影:飞机一边起火一边冲出跑道,发动机轰鸣着冲开航站楼、乘客大叫着被甩出机舱,令观众在那几十秒内也不禁跟着屏气凝神,目瞪口呆。
其次,说说文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群有血有肉的机组成员,为本片增添了不少光彩。
尤其是机长通知乘务长准备迫降的那段,两人口头上不断交接着各种注意事项,眼神中却难掩对彼此的关心,徐帆在此处贡献了极其动人的演技:眼眶中的泪凝而不落,在灯光下映出昔日爱人的面庞;千言万语强抑心头,只能吐露最符合此刻身份的话语。
那种强大的情感张力,令人如置深海,呼吸困难,身体只能本能地维持运转,等到情节推进,气氛降温时,才发现演员传递的真挚情感,早已化为泪珠,不自觉从脸颊滑落。
我们不禁感叹,这种超越时空的共情体验,大概就是影像艺术的魅力吧,而如今已鲜能感受了。
昨天看完了《萨利机长》,再加上之前看过的《中国机长》,一起来对比着写一篇影评好了。
三部电影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记述的都是被挽救的空难,都是由于机长的过人能力和多方的齐心协力,挽狂澜于既倒。
这样类型的电影,我认为评价的最低标准是记叙和改编的成功与否——有没有强化冲突、有没有成功地把一个本就惊险精彩的故事讲述得扣人心弦;在这个标准上,我认为做得三部电影都是优秀的,其中我最喜欢《紧急迫降》。
《紧急迫降》把故事的细节完善到了极点,每一次尝试、每一个机舱里的人物的反应、调度和调度中的意外……;《萨利机长》则不仅将故事完美地叙述了出来,还叙述了两遍,观看这两遍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次是被灾难调动起来的紧张和庆幸,一次是对机长的敬佩和感动;《中国机长》对于空难过程的叙述无可挑剔,尤其是调度和指挥,全面但又集中,不过一些机场外的支线显得不大必要,影响了故事的紧凑在此之外,《紧急迫降》和《萨利机长》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紧急迫降》对人物的塑造真的一绝。
机长和妻子的矛盾是那么真实而又普通,对女儿的爱又是那么一致和真挚(徐帆那声恍惚中的“哎”和邵兵那句“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试着先当妈…欣欣这孩子比较调皮”真的令人泪目),这使得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在危难面前也是个普通人,所以更加可敬、更加感人。
带着“巨款”的大叔可怜又可佩,他为了这笔“工人们的命”,连生命也看得不那么重了。
痛哭流涕、下跪哀求、不听劝阻的样子,可怜又可叹。
还有两位老人的有趣相处与深深相惜、世外高人的镇定自若、被误会傍上大款的空姐、机组惜命却肯在高空高速的飞机外尝试手动释放降落轮的“砂锅”……这些人物那么真实,所以愈发令人感佩和落泪。
《萨利机长》的角度独特又发人深省。
履行程序的调查、不考虑人性的苛刻质疑、一次失败对生涯可能的断送、充溢赞美的舆论反转的压力……一场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成功水面迫降背后,其实还有无尽的关于“事后调查排除侥幸”、“人性”等等的问题。
萨利机长的插叙也很棒,梦境闪现的机毁人亡、回忆青年时的成功飞行、看到电视回忆起坠机经过等等,让观者仿佛也与机长的内心同在,陷入他的情感和思绪中。
,感同身受,愈发唏嘘。
一架飞机,承载着乘客和乘客家庭许多人的命运,舵操纵在机长的手里,沉浮被无数个细节决定。
航空史上著名的空难,有多少是因为一点点疏忽、一点点错过导致的呢?
能有这样三个不幸但又充满了幸运的故事,真是best news of the year(history).
国庆档看完中国机长之后又来重温了一下这部紧急迫降。
与其说是重温倒不如说是初看。
因为上一次欣赏这部影片还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被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瞬间暴露了年龄) , 当时还没有现在的数字影院,是一个影院只有两个大厅(单双号)的那种,可能95后的小朋友都没有见过了吧。
当时的电影市场和现在相比可谓云泥之别,大片基本都是国外的,看电影不是学校组织就是上面有人不用买票,虽然电影院和荧幕的数量不及现今万分之一,但在当时看来电影院甚至都是要倒闭的产业,真的是很神奇的现象。
不过比较机缘巧合的是,小学时去看紧急迫降的电影院和几天前去看中国机长的竟然还是同一家影院。
当然已经是改造之后的数字电影院了,现在是4个放映厅。
现如今这家电影院的人气和19年前也是天壤之别了,原本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而现在竟也是热门电影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原本狭小的影院公共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观看中国机长的影厅是影剧院厅,是4个放映厅中最大的。
这个厅刚刚改建完的时候是用来演话剧的,可能话剧市场比较难经营起来,而电影市场又太过火爆导致供不应求,所以最终还是又改回了放映厅。
有点扯远了,绕回影片,其实我不太明白组织小学生去看这个片的意义是什么。
说老实话,以我当时的年纪来说,对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这次重温,下面几个画面竟然还能勾起童年时候模糊的记忆:1. 市领导想象中迫降后最坏的结果,机毁人亡,顺带团灭了整个候机大厅2. 副机长空中检查起落架,掉下去一个手电筒3. 乘务员要求脱丝袜,否则着火可能黏在身上导致大面积烧伤4. 消防队在跑道上喷洒泡沫5. 迫降成功后,机长和乘务长激动相拥说实话,和刚刚看完的中国机长做比较,我觉得紧急迫降给我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不做作,那种紧张感一直到最后所有乘客都下了飞机只剩乘务长一个人在漆黑一片的客舱里拼命地喊还有没有人的时候都没有消散,但是这种紧张感又不是依靠特效带来的视听冲击而刻意营造的。
我是真的全程替全飞机上的人捏了一把汗啊。
第二,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就拿乘客来说,那个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商人,那个总是咋咋唬唬急着要去还钱的工厂厂长,那个道骨仙风宛如一幅世外高人模样的老头,全程没有一句台词,还有一对全程懵逼的外国情侣,可以说每个出镜的乘客形象我都记住了。
更不用再赘述几个乘务员和机长的鲜明形象了。
第三,逻辑比较清晰,对各种方案的选择,机长的各种操作也有比较详尽的描绘和说明,不会令剧情显得很突兀和生硬。
反观中国机长,第一紧张感,确实险情出现时也是挺惊心动魄的,但是迫降成功后众人竟然开始鼓掌?
并且下了飞机之后还不立即离开,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围在飞机周围要求见机长?
说真的,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难道做为乘客难道还有心情做这些事?
当然是赶紧离开,回家休息平复一下心情啊。
导演和编剧为了反衬机场的光辉形象会不会略显刻意。
第二,次要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为了衬托机长和乘务长的伟大和光辉形象,几个乘客没有一个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
第三,机长一顿操作猛如虎就解决了问题,那么究竟是怎么解决的,哪里又凸显出机长神一般的驾驶技术呢?
不好意思,可能导演觉得以普通观众的认知是没有办法理解太多的专业术语,所以千言万语汇成朱亚文的一句🐮🍺,你们这些吃瓜群众应该就都能理解了吧?
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的这个操作还真是机智啊!
🙂总的来说,紧急迫降是一部好片,但就像当年那无人问津的电影院一样,也终将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成为一颗沧海遗珠吧。
ps. 机长真的是好帅!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