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两个千差万别却同样迷茫的年轻音乐人,一个是多年打拼,事业毫无起色,又屡遭生活暴击的和声歌手珊妮,一个是身患重病,隐姓埋名等待死亡降临的前摇滚乐手董东,对生命感到绝望的二人在自我了断时相遇......自杀计划流产,他们的生活也因彼此的出现发生改变。
另外一个时空的故事,从珊妮意外发现的一本1970年代的日记中铺陈开来,一段没有下文的悲伤爱情竟然在珊妮的努力下尘埃落定。
跟音乐、爱情和人生有关的种种,让珊妮与董东的相遇愈发神奇。
千丝万缕中,是否每一种爱都能开花结果? 他们能否找到继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其实吧,这个老套的悲剧重演,经典的不治之症,混上一点坎坷追梦路,都还可以接受,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就那样吧!
爱情是要一个圆满,还是要一个心安?
——若说是擦肩而过?
有些匆忙。
真的到了结婚生子?
又未免太平凡。
幸而,这部影片给到了爱情足够治愈与暖心的答案。
毕竟有时候,“没谈完”的残缺之美,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呢?
以前总是纠结他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为什么他一个人就能决定我们感情的生死,明明我还那么喜欢你,你就这样说抛弃就抛弃了,于是我开始不断质疑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够好,所以他才和分手,明明这场恋爱我们还没有谈完就戛然而止,现在我好像找到了答案,被这部电影锁治愈,爱情的结局不一定美好,有时候残缺也是另一种圆满。
电影通过一把吉他,勾连起了两个时空的爱情故事,都是音乐爱好者,但我们这一代,和父母辈们的爱情,却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我爱你,却又不得不离开你”。
并非所有的逃离,都是出于负心,并非所有的遗憾,都只会成为半生的意难平。
多少爱情,总是聚少离多、合少分多,虽然分手有一千种原因一万个理由,但那些遗憾,总是来自于曾经的深爱,这其实是一部治愈系的作品,虽然全片故事由爱而起,但它所论述的,则是如何接受那些错过之后的残缺之美。
从虐恋到治愈,无不表达着影片对爱情的理解,毕竟有时候,“没谈完”的残缺之美,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呢?
现在的狗血爱情片越来越别出心裁了。
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上个音乐tag。
试图装成“网抑云”蒙混过关。
你看。
《有一点动心》,用了张信哲的歌名,又把张信哲本人抓来当艺术指导。
结果讲的是失恋男女酒后乱性。
《迷妹罗曼史》就更离谱。
一个酒吧歌手,冒充罗大佑和粉丝一夜情。
女粉丝被骗炮后怀孕,宁愿独自养大孩子也不打算找渣男。
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狗血爱情片在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喏,你看。
又新出了部新片,这次不光有意外怀孕,连骨灰都给你扬了。
简直是叹为观止啊——《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2021)
这片的狗血程度有多高?
俗话说的好,如果一盆不够,那就上两盆。
导演玩了手“双线并行”,不仅剪辑得让人头晕眼花。
故事更是狗血叠加,两面开花。
男女主这条线,是两个失意音乐人相遇后相互鼓励,走出阴霾。
另一条则是七十年代下乡知青两情相悦,却因命运被迫分离。
嗯?
看上去还挺正常?
别急,你接着看。
女主林珊妮(于文文饰)本来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原创歌手。
虽然从国外音乐学院毕业。
但偏要选择最苦的奋斗方式:日常在地下通道卖唱。
咱也不知道一个富家女,想实现音乐梦想,为什么不正经找个公司包装出道。
再不济找个酒吧驻唱也行啊。
偏要成天和城管玩被赶被打的猫鼠游戏。
还愈挫愈勇,非得在地下通道等一个赏识她的有缘人。
林姐的脑回路派爷是不太懂。
同样搞不懂的还有导演的想法。
卖唱没两分钟,啪,就转场到五年后了。
林珊妮已经成为了……哎,还没成呢。
还是个没有名气的小歌手。
有缘人有没有等到不知道,反正是等到家骗子公司。
没做专辑呢,就说要给她办32场全国巡演(此处致敬杨坤老师?
)。
根本就没人认得的小歌手,谈何演唱会?
果然,演唱会没人买票,巡演只能取消。
所以她这五年到底干了啥?
努力努力白努力?
呆在地下通道拍短视频都比这火得快吧!
演唱会是取消了,但前期宣传也肯定投入不少啊。
公司能这么白白亏钱吗?
当然不能。
所以这钱是林珊妮自己出的,整整20万。
对,你没听错。
林珊妮先垫了钱,再等公司赚钱还她。
emmmm……这就是传说中的富家女体验生活吗?
林珊妮巡演没了,钱也没了。
梦想和面包一个不占。
想要寻死,站在楼顶上踌躇。
结果被一个看起来有些瘫痪的男人给叫住了。
这男人一条腿不能动,但嘴皮子利索得很。
先是和她开嘴炮,说你跳楼一定要保证头朝地,如果腿着地死不了就得瘫痪一辈子。
接着跛着就要给她示范一下怎么跳楼。
吓得林珊妮赶紧把他从栏杆上给拉下来。
跳楼还遇到神经病。
气得她回去就把自己的吉他扔楼下了。
(温馨提示:高空抛物犯法哈)吉他被捡回来的时候已经修不好了。
林珊妮又看中了乐器店老板新挖来的二手吉他。
正是这把吉他,引出了另一条线——在吉他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个日记本。
里面记录了主人公和他爱人的BE爱情故事。
七十年代的陕北。
知青华林、闫大河同时喜欢上了女知青小兰。
两人相遇,是华林在山里放黑胶唱片给闫大河的架子鼓伴奏。
没错,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带着黑胶唱片和架子鼓。
可以说,编剧是一点没有常识。
后来华林为了追人。
说要组个乐队,请她当主唱。
乐队怎么组?
他拉来了村里会吹葫芦丝、吹笙箫、拉二胡、拉手风琴的几个村民。
也别问怎么这个村的人都会点乐器。
毕竟你看看,这七十年代的吉他,过了五十年还能传到女主手上呢。
人追到了,高考也恢复了。
两人约定一起考去北京。
结果华林考上,小兰落榜。
他俩只能异地通信,约好小兰明年再考,华林在北京等小兰。
而暗恋小兰的大河,甘当一只默默无闻的舔狗,在陕北留着照顾小兰。
直到有一天,小兰收到华林的分手信。
说他变心了,“对不起谢谢你你会遇见更好的”三连文字炮弹。
把小兰砸吐了。
物理意义上的吐了。
没错,小兰怀孕了,孩子就是华林的。
是不是嗅到一丝狗血味了?
别急,之后更猛。
小兰哭着要去北京找华林问清楚。
大河拦下她,说自己替她问。
到了北京才发现,原来华林得了渐冻症。
绝症,只剩几年寿命,人会逐渐失去对四肢躯体的控制。
出于对小兰的负责,他谎称自己出轨,决定结束这段恋情。
但是大哥,你说自己出轨,这算负哪门子的责啊!
把爱人骗得悲痛欲绝,万一人寻死了你能负责吗?
这闫大河也是一同个脑回路。
瞒,就硬瞒。
对华林,不说小兰怀孕了。
对小兰,也用华林出轨那套说辞交代。
你要是不想掺和他俩的事,干什么揽下去北京的活?
总之就是你瞒我瞒大家瞒,打死不说实话。
现实中的大多数误会都是来自于外界。
偏偏影视剧里老喜欢一句话不说。
看的人又气又无语。
同样不爱说的还有男主。
没错,就是林珊妮在天台上碰到的瘫痪男人,董东。
他曾经也是个音乐人,在北京和朋友玩乐队。
后来同样因为渐冻症而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开了个乐器店。
又是渐冻症,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吧?
董东就是华林和小兰的那个孩子。
他继承的,不仅有父亲的绝症。
还有抛下女友的习惯。
😅感谢医学进步吧!
如果不懂避孕的话,这片子还能再拍个续集。
知青线的结局,是林珊妮给董东母亲递上日记本,告诉她真相。
而陪了她这么多年的大河,一点意见都没有。
备胎备到无极限。
林珊妮,则在董东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
董东还为她东奔西走,找来各种朋友给她组乐队。
完成她的巡演梦想。
你以为最后他俩会在一起happy ending?
派爷只能说,打死也没想到结局。
林珊妮在董东这找到了做音乐的自信,收拾完东西就回家继续追逐梦想了。
做没做出成就不知道。
但本着一颗善心,她把董东前女友拉来照顾逐渐完全瘫痪的董东。
硬是把可能出现的三角恋掐死在摇篮里。
完成了全片最大工具人的使命。
以至于到最后。
董东逝世,林珊妮盛了一罐子他的骨灰——洒进了黄河。
影片结束了,派爷坐在位置上久久不能动弹。
心里只有想撒骨灰的冲动。
一部爱情片,男女主不谈恋爱也就算了。
女主的最大作用,竟然是修复别人的爱情?
最后还能撒上“朋友”的骨灰。
怎么,不仅要当他爱情的守卫者,还要当他黄泉路上的引路人?
派爷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别看,快逃!
在这个“互联万物”的时代,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开始向往抒情,回望过去旧时光,开始使得怀旧跻身流行。
而怀旧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吸引大众留恋旧时光的,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尤其是爱情,堪称时代的G点,撩拨着不同年代人的心扉。
这部《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正是如此,电影给观众呈现了新旧两个时代的爱情,而将其串起来的,是一本遗失在吉他盒子中的日记。
两个千差万别却同样迷茫的年轻音乐人,一个是多年打拼,事业毫无起色,又屡遭生活暴击的和声歌手珊妮,一个是隐姓埋名、有着难以诉说秘密的前摇滚乐手董东,对生命感到绝望的二人在自我了断时意外相遇,但最终阴差阳错的各自挽救了对方。
而让他们相遇的就是那本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一段旧时光里浪漫的爱情故事。
顺着日记中的蛛丝马迹,珊妮与董冬逐步揭开了日记中爱情故事的真相,而造物弄人的是,他们自己的爱情故事,也是命中注定。
电影的故事看上去有些文艺,但表现出来的手法却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该片视角很是时尚,两位主角的人设乃是典型的欢喜冤家,他们邂逅之后阴差阳错的故事带有浓郁的烟火之气,更不乏幽默点缀。
在美丽的延安,大气且精致的摄影,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浪漫色彩。
更由于主角都是音乐人的缘故,优美动听的音乐更是给电影锦上添花。
唱作俱佳且兼具偶像外貌的于文文饰演女主角,中国内地电影人中第一个在爱情电影中自弹自唱自演的女主角。
而男主角董东的扮演者宋宁峰,同样也是音乐人出身,在电影中他再次拿起了贝斯,两位角色为电影奉献了大量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可谓秀色可餐,视听俱佳。
而该片最动人的,就是对爱情的塑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情,不能说哪个时代的爱情是好的,哪个时代就是不好的。
爱情本身一样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风格。
过去时光的爱情是克制,当下的爱情则是激情。
激情与克制二者合一,温暖而绵长,使得两个时代的爱情形成了一种美妙的互文。
电影的叙事手法走商业爱情电影路线,而故事本身则透露着隐忍写意,整部片气氛在暖昧与热情之间穿梭,时而克制成全,风景寄情,时而动感十足,心有灵犀。
其实本片有着一个很常规的卖点,就是爱情,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有甜蜜无价的、惊心动魄的、凄风苦雨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如今大众非常欣赏的爱情表现形式,而但片中的爱情却有着极为特殊的质感,因为它太纯美,旧时光下,那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就是这样简单,无欲无求,就像《庐山恋》中那充满争议的一吻,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爱情,他们情感互动皆与周遭景物相连,这些镜头都需要静下心来去欣赏。
在这个快消费的时代,《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带给我们难得的感动,戏里戏外,是爱情,撩动每个年代泪点。
时代总是要变的,把今天的恋爱方式回溯到过去时代,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只有克制是成就艺术品位永恒不变的保证。
虽然故事后半段有不少沉重的部分,但在爱情面前,即使再曲折的一个故事,也会变的轻灵,在《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中尤其如此。
正如女主角林珊妮在分手当下唱的歌,从一开始的悲伤慢版到遇到董东之后变成了调侃释怀的快版,电影中每一首音乐和插曲都是为电影量身定做,也无时不刻的代言着角色的心境。
又如林珊妮的个人心路音乐《渺小的我》《天生倔强》,也像董东专门为林珊妮写得透露出自己心意的《至美之地》,而董东最后留给林珊妮的表白歌曲《一生只为与你相聚》,弥补了两人相爱而不得的遗憾,有一种难得的情感放纵,也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那股淡淡的无奈,像极了沈从文《边城》,那个小小的街道,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
或者这部电影就是一份真挚的告白书,描述了那个需要书信通讯的年代,相爱之人未能向我们叙述的浪漫,也描述了这个互联网快节奏的时代,相遇相知之余却逃不掉错过的宿命。
是啊,电影巧妙的故事,串起来两种不同过程但是结局一样的遗憾的爱情,角色情感历程相互呼应,纯美且动人,这样的爱情,不会令人产生爆米花焦糖刺激味蕾的那种瞬间愉悦感,取而代之的是这样有着特殊记忆的一群人所能品出的历久回味,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终究还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它并不哀伤。
正如那个隐忍爱情的时光,电影提供了一个感受爱情的平台,感受美好的平台。
毕竟,爱情和时光都匆匆流走了,像山间溪水一样流走了。
可是,我们还在缅怀,缅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和忧伤,而所能回忆起来的,就只有美好。
其实整个片子看完后,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
看封面以为于文文和宋宁峰两个颜值当担作为主人公,但看完,好像怀旧那段那对才是主角,因为于文文和宋宁峰在里面压根没在一起,于文文甚至最后跑去人家前女友那里告诉人家真相。
一头雾水里面的民谣风歌曲挺好听的,毕竟于文文是歌手底子。
特意查了一下,渐冻人好像不是正式的遗传病,个人觉得男主人公也因这个病去世,感觉不怎么和谐吧。
听听歌就好
看片名和预告片以为又是一部催泪爱情片,然鹅并不。
男女主的关系,正如映后导演说的,更像是“红颜知己”,虽然确实也有情愫,但这样的一个结局,也许才是最好的安排。
可以感触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克制而内敛。
秋兰与华林、珊妮与东东,两段故事通过镜头的切换闪回平行延伸,到了最后又交织在了一起,细节上的安排和处理很有巧思。
如果说知青的故事和渐冻症的痛苦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音乐应该是能把每个人都关联在一起的元素。
片子有种音乐剧的风格,选曲都很好听,配合着剧情的推进,带动观众的情绪共振。
剧中董东对于音乐的挚爱与执著,戏外脑浊(宋宁是前贝斯手)在五道口嚎叫中嚎叫,都是乐手的真实。
“昔日我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
”渐冻症是可怕的,但音乐才是宿命。
结尾彩蛋应该是致敬摇滚传奇Jason Becker,激励每一个人积极生活,去热爱那些,值得热爱的一切。
6
当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1921》《革命者》等电影上时,一部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在这个看似“不合适”的时间点悄然上映了。
图片:官方海报上次听说导演赵宇,还是他和阿牛一起执导的《半熟少女》,而女主角则是2017年《前任攻略3》的主演于文文。
《前任攻略3》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短视频的兴起,“网红”们用于文文演唱的主题曲《体面》配合各种视频,成功提高了电影的热度,《体面》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在ktv的必点曲目。
为了延续“主题曲带动电影票房”这样的模式,《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里,于文文的角色直接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唱作人。
故事的主线,也处处围绕着音乐展开。
这部电影的音乐占比多到什么程度?
仅是专门填词并在影片中唱出来的曲目,就有8首之多。
对于一部仅有97分钟的影片而言,平均每10多分钟就能听到一首全新歌曲。
如果不是于文文特有的嗓音加上这些歌曲大多以民谣或吉他弹唱的形式出现,配上一些群演伴舞,我甚至恍惚间以为自己在欣赏一部印度片。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毕竟,影片的剧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观众们来电影院,更像听了一场于文文的个人演唱会。
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拼凑起来的剧情在我贫瘠的院线电影观影记忆中,上一部以“落魄”音乐人为主角并以音乐作为叙述主体的电影,还得追溯到大鹏的《缝纫机乐队》。
那部电影的结尾,古力娜扎饰演的女主丁建国,穿着帅气的风衣,手里拿着一个行李箱,毅然决然地跟着大鹏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并且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只允许你一个人当北漂?
”
大鹏与古力娜扎,图片来源:豆瓣那时的“北漂”,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前往新生活、寻求新冒险的机遇,而不是现实意义里漂泊不定的生活。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的故事起点同样在北京。
于文文饰演的林珊妮作为一个街头歌手,为了梦想来到北京,开场仅仅用不到10个分镜就一笔带过了初期的困难,转而就是一个突兀的“五年后”三个大字。
我本以为这样快速地带过她的经历,是想用她现在的“成功”和当初的“困难”做对比。
但是我错了。
转场之后,于文文依旧是一个逐梦失败的唱作人,她的逐梦之路并不顺利:巡演无人问津直接被取消,负债累累的她无力偿还20万信用卡透支。
她的生活也一团糟糕,与音乐人男友分手后借酒消愁。
林珊妮借酒消愁为了让这部电影开展戏剧冲突,即使是如此潦倒,林珊妮也不惜再次刷爆信用卡要买一把二手吉他。
是的,一个负债20万的人,仅仅就因为男友一句“冷漠”的话,就在将男友留给自己的吉他从楼上扔下后,又去买了一把。
在这把二手吉他的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本引出影片故事的日记。
我能看到编剧在“音乐电影”和“爱情电影”的框架内用尽了浑身解数,为了塑造一个失意潦倒的唱作人形象,编剧恨不得把“我好失败”、“我很消沉”、“生活好难”这些元素,统统贴在特写镜头中于文文那张虽然窘困但依然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脸上。
太用力了,以至于和后面林珊妮对于音乐态度的转变显得那么生硬。
宋宁峰饰演的男主董东的出场,同样给人一种“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感觉——林珊妮来到城楼上散心,向楼下看去时,遇到了也想一起“跳楼自杀”的董东。
当董东一边挂着浮夸的笑,一边手脚并用地想向城楼下跳去时,林珊妮“眼疾手快”救下了他。
后面的剧情我相信大家应该能猜出来:林珊妮某日又遇到了董东,并且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与董东相处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太老套了,以至于我在看到“跳楼”的那一幕,就已经想到了接下来两人见面的场景。
当董东以开玩笑的口气向林珊妮解释自己为什么拄拐时,我也笑了,不是因为烂梗,而是因为一部电影进行到20分钟我就已经感到编剧创作才华的山穷水尽。
所以后面的故事满足了一切“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元素:两男两女出现,一定会出现三角恋或者四角恋;三角恋最后破碎,会以其中一男一女发生关系之后,女方怀孕、男方不辞而别作为结尾;不辞而别的这个人,一定是患上了某种绝症,并且要编制一个看似“善意”的谎言来让女方忘记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本真的可以这么写,那我认为每部类似主题的韩剧都可以是优秀的爱情电影。
主题是音乐还是爱情?
电影采取双线叙事:主线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林珊妮与董东相遇,他帮她做巡演、改变音乐风格,副线则是日记的主人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的爱情悲剧。
本来两条线的交合,应该让音乐主题与爱情主题交融在一起得到升华,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安排——他在以音乐为主的主线和以爱情为主的副线之间划了一条楚河汉界,告诉观众:音乐就是音乐,爱情就是爱情。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主题究竟是音乐还是爱情?
如果是爱情,那么于文文“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是哪一场?
如果是音乐,那么为什么要引入对主线毫无帮助的“悲剧爱情”副线呢?
两条线值得融合进同一部电影的关系,似乎只剩下了渐冻症。
仅有好片名,让观众只会为由片名所想到的自己的故事而落泪,换成其他任何一部爱情片的剧情都有相同的效果。
观众们哭,哭的是自己的故事,剧情没有感动人,只是成为了观众情感的宣泄口,至于这个宣泄口本身是什么,这并不重要。
好比拼多多买东西,人们只会在乎能否拼成功,而不会在乎是谁和你一起拼的那样。
渠道而已。
精致而又粗糙的细节影片不能说没花心思,只能说是花了心思,但没完全花。
一些铺垫与伏笔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喝啤酒打不开时候一瞬间的崩溃;双线叙事中通过画幅的变化来表达时空的转换(主线的画幅为4:3,副线的画幅为16:9);主线中整体的色调偏向冷色调,副线中整体的色调为暖色调;就连渐冻症这一情节,都藏在之前日记和信里的散乱的字迹中。
但一些设定却处理得很烂:延安乐队统统操着一口京片子,毫无陕北口音;在livehouse进行的巡演中,董东作为临时顶替的贝斯手,因为渐冻症无法弹奏贝斯后,居然在歌曲还在演唱、众目睽睽之下,从舞台上卸下贝斯,拄着拐走向场馆外,观众和乐队其他人对此无动于衷。
如果说电影经费紧张,可以理解,不过于文文作为一名音乐人,不可能连真正的livehouse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有细节当然是好事,但是一部电影的细节不能只处理一半,一半细节满分而另一半细节零分的电影就像一盘加了姜丝的土豆丝,让人难以下咽。
想要复刻《前任攻略3》靠《体面》这首歌火出圈的票房成功,对于如此稚嫩的《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而言还是很难。
真的想靠旁门左道吸引更多的流量,还不如用片中于文文脸部的特写神似游戏主播周淑怡来营销更简单。
图片:官方剧照
图片来源:微博@不2不叫周淑怡————————关注公众号“躺腔”,走进有腔调的娱乐世界。
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一部伴随几分文艺气息,适合回味的爱情电影。
电影中看似讲了一个故事,两场恋爱,其实也可以算作一场恋爱。
因为电影没有通过女主林珊妮去挖掘一段被封印的爱情故事,看似在讲述那段上个世纪的爱情,也在讲述林珊妮与董东的爱情。
电影整部下来一直用比较平和的叙述方式,没有太多波澜的镜头,就连董东与人发生冲突以及董东与林珊妮的分别都显得非常平静,平静的似乎让你在影院睡着了。
其实电影是采用平和的方式去讲述爱情故事,导演不追求那种爱的无法自拔方式。
越是平淡的方式处理,越能让你体会到爱情的魅力,当你观影之后细细品味时,会觉得回味无穷。
你能在回味中品味到爱情的单纯,也能品味到爱情的那种朦胧之美。
那种话在嘴边,却无法说出的爱,是那么真实而又动人。
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爱情》,简单而又纯洁的文艺电影,需要用一颗安静的心,慢慢去感受。
故事很好,毕竟是有原著的。歌不够硬,一路子民谣。
哭了 难看的哭了
20210625 14:55 SFC上影国际影城高德置地广场店 2号激光厅
导演不仅仅省钱,省成本,省演员,连脑子都省了。在脑子方面节约的让人心碎。
你眼里的内容,写着许多生动。你属于万里晴空,闪耀着我的瞳孔。你心里的彩虹,在凌晨三点钟。你应与长风相拥,放肆去做梦。时间如同一场梦境,等你打探昼夜的秘密。至美之地有荆棘,荒芜会开出风景。
于文文长的好,唱的好,凭什么打低分?
我自己拿dv也拍不成这样吗?半小时逃离电影院 空调都不想吹了
一般吧,于文文好好看
烂到惨绝人寰啊亲人们,去隔壁看邱泽谈恋爱不好吗。。
和妈妈一起看的
这音乐水平就别出来丢脸了吧,还live house,你当house里面的听众都傻叉吗?比翻拍的《当男人恋爱时》差远了……可怕的是看的人还挺多,我想哭😭😭 那句“本来摩登要签我们”就很灵性了🤭还好是免费看的……唱《体面》的女歌手,仗着长得不错就想当电影演员,oh my Lady Gaga,我早该预料到,比《前任3》还要傻的电影,不知道为啥要拍出来,是为了捧文文吗?我的眼睛和耳朵啊……没有时刻同情,男主角长得海星,适合文艺片,没了
延安狗血爱情故事,车祸白血病已经不能满足编剧,又来消费ALS
假如爱有天意的结构,但是却被导演的故事性给搅黄了,全片唯有音乐还不错。
没想到是个音乐片,这个宣传怎么没突出?两条叙事线最后拧巴的方式让人出戏……但如果都改成韩语的话……
好难过。
两个时代的故事,绝症,为爱而放弃,于文文好瘦啊。有点像mv
我居然在一个四分的文艺音乐爱情片里get到了于文文颜值好帅的姐姐🥰您好!结婚!
3倍速都看不下去,歌也很难听。
如果这不是一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是半个小时的微电影…应该会好很多。多一颗星给于文文吧。
插曲很好听, 就很好奇于文文哪来的这么好的资源能影视歌三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