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因为感觉自己都要去医院测试是否得了抑郁症了,所以才翻出来看的喜剧,一开始觉得这个傻大姐也有点太神了,看了几集也get了笑点。
最好看的喜剧就是嘻嘻哈哈接受残忍的结局,包着糖衣的苦涩。
盖里最后还是背着包走了,米兰达的表白还是没有顺利说出口,人生啊人生,就是我的人生,这个时候能不能冲出去把想说的话说了,不要纠结他会不会留,对你有没有意思,不要担心他是否会因为你的表白有压力,至少表白是一种权利吧,特别是对于堆积了很深的情感,我就大胆一会,自私一回也好,至少说出来这段感情就存在了。
我也要这样的厚脸皮一点,无所谓一点,出点糗也不不怕,加油,我也要有米兰达精神
千万不要以为封面是个男人,她不过是有着玛丽莲.曼森一样脸型的挺拔女人,叫Miranda。
34岁未婚的英国人。
当你亲爱的母亲每天的任务是不带种族歧视地一心把你嫁出去;而你的相貌身材即使搭配晚装依然被认为异装癖;手里拿着阳具状巧克力却好奇它是否长得像真实物;当你参与任何正式的女人谈话聚会总是洋相百出时。。。
你的人生在他人看来也许只是玩笑,无论你多么认真生活。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出灰姑娘的故事或悲怆剧,那就完全低估了英剧的创作才能。
该剧由同名演员Miranda出演女主角,作为天才式戏剧演员的独角戏,该剧丝毫不会让你感到大龄女的悲惨境遇,反而成功将观众注意力转移到了谐谑的英式幽默。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避免真实无趣的生活,唯一诉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拥有有趣的人生。
而最好的表现方式是讽刺我们荒诞的生活。
在《月满轩尼诗》中讨论了女人需要能保护你的男人还是让她笑的男人。
那么在《Miranda》中,则考验一个男人该如何选择女人,你会像剧中的Gary一样吗,是否选择她?
是否决定错过这样的她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和你想拥有的生活。
第二季评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79712/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电视剧有种狂热又偏执地热爱。
大概我就是太爱听故事了,我觉得生活里要是没有别人的故事做点缀就少了很多乐趣还是怎么,但是即便自己的生活就是这么难以为继,我怎么还特么对着别人的生活津津乐道?
是不是我真的太孤独了,所以幻想自己也活在那些童话里,会让自己不那么单薄。
好可怜。
喂,可是那都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么?
放假了,不主动联系小伙伴,就是主动联系了,或是有朋友主动来找,也会为即将到来的约会感到莫名紧张:“啊,我不是早上起床脸没洗干净吧”“( ⊙ o ⊙ )啊!
,我怎么一根她站在一起,觉得好土!
”“啊,怎么这么多人!
好不习惯”“啊,什么时候他们关系那么好了!?
”“啊,我一个人杵在这,会不会太没面子”而且我也好懒得出门,懒得逛街,所以衣服都是几年前买的了,鞋子也就只有一双白色匡威。
你们想叫我女汉子,那就叫吧。
因为我虽然外表放荡不羁,可是我不会假扮柔弱不会装不懂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我也有底线,我也有美的观念。
只是懒得追求罢了。
成人的世界是好复杂的。
那个曾经在看【蓝色大门】之后幻想三年后、五年后会是什么的样的自己,不会想到,一直渴望进入的成人世界背后还要承担这么多:责任。
所以我还是太幼稚。
可我真的不想长大。
不是害怕承担起这份责任,哦,不,半害怕吧,不完全的那种大部分还是觉得自己更喜欢那个对什么都不在乎、对什么又很在乎,孩子气的那个自己。
可以任意挑食,可以发脾气,可以偷懒,所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米兰达有那么多人喜欢了。
因为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孩子气的那个自己,即便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仍有幻想。
原载于公众号 花花猫 @huahua_cat▽本科的时候,经常上大课,闷热的教室里坐满了人,即使开了窗也能闻到男生的汗味、姑娘们混合了体香的洗发水味。
听老师讲着讲着,似乎眼前的世界都虚化了、静音了,讲台上的老师和台下的一排排同学像在表演一场哑剧。
作为快闪演员藏匿在教室后排的我看到了老师的cue:该我上场了。
我放下笔,站起来,站到凳子上,走到桌子上,穿过同学们的肩膀,跳上讲台,居高临下地看着老师,用手指挑起她的下巴,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剧情。
▽小红拿着水果刀削苹果,削好之后拿着刀柄出门准备冲洗,打开门遇到了路过的小明,一抬手竟把刀插了进去。
▽等红绿灯,十字路口中间站着一位交警,全套制服、警帽、墨镜还有防尾气的口罩。
也许是太热,交警先拿下了口罩,摘掉了眼镜,取下了帽子,脱下警服、领带、衬衫、背心,把它们都摆在地上,一件件摆好。
然后从裤兜掏出手机,踮起脚俯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小红书app,tag#每日穿搭#,并@薯队长“求加精选”。
以上当然都是我的脑洞,不然生活大概会被我过成尴尬癌晚期病房。
23床患者今天在护士给21床打针的时候主动脱下裤子等待祈求获得护士的奖励。
45床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和主治医生开玩笑,但没有被get到点,被医生留下多住一周。
63床患者饭后拿医生的听诊器仔细聆听消化时器官发出的蠕动声并随之打起节奏唱起歌。
不好意思没忍住。
▽好了今天并不是脑洞推送,想推荐一部英剧,叫《米兰达》,b站有全集,弹幕也并不太多而且一派和谐。
女主角长得难看、胖、比男人还高、短发且没造型、本来就虎背熊腰还脖子前倾。
不注意外形管理还无法坚持健身。
注意单词的发音并会一直重复说一个单词、听到别人说“sausage”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到一句歌词就会犯强迫症把歌唱完。
把一家小店看到破产然后请求员工拯救小店、好朋友看不上自己还任由别人取笑“女金刚(Queen Kong)”。
男神要去香港还没胆量表白挽留男神、明明自己很弱还一直要吹牛逞强、每次说完大话就会狠狠摔倒在地上、朋友很少只能把水果蔬菜贴上五官做朋友,唱歌一般只好让鸡蛋当听众……▽好了,现在你差不多了解了Miranda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观众都喜欢她,和男神亲亲抱抱大家也不嫉妒。
因为她就是那个把你的脑洞剧场活成现实的姑娘。
你觉得自己和男神吃饭的时候花了眼妆简直丢人到家,没关系,Miranda在和男神约会的时候摔过很多次狗啃泥。
你觉得高跟鞋踩到窨井盖里很尴尬,没关系,Miranda的衣服常常在公众场合消失。
你觉得开会时轮到自己没话说或发言很差很坍台,没关系,Miranda参加葬礼都不知道是谁谁躺在棺材里,只好把自己亲戚全说了一遍才猜对呢。
你觉得自己在房间唱歌跳舞突然被人撞见很尴尬,没关系,Miranda还有过穿警察戏服过瘾被真警察看到抓走的经历呢。
▽因为她就是把你想要又害怕的事情都实现的姑娘啊,就是那个在世俗规矩和别人眼光里仍旧我行我素不加修饰的姑娘啊。
如果我在父母辈家庭聚会中不主动向长辈敬酒;如果我在微信群里不为领导的打油诗喝彩;如果我在朋友圈不转爱心募捐/煤矿坍塌/医疗事故/拐卖儿童的推送;如果我对着小猫学狗叫只是想吓唬它;如果我在扶梯上因为好奇而伸手摸了前面小伙双肩包上夸张的铆钉……你会说我没礼貌吗?
你会说我太幼稚吗?
你会说我情商低吗?
你会说我没长大吗?
▽没有人规定25岁必须会化妆,必须买眼霜。
没人规定28岁必须结婚,31岁生完二胎。
没人规定遇见陌生人必须微笑或千万不能聊天。
没人规定不能赞美一个在房间里唱唱跳跳的姑娘。
更没人规定什么是“成人的世界”、什么是“大人的样子”。
真的,忘记这些规定我们来看剧吧 such fun!
我很喜欢看情景喜剧,因为它把普通的生活演绎出快乐,没有什么连续的剧情,剧烈的悲欢离合,故事是零散而琐碎的,它很夸张却无比真实地贴近生活。
与现实最不同的是,喜剧演不出纠结和焦虑。
我向往如此轻松有坦然的生活态度,向往这样嬉闹又可爱的人生。
《米兰达》我看了好几遍,米兰达,这个身材高大的34岁女人,常被人叫做先生,不得不去人妖店买衣服,一紧张就开始各种说胡话,常做出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她的生活不是世俗意义的 “成功”,但她却过得很快乐很有趣,我尤其羡慕她有个至交损友stevie,能跟得上她的节奏,和她玩各种看起来幼稚又可笑的游戏,帮她打理店铺,有一个这样的朋友,生活也变得可爱了。
我没法经历那么多,没法对所有烦恼和焦虑一笑而过,只能在这样的喜剧里短暂地停留一会,脸上带着微笑。
豆瓣第一个全五星献给这部剧,真的真的太好笑了,在看这部剧之前很难认识到原来我的笑点如此之“低”,随便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就能笑得眼泪出来。
女主角超级超级棒,感觉她很多表演都来源于生活观察,特别精炼,一下就抓住了神韵,最后看完时特别舍不得跟这部剧说再见!
我看过的个人认为最好看最有趣的喜剧,没有之一。
最后,表白里面所有的演员。
在PLX看到篇文章介绍《Miranda》,写得不是一般地好~~于是乎,抱着对英剧的着迷,找来看看~~没想到,这是一出情景喜剧,是偶最最不感冒的剧种。
但,却是很难将鼠标移到关闭符号旁,就这样看下去,一连看了两集~~坦白说,偶与Miranda相距十万八千里,虽然一样是剩女,却也没萌生“共鸣”感,但它却让我笑了,在如此烦心的日子里,它暂时占据我的烦恼空间,让我放空地笑~~或许,从这个角度,这是个意外~~意外中的意外~~
我完全是为了看字幕才看了这个剧,这个剧不烧脑,内容难度不大,很日常化,很适合我目前英语程度。
高大威猛的米兰达,帅气暧昧的男厨师,敬业爱吐槽的女店员,为孩子爱情和事业奔波的老母亲,共同演绎一幕幕生活喜剧。
全程在看字幕,惊异于不时出现的阵阵笑声,笑点在哪里?
谁来告诉我?
为什么豆瓣评分会这么高?
9分在豆瓣里边算是非常高的分了…
虽然超级搞笑,但看的越久就觉得越悲伤。
不该对comedy要求逻辑,但还是想说,it crowd和书店都是同类型的剧,里面的角色生活也挺扯淡的,但不会让我觉得伤心,甚至还挺羡慕的,因为他们虽然总是碰到状况外的事,但他们是自得其乐的。
比如jen roy moss里moss更贴近miranda的人设,但他又聪明又为自己感到自信(不是说他没有自卑时刻,是他整体来说对于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很满意,由衷地接收自己喜爱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很开心。
书店的话manny是miranda人设,他比moss在精神上弱很多,但他也是一开始会计,有很好的工作,然后听从自己内心要换一个压力小的环境去了书店工作,虽然挺经常被bernard欺负,但大部分时间他是享受这种欺负,因为这是他们的相处模式,fran也对他很好,被bernard欺负到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bernard也会感到孤单,悄悄打洞看他,(被逼)道歉请他回来。
虽然有时候也觉得看他被欺负有点伤心(尤其番外娃娃那集,把manny扔微波炉里烤了,woc。。。
),但剧里很多情节佐证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我也就释然了。
然后说会这个剧,米兰达的生活真的又糟又混乱,每集都有极其多次她在社交场合紧张到开始乱说话或者唱歌停不下来,我就觉得很心疼,看不下去,不想说觉得尴尬就不要说了好不好,但她就是停不下来。
还有对gary卑微诡异的执着,做了一堆人形立牌抱枕,每次表达情感都说不出口。
和妈妈去therapy那集我真的很希望医生能好好给她心理辅导一下,她症状超级很严重。
全剧好笑是好笑,但总觉得她在快乐的外表下在哭,每次很亲近的人不在意她,body shame她,还有她自己因为身型导致的笨拙。
也许笑点的确比it和书店都多,但我觉得她在80%的情况自己都很难受,不像其它剧里角色是insensitive那种,像moss和manny,Miranda打心底里是难受但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地过于频繁,已经麻木到以为自己不在意还在笑。
我觉得她本质还是对于自己是个oversize girl很自卑的,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但又提醒自己要be strong,不要介意这些事所以产生了十分夸张的表演型人格,mbti的话应该是ESFP了。
quote一点官网的分析“自发的,精力充沛而热情的表演者-生活在他们周围永不无聊”、“ 如果有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始又唱又跳,可以将其划分为表演者人格类型。
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会沉醉于当前的兴奋状态,而且希望人人如此。
说起激励他人,给他人打气助威,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会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令人难以招架,任何其他人格类型在这方面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观察力敏锐,能够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 ”。
当众歌尬舞可以说是本剧一大特点,但也是最令我不适的,(没有说不好笑,有时候很好笑,尤其每季招牌笑声,但就是不适),因为她自己不想那样,经常拍着自己胳膊说stop it但停不下来,比起其它剧里人物就是自主自愿地做好笑的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问题或者很享受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最大区别。
她在整个剧都在被环境或者人强迫、被push做很多不想做的事,这个过程既self conscious的尴尬难受拒绝还要呈现很开心的样子、快乐的喜剧效果。
我就。。。
觉得很无力,想去电脑里把她抱出来。
可能是因为镜头设置总有和观众对话,我看的时候就不自觉代入觉得她是我的一个朋友,我看剧的时候真的每过几分钟就和她说why are you pretending? can you stop acting?难受的话就不要再继续了,觉得她很辛苦。
但毕竟我不是esfp,可能她实际上也并没有不开心吧,我的底层逻辑和esfp不兼容。
总之看喜剧还是不要认真然后开始疯狂纠结共情。
对这部剧的第一观感,是与我的挚爱《伦敦生活》非常相似,同样是对着镜头叨叨戏很多的女主角,同样是一家小小的店铺,可能伦敦生活真的是在向这部剧致敬,只不过完全不同的是,这部剧是努力地逗你笑,而那部剧是在拼命地惹你哭。
用的都是如此微不足道,不以为然的态度和方式。
从来没想过赋予这部剧什么宏大的意义及深刻的内涵,我想创作者的本意也不在于此,她只是想让那些在重压下生活的人们能够喘一口气,都能学会在生活中找点乐子吧。
四天追完两季之后,我笑着告诉自己应该停止了。
因为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经变成和米兰达一模一样的人了。
唯一一个站在一群长发飘飘声音软糯的小姐姐边上,骑车时短发四处乱飞,穿L码也不显大的人,非常典型的little camp【误一个标准的weirdo。
米兰达是个weirdo吗?
当然,她永远融入不了传统的社群,每天摔倒,玩着无聊幼稚可笑的游戏。
但她每天不用准点上班打卡,并且,她做她想做的任何事,说她想说的任何话。
然而,当八十岁的我脑子抽风去参加一个所谓的破冰活动,听着大家自我介绍的模板时:“大家好,我是XXX新人,哦得了吧,老人还需要介绍吗?
我是XXX地方的人,所以大家想去的话我可以带大家玩,呵呵,所以人家去旅游真的会找你这个只见过一面的人吗?
我会拉小提琴,但只会哆来咪,我喜欢运动,比如游泳,但我不会换气....”NOBODY CARES.当然,我没有勇气将以上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说出口。
所以当轮到我时,我也只能莞尔一笑,按照以上的模板说一遍一样的内容。
因此屏幕外的我,连把观众逗笑的米兰达都不如。
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好像都患上了社交障碍,很多人都说自己是社恐。
我认为真正的社恐,不是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或者单纯处于人群之中时紧张的念叨或者搓手,而是表面上能做到云淡风轻,而内心却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及窒息感。
就好像你在那儿,但你又不在那儿。
或是你祈祷你自己不在那儿,心理不断地重复:shoot me.为什么他们看不出这是虚假的?
为什么他们能够在知道这是虚假的情况下,面不改色的依然按照剧本表演,按照规则行动,而我脑子里,只有大写的cringe?
“结冰”活动结束后,我以“有正事儿”为由逃脱了聚餐,回到宿舍,打开电脑一边看米兰达一边吃麦当劳外卖。
我从来没有觉得如此舒适过。
我不喜欢成为人群中瞩目的焦点,不喜欢添加对话框里除了“你已添加了X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以外就什么也没有的好友,只满足于可以和自己的stevie玩耍和聊天。
每次在电梯间或者地铁上,看到有的女生的T恤上印着一句话:“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眉头一皱,知道穿这件衣服的绝对不会是怪人。
哈哈,怪人怎么会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怪人呢。
所以现实里的米兰达从来不会像米兰达一样引人瞩目,一样语出惊人,一样状况百出,更从来不会遇见Gary。
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神神叨叨的剧的人,更多的是有着和角色一样的性格,却没有和角色一样的勇气吧。
他们只是把你想做的事情,用一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而已。
可是没关系,我们独处时,也有自己的fruit friend呀。
你听啊,我又在循环《Allistrum'sMarch》了。
而对于标题的解答,恐怕正确答案是:像我这样的怪人吧。
such fun!
挺好的
半集,好吧我不懂你
完全找不到笑点,不知道配那些哈哈背景音的人是不是因为长了虱子
挺搞笑的
太招笑儿了,崇拜这种人生态度~~~
其实我蛮喜欢MIRANDA这老丫头的哈~
很典型的英式搞笑! 这个女演员不简单!
这才是真的屌丝女士啊。英国女版Louie再加上迷人的Tom Ellis...~
好大一朵奇葩女
Such Fun!
丑爆了、眼瞎了、雷焦了路线的大龄女屌丝(打叉,是女壮汉)剧……
太刻意了…但是发现竟然各种意义上和fleabag都有对应?难带是fleabag的灵感源泉之一?
e3
a charming girl
我对这个年龄的英国女人有抵触。。。
冷
弃。
也有笑料,但是就是喜欢不起来
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