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遇上台北,噱头是有的,故事完整清楚,笑点也可以,尤其是开头东北农村那段很有意思,大潘全程在线,刘桦那个第一小弟也很有笑点,其他一般及格,分数绝对不应该是3.7,5-6之间没问题的。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推荐电影《猛虫过江》,先说缺点,笑点不那么连贯,情节有些刻意。
但作为小沈阳第一步电影作品,总体来说很好,有欢笑,有高潮,最近几年人们对于喜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很难出一部符合各方要求的喜剧,能看出小沈阳在很用心的拍作品,这点比xx刚、xx鹏、何炅的作品好很多,很减压,到电影院里看过会走心的一笑,这就足够对得起票钱。
结尾是不是留悬念啦?
下一部会有沈腾?
[偷笑][偷笑]
烂片指示牌: 快乐家族,小沈阳,郭德纲,景甜....欢迎补充金士杰你来凑什么热闹!
明眼人都看得出是烂片啊!!!
看到小沈阳都能当导演了真是让人沮丧……而且这样的电影也上映了……现在阿猫阿狗都能来拍电影了,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眼睛不舒服高潮部分响起《天下第一等》还是小燃了一下的,看到豆瓣被一堆无脑黑的一分拉到了3点几分还是不公平的。
虽然剧作的上缺陷不少,类型元素堆得太慢、但是整个制作以及玩梗的方式还是很有诚意的,不过看起来应该是为了过审删改了不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其实很好理解小沈阳的企图,他想要讲述一个小人物卷入大事件后面对一系列难题,以真诚、善良和正义感战胜反派,抱得美人归的通俗故事,过程中通过反差、误解、台词乃至无厘头制造笑果。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小沈阳完成的并不好。
喜剧中有一种手法叫“反配”,即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反配。
“一个人的习性或文化习惯,在他应在的地方,看不出来机械或缺陷,但一旦把人物放在和其性格、习惯等完全相反的的情境中,其机械性和缺陷就会被完全暴露”,比如《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和《欢迎来到东莫村》里南北韩军人进入世外桃源,他们依靠原来生活世界的规则行事却闹出一系列笑话,而在使观众笑过之后,我们产生的是对刘姥姥的悲悯,是作者对底层与上层社会的揭露批判,是帝国战争对热爱和平的朝鲜人民的摧残。
《猛虫过江》中最重要的设定也是人与环境的反配,表现一群东北爷们在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台湾闹出的一系列笑话。
但这部分恰是小沈阳电影里最失败的部分,因为他既没有利用人与环境的反配制造出优秀的喜剧效果,也没有在最后对主旨进行令人信服的升华。
片头对东北的展示,我们看到的是参加酒席爱占小便宜,打牌赌博耍诈、不认账,碰瓷要较量技术高低等好逸恶劳的东北人。
来到异文化的台湾,我们看到的仅是男二号穿着貂皮大衣热的满头大汗的傻气(智商正常的都不会这么做吧)和时不时蹦出的几句闽南话,所谓的“东北式”葬礼却并未展现出东北味。
东北农村和台湾大城市差异大吗?
大,当然大,从语言、环境、文化、风俗习惯等等都有巨大差异,可电影制造笑果依靠的竟是不停的磕头还礼、犯痔疮和装傻充愣等低俗方式来实现。
本可以作为喜剧大扣的人与环境的“反配“被浪费了。
而更致命的是东北农村出来的男主角沈福似乎是完全适应这种新环境的,而且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并有人物性格的转变。
一部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电影,他不应该脸谱化或者是一个超然的存在,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成长,看到小人物的人生高光时刻。
但《猛虫过江》从头至尾,小沈阳饰演的男主都是一成不变的,他不像他的东北同类一样在宴席上偷个蛋、偷块肉爱贪小便宜,并且还敦敦教诲他的兄弟、关心孝顺他的奶奶,即使继承了爷爷的集团也没起一丝贪念,本能一走了之却留下来无私的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在他由一个小人物突然跃至黑社会集团最高领导(甚至不是被动而更多的是主动)的过程中没有展现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和格格不入,甫一上任就放出豪言壮语要解决集团长久以来未解决的问题,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问题解决,但他所依靠的豪爽、真诚的东北人品质并不是片头所给观众展现的那样,而是相反的,这个男主角已然是超越于所有人的一个存在,对比《夏洛特烦恼》或者《羞羞的铁拳》在电影开始和结尾的主角,他的人物是有变化的,过程中的喜剧效果也是由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反差生发出来的。
可是《猛虫过江》中的沈福既没有小人物的缺点,也没有成为大英雄有力的证据,没有像夏洛在经历一场梦后认识到妻子、家庭和踏实的珍贵,没有如《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经历种种挣扎斗争后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痛苦选择然后完成小人物到大英雄的转变,我们在《猛虫过江》中看不到主角的成长,他的聪明机智,冷静沉着,有情有义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显得单薄而无力。
由此,这个小人物已经变得不真实、不可信了。
女主角宋芸桦是吸引我看这部片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女主角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存在,不应该是个花瓶,她应该是鼓励男主克服自身缺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设置,但宋芸桦的角色全程像个打酱油的,作用微小。
再说潘斌龙的男二号,这个角色前半部分是不怎么讨喜的,这并有问题,但后半段人物的转变(如果说有转变的话)却显得勉强。
其中最关键的是闹出人命后与男主沈福的一场冲突没处理好,这本来应该是男二号性格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前半部分一直强调的是这个角色的好赌爱钱、胆小怕事,那后期应该是这个角色为了兄弟情义完成性格转变,但却被轻轻带过了,所以转变显得牵强,假如能够处理成男二为了钱勾结反派背叛男主然后完成人物升华相信会好很多。
影片另一大失败是刘桦一伙的故事线游离于九天云外。
影片只有两条故事线,主线剧情和刘桦一伙的副线。
即使如此,小沈阳依然没有处理好。
片尾刘桦的小弟说我们千里迢迢跑这么远是为了什么,刘桦略带吐槽的说“就为了送把刀”,然后就被扔到了南极,这无疑算是此条副线的重大失败。
当笑点或包袱不能依附故事,或者说为了故事服务,那观众在尴尬的笑过后觉得是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看到刘桦被房子三面大窟窿冻的瑟瑟发抖,被狗追,乃至他新收的一群傻乎乎的小弟制造的笑料时却觉得无聊,觉得低俗,其与主线剧情毫不相关,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笑料堆砌就像一个厨师往菜里使劲放盐一样。
因此我觉得预告片里刘桦抱怨小沈阳把自己的镜头剪的太多是错误的,小沈阳不是剪的太多,是剪的太少,保留三个镜头足以。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一切包袱笑料都应该是为故事主线和塑造人物服务的,故事讲的是人,小人物或者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的,所以我们希望在电影中看到小人物遭遇我们平时不能经历的事情,成就人生中的英雄时刻,满足观众的想象。
但如果这个人物不可信,那我们就无法将自己代入角色,从而享受这种意淫。
最后,一部优秀的喜剧并不是靠一句政治正确的话语就能完成主旨升华的。
Ps: 看来无论如何都是不能阻挡水军的,即使避免评价演技,不就人论事,不无中生有,不说一个脏字,还没打一星,却依然有人评价“带有色眼镜”、“你行你上不行别**”、“两眼一抹黑”。。。
我很无奈。
Pps:人民日报这么摘引都不用跟我说的吗?!
其实很好理解小沈阳的企图,他想要讲述一个小人物卷入大事件后面对一系列难题,以真诚、善良和正义感战胜反派,抱得美人归的通俗故事,过程中通过反差、误解、台词乃至无厘头制造笑果。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小沈阳完成的并不好。
喜剧中有一种手法叫“反配”,即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反配。
“一个人的习性或文化习惯,在他应在的地方,看不出来机械或缺陷,但一旦把人物放在和其性格、习惯等完全相反的的情境中,其机械性和缺陷就会被完全暴露”,比如《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和《欢迎来到东莫村》里南北韩军人进入世外桃源,他们依靠原来生活世界的规则行事却闹出一系列笑话,而在使观众笑过之后,我们产生的是对刘姥姥的悲悯,是作者对底层与上层社会的揭露批判,是帝国战争对热爱和平的朝鲜人民的摧残。
《猛虫过江》中最重要的设定也是人与环境的反配,表现一群东北爷们在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台湾闹出的一系列笑话。
但这部分恰是小沈阳电影里最失败的部分,因为他既没有利用人与环境的反配制造出优秀的喜剧效果,也没有在最后对主旨进行令人信服的升华。
片头对东北的展示,我们看到的是参加酒席爱占小便宜,打牌赌博耍诈、不认账,碰瓷要较量技术高低等好逸恶劳的东北人。
来到异文化的台湾,我们看到的仅是男二号穿着貂皮大衣热的满头大汗的傻气(智商正常的都不会这么做吧)和时不时蹦出的几句闽南话,所谓的“东北式”葬礼却并未展现出东北味。
东北农村和台湾大城市差异大吗?
大,当然大,从语言、环境、文化、风俗习惯等等都有巨大差异,可电影制造笑果依靠的竟是不停的磕头还礼、犯痔疮和装傻充愣等低俗方式来实现。
本可以作为喜剧大扣的人与环境的“反配“被浪费了。
而更致命的是东北农村出来的男主角沈福似乎是完全适应这种新环境的,而且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并有人物性格的转变。
一部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电影,他不应该脸谱化或者是一个超然的存在,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成长,看到小人物的人生高光时刻。
但《猛虫过江》从头至尾,小沈阳饰演的男主都是一成不变的,他不像他的东北同类一样在宴席上偷个蛋、偷块肉爱贪小便宜,并且还敦敦教诲他的兄弟、关心孝顺他的奶奶,即使继承了爷爷的集团也没起一丝贪念,本能一走了之却留下来无私的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在他由一个小人物突然跃至黑社会集团最高领导(甚至不是被动而更多的是主动)的过程中没有展现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和格格不入,甫一上任就放出豪言壮语要解决集团长久以来未解决的问题,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问题解决,但他所依靠的豪爽、真诚的东北人品质并不是片头所给观众展现的那样,而是相反的,这个男主角已然是超越于所有人的一个存在,对比《夏洛特烦恼》或者《羞羞的铁拳》在电影开始和结尾的主角,他的人物是有变化的,过程中的喜剧效果也是由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反差生发出来的。
可是《猛虫过江》中的沈福既没有小人物的缺点,也没有成为大英雄有力的证据,没有像夏洛在经历一场梦后认识到妻子、家庭和踏实的珍贵,没有如《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经历种种挣扎斗争后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痛苦选择然后完成小人物到大英雄的转变,我们在《猛虫过江》中看不到主角的成长,他的聪明机智,冷静沉着,有情有义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显得单薄而无力。
由此,这个小人物已经变得不真实、不可信了。
女主角宋芸桦是吸引我看这部片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女主角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存在,不应该是个花瓶,她应该是鼓励男主克服自身缺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设置,但宋芸桦的角色全程像个打酱油的,作用微小。
再说潘斌龙的男二号,这个角色前半部分是不怎么讨喜的,这并有问题,但后半段人物的转变(如果说有转变的话)却显得勉强。
其中最关键的是闹出人命后与男主沈福的一场冲突没处理好,这本来应该是男二号性格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前半部分一直强调的是这个角色的好赌爱钱、胆小怕事,那后期应该是这个角色为了兄弟情义完成性格转变,但却被轻轻带过了,所以转变显得牵强,假如能够处理成男二为了钱勾结反派背叛男主然后完成人物升华相信会好很多。
影片另一大失败是刘桦一伙的故事线游离于九天云外。
影片只有两条故事线,主线剧情和刘桦一伙的副线。
即使如此,小沈阳依然没有处理好。
片尾刘桦的小弟说我们千里迢迢跑这么远是为了什么,刘桦略带吐槽的说“就为了送把刀”,然后就被扔到了南极,这无疑算是此条副线的重大失败。
当笑点或包袱不能依附故事,或者说为了故事服务,那观众在尴尬的笑过后觉得是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看到刘桦被房子三面大窟窿冻的瑟瑟发抖,被狗追,乃至他新收的一群傻乎乎的小弟制造的笑料时却觉得无聊,觉得低俗,其与主线剧情毫不相关,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笑料堆砌就像一个厨师往菜里使劲放盐一样。
因此我觉得预告片里刘桦抱怨小沈阳把自己的镜头剪的太多是错误的,小沈阳不是剪的太多,是剪的太少,保留三个镜头足以。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一切包袱笑料都应该是为故事主线和塑造人物服务的,故事讲的是人,小人物或者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的,所以我们希望在电影中看到小人物遭遇我们平时不能经历的事情,成就人生中的英雄时刻,满足观众的想象。
但如果这个人物不可信,那我们就无法将自己代入角色,从而享受这种意淫。
最后,一部优秀的喜剧并不是靠一句政治正确的话语就能完成主旨升华的。
Ps: 看来无论如何都是不能阻挡水军的,即使避免评价演技,不就人论事,不无中生有,不说一个脏字,还没打一星,却依然有人评价“带有色眼镜”、“你行你上不行别**”、“两眼一抹黑”。。。
我很无奈。
Pps:人民日报这么摘引都不用跟我说的吗?!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我想谈恋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豆瓣App 726 96 198回应 收起 凌睿 2018-06-19 19:39:09作为一部喜剧片,“它一点都不好笑”这件事非常好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猛虫过江》,和《猛龙过江》、和李小龙并没有关系。
简单的说,这是一部和《三休》《汽车人总动员》《史前一亿年》《敦刻尔克行动》《加勒比海怪》《三叠纪世界》同一个级别的电影。
(以上电影分别是《三体》《赛车总动员》《史前一万年》《敦刻尔克》《加勒比海盗》《侏罗纪世界》的山寨版)小沈阳还好意思在微博上说“我们只相信真正买票看过的观众”,然后只发了猫眼、淘票票的评分截图,而忽略了豆瓣、时光网的评分截图,难道说豆瓣、时光网全是没买票、没看过的观众吗?
他表面上说自己相信“买票看过的观众”,其实是哪个平台评分高他就相信谁,这和《猛虫过江》男主角沈福的虚伪是一致的。
倘若是猫眼、淘票票只有3分,豆瓣、时光网有8分,他一定就会说他相信豆瓣、时光网评分了。
网址:https://weibo.com/1345467925/GlDXmfuP7?from=page_1004061345467925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529408075764而且夸他的评论就放出来,批评他的评论就不放出来,和沈福党同伐异、不能接受不同的看法是一致的。
淘票票、猫眼的分数是可以刷的,而豆瓣评分是水军根本刷不动的,相信这点小沈阳比我们更清楚。
因此,豆瓣评分高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片,但低于5分的一定是烂片,低于4分的就是烂片中的烂片,没有例外。
那些指出你电影不足的评论、说淘票票猫眼刷分的评论不放出来,而那些无脑黑豆瓣的评论就放出来,恶不恶心?
你看看豆瓣电影的微博是怎样的,无论是好的评论还是坏的评论全都放出来,其中不乏喷豆瓣的评论,但豆瓣电影不怕你喷,因为它光明磊落,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心里有鬼的人、缺乏自信的人才会控制评论,只展示好评。
网址:https://weibo.com/1771123430/GlsEqACaj?type=comment#_rnd1529408292183《猛虫过江》由小沈阳自导自演,又名《导演亲自当主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电影里除男主沈福、女主静香外全是负面角色,从而衬托出沈福最伟光正、真善美、活雷锋、正能量。
首先是发小大雷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嗜毒成瘾,还偷沈福的菜刀去赌博,没有正当工作,而是靠碰瓷赚钱,说话不注意场合,还很猥琐。
沈福的爷爷沈森抛弃妻子几十年,是个毫无责任感的男人,直到临死前都没回家看过妻子。
(静香还说:“沈福,你别说你爷爷不负责任,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他有他的苦衷。
”本以为沈森有什么难言之隐,哪怕你编一些爷爷奶奶的烂俗剧情、玩玩套路、搞搞煽情我都认了,结果这条线拍着拍着就没后文了。
)沈森的下属在虎认钱不认人,是真小人;沈森的下属宫寺、达叔是伪君子,都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反骨仔,一个比一个阴险卑鄙。
盅伯和铁山也不是什么好人,欠钱不还,还很理直气壮。
盅伯是明明有钱却不还钱,非要沈福救他一命才还钱,还说什么“不用客气,大家兄弟嘛”,搞得好像还钱是情分,不还钱是本分。
还你钱是我仁慈,不还你钱也是我应该的。
铁山不把码头还回去还装大爷,沈福一来就对他动武……总之电影里除了沈福、静香没一个好人,他们卑鄙、下流、低俗、邪恶、胆小、自私,从而体现出唯有沈福是集善良、智慧、颜值、勇敢、担当、正义等优良品质于一身的完美好男人,果然是导演亲自当主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电影每分每秒都在说明一个道理:沈福是好人,大雷、沈森、宫寺、达叔、铁山、盅伯等等是坏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分得清清楚楚,脸谱化极其严重,说教味非常浓烈,像是在看放给幼儿园小朋友看的教育片。
当铁山、盅伯被毒死后,沈福坚持要留下来查清楚真相,还叫想要逃跑的大雷说“你要害怕,你走吧,滚”,以往大雷无论是偷东西,还是赌博、不务正业、碰瓷、说话不注意场合,沈福从来不说什么,却因为大雷想保命而叫他“滚”。
这一刻,沈福成为了正义的化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大雷指指点点,对大雷进行道德绑架。
他心胸狭隘,无法接受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这不叫正直,这叫伪善、虚伪、自以为是,和键盘侠是一模一样的。
再比如沈福说“刀是用来做菜的,不是用来杀人的”,随即放下菜刀,说:“宫寺,是男人就来。
”你以为他善良无比、不肯用菜刀砍人,其实是警察马上就要来了而已。
还有“让你们看看我们东北人有多牛逼”的台词,和《战狼2》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有什么区别?
你如果能拍一部比肩《智取威虎山》《钢的琴》《榴莲飘飘》的电影,那才是给东北人争光,而不是在一部烂片中喊一句空口号。
类似的桥段还有很多,都充分说明了沈福是一个惺惺作态、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一个表面上清高实则骨子里不是什么好人的卫道士。
除此之外,沈福的主角光环极其严重,整部电影没有丝毫出乎意料的桥段,全都是导演安排好的,只为显得沈福的形象多么机智、高大、伟岸。
比如盅伯的厨师恰好堵车,沈福又恰好会做菜;盅伯的桌子上恰好被安了炸弹,沈福又恰好救了他;沈福吹牛逼要帮铁山卖水产,结果就顺利卖出去了;沈福要找到铁山、盅伯死亡的原因,结果就顺利找到了;宫寺的下属刚要打他的时候,警察又恰好出现……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安排得有条不紊,沈福的人生没有丝毫差错,他永远都是人生赢家,毕竟他是导演,他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猛虫过江》剧本极其劣质,这种强行正能量、伟光正的行为令人作呕,表面上三观很正,其实三观极其扭曲,充斥着虚假、做作、伪善。
更别说那些根本不好笑的段子,从头到尾非常尴尬,毫无笑点。
作为一部喜剧片,“它一点都不好笑”这件事非常好笑。
电影最大的笑点,就在于它没有笑点。
导演真的不懂喜剧,在葬礼这么庄严的场合还拍一些让人感到不适的段子,只会让人觉得很恶俗和低级。
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
连剧本都写不好,还企图营造笑中带泪的效果。
结果一看到哭戏,我就逗笑了;一看到笑点,我就吓哭了。
从郭敬明的《小时代》到文章的《陆垚知马俐》、王宝强的《大闹天竺》、吴克群的《为你写诗》、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刘仪伟的《我说的都是真的》、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小沈阳的《猛虫过江》。
接下来还有包贝尔的《胖子行动队》、宋小宝的《发财日记》……当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遍地都是导演。
“珍惜今天,珍惜现在,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导演哪个先来。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导演是谁。
”“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个导演哦。
”“导演,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对不起,我是导演。
”最后我想说,金士杰还是少接一些烂片吧,你是不是一看到有大雄和静香,就误以为是在拍《哆啦A梦》,然后剧本都不看就签合同了?
2018-7-24 个人自用 非影评什么年代了 何必还要拍这种丢人现眼的电影呢小沈阳是东北农村一厨子潘斌龙是他好友潘斌龙被刘桦玩斗地主骗了四万 潘斌龙游手好闲在村里碰瓷反被奥拓碰瓷 一日小沈阳家来了女主和宫寺 说南湾的爷爷让小沈阳去 小沈阳与潘斌龙一起去 潘斌龙傻子一样在南湾丢人现眼 小沈阳刚看到爷爷他爷爷就死了 小沈阳成为老大 但是因为他爷爷洗白所以有很多欠款要不回来 小沈阳去要账失败 小沈阳第二次去要账 一老大生日他帮着做饭老大与他成为朋友 沈春阳是码头老大因为帮助了她她也与小沈阳成为朋友 三人结义后去唱歌 酒醒后两位老大都被杀了 杀人的是热狗 热狗与小沈阳争老大的位置 热狗大骂宫寺被宫寺杀了原来宫寺才是幕后老大 宫寺要杀小沈阳 刘桦等人偷渡来到南湾找潘斌龙算账 因为潘斌龙来之前把刘桦家拆了潘斌龙找到刘桦刘桦几人前来 沈春阳手下也带人来了 打在一起 宫寺的父亲是金士杰 原来金士杰想要得到老大位置 警察前来 小沈阳与女主拥抱并说我爱你 小沈阳回到农村开了好像是饭馆 尼玛的一农民人家怎么就能爱上你 这烂片 打斗的时候还说什么以为我们东北没人吗之类的台词 真狗屎
俗代表着渗透力,雅代表着我们的品格这句话是郭德纲解释相声的雅和俗,虽然雅的部分解释的有点扯,毕竟能放在台面上的人,谁也不愿意说自己品格差不是?
但关于俗的解释还是很有道理的,俗,代表着渗透力,老百姓不就图一乐吗,所以俗,有俗的道理。
打了俩颗星,开口谈俗,水军肯定不乐意了,俗,你可以不看呐?
俗,你可以不看呐————打开淘宝,找个小商铺,看评论,总有商家回怼打差评的买家,我们只卖正品,不接受差评。
......有本事骂买家,有本事上真货?
有本事当婊子,有本事立牌坊?
有本事雇水军,有本事逃个税?
......我走进了电影院,找个片子图一乐,看完了感觉一般般,也没说能退银子呐,为什么不能打俩颗星?
书归正传,雅俗共赏,是个褒义词既有俗的渗透力,又有高雅的寓意,立意是好的。
但是这部片子很失败得把俗和雅混在了一起,感觉就像奥黛丽赫本大中午蹲在街边啤酒撸串,再一看,赫本是某个大妈假扮的。
本片情节流畅,笑料十足,气势恢宏,老铁没毛病(这句话是不是雅俗都有了)可能是我笑点高,但情节真心突兀,咱具体说说。
开篇还好,小沈阳烧一道好菜,王八一甩丢在厨师头上,然后抖包袱,虽然不是很好笑,但也没什么不妥之处。
接下来,大厨开始数落帮厨甲乙,俩个人过来帮厨,顺带从厨房夹带不少食材,立意何在?
显得村民可爱呢?
花开俩朵,各表一枝。
另一边,大潘偷小沈阳厨刀去赌钱,结果老板出老千,厨刀没了,还差了六万。
于是乎,大潘溜号,顺带在外墙画了个拆,下一秒老板墙被推倒了,老板表示追杀到底。
这一段的情节,有点像90年代的港片,赌侠赌圣赌王云云。
然而,为什么刘德华这么干,很流畅很自然,但大潘这么干,很多人会觉得尴尬呢?
原因还出在环境上。
香港澳门,一国俩制,允许赌博,赌场闹事的也有,很正常。
但是东北地区虽然赌博也很多,但允许不允许自己心里没点b数?
这边热火朝天赌钱,隔壁热火朝天拆房,宣扬中国特色?
这都能过审?
战狼因为拆迁这一段卡了多久?
小沈阳倒是分分钟过审,有进步嘛再下一段,大潘输钱了,就去赚钱,工作是碰瓷。
第一波遇到更专业的碰瓷车,倒贴。
第二波遇到女主的车,根本没停,差点被撞倒。
这一段的情节,立意何在?
反讽社会上的碰瓷现象?
还是影射东北地区不少人的游手好闲?
然后女主出现,告诉男主爷爷在台湾,快死了,想见他,云云。
男主开始说不能去,奶奶说去吧,男主就答应了。
自此,东北段落完。
到了台湾,看到管家的第一眼,就知道他的角色要反转,老爷子,求求您演个好人吧,分分钟出戏啊!
再然后,进门爷爷死了,留下一堆债务,还有帮派矛盾。
小沈阳当然是要解决的,不然电影就没下文了。
开始困难,后来都解决了。
夜场杀人不眨眼的老板,一支穿云箭,过来送快递。
渔场一言不合打架的老大,秒变义薄云天。
然后呢,俩个老大突然死了对突然死了就像刚煎好的鸡蛋,掉垃圾桶了。
俩个呼风唤雨的老大,莫名其妙吃个槟榔,死了。
情节突兀,赤不赤鸡?
(这句话是不是雅俗都有了)再后面情节过的很快,女主身边的小弟告诉本来以为的反一号,云云反一号各种嘚瑟boom 沙卡拉卡小弟干掉了反一号,变成了新的反一号大潘被抓起来,作为诱饵,去抓小沈阳然后俩拨人打起来小沈阳血条快扛不住的时候,总管来了下一秒总管不负众望变成了新新的反一号眼看没活路,赌场老板来了,债务不要了,面对一群人,喊道我们东北人好欺负么(东北人看的热血沸腾,其他省份的人呢...)然后新的俩拨人打了起来再然后不了了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警察也没找谁麻烦没了.........以上就是大体梗概,像不像一本奇幻烂尾小说?
主角平平凡凡,突然跳出一个牛逼的爷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没然后了哦,中间夹杂了不少港片的喜剧元素但是主角的人设从头到尾都是积极向上正能量靠配角来强行搞笑没谁了雅俗共赏香奈儿配韭菜盒子(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
小沈阳从前的电影,在自己的心底一直都是有他的地方,就有烂片。
这部电影却刷新了一下自己对于他的期待。
原来平时总是演得搞笑尴尬的人,忽然正经起来,也还行。
有进步总归是好的。
也许是自己的心境变包容了,左看右看,都算一种好事。
忘了那时看的时候的感受,片荒的不行,但也凑合的吃完了饭,看完了结局,没怎么快进。
于自己而言,也算还凑合的过去。
近来闲暇,把西虹市首富和猛虫过江都欣赏了一遍。
看到很多网友吐槽两个故事相若,演员撞车,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有一番自己的感受,不吐不快。
先表明立场,为猛虫过江鸣不平。
诚然,故事不够精彩,剧情有些俗套,但,和粗制滥造的垃圾片,还是有云泥之别的。
大家先别吐槽我,且容我慢慢道来。
1.小沈阳的处女作。
小沈阳是个很努力的演员。
和很多昙花一现的流星不同,他在用各种方式维护着自己的热度。
尤其是没有本山大树的庇护,每一步走来,充满艰辛和诋毁。
他用各种方式取悦着观众。
从二人转演员,到小品演员,到影视剧演员,到导演。
你可以批评他的作品不够好,但是你真的不能否定他的努力和态度。
就像这部电影,能取悦观众的元素,统统给你。
打斗,都市,乡村,飙车,黑帮,搞笑......如同一个大杂烩,就是希望吸引不同的观众。
当然,一个好厨子并非把所有食材,一锅熬炖,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小沈阳也在打磨自己的演技,搞笑少了,表情严肃了,这是想把东成西就拍出东邪西毒的即视感。
搞笑的重任交给了大潘。
大潘的搞笑风格仁者见仁,至少在欢乐喜剧人中他得到了认承,获得了拥趸。
而小沈阳则一本正经地讲故事。
即使这个故事并不算太精彩。
他的改变,能感觉得到。
小沈阳也希望把东北介绍给全国。
这是他的标签和烙印,是他的根。
故事前10分钟,既描绘了冰天雪地中喜气洋洋的热火朝天场景,也把东北陋习扒了个干干净净。
碰瓷与反碰瓷既是搞笑,又是讽刺,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颇有当年大忽悠与范厨师的斗法风范。
经典相声造厨也成为了开篇的桥段。
就是希望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逗你一乐。
出老千的一帮东北小混混有可恨之处,也有可怜之处,还有可爱之处。
人物性格丰满,后面还担任着塑造东北人标签的重要任务。
而有些影评认为这些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与故事不相干的拖沓,恕不敢苟同。
最主要的,是小沈阳希望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故事背后,则是对人性的刻画。
平时不惹事,惹事不怕事,心底善良,肩有担当。
心愿平平淡淡,也敢轰轰烈烈,小事不聪明,大事有智慧。
宁愿放弃繁华缤纷,也要叶落归根。
这些,是小沈阳真正想传达给你的,东北人的性格。
东北人心底的人性光辉。
即使混混,也能在关键时刻一笑泯恩仇,精诚团结,共御外敌。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内核。
小沈阳认真完成,一帮戏骨认真配合。
你能说这些表演不出彩吗?
这些弘扬的精神不正能量吗?
电影最后,其实也是对台湾回归的一个冀望,也是映射全中国都是一家人,都应该团结起来。
我觉得这正是中国人所缺少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
这种精神,比忠义更可贵,更难得。
看懂了电影的内核,你再审视这部电影,至少不那么拿不出手了吧?
而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宋芸桦的精彩表演。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台独分子。
就像徐若瑄,很多人说她是亲日分子,而管中窥豹,虽然能略见一斑,却也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妄加揣测,歪曲事实真相还坚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相。
网上评论姑妄言之姑听之,我只是评价她的表演。
我先看的西虹市首富,本以为台湾腔的女主会让我出戏,没想到表演得合板合眼,让人入戏。
而猛虫过江中,她的戏份很重,一会儿像个花瓶,负责拉高颜值,就静静地辣么美腻。
一会儿又如同特工,伸手不凡,干脆利落。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而她的扮相,比西虹市首富中好看多了。
虽然我觉得她实际上挺难看的,但是电影里的扮相真的很耐看,身材也真8错。
对我这车龄的老司机而言,能有令我怦然心动的女主,不容易啊哇咔咔。
一众反派演技爆表,整个故事致敬的不是龙哥的猛龙过江,而是古惑仔之猛龙过江。
有点熟悉的即视感。
都是隐藏的很深的大反派。
(当然啦,隐藏深得让好多影迷一眼就看出来啦哈哈。
)都是黑帮火拼,都有陈惠敏大佬坐镇......当然我没看过古惑仔,熟悉的同学可以介绍下。
话说龙哥的猛龙过江中,苗可秀可真美,上个世纪的扮相到现在也不过时。
(老司机瘾又犯啦)看电影,每个人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元素。
有些希望看到大场面,大制作,恢弘巨制,纤毛毕现,身临其境。
有些希望看到精彩的故事,丝丝环扣的剧情。
有些人希望看到美女,帅哥......当我们看不到这些元素时,我们会对这部电影失望,也会告诉身边人这部电影多么垃圾。
而这部电影,槽点在于元素太多太杂,没有精心雕琢,转折处突兀生硬,既想成为一部票房吸金的商业片,又放不下心中文艺片的小小梦想。
想兼顾得多,患得患失的心态,让这部电影特点不突出,槽点一大堆。
也正是因为这些吐槽,让这一部电影埋没中烂片之中。
我只是希望,用心制作的这一部电影,至少不是烂片的电影,不要就这样泯灭。
而小沈阳追求电影艺术的热情,也不要就这样泯灭。
絮叨完了猛虫过江,咱在聊聊腾哥的西虹市首富。
说实话,与夏洛特烦恼相比,这部电影显得粗制滥造。
但瑕不掩瑜,尤其在很多其他国产神剧衬托之下,这一部电影就是一部难得的佳片。
整个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腾哥的表演。
所有人的戏份都减少,或者围绕着腾哥的表演展开。
故事看似荒诞不经,而在此过程中,把金钱下人们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颇有吴敬梓儒林外史的风范。
而最后,人性比金钱更可贵的主题,则点名了这场闹剧的内核。
搞笑,麻花是认真的。
但是拍电影,麻花也是有追求的。
其实电影更大胆一些,可以让闹剧更闹一些,最后来个闹太套,留下一地鸡毛。
这样的电影立意更深刻,批判更彻底。
但麻花的电影,是让大家都看得懂的。
我很支持这一点。
好电影是大家能看得懂的。
很多神剧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懂真的是好电影吗?
就像我想写诗,把高大上的辞藻堆砌成一副扑克牌,随机组合,让人不知所云,还嘲笑别人不懂阳春白雪,意境悠远。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看一些不烧脑的,能看懂的电影。
最后我留下精力去思考导演到底要传达什么。
这是为什么故事简单,甚至不够严谨,但依然不愧好片的原因。
旧瓶装新醅,只有酒好就好。
好过那些金玉其外,醪糟其中的烂片。
尾巴:(看Fview看多了,很喜欢彭总。
)两部电影故事都简单,情节都有纰漏,演员阵容撞车,何其相像!
但一个是一上来就有10亿真金白银霍霍,最后继承了300亿财产的幸运儿;一个是一上来就欠了一屁股债,还要应对黑帮陷害,最后放弃了大帮派的“幸运儿”。
内核不同,故事迥异。
都很搞笑,都很精彩。
在国产的丛生杂草中,是一抹微红,虽渺小却蕴含希望的种子,定能成长出一片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
本来看网上有评分很低,没抱什么希望,觉得随便看看能放松下就行,没想到全程节奏蛮紧凑,很搞笑,尤其东北和台湾文化的一些碰撞很有意思,目的也就达到了哈本来看网上有评分很低,没抱什么希望,觉得随便看看能放松下就行,没想到全程节奏蛮紧凑,很搞笑,尤其东北和台湾文化的一些碰撞很有意思,目的也就达到了哈
不管戏咋样,第一次当导演拍新剧,为何要打击他呢,难道你们第一次做的都那么好?
难道你喜欢被打击?
将心比心吧。
那些讽刺挖苦的人,多想想自己吧,光动嘴皮子有什么能耐?
嘴下留德吧。
不要让你的脏话,变成你未来孩子的笑话。
一部剧的好坏,可以批评可以指正,人身攻击算什么,估计那些攻击人的水平也就那样了,呵呵。
期待第二部。
😄😄😄😄😄😄😄😄😄
小沈阳导演的。
努力看完了。
看完觉得真正的导演和非科班出身的,差距全在细节上。
好的导演用细节用意境用演员用感觉用不出奇的东西传达不可言说的意蕴丰富的东西。
不那么好的导演用情节用概念来传达故事。
这片就是。
纯朴的孙子会讲孟子荀子的话,为完成黑社会爷爷的遗志,用仁义谦恭感化敌对的人,最后却被最意想不到的身边人陷害。
正乱斗一场时,警察来了。
孙子也和爷爷收留的女孤儿手下有了感情。
中间还夹杂谈钱的东北人过来送刀,闹出一些看着非常尴尬的搞笑。
整个过程没有看起来真实的细节,全是非常巧合的情节,而且是没有创新,很老套的情节,为了突出仁义什么的。
孙子的仁义助人性格凭空而来,为情节需要而有,不是演员让人信服而有。
刚好和《平原上的夏洛克》形成对比。
后者没有讲仁义,而是通过讲超英的很多琐碎日常事情。
请人建房子,买多猪肉,吃不吃别人的事,买不买我的事。
好友被人撞了逃逸,别人都说为报农保不要报警,他非坚持要找出肇事司机,哪怕他要垫付数额巨大的医药费。
医院费不够他要买了陪伴多年的老马,可一听说马被要被送去屠宰,立刻加钱把马要了回来。
和另一个兄弟费尽心思去查找三辆嫌疑车,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很多风险,他都尽力克服。
在调查第三辆车时,误会对方是肇事司机,用对方出轨威胁他,可昏迷的朋友一醒来确认对方不是,他立刻拒绝巨款,哪怕被打也不收钱。
最后结尾揭示他不顾养老钱也要翻盖房子是为了实现对他去世老婆的诺言。
这个超英所做的事从小到大,让人越来越信服他是仁义的。
而且这些事不是刻意为了突然他的仁义,是用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且都是符合现实,让人有共鸣。
《猛龙过江》里沈福同样靠仁义打天下。
他的仁义不是发生在东北,而是在一个陌生城市黑社会帮会。
他一个厨子,没有任何铺垫,张口就孟子荀子,塑造他的仁义。
他还用仁义打动那些黑社会对头,方式是煮了一顿饭救人一命,还帮助打开海鲜销路。
打开海鲜销路很简单,打个电话就行。
一切都很轻而易举,简单的像个故事。
黑社会老大们很容易被感动,帮助别人也很简单。
后来,两个老大为了庆贺彼此感情好,特意不带手下一起聚餐,结果死了,就好像特意死了让阴谋家出来。
到最后,沈福一个做菜的厨师,用一把菜刀和黑社会无数人对抗很久,以显示他的强大,都不符合现实的逻辑。
《大话西游》情节是大话的稀奇的,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他们做的事情都配套,都按照逻辑来。
《猛》里没有,就是为了情节需要,需要他一个没有家传渊远或者看很多书的人张口闭口孟子荀子,需要黑社会老大义气到被被一顿饭和救命之恩打动,需要黑社会老大死他们就不带手下去,需要厨师靠菜刀和社会斗到警察来就斗。
情节至上的。
概念先行的。
远离现实,情节为仁义服务,而不是仁义推动情节发展。
感觉6.5分吧,毕竟难得有个喜剧能让我从头到尾笑完,并且还不气其中有人很蠢。5星是为了拉高分数,为啥豆瓣分这么低呢真的还可以啊,至少电影院的人都笑的挺开心,感觉打一星的那些没带脑子吧,歧视太东北二人转也太明显了吧,作为小沈阳第一部导演的作品很惊喜了,剧情老套了些但笑点还是挺多的。
说不上太好,但也不差,对于第一次导演的电影,及格是有的。故事讲清楚了,刘桦几个小弟有点尬,其他的都还行,电影院里观众的笑声是最实际的证明,不过要是非跟什么艺术挂钩抬杠,那就另当别论了。
必须给五星,都是东北元素,大秧歌,大雪……亲近感十足……东北人自带喜感,这也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编剧元素很齐全,起码是很认真的做电影🎬国产喜剧需要更多的时间……方言很重,许多人看不懂给了很低的分数也属正常~~战争“南湾”把亲情和牵挂隔在两岸,看似打杀,后面义字…引用古人话值回味
乱七八糟
可惜了那么多好演员,笑点还是有的,但是剧本不是很好。
上次看小沈阳演的女儿国里的猪八戒,就感受到他的演技很好啊,为什么会受到质疑?他挺上进的,加油
喜剧,故事禁不住细琢磨,好笑就行,没什么深意,也算小沈阳比较稳妥的路线,扎着钱了这是
两星半三星之间,还行有笑点比预期好太多,比赵本山郭德纲自己弄的烂片能看,没大潘撑着早垮了
还行还行
谁敢在东北这嘎达装犊子,这个片必须四星+
太喜欢宫寺了…………
不好笑。
作为首秀算可以了,比吴君如、郭德纲好
我就是想随便找个片子 把7点到9点着两个小时混过去 中间可以随时玩会手机 暂停 这片子是合格的 没啥搞笑的地方 潘斌龙全程尴尬让人讨厌 全片唯一的看点可能就是宋桦芸了 跟少女时代里的基本是俩人 不过除了好看 其他都挺僵硬的 刘桦那几个算是有点意思 总之 如果没看过 也就别看了
看完《末路狂花钱》突然想到《猛虫过江》分介么低特意上来给小沈阳鼓励一下下,你导演的确实比演的这部狂花钱强很多!起码像一部电影,不像小品❗
当华仔的“世界第一等”响起,姆们东北人大战南湾人。看着玩,简单笑了两下。个人觉得:打一星的人,以后选啥片看,很重要,别给自己添堵。
剧情俗辣,但笑点密集,还不错,轻松高兴,无聊打发时间,毫无心理负担,小沈阳拍电影还不忘给自己大米做广告,服气!还有众多熟面孔老戏骨,很赞👍反派一开始我就猜中,没有惊喜感😎
和西虹市对比,一个留百亿一个留空壳公司,同一个女主。南湾指的台湾吧,片尾那个外国人什么意思,拍续集?
一水的差评,看评论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基本上把台湾出镜的都是一水儿的综艺咖,唯独几个演技派竟然还是龙套中的龙套,特别是llq..不能说没有搞笑的点,但就是觉得东北味儿加上台湾,还是有点土。
对不起,我从片头的几个运镜觉得小沈阳有用心,比什么微微一笑很倾城什么闺蜜2什么栀子花开什么乱七八糟的所谓青春片努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