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付出与收获

Pain & Gain,健男抢钱团(台),不劳而祸(台),筋肉掳笠党(港),甜从苦中来,Pain and Gain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道恩·强森,艾德·哈里斯,托尼·夏尔赫布,安东尼·麦凯,芭儿·帕丽,罗伯·考德瑞,蕾蓓尔·威尔森,郑肯,迈克尔·里斯波利,凯利·勒夫科维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付出与收获》剧照

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2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3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4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5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6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3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4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5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6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7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8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9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20

《付出与收获》剧情介绍

付出与收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为一名健身教练,丹尼尔(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有着诸多难言之隐,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保持优势,他不得不做着比别人强百倍的努力,其中包括吃药和注射,它们都价值不菲,因此,丹尼尔的生活始终都处于窘困之中。 受够了囊中羞涩的日子,丹尼尔决定通过抢劫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的目标是健身馆的常客维克多(托尼·夏尔赫布 Tony Shalhoub 饰),与此同时,丹尼尔还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行家”保罗(道恩·强森 Dwayne Johnson 饰)作为搭档。一切计划都在顺利的进行当中,直到一个名叫艾德(安东尼·麦凯 Anthony Mackie 饰)的私家侦探出现在丹尼尔和保罗的生活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染成茜色的坂道OVA大明天子双面君王纸梦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诡使神差高飞鸟新娘大作战法律之心:重建生命的律师FM701寄人皮下大叔喜欢可爱小玩意竞选伙伴霍元甲之精武天下柏林,我爱你请点赞朗·霍伯的灾难爱你至死悬空12小时告诉我!辣妹子酱OAD学战都市Asterisk第二季三角关系继母与女儿之间的小休止失忆杀人刀尖我的狗蚪蚪危机13小时面包碎屑命运速递我的最爱

《付出与收获》长篇影评

 1 ) 史上最蠢绑匪,胸比脑大的惨剧!

曾几何时,我也是健身房的忠实会员、大肌肉的铁杆粉丝,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的变差,伤痛也随之而来。

这种痛就像一只恶犬,时不时咬你一口,让你疼痛万分,渐渐的使你感到得不偿失,所以我现在去健身房也是点到为止,再也不敢使劲操练。

因为我知道,我即使累死也成不了健美先生了。

《健男抢钱团》里的三个大块头身体健美,但都是傻子,他们堪称是史上最蠢劫匪,在片中现身说法地诠释了什么是胸大无脑。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锻炼的强度大了之后,人确实容易变得呆滞、脑筋差。

而且荷尔蒙分泌过剩也导致了烦躁、易怒、控制不了下半身等等问题。

幸好我没有用违禁兴奋剂,否则我现在就更糟糕了。

健身时间长了就上瘾,一天不玩就浑身难受。

健身房占有了我所有的空闲生活,让我脱离实际,脱离社会,所以我很能理解马克·沃尔伯格轻易被亚裔成功学骗子洗脑而引发的一系列悲剧。

他实在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间太长了才造成的白痴。

健身的人都极度自恋,这在片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惜肌肉不能当饭吃,健身的人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和汗水,练就了一身腱子肉,但有啥用呢?

还是TM屌丝青年!

这一点我也曾经不停质问自己,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在健身上是不是浪费生命,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除非我去卖肉或者做鸭。

影片里对财主的为富不仁和低级趣味也进行了痛快赤裸的揭露,财主被害的那么惨却无人问津,连警察都不相信他的话,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导演迈克尔·贝的电影我都不怎么喜欢,除了《健男抢钱团》。

这部电影真的很有趣,很讽刺,也很现实,让我对贝先生刮目相看。

贝先生似乎也无意继续执导《变形金刚》了,希望他再玩点邪的。

 2 ) 很失望,动作太少太少

搞笑片,动作很少。

剧情不合现实生活。

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是真实的故事肯定是这个电影差距很大。

罪犯是三个正面人物的演员,受害者是反面的演员,你还真看起来怪怪的,还以为三个正面人物最后会没事,结果他们三个全被受害者派来的私家侦探全部抓获判刑。

真不知道电影是为了表达什么。

如果你以为这又是巨石强森出演的热血精彩的动作片,那么你会大大失望,不是这种片。

如果用喜剧形式看还不错,能有让你哈哈大笑的时候。

另外里面讽刺了中国制造的东西质量不行。

 3 ) 个人备忘

-会员注册时,我给每个人清洁身体,并上了蜡。

对脱衣舞女郎免费开放会员资格,这主意太棒了,两个月内,会员量增长了75%。

-哦,你就是个“有可能”伙计(a Maybe Guy),我还以为你是个“肯定的”伙计(a Definitely Guy)呢。

郑肯这个大逗比!

妹子上半身趴在车后备箱上,汉子后入,啪啪啪的力量“推”动车,追尾了停在前面的一辆车。

黑人来到诊所看阳痿时的对话: 胖护士:我们每天都收治许多蛋蛋。

黑人:或许葡萄干这个比喻更恰当吧。

胖护士:至少你的也是裹着巧克力的葡萄干。

胖护士:我喜欢享受非洲大陆上的雨(喻与黑人做爱)。

黑人:我高中的时候给我的JJ起名欧内斯特。

胖护士:我也曾管我的私处叫米歇尔。

电击器把富翁电的口吐白沫,这时一个让我喷饭的镜头出现了--“白沫”的特写。

钳子夹鼻子。

巨石为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富翁洗礼。

两傻逼哈哈哈哈哈。

沃克伯格自称CIA欺骗无知少女。

芭儿·帕丽长得有点像斯嘉丽啊。

巨石这片儿中的主要职责居然不是秀肌肉,而是出演一个时不时的有点小聪明的中二肌肉基督徒,演的还挺棒。

演技不错。

公证人。

三人欲伪造富翁车祸死亡,结果由于猪队友黑人给富翁系上了安全带,猛烈撞击后车内的富翁仍存活。

巨石驾车碾过富翁的脸。

满是轮胎印的脸。

胖护士的忍者STYLE:一边用坐在黑人身上做爱一边挥舞双节棍。

巨石拿着自己断掉的脚趾逗狗。

沃克伯格交代巨石把死人手上的指纹烤掉,巨石把这项工作演化成了烤肉。

太傻逼了。

用胸部填充物上的序列号来做鉴定认定了死者的身份,奇葩!

 4 ) 喜剧&悲剧

此片在美国的宣传中规中矩,看首映的当天人坐的也还算满。

看惯了马克和强森在各种动作片里的男儿本色,偶尔看下他俩加上艾德哥仨一起犯傻卖萌还是别有一番趣味。

励志对白穿插整部电影,No pain& no gain的主题被他们三个用荒诞不羁的犯罪手段表现出来虽然不合时宜,却也不禁发人深思。

到底庸庸碌碌地一辈子还是为了出位放手一搏?

全片虽然天马行空般荒诞但当演到强森面对警察站在过街还把富豪尸体尸解,接着把死者的手放在烤箱里BBQ的时候字幕带出来:“演到这里依旧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 电影院里除了惊呼就是沉默。

忽然就没人笑得出来。

一部喜剧犯罪片能达到这个效果,也不难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

 5 ) 虚假的美国梦

《鱿鱼游戏》-韩国电影的文化输出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而且看得出作者是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观影量的,但是如果作者能回头不带任何情感的客观的去看自己这篇文章,把文章里中外电影国籍对调一下,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么?

字里行间,有着对国内电影的各种批判,对国外电影各种善意的解读,一丝一毫不觉得国外电影所谓“文化输出”的作用,因为从一开始,这个概念在作者心里就是被否定的,然后找论据去支撑这个结论。

这不正是一直以来“文化输出”的效果么?

打个比方,过去10几20年,甚至就是过去3年前,好多人还是对西方抱有极美丽的幻想和滤镜的,滤镜,这个作者也用到的词。

这个滤镜,正是“文化输出”带来的,我们的认知是被引导的。

而现在,为什么大家开始谈论“文化输出”了,因为时过境迁,好多事情我们看清楚了,西方没有那么好,我们没有那么差,甚至,西方的双标让人感到虚伪和恶心,而之前我们为什么有那么根深蒂固的想法?

正是“文化输出”。

这是对我的批评,就很奇特。

首先我对自己十分凶狠,压根不带感情。

倒是他偏见十足啊。

绝口不提我对中国电影《小城之春》、《喜剧之王》、《色戒》的分析。

第一点是文艺青年常用的先捧再踩,而这种行为并不是真心夸赞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博学,看看他的言论,不就为证明自己见解更深刻吗?

当然这是个态度问题,不愿意学习中国电影史,话还挺多。

第二点还是文艺青年惯用的辩论手段,替换论点。

我分析的是“文化输出”必定失败。

他的论点就很怪,谈的是“文化输出”的后果,一个拥有理性的观众不难发现,他的论点恰好证明我是对的。

不知他反复思考自己的言论是否会意识到。

知乎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成龙与李小龙的成就要高于李连杰”,我也论述过,替换论点,明明问的是成就,答题者说的却是持久力,还赢得大量叫好,国内影评人就这水平。

像政客不像学者。

他说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这很奇怪,因为我在《鱿鱼游戏》的分析中对韩国电影的态度十分凶狠。

大谈韩国电影“文化输出”的明明也是这拨人,而我用事实证明韩国电影非但没有输出韩国文化,而是在向全世界呐喊:韩国陷在“文化双语化”的献媚,而且是从上而下的,不单是政客更是人民对西方的崇拜,在韩国综艺能明显发现。

那么,这位朋友是为什么如此脆弱感受到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

因为他既不理解韩国电影为什么会被西方接受也不了解中国电影史,他说我对中国电影不友好,呵呵,我分析了费穆大师《小城之春》为什么是现代电影,受到全世界电影史的尊重,我也分析李安导演连续巨额亏损下好莱坞依旧信任、容忍,更不用说我在《鱿鱼游戏》一文前几段就说明中国香港新电影运动与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足以对抗好莱坞。。。

明明前几天就说过好莱坞只能学习港片却不能复刻。。。

文艺青年就这样,他说了这么多就是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可笑。

我的《鱿鱼游戏》一文实际上并不是论点而是事实,我证明的是“文化输出”注定失败,一直以来支撑好莱坞世界电影中心与本世纪韩国电影进步的是拥抱普世价值观。

这位朋友认为中国看清了美国的虚伪,对不起,那是政客的期待,与电影有什么关系?

而且美国电影那是引进而不是美国说了算?

所谓的美国梦难道不是中国的期待吗?

是你被洗脑没有理性思考看不清美国电影!

意大利怎么就跟我们不一样?

因为一众大师级没有陷在美国梦的矫饰下。

1949年出版的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两幕剧《推销员之死》就是在向全世界解释“什么是美国梦”,美国梦的本质根植于美国梦的虚假与遥不可及。

我之前明确说过好莱坞电影有与官方密切合作的《珍珠港》、《变形金刚》,可这些电影毫无例外受到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的抨击,哪像我们中国的影评人啊,呵呵。

而好笑的是什么?

这两部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也拍过美国梦,那就是《健男抢钱团》,主题继承自《推销员之死》,也是讲美国梦的天真。

那么,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美国梦”是怎么来的?

完全是自我臆想下的美妙结果,美国人自己都无法准确定义自己的“时代精神”,输出个什么鬼?

又或者说,美国在1917年之后成为世界电影中心,他们就经历了“文化输出”的失败,我们中国电影难道不该吸取经验?

“文化输出”带有明显的民族区域特色,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中国人永远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思考,这就是美国拒斥“文化输出”转向合家欢的原因!

合家欢就是拥抱普世价值观,有时候更保守,像是二战时期的《相逢圣路易》。

只有普世价值才能成为全人类沟通的桥梁!

费里尼大师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起步,并没有拒绝美国电影,但他明确指出美国并没有那么美好。

好吧,他又要说我从来不提中国电影。

杨徳昌大导演明确说过美国流行歌曲对高压下台湾人民的鼓舞。

我们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亡命天涯》在1994年11月12日上映,这位朋友显然是在这种观影文化下长大,他没有看到的是中国一直以来都可以看到大量艺术电影,而在这之后,商业大片取代艺术电影,所以我说,所谓中国视角下的“美国梦”是中国引进前提下产生的副作用,商业大片有时候会夹带私货,像是《壮志凌云2:独行侠》。

细心的观众发现《壮志凌云2:独行侠》对中国有点小心思,是的,可我又指出了一个让“爱国斗士”无法忍受的事实,那就是中国观众膈应的地方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我说的是老牌有影响力的!

不要再跟我说资本注入下急速扩张到400多家媒体的烂番茄了!

)也不喜欢,所以《壮志凌云2:独行侠》票房收益很棒,评价却被压低了。。。

然后又有个人跟我说烂番茄96新鲜度还不够好?

亲,那是新鲜度。。。

这两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能说你不懂就来批评我跟你一样。

好了,我分析《鱿鱼游戏》到底想证明什么?

我指明中国电影被全世界接受的可能,也是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目标,恪守普世价值观。

既然是目标,当然有失败的可能也有比较幼稚的尝试。

国内很少有人会像我这样指出《教父》为了维护家族团结保证对家族的绝对忠诚而抹杀美国一直标榜的个人人权。

我分析的所有韩国电影都明确反映韩国在被美国“文化侵略”,他们是怎么保护自己并飞速成长并超越中国电影?

吸收好莱坞技术并本土化。

说实话,我都好奇这人是否意识到韩国电影与中国内地电影差距有多大。

韩国电视剧与国内皇权下的霸道总裁玛丽苏就证明韩国拥抱普世价值观,国内是居高临下的男性视角。

中国内地电影可曾发展出自己的思考?

没有啊,吴京说一个美国人可以干掉一个师,中国人为什么就是夸张?

问题在哪?

吴京说的并不是中国电影的进步,而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他吴京可以比好莱坞更夸张,一个人干两个师!

是模仿好莱坞而不是像韩国电影本土化之后对抗好莱坞!

中国电影史大规模学习好莱坞技法至少有两次,沿用至今的就是第二次学习成果,别再瞎扯皮了,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

真是奇怪,我明明在《鱿鱼游戏》开篇就说印度电影与韩国电影都是在学习好莱坞之后加入本土化的思考以对抗好莱坞,什么时候对西方电影谄媚了?

文艺青年就喜欢借题抒发自己的小情感,李安导演《色戒》批评爱国斗士,躲在荣耀国家的背后,既不了解中国电影也搞不清自己在世界电影的位置,靠幻想度日哦。

每日影评20221013

 6 ) 《付出与收获》:大胆出格的另类美国梦

拍腻了《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终于有了喘息之机玩点另类花活。

寻到一个真实故事的本子,组织三名大块头肌肉男来演绎一场及喜剧又动作的各种绑票惊悚案。

在美国电影中,真实故事改编是炙手可热的类型片。

不管是真还是假,也不管被添油加醋改的面目前非到何种程度,只要是粘上“真实故事”,都会有一大群的死忠们狂热追捧,比如老夫就是其中的一枚。

因为老夫坚信,真实故事永远都会超于常人的想象力。

真实永远比小说更荒谬,人们虚构故事总会遵循一定的逻辑,而现实事件总会超越所有的逻辑思维。

这也就是真实故事最吸引人的一大看点。

至于影片的看点,除去短暂的香艳场面热场外,三大型男全程展露各种肌肉角度,绝对会让喜爱肉肉的观众们大饱眼福。

巧克力男安东尼·麦凯有点跟班的赶脚,道恩·强森像个无脑人士,唯独马克·沃尔伯格飙起的最凶,前后左右都被骂个臭够,《斗士》之后,奔四的大男沃尔伯格突然一身肌肉嘎达猛起,如打了激素一般,再次挥舞起动作片的猛力。

是因为最近动作老年队们的频频亮相,让年轻人不服气了吗!

无论如何,道恩·强森那五星级的肌肉块子,沃尔伯格的疯狂咒骂,还有安东尼·麦凯的小样,最终引出63岁高龄的老将埃德·哈里斯出马,立马摆平年轻人的气焰。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不服不行。

至于影片的剧情,在美式主旋律如此高涨的当下,反恐反到压力锅的份上,此片却逆潮流而上,把打砸抢当成是“美国梦”的真谛,并且还夹带真实的种族歧视言论私货,影片得不到媒体大佬们的正面评价也在意料之中。

但被《华尔街日报》评价成“让人不愉快的怪胎(Freaks)”,还是有点出人意料。

难不成,《宿醉》和《春假》那样式的“怪胎”才是美式的正胎?!

难道美国人不是向来以大胆出格为人生崇尚准则吗!

当然,以恶趣味为骄傲的美国人还是有底线的,无论怎么肆无忌惮,丑化自己的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

 7 ) 电影真实事件亲历者的部分描述和事件相关链接

幸存者Marc Schiller也就是那个一半哥伦比亚一半犹太的有钱人,在电影上映后接受采访时抗议道:“显然他们最后想杀掉我,他们想杀我的时候可没有那么搞笑。

他们试图把我和车子一起炸毁后又两次驱车取我性命,我处在昏迷状态还不知何故会从车上下来。

这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因为我确确实实受伤了。

这电影他们拍的像喜剧一样,但你必须记住不仅我遭受了这些,还有人被杀害了。

所以电影拍的让这些人看起来像好人一样是残酷的。

”Obviously at the end they tried to kill me -- and it wasn't that funny when they tried to kill me. They did run me over with a car twice after trying to blow me up in the car. I was in a coma and somehow I got out. … It wasn't that funny because I had substantial injuries. … The way they tell it made it look like a comedy. You also gotta remember that not only I went through this, but certain people were killed, so making these guys look like nice guys is atrocious.真实事件链接: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pain-and-gain.php

 8 ) “烂片”解读

一开始看预告以为是一部无脑低俗片,特别看到脱衣舞娘和男主二号艾德里安自慰的场景;片头介绍这是19941995年发生在加州迈阿密的真实事件,开始我还以为是忽悠人的,看到后来才知道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片中两次黑我天朝的地方:第一次是脱衣舞娘索丽娜在和男主一号鲁格调情时说到commie-sucking whore(commie共产党员,whore婊子),第二次是艾德里安和鲁格买made in China的电锯分尸大骂中国货。。。

但别忘了这部片子里还有一点犹太种族歧视或者基督和犹太宗教冲突的味道在里面(男主三号保罗看守佩佩即维克多时发生的“小插曲”),所以不必为了这点台词而“爱国”情绪泛滥,把它理解为另类艺术形式和取悦美国本土小市民的噱头即可。

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电影镜头的处理和选择,片头鲁格被车撞的那个慢放镜头就特别带感,还有女主起初索丽娜偷渡至美国来追寻梦想时,给那个在马路边被遗弃玩具的特写也很有功力;在斯乐斯基饭店前第三次实行绑架时飞机从楼顶低空飞过以及佩佩被电击的慢镜头同样充满艺术感……Don't be a don't-er.Do be a do-er.鲁格开始在片头的那段独白很励志:“事情的起源,是我觉得是时候要更加努力来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自我改变中最难的事情,就是改变其他人看待你的方式”,“当客户想的和你不一样时,会觉得很伤心”……他是一个很有进取心,更准确的说是野心的教练兼销售,“我知道我做的是错的,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努力工作的”“你得毫无畏惧的去做任何事”,在他在佛罗里达靠奉承拉到很多老年客户后,插播了最后是审判镜头,短短14分钟他就被陪审团判定guilty并判处死刑,他起初的工作方式和野心就注定日后的这一幕。

无论是保罗用基督信仰“帮助”佩佩,还是艾德里安在谋杀佩佩伪造醉驾车祸现场天真的说“法律这么规定的,要是你不系上安全带,你会被安全气囊打伤脸的”,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性格——silly,连傻大个保罗也认为他的队友艾德里安太愚蠢了。

片尾鲁格“这帮人都是为了抓我来的?

”以及倒数第二句台词“and I believe in fitness”,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所展示的男主非常单纯和可悲。。。

最后一句台词,至少在我这么一个中国人听来,显得特别得讽刺和戏剧性——That’s the American Dream……

 9 ) 美国合伙人

男人的奋斗史离不开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而且小伙伴们的数量也很有讲究,不多不少,三个正好。

俗话说,好事成双,三人成虎……好吧,我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年轻的朋友请不要学我乱用成语。

光看本片的海报,好像还真有那么点励志的意思——三个美国合伙人站在星条旗下,一副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蓄势待发的样子。

只不过,不同于《中国合伙人》通过对三个中国先生创业史的展现,猛戳我这种屌丝男观众G点,激发大家对实现中国梦的共鸣,迈克尔贝的这部新片却是借三个美国先生的故事几乎要把美国梦给玩儿坏了。

从合家欢的《变形金刚》系列中暂时抽身出来的迈克尔贝终于可以不顾底线肆无忌惮的在这部R级片中尽情玩耍了。

变形金刚从一到三,给人感觉在女主角的特写镜头上,导演的拍摄手法日渐猥琐——瞧把孩子给憋成啥样了。

这次咱们终于可以甩手大干一场了——想露点就露点,想来一发就来一发,想喷血就喷血,想骂脏话就骂脏话。

迈克尔贝是个非常棒的商业片导演,他就是闭着眼也能拍出精彩的商业片——不过观众对他评价却始终不算高,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好像真的是一直在闭着眼拍电影,反正他大概只是竖起耳朵来听炸药放的够不够而已。

这次的新片据他本人说是要拍出《低俗小说》的味道来,不过看完之后我觉得除了尺度方面,其他的给人感觉都与《低俗小说》相去甚远。

不过这个“相去甚远”是没有方向性的,两部电影都很精彩。

当然,也许这部新片在我记忆中变模糊的速度要快些,但并不影响我对它在娱乐性上的肯定。

每个导演风格都不同,真要以之前别人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拍出来的感觉也可能差很大。

像我这种要求比较低的观众,只要导演用有趣的细节点缀好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就满足了——我觉得这方面本片导演超额完成任务了。

如果硬要说本片像哪部旧电影的话,我倒觉得它跟《两杆大烟枪》更类似。

当然,本片没有昆汀或者盖里奇那么张扬鲜明的风格,而是一部仿佛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制作工序来完成的标准化商业片——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把娱乐性商业片的制作技巧融会贯通并发挥到极致,本身就是迈克尔贝最强烈的个人风格。

说到本片当中有趣的细节,实在数不胜数,前二十分钟不算太精彩,但是从主角策划抢劫开始,就基本上是全程高能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婚礼那一场戏,这里雷蓓尔的一番演说倒是有点昆汀那种絮絮叨叨的感觉。

其中有这么一句,是她说安东尼麦凯“是我的贝莱尔的新鲜王子”。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95年,那年正好是迈克尔贝在影坛崭露头角的时候,也是他和威尔史密斯初次合作《绝地战警》的时候。

快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人电影导演早已凭借三部《变形金刚》成了任何爱看商业大片的观众都不能忽视的世界名导,而当年的新鲜王子也早就加冕为“皇”,近几年更是致力于培养自己家的太子爷。

我猜本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应该也被勾起了不少青春回忆吧。

安东尼麦凯恰好是好莱坞黑人男星当中除了威尔史密斯外,第二个让我觉得相貌英俊不凡的,而这里用威尔的昵称来对安东尼的剧中角色的外形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喜欢的两个黑人男星给联系起来,让我觉得巧妙中还有点小惊喜。

不过这个小黑哥现在大多都是当绿叶,希望他加盟复仇者系列后星途能更明朗些。

在说回电影的主题“美国梦”以前,我想先说点题外话。

电影中我看的最揪心的一个场景是三个人用尽各种方法杀佩佩的那一段。

一开始还是各种搞笑,可是演到巨石强森开车从佩佩脸上碾过去那里我是真的笑不出来了。

我特别能感受到这个角色当时心里那种矛盾与慌张。

我虽然没有[哔]过人(真的[哔]过也不可能跑到这儿来承认……),但却做过很多类似的梦,比如我梦到过自己潜入一个朋友家去偷东西,然后被他爸爸撞见了,然后就失手闹出了人命,当时心里的感觉是既惶恐无助,还有种天旋地转空虚幻灭的感觉。

梦醒之后,长舒一口气,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小时候看太多武侠故事,也常幻想那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快意与潇洒,长大之后,却连做个这样的梦都后怕不已。

由此可以看出,梦这个东西虽然神秘有趣,但也常常是很复杂甚至危险的。

有的人在梦的指引下,创造了绳命的回晃;有的人却被荒诞的梦给带跑偏了,比如片中的三位。

其实片尾丹尼尔被判刑后身穿囚衣时配的那段旁白,让我听了还是有点失落的。

我在想,如果就这么让他们侥幸逃过去,也许他们的美国梦真的就实现了,真能为把美国改造成更好的地方出一份力——丹尼尔接手了佩佩的资产之后,从邻居到店员都对他赞不绝口,应该是他比佩佩干得好多了。

可惜的是,主角们在为自己的圆梦计划踌躇满志时,忽略了其中真正最大的阻力,那就是他们的愚蠢。

上帝在要给予你的时候可能会以任何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比如当年乘五月花号到美洲大陆之后饥肠辘辘的移民,在受到印第安人的接济之后视之为上帝显灵,我年轻的时候也觉得这很荒谬,但现在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能理解这种想法。

同样的,上帝在要从你手中拿走某样东西时,也会用任何你想象得到或想象不到的方式——比如利用人的愚蠢,或者贪婪,或者其他。

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上帝会往里面注入运气,能力,财富等许多,而一旦祂觉得这个容器不合适了,只要轻轻一推,里面的东西就会全洒出来。

特别说明一下,这里说的上帝,并非特指某一宗教的神明,具体含义因人而异。

我常常见到同龄人抱怨社会不公,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够好,让自己活得很吃力,极端一点的甚至会诅咒那些X二代。

其实对于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器量配不上他们手上拥有的,那他们早晚会输掉这些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如果他们本身就配得上自己拥有的一切,那我们又有什么好嫉妒的呢?

有许多仇富的人往往自己本身在该努力的时候欠了那么一把火候——比如像片中佩佩说的“因为你们他妈的没上过大学”,在天朝应该是我们他妈的没考上好大学——对于这些人就算真有人出来劫富济贫,平白无故分给他一大笔钱,以他们的水平,恐怕很快也要败光。

电影中出现了三个在财富方面代表成功的角色,第一个是遭遇抢劫的佩佩,这个形象有点特别,他是类似于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或者欧也妮葛朗台那种角色,虽然很有钱,但却很难让人喜欢上,对我们这些平凡人起不到什么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非常倒霉被弄死的那个色情小王子。

他的性格虽然不像前一位那么奇葩,不过钱的来路也不怎么正。

他要是个循规蹈矩的善类,又怎么会被傻大个巨石强森盯上。

还有一个是卖大力丸的Johnny Wu,现在只要看到肯郑的那张脸就想笑,哪怕有的时候他演的并不搞笑。

天朝拍的励志故事少不了要黑一黑美帝,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Johnny吴这个角色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个华裔,这大概也反映了一部分美国本土居民,特别是白人,对于华裔移民的看法——那些成功的华人都是些大忽悠。

另外片子后段分尸那块儿,还黑了一下我大天朝的产品质量。

类似的桥段在当年诺兰的黑暗骑士里也有,当时还年轻气盛的我,还颇为此愤愤不平,现在再回头看就觉得完全无所谓了。

其实美国人也不傻,只要我们的东西物美价廉,任这些好莱坞电影黑出翔来,人民大众也是会照买不误的。

其实关于美国梦的正面教材,片中还是有一个的,就是艾德哈里斯扮演的侦探。

在还能跑能跳、耳聪目明的年纪就退休在家,有一栋海边的大房子,没事打打高尔夫球,在家种花种草,每天可以陪自己的老婆去超市买东西,一起在家吃饭。

不是每个人都非要爬到顶点,去领略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寂寞。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做的最靠谱也最惬意的梦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10 ) 肌肉发达的暴富男

四肢发达却无脑的人见多了,不过这么衰的第一次见着,这么衰还能干出如此荒谬之事的更是奇观,如此奇观电影拍出来都觉得不可置信的,居然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迈克尔·贝执导,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大场面,实在是怀疑这样狗血又无下限的故事竟然是依据真实案件改编,片中三个笨家伙的行为举止太像萧言中漫画中的角色了,而我朝数次躺枪也着实好笑。

《付出与收获》短评

笨贼一箩筐,好莱坞的翻案风间歇性抽风,这个在车轮上的持枪大国,奇葩案件层出不穷,岩石才是这部怀旧片的最大看点,本色演出的大傻大块头,怎么傻怎么来,顺带卖个萌,随着三个合伙人事业的展开,让人目瞪口呆那得是多倒霉的家伙才会这样神的效率。德军军官专业户这次演了个神探,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7分钟前
  • 笑我痴
  • 还行

这种真实故事改编的黑色幽默片真的可以再早一点结束的。

12分钟前
  • 赤井秀一的帽子
  • 还行

不要怀疑,美国人真的有这么蠢的

13分钟前
  • Nathaneil
  • 较差

黑色幽默加上暴力元素,努力错了方向就是一步步走进万丈深渊,仍执迷不悔

16分钟前
  • 爱折腾的JOJO酱
  • 推荐

I'm hot, I'm big, I'm strong.

20分钟前
  • 潘驴邓小仁波切
  • 推荐

太一般

23分钟前
  • [用户不吃翔]
  • 还行

能把真实事件拍成垃圾也很不容易啊~

26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很差

一个有意思的真实事件,被整成了一部很重口味的犯罪喜剧,虽说很多情节都有点儿拖,也狠R级喜剧,但最后那个“美国梦”破碎的注解还是点出了这个片子的魂。

29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难以相信这样黑色幽默的犯罪故事竟然会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它的黑色和笑点太癫狂太神经质了。也许是因为素材太精彩,或者想尽可能的遵循真相,编剧在素材的取舍上出了问题,让电影最终的节奏变得很乱。故事让人想起【冰血暴】,只可惜导演不是科恩兄弟,这简直太可惜了!★★☆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群笨贼的故事...没必要的分线叙事看得头痛,剪辑凌乱看得眼花...被预告片骗了...

36分钟前
  • 最后的无
  • 较差

一般般……

41分钟前
  • Mr胖伯爵
  • 较差

远离举铁老哥啊

44分钟前
  • 有寂
  • 推荐

five stars!麦导威武!

46分钟前
  • 明明
  • 力荐

ROCK最后唱圣歌的时候太搞笑了。。

49分钟前
  • Zack
  • 还行

拖得一塌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别太傻

53分钟前
  • 曹大嘻
  • 较差

黑色...美国梦!

57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真实的冷笑话!

1小时前
  • 小邋遢
  • 推荐

话唠但不如QT有趣,剧情太松散,简直不敢相信是买拷贝导演的。

1小时前
  • 青龙山揸fit人
  • 较差

代入感超强啊。

1小时前
  • 打少
  • 推荐

这本子其实真的很好玩儿

1小时前
  • 弗洛格
  • 还行